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心整理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大学教师伦理学》

精心整理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大学教师伦理学》

精心整理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大学教师伦理学》
精心整理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大学教师伦理学》

教师伦理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道德和道德规范是C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人的先验“善良意志”的产物;

C、特定社会群体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所达成的“道德共识”;

D、不特定社会群体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基于利益的获取和分配所达成的“社会契约”

2、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C

A、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B、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C、人们对现实道德现象的普遍规律的反应;

D、社会对具体道德事件的特殊要求

3、以下属于义务论伦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柏拉图;

B、康德;

C、边沁;

D、萨特

4、以下哪一观点包含了教育民主、平等因素D

A、孔子的“有教无类”;

B、孟子的“以其昭昭”;

C、荀子的“尊严而禅”;

D、韩愈的“不耻相师”

5、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B

A;康有为;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6、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D

A、教育理论;

B、教育方法;

C、教育技术;

D、教师品行

7、当代社会思潮最本质的特点是A

A、反思性;

B、继承性;

C、全球性;

D、符号性

8、以下对实用主义思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产生于美国;

B、核心思想是追求成功和实效;

C、反映了美国商业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看重市场交换价值和实效的基本心态;

D、是当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性纲领

9、以下对于人文知识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C

A、历史了解我们所自来、我们的集体记忆;

B、哲学是反思性、批判性思维方法,是研究我们思考所根据的理念;

C、艺术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D、文学是以审美手段以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

10、关于职业道德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C

A、内容上体现职业特征,表达特定职业的义务和责任;

B、形式上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更具可操作性;

C、价值取向上注重利益性;

D、调适范围上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11、教师伦理学不是道德说教和伦理教条,而是一门科学,这主要是因为C

A、它描述了教师职业道德;

B、它制定了教师的行为准则;

C、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进行理性分析和论证;

D、它经过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12、以下关于价值观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价值观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

C、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D、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准则,会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13、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意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

B、它是教师道德的主观方面,体现着教师对客观存在的师德关系和师德活动的认知和理解;

C、它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价值观念与师德规范体系之中;

D、以上都对

14、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A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

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

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15、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B、教师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

C、教师具有深厚的职业道德情感,必然使得学生成绩提升;

D、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甚至态度粗暴,会挫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16、教师职业生活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准则是C

A、教师道德规范;

B、教师道德他律;

C、教师道德原则;

D、教师道德品质

17、在师德规范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

A、教师道德原则;

B、教师道德义务;

C、教师道德规范;

D、教师道德义务

18、教师个体道德发展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善的标志是确定并实现什么目标A

A、道德价值目标;

B、道德评价目标;

C、道德教育目标;

D、道德动机目标

19、下列对“自发论”的评价及其原则分析正确的是B

A、这种倾向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B、这种倾向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C、这种观点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是正确的;

D、这种观点同时考虑了教书和育人的辩证关系,是正确的

20、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以上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B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1、教书与育人的伦理学意义是D

A、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

B、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C、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

D、以上都是

22、被称为“新科技时代的伦理”或一种超越了传统伦理学的“新伦理”的是B

A、制度伦理学;

B、责任伦理学;

C、美德伦理学;

D、个体伦理学

23、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是应该杜绝以什么作为参照标准C

A、科学事实和客观标准;

B、学术创新的程度;

C、各项人际关系;

D、学术研究的难易程度

24、关于物质利益和“钱”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A

A、物质利益的实物内容是钱;

B、物质利益的社会基础是生产关系,不能简单用钱来代替物质利益;

C、钱和物质利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D、货币或钱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人们的物质利益

25、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对社会、科学和劳动者个体而言具有的价值有D

A、发展性价值;

B、基础性价值;

C、动力性价值;

D、以上都是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教师履行道德义务往往是觉得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B、教师道德义务是同谋求个人权利或报偿相对应的;

C、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之后获得的赞扬、权利和报偿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教师行为选择的动机;

D、教师履行道德义务,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荣誉作为对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评价,是客观的;

B、教师道德荣誉必须以履行道德义务为前提;

C、教师的荣誉观一般只受到教师的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不受到来自集体原则的影响;

D、教师道德荣誉是激发其履行道德义务的动力

28、关于虚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虚荣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

B、虚荣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29、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30、下列有关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看法正确的是B

A、是自然形成的或先天形成的习性;

B、是一种坚定的道德意志的凝结;

C、是教师职业行为习性;

D、是教师一时的道德冲动

31、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D

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B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意志上具有很强的自制力;

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32、下列不属于教师道德行为特征的是D

A、教师对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和意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B、教师对行为后果的道德价值和道德意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C、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个人自愿选择的结果;

D、教师道德行为是个人意志的体现而不与他人意志相联系

33、对教师道德动机的斗争过程认识错误的是A

A、道德动机的斗争实质是在道德主体外部的利益倾向斗争;

B、道德动机的斗争核心是维护何种利益的问题;

C、动机的斗争主要围绕个人利益和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冲突;D教师对自身道德行为动机的选择应是增进社会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

34、不属于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善恶标准的相对性种类是D

A、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B、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是影响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重要因素

C、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左右着教师道德行为,成为构成教师道德行为标准的重要因素;

D、教师应该承担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与监督社会的职责

35、高校教师道德行为标准的论述错误的是A

A、每一类高等教育,其内部对教师行为的道德要求存在着一致性;

B、主张研究型大学把教师科研行为列入道德评价的主要内容;

C、主张教学型大学,把教师教学行为作为道德评价的主要内容;

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是影响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重要因素

36、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是C

A、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7、有关内省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认识错误的是A

A、是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B、要求教师增强教师道德认识;

C、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剖自己,加深自我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

D、内省有助于教师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

3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理想人格追求内容的是D

A、超越功利;

B、超越角色和个性;

C、超越自尊和自卑;

D、超越他人

39、不能体现教师的工作绩效的是C

A、业务水平;

B、敬业态度;

C、社会服务意识;

D、教书育人的水平

40、下列有关人生价值的实现说法错误的是C

A、由于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是多方面的;

B、人所创造的价值不仅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具有自我意义;

C、人的价值创造和社会对其的承认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容易直接地、及时地得到社会的公正评价

41、现代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主要维系手段是D

A、教育引导;

B、法律规定;

C、国家强制;

D、习俗、舆论和人类良知

42、孔子的“中庸”思想体现了B

A、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要求;

B、人的理性对个体行为的规定;

C、人的理性对他人行为的规定;

D、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的要求

43、规范伦理学两大理论流派义务论和目的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C

A、物质与意识的问题;

B、社会与个人的问题;

C、动机与效果的问题;

D、感性与理性的问题

44、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的品德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A、谦虚、正直;

B、忠党、爱国;

C、爱国、爱生;

D、知识渊博

45、哪一事件推动了西欧近代教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并使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实践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反映了当时新兴进步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C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D、第二次科技革命

