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型特色规划

现代农业型特色规划

现代农业型特色规划
现代农业型特色规划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5年)

2003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提出在全区重点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秆饲料、玉米、优质稻麦、酿酒葡萄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实施期限截止到2006年底。2006年,自治区农牧厅在制定《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将农业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方略由“两分法”(即川区和山区)调整为“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遵从经济规律,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突破口,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出在全区重点培育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全区

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中宁枸杞、吴忠奶牛、西吉马铃薯等产业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 0%以上。实践证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完全符合我区的区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但是,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集中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三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四是市场发育不够,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五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六是品牌培育滞后,缺少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七是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资金严重不足,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为了适应我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切实解决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构建特色农业新体系、力促设施农业新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

新突破和增强农业装备新实力”的决策部署以及“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的具体要求,参照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年)》及《关于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在总结第一轮(2003—2007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一、进一步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产业化水平、走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重要选择

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前一轮规划实施表明,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有利于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因此,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将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粮食安全。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有利于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的生产潜能,促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增强我区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四)是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依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还有利于带动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准确把握当前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产业大县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关键,突破产业制约瓶颈,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速形成更加科

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全面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优势显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尽快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

3、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统筹特色优势产业“三大区域”布局,各县(市、区)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一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坚持产前、产中、

产后的全程构建,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4、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引领产业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5、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积极性。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点

(一)战略性主导产业

1、枸杞产业

发展现状: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50.9万亩,比2

003年增长95.7%,干果总产7万吨;全区有枸杞加工企业138家,规模以上27家,形成了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近20%;宁夏枸杞干果流通量占到国内市场总规模的46%,全年枸杞干果及深加工制品出口量达7000吨,居全国主导地位,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在中宁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成为了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

主攻方向:加快枸杞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继续扩大枸杞基地规模,加强绿色枸杞、有机枸杞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提高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紧枸杞采摘机械研究与开发,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枸杞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优势区域:加快建设以中宁为核心,以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重点建成三大产业分区:中宁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区和贺兰山东麓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干果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超过30% 。

2、清真牛羊肉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由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构成;2007年肉牛饲养量15

0万头,肉羊饲养量1055万只,分别比2003年增长56.3%和13. 3%,牛羊肉总产量17.4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58%;全区建成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7家,其中5家达到清真肉品屠宰加工国际标准,取得“出口肉品加工企业”资质;建成了平罗宝丰、吴忠涝河桥、西吉单家集等较大的区域性牛羊肉专业交易市场,吸引了周边省区养殖、贩运户入市交易。

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良种牛羊种质资源,健全杂交改良和纯种繁育体系,加快滩羊保护性开发;加强饲草料调制和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牛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大力培育强势龙头企业,打造“清真”品牌产品。

优势区域:进一步加快建设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00万头,出栏90万头,平均胴体重达到170公斤,牛肉产量达到15.3万吨;羊只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出栏802万只(羔羊400万只),羊肉产量12万吨,其中,滩羊饲养量达到600万只,出栏300万只,滩羊肉产量3.9万吨,滩羊裘皮150万张以上。

3、奶产业

发展现状:形成了以吴忠市和银川市为核心区、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发展区的产业带;2007年奶牛存栏数32万头,是2003年的2.5倍,鲜奶总产量94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公斤,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公斤;有乳品加工企业28家,年鲜奶加工能力100万吨,生产液态奶13万吨,各种奶粉5万吨。

主攻方向:继续引进国内外良种奶牛冻精,实施奶牛良种工程,持续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加快奶牛“出户入园”,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牛奶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一批规模较大、产品品种较多、竞争力较强的乳品加工企业。努力形成奶牛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引领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优势区域:优先发展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加快建设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鲜奶总产量达到30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生产液态奶30万吨以上,各种奶粉12万吨以上;创建乳制品名优品牌5个。

4、马铃薯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为主;淀粉加工、鲜食菜用、种薯生产“三驾马车”相互支撑、互为促动,种植面积335万亩,是2003年的2.6倍,成为全区种植面积第一大作物,鲜薯总产350万吨;有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900余家,规模以上100多家,年可加工鲜薯150万吨,生产精淀粉20万吨、粗淀粉5万吨、糊化淀粉2.5万吨。

