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如何扣题

议论文如何扣题

议论文如何扣题
议论文如何扣题

议论文如何扣题(点题)?

顾乐波

许多年前,南京金陵中学有个叫费滢滢的女生,她从小学开始发表习作,进入中学后,多篇作品发表于《美文》《雨花》,多篇被《散文选刊》选载,她还出版过多本散文集,曾获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作品《平台》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这样一位写作天才却在高考作文中遭遇滑铁卢。那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费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人情与季节”的文章,文笔和内容都相当不错,但最终60分作文只得了25分。

此事引发了不小的社会争议。尽管叶兆言、苏童等作家力挺费同学,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坚持原判。何教授认为,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瞬间被吸引被打动,“犹抱琵琶”,太含蓄,太曲折,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尘埃落定,费同学因此与复旦大学擦肩而过。从这一事件可知,考场作文的扣题、点题是多么的重要。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篇2015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

(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1 :

艺术家的趣味和人品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人认为艺术家的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一致。然而金代元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他的为人有可能是相背离的。我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毕竟世上艺术家千千万,怎么能说他们的作品与为人是否一致呢?

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吗?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正好印证了他忠实于祖国、不畏死亡的一颗热心。

现在的著名作家刘同,在网络上很火,他的作品风格非常小清新。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小学、初中没有人愿意理他,父母、教师、同学都不愿意搭理他,原因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刘同努力学习,终于在数学考进前三后交到了朋友,以前贪玩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热爱学习、心地善良的三好学生。这不难说明“文如其人”,正是刘同善良的内心,才会使他小清新风格的文章深受我们喜爱。

但往往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

伟大的喜剧家卓别林,在荧幕上带给大家欢笑,是喜剧之王,但他却因为抑郁而死,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是被生活所困。

“扑向太阳的画家”梵高,《向日葵》、《星月夜》等无数作品深入人心,在他的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忧郁与埋怨,只有美好,然而,现实生活中梵高却因此一个人女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多次抑郁得想自杀,最终还是自杀身亡。但这也并不能完全说梵高的作品与他人品背离。当时的社会并不看好他,他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再支持自己了,可以说,是一部分社会原因导致我们失去这位大师。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出自许多原因,但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一开始所坚持的风格都是内心所想表达的,都与自己的品性是一只的,只是出于许多其他原因,有些艺术家会背离自己原有的风格,成为那些所谓的“心画心声总失真”的人。

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

【解说】:

这是一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考场作文。作者认为作品和为人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共谈了三层意思:一,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二,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三,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出自许多原因。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细读之下,本文无论是观点还是论证都乏善可陈,而且第一层、第二层的结尾都有“跑偏”现象。但因为作者不停地扣作文原材料,层次也还算清楚,所以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基本分43分。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扣题、点题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几篇考场文章为例,来谈谈扣题、点题的招数。

作文例文2:

揭下伪装

“他人即地狱”——让·保罗·萨特

要我说,我大概还是希望“文如其人”的作家多些的罢。

当下这个社会,写文章的人很多、搞艺术的人很多,自诩为作家和艺术家的人更是层出不穷、多如牛毛。于是乎所谓的艺术品与铺天盖地的艺术家朝我们大量涌来。然而有多少“艺术家”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作品”,仅仅且只是为了作给别人看呢?

诚然,一件艺术品或一篇文章,作出来当然就是给人看的,给我们这些懂的不懂的或略懂的广大人民群众看的。可如今的情况是,有着无数的艺术家与作者们在创作时,只考虑迎合大众的喜好与品味而丝毫不添加自己的思维在内,于是华丽高雅的创作之中,便丝毫无法体现作者的人品。

阿尔贝加缪,当代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我最喜爱并且知其“文如其人”的一位作家。出生成长在阿尔及利亚的贫苦家庭,经历过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文章便如同他的人一样,充满着斗志,对荒诞的揭示与批判,以及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在这些老一辈的大文豪眼中,他们的作品便是他们内心的发声平台,处处传达着他们对事物的见解以及其个人的处世哲学。

那个时代过去了。反观现在,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步入到这个曾几何时只属于上流社会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所行之事、所写文字,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做给他人看,却将自己的真实内心掩埋深藏。那些华丽而高雅的举动之后,或许藏着一个卑陋而刻薄的内心。而那些看似惹人耻笑的行为之后,又或许有着一颗无奈苦笑着的高雅灵魂。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越来越难以为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们需要虚伪和奉承,我们也会时常被迫掩埋心底的发声。然而我相信,“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有人,所有人都盼望着可有一天能畅怀以忬,再也不用任何华丽的伪装,而做真正的自己,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所有“心画心声总失真”的艺术家们,我相信,如果能给他们以可“言为心声”的条件,他们一会定选择后者,去表达真实的自己。既没有人在意虚荣,又何必再用笔下的高雅去假装自己为人的脱俗?

我们也是如此。没有人是不盼望能做真实的自己而不用伪装的。

他人即地狱。摆脱对于他们成见的过份在意,或许便是获得真实自我的良好开端。

【解说】:

本文作者还是颇有思想的,表达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那些华丽而高雅的举动之后,或许藏着一个卑陋而刻薄的内心。而那些看似惹人耻笑的行为之后,又或许有着一颗无奈苦笑着的高雅灵魂。”但一开始读这篇文章时,你会发觉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因为本文的题目和开篇都不怎么扣题。本文得分46分,如果作些修改,应该还能提几分。比如,把标题改为“心画心声莫失真”,既显示了作者的思想(本文的主旨),又能很好地扣题。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招数一:“点亮”题目,擦亮“眼睛”。

作文例文3:

品格成就作品

如果纵观古今中外,细数那些名人名家,仔细地研读他们的作品及他们的品行,就不难发现作品与人品之间总会存在着某种相互牵连的绳索,或许很隐秘,或许一眼就能发现,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将他们个人的痕迹印在在作品的某个角落,才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如果要说作品与人格的关系,那就要追溯到人格与人本身的一种关联。这让我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看一个的动机,目的或是行为举止,他的品格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啊,想要隐藏住一种品格是件极其困难的事,一举手一投足,如同作品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划,你的措辞、语气,或是构思、想法,无一不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面镜子,照映出那些细微的品格。