46、以下不属于教育家维多思若的思想的是C

A、废除体罚;

B、以身作则;

C、不用强制手段;

D、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7、社会思潮是一种C

A、社会文化现象;

B、社会道德现象;

C、社会意识现象;

D、社会精神现象

48、对教师增进艺术涵养的论述,以下不正确的是B

A、教师的审美水平与艺术涵养是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B、科学和艺术是相区别和分离的,教师应心无旁骛,专心钻研学术;

C、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总是富含艺术性的;

D、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美德追求和意境,起着对学生审美的熏陶和引导作用

49、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职业道德具有普遍性,是各行各业都应当遵守的;

B、职业道德与特定职业活动的特点相适应;

C、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对人们的客观要求和人们对职业关系的主观认识的统一;

D、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要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

50、()是一个社会占主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D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核心价值观。

51、教育活动的手段是D

A、教育方法;

B、教育技术;

C、教育工具;

D、教师完整的个性

52、在教师道德的一般功能中,唤起教师道德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机制是D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激励功能

53、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D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54、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C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55、区分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是C

A、教师道德规范;

B、教师道德行为;

C、教师道德原则;

D、教师道德准则

56、下列对“分家论”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B

A、这种倾向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B、这种倾向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

C、这是一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观;

D、这种观点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

57、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师德规范是C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58、师生关系最大的功能是C

A、调节功能;

B、凝固功能;

C、教育功能;

D、约束功能

59、“科学应该具有追求真理的热情和对人类利益无私的关怀,而不是为个人私利。”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C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无偏见性;

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60、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B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61、通过否定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特权思想,强化人的平等自由和公正观念来促使人的主体意识增强的是B

A、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

B、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

C、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原则;

D、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

62、为市场经济活动所指向的社会价值目标的矫正的是B

A、肯定性服务;

B、否定性服务;

C、前导性服务;

D、超越性服务

63、教师道德良心对教师行为的作用表现在D

A、在教师选择行为之前,起着指导的作用;

B、在教师行为的进行过程中,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作用;

C、在教师行为结束之后,起着自我评价的作用;

D、以上都是

64、教师道德的灵魂是C

A、教师道德原则;

B、教师道德义务;

C、教师道德良心;

D、教师道德品质

65、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C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66、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C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

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

67、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C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

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

68、教师个体道德素质这一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部条件认识正确的是D

A、教师个体道德素质包括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的高低,有时直接决定着道德行为的正确性;

C、道德认识是指教师个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的态度的道德体验;

D、道德意志是人的价值意识向行为转化的决定性机制

69、效果论的看法正确的是B

A、动机论者认为一个行为之所以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出于纯粹的善良的动机;

B、效果论者认为“动机善,是由于它有产生快乐或阻止痛苦的趋势;动机恶,是由于它有产生痛苦或阻止快乐的趋势”

C、效果论者认为行为动机是道德评价的根本;

D、该理论完全排斥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

70、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D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

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71、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说法错误的是D

A、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和方向;

B、艰苦创业、爱业敬岗的劳动态度的培养,是教师道德修养的职业要求;

C、关心学生、乐于助教、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和睦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任务;

D、要求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把爱教育置于爱国之上

72、下列有关理想人格的论述错误的是D

A、是指在一定社会中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完美人格;

B、主要指理想的道德人格;

C、理想人格具有时代特征;

D、理想人格会具有时代相似性

73、下列选项中,对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论述错误的是D

A、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

B、从人生价值实现上来讲,个人应注重对社会的创造与贡献;

C、人生价值体现在个人同自身的关系中;

D、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关注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74、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C

A、广泛性;

B、强制性;

C、非强制性;

D、包容性

75、黑格尔认为,“道德”相对于“伦理”的最大特点是A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物质性;

D、精神性

76、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是C

A、都是由国家颁布实施的;

B、都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C、都对个人行为有限制、约束的规范性功能;

D、一旦违反,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77、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史上,第一次根据教师的特点,系统的提出各级教师具体的道德要求的是A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

78、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追求创新,注重个性”,以下哪条不属于这一要求的内容D

A、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

B、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C、形成个性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

D、保持个性,敢于特立独行

79、人文素养的建立基础是C

A、较高的智力;

B、完善的道德;

C、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拥有和内化;

D、丰富的社会实践

80、培养人文精神,首先是要把握人的(),确认人的生命意义与存在价值。B

A、自然本质;

B、社会本质;

C、文化本质;

D、道德本质

81、关于职业道德的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职业道德鲜明的体现了职业特征,表达了特定的职业义务和责任。

B、这种职业义务和责任主要反映社会的需求,一般不考虑本职业利益;

C、其内容随时代变化,没有稳定性;

D、不管何种具体职业,都应当遵从普遍的职业道德

82、职业道德所要解决的问题中不正确的是B

A、如何处理职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

B、如何处理职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

C、如何处理不同职业间的关系;

D、职业活动者如何对社会、对他人履行自己的义务

83、与教育职业活动的一般特点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

B、其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C、其手段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D、在时空上具有弹性与自由度

84、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D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85、下列不属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是D

A、教师道德规范;

B、教师道德规范范畴;

C、教师道德原则;

D、教师道德准则

86、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教师C

A、道德人格;

B、道德品质;

C、道德义务;

D、道德良心

87、忠诚教育事业实际表现在教师对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B

A、道德义务感;

B、道德责任感;

C、道德情操感;

D、道德良心感

88、“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认为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完成了育人的任务。”的观点是B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以上都不是

89、师生关系的基础是A

A、教学工作关系;

B、心理情感关系;

C、个人交往关系;

D、道德责任关系

90、“科学知识和成功是公共财富,为人类共享。”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B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无偏见性;

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91、下列不属于“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要求的是C

A、刻苦学习,不断探求;

B、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C、忠诚踏实,严肃认真;

D、坚持真理,献身科学

92、通过改变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安贫乐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消极人格特征和生活态度,来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人们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的是A

A、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

B、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

C、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原则;

D、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

93、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B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94、良心最显著的特征是B

A、他律性;

B、自律性;

C、内生性;

D、排他性

95、以下对教师道德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C

A、是教师个体的生理特征;B是教师个体的一般个性心理特征;

C具体体现一定社会或教育集体的道德要求中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D、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96、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阶段的教师,其行为特点是D

A、能有意识地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价值;

B、个人的价值准则完全依附于社会价值体系;

C、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评判的能力;

D、他们的行为是为了避免惩罚

97、关于高校教师培养勤奋品质的原因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B、高校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力,必须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科学理论程度;

C、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D、高校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

98、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D

A、行为的目的是行为的具体原因,没有目的就没有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指行为本身的目的;

C、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也指行为者的目的;

D、教师道德行为的两种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致的

99、教师道德评价对其道德品质的影响体现在A

A、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可以使教师形成相应的善恶观;

