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册安全工程师 电子版教材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2011年新版)

注册安全工程师 电子版教材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2011年新版)

注册安全工程师 电子版教材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2011年新版)
注册安全工程师 电子版教材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2011年新版)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

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电击伤害机理。人体在正常能量之外的电能作用下,系统功能很容易遭受破坏。当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以下不加说明电流均指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值

①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觉为轻微针刺,发麻等。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

②摆脱电流。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时,由于受刺激肌肉收缩或中枢神经失去对手的正常指挥作用,导致无法自主摆脱带电体。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6 mA;女性约为10.5 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5%)而言,男性约为9 mA;女性约为6 mA。

③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动物实验和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 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 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 mA以上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前述电流均指流过人体的电流,而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大致如图

2一l(“z”形曲线)所示。

2)电流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电流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

3)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4)电流种类。直流电流、高频交流电流、冲击电流以及特殊波形电流也都对人体具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5)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健康情况、性别、年龄等。

(3)人体阻抗

人体阻抗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1)组成和特征。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其中,皮肤电阻在人体阻抗中占有程大的比例。人体阻抗等值电路参见图2--2。

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皮肤电容很小,在工频条件下,电容可忽略不计,将人体阻抗看作纯电阻。

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

2)数值及变动范围。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 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3)影响因素。接触电压的增大、电流强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大、频率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体阻抗下降。皮肤表面潮湿、有导电污物、伤痕、破损等也会导致人体阻抗降低。接触压力、接触面积的增大均会降低人体阻抗。

(4)电击类型

电击的分类方式有如下几种。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①直接接触电击。指在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

②间接接触电击。指在设备或线路故障状态下,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而形成的电击。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单相电击。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单相电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单相电击作为重点。

②两相电击。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俸所,I起自拽遗—出情况下,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线路电压,因其电压相对较高,其危险性也较大。

(3)跨步电压电击。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经接地线流人埋于土壤中的接地体。

又通过接地体向周围大地流散时,在接地体周围土壤电阻上产生的电压梯度形成的。图2—3所示为接地体的对地电压曲线。曲线有双曲线特征。图中,u。是接地体对地电压。

对于集中式接地体,离接地体20 m处的对地电压接近于零。图中,人体两脚所处两点之间出现的电压u。即跨步电压。

2、电伤(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1)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1)电流灼伤。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时,因电能转换成的热能引起的伤害。由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一般都不大,且皮肤电阻又比较高,因而产生在皮肤与带电体接触部位的热量就较多。因此,使皮肤受到比体内严重得多的灼伤。电流愈大、通电时间愈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愈大,则电流灼伤愈严重。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

2)电弧烧伤。指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电弧发生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称为直接电弧烧伤;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烧伤以及被熔化金属溅落的烫伤称为间接电弧烧伤。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严重时能将机体组织烘干、烧焦。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尤其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时,产生的电弧会烧伤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当线路发生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会造成灼伤;因误操作引起短路也会导致电弧烧伤等。在高压系统,由于误操作,会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严重的烧伤;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距离时,直接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电弧烧伤,严重时会因电弧烧伤而死亡。

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2)电烙印。指电流通过人体后,在皮肤表面接触部位留下与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斑痕,如同烙印。斑痕

处皮肤呈现硬变,表层坏死,失去知觉。

(3)皮肤金属化。是由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层内部所造成的。受伤部位呈现粗糙、张紧,可致局部坏死。

(4)机械损伤。多数是由于电流作用于人体,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所造成的。其损伤包括肌腱、皮肤、血管、神经组织断裂以及关节脱位乃至骨折等。

(5)电光性眼炎。其表现为角膜和结膜发炎。弧光放电时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会损伤眼睛。在短暂照射的情况下,引起电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

二、电气火灾与爆炸

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在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环境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热器具、电动机等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不仅有较大的火灾危险,还有爆炸的危险。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从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火灾事故统计可知,就引起火灾的原因而言,电气原因已居首位。

1、电气引燃源

作为火灾和爆炸的电气引燃源,电气设备及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要因。

(1)危险温度↙

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如下:(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

1)短路。指不同的电位的导电部分之间包括导电部分对地之间的低阻性短接。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由于载流导体来不及散热,温度急剧上升,除对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外,还形成危险温度。短路的哲态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在流过设备的瞬间产生很大的电动力,造成电气设备损坏。

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中的接线和操作错误,可能引起短路;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绝缘老化、变质;或受过度高温、潮湿、腐蚀作用;或受到机械损伤等而失去绝缘能力,可能导致短路。由于外壳防护等级不够,导电性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内部,也可能导致短路。因防范措施不到位,小动物、霉菌及其他植物也可能导致短路。由于雷击等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作用,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遭到击穿而短路。

2)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长时间过蛾也舍导致温度异常上升,形成引燃源。过载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电气线路或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或没有考虑足够的裕量,以致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过热。

②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不合理,负载超过额定值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线路或设备的设计能力,由此造成过热。

③设备故障运行造成设备和线路过负载,如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或三相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均可能造成过负载。

④电气回路谐波能使线路电流增大而过载。如三相四线制电路三次及其奇数倍谐波电流会引起中性线过载危险。由于各相三次谐波电流在中性绒上相位相同而互相叠加。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线再叠加上不平衡电流后发热将更为严重。在非线性负载日益增多,能产生大量三次谐波的气体放电灯等非线性负载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中性线的严重过载将带来火灾的隐患。

产生三次谐波的设备主要有:节能灯、荧光灯、计算机、变频空调、微波炉、镇流器、焊接设备、UPS电源等。如节能荧光灯,困灯管内电弧的负阻特性产生的谐波电流主要为三次谐波电流。

3)漏电。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时,因其电流一般较小,不能促使线路上的熔断器的熔丝动作。一般当漏电电流沿线路比较均匀地分布,发热量分散时,火灾危险性不大。而当漏电电流集中在某一点时,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局部发热,引燃成灾。

4)接触不良。电气线路或电气装置中的电路连接部位是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是产生危险温度的主要部位之一。

电气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的触点、插销的触头等,如果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对于铜、韬接头,由于铜和铝的理化性能不同,接触状态会逐渐恶化,导致接头过热。

5)铁心过热。对于电动机、变压器、接触嚣等带有铁心的电气设备,如果铁心短路(片间绝缘破坏)或线圈电压过高,由于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增加,使铁损增大,将造成铁心过热并产生危险温度。