主攻方向:坚持开发种薯产业、提升淀粉加工、扩大鲜薯外销三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产业提质增效。建设“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全面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大力开拓种薯和鲜薯外销市场,促进产业外向型发展。

优势区域:一是由引黄灌区、扬黄灌区构成的早中熟商品薯种植区域;二是中部干旱带中熟商品薯种植区域;三是以南部山区半干旱区为主的淀粉加工薯种植区域;四是以南部山区半阴湿区为主的晚熟菜用薯种植区域;五是以六盘山麓冷凉地带为主的脱毒种薯繁育区域。

发展目标:2008年以后,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到2012年,鲜薯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 400

万吨以上。建设三级脱毒繁种基地30万亩,生产优质脱毒种薯

60万吨。品种专用化率达到80%,种薯脱毒化率达到60%,种植机械化率达到50%。

5、瓜菜产业

(1)设施农业

发展现状:发展区域由川及山,日光温室、移动温棚、大中小拱棚并举,2007年面积达到41.7万亩,是2003年的3.5倍;近年全区70%以上的设施农产品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主攻方向:扩大规模和提质增效并进,力促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坚持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多渠道增加设施农业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的相互适应与配套;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工厂化育苗中心和冷链贮运体系建设,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种苗保障,创造物流营销条件。

优势区域:以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库井灌区为重点,兼顾新建扩灌区和集雨补灌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建成设施农业100万亩以上,其中,北部引黄灌区50万亩,中部干旱带23万亩,南部山区27万亩;

温室(包括阴阳棚、食用菌棚)45万亩,拱棚55万亩。设施农产品总产量达到600万吨,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90%以上实现外销。设施农业用水效益达到25元/m3。

(2)硒砂瓜

发展现状:形成了以环香山地区为主体、牛首山山麓为延伸的产业带;种植面积72.8万亩,是2003年的8.6倍,总产量78.6万吨,2007年底压砂地建成面积突破100万亩;宁夏硒砂瓜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年外销量占总产的80%以上。

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优质化率;完善物流营销体系,加快产品流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硒砂瓜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优势区域:以环香山地区为核心区,辐射中宁徐套、喊叫水、鸣沙等周边区域。

发展目标:2008年以后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到2012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80万亩,硒砂瓜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以上。

(二)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

1、优质粮食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以引黄、扬黄灌区为主,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播种面积485万亩,比2003年增长31.1%,总产220万吨;有粮食加工企业近2300家,加工能力稻米18万吨、小麦中高档面粉20万吨、玉米淀粉60万吨。

主攻方向: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品种引进、培育及繁育、推广体系,不断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统供率;推进耕作改制,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病虫无害化防治,严格控制粮食产品农药残留,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优势区域:一是引黄灌区优质小麦、水稻、玉米产业带;二是扬黄灌区粮饲兼用玉米产业带;三是原州、彭阳等优质饲用玉米产业带。

发展目标:到2012年,优质粮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其中小麦200万亩,水稻100万亩,玉米200万亩;优质粮总产220万吨。优质小麦、稻谷和玉米加工转化率分别提高到20%、30%和30%以上。

2、淡水鱼产业

发展现状:形成了沿黄河产业带,养殖水面35万亩,比2003年增长77%,水产品总量7.7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2公斤;全区70%以上水产品外销周边省区及西藏等地,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

主攻方向: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适水产业”,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加快良种繁育及养殖配套技术推广,提高良种鱼苗的自给能力;加强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病害预测预报及质量安全检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引导开展水产品加工,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优势区域:以银川市为重点的现代渔业先导区;以石嘴山市、农垦国营农场、青铜峡、中卫等地为重点的“适水产业”开发区;以沙湖、青铜峡库区及宁南山区水库塘堰为重点的生态渔业建设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各类水产苗种自给率达到70%;70%以上水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水上旅游产值比重分别达到70%、15%、5%、10%,渔业经济向多元化、多领域拓展。

3、葡萄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面积22万亩,是20 03年的2倍,总产量8万吨,其中酿酒葡萄面积13万亩,产量4万吨;全区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0家,葡萄鲜果加工能力6万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成为张裕、王朝、长城等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公司竞相“逐鹿”的优质原料基地。