B、教师道德评价能使教师自觉纠正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

C、教师道德评价能使教师形成与教师道德品质相背的内心信念;

D、教师道德评价能使教师转变其道德意志100、下列有关动机和效果作为教师道德评价依据观点错误的是A

A、进行教师道德评价时,需要更关注动机;

B、教师行为是动机激发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

C、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重视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

D、当动机和效果不一致时,需要采取具体的方法来确定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标准

101、高校师德教育的规章制度错误的是D

A、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B、政策;

C、高校有关管理规章;

D、群体约定

102、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

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

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

103、关于教师的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认识错误的是C

A、角色意识要求教师以某种社会观念和准则来统摄自己的内心世界;

B、个性意识根植于个体的生命存在,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内在需求、情感世界的真实的把握;

C、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两者间有所侧重;

D、要求教师讲角色审美化、个性化、感情化、情感化

104、关于人生的社会价值说法错误的是C

A、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B、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

C、一个人有损社会和他人,依然具有社会价值;

D、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越小,价值就越小

105、下列有关教师人格的看法错误的是D

A、是教师群体共有的心理特征;

B、是教师群体共有的思想行为特质;

C、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情感、性格等特质;D教师的人格不会影响到教育效果

106、从对普遍行为制约的角度看,道德的形成过程就是A

A、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

B、个人素质的提升过程;

C、社会文化的重构过程;

D、善良意志的实践过程

107、在美国现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初期,一些学者使用()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分析教师的品质人格,并概括了25项教师职业应有的品质。B

A、理论;

B、实证;

C、调查;D对比

108、20世纪70年代,苏联教育伦理学界专门探讨了教育道德的基本原则的著作是A

A、《教师伦理学》;

B、《教师道德》;

C、《教育的艺术》;

D、《教育学》

109、师德规范中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博爱的情怀和人文精神B

A、敬业乐教,强化责任;

B、热爱学生,发扬民主;

C、严谨治学,学术诚信;

D、追求创新,注重个性

110、在复杂的道德关系和矛盾中做出扬善抑恶的(),是一个教师道德理性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B

A、道德判断;

B、道德选择;

C、道德实践;

D、道德学习

111、以下关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教师职业的特点对教师的要求以科研水平和业务技能为主;

B、教师的道德品质应以自我提升为主,不能靠灌输;

C、师德教育必须提升到理论高度和理性层面;

D、实践是教师提高道德认识,履行职业义务,确立职业理想的基本途径

112、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C

A、发展科学;

B、传播知识;

C、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D、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113、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塑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这主要体现了教师道德的哪种特征D A、道德意识的高标准;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C、道德规范的严格性;D、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114、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的最终目的是A

A、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等人才;

B、培养具有劳动技能的高等人才;

C、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专业人才;

D、培养具有生产技能的专业人才

115、现实社会的教师道德基本原则是B

A、教书育人。乐于奉献;

B、热爱教育、忠诚教育;

C、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D、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116、正确处理言教和身教的关系要认真把握的是D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117、“客观事实表明,育人只有在教书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讲的越是清楚深刻,就越有利于达到育人的目的,就越能突出知识育人的能力。”以上观点是对下列哪种观点的反驳C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以上都不是

118、不属于1949年《科学家宪章》所规定的科学家的义务的有D

A、要保持诚实、高尚和协作精神;

B、要严格检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弄清有关道义的问题;

C、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D、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19、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主要是D

A、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

B、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C、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D、以上都是

120、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文化精神保证的是A

A、肯定性服务;

B、否定性服务;

C、前导性服务;

D、超越性服务

121、在高校教师遇到的矛盾中,主要靠教育能力的提高可以解决的是C

A、个人利益、爱好与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

B、不同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

C、一些教育技术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冲突”;

D、以上都是

122、某高校教师非常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各个学生身上的特长,做到因势利导。这说明该教师在公正原则上做到C

A、赏罚分明;

B、坚持真理;

C、因材施教;

D、秉公办事

123、下列能力中,哪一种属于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第二阶段的教师所具有的D

A、分析社会道德要求要求和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能力;

B、能主动评判社会价值标准和各种利益矛盾;

C、形成合乎社会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独立的价值观;

D、能在羞耻感和荣誉感的驱使下调节自己的行为124、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知情意这三个心理成分都应得到相应发展;

B、道德品质的各心理成分的培养有着严格的、特定的顺序;

C、通过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间能形成稳固的联系;

D、道德品质是年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经验的综合结果

125、科学的行为观根本标志是A

A、人的行为是受社会条件制约并具有某种社会倾向的社会性活动;

B、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自由活动;

C、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因素的制约;

D、人的行为是一种受高级意识支配并被行为者意识到的自觉活动

126、下列理论不涉及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标准的是D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列宁提出的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善恶标准的形成要受政治和社会经济基础制约,要反映政治和经济的需求的理论;

D、“综合人才观”

127、有关“经师”、“人师”说法正确的是A

A、是教师的两种人格;

B、“经师”是教行为的;

C、“人师”是教学问的;

D、现代教育更需要“人师”128、不属于师德教育的一般方法的是B

A、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B、个别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

C、榜样引导和舆论监督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129、康德把伦理道德看作一种B

A、纯粹理性;

B、实践理性;

C、判断理性;

D、价值理性

130、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以( )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A

A、“实践--精神”;

B、“物质--意识”;

C、“感性--理性”;

D、“自然--社会”

131、伦理学的使命是D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D、以上都对

132、以下教育家中,认为教师职业决定他应当是一个先进分子,而且首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是D

A、蔡元培;

B、杨昌济;

C、陶行知;

D、徐特立

133、西方第一个提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的人是D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里特

134、1952年,日本教职员组织通过了(),这个纲领成为教师的行为指针。B

A、《伦理标准》;

B、《伦理纲领》;

C、《师道》;

D、《教师职业伦理准则》

135、以工科见长的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供本科生选修的人文课程有18类100多门,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对哪种教育的回归?C

A、品德教育;

B、精英教育;

C、人文教育;

D、实践教育

136、拓展师德建设途径,应当D

A、使师德规范内在于教育活动的结构和过程之中;

B、将伦理素养纳入教师职业素质训练体系之中;

C、使伦理评价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

D、以上都对

137、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以下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的是D

A、在道德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

B、在道德行为上有更突出的示范性;

C、在道德影响上更广泛更深远;

D、在道德规范上更严格

138、师德原则的基本功能的实现途径是B

A、教育事业整体利益;

B、教师个人的职业行为;

C、教师的道德情感;

D、教师的道德责任心

139、人们常把教师喻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的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实质上是D A、对教师道德行为的高度肯定;B、对教师个人的高度肯定;

C、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肯定;

D、对教师道德品质的高度赞美

140、关于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应当处理好的关系是D

A、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中;

B、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C、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中;

D、以上都是

141、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以上这种情况反映出是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C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