6)散热不良。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必须确保具有一定的散热或通风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失效,如通风道堵塞、风扇损坏、散热油管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等,均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和线路过热。

7)机械故障。由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的设备,如果转动部分被卡死或轴承损坏,造成堵转或负载转矩过太,都会因电流显著增大而导致电动机过热。交流电磁铁在通电后,如果衔铁被卡死,不能吸合,则线圈中的大电流持续不降低,也会造成过热。由电气设备相关的机械摩擦导致的发热。

8)电压异常。相对于额定值,电压过高和过低均属电压异常。电压过高时,除使铁心发热增加外,对于恒阻抗设备,还会使电流增大而发热。电压过低时,除可能造成电动机堵转、电磁铁衔铁吸合不上,使线圈

电流大大增加而发热外,对于恒功率设备,还会使电流增大而发热。

9)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其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温度就可能形成危险温度,如:电炉电阻丝工作温度为800℃,电熨斗为500—600℃,白炽灯灯丝为2 000—3 000℃,100w白炽灯泡表面为170一220℃。

10)电磁辐射能量。在连续发射或脉冲发射的射频(9 kHz一60 GHz)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吸收辐射能量可能形成危险温度。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在切断感性电路时,断路器触点分开瞬间,在触点之间的高电压形成的电弧作用及触点上的高温引起热电子发射,使断开的触点之间形成密度很大的电子流和离子流,形成电弧和电火花,电弧形成后的弧柱温度可高达6 000—7 000℃,甚至10 000℃以上,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是十分危险的因素。

电火花和电弧分为工作电火花及电弧、事故电火花及电弧。

1)工作电火花及电弧。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火花。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切断感性电路时,断口处火花能量较大,危险性也较大。当该火花能量超过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可能引起爆炸。

2)事故电火花及电弧。包括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绝缘损坏、导线断线或连接松动导致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电路发生故障,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火花;沿绝缘表面发生的闪络等。

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在投切过程中由于受感性和容性负荷的影响,可能会产生铁磁谐振和高次谐波,并引起过电压,这个过电压也会破坏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击穿,并产生电弧。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火花,如雷电直接放电及二次放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等。除上述外,电动机转子与定子发生摩擦(扫膛),或风扇与其他部件相碰也都会产生火花,这是由碰撞引起的机械性质的火花。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

(1)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变压器油箱内充有大量的用于散热、绝缘、防止内部元件和材料老化以及内部发生故障时熄灭电弧作用的绝缘油。变压器油的闪点在130一140℃之间。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在高温或电弧的作用下,变压器内部故障点附近的绝缘油和固态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如故障持续时间过长,易燃气体愈来愈多,使变压器内部压力急剧上升,若安全保护装置(气体继电器、防爆管等)未能有效

动作时,会导致油箱炸裂,发生喷油燃烧。燃烧会随着油流的蔓延而扩展,形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危害。造成停电、影响生产等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等重大事故。

除油浸变压器外,多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也可能发生爆炸。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高温电弧作用下气化和分解,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还可引起空间爆炸。

(2)电动机着火。异步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是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的诸如制造工艺和操作运行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电机运行中发生过载、堵转、扫膛(转子与定子相碰);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以及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如果发生某相断线,则形成了缺相运行。此时,电动机绕组中的电流会明显上升,但又达不到保护电动机的熔断器的熔断电流值。因此,大电流长时间作用引起定子绕组过热,导致电动机烧毁。异步电动机形成引燃的主要部位是绕组、铁心和轴承以及引线。其原因既有电气方面的原因也有机械方面的原因。而它们往往不是孤立的,电气原因可能引起机械方面的故障或事故,反之亦然,有时呈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3)电缆火灾爆炸。当导线电缆发生短路、过载、局部过热、电火花或电弧等故障状态时,所产生的热量将远远超过正常状态。火灾案例表明,有的绝缘材料是直接被电火花或电弧引燃;有的绝缘材料是在高温作用下,发生自燃;有的绝缘材料是在高温作用下,加速了热老化进程,导致热击穿短路,产生的电弧,将其引燃。

电缆火灾的常见起因如下:

1)电缆绝缘损坏。运输过程或敷设过程中造成了电缆绝缘的机械损伤、运行中的过载、接触不良、短路故障等都会使绝缘损坏,导致绝缘击穿而发生电弧。

2)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施工不规范,质量差,电缆头不清洁等降低了线间绝缘。

3)电缆接头存在隐患。电缆接头的中间接头因压接不紧、焊接不良和接头材料选择不当,导致运行中接头氧化、发热、流胶;结缘剂质量不合格,灌注时盒内存有空气,电缆盒密封不好,进入了水或潮气等,都会引起绝缘击穿,形成短路设置发生爆炸。

4)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积粉不清扫,可燃性粉尘在外界高温或电缆过负荷时,在电缆表面的高温作用下,发生自燃起火。

5)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电缆沟与变、配电室的连通处未采取严密封堵措施,可燃气体通过电缆淘窜入变,配电室,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6)电缆起火形成蔓延。电缆受外界弓伙源作用一旦起火,火焰沿电缆延燃,使危害扩大。电缆在着火的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在场人员造成威胁。

三、雷电危害

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1)雷电的种类

1)直击雷。雷云与大地目标之间的一次或多次放电称为耐地闪击。闪击直接击于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称为直击雷。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

2)闪电感应。又称作雷电感应。闪电发生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①闪电静电感应。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高大导体上感应出大量与雷云带电极性相反的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如没有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体传播。

闪电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3)球雷。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电涌(即雷电波)侵入。

(2)雷电的危害形式。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

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破坏高压输电系统。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的电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二次放电也可能造成电击,伤害人命;形成接触电压屯击和跨步电压导致触电事故;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干扰电视电话通讯,甚至使通讯中断;雷电也能造成飞行事故。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能直接引燃邻近的可燃物;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能够烧毁导体;使金属熔化、飞溅引发火灾或爆炸。球雷侵入可引起火灾。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使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汽化为大量气体,导致被击物破坏或爆炸。雷击时产生的冲击波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此外,同性

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的电磁作用力也会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

(3)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雷电能量释放所形成的砬坏力可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火灾和爆炸。直击雷就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秘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2)触电。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电气设备绝缘因雷击而损坏,也可使人遭到电击。