我们都说作品其实是拥有生命的——其中的道理也蕴含于此。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作品,他们的形式仅是构成一种语言,而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虚拟,但它并不曾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始终折射出人们精神里的某层面,再而联想,散发,在一种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丰富绚烂的世外桃源。

然而反过来,一个艺术家与它的作品完全断绝了某种联系,这件作品也将会失去生命力,因为它并不会生动,它无法体现一个人——一个真正生命个体的内心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这也许是一种灵魂,是纯粹的作品无法达到的境界,然而这仅会使作品停留在了肤浅的层面,这都是失去了品格作为支撑的后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之所以伟大,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本身在经历战争后,面对过无数的磨难而催生了他人无法到达的坚韧的精神境界,再由作品传达给世人,未能历经相同的困苦与挫折的世人,当然无法成就这样的作品。

然而对于我们,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第一步,便是树立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那些积极的、历经万物洗礼后得到的美好心灵,才能赋予作品真正的灵魂。

我相信,伟大的作品都是由伟大的品格成就的。

本文得分57分。文章思想深厚,论述严密,有很强的思辨性。文中每一段都有观点和论述,语言很经典,饱含哲理。第二三四段论述人格与作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人品对文品的决定性影响,第五段例证只有伟大的人才会有伟大的作品,最后两段结论拓展了思想。这篇例文告诉我们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最重要招数:“实扣”加“明扣”,关键处“全扣”。所谓“实扣”,就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所谓“明扣”,就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所谓“全扣”,就是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要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作文例文4:

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神坛与普通人互动娱乐。有人担忧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沃土之上的罂粟花

这是全民的狂欢,是金钱的游戏,是争宠的战场,唯独不是引人向前的灯塔。它是沃土之上的罂粟花,看似鲜艳,实则贻害无穷。

如今的电视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一片沃土。然打开电视,我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人的花园之中都种上了罂粟花——真人秀节目。它正肆意地孳生着,疯狂地吸收养分,张牙舞爪地生长,妖艳而危险。他曾也只是一朵小花,从外国引进,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好奇的人们嗅到了芬芳,尝到了甜头,开始追捧。而花农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投其所好。于是,真人秀的触手蔓延到各处。它挤掉了科普节目,挤掉了新闻节目,挤掉了各式优秀的电视剧。终于,所有的土地都被其榨干,而人们却都还兴奋得不能自已。

然而这是极度危险的。这意味着人们或许将只能接受到千篇一律的价值观。而真人秀作为秀,它拥有秀的全部弱点——浮夸,肤浅,五光十色却腹中空空。明星们为了搏出位搏眼球,不惜制造各种争议话题,传递低俗的价值观。而人们却还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所谓粉丝热切关注着偶像的一言一行,他们可以为偶像大开骂战,中伤诋毁他人。他们可以模仿偶像的行为,大肆挥霍不加节制。而在不知不觉间,人们平日里谈论的话题也从国家大事国际趣事身边小事同时转向了对真人秀的探讨。多少人对明日要播的秀如数家珍而对近日国家社会之事一无所知?真人秀偷换人们的思想,转移了人们的眼球。对于少年来说,这是极容易的,却也是极致命的。

真人秀作为所谓的电视文化,其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真人秀正渐渐走向畸形,如果不加调整不加节制,或许会毁掉整片沃土。我们总说,这是个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各种价值观混乱、文化倒退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真人秀节目,作为广阔媒体平台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主导一定的价值取向,而它所展现给我们的东西却让人触目惊心。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名利,却不告诉我们追求名利的正确方式;它告诉我们如何浮夸作秀,却不告诉我们什么是朴实平易。它不应是牟利的工具,不应是五光十色的酒吧夜场,它应是孕育梦想的沃土,应是传递美好的火炬!

停止狂欢吧,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要忘记其出现本是为了传递美好和正能量而不是遗毒四方。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我们因为什么而出发。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用“沃土之上的罂粟花”这一意象贯穿全文。作者以“沃土”比喻电视文化产业,以“罂粟花”比喻肆意发展的真人秀节目。并且,“沃土”“罂粟花”这些意象及其衍生意象不断在文章中出现,既扣了题,又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高级招数:一“意”贯穿,绝招取胜。

下面,我们对这堂课作一个小结。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招数:

一、“点亮”题目,擦亮“眼睛”;

二、“实扣”加“明扣”,关键处“全扣”;

三、一“意”贯穿,绝招取胜。

希望大家强化考场作文的扣题、点题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扣题、点题的能力。这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微课练习】

任选一篇自己写过的考场议论文,从扣题、点题角度加以修改。特别注意作文标题、开头、每一层的分论点、结尾处的扣题与点题。

【练习答案】略。

附:关于“点题”“扣题”的另一个参考资料

1.阅读“甘与苦”扣题例文:

甘瓜抱苦蒂

黄山松是痛苦的,因为它的根部没有土壤,只有岩石,因此它必须十分艰辛地深入到岩石的内部去吸取有限的养分;但黄山松也是甜蜜的,因为它能“倚绝壁”得到了人们的赞美与憧憬。

珍珠贝是痛苦的,因为它要孕育珍珠就必须忍受那锥心沥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珍珠贝也是甜蜜的,因为它孕育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受到人们的青睐。

(简析:前两段取黄山松、珍珠贝拟人化进行类比,妙!“痛苦”、“甜蜜”二词不露痕迹地镶嵌其中点题,巧!)

黄山松也好,珍珠贝也好,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甜蜜并痛苦着。甜蜜,即甘;痛苦,即苦。在现实生活中,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正如一句古诗“甘瓜抱苦蒂”。

(简析:明明白白、反反复复地点题,清楚明晰。)

漫步于历史的走廊,我看到了许多圣贤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这一真理。孙子膑脚,这是苦;《孙膑兵法》流传下来,造福后代,这是甘。司马迁受宫刑,这是苦;《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甘。李煜国破家亡,这是苦;百千佳作留千古,这是甘。马克思生活艰难,食不饱,衣不暖,这是苦;创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阶级革命,这是甘。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这是苦;换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这是甘……历史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援引史例,连用几个简单的判断句,用最明晰的语言明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甘”,什么是“苦”。扣题清楚。)

回到现代,我也看到了许多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个真理。刘翔尝过甘,是在他获得110米短跑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他刻苦训练的时候。女排姑娘尝过甘,适当她们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

但也尝过苦,是在她们连连受挫时。钟南山在救了许多“非典”病人时尝到了甘,在研究过程中尝到了苦;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时尝到了苦,在终于研究成功时尝到了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他们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与上一段手法相同,效果相同。)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小结1:切合题意的基本要求

1、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

2、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3、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要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小结2:扣题方法

扣题方法1——字面重复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更便于作者扣住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扣题方法2——似曾相识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扣题方法3——浓墨重彩点题法

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如何简单准确地审题立意

褚树荣

【褚树荣,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大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 50 余篇。领衔主编《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行为访谈录》《假日活动教程丛书》《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话题作文 T 型台》,编著《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编制》《古诗文阅读新视点》等语文教育教学类图书。】

一、明白审题立意的意思(审题是干什么的?)