主攻方向:加快低产园改造步伐,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全程监控,保障葡萄产品的质量安全;全面推进葡萄酒企业多元化战略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葡萄酒档次;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全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

优势区域:集中建设以贺兰山东麓为主体的葡萄产业带,加快建成永宁县、青铜峡市、红寺堡开发区及农垦系统四大主产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80万亩,总产量达30万吨,其中酿酒葡萄60万亩,产量20万吨;葡萄酒加工企业、庄园、酒堡发展到40家以上,葡萄酒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创建名优葡萄酒品牌10个以上。

4、红枣产业

发展现状:形成了灵—红—同—海产业带,面积达到45万亩,是2003年的4.4倍,总产量4.5万吨;灵武长枣远销上海、广州等地,中宁园枣南下成都等地;全区建成红枣节能冷贮冷藏保鲜库59座,贮量达40多万公斤。

主攻方向: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培育一批以流通型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外向型发展;打造驰名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优势区域:以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和吴忠市干旱风沙区为主的制干型中宁圆枣、同心圆枣生产基地;以灵武为主、包括中宁、青铜峡等地的鲜食型灵武红枣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经过5年发展,在中部干旱带新增红枣种植基地100万亩,其中压砂地枣瓜间作20万亩,到2012年,全区红枣种植总面积达到140万亩,其中压砂地枣瓜间作30万亩,总产量达到1.4亿公斤以上;培育红枣保鲜贮藏、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30家。

5、优质牧草产业

发展现状:产业带由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和南部山区退耕种草构成;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24万亩,是200 3年的1.7倍,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0万亩,优质青干草总产4

50万吨;全区有草产品加工企业10余家,累计生产出售草捆、草粉、草饼、草颗粒等加工品84万吨。

主攻方向:着力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加快多年生牧草人工草地的更新,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实现优质牧草的有效供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加快龙头企业培育,促进牧草加工及合理利用。

优势区域:南部山区多年生牧草种植区;中部干旱带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种植区;引黄灌区粮饲兼用作物和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人工草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800万亩以上,一年生牧草种植20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干草620万吨。年加工、销售牧草产品50万吨。

6、农作物制种产业

发展现状:玉米、麦稻、瓜菜、马铃薯等作物制种面积35万亩,是2003年的1.3倍,生产种子和繁育种薯共1.9亿公斤。

主攻方向: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单产为主的繁制种生产技术体系和以提高种子质量为主的检测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带动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优势区域:稳定国营农场,扩大惠农、平罗、青铜峡、中宁等地的玉米制种基地;加快建设平罗、贺兰、永宁、利通、中卫城区等稻、麦繁制种大县(区);以平罗、青铜峡、中卫城区等地为重点发展瓜菜制种;稳步推进以西吉、隆德、泾源、原州为主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

发展目标:到2012年,农作物繁制种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稻麦10万亩,玉米20万亩,瓜菜10万亩,马铃薯30万亩;生产种子总量1.36亿公斤,繁育脱毒种薯60万吨。

(三)地方性特色产业

1、苹果产业

发展现状:形成了以吴忠市利通、青铜峡、中宁等县(区)为主的产业带;面积40万亩,是2003年的1.3倍,总产40万吨;有加工企业5家,苹果加工总能力达40万吨以上,生产优质苹果浓缩汁6万吨以上,全部出口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主攻方向:调整品种结构,加工、鲜食并重,加大早中熟品种种植比例,拉长鲜食果和加工原料果供应期;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加工能力,提升转化水平。

优势区域:建成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和黄土高原三大适栽区,重点发展吴忠和中卫两个产业大市。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苹果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产业大县5个,总产量达到70万吨以上。苹果加工率达到80%以上,年生产浓缩果汁11万吨。