3)设备和设施毁坏。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伴随的汽化力、静电力、电磁力可毁坏重要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4)大规模停电。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

2、雷电参数

雷电参数主要有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冲击过电压等。

1)雷暴日。只要一天之内能听到雷声的就算一个雷暴日。年雷暴日数用来衡量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雷暴日通常指一年内的平均雷暴日数,即年平均雷暴日,单位d/a。

雷暴日数愈大,说明雷电活动愈频繁。例如:我国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雷暴日在80 d/a以上,北京一些地区、上海约为40 d/a,天津、济南约为30 d/a等。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 d/a的地区划为少雷区,超过40 d/a划为多雷区。在防雷设计时,需要考虑当地雷暴日条件。

2)雷电流幅值。指雷云主放电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值。雷电流幅值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

3)雷电流陡度。指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

雷电流冲击波波头陡度可达50 kA/s,平均陡度约为30 kA/s。雷电流陡度越大,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4)雷电冲击过电压。直击雷冲击过电压很高,可选数千千伏。

四、静电危害

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

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

(1)静电的产生

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同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的。

1)静电的起电方式

①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②破断起电。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③感应起电。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④电荷迁移。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擅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2)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将两种相接近的两个带电面看成是电容器的极板。可以推知,电容器上的电压u与电容器极间距离d成正比。两个带电面紧密接触时,其间距离d只有25×10-8cm。若二者分开为l cm,即d增大为400万倍。与其对应,如接触电位差为0.01 V,则(在不考虑分开时电荷逆流的情况下),二者之间u可达40,000 V。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

3)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引发的放电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静电的产生主要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人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

生静电。例如,当穿着化纤衣料服装的人从人造革面的椅子上起立时,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一分离,人体静电可达10 000 V以上。

4)粉体静电

粉体实质是处在微小颗粒状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双电层的基本原理。当粉体物料被研磨、搅拌、筛分或处于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粉体颗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的碰撞、摩擦,或因粉体破断等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5)液体静电

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由于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从而积聚静电荷,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6)蒸气和气体静电

蒸气或气体在管道内高速流动,以及由阀门、缝隙高速喷出时也会产生危险的静电。类似液体,蒸气产生静电也是由于接触、分离和分裂等原因产生的。

完全纯净的气体即使高速流动或高速喷出也不会产生静电。但由于气体内往往含有灰尘、铁末、液滴、蒸气等同体颗粒或液体颗粒,正是这些颗粒的碰撞、摩擦、分裂等过程产生了静电。例如,喷漆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含有大量杂质的气体高速喷出,就会伴随比较强的静电产生。

(2)静电的消散

中和与泄漏是静电消失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其相连接的其他物体发生的。

1)静电中和。空气中的自然存在的带电粒子极为有限,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发生在放电时。

2)静电泄漏。表面泄瀑和内部泄漏是绝缘体上静电泄漏的两种途径。静电表面泄漏过程其泄漏电漉遇到的是表面电阻;静电内部泄漏过程其泄漏电流遇到的是体积电阻。

(3)静电的影响因素

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势。但如杂质能降低原有材料的电阻率,加入杂质则有利于静电的泄漏。液体内含有高分子材料(如橡胶、沥青)的杂质时,会增加静电的产生。

液体内含有水分时,在液体流动、搅拌或喷射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液体内水珠的沉降过程中也会产生静电。如果油罐或油槽底部积水,经搅动后可能由静电引发爆炸事故。

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接触面积愈大,产生静电愈多,接触压力愈大或摩擦愈强烈,会增加电荷的分离,以致产生较多的静电。工艺速度越高,产生的静电越强。下列是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典型工艺过程:

①纸张与辊轴摩擦、传动皮带与皮带轮或辊轴摩擦等;橡胶的碾制、塑料压制、上光等;塑料的挤出、赛璐珞的过滤等。

②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等。

③在混合器中各种高电阻率物质的搅拌。

④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且流速超过1 m/s;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和飞溅等。

⑤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中流动和由管口喷出,如从气瓶放出压缩气体、喷漆等。

五、射频电磁场危害

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 kHz以上的频率。射频伤害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射频电磁场的危害主要有:

1.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过量的辐射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等临床症状;可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出现心率或血压异常,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高血压等;可引起眼睛损伤,造成晶体浑浊,严重时导致白内障;可使睾丸发生功能失常,造成暂时或永久的不育症,并可能使后代产生疾患;可造成皮肤表层灼伤或深度灼伤等。

2.在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会造成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引爆。感应放电对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此外,当受电磁场作用感应出的感应电压较高时,会给人以明显的电击。

六、电气装置故障危害

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断路、短路、异常接地、漏电、误台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电子设备受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控制系统硬件或软件的偶然失效等都属于电气装置故障。其主要危害在于电气装置故障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或转化为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1.引起火灾和爆炸

电气装置故障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电弧等可能构成引燃源,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2.异常带电

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3.异常停电

异常停电在某些特定场合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如正在浇注钢水的吊车,因骤然停电而失控,导致钢水洒出引起人身伤亡事故;医院手术室可能因异常停电而被迫停止手术,因无法正常施救而危及病人生命;排放有毒气体的风机因异常停电而停转,致使有毒气体超过允许浓度危及人身安全等;公共场所发生异常停电,会引起妨碍公共安全的事故。发生大面积停电时,不仅造成企业停产、还会使电气铁路交通运输受阻,通讯中断,形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在过程工业如石化、化工领域,基于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E/E/PE)技术的安全相关系统,如紧急刹车(ESD)系统,用于对过程工业实施安全关键控制。如果因故障,安全相关系统在需要应急动作时不能实现所要求的安全功能,将会导致危险事故发生。

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所有电气装置都必须具备防止电击危害的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1.绝缘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1)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

1)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和六氟化硫等。

2)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

3)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胶和熔敷粉末;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寖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

胶;玻璃、陶瓷等。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时,其老化将加剧。电气设备的寿命就缩短。在电工技术中,常把电机电器中的绝缘结构和绝缘系统按耐热等级进行分类。表2—1是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2)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1)绝缘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通过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情况等。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2)绝缘电阻的测量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这里仅就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进行介绍。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比率计(双动线圈比率计)组成。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在表的盘面上读到的是经过换算的绝缘电阻值。

3)绝缘电阻指标、

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就一般而盲,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l 000 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和间距