不管什么作文,靠的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乡下来的小孩第一次跟着我走进宾馆,我们坐在大堂里。他侧着头,盯着电梯的方向。一会儿,他悄悄告诉我,那个门,太奇怪了。刚才进去了一个人,再打开时,换人了!原先的人呢?他压低了声音,疑惑的表情里有一种紧张。

如今,人们已经没什么或者说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令人惊奇、激动、愤怒、出人意料的事情,好像都已经发生过了,多数人都是一幅见怪不怪、心里有数的样子。而这个孩子,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惊诧。后来,他当然知道了电梯的功用,他乘着这奇怪的铁房子上上下下。我羡慕这个孩子,做一个有所迷茫的人,用一双睁大的眼睛去质疑,而后恍然大悟。如此衍生出来的快乐,多么简洁单纯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

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

一要概括材料中的彼此关系:小孩子从疑惑到明白,小孩子的探索和我的感慨。

二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疑惑、好奇、迷茫、质疑、恍然大悟、简单快乐。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好奇心。

四要根据关键词,或扩充,或转述,形成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就是作文的立意,就是论述文的论点,照此写去,一般不会偏题离题。

立意1:探索未知是一种快乐!(转述)

立意2:让我们对世界保持好奇!(扩充)

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46年4月11日,爱因斯坦在给好友奥托?尤利斯伯格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相信,当今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主要是因为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和技术思维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罪孽啊!我想不出办法对付这个灾难性的弊病。人类比他们居住的星球冷却得更快。”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禁忌?

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

一看彼此关系: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

二看关键词句:道德沦丧、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科技的副产品、罪孽、灾难;道德沦丧是科学技术的副产品。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科学技术和道德人性,这就是作文的话题范围。

四要形成一个句子:例如“科学技术导致道德沦丧、人性冷漠。”(扩充)这就是写作的立意。

二、类型不同,审题时要审什么?有没有共同的关注点?

从类型看,有隐喻型\引申型(材料好像一个比喻,材料蕴含的道理才是需要你阐发的,如第一题是故事材料),有情境型\申论型(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要你就事论事评价分析),有话题型\命题型(材料提供一个核心话题或者一个题目)

从材料看,有故事寓言、有名言诗句,还有数据表格,图像照片、网友论坛等,审题时要审什么?有没有共同的关注点?

还是要抓“关系”和“关键”二个词。整体上厘清材料中的各种关系,从关系中推知材料的中心意思,再从关键词句入手,读破命题者的意图。

例题3: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话题型审题:

一要厘清关系——有人根据发生的事实追问原因,我梦想未知想象未来。命题者的立场站在哪里?凡事爱追问。

二要抓住关键——梦想、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

三要概括写作关键词——关于梦想

四要形成一个句子——例如“我们不但要探索现实,更应该梦想未来。”(转述)

例题4 :21.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加入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发明家爱迪生的惊奇和文学家科学家对惊奇的解释,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

抓住关键——手机、新奇、意想不到

写作关键词——手机、科技、生活

形成句子——例如“手机影响生活、科技改变世界!”(转述)

例题5: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后面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我和尚先生,我的变化源自尚先生的慈善。

抓住关键——不还——还——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写作关键词——见善思齐

形成句子——例如“见善思齐,人同此心!”(扩充)

例题6: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高考试题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第一家:感激恩赐;第二家:懂得回报;第三家:敢于自立;富翁:推己及人

抓住关键——捐助、感激、犹豫、拒绝

写作关键词——关于慈善

形成句子——例如“耕耘慈善,不必计较别人的看法。”(转述)

例题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隐喻型审题:

厘清关系——人们舍弃自己“微光”,发现天才作品的“微光”

抓住关键——微光、舍弃、认出

写作关键词——关于“微光”(美好的心灵、情感、思想---)

形成句子——例如“请珍惜自己那一缕“微光”。”(转述)

例题8: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话题型、命题型审题

厘清关系——韩愈从师而知,我们获知途径日益多元。

抓住关键——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写作关键词——学而知?行而知?

形成句子——例如“从学而知之到行而知之”(扩充)

议论文如何扣题(点题)?

顾乐波

许多年前,南京金陵中学有个叫费滢滢的女生,她从小学开始发表习作,进入中学后,多篇作品发表于《美文》《雨花》,多篇被《散文选刊》选载,她还出版过多本散文集,曾获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作品《平台》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这样一位写作天才却在高考作文中遭遇滑铁卢。那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费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人情与季节”的文章,文笔和内容都相当不错,但最终60分作文只得了25分。

此事引发了不小的社会争议。尽管叶兆言、苏童等作家力挺费同学,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坚持原判。何教授认为,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瞬间被吸引被打动,“犹抱琵琶”,太含蓄,太曲折,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尘埃落定,费同学因此与复旦大学擦肩而过。从这一事件可知,考场作文的扣题、点题是多么的重要。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篇2015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

(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1 :

艺术家的趣味和人品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人认为艺术家的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一致。然而金代元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他的为人有可能是相背离的。我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毕竟世上艺术家千千万,怎么能说他们的作品与为人是否一致呢?

