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一、中国插花的历史介绍: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表现善男信女对佛的崇拜与虔诚,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公:元6世纪北周时的观音像(现存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手持一瓶花,枝叶与容器比例协调,这也是有关插花艺术的最早标本。《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富丽堂皇,永不凋谢。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

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从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

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如边文进《十全厅堂瓶花》,十种花材,十全十美,又各有含意。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益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花材有竹、棕榈,配以太湖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颇富自然之趣。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

二、近,现代中国插花发展情况介绍:

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又因国民经济的持续衰落,必然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之走向停滞和低潮。这种局面延续近百年,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得以复苏。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断层,使中国插花艺术停滞、衰落100余年。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苏,目前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恢复和普及较早的当数广州、上海和北京。在它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不仅已有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而且有20个省市都成立了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至今已多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插花活动。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插花大赛,1992年11月在广州举办了全国第三届插花大赛。以后的大赛将由各省、市、自治区轮流申办举行。由于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内鲜切花生产的发展。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城市,都曾与国外插花界朋友或组织,进行过观摩展览、表演、讲学、研讨等多种学术活动。还有近期02年在上海举办的“花之韵”国际插花展是上海最高级别的插花盛会,从199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插花艺术的“传道者”。通过这些活动,更进一步推进了插花艺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深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

结语:

通过对《插花艺术》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插花和插花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感觉作为一门与植物联系的艺术与我的园林专业有着非常深的联系,对我更一步加深我对园林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我可以将插花艺术的方法合适地运用到植物造景设计中去,相信可以创造更为人性的舒适的生态景观空间来。

西湖山水的文化发展

西湖从它始有名声的千余年以来一直在变。这种变化主要是时代社会人文推动的文化变异。西湖山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以自然美为根基的文化景观,时代社会变化必然作用于西湖山水景观的文化变化。我们也要了解在社会人文作用下,西湖山水发生的文化演变和性质建构。这一历程,可由三个阶段并形成四大景观性质加以分析。

西湖山水风景是一个自然生成过程和后继的文化生成过程。在自然进程中,西湖经历了一个在江海作用下由海湾变成湖泊的漫长过程,是一个非人力的大自然造化。当杭州有了人类活动,尤其是出于生存需要利用并加以治理、建设,西湖山水就在自然变化基础上,进入了人文生成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纯朴阶段、园林艺术化阶段、城市景观化阶段。

自然纯朴阶段西湖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从人力筑堤卫湖捍江海之潮开始起,西湖初始风景形成并开始了它的文化形态的历史生成。在中唐白居易筑湖堤之前,湖东一线即原江潮出没之处已有一道“白沙堤”,白居易当时在旧堤基础上增高加固,以扩大湖水涵蓄。这一时期,杭州城区从山地江边扩张并移向西湖东岸平陆地带,取湖水为生活水源。在这一阶段西湖风景初成并始有名声,并兴修水利、垦植农业、发展城市,一派本原的自然风景状态,在美学上属于纯真质朴、不经人工的自然美。这种纯真、质朴、野逸、秀丽的自然风景状态及其自然审美趣味,一直得到赞美和保持,直到近代才在人化压力下削弱。自古以来,西湖山水这种秀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打动着人们,也是古代诗词绘画吟唱描摹的主要对象。

在今天,作为城市湖泊的西湖,这种自然美尤为珍贵可爱,不可多得。

园林艺术化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湖山水仍然保持着自然、纯朴、野逸的秀丽气质,但在城市生活及精神需求日益扩大的强烈作用下,开始了各种园林的建造,西湖本身也从局部开始直到总体走向风景园林化的再创造。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表现为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和变迁,突出表现就是西湖山水的园林化创造,是西湖盛名与辉煌时期。这一阶段应始于唐末五代吴越,盛大于两宋,尤以吴越钱氏建雷峰塔、保俶塔所创造的宗教景观意境和北宋苏轼浚湖筑苏堤置三塔于三潭的艺术处理,为标志性事件。它表明,西湖风景进入了艺术的构思与再创造阶段,注入鲜明人文内涵的诗情画意和大地的艺术处理。到了南宋,大规模的园林建设和“西湖十景”题名,把西湖山水风景的艺术化推向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高潮。杭州也在南宋时期,就已成为地地道道的世界上最早也是典型的“gardencity”,即花园城市或园林城市。这个山水园林化的文化创造趋势,经明、清而至现当代,又到了更彻底、更完备的典型状态。今日之西湖,就是真正的风景大园林、山水大花园。尤其要指出的是2003年完成的环湖南线整合工程,打破了传统园林景观各自独立封闭的做法,从湖滨一公园起,把老年公园、涌金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儿童公园、长桥公园五大景区整合起来串珠成链,并与雷峰塔、净慈寺等沿湖景点连成一体,形成西湖南线通透的优美景观长廊,强化了西湖作为风景大园林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创造了西湖园林“大气、雅致、开放”的时代新风格。在这个文化发展阶段,西湖山水风景不但从自然美一脚跨进了艺术美的殿堂,还真正成为具有艺术性强烈特征的文化景观。这是西湖风景文化美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时期和辉煌时期。