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用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1)屏护

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尽管屏护装置是简单装置,但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1)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可靠连接保护线。

2)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遮栏高度不应低于l.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 m。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l.2 m、户外不应小

于l.5 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 m。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 m。

3)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4)必要时应配合采用声光报警信号和联锁装置

(2)间距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在间距的设计选择时,既要考虑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人一机工效学的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设备类型、不同安装方式、不同的周围环境所要求的间距不同。

1)线路间距

架空线路导线在弛度最大时与地面和水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2—3所示距离。

在未经相关管理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架空线路不得跨越建筑物。架空线路与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厂房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且不应跨越具有可燃材料屋顶的建筑物。

2)用电设备间距

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l.4 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l.3—l.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 。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装的可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 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 kV及1 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 m,10 kv者不应小于2 m。

3)检修间距

低压操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 m。

高压作业时,各种作业类别所要求的最小距离见表2--3。

(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1.IT系统(保护接地)

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其构成如图2—4所示。图中,L l,L2,L3是相线,N是中性点,Z是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Rp是人体电阻,R E是保护接地电阻,I E是接地电流。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IT系统的字母I 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 E≤4Ω。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 kV·A时,要求R E≤10Ω。

在10 kV配电网中,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并满足下式要求:R E≤120/I E

【例题】某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3Ω,流过该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故障电流为10A,如果接触该设备的人的人体电阻为1000Ω,则在故障情况下流过人体的最大电流为()。(08年考题)

A.30mA

B.3 A

C.10 A

D.30A

【答案】A

2.TT系统

TT系统如图2—5所示。图中,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性线也叫做工作零线。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TT系统的接地R E也能大幅度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因此,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

【例题】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

A.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又称漏电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B.短路保护装置

C.自动重合闸装置

D.接地保护装置

【答案】A

3.TN系统(保护接零)

TN系统相当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典型的TN系统如图2—6所示。图中,PE是保护零线,Rs叫做重复接地。TN系统中的字母N 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如图2—7所示,TN—S系统是PE线与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TN—C—S 系统是干线部分的前一段PE线与N线共用为PFN线,后一段PE线与N 线分开的系统;TN —C系统是干线部分PE线与N 线完全共用的系统。应当注意,支线部分的PE线是不能与N 线共用的。

TN—S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 —S系统;

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

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的场合可采用TN—C系统。

保护接零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的,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 V三相四线配电网。

应用保护接零应注意下列安全要求。

(1)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一般不允许部分或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否则,当接地的设备漏电时,该接地设备及其他接零设备都可能带有危险的对地电压。如确有困难,个别设备无法接零而只能接地时,则该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重复接地合格。重复接地指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重复接地的安全作用是减轻PE 线和PEN线断开或接触不良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漏电设备对地电压,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和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 k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作重复接地。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 Ω;在低压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10Ω的场合,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30Ω,但不得少于3处。

(3)发生对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对于相线对地电压220 v的TN系统(TN系统中的字母N 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手持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的短路保护元件应保证故障持续时间不超过0.4 s;配电线路或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应保证故障持续时间不超过5 s。

(4)工作接地合格。工作接地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超过4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至不超过10Ω。

(5)PE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PE线和PEN线应有防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PE线支线不得串联连接,即不得用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作为保护导体-------只能接地?

(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时,PE线可以按表2—4选取除应采用电缆芯线或金属护套作保护线者外,

有机械防护的PE线不得小于2.5 mm2,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4 mm2。

铜质PEN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0 mm2,铝质的不得小于16 mm2,如系电缆芯线,则不得小于4 mm2

(7)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联结。等电位联结的组成如图2~8所示。有条件的场所应做等电位联结,以提高TN系统的可靠性。

【例题】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

A.TN—C系统

B.TN—C —S系统

C.TN—S系统

D.TT系统

【答案】C

【例题】电气设备外壳接保护线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之一。下列电气设备外壳接保护线的低压系统中,允许应用的系统有( )。(09年考题)

A.TN-S系统

B.TN-C-S系统

C.TN-C系统

D.TN-S-C系统

E.TT系统

【答案】:ABCE

【解析】:TT系统是电气设备外壳接地的保护,也是允许应用的系统。

三、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1. 双重绝缘

(1)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

(1) 0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可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败,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这就要求设备只能在不导电的环境中使用。

(2) 0I类设备和I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

(3) Ⅱ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措施。

(4)Ⅲ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电压限值。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教材内容】:P86

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又称漏电保护,是利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气事故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所谓剩余电流,是指流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回路电流瞬时值的相量和(用有效值表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主要用于防止人身电击,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剩余

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基本的保护措施。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组成参见图2—1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组成框图。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由检测元件、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元件和比较元件)、执行机构三个基本环节及辅助电源和试验装置构成。

1)检测元件。是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参见图

2—10。图中,N1是互感器的一次边,由被保护

的主电路的相线和中性线穿过环行铁心构成;N2为互感器的二次边,由均匀缠绕在环行铁心上的绕组构成。检测元件的作用是将漏电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或功率信号输出给中间环节。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试题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1、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BCD )。 A.直接接触电击 B.单相电击 C.两相电击 D.跨步电压电击 E.间接接触电击 2、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波的雷电类型是(A )。 A.直击雷和闪电感应 B.球雷和直击雷 C.球雷和闲电感应 D.直击雷、球雷和闪电感应 3、雷击的破坏性与其特点有紧密关系,雷击的特点有(ADE )。[2006年真题] A.雷电流幅值大 B.冲击过电压低 C.作用时间长 D.冲击过电压高 E.雷电流陡度大 4、雷电的种类包括(ABCD )0 [2005年真题] A.直击雷 B.静电感应雷 C.电磁感应雷 D.球雷 E.雷电冲击波 5、石化厂,煤矿井下等工作场所禁止工人穿着化纤衣物,主要原因是化纤衣物(A)。[2010年真题] A.容易生产静电,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B.不吸汗,影响工作效率 . C.容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 D.容易导电,可能引起电击伤害 6、电气装置故障引起的危害和事故包括(ABCD)。 A.引起火灾和爆炸 B.异常带电 C.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D.异常停电 E.设备报废 7、下列各种电伤中,最严重的是( A)。[2007年真题] A.电弧烧伤 B.皮肤金属化 C.电烙印 D.电光眼 8、雷电不会直接造成的危险和危害是(B)。[2007年真题] A.火灾、爆炸 B.垒启 C.触电 D.设备设施损坏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包括:①火灾和爆炸;②触电;③设备和设施毁坏;④大规模停电 9、(D)是最为常见的电伤。 A.皮肤金属化 B.机械损伤 C.电烙印 D.电烧伤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其中,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 10、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B)ms。 A. 50 B. 500 C. 60 D. 600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 11、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体表面留下伤痕,包括电烧I、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电流对人体的这种伤害称为(C )。 A.触电 B.电击 C.电伤 D.过电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12、异步电动机着火的原因包括(ABDE )。 - A.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 B.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 C.电缆接头存在隐患 D.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 E.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 异步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是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的诸如制造工艺和操作运行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电机运行中发生过载、堵转、扫膛(转子与定子相碰);电机绝缘破坏,发生相间、匝间短路;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以及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等。 13、下列事故中,属于电气事故的包括(ABDE )。[2007年真题] A.雷电和静电事故 B.电磁辐射事故 C.电焊操作引燃事故 D.触电事故 E.电气线路短路事故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电气安全技术复习题样本