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吗?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正好印证了他忠实于祖国、不畏死亡的一颗热心。

现在的著名作家刘同,在网络上很火,他的作品风格非常小清新。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小学、初中没有人愿意理他,父母、教师、同学都不愿意搭理他,原因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刘同努力学习,终于在数学考进前三后交到了朋友,以前贪玩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热爱学习、心地善良的三好学生。这不难说明“文如其人”,正是刘同善良的内心,才会使他小清新风格的文章深受我们喜爱。

但往往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

伟大的喜剧家卓别林,在荧幕上带给大家欢笑,是喜剧之王,但他却因为抑郁而死,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是被生活所困。

“扑向太阳的画家”梵高,《向日葵》、《星月夜》等无数作品深入人心,在他的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忧郁与埋怨,只有美好,然而,现实生活中梵高却因此一个人女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多次抑郁得想自杀,最终还是自杀身亡。但这也并不能完全说梵高的作品与他人品背离。当时的社会并不看好他,他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再支持自己了,可以说,是一部分社会原因导致我们失去这位大师。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出自许多原因,但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一开始所坚持的风格都是内心所想表达的,都与自己的品性是一只的,只是出于许多其他原因,有些艺术家会背离自己原有的风格,成为那些所谓的“心画心声总失真”的人。

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

【解说】:

这是一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考场作文。作者认为作品和为人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共谈了三层意思:一,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二,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三,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出自许多原因。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细读之下,本文无论是观点还是论证都乏善可陈,而且第一层、第二层的结尾都有“跑偏”现象。但因为作者不停地扣作文原材料,层次也还算清楚,所以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基本分43分。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扣题、点题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几篇考场文章为例,来谈谈扣题、点题的招数。

作文例文2:

揭下伪装

“他人即地狱”——让·保罗·萨特

要我说,我大概还是希望“文如其人”的作家多些的罢。

当下这个社会,写文章的人很多、搞艺术的人很多,自诩为作家和艺术家的人更是层出不穷、多如牛毛。于是乎所谓的艺术品与铺天盖地的艺术家朝我们大量涌来。然而有多少“艺术家”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作品”,仅仅且只是为了作给别人看呢?

诚然,一件艺术品或一篇文章,作出来当然就是给人看的,给我们这些懂的不懂的或略懂的广大人民群众看的。可如今的情况是,有着无数的艺术家与作者们在创作时,只考虑迎合大众的喜好与品味而丝毫不添加自己的思维在内,于是华丽高雅的创作之中,便丝毫无法体现作者的人品。

阿尔贝加缪,当代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我最喜爱并且知其“文如其人”的一位作家。出生成长在阿尔及利亚的贫苦家庭,经历过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文章便如同他的人一样,充满着斗志,对荒诞的揭示与批判,以及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在这些老一辈的大文豪眼中,他们的作品便是他们内心的发声平台,处处传达着他们对事物的见解以及其个人的处世哲学。

那个时代过去了。反观现在,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步入到这个曾几何时只属于上流社会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所行之事、所写文字,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做给他人看,却将自己的真实内心掩埋深藏。那些华丽而高雅的举动之后,或许藏着一个卑陋而刻薄的内心。而那些看似惹人耻笑的行为之后,又或许有着一颗无奈苦笑着的高雅灵魂。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越来越难以为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们需要虚伪和奉承,我们也会时常被迫掩埋心底的发声。然而我相信,“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有人,所有人都盼望着可有一天能畅怀以忬,再也不用任何华丽的伪装,而做真正的自己,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所有“心画心声总失真”的艺术家们,我相信,如果能给他们以可“言为心声”的条件,他们一会定选择后者,去表达真实的自己。既没有人在意虚荣,又何必再用笔下的高雅去假装自己为人的脱俗?

我们也是如此。没有人是不盼望能做真实的自己而不用伪装的。

他人即地狱。摆脱对于他们成见的过份在意,或许便是获得真实自我的良好开端。

【解说】:

本文作者还是颇有思想的,表达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那些华丽而高雅的举动之后,或许藏着一个卑陋而刻薄的内心。而那些看似惹人耻笑的行为之后,又或许有着一颗无奈苦笑着的高雅灵魂。”但一开始读这篇文章时,你会发觉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因为本文的题目和开篇都不怎么扣题。本文得分46分,如果作些修改,应该还能提几分。比如,把标题改为“心画心声莫失真”,既显示了作者的思想(本文的主旨),又能很好地扣题。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招数一:“点亮”题目,擦亮“眼睛”。

作文例文3:

品格成就作品

如果纵观古今中外,细数那些名人名家,仔细地研读他们的作品及他们的品行,就不难发现作品与人品之间总会存在着某种相互牵连的绳索,或许很隐秘,或许一眼就能发现,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将他们个人的痕迹印在在作品的某个角落,才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如果要说作品与人格的关系,那就要追溯到人格与人本身的一种关联。这让我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看一个的动机,目的或是行为举止,他的品格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啊,想要隐藏住一种品格是件极其困难的事,一举手一投足,如同作品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划,你的措辞、语气,或是构思、想法,无一不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面镜子,照映出那些细微的品格。

我们都说作品其实是拥有生命的——其中的道理也蕴含于此。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作品,他们的形式仅是构成一种语言,而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虚拟,但它并不曾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始终折射出人们精神里的某层面,再而联想,散发,在一种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丰富绚烂的世外桃源。

然而反过来,一个艺术家与它的作品完全断绝了某种联系,这件作品也将会失去生命力,因为它并不会生动,它无法体现一个人——一个真正生命个体的内心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这也许是一种灵魂,是纯粹的作品无法达到的境界,然而这仅会使作品停留在了肤浅的层面,这都是失去了品格作为支撑的后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之所以伟大,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本身在经历战争后,面对过无数的磨难而催生了他人无法到达的坚韧的精神境界,再由作品传达给世人,未能历经相同的困苦与挫折的世人,当然无法成就这样的作品。

然而对于我们,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第一步,便是树立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那些积极的、历经万物洗礼后得到的美好心灵,才能赋予作品真正的灵魂。

我相信,伟大的作品都是由伟大的品格成就的。

本文得分57分。文章思想深厚,论述严密,有很强的思辨性。文中每一段都有观点和论述,语言很经典,饱含哲理。第二三四段论述人格与作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人品对文品的决定性影响,第五段例证只有伟大的人才会有伟大的作品,最后两段结论拓展了思想。这篇例文告诉我们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最重要招数:“实扣”加“明扣”,关键处“全扣”。所谓“实扣”,就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所谓“明扣”,就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所谓“全扣”,就是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要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作文例文4:

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神坛与普通人互动娱乐。有人担忧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沃土之上的罂粟花

这是全民的狂欢,是金钱的游戏,是争宠的战场,唯独不是引人向前的灯塔。它是沃土之上的罂粟花,看似鲜艳,实则贻害无穷。

如今的电视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一片沃土。然打开电视,我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人的花园之中都种上了罂粟花——真人秀节目。它正肆意地孳生着,疯狂地吸收养分,张牙舞爪地生长,妖艳而危险。他曾也只是一朵小花,从外国引进,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好奇的人们嗅到了芬芳,尝到了甜头,开始追捧。而花农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投其所好。于是,真人秀的触手蔓延到各处。它挤掉了科普节目,挤掉了新闻节目,挤掉了各式优秀的电视剧。终于,所有的土地都被其榨干,而人们却都还兴奋得不能自已。

然而这是极度危险的。这意味着人们或许将只能接受到千篇一律的价值观。而真人秀作为秀,它拥有秀的全部弱点——浮夸,肤浅,五光十色却腹中空空。明星们为了搏出位搏眼球,不惜制造各种争议话题,传递低俗的价值观。而人们却还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所谓粉丝热切关注着偶像的一言一行,他们可以为偶像大开骂战,中伤诋毁他人。他们可以模仿偶像的行为,大肆挥霍不加节制。而在不知不觉间,人们平日里谈论的话题也从国家大事国际趣事身边小事同时转向了对真人秀的探讨。多少人对明日要播的秀如数家珍而对近日国家社会之事一无所知?真人秀偷换人们的思想,转移了人们的眼球。对于少年来说,这是极容易的,却也是极致命的。

真人秀作为所谓的电视文化,其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真人秀正渐渐走向畸形,如果不加调整不加节制,或许会毁掉整片沃土。我们总说,这是个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各种价值观混乱、文化倒退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真人秀节目,作为广阔媒体平台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主导一定的价值取向,而它所展现给我们的东西却让人触目惊心。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名利,却不告诉我们追求名利的正确方式;它告诉我们如何浮夸作秀,却不告诉我们什么是朴实平易。它不应是牟利的工具,不应是五光十色的酒吧夜场,它应是孕育梦想的沃土,应是传递美好的火炬!

停止狂欢吧,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要忘记其出现本是为了传递美好和正能量而不是遗毒四方。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我们因为什么而出发。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用“沃土之上的罂粟花”这一意象贯穿全文。作者以“沃土”比喻电视文化产业,以“罂粟花”比喻肆意发展的真人秀节目。并且,“沃土”“罂粟花”这些意象及其衍生意象不断在文章中出现,既扣了题,又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高级招数:一“意”贯穿,绝招取胜。

下面,我们对这堂课作一个小结。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招数:

一、“点亮”题目,擦亮“眼睛”;

二、“实扣”加“明扣”,关键处“全扣”;

三、一“意”贯穿,绝招取胜。

希望大家强化考场作文的扣题、点题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扣题、点题的能力。这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微课练习】

任选一篇自己写过的考场议论文,从扣题、点题角度加以修改。特别注意作文标题、开头、每一层的分论点、结尾处的扣题与点题。

【练习答案】略。

附:关于“点题”“扣题”的另一个参考资料

1.阅读“甘与苦”扣题例文:

甘瓜抱苦蒂

黄山松是痛苦的,因为它的根部没有土壤,只有岩石,因此它必须十分艰辛地深入到岩石的内部去吸取有限的养分;但黄山松也是甜蜜的,因为它能“倚绝壁”得到了人们的赞美与憧憬。

珍珠贝是痛苦的,因为它要孕育珍珠就必须忍受那锥心沥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珍珠贝也是甜蜜的,因为它孕育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受到人们的青睐。

(简析:前两段取黄山松、珍珠贝拟人化进行类比,妙!“痛苦”、“甜蜜”二词不露痕迹地镶嵌其中点题,巧!)

黄山松也好,珍珠贝也好,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甜蜜并痛苦着。甜蜜,即甘;痛苦,即苦。在现实生活中,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正如一句古诗“甘瓜抱苦蒂”。

(简析:明明白白、反反复复地点题,清楚明晰。)

漫步于历史的走廊,我看到了许多圣贤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这一真理。孙子膑脚,这是苦;《孙膑兵法》流传下来,造福后代,这是甘。司马迁受宫刑,这是苦;《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甘。李煜国破家亡,这是苦;百千佳作留千古,这是甘。马克思生活艰难,食不饱,衣不暖,这是苦;创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阶级革命,这是甘。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这是苦;换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这是甘……历史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援引史例,连用几个简单的判断句,用最明晰的语言明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甘”,什么是“苦”。扣题清楚。)

回到现代,我也看到了许多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个真理。刘翔尝过甘,是在他获得110米短跑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他刻苦训练的时候。女排姑娘尝过甘,适当她们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

但也尝过苦,是在她们连连受挫时。钟南山在救了许多“非典”病人时尝到了甘,在研究过程中尝到了苦;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时尝到了苦,在终于研究成功时尝到了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他们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与上一段手法相同,效果相同。)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小结1:切合题意的基本要求

1、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

2、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3、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要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小结2:扣题方法

扣题方法1——字面重复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更便于作者扣住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扣题方法2——似曾相识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扣题方法3——浓墨重彩点题法

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如何简单准确地审题立意

褚树荣

【褚树荣,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大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 50 余篇。领衔主编《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行为访谈录》《假日活动教程丛书》《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话题作文 T 型台》,编著《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编制》《古诗文阅读新视点》等语文教育教学类图书。】

一、明白审题立意的意思(审题是干什么的?)