城市景观化阶段西湖山水的城市景观化,是在西湖与城市建设发展互动历史过程中,逐渐从城外的邑郊风景空间,成为城区有机构成和内在的景观空间、功能空间,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和形象表达,西湖山水风景由此获得了更为鲜明的城市景观性。这一发展变化最明显的事实,就是西湖从古代城外的“邑郊风景区”,逐渐成为当今拥湖于城中的“城市大花园”,湖与城已经融为一体,西湖也成为真正的“城市湖泊”。从“邑郊风景”到“城市景观”变化最明确的时间节点,就是1912年拆去城墙建成环湖大马路,湖和城再无明确的界分,空间视觉上打成一片,市民一时欢呼“西湖进城了”。杭州称为“山水园林城市”,就和西湖山水具有鲜明的城市景观性密切相关。北宋欧阳修在名篇《有美堂记》中早就指出,杭州特别优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座兼得都市繁华至乐和山水林泉至美的城市。今天湖与城的紧密关系,又以“湖涵城中”的现代形式空前强化。这是一个既成的现实。因此我认为从现实状况客观地看,西湖山水风景的城市景观化,是继西湖园林艺术化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了新的强化阶段。这里也有必要指出,“西湖风景城市景观化”不是“风景区城市化”,它们不是同一性质的概念。风景区城市化,特指风景区资源被集镇化、街市化、住宅区化及产业厂区化等等。这种状况对于风景是破坏性的,要加以控制和避免。前者是一种良性状态,反映了山水园林城市的建构深化,而后者是不良状态,表现为城市膨胀及其功利需求对风景资源的消融。

西湖山水发展的三个阶段是西湖景观性质发展、形成和确定的一个历史过程。显然,西湖山水从自然景观走向并升华为不失自然之美的艺术的园林景观;同时这种艺术人文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而典型的文化景观,自然的艺术化也同时是山水的人文化;西湖山水孕育了城市,走向了湖山与城市人地相协、互为依存的共同体,最终投入城市张开的巨大怀抱里,造就了西湖山水另一重要性质,即城市景观性,成为杭州城市景观杰出部分和内在功能空间。因此,西湖山水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即艺术景观、文化景观、城市景观这四个基本

性质。只有从历史和逻辑来分析与认识西湖山水的文化发展及其景观性质建构,打破惯常的浅表,透过景观和文化的美学新视线,才能更好的理解西湖,读懂西湖山水文化。

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

"十大课题"是中国园林领域有独特风格的课题,现将全部研究成果要点整理如下。

一、微区改土绿化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州中度盐碱土上利用人工生态条件,运用隔离层、筛孔隔盐膜、防碱栽植袋等措施在树穴、树池、花坛、绿地微区改土,形成淡化微区,局部控制土壤返盐,(重盐碱地埋设淋水管或罗纹塑料暗管排水洗盐);能有效地提高树木花卉成活率。作隔盐层的材料可以用炉灰、锯末、麦糠、麦秸、稻草等有机物料。据德洲市财政局审定仅1989~1991年德州市区利用该技术仅节省苗木费一项就创造间接经济效益156万元,该项目在第二届国际发明及专利技术展览会(广州)获铜奖,其论文《盐碱地微区改土植树的盐分变化》在国际盐渍土学术讨论会(南京)上宣读。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德州市园林绿地绿化设计模式