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

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

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

142、作为高校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是C

A、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B、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C、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D、坚韧不拔,勇于探索

14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科技创新要从往日的“单打独斗”变为“团结协作”;

B、高校开展区域化服务有其人才智力的优势;

C、高校为社会服务,一般是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而不包括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D、在服务过程中,应该要讲究成本核算,讲投入要素的收益回报率,讲合作“双赢”或“多赢”

1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

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

145、影响教师公正观念的因素有D

A、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职业劳动的目的的制约;

B、教师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C、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

D、以上都是

146、作为高校教师,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荣誉D

A、把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当作荣誉的前提和出发点;

B、划清虚荣心和荣誉感的界限;

C、正确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

D、以上都是

147、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C

A、是知、情、意的归宿;

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

D、是心理的外显

148、下列选项中是社会道德和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质的首要成分的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149、对效果这一教师道德评价依据的认识错误的是B

A、效果是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或后果;

B、效果是主观的;

C、效果论者认为行为的实际效果才是道德评价的依据;

D、效果论的代表是边沁和穆勒

150、下列有关教师人格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认识错误的是D

A、人才的竞争使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B、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要要求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C、创新精神是一种追求科学、勇于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精神;

D、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在创造实践中的集中体现

151、对关怀学生的情感的认识错误的是A

A、学校仅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场所;

B、学生的求知活动需要情感的伴随和支持;

C、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学校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巨大资源

152、规范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A

A、人的行为及其准则;

B、人的思想及其内容;

C、社会的文化及其取向;

D、社会的制度及其特征

153、在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上,提出反省、知耻、改过等重要方法的思想家是A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韩愈

154、由于()的特征,高等教育存在着劳动时空的非限定性,必须通过师德建设保证教师劳动的质与量C

A、教师本人;

B、高等教育对象;

C、高等教育工作;

D、高等教育内容

155、对于通过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可以达到的效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政治理念;

B、了解青年教师、大学生和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需求;

C、发现社会问题和矛盾的焦点,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D、提高人们的理论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156、对于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C、是与资产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完全对立的;

D、其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规律的一致性,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统一性

15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C

A、教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B、教育与品德培养相结合;

C、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D、教育与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

158、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B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159、对科研成果鉴定时的参照标准应该是A

A、科学事实和客观标准;

B、学术创新的程度;

C、各项人际关系;

D、学术研究的难易程度

160、下列不属于重义轻利观的是D

A、孔子;

B、孟子;

C、王阳明;

D、韩非子

161、教师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取决于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162、对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的论述错误的是A

A、教师个体能力中教育创新能力决定教育行为的选择正误;

B、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知识的掌握;

C、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规律的灵活运用上;

D、教师个人能力的差异,会造成教师行为合理性、有效性和道德性的差异

163、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正确的是B

A、教师道德评价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教师道德评价的主体;

B、对教师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善”和“恶”;

C、历史上少有伦理思想家提出有关善恶标准的解释和观点;

D、历史上的“义”“利”之争实质上就是教师道德评价

164、师德原则和规范作用能实现到何种程度取决于C

A、教师道德认识的正确性;

B、教师道德情感的丰富性;

C教师道德评价的能力和教师道德评价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D教师道德意志的坚定性

165、有关师德养成过程中各要素的认识错误的是D

A、把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结合起来,是道德养成不可或缺的环节;

B、强化教师的道德认知,是形成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第一步;

C、只有具备坚定道德信念,才能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选择道德行为和履行道德义务;

D、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166、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面对的最基本的矛盾的是B

A、教师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行能力间的矛盾;

C、教育职业品质与社会职业道德品质间的矛盾;

D、教师创新精神与教育传统间的矛盾

167、教师应有的人格境界不包括D

A、自律的道德情操;

B、洞察自然、社会、人生的能力;

C、尊重学生的能力和关怀学生的情感

D、平衡教师个体利益和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能力

16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道德理想内容的是C

A、崇高的理想信念;

B、教书育人;

C、以人为本;

D、为人师表

169、既是伦理学的传统理论形态,也是伦理学发展的必然归宿的伦理学流派是D

A;元伦理学;B、美德伦理学;C、制度伦理学;D、规范伦理学

170、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C

A、言传身教;

B、天人合一;

C、知行合一;

D、反求诸己

171、在高等教育中,因层次、形式、办学主体、服务面向不同产生的多样化是A

A、机构多样化;

B、主体多样化;

C、管理多样化;

D、组织多样化

172、以下关于社会思潮对高校教师价值观正面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开拓教师的眼界和知识;

B、思考和探寻其生存和发展的真谛、形成多元文化理论与思潮并存的格局;

C、促进思想文化交流和学术争论;

D、指导教师的日常实践

173、关于教师伦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它从教育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教育规律出发,研究教育活动的特殊道德问题;

B、它是应用伦理学的分支;

C、它以教师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D、它指导着教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74、以下关于教师道德关系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它是一种思想关系;

B、它是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

C、它是受一定利益关系制约的;

D、它是师德意识意识形成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道德行为实践表现出来175、对于教师道德的教育功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指教师通过评价、激励等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良好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性人格,培养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与高尚的道德境界;

B、是在特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实施过程中,在调整人际伦理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的;

C、道德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

D、教师既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又是道德教育的客体

176、从狭义上讲,下列不属于教师道德范畴的是B

A、教师道德公正;

B、教师道德修养;

C、教师道德良心; D 教师道德原则

177、确定教师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具体道德实践场所是A

A、教师职业活动;

B、教师个人;

C、教师的家庭环境;

D、教师的人际环境

178、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应当带头不做,这说明教师应该A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

179、教学过程中伦理矛盾的体现为D

A、师生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起的矛盾;

C、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不能满足教学工作要求引起的矛盾;

D、以上都是

180、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D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是

181、“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D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无偏见性;

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182、以下不属于高校社会服务中的教学服务的是C

A、委托培养;

B、推广教育;

C、技术咨询;

D、举办技术创新人才培训

18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影响比较深广的是B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184、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

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

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

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

185、下列关于正义和公正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公正往往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原则、规则去行为,而正义用来陈述人类追求的善和幸福,;

B、公正与正义既不是种属关系也不是属种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C、正义一般表示价值及其原则本身,而公正则表示根据价值及其原则来做人做事;

D、两者的语言习惯的用语也存在差别

186、不属于教师道德品质范畴的是D

A、忠诚与节操;

B、正直与自制;

C、勤奋与求实;

D、权利与义务

187、对教师行为目标的确定过程论述错误的是A

A、教师道德行为目标是道德认识的外化;

B、明确道德行为目标有助于教师确定道德行为选择的方向;

C、明确道德行为目标有助于教师坚定不移地维护职业道德的要求;

D、明确道德行为目标可以使教师为社会教育事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尽最大的努力

188、不属于教师道德评价善恶标准绝对性的行为是D

A、高校教师不仅以知识育人,还注重以高尚品德培育青年学生;