第七章电气安全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带电灭火不宜采用( D ) A、干砂 B、”1211”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水 2、下列的( C ) 属于警告类标示牌 A、禁止烟火 B、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 C、禁止攀登, 高压危险 D、在此工作 3、 ( B ) 主要用于接通或断开隔离开关、跌落保险装卸携带型接地线以及带电测量和试验等工作。 A、验电器 B、绝缘杆 C、绝缘夹钳 D、绝缘手套 4、中国规定的交流安全电压为( C ) A、 220V、 42V、 36V、 12V B、 380V、 42V、 36V、 12V C、 42V、 36V、 12V、 6V D、220V、 36V、 42V、 6V 5、高压设备停电检修时, 为防止检修人员走错位置, 误入带电间隔及过分接近带电设备部分, 一般采用( D) 进行防护。A、绝缘台 B、绝缘垫 C、标示牌 D、遮拦 6、倒闸操作中, 如发现错误合上断路器, 应( C ) A、不作处理, 等领导指示 B、不作处理, 等待调度处理 C、立即将其切断 7、当人体电阻一定时, 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越高, 则流入人体的电流越( A) A、大 B、小 C、无关 8、变电站运行人员巡视时, 发现变压器内部有爆裂声, 应( B ) A、适当减负荷, 继续运行 B、申请停电处理 C、可不操作, 继续运行 9、人体电击方式有( A ) A、单相电击, 两相电击 B、直接接触电击 C、跨步电压电击 10、下列的( D ) 属于允许类标示牌 A、禁止烟火 B、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 C、禁止攀登, 高压危险 D、从此上下 11、电气安全用具按基本作用可分为一般防护安全用具、 ( A ) A、绝缘安全用具 B、辅助安全用具 C、接地装置 D、基本安全用具

202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新旧教材对比

202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新旧教材对比

2020版本注安教材《其他安全》与2019版的区别 233网校徐曰勇老师2020.7.29日整理 (一)P11页,19版:案例6 对某热力公司现场安全检查案例 改为案例6 对某热力公司安全教育培训案例 只有标题修改,内容没有变化 (二)P15页,19版:案例8 大客车翻车事故案例【因属于交通运输案例,删除】 改为案例8 水泥生产厂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案例 某水泥生产工厂的主要设施包括:石灰石库、原材料堆场、熟料库、水泥成品筒形库、备件材料存储仓库、水泥包装设施、水泥散装设施、维修车间、配电室等。主要设备包括:回转窑1条、球磨机2台、磨煤机1台、选粉机4台、辊压机2 台、高压离心风机9台、螺杆式空压机8 台、桥式刮板取料机1 台、侧堆取料机4台、电收尘器2套、皮带机25 条、篦冷机1 台、9MW 余热发电机组1套及配套锅炉2 台、回转式包装机3台、叉车4辆、起重设备3 台、电气焊设备及气瓶若干。 2017 年8月,该工厂启动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达标创建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工厂总经理甲指定安环部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由安环部部长乙任组长,安环部其他员工为组员,10 月初完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并由组长签发。2018 年12 月,该厂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验收。 2019 年4月底,该厂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发现水泥成品筒形库内壁有附着物,存在脱落风险,必须进行清理。5月8日,维修班当班班长丙在办理《高处作业安全许可证》后,安排架子工搭设了16m 高的脚手架,维修班员工丁、戊登高对成品筒形库内壁进行清理维修,于当天15 时完成该项作业。 2019年6月10 日,该工厂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关于设备设施检维修要求,编制了检维修方案,对4 号窑进行了检维修。当天4时03 分,止火停窑;10时37 分,窑油煤混烧保温。窑内油煤混燃,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窑内烟气经过预热器进入增湿塔和生料粉磨系统后,再进入窑尾电收尘器。在检修过程中,进入窑尾电收尘器进行了维修。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工厂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2. 简述水泥成品筒形库内壁清理维修高处作业完工后的安全要求。 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 ,辨识4号窑尾电收尘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4. 指出进入4 号窑尾电收尘器进行维修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电气安全常识培训资料-Word整理

安全生产、预防第一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内容包括采取各种安全技术和技术措施,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活动等。 电气安全常识 电气安全: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以及在预期的非正常状态下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周围设备,当电气设备发生非预期的故障时,应能切断电源,将事故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如果电气设备安装不恰当,使用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尤其是电气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不仅会造成电能浪费,而且会发生电气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给公司和职工带来重大损失。 1、车间用电设备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车间用电设备必须符合下列安全要求:(1)设备的结构形式应与场所环境相适应;(2)设备上的裸露带电体要有保护;(3)设备上安装的开关设备、保护装置、控制装置、信号装置必须齐全完好;(4)设备的相间绝缘电阻,对地绝缘电阻必须符合要求;(5)所有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都应根据其供电系统的特点进行接地或接零;(6)定期进行检修和安全检查。