德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重盐碱区,探索一条适合德州土壤环境的园林设计模式势在必行。该课题根据德州市的土壤、环境条件,实施筛选出了居民区花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分车绿地、庭院绿化几个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最佳模式,突出植物造景,筛选出德州市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的植物品种。建设生态园林。从而使土壤改良、栽培技术、植物选择和植物造景因地制宜模式化。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耐盐花木与地被植物的筛选

在德州市中度盐碱地带设立筛选圃。选择与引进相结合从全国各地共搜集106种园林植物栽植于筛选圃内,进行观察测试,同时,结合进行盆栽耐盐试验。经过三年的观察、对比、评选,筛选出国槐、白腊、垂柳、法桐、臭椿、火炬树、刺槐、毛白杨、加杨、苦楝、侧柏、桧柏、龙柏、枣树、杏树、桑树、梨树、石榴、丰花月季、月季、木槿、荷兰菊、地被菊、秋葵、马蔺、多年生黑麦草、本特、紫羊茅、瓦巴斯、中华结缕草、天堂草419等37种耐盐花木及地被植物。该课题还进行了龙柏、石榴、紫薇、秋葵、荷兰菊耐盐力的研究,调查了德州地区10种耐盐野生地被植物及其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编写了德州市耐盐园林植物名录。

(该课题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第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二等奖(上海)。)

四、地被菊的引种

地被菊是北京林大的重大科研成果,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达到"野化育种"的目的,并将菊花从花盆中解放出来,通过大规模的露地栽培,呈现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群体美。可作花坛、块植、带植、切花、盆花等用。它有抗逆性强,抗碱、抗寒、抗旱、花期长、耐粗放管理等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大全国著名的陈俊愉教授亲自来到德州作指导,在德州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带进行栽培试验。历时3年的研究,从15个品种中筛出适合德州地区8个品种,主要有铺地荷花、美矮黄、晚粉、落日红、紫荷等,丰富了德州国庆节应时花卉品种。1995年德州市街头摆花4万余盆,其中80%是地被菊。·

(该课题1993年通过市科委鉴定。)

五、菊花栽培新技术及切花生产技术开发

菊花是德州市市花,在全国性菊展多次获奖,但传统的栽培技术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园林绿化的需要,1992年立题研究,目前已筛选出适于德州菊花栽培专用营养土的最佳配方;同时总结出菊花栽培管理的配套措施,包括菊花叶面肥配方。前期尿素0.2%,中期磷酸二氢钾0.3%,育蕾期硫酸镁0.2%,硼酸0.1%,从而达到菊花棵矮、花大、叶全、杆粗、色艳五大标准。德州名菊主要品种有古都瑞雪、绿浪、凤凰振羽、相国之爱、墨菊等。适应于华北盐碱区的水土栽培。

(1997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苏打盐碱土绿化新技术

试验区设在大庆市采油五厂,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东北苏打盐碱土的园林植物,如旱快柳、糖槭、玫瑰、接骨木、榆叶梅等10种园林树种,在中度苏打盐碱土上应用苏打盐碱土改良肥种植糖槭成活率高达93.4%,而比对照42%提高了51个百分点。苏打盐碱土改良肥能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促进土壤脱盐的作用。该课题总结出了一套应用化学改良技术配合树种选择的寒冷地区苏打盐碱土绿化的新经验。

(1994年10月通过大庆市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

七、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的研制

该产品为有机--无机型复混特种肥料,配方设计利用"钠离子吸附剂"、"化学改良剂"、"全元改良精"等16种原料配制而成。内含氮磷钾8~10%,pH5.5,利用酸碱中和、离子吸附、转化盐类化学反应原理,降低土壤含盐量、酸碱度,改良各种盐碱土壤,全元营养供肥效果明显,而且防止花木黄化病。适用于含盐量0.4%以下的盐碱土,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盆花及保护地鲜切花栽培等。银川市科协用于新疆苗圃,每亩用量100kg,苗木高生长和地径粗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49cm、0.49cm。用于新疆杨造林,株施改良肥1㎏,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7%,新梢生长量增加3.7cm。用于云杉、侧柏幼林,株施1.5kg,年平均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9cm和4.9cm。以上三处的土壤pH值8.0,施用改良肥四个月以后,测定

pH值分别为7.0、6.75、6.25。天津开发区翠亭村小区绿地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种植雪松、月季、草坪等成活率达到95%。