B、高校教师树立起探究知识的求实精神和探索真理的献身精神;

C、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D、研究型大学把教师科研行为列为道德评价的主要内容

189、对新旧教育传统的认识错误的是C

A、新的教育传统能继承旧教育传统中的合理因素;

B、旧教育传统中有些陈旧落后的东西,需要新教育传统加以摒弃;

C、在用教育传统习惯对教师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需要充分认识新、旧教育传统习惯之间斗争的短暂性和复杂性;

D、要对旧的教育传统习惯进行具体剖析,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其所含有的积极因素,促使新的教育传统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190、不属于我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环节是D

A、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B、中国近现代史教育;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D、专业技能教育191、下列对历史上出现的理想人格的说法错误的是A

A、道家塑造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

B、古希腊人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普罗米修斯”形象;

C、尼采的理想人格是“超人”形象;

D、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

1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D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

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

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

D、以上都是

193、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是指B

A、教师道德责任;

B、教师道德义务;

C、教师道德范畴;

D、教师道德公正

194、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其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B、道德实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C、道德品质不能成为区分和体现人格差别的标准和尺度;D个人主观努力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195、技术悲观主义对技术异化的反思反映了主体的D

A、能动性;

B、建构性;

C、批判性;

D、以上都是

196、下列关于政治伦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政治伦理研究宪法、政体的伦理特征;

B、政治伦理探索各部门法的制定;

C、政治伦理揭示政治纷争的道德内涵;

D、政治伦理经常围绕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论证而展开

197、目的论在目的指向上可分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其中功利主义的基本公式是D

A、自由竞争原理;

B、权力制衡原理;

C、善良意志原理;

D、最大幸福原理

198、生态伦理的学科对象是D

A、研究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价值;

B、研究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C、探讨和确立科学的自然环境观和环境道德行为准则;

D、以上全都对

199、认为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善良的意志”的思想家是B

A、洛克;

B、卢梭;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200、美国教育界最具影响的专业伦理规范是B

A、《我们时代的教师》;

B、《教师职业伦理标准》;

C、《优秀教师行为守则》;

D、《伦理标准》

201、亨利.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主要体现了大学哪种核心理念?B

A、追求自治与学术自由;

B、倡导通识教育、人文教育;

C、发挥学术群体在学校经营中的作用;

D、承担社会职责,引领社会风尚

202、忠于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和履行师德要求的前提是A

A、敬业乐教,强化责任;

B、热爱学生,发扬民主;

C、严谨治学,学术诚信;

D、追求创新,注重个性203、在高等教育中,因满足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学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教育要求、教育方式、管理制度、师资组成的不同是C

A、机构多样化;

B、主体多样化;

C、管理多样化;

D、客体多样化

204、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B、它调整教师与学生、其它教师、集体、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C、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何种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教书育人;

D、它是教师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主观需要

205、对于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的传递者;

B、教师是人类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C、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灵魂工程师;

D、教师是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206、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哪种问题C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207、“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主要体现了教师道德的哪种特征B

A、道德意识的高标准;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C、道德规范的严格性;

D、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208、教师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B

A、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

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C、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D、教师职业理想人格追求

209、教师道德原则的核心是C

A、正确处理教师道德义务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长期利益和教师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210、“把教书和育人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的观点是C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以上都不是

211、下列不属于学术规范的是D

A、引文出处的规定;

B、对引用成果的说明;

C、学术制度、学风;

D、学术创新

212、下列行为中属于道德行为的是D

A、无知行为、被迫行为;

B、儿童和野蛮人的行为;

C、教师的地点行为;

D、教师自主自愿选择的行为

2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作为一种道德心理过程,应包括道德需要的确立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教师高尚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能需求;

B、教师高尚的精神需求的获得具有随意性;

C、教师高尚的精神需求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确立的;

D、道德需要不能转变为道德动机

214、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

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

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215、教师道德修养的特点,错误的是C

A、自觉性;

B、长期性;

C、主观性;

D、曲折性

216、关于人生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A

A、人生价值就是人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的消极作用;

B、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的需要;

C、人生价值表现为他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价值客体;

D、人生价值表现为他把自己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客体217、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C

A、关于智慧的学问;

B、关于价值的学问;

C、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的学问;

D、关于城邦政治的学问218、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D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杨昌济;

D、陶行知

219、19世纪中,俄国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不包括D

A、重视教育;

B、崇尚民主人道精神;

C、尊重学生个性;

D、为劳苦大众服务。

220、在实践过程中,在价值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一种稳定看法或思维定势是C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221、“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标志着哪种思潮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B

A、自由主义;

B、新自由主义;

C、人本主义;

D、实用主义

222、职业道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D

A、如何处理职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

B、如何处理不同职业间的关系;

C、职业活动者如何对社会、对他人履行自己的义务;

D、以上都是

223、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C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2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外在的制约,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道德范畴来发挥作用;

B、教师道德范畴体现了人们对教师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C、教师道德范畴是人们对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所包含的师德要求的一些概括和总结;

D、通过考察教师道德范畴无法了解一定社会教师的道德觉悟程度。

225、一边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反而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这种情况反映了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B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

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

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

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

226、下列不属于“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要求的有A

A、刻苦学习,不断探求;

B、团体为重个,顾全大局;

C、尊老扶新,甘为人梯;

D、开展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

227、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高校教师应该有怎样的伦理向度D

A、增强理性能力;

B、改变情感倾向;

C、端正价值导向;

D、以上都是

228、被马克思称为“内向的愤怒”的是A

A、耻辱;

B、公正;

C、荣誉;

D、良心

229、以下行为选择中属于道德的行为的是C

A、以个人利益为基础做出行为选择;

B、教师的行为选择以个人利益为转移;

C、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的选择;

D、把教育事业利益置于从属性地位

230、以下对社会舆论看法中,错误的是D

A、主要是学校以及有关社会方面的人员或组织发表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意见;

B、是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及师德观念和规范,对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事件及行为进行的;

C、它是人们对教师进行道德评价的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D、自发的社会舆论往往与统治阶级的社会舆论是统一的

231、内心信念在教师道德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认识错误的是C

A、它作为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成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自我评判的直接内在动力;

B、它作为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是道德评价中的直接准绳;

C、它是教育行为当事者一种外在的控制力;

D、它是实现教师道德评价成效的途径和目的

232、下列对教师超越自尊和自卑的看法,错误的有A

A、师生交往中,应体现“单向性”特点;

B、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言说”、“表达”和“参与”;

C、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超越自身薄弱的一面;

D、教师应经常性、主动地以学生为镜子,督促自身提高素质233、从认识论上说,道德是B

A、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B、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

C、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D、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

234、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将()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C

A、天人合一;

B、重义轻利;

C、三纲五常;

D、重农抑商

235、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性的智慧的思想家是A

A、洛克;

B、卢梭;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236、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