2、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经医生鉴定无无妨碍工作疾病;(2)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且按其职务和工作性质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3)学会紧急救护法,首先学会触电解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3、电气作业应使用的安全用具有哪些? 电气作业使用的安全用具一般包括:(1)绝缘安全用具;(2)登高作业安全用具;(3)携带式电压和电流指示器;(4)临时接地线等。电工安全用具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试验。 4、常见的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2)人体接触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3)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4)跨步电压触电 (如果人或牲畜站在距离通电电线落地点8~10米以内。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种触电叫做跨步电压触电)。 5、防止触电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限制电压或电源能量。包括采用安全的超低电压、安全电源、安全电路结构;(2)增加绝缘距离。包括采用绝缘带电零件、隔离罩或外罩、漏电保护装置;(3)接地。在不同的电网系统中,电气设备外壳使用不同的接地方法。 6、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时什么? (1)绝缘;(2)安全距离;(3)安全载流量;(4)安全标志。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数字教学教材

《安全技术》数据记忆: 1.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 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 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 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 m以上;皮带宽度在15 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 m/min以上。 2.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 措施 3.防护人体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通过的防护网,其网眼开口宽度小于等于20mm 手指尖; 6.5;手指:12.5上肢:47;足尖:76 4.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 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l m。 5.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 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6.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 m,中型≥l m,小型≥0.7 m。 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 m,中型≥0.8 m,小 型≥0. 7 m。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2 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 对低于2 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1.05m。 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超过当班定额。 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 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 m。 7、1.砂轮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位置的选择。如果受厂房地形的限制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在砂轮机正面 装设不低于1.8 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要求挡板牢固有效。 要求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静平衡调试 安装砂轮与卡盘的匹配。匹配问题主要是指卡盘与砂轮的安装配套问题。按标准要求,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此外,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 mm、厚度为1~2 mm 的软垫 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90゜。防护罩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随意拆卸或丢弃不用。 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时必须设挡屑屏板 托架是砂轮机常用的附件之一。砂轮直径在150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被磨工件最小外形尺寸的1/2,但最大不应超过3 mm 7.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应保持最少200mm以外的距离,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8.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 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 mm 9.钢丝绳在使用时,每月至少要润滑2次。润滑前先用钢丝刷子刷去钢丝绳上的污物并用煤油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题库2-1-8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题库2-1-8

问题: [多选]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人触电时,可能同时遭到电击和电伤。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A.A.致命电流小 B.B.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 C.C.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D.D.受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 E.E.受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机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伤害形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可以导致死亡。电伤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问题: [多选]就危害程度而言,雷电灾害是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我国每年将近1000人遭雷击死亡。雷击的破坏性与其特点有紧密关系。下列有关雷电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A.雷电流幅值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 B.B.每一次雷击放电的能量很大 C.C.雷击时产生的冲击过电压很高 D.D.雷电流陡度很大,即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很高 E.E.每次雷击放电的时间很短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和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

问题: [单选]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要求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Q。 A.1 B.2 C.4 D.10 (古诗词 https://www.doczj.com/doc/8413599427.html,)

电气安全教材-第七章雷电和静电防护

第七章雷电和静电防护 雷电和静电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雷电和静电都是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聚积的结果;雷电放电与 静电放电都有一些相同之处;雷电和静电的主要危害都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但雷电与静电电荷产生和聚积的方式不同、存在的空间不同、放电能量相差甚远,其防护措施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本章将分别介绍雷电和静电的特点及防护技术。 第一节雷电安全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雷击房屋、电力线路、电力设备等设施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大的过电流,在所波及的范围内,可能造成设施或设备的毁坏,可能造成大规模停电,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 一、雷电的种类带电积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当带不同电荷的积云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或带电积云与大地凸出 物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强烈的放电,发出耀眼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 C,空气受热急剧 膨胀,发出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1. 直击雷带电积云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称为直击雷。带电积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异性电荷,当积云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 时,即发生由带电积云向大地发展的跳跃式先导放电,持续时间约 5~10ms,平均速度为100~1000km/s,每次跳跃前进约50m,并停顿30~50卩s。当先导放电达到地面凸出物时,即发生从地面凸出物向积云发展的极明亮的主放电,其放电时间仅50~100卩s, 放电速度约为光速的1/5~1/3,即约为60000~100000km/s。主放电向上发展,至云端即告结束。主放电结束后继续有微弱的余光,持续时间约为30~150ms。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的性质。平均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最多能出现几十个冲击。第一个冲击的先导放电是跳跃式先导放电,第二个以后的先导放电是箭形先导放电,其放电时间仅为10ms 。一次雷击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 2. 感应雷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引起的。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架空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极快地传播。近20年来人们的研究表明,放电流柱也会产生强烈 的静电感应。 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这种迅速变化的磁场能在邻近的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如系开口环状导体,开口处可能由此引起火花放电;如系闭合导体环路,环路内将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 3. 球雷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自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球雷出现的概率约为雷电放电次数的2%,其直径多为20cm左右,运动速度约为2m/s或更高一些,存在时间为数秒钟到数分钟。球雷是 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有人认为,球雷是包有异物的水滴在极高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形成的。在雷雨季节,球雷可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的传播速度在架空线路中约为300m/卩s,在电缆中约为150m/卩s。 二、雷电参数雷电参数是防雷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雷电参数系指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冲击过电压等电气参数。

注册安全工程师 电子版教材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新版

2011年安全生产技术 【教材内容】: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依据其主要工作特点,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类特种设备。 1.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或管状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 (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能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 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 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保证电力系统、供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制定本规程。各电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 第二条:电气工作人员对本规程应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后才能工作。 第二章:电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条:经医生检查无妨碍从事电气工作的病症,如高血压、聋哑、色盲、肢体残废功能受限等。 第二条:必须经过电工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证上岗。徒工和其它非持证电工,必须在持证电工的监护和指导下才准许操作。 第三条:了解岗位责任区域内的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性能。 第四条:熟悉掌握触电急救方法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章:电工上岗 第一条:必须正确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如绝缘鞋、工作服。必要时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及其它防护用品。 第二条:必须正确使用和保管高、低压基本、辅助绝缘安全用具及一般防护用具,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外观及试验日期,并做必要的性能检验。破损、失效的一律禁用。 第三条:对不同电压等级、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要选用参数、性能相匹配的用具,用毕按规定要求存放,所有安全用具及防护用具不许当作其它工具使用。