不管什么作文,靠的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乡下来的小孩第一次跟着我走进宾馆,我们坐在大堂里。他侧着头,盯着电梯的方向。一会儿,他悄悄告诉我,那个门,太奇怪了。刚才进去了一个人,再打开时,换人了!原先的人呢?他压低了声音,疑惑的表情里有一种紧张。

如今,人们已经没什么或者说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令人惊奇、激动、愤怒、出人意料的事情,好像都已经发生过了,多数人都是一幅见怪不怪、心里有数的样子。而这个孩子,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惊诧。后来,他当然知道了电梯的功用,他乘着这奇怪的铁房子上上下下。我羡慕这个孩子,做一个有所迷茫的人,用一双睁大的眼睛去质疑,而后恍然大悟。如此衍生出来的快乐,多么简洁单纯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

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

一要概括材料中的彼此关系:小孩子从疑惑到明白,小孩子的探索和我的感慨。

二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疑惑、好奇、迷茫、质疑、恍然大悟、简单快乐。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好奇心。

四要根据关键词,或扩充,或转述,形成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就是作文的立意,就是论述文的论点,照此写去,一般不会偏题离题。

立意1:探索未知是一种快乐!(转述)

立意2:让我们对世界保持好奇!(扩充)

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46年4月11日,爱因斯坦在给好友奥托?尤利斯伯格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相信,当今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主要是因为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和技术思维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罪孽啊!我想不出办法对付这个灾难性的弊病。人类比他们居住的星球冷却得更快。”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禁忌?

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

一看彼此关系: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

二看关键词句:道德沦丧、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科技的副产品、罪孽、灾难;道德沦丧是科学技术的副产品。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科学技术和道德人性,这就是作文的话题范围。

四要形成一个句子:例如“科学技术导致道德沦丧、人性冷漠。”(扩充)这就是写作的立意。

二、类型不同,审题时要审什么?有没有共同的关注点?

从类型看,有隐喻型\引申型(材料好像一个比喻,材料蕴含的道理才是需要你阐发的,如第一题是故事材料),有情境型\申论型(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要你就事论事评价分析),有话题型\命题型(材料提供一个核心话题或者一个题目)

从材料看,有故事寓言、有名言诗句,还有数据表格,图像照片、网友论坛等,审题时要审什么?有没有共同的关注点?

还是要抓“关系”和“关键”二个词。整体上厘清材料中的各种关系,从关系中推知材料的中心意思,再从关键词句入手,读破命题者的意图。

例题3: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话题型审题:

一要厘清关系——有人根据发生的事实追问原因,我梦想未知想象未来。命题者的立场站在哪里?凡事爱追问。

二要抓住关键——梦想、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

三要概括写作关键词——关于梦想

四要形成一个句子——例如“我们不但要探索现实,更应该梦想未来。”(转述)

例题4 :21.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加入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发明家爱迪生的惊奇和文学家科学家对惊奇的解释,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

抓住关键——手机、新奇、意想不到

写作关键词——手机、科技、生活

形成句子——例如“手机影响生活、科技改变世界!”(转述)

例题5: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后面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我和尚先生,我的变化源自尚先生的慈善。

抓住关键——不还——还——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写作关键词——见善思齐

形成句子——例如“见善思齐,人同此心!”(扩充)

例题6: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高考试题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第一家:感激恩赐;第二家:懂得回报;第三家:敢于自立;富翁:推己及人

抓住关键——捐助、感激、犹豫、拒绝

写作关键词——关于慈善

形成句子——例如“耕耘慈善,不必计较别人的看法。”(转述)

例题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隐喻型审题:

厘清关系——人们舍弃自己“微光”,发现天才作品的“微光”

抓住关键——微光、舍弃、认出

写作关键词——关于“微光”(美好的心灵、情感、思想---)

形成句子——例如“请珍惜自己那一缕“微光”。”(转述)

例题8: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话题型、命题型审题

厘清关系——韩愈从师而知,我们获知途径日益多元。

抓住关键——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写作关键词——学而知?行而知?

形成句子——例如“从学而知之到行而知之”(扩充)

议论文训练题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训练题 一、(16分) 说勤 林家箴 ①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A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B ⑤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议论文专题训练

九年级语文专题训练之议论文 一、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二、愉快是基本标准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

议论文点题法

议论文点题法 摘要:点题可以给文章写作带来强而有力的艺术效果,对于议论文写作而言尤其如此。本文以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回到原点》为引子,从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议论文点题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议论文;点题;回到原点;主体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巧妙的点题之笔,着墨不多,但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点题,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现以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谈议论文的点题方法: 回到原点 麦哲伦船队浩浩荡荡向西航行,历经曲折磨难后终完成环球航行,回到原点,证明了地圆说;一条小鱼逆流而上,寻找出生地,回到原点,履行传承生命的使命。回到原点,有非凡的意义。 回到原点,是对自我的深刻透视。唯有回到原点,我们才能正确地、深入地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汉武大帝回到原点,认识到自己多年的错误,“罪已诏”教人涕下;卢梭的《忏悔录》揭示了自我,回到原点,对自己做出全面的辩证的评价,教人钦佩。同样是回到原点,刚获取法网大满贯的中国网球选手李娜找回了自我,在单飞中挖掘自我,穿越自我。是回到原点,让她的个性魅力得以彰显,让她终得以突破自己,成为首位亚洲法网冠军。回到原点,才是对自我的全面深刻的透视与评价,是通往成功之道。 回到原点,是对未来更好的展望。当你回到原点,回望过去,盘点如今时,未来的美好蓝图才更完整、更完美。纠正过去犯下的错,以后不再犯;认清现实,把握想要的目标,对未来做全面、合理的规划。越王勾践寄人篱下,失去曾经所有的荣华富贵,但他懂得回到原点的道理,在困境中认清过去和现在,对未来作出正确的规划并付之实践,终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帝国复辟之佳话。回到原点,才是对未来的铺垫与充足准备,是通往成功的坚实奠基石。 回到原点,是对生命的思考。惟有回到原点,人才能对人生,乃至生命作出最正确、最全面的思考。一代文坛骄子史铁生瘫痪在轮椅上,处处受限,但他却懂得回到原点,认识人生,深刻地思考生命中的林林总总,终于《我和地坛》享誉中国文坛,影响了一代有一代莘莘学子。回到原点,让史铁生牢牢地把握住生命的内在意义,战胜肢体的残疾,成就了对生