(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八、盐碱地草坪栽培与防碱草坪肥的研究

经两年的试验,筛选出耐盐碱草坪品种8个,研究出高羊茅、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不同品种的多元混合配比草种(东方明珠、雪碧、克碱),加大了草坪抗逆性适应性。根据草坪需肥规律和盐碱地的特点,配制成既能改碱又能增肥延长草坪绿期的专用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2万m2中度盐渍土上建植马尼拉草坪,按每平方米1.0kg撒施,2个月后成坪率比对照高80%,未发生返盐黄枯现象;绿色期延长16~20天。1996年由天津刘园苗圃建的开发区净水厂绿化工程,土壤含盐量0.4%,土壤pH值8.5,施用"盐碱地草坪专用肥"40吨,按1kg/m2施用,播黑麦草与高羊茅混合草坪4万余m2,一次成坪。在开发区绿化工程评比中获第二名。在开发区同样的立地条件下,对照区的草坪成坪率仅有70%。

九、盐碱地雪松栽培技术

盐碱地能否栽培雪松是个世界园林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历时十年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雪松栽培技术,其要点整理如下:

(一)采取工程措施,利用花坛抬高地面栽培,树高与花坛直径比例为2:1~2,树坛高60~l00cm。在坛底铺放隔盐层、砂粒状"纳离子吸附剂"。淋水层控制地下返碱及渍水栏根。

(二)雪松专用培养土,配方如下:

园艺盐碱土改良肥2%、蛭石5%、泥炭20%、素土40%、粗砂30%、矿石砂4%。

(三)立秋后控制水肥,充实植株组织,初冬浇一次抗旱水是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低温下生理干旱现象的发生。

(四)用水质改良剂改良偏碱性水。

十、德州市中心广场绿化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德州市中心广场面积4.8公顷,地处新湖东畔,60年代是一片盐碱地,采取综合改良措施,包括利用新型耐盐花木、微区改碱、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及新设计艺术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园林设计思路采用大线条、大手笔、大色块、大效果简洁明快的抽象式设计手笔,突出彩色观叶植物及花卉造景,各种植物5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34.2%。总体植物配置以草坪为基调,点缀少量雪松、棕榈等特色树种,用微起伏地形模拟自然山峦景观。整个广场点缀低矮的20多种花灌木以保持全园开阔的空间视野,形成三季有花、多花并开,四季常青的

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图案突出"红黄绿",新颖别致,注重大块色彩对比,以简洁流畅的曲线为主,红色的紫叶小檗,黄色的金叶女贞,嫩绿的龙柏球、瓜子黄杨,构成"红黄绿"各种图案,形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广场周边花池,用低矮的龙柏球,组成几十组抽象的"浪花"图,意寓德州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突飞猛进,一丛丛曼海姆丰花月季,火红的花朵,浓郁的芳香,令人精神爽悦。

(德州中心广场1998年获省城市设计精品工程金奖。)

简短的结语:

盐碱地绿化要采取综合的改土措施配合科学选择花木、草坪品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轻度盐碱地可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中度盐碱地用微区改土加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客土);重度盐碱地设暗管排水加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客土)。

园林盐碱水土的快速改良

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建筑师联合会,大会对新世纪的展望是:把城市建设在绿色中。当前全国生态城市建设急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到第六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绿色,但全国盐碱区绿化一直是个难题。各省市有100多城市地处盐碱区,盐碱地改良技术包括暗管排盐、隔离层改碱已在全国普及。我们近几年开始探索园林盐碱水土的快速改良,取得初步的成效。现将这配套的水土快速改良技术整理如下:

一、盐碱土的快速改良

“园艺盐碱土改良肥”(以下简称改良肥)配方设计参照国内外资料,采用“钠离子吸附剂”、土壤酸化剂、化学改良剂、腐植酸、生根素等10种原料制成。并含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机改良剂与无机改良剂结合,速效与迟效相结合,最佳的NPK含量比例,利用酸碱中的反应原理、离子交换原理、盐类转化原理,使盐碱土壤的理化形状得到改善,降低PH值及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即能作基肥又能当追肥施用,集改碱与培肥一身。