批准: 第四章:电工作业 第一条:在供、配电线路及设备上作业时,必须设持证并有经验人员监护,监护人不得从事操作或与监护无关的事情。 第二条:任何电气线路、设备未经本人验电以前一律视为有电,不准触及。需接触操作时,应切断该处电源,并经验电(对电容性设施还应放电)确认,方能接触作业。对与供、配电网络相联系部分,除进行断电、放电、验电外,还应挂接临时接地线,开关上锁,防止停电后突然来电。 第三条:动力配电盘上的闸刀开关,禁止带负荷拉、合闸,必须先将用电设备开关断开方能操作。手工合(拉)闸刀开关时,应一次推(拉)到位。处理事故需拉开带负荷的动力配电盘上闸刀开关时,应戴绝缘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采取其它防止电弧烧伤和触电措施。 第四条:改造电气设施的结构、元件变更,需经电气技术负责人许可和批准。电工不得自行改变电气设施的原有结构、接线方式及元件参数。 第五条:各种电器接线的接头,需保证导通接触面积不小于导线截面积。接线应采用坚固的压接或用工具轧接,不许用手扭接。接头不得松动,防止带电体碰触屏护。 第六条:使用梯子时,用前应检查梯子是否完好,踏步不许有裂纹损坏,且应有防滑措施。梯子与地面之间以75°角为宜,高处要绑牢。站在人字梯子上作业时,应挂好搭勾,并有专人扶持。不准使用钉子钉成的木梯。 第七条:电工必须熟练地掌握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及兆欧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及参考书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及参考书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及参考书 代号书名价格 (元) A1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前 强化及模拟试题汇编() 58 A2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 导教材:安全生产技术 60 A3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 导教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5 A4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复习要点 及模拟试题 60 A5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 关法律、法规全文汇编 23 A6 注册安全工程师应考必备与技巧36 A7 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教程38 A8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30 A9 安全工程知识题解—安全工程师晋 升必备 38 安全评价 代号书名价格 (元) B1 工业企业粉尘控制工程综合评价27

B2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技术35 B3 原油评价与组成分析25 56 B4 风险评价技术应用与实践(上、下 册) B5 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技术30 B6 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28 B7 地下工程安全评价48 B8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35 B9 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47 B10 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26 B11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30 B12 工业装置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40 B13 安全评价(第三版)(上、下册)158 B14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技术98 B15 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75 B16 安全评价师应考技巧与习题精练48 B17 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考试应试指南58 B18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38 B19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方法28 35 B20 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与完整性 管理 B21 油田生产环境安全评价与管理32

电气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电气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安全用电包括:供电系统的安全、用电设备的安全及人身安全三个方面,它们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供电系统的故障可能导致用电设备的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而用电事故的发生也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个工厂停电,造成人身伤害及设备的损坏,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安全用电,不可大意、马虎,要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警钟长鸣、紧抓不懈”。 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必须要掌握如何安全、可靠地用好电能。员工不管在那个岗位上,基本上都要和电打交道,每个员工都应该学会安全用电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些知识看着简单,但有时是含含糊糊,是是非非,似懂非懂,这种是造成电气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一、电气设备事故的特点 1、电气事故的危险因素不能被感觉器官察觉而预防。电是没有形 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可以说也没有声音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存在容易忽视,对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出事故。 2、电气事故的危险性大,损失严重、死亡率也较高。电气事故一 旦发生,轻者损坏设备,造成停电影响生产;人如触电轻者电伤,重者致残,甚至死亡;电气事故还能引起电气火灾、爆炸。 3、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具备必要的电的一些基本知 识,若对电一无所知,那电就会时时处处威胁着你。 4、电气事故发生时:来的突然、毫无预感,人一旦触电,自身失

去防卫能力。 二、预防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 1、时刻提醒自己,触电的危害,用电要安全; 2、工作中提醒自己,不乱拉、乱扯电线,不带电移动设备,不随 意触摸没有防护的带电设备,不随意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电动工具:如设备防护盖、防护罩已拆除,电源线有裸露现象,设备有异常声响,严重腐蚀生锈断裂及倾斜现象。 3、严格要求自己操作电气设备时,要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不蛮干、 盲干。 4、操作电气设备时,一定要熟读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熟练掌握设 备的性能及工作过程,所生产的产品的工艺流程。 5、对设备不熟悉或者不会操作的情况下,要严禁操作、拒绝操作。 6、不得因想提高工作效率,而随意更改机器的速度,时间及工艺 流程等参数。 三、电气设备安全操作 1、操作设备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或者未能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情 况下,不得随意操作设备。 2、对机器上贴有安全警告标示的地方,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 注意操作安全。 3、对装有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严禁将其为了工作方便拆下保护 装置或在保护装置失灵的状态下操作。 4、操作设备时人体尽量避免进入设备的运动范围内,维修时除

电气安全知识培训 (1)

中文名称:电气安全 定义:不因电气事故引起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电为什么会致人死亡? ?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电能可以对人体构成多种伤害。例如,电流通过人体,人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电流通过人体是导致人身伤亡的最基本原因。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类型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由于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

?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1)~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 (2)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 (3)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 (4)50mA时,人就会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就会致命。 ●通电的时间的长短。

●电流的种类: 直流电和交流电,交流电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工频电的危害最大。?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1)头部: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 (2)脊髓: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3)肺部:呼吸困难。 4)心脏: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死亡。 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 电击触电可分三种情况 ?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网或电器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