作文如何扣题教案

《作文如何扣题》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作文扣题的重要性 2、学会并运用考场作文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能巧妙扣题,让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教学方法:问卷法、发现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已经揭晓,语文成绩不容乐观,主 要是作文丢分比较惨重。那么原因到底出在哪呢?) 二、寻找扣题方法。 1、出示学生习作《这也是幸福》,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回答: ①你从文中读到了小作者的幸福吗?②这种幸福集中体现在哪几段?③小作者在段中有交代吗?(文中没有与题目相关的词句,只在段末写了一句“让我留住了这份幸福”。 小结:文章没有扣题就是此作文丢分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扣题呢? 2、经典名篇引路。 浏览朱自清的《背影》——八上61页,看看文章几次提到背影,分别在什么地方,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次)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一段) 作用:开门见山,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引出下文。扣题方法:开头破题。 中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买橘子爬月台,为儿女付出的艰难——第6段)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父亲离开——第6段)。 作用:细写背影,紧扣文题,进一步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为后面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思念做铺垫。 扣题方法:中间应题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用:呼应文题与开头,把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出来。 扣题方法:结尾点题。 文章结尾是个关键部位,很多读者都知道文章不读到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最后一字,意思都不会那么明了。所以,结尾点题比开头破题,中间应题更为重要。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反复

精选议论文训练题及答案

精选议论文阅读训练题 (一)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一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分)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3.(4分)第③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 我的繁华: 4.(2分)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二)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

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高考议论文如何规范议论语段

高考议论文如何规范议论语段 (一)导入:对于一个标准规范的议论语段,有人形象地用汉堡包来形容,真正的汉堡包的重量是一定的,200-300克不等;做法差不多,分芝麻层、面包层、火腿层、面包层、芝麻层。那么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的字数也是一定的,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写法差不多,分论点句、过渡句、理论句(或者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当然,也可以创新,做成更有风味的“汉堡包”,写出更有特色的议论段。 (二)何为规范的议论段?稳中求胜⑴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⑵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⑶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⑷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⑸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⑹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解释: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第1段先以举例加设问的形式开篇,第2段通过简单分析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进入本论部分,分三个议论段: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第6段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本论部分是三个规范的议论段,具有一个规范议论段的四要素:1.有明确的分论点,且在段落中显著的位置摆放;2.有过渡词、过渡句,用假设、引用、解释等方式写;3.运用二至三个论据(或理论或事实),但用语简洁,与分析结合;4.有结论句,或总结论据,或总结全段。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自洽的逻辑和严谨的语言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议论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议论段构成本论部分,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议论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主要体现在议论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议论段至关重要。(三)议论段如何修改提升? 1.稍差的议论段改成中等的议论段原文:当工业革命的轰鸣声打破了庄园的寂静,当汽车后面的黑气取代了马蹄的清脆声,一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时代诞生了。没有人敢说这个时代不好,冷冰冰的数据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联系不再需要漂洋过海,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但是这冰冷的一条线怎么能维持人与人的感情呢?改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①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责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②有一次跟团旅游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不好又贵,大家都不肯买。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飞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③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面子固然重要,然而里子方面,有时却注意不够。我认为: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④康紅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她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⑤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元点烟的镜头。所以现场他被团团图住,纷纷让他签名。摄影助理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半个人注意到他。他只是站在一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却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我听了无言以对。再如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靚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这些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 ⑦名人也罢,普通人也罢,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时都要展现我们的面子和里子。过分追求鲜衣怒马、锦上添花、煊赫恭敬,不但容易丧失意志、流于平庸浅薄,弄不好还会丢人破财、触犯法律。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恒久不衰的尊重和认可,支撑起真正的面子。 ⑧最近买过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喜欢的。而以往买衣服首先当然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是手工和细节,但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看不到的地方尚且如此精致,看得到的地方大体可以放心了吧! ⑨做人也一样,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李传鹏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2月20日)(1)说一说文章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谈谈你对“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这句话的理解。 (3)④—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论证思路。 (5)根据本文的观点,说一说以下三则材料,哪一则不能论证这一观点?为什么? 【材料一】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女生谢仁慈,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因为残疾失去

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五、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六、常见考点 1、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答题方法归纳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方法归纳 一、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1)对论点的要求: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等论证论点的方法。阅读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 读。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 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这两个概念在平常教学和毕业复习时要反复讲清楚,并强调学生区分。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真题训练

--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真题训练 Ⅰ知识储备: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你观点 论据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鲜明的观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是议论文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方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见解和看法,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Ⅱ、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1.把握文章的论点。(题型①: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题型②: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哪个) ★明确: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简单的说,四种情况,①看题目;②从开头找;③从结尾找;④自己总结概括。(如果开头和结尾的句子都可以作为中心论点,一般选用开头的句子。) ★找论点的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完整的表述)、开篇(或旗帜鲜明的提出、或引用相关材料提出、或归纳事例、名言提出)、中间(应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结尾(明确判断的句子,如果一篇文章开头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头为论点)。②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有些议论文没有现成的完整的句子作为中心论点,就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总结中心论点):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④归纳法。●总结中心论点要注意:a、抓住中心词,b、使用陈述句式(有些递进式结果的议论文,往往在结论处以反问句作结,应将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才可以为论点)不用代词比喻句, c、论点表述明确、全面,d、语言简洁、文意通顺,不可华而不实。 ●注意:(1)论题与论点的区别。论题是作者陈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则以论题为前提,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2)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其证明或补充作用。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题型:请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开头用寓言故事、典故故事、名人故事、生活中的现象或时事或名言等引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⑥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题型①:请分析画线部分属于什么论据?) ①事实论据(举古今中外的事例);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

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的两种议论方式:立论、驳论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驳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判断下列课文分别属于哪种议论方式? 《敬业与乐业》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论点:作者对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或主张. 1、判断论点的标准:是一个表判断的主谓句,不能是修辞句或者否定句。如果是,要改为肯定的表判断的主谓句。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 2、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自己归纳 3、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如:《敬业与乐业》论题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论点 1).看标题 你觉得下面能成为论点的是()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宽容》 3、《勤俭与自强》 4、《学贵质疑》 5、《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6、《谈谦虚》 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论美》 9、《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10、《成功》 11、《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2、《阅读的愉悦》 2).看开头 2011海南省中考题《谈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什么是尊重?从人的本性看,人是不满足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体的任何事物,总比别人的好。那么,尊重就是照顾他人的体面,不伤及,或不严重伤及他人不满足的本性的行为。 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可以表达的姿态。近期儿子要求上网玩游戏,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作文点题