“钠离子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碱土中的Na+、SO4-2、Cl-等有吸附能力,土壤施入改良肥后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离子的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对于盐碱立地条件生长的植物1-2年有效。另外由于“钠离子吸附剂”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交换捕捉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效果十分明显,脱盐率可达18.6-29.3%。

目前,改良肥自1997年在全国推广以来,已经肯定效果的8个专用配方:德州配方、天津配方、银川配方、盘锦配方、兰州配方、盐城配方、聊城配方、东营配方。2003年不断调整配方,推出第三代配方,特别是酸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H值5.5-6.0。改良肥可

用于树木、绿地、草坪的栽培(地面撒施)。

近几年来,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开发热点地区,如何有效地绿化滨海盐碱地带一直是个难题。天津刘园苗圃承建的天津市开发区净水厂绿化工程,土壤全盐量0.40%,土壤PH值8.5,属滨海中度盐碱地。施用改良肥(天津配方)40吨,按1kg/m2施用,播黑麦与高羊茅混合草坪4万平方米,一次成坪,草坪绿期延长18-20天。该工程在1996年天津市开发区绿化工程评比中获第二名。

天津开发区绿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施工规范中多年来用改良肥治理盐碱,先后完成翠享村小区绿化等工程,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银川科协严秀华在PH8.0的盐碱地种植新疆杨,每株施用改良肥(银川配方)1kg,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7%;每亩施用改良肥100kg,地径粗生长比对照增加0.49cm,种植白蜡每株施用1kg,其生长高度和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0.44cm和0.27cm。

德州华能电厂地处鲁西北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中度盐碱区,厂区绿地中36棵雪松因受盐碱危害枯枝、发黄濒于死亡,每株仅用2kg改良肥(德州配方)撒于地表松土浇水,快速改良盐碱土壤,34株立杆见影“起死回生”。而且神奇般的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改良肥治理中度以下的盐碱土(含盐量0.4%以下)较其他改碱方法相比有快速治理的优势。特别是当树木、花卉、草坪因工期紧,来不及应用其他改碱措施,用改良肥简单易行。只要把改良肥撒于地表松土、浇水,土壤PH值能迅速下降,但含盐量下降要持续几个月才能见效。一般一次施用,1-2年内有效。胸径5cm乔木每株0.5-1kg,特别是对绿地中较重的碱斑可以“少量”间隔数天“多次”施用,才能有效。

二、碱性水、微咸水的快速改良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在探讨盐碱水质改良途径。北京已有电渗析除盐技术,天津有水处理仪因造价高,至今未大量推广。咸水、碱性水对树木、花卉是很不利的,改水是先导。浇淡水、浇改良水是关键。即使经过改良的土壤,如果仍浇PH值超过7.8以上的微碱性水,数月之后又会变成碱性土。

通常以矿化度超过2g/L即为咸水,咸水会对植物产生盐害,不适于灌溉植物。我国北方的土壤和灌溉井用水大多呈盐性、碱性,许多地方是用浅井地下水、深井地下水来浇灌园林绿地。即使是良田地,浇灌盐碱水质,也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特别是在盐碱地上浇咸水、碱性水无疑是盐上加盐。

碱性水一般矿化度不高,但PH值偏高,会造成土壤碱化。微咸水矿化度为2-3g/L,即使是PH值呈中性也会造成土壤盐化。

过去有人用硫酸亚铁改良碱性水质,但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这种做法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土壤板结,造成植物中毒死亡。而且钙、镁、锰、铜对铁有拮抗,降低铁的有效性。

也有人试用草酸改良盐碱水质,结果令人不理想,因草酸会使水中的微量元素沉淀,所以也没有取得成功。

农业部“灌溉水质标准”规定“在非盐碱土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含盐量定为不超过1500ml/L为宜”。咸水的阳离子中,以钠为最多,过量的钠会引起土壤盐化,危害园林植物。

2000年我们在推广盐碱土改良肥的基础上,又推出盐碱改良剂,由8种原料组成。与改良肥比较,NKP含量有所减少,有机酸、有机质的成分增加。通过离子吸附、酸碱中和、转化盐类改良浇灌水质,成本低、效果快,通过地面撒施作用于浇灌水、改良水质,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

济南大明湖公园,地处中性土良田地,因灌溉微咸水使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使园内多年的白皮松落叶、发黄,不少植株死亡。2002年施用盐碱改良剂,使白皮松转绿。