2、中药材产业

发展现状:初步形成了六盘山区、中部风沙区和引黄灌区三个特色鲜明的中药材种植带,面积25.9万亩、产量49535吨,均为2003年的1.6倍。

主攻方向:着力建立野生道地中药材资源修复、培植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制度;以提高育苗、种植成活率及单产为主攻方向,重点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引领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引进、发展、壮大一批道地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优势区域:一是中部干旱带沙生药材种植区:包括灵武市东部山区、吴忠市区东部山区、盐池县中北部和红寺堡开发区。二是六盘山阴湿山区道地中药材种植区:包括隆德、泾源两县全部和西吉、彭阳、原州等县(区)的阴湿冷凉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林药间作60万亩,资源修复和培植400万亩。使我区中部干旱带成为国家级的道地乌拉尔甘草生态保护区、人工种植基地、种苗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意义 (3) 第一节规划背景 (3)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3) 第二章规划区范围及基本情况 (4) 第一节规划范围 (4) 第二节基本情况 (4) 第三章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建设原则 (5) 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一节园区性质、功能定位 (7) 第二节建设标准 (7) 第五章建设重点及规划布局 (8)

第一节建设重点 (8) 第二节规划布局 (8) 第六章重点项目 (8) 第一节核心示范园 (8)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一节资金估算 (12) 第二节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效益分析 (13) 第一节社会效益 (13) 第二节生态效益 (14) 第九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4) 第一节组织管理 (14) 第十章保障措施 (15)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规划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某县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全县农业主产地。当前,循化农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因此,建设以“高效农业、立体农业、持续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性工程。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循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发展速度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耕作方式粗放,农业产出率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滞后,缺乏品牌,流通渠道不畅,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情况,从而导致农业商品率低,比较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促进高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是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的需要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大委发 [2010] 2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夯实转型升级的创新基础、培育持续竞争的综合实力、构建融入世界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战略选择 1.城乡一体融合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以“农业基地化和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农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要素互补、功能多样、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2.人才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农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农科教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和高

端人才,创建区域性涉农人才科技高地,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 3.标准品牌提升 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种苗农业,集成创新装备和技术标准;重点强化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提升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环境标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完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链和科技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4.旅游休闲驱动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紧密链接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加速由产品市场决定的供应农业向产品、服务和消费市场共同决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领域。 5.生态循环提质 积极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和设施装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陆地、海洋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性开发,有效应对生态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大连、引领东北、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实现产业功能体系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标准品牌集成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 作者:蓝世良 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3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也一直上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把研究蔬菜栽培作为重点,在提高蔬菜产量上取得了好成绩。同时,农业发展迎来了新时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水平对于蔬菜栽培来说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传统栽培技术已经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起到有效作用,我们要根据现代技术的新特点来研究符合现代需求的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蔬菜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栽培技术;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1-98-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更新,在农业领域各种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才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由此可见,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一方面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另一方面能为蔬菜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家对于蔬菜种植开通了绿色通道,给予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如大力支持应用大棚种植技术,推动了农业进步,提高了蔬菜产量,满足了大家需求,带来了经济效益。 1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现阶段,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类设备和技术支持已经得到很大完善,温室大棚是现在农业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式。虽然大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细节问题,但是我国的大棚技术在不断提高,而且将越来越多的新技能运用其中。大棚种植能对温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从而实现反季节种植,提高蔬菜产量,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丰富市面上的蔬菜种类,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并为种植户带来丰厚的利润。 随着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一些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可以统一实行规模化生产,利用当地的优势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种植出更为丰富的产品种类,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说,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1]。 2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棚的选择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商业计划书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 20%以上的增幅,预测 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据 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 1%左右。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 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怀宁县东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图文(精)教程文件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1、规划依据 (1 2、规划原则 (1 3、规划理念 (2 4、指导思想 (2 5、规划目标 (2 第二章基础条件及优势分析 (3 1、基础条件 (3 2、优势分析 (4 第三章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规划 (5 1、项目概况 (5 2、设计依据 (5 3、设计理念 (5 4、总体规划 (5 5、竖向设计 (15 6、道路交通规划 (15 7、给排水规划 (17 9、电力、电信规划; (17

10、附属设施 (17 第四章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 (18 1、社会效益 (18 2、生态效益 (18 3、风险分析 (18 第五章投资估算 (20 1. 总投资 (20 2. 项目投资估算 表 ............................................................................................................................. 20 第六章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 . (22 1、组织机构 (22 2、运营模式 (22 3、管理机制 (24 4、体系建设 (25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8 1、政策保障 (28 2、人力保证 (28 3、资金保障 (28 4、技术保障 (29