2020年新编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电子版安全生产技术单项选择题名师资料

单项选择题1、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所任命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主持管理评审 B.实施内部审核 C.建立、实施与保持OSHMS D.编写体系文件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与评审完善等步骤。下列各项工作中,不属于体系策划的是()。 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B.对现有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C.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关于初始评审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评审对生产经营单位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相关管理方案进行评价 B.初始评审旨在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C.初始评审过程主要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D.初始评审工作应由行业管理部门安排专员来完成 4、全体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了解(),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各项实践。 A.本单位生产经营体系;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B.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C.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本岗位安全生产管理 D.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5、初始评审的结果应(),并作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A.进行总结 B.形成文件 C.完整 D.存档 6、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体现对()的承诺。(09年真题) A.事故预防 B.设备管理 C.责任追究 .行为管理D 7、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下列文件中,不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是()。(09年真题) A.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B.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安全操作规程 8、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价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09年真题)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必做部分)及详解 【圣才出品】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必做部分)及详解 必做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企业对厂内一桥式起重机进行大修。大修结束试运行过程中,一把扳手从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工艺孔中掉落,正好砸中起重机下方行走的一名员工的头部,致其头部受伤。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该起事故的事故类型属于()。 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起重伤害 D.其他伤害 【答案】C 【考点】起重机械事故 【解析】A项,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B项,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C项,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械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 D项,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2.[已过时]长期在采光照明不良的条件下作业,容易使操作者出现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甚至可能由于误操作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合理的采光与照明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下列关于生产场所采光与照明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侧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小于开间长度的1/2 B.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应用墙封死 C.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车间安全通道长度的80% D.近窗的灯具单设开关,充分利用自然光 【答案】D 【考点】生产场所采光与照明设置 【解析】A项,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B项,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C项,车间通道照明灯应覆盖所有通道。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2009年10月24日10时,某公司钻床工胡某和张某在流水线组合钻台位进行C70中梁板座和心盘的打孔作业。胡某按下卡紧装置自动运行程序按钮后,张某离开操作台进入组合钻一端狭窄的设备空间内,左手扶中梁侧翼面,右手拿手电侧身观察;此时卡紧装置开始动作,将张某的左手挤在卡紧装置与中梁侧翼面之间,使其左手严重受伤。根据以上描述,可判断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电气安全技术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2007多】 一、触电: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l、电击: (l)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电击特征):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低压工频伤害最大)、持续时间、通过途径(最危险左手到前胸)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2011多】 J)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2009】 2)摆脱电流: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男性约为16 mA;女性约为10.5 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 5%)而言,男性约为9 mA;女性约为6 mA。 3)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2011】。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 (2)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3)人体阻抗: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4)电击类型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体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直接触及带电体)和间接接触电击(设备故障状态下,不带电的带电)。【2012多】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外表所造成的局部伤害(电伤特征),常常与电击同时发生。 (1)电烧伤:电烧伤是最常见的电伤 1)电流灼【2013多】: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2013】,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 2)电弧烧伤:最严重的电伤,可发生在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2007,2012】 (2)电烙印;(3)皮肤金属化(4)机械损伤(5)电光性眼炎。 二、电气火灾和爆炸 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 1、电气引燃源 (l)危险温度 1)产生危险温度的原因(设备故障时):短路;接触不良;过载:散热不良;机械故障;漏电;铁心过热;电压异常。,其中,当发生短路时,由于线路中电流增大,载流导体来不及散热,温度急剧上升滁对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外,还形成危险温度【2011多,2012多,2013多】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产生的危险温度:在正常情况的工作温度。3)电磁辐射能量。 (2)电火花和电弧 1)电火花是电极间的瞬间击穿放电。分为工作火花(刀开关、断路器、控制器接通、断开刀开关时产生;插销拔出或插入时、切断感性电路时,断口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2011】和事故火花(短路、漏电、断线时形成)。不会产生电火花的有熔断器。 2)电弧是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放出强烈的光和大量的热。电弧引燃能力很强,温度最高达8000℃【2009】。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 (l)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气化和分解,造成火灾爆炸。 (2)电动机着火:某相断线,形成缺相运行;绝缘不好:引燃的主要部位是绕组、铁芯和轴承及引线。(:3)电缆火灾爆炸的原因:电缆绝缘损坏(运输过程或敷设过程中造成了电缆绝缘的机械损伤、运行巾的过载、接触不良、短路故障等使绝缘损坏。);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电缆接头存在隐患;堆积在电缆:的粉尘起火;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电缆起火形成蔓延。【2011】 三、雷电危害

第七章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

第七章电气安全技术 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进网作业电工必须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熟悉各种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本章中应了解电击方式以及电击对人体的危害;掌握防止电击的措施;掌握电气安全用具的使用方法和保管方法;掌握电气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掌握电气作业的安全组织措施;了解电气火灾的成因,掌握电气火灾的扑灭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进网作业电工,应认真贯彻执行(A )的方针,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熟悉电气安全的各项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人民电业为人民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如果操作和使用不当,就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甚至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进网作业电工,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熟悉电气安全的各项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电流流过人体,造成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称为(C )。 A.电伤B.电烙印C.电击 电流流过人体,造成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称为电击。电伤是指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外表造成的局部伤害。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有良好的接触部位处,在皮肤表面留下与带电接触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 3.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B )。 A.电压B.电流C.电磁场D.电弧 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当电流流过人体时,电流的热效应会引起肌体烧伤、炭化或在某些器官上产生损坏其正常功能的高温;肌体内的体液或其他组织会发生分解作用,从而使各种组织的结构和成分遭到严重破坏;肌体的神经组织或其他组织也会因此受到损伤。4.由于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面形成的伤害称为(D )。A.接触灼伤B.电弧灼伤C.电洛印D.皮肤金属化 皮肤金属化是由于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面形成的伤害。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外表造成的局部伤害称为电伤。电伤包括电弧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电灼伤一般分为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当发生误操作时,所产生强烈的电弧引起电弧灼伤,使皮肤发红、起泡,组织烧焦、坏死。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有良好的接触部位处,在皮肤表面留下与带电接触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

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 电子版3(新版)汇编

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大纲要求: 1、标准化。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开展企业安全现状评估,策划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方案。 2、安全文化。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标准,评估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协助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 本讲要点: 1、标准化的概念 2、《基本规范》的意义 3、标准化的内容 4、安全文化概念 5、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 6、安全文化建设操作步骤 7、安全文化评价程序 内容讲解: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2004一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 [2004]2号),提出了“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内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同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安全投人、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

电气安全技术习题三 ?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照明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V,若工作 地点狭窄(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行动不便,手持照明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V。 A.36 12 B.50 42 C.110 36 D.50 36 2.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的主要措施。 A.雷电侵入波 B.直击雷 C.反击 D.二次放电 3.()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 而且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不致使内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A.增安型 B.本质安全型 C.隔爆型 D.充油型 4.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 B.30mA及以下 C.1A以上 D.1A以下 5.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A.5MΩ B.1MΩ C.2MΩ D.0.5MΩ 6.为了保证在故障条件下形成故障电流回路,从而提供自动切断条件,保护 导体在使用中是()的。 A.允许中断 B.不允许中断 C.允许接入开关电器 D.自动切断 7.低压线路零线(中性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4Ω B.10Ω C.50Ω D.100Ω 8.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 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 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9.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 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接。 此措施称为()。 A.过载保护 B.主等电位联结 C.不导电环境 D.辅助等电位联结 1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B.最小点燃电流 C.MESG和MIC D.引燃温度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