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

237、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C A、教师道德意识;B、教师道德关系;C、教师道德规范;D、教师道德活动

238、“‘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D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39、属于“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要求的是D

A、刻苦学习,不断探求;

B、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C、坚持真理,献身科学;

D、以上都是

240、正确的功利意识应该是D

A、以义谋利;

B、见利思义;

C、义利兼顾;

D、以上都是

241、对节操道德品质的认识错误的是B

A、始终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能坚定不移地维护教育事业和个人利益;

C、能以高尚的道德姿态为教育事业服务;

D、始终坚信并完全保持住社会公认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242、有关慎独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认识错误的是C

A、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B、慎独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

C、慎独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的,内容则是主观的;

D、慎独倡导人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在“隐”和“微”处下功夫

243、有关学习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

A、是师德修养的特殊方法;

B、只有加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才能坚定从教的信念;

C、通过勤奋学习,教师能获得教师道德知识的科学认识;

D、有助于教师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

244、现代伦理学认为,道德的价值评价方式是C

A、正误;

B、真假;

C、善恶;

D、美丑

245、提出经济伦理概念的社会学家是A

A、韦伯;

B、马克思;

C、涂尔干;

D、费孝通

246、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不愿花力气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哪种问题B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247、以下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活动正确的是C

A、大学教育活动的时间、空间都是有严格限定的;

B、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坐班制”工作形式;

C、教师工作上较大的时空自由度,使得外界对其工作状况难于监督;

D、高校教师必须以严格的规范制度和赏罚措施来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248、从狭义上讲,下列属于教师道德范畴的是D

A;教师道德品质;B、教师道德修养;C、教师道德评价;D、教师道德良心

249、区分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是B

A、教师道德规范;

B、教师道德原则;

C、教师道德义务;

D、道德良心

250、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C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251、市场经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是B

A、思想意识;

B、商品意识;

C、价值意识;

D、道德意识

252、下列不属于重利轻义观的是B

A、管子;

B、墨子;

C、商鞅;

D、韩非子

253、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C

A、教师道德行为的某一重要构成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行为价值的大小;

B、教师道德行为目的仅指行为者的目的;

C、教师道德行为结果对该行为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

D、教师道德行为的动机对该行为的价值关系不大254、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的认识正确的是D

A、只要是为了好的道德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B、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的;

C、只要手段是道德的、合理的,目的是无所谓的;

D、在评价教师道德行为时应坚持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255、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形式中,不属于社会评价形式的是D

A、社会舆论;

B、社会风俗;

C、社会风俗和传统习惯;

D、内心信念

256、有关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的认识正确的是D

A、二者是师德养成的唯一路径;

B、师德修养可以帮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C、师德教育是自我改造和磨练的过程;

D、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257、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C

A、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念;

C、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目标;

D、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58、规范伦理学最根本最突出的特征是A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现实和理想的统一

259、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与三个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其中不包括C

A、受教育者;

B、高深知识;

C、科技进步;

D、社会发展

260、对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教师应当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拓展为人文精神的培育者;

B、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

C、教师应当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D、师生关系中应当坚持教师的主导性

261、教师道德建设的保障是C

A、建构教师道德教育机制;

B、健全教师道德运行机制;

C、加强教师道德约束机制;

D、形成教师道德激励机制

262、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师德关系的基本类型B

A、教师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

B、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C、教师与其自身的关系;

D、教师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63、“教师虽然遵守了师德原则和规范但是并没有理解和认同,更没有内化为内在意志和信念。”以上描述是对教师道德他律机制中哪一特点的描述B

A、被动性;

B、外在性;

C、实在性;

D、中介性

264、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说明教师应该B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265、“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D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266、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体现的是B

A、技术目的的手段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267、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包括D

A、教书育人;

B、以科研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

C、以智力和技能优势为社会服务;

D、以上都是

26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制约因素的观点错误的是C

A、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个人自由意志驱动的结果;

B、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是社会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

C、意志自由论在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看法是比较科学的;D客观条件决定论对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观点是片面的

269、动机这一教师道德评价依据的认识中错误的是D

A、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

B、动机论者认为行为动机是道德评价的根本;

C、动机论的代表是康德;

D、动机是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或后果

270、对师德养成过程中各要素关系论述正确的是B

A、道德认识是基础;

B、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两个重要的外在条件;

C、道德行为是认知的结果;

D、师德养成过程中,需要使各要素达到有机统一

27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经常反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是C

A、自然权利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272、学习和研究教师伦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复杂的道德环境和伦理矛盾中进行正确的()和道德行为选择,从而提高对善恶、是非、荣辱的辨析水平,增强道德自主精神和自控能力A

A、道德判断;

B、道德认知;

C、道德实践;

D、道德学习

273、“教师对自己遵守师德原则和规范,仅仅是当成对道德律令的服从,在行为中则只注意教师律令的外在词句,

不注意它的实质内容,在认知心理上把道德责任仅当成是受外界支配的东西。”以上描述是对教师道德他律机制中哪一特点的描述C

A、被动性;

B、外在性;

C、实在性;

D、中介性

274、高校社会服务的实质内涵是B

A、以服务和培养为宗旨的;

B、以知识和智力为特征;

C、以引导和促进为目的;

D、以示范和坚持为方向

275、关于人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人的行为是由其自然需要引起的;

B、人不能将自己和环境区别开来;

C、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自由活动;

D、人的行为是一种受高级意识支配但缺乏周密的计划

276、下列属性中,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具备的是D

A、阶级性;

B、社会性;

C、职业性;D个体性

277、认为教师的智慧和道德比他的学问更有价值的教育家是A

A、蒙台涅;

B、维多思若;

C、夸美纽斯;

D、昆体良

278、以下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的观点正确的是D

A、社会思潮必然会有消极影响和误导,应予以取缔;

B、社会思潮会影响社会稳定,造成动荡;

C、社会思潮能促进思想进步,应大力宣传;

D、应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研究,加以批判和梳理,做有说服力的分析和引导

279、教师道德本质上反映的是C

A、教师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

B、教师职业活动和教育规律;

C、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客观要求;

D、当代社会的教育目的

280、“这种关注要求我们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这种关注指的是B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81、“试想在教学中如果不能促成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这必然是以学科为本位教学的最大失职。”以上观点是针对下列哪种观点的有力反驳B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以上都不是

282、处理师生关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A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283、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科研道德规范是C

A、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B、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C、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D、坚韧不拔,勇于探索

284、通过催化人的效益观念、时间观念,讲科学、重管理、求效率来增强挖掘潜能的主动精神的是C

A、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

B、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

C、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原则;

D、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

285、教师道德品质通过()才能表现出来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286、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D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

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

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

287、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D

A、道德目的决定道德手段的表现形式;

B、道德手段反映和反作用于道德目的;

C、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是相互对立的

288、为了使学生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应该反思所谓“应试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推进()B