作文点题 考场作文不喜欢含蓄——亮出你的主题来 考场作文点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①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 ②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 ③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专家提醒:“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点题技巧】 在这里说的“点题”指的就是点“中心话题”,作文的“点题” 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自己的作文在文题范围内运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这是什么类型的材料呢? 寻觅希望的“栈道” ?【标题既扣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栈道”,又点出了其比喻义,虚实相生。】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的前面有阴影,那么你的后面一定有阳光。”因此,在“空谷”中看到“悬崖峭壁”,我们不能悲观绝望,应该积极地寻觅希望的“栈道”,走出空谷,迎接阳光。 ?【开头既点明了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又直接点出了其喻意及中心论点。】 我曾听医生讲过这样一件事,两个重症病人同住一间病房,靠窗的那位患者每天描述着窗外的一派生机:莺歌燕舞,柳枝婀娜,晓日连天,春暖花开……同房间的另一位病友在他的描述下,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最终他们都病愈出院。其实,窗外并没有什么“美景”,只不过是一片荒田,是靠窗的患者为病友找到希望的“栈道”,给了彼此活下去的力量。 ?【“希望的栈道”照应标题与材料。】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原来人的心理因素也是治病的灵丹妙药。当病人在绝境中积极寻觅希望的“栈道”,把自己消极的心态改为积极的心态,生命最终会出现奇迹的。相信在生命中是如此,在别的方面也是这样。我们在面对困境、绝境时,只要正视困境、绝境,在困境、绝境中寻觅希望的“栈道”,就可以迎接明媚的阳光。 ?【“困境”“绝境”是“空谷”的替代语,“栈道”明点关键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希望的“栈道”,寻到明媚的阳光。我们不会忘记画出热烈明丽的《向日葵》、神秘变幻的《星空》的梵·高,在惊叹他非凡卓越的才能的同时,也遗憾他这颗巨星的陨落。他患上抑郁症,割去右耳之后,没有去积极地寻觅希望的“栈道”,最终让病魔侵吞了生命。倘若他能拥有希望的“栈道”,拥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那么,他生命的长度、韧度都会得到提升,也会给世人带来更奇特的审美世界。 ?【“希望的栈道”作为本文核心词语反复出现,使文意得以强化,也以关键词形式不断给阅卷老师以视觉冲击。】 海子卧轨自杀,老舍跳湖自尽,张国荣从24楼坠地身亡,海明威开枪了结自己……他们的死因虽然各不相同,但同样处在困境、绝境中的他们,因为未能积极寻觅希望的“栈道”,所以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深感惋惜。(列举归纳法,点题。)

小学生写作文扣题方法

小学生写作文扣题方法 小学生写作文扣题方法 很多学生写作失误的原因即是跑题,而跑题非常重要的表现之一又是文章中没有任何一处文字起到了点题的作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文章当中是否有一些好的点题文字能够看出学生自己对作文材料及主旨的理 解程度。因为只有真正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立意,才能把题点好。 所以在写作打腹稿的时候不妨先想想能不能用本文所提到的“造句法”在文章首尾段点点题,如果可以的话, 通常情况下,这个材料是可以使用的。而如果打腹稿的时候发现材料无法如此点题,基本情况下,这个材料的闪 光点连你自己都还没挖掘出来,那么选择这个材料作文的时候就需要对其主题再进行深挖,或者换一个材料了。 所谓的“造句法”,即写一个句子充当开头和结尾,这句子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作文题的关键词,主要 内容的关键词(即作文中写的那件事),主旨的关键词。 比如2011年北京中考满分作文之一《日积月累》的开头: 友谊如清风,驱散我心中的忧愁;友谊如高山,保护我那弱小的心灵;友谊如帆船,载着我乘风破浪!而这真挚的友谊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坦诚相见,真诚相助中练就。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友谊在日积月累中加深,练就”,材料是“同学期中考试帮助我”,即“互助”,而标题则是《日积月累》,而这个开头就非常准确的扣住了三个关键词“友谊”“日积月累”“真诚互助”,这样的点题就非常好,其材料也肯定就是围绕着主题来写的了。 第1页共2页

这篇文章的倒数两段也是如此: “在这段小李帮助我奋战的日子,我对学习由沮丧自卑,逐渐有了收获,直到信心满满;我与小李的交情也在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中逐渐加深,越来越浓。 友谊是永不落山的太阳。请伸出真诚互助的手,让友情温暖你我的心田,滋润你我的灵魂吧!” 这个结尾也是紧紧扣住了三个关键词“日积月累”“我与小李的友谊”“朋友之间的帮助”。算是一个“豹尾”。 再如另一篇2010年济南中考满分作文《几分温暖在心头》的结尾: “头发梳梳,在成长的轨迹上,我始终滑不出母亲浓浓的爱。这份爱,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有几分温暖在心头!” 这篇作文的主题是“母爱让人感觉温暖”,材料是“母亲和我互相梳头”,标题是“几分温暖在心头”。这个结尾也非常巧妙的将这三部分内容放在了结尾当中。 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都不知道考场作文该如何点题,那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页共2页

新部编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①人生需要参照系。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⑦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⑧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2018年7月2日《人民日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简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作者:艾惠来源:家长帮资讯 2014-09-22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整个中考语文卷阅读板块中,议论文的阅读占有重要位置。对很多考生来说,议论文阅读往往是语文试卷上失分较多而又深感无从下手的一个大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有关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思路: 1、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短语。 2、一般出现中心论点的位置:标题、首尾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有的文章只有分论点,没有中心论点句,则需要同学们把分论点进行整合,简明概括中心论点。 二、本文用了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思路: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属于事实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属于道理论据。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xx,这里所列举的xx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三、某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思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答题格式: 1.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xx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 2.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XX,证明了xx(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增强文章说服力。 3.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比作xx证明了xx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和xx进行比较,(使对与错更加分明),鲜明、有力地突出强调了xx的观点,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四、某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思路:常见的作用有:引出下文、总结全文或承上启下。 1、题目的作用:点名论点或交代论题。 2、开头段作用:a.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b.引出论点或论题;c.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结尾段的作用:a.总结全文,强调xx的中心论点;b.总结全文,得出xx的中心论点; c.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人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1分) 2、第②自然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1分) 3、第③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2分)答: 4、简要概括本文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5、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这两方面是什么内容?(2分) (1) (2) 6、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2分) 答: (二)储蓄人生 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②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失控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友谊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