第一章规划总则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农业旅游服务规范》(DB32/T940-2006;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农经发[2009]11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年; 《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皖发[2007]17号文件; 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意见》(庆发[2009]10号。 2、规划原则 2.1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

当前四大农业设计分析 ---------------范东坡 最近几年休闲观光农庄如雨后春笋搬遍地开花,2009年是休闲观光农庄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国家旅游局把“中国乡村游”定为旅游主题,国家旅游局又把宣传主题定为“2009中国和谐城休闲观光农业乡游”。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口头语,旅游休闲农业逐步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疲惫了城市的喧嚣,厌倦了“钢铁笼子”的封闭,或许可以放逐自己到城市的边缘,重新回归大自然感受一下农家的田园野趣。周末时带上家人,或叫上朋友,或跟着情吕,一起到远离城市的乡村去亲手在自家的菜地里种种菜,浇浇水,施施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那也是一番惬意,一番享受,晚上回家,亲手做自己种出的安全菜,吃起来也别具一番风味。 满目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大都市里,除了公共的绿化外,很难找到自然气息,而在我们每天都生活的空间里,恰好有一块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绿色——我们的阳台。阳台种菜可以体验田园种植,享受收获的同时,更让家庭成员在放心、安心、愉悦中享受繁华城市里“都市农夫”乐趣,在播种、耕耘、收获、分享的过程中,凝练幸福快乐! 毒豆芽、毒豇豆、“绝育”黄瓜、染色花椒……随着一波波蔬菜安全事件的曝光,大家越来越对食品安全关注起来,引发了大家对绿

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热爱。有机蔬菜卖的不仅仅是菜,更卖的是健康。时下有机蔬菜的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不过相对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蔬菜生产商有且必须建立有机认证基地,完善有机种植规范措施。 1、休闲观光农庄 1.1休闲观光农庄的发展意义 “休闲农庄”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优势在于:首先,最大的特色在于将虚拟的QQ农场和牧场移接到现实中,人们可以真实的感受摘菜的乐趣;其次,提供的蔬菜都是有机食品,畜禽都是自然放养的,做到所有食品最低都是无公害产品。再次,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如篝火晚会、会议、餐饮、住宿、垂钓、棋牌、烧烤、KTV、影视等;最后,休闲娱乐环境优雅舒适,饮食卫生安全。 现代人一切劳作都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需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可以概括为:安全的休闲生活。什么是日常生活的不安全因素呢?不从法制的角度将讲,有食品安全、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疲劳、娱乐单调、生活工作压力、参与活动少等等,给城里人带来的生活感受就是:容易疲劳,得不到好的释放与缓解。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也天生就对美好的大自然有亲近感,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虽然我们在生活里总是委曲求全地适应着生活环境,偶尔迷失了方向,可它依然在骨子里向往自然,亲近自然。这是没法改变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报告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修改稿) 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区位 1.1.2 土地资源 1.1.3 地形气候 1.1.4 土壤状况 1.1.5 水资源 1.1.6 生物资源 1.2 社会经济 1.2.1人口及其分布 1.2.2 综合经济实力 1.2.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4基础设施条件 1.2.5 优势高效特色产业 1.2.6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7 农村居民生活 1.3 制约因素 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1.3.2农业投入不足 1.3.3自然灾害频繁 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2.1.2基本原则 一、现代高效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2.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2.1科技创新战略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 2.2.3企业化经营战略 2.2.4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3.1 优质粮棉油产业带 3.1.1 发展思路 3.1.2 发展目标 3.1.3 建设容与布局