A、通识教育;

B、素质教育;

C、人文教育;

D、实践教育

289、教育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以()为对象的D

A、知识;

B、文化、

C、社会、

D、人

290、教师道德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A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激励功能

291、“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既要强调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这是对哪一条教师道德规范的描述B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不是

292、下列不属于“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要求的是A

A、刻苦学习,不断探求;

B、科学的抽象,严密的论证;

C、客观公正地进行科研成果的鉴定;

D、忠诚踏实,严肃认真

293、教师道德公正最基本的要求是C

A、赏罚分明;

B、坚持真理;

C、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

D、秉公办事

294、教师道德行为的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形式动机是指实际驱动行为发生的动机;

B、事实动机是指没有外化为实际行为的动机;

C、动机是行为者决定做某事的内在发动力;

D、形式动机与实际行为结果分离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没有意义295、有关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

A、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二者都是践行教师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两种紧密联系的道德活动形式;

C、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必要补充;

D、二者都致力于教师道德养成

296、对为人师表的认识错误的是D

A、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最起码的要求;

B、是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C、是从师立业的根本前提;

D、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297、英国提出的称职教师的要求不包括A

A、爱国主义;

B、职业道德;

C、合作共事;

D、个人主义精神

298、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从职业道德的高度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是B

A、德谟克里特;

B、昆体良;

C、维多思若;

D、蒙台涅

299、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是B

A、建构教师道德教育机制;

B、健全教师道德运行机制;

C、加强教师道德约束机制;

D、形成教师道德激励机制

300、“在道德他律机制中的的教师,在道德原则和规范面前始终处于外在力量支配的被动地位,既缺乏独立的内在判断力和内在的价值根据,又缺乏积极主动的追求道德价值的热情和激情。”以上描述是对教师道德他律机制中哪一特点的描述A

A、被动性;

B、外在性;

C、实在性;

D、中介性

30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师德理想的目标不包括C

A、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

B、集体精神、道德、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C、促进知识的传播;

D、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

302、认为“趋乐避苦”是人性的自然要求的思潮是D

A、自由主义;

B、实用主义;

C、拜金主义;

D、享乐主义

303、教师伦理学为什么能直接调节教师职业生活D

A、教师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D、以上都对

304、教育活动实现专门化,教师劳动正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05、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

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

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

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

306、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D

A、约束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制导功能

307、不属于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的是B

A、道德需要的确立;

B、道德信念的树立;

C、道德动机的斗争;

D、道德行为手段的选择

30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部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在外部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个体的具体行为选择有时具有差异性;

B、了解并把握影响教师行为选择的主观内在条件对教师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C、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不同的教师可能选择同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受其自身内部因素影响较小

309、不属于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的是D

A、学习;

B、内省;

C、慎独;

D、引导

310、下列对教师道德范畴与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B

A、教师道德范畴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前提;

B、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的前提;

C、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D、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从属或者依附于教师道德范畴

3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C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312、“科学的真理具有普遍性的标准,并且向一切有科学才能的人敞开。”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A 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无偏见性;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313、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它在忧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它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体现的是C

A、技术目的的手段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的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314、对教师正直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正直品德是教师在履行义务时的人格特征的表现;

B、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教育青年学生本分做人;

C、教师要自己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少参与进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的斗争

D、教师要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

315、对于提升教师责任情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是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应尽的义务的自觉态度;

B、教师应把个人发展与前途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

C、在学校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

D、以上都对

316、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道德除了反映一般规律的共同要求外,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反映了C A、道德的理想性;B、道德的超前性;C、教师道德的层次性;D、教师道德的社会性

31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C

A、生生关系;

B、师师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318、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的主张属于C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319、下列对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D

A、价值的哲学意义是一个关系性的范畴;

B、价值总是包含着客体与主体需要的某种肯定意义;

C、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是形成价值关系的前提;

D、价值不能考察人生价值

二、多选题

1、以下情形中,属于需要个人进行道德选择和判断的的道德困境的是ABCD

A、忠孝不能两全;

B、义利之辩;

C、奉献与索取的冲突;

D、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

2、以下属于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观点的有ABCD

A、教师担负着提升社会人心道德的任务;

B、教师应当教人树立理想志向;

C、教师自身必须勤奋好学掌握渊博的知识;

D、教师应当关心国家社会的进步事业。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 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 (试行)》的通知 浙教人[2001]407号 各市教委(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浙江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试行)》及其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一、《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培训考试办法(试行)》; 二、《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办法(试行)》; 三、《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四、《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委托办法(试行)》; 五、《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办法(试行)》; 六、《浙江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试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浙江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浙江省内符合《教师法》规定条件的中国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当依照《教师资格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四条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权限负责本地教师资格认定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第二章资格认定条件 第六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二)具备中国公民身份。 (三)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放宽至高中毕业。 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当视为不合格学历。 (四)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具有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考试合格。 3、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具体按省语委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 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 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 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 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 指责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惩罚比忽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 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 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 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 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 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 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 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 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 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 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 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 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 刻性和稳定性。 十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着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十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 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 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象的直观过 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 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 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 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 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 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 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 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 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 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 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 察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 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 察报告。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十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 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用正例 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如果 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学 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 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 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 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 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 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 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 理、规则。 十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 辑记忆能力得到显着提高;2、各种记 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 效的记忆方法。 十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 的理解度;(四)组块化编码;(五)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 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十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 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 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及时 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 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 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 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 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 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 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 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 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 来综合考虑。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 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 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 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 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 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 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 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 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 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 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 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 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 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①通过 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 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 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 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 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 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则2、社会交换原则3、 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 印象2、主动交往3、移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 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 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 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 误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及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二、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 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 2、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__ A.教师评价B.学生评价C.课程评价D.教学评价 3、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____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 4、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____ A.坚持教师为中心B.坚持教材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 5、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 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赫钦斯 6、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课程计划 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____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 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9、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10、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____ A.刺激一反应学习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 1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____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2、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3、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包含有____ A.自下而上的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平行迁移D.逆向迁移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 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 1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____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 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 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 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 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 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度 D.职业监督制度 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教育学)

论述题 1、论述教育得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就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得人类与动物共有得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得那种具有教育意味得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与社会:劳动过程得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得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就是一种永恒得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得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得"男女儿童、少年与老人群"得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得。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得发生归因于人得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与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得分歧。给予肯定得: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起源论只就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得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得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得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得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就是教育得国际化。总之,当今与未来世界得主流仍然就是与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得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就是不可避免得趋势。2)世纪就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得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得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更新速度得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就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得人类生存环境意识与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得道德哲学与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得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得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论述教师得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得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得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得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得知识武装与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得专家。2)广博得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得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得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得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得专业知识。3)多方面得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得教师必须了解与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得知识就是十分必要得。4)科学得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得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得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得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得最佳智能结构? 答:教师得智能结构就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得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得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体态语言。3)组织管理能与: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得能力,才具备了一定得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得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得研究与探讨。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 5、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得含义及意义?

浙江省2017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结构化试题

浙江省2017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结构化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A 德育内容B德育方法C德育原则D德育规律 2.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3.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科书B课程标准C参考书D教学计划 4.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任课教师 5.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教的活动B学的活动C认识活动D课堂活动 6.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B政治C道德D思想品德 7.社会模仿由()提出 A皮亚杰B班杜拉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 8.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9.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11.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2.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傣族 C.藏族 D.蒙古族 13.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4.德育的关键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 2.是依据划分的课的种类。 3.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 4.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5.依据程序化教材的结构形式,程序教学可分为程序和程序。

【浙江】浙江省2020年春季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浙江】浙江省2020年春季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一、时间安排 2020年上半年浙江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的网报和申请受理时间,由各市、县(市、区)认定机构根据当地实际,在5月9日至6月30日(5月21日至6月5日期间中国教师资格网维护关闭)时段内确定。 申请人可通过“浙江省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联系方式”查询各级认定机构的联系电话及认定对象范围。 二、受理对象 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中国公民,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在我省申请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一)户籍在浙江省内的社会人员; (二)在浙江省办理有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的社会人员; (三)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我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班学生以及在我省就读的全日制研究生; (四)符合我省认定条件的港澳台居民,包括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且居住地在浙江省的港澳台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港澳居民、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台湾居民,且在浙江参加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 (五)在我省服役的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 三、申请条件 (一)学历及技术资格要求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2011 年及以前入学并取得毕业证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学生,可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 2.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申请认定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 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二)考试要求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且在有效期内。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可登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询。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1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教育学

1.1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的表现: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领导权由谁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和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阶级地位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不平等。我国在制度规定工农子弟享有教育权,并采取各措施使学生有同等的入学竞争机会);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同一性质的政权可用不同形式进行管理);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在一定社会中教育应怎样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影响,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 1.2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的表现: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反映在高等教育中,以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的形式来进行,或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理念);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在我国,高等学校也承担了培养有高学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的管理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受教育程度越高,民主意识越强,能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论述一:高等教育与政治关系1.1+1.2。 1.3简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办高等教育,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否则陈旧的人才将无法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了必然导致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 1.4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现: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校培养人才,为生产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校教育有前瞻性地培养具有创新超前意识的人才,促进经济结构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劳动质量,提高收入)。 论述二:经济对高等教育作用1.3+1.4。 1.5简述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反作用):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加工已有的科学技术,为新人所继承,并不断丰富,为新的科学发明打下基础);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校科研力量集中,学科齐全,学术思想活跃等特点成为科研一重要方面军,为新的科学发展做贡献)。 1.6简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1.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7为什么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无论大学如何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 1.8为什么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科研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再次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 1.9为什么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除培养人才,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尤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a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能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b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服务社会,高校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情况,以便更好培养人才,有助于高校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有助于提高生产力。c现代高校社会服务范围广泛,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

高等教育学·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处于C A. 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B A.保存文化 ; B.维持和创新文化; 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 5、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6、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8、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A. 高校; B.政府和高校; C.政府; D.市场 9、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10、哪种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引领社会 12、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1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14、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16、关于学习过程的阶段,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17、下列哪个方面是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18、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20、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B.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C.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 D.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 2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22、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和《浙江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体检对象和范围 申请认定各类教师资格的人员,除首次认定中的离退休人员外,均需参加体检。 二、体检医院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并需进行体检的人员,必须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参加体检。 三、体检工作组织实施 (一)体检工作由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在规定的时间集中进行。 (二)体检按《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附后)执行。 (三)体检过程中,体检表、检验单应指定专人传递和集中保管。申请人和非体检工作人员不得接触体检表。进行X光胸透时,要指定专人组织,排好顺序逐个对照检查,以防漏检或作弊。主检医师必须对“传染病”认真检查核实,亲自询问“精神病史”,并及时综合各科检查结果,全面审核无误后,认真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加盖公章。

(四)申请人在体检时如对体检结论有异议,提出复查要求,须经主检医师同意,报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批准后,可予复查。复查应使用原体检表,原则上只限于单科复查。体检结论以复查后的结论为准。 (五)各教师认定机构应对体检表进行审查,如发现漏缺项目及结论不确切、不清楚的情况,要通知申请人和指定医院及时补查。 四、体检结果的使用 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应在体检结束后两周内将体检结果通知本人。不合格的不能认定教师资格。体检表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归档保存,不退还本人。再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必须重新体检。 五、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体检工作的领导,严肃体检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体检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违反规章制度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体检收费接体检医院经物价部门核定的体检收费标准收取。 六、本办法自下文之日起施行,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新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 1、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的新型独立学院是(人文学院、神学院)。 2、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独立学院、专门学院)。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相统一)原则。 4、18-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次废弃了中世纪大学流传下来的经院主义课程,使哲学脱离神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5、1984年,伴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形成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以国家任务为主,以招收(委培生、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 6、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打破宗教信仰限、重视技术教育、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7、柏林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实行等级制,由(助教、副教授、教授)组成。 8、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代表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9、从16世纪开始,高等教育受(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影响并逐步扩大。 10、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11、从大学理念的内涵构成上来看,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成分。12、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中 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中世纪大 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13、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经存在 的古老专业是(医师、教师、律师、 牧师)。 14、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 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 性、职业性)。 15、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专门 人才、传承人类文明、探求科学真 理、推动社会进步)。 16、大学的文化功能的特性包括(基 础性、上层性、民族性、国际性)。 17、大学面临着的“理念危机”是 (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观念的落 后、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目标的 混乱)。 18、大学目标是大学在(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提升创新) 的总的要求或实际标准。 19、大学社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主要形式有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 装备服务)。 20、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 括(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 息、专家服务)。 21、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是(自 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 新精神)。 22、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 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与社 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社会服 务范围更为广阔)。 2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 化、高等院校规模的多样化、教育 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 样化)。 24、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信息化、高 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2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 追求包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加强智能 的教育)。 26、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贯彻执行应 建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长远到 近期、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 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 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 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 27、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 系列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这 些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A. 扩大高 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B. 高考制度 的改革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原则出发、C. 增加对学生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D. 培养 多样化人才)。 28、俄罗斯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 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包 括(A. 学士学位教育、B. 不完全 高等教育、C. 硕士学位教育、D. 专 家资格教育)。 29、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 国推行民主政治时所要考虑的重要 内容,主要表现为(A. 就学权利平 等、B. 教育条件平等、C. 教育过 程平等、D. 教育结果平等)。 30、法国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 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职工 人)。 31、高等教育比较法的类型包括(相 异比较、同类比较、横向比较、纵 向比较)。 3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过快的发展 速度,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 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 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被忽视、高 等教育市场化观念被诱发)。 3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世 界留学生规模剧增、合作办学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