一、优势粮油主产区 二、沿海高品质棉区 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 3.2.1 发展思路 3.2.2 发展目标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2.3 建设容与布局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3 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3.3.1 发展思路 3.3.2 发展目标 3.3.3 建设容与布局 3.4农产品加工基地 3.4.1 发展思路 3.4.2 发展目标 3.4.3 建设容与布局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不同类型收录了以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对农业规划工作者、园区管理决策者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从中精心挑选了九种类型1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分类汇编成册,供读者参考与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物流类、休闲观光类、产业融合类、科技类、生态循环类、区域农业示范类和其他特色类等九个大类,包括了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等不同层级认定的农业园区。上述归类出的不同案例,并不表明园区仅有该类属性,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案例中比较突出该类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而已,其实大多数园区都呈现为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格局。 书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作者 朱绪荣 ISBN 27568 类别 农业 页数 358 定价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绪荣[1] 图书目录 种植类园区规划案例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固安县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园规划案例 ——内蒙古某高效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山西省晋城市某花卉产业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某柑橘产业园总体规划 养殖类园区规划案例 畜牧养殖园规划案例 ——广西某现代农牧示范园总体规划 水产养殖园规划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某现代生态渔业养殖园总体规划 加工物流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产品加工园规划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某农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规划案例 ——陕西省眉县某猕猴桃物流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类园区规划案例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某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产业融合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案例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生态循环类园区规划案例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威县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 科技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区域示范类园区规划案例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413717671.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

“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怀宁县东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的总体规划图文精.doc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1 1、规划依据 (1 2、规划原则 (1 3、规划理念 (2 4、指导思想 (2 5、规划目标 (2 第二章基础条件及优势分析(3 1、基础条件 (3 2、优势分析 (4 第三章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规划(5 1、项目概况 (5 2、设计依据 (5 3、设计理念 (5 4、总体规划 (5 5、竖向设计 (15 6、道路交通规划(15 7、给排水规划 (17 9、电力、电信规划 ; (17

10、附属设施 (17 第四章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18 1、社会效益 (18 2、生态效益 (18 3、风险分析 (18 第五章投资估算(20 1.总投资 (20 2.项目投资估算 表 ............................................................................................................................. 20第六 章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 (22 1、组织机构 (22 2、运营模式 (22 3、管理机制 (24 4、体系建设 (25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8 1、政策保障 (28 2、人力保证 (28 3、资金保障 (28 4、技术保障 (29

第一章规划总则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农业旅游服务规范》 (DB32/T940-2006;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 [2008]3 号 ;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 [2009]33 号;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农经发 [2009]11 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 年; 《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 年 ;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皖发 [2007]17 号文件; (庆发 [2009]10 号。 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意见》 2、规划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18年2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234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即:突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关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四个提升”,巩固提高啤酒原料、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食用菌、优质肉羊肉牛“五大产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园区带动、区域联动、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预期目标: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3%;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增长2%;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到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84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增长2%。把我市建成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全省草食畜牧业、全省专业化制种、沿

四川省盐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

盐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 盐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为盐亭现代农业发展绘制了怎样一幅蓝图?一起来看看。 盐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规划范围=== 规划区以盐蓬路、先蚕大道为主线,涉及麻秧乡、黄溪乡、玉龙镇、高灯镇、金鸡镇、金孔镇六个乡镇,10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

===产业规划=== 规划区麻秧乡立足“西部水产”、“鱼米水乡”、“生态麻秧”等区域发展基础,重点发展生态水产和名优特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其他五个乡镇重点发展优质生态循环粮油、蔬菜、水果、肉牛(羊)、生猪、水产、蚕桑、休闲观光农 业等产业。

主导产业总体布局图 ===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有起色、五年见成效、九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以突破“产业选择、品牌打造、技术准备、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瓶颈为重

要抓手,按照“产业集中连片、项目集成整合、产村同步”的发展方式构建“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实施“145”行动计划,着重壮大“一个公共品牌”、培育“四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五大项目引擎”,将规划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农村改革先行区、三产融合示范区、脱贫攻坚展示区。 ===产业发展战略=== 综合上述规划定位、产业基础、政府诉求,结合专家分析,将柑橘、木本油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水产、蚕桑产业作为配套特色产业。

柑橘: 把握杂柑品质优势,在生态适宜区扩大基地规模;开展有机绿色基地认证,以标准化促品牌化发展;拓展采摘体验功能,将小水果产业发展为农旅融合的典型产业。

木本油料: 把握现有的照红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基地标准化水平提升;积极发展藤椒产业,挖掘林下种药、林下种草,实现立体循环发展;拓展藤椒、核桃精深加 工,延伸产业链。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

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