衡水市开发区(中度盐碱地),种植河南桧3600株。树木定植后,每株撒施盐碱改良剂1.5kg,尽管水质偏碱,成活率达到92.6%。收到了快速改良盐碱土的效果,而未用盐碱改良剂的80株河南桧成活率仅有50%。

因地下水位高(水质偏咸、偏碱),法桐、龙柏黄化病,施用改良剂也有好的效果。

三、“快速改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适应性种植

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盐碱地上,栽培园林植物“因地选树”,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有一定耐盐碱能力的树木花草,也是配合快速改良性盐碱水土的重要手段。(如草坪“盐地之光”)

2.改碱适树,科学管理

施用改良肥、改良剂,改土治水,快速改良盐碱水土,种植名贵树种、酸性土花木,地下水位高的绿地,应抬高栽培“大水压盐”、“间湿间干”浇水要适度,按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进行因树管理,才能有较好的绿化效果。

3.快速改良的有效范围

利用改良肥、改良剂治理盐碱,仅适用于中、轻度盐碱水土治理(PH7.8-8.8),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4%,水质含盐量不超过0.3%或矿化度不超过3g/L。)用于碱化土效果好于盐化土。

盐碱较重的水土应采取客土暗管排盐、隔盐层绿化技术。改良肥每平方米用量0.5-1kg,改良剂每平方米1-1.5kg。大树(胸径8-15cm)移植时适当增加用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

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

地域特征与历史园林

我们通常认为中国园林的自然式传统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而西方的几何式园林形式——至少18世纪前的园林形式——来源于人的意识,来源于人工对自然的改造。实际上这有一个误区,这种误区来自于中西方文化对自然的认识不同。其实,无论东方、西方,园林都来自于对自然的模仿,只是各自模仿的自然原型有所不同。

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从园林的起源上来说,早期的园林实际上就是在人世间建造人们所追求的“天堂”。这种地上的天堂并非完全由花园的建造者凭空杜撰,而是源自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最美好的景色的模仿和抽象。怎样的景色是理想的呢?

中国疆域广阔,有崇山峻岭、奇峰险洞、大江平湖,自然风光秀美,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景色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他们把风景称为“山水”,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自然观。中国园林的起源就是从模仿这样的自然景色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可以说,中国的园林发展是从对原始自然的写实到写意的模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始的自然景观是模仿的原型。

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那里的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山川。不断泛滥的尼罗河带来肥沃的冲积平原是富庶的象征,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经过耕种的农田和果园才是美好的。因此,古埃及的园林是从对农业景观的模仿开始的。古埃及最早的园林——树木园、葡萄园和蔬菜园都是实用性花园,展现的是经过耕种的农业景观,是几何式的自然。西方园林就是以几何式的形式开始发展的。

如果我们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的大自然(wildnature)、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cultivatednature),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中西方园林在形式上的不同:中国园林源于对第一自然的模仿,而西方园林源于对第二自然的模仿,两者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不过,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来自对自然的模仿,或是纯自然,或是人类生产生活改造了的自然。因此,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的特征——地域特征,在园林起源的时期就是园林形式来源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类从采集、狩猎进入土地耕作,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这时花园也随之产生了。最初的园林,无论中西方,都是以实用性为主。只不过在中国,园林很早就从以实用性为主的囿、圃或沼转换为以观赏性为主的园林。在这一转换的过程中,古代中国人选取了地域景观中天然形成的一部分作为园林的原型。当然,由于中国人对于山水风景的欣赏,也会在这样的风景环境中修建寺庙、道观、游览路和休息设施,这些人工构筑物连同自然山水一起,成为日后中国园林景观模仿的对象,使中国园林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的风格。从历史上一直到今天,农业景观从来没有对中国园林的面貌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只有在个别的园林中,为了表明文人的清高之志或是出于帝王的猎奇,在园林中有过小面积模仿农业景观的局部,但只是个别的案例。

而西方的历史园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兼而有之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由于艺术的高度发展,园林的观赏性似乎强于实用性。但进入中世纪,实用性在花园中又占了主要地位。即使到了19世纪,许多花园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实用性传统。西方的园林,不仅是观赏和游憩的场所,很多情况下也是进行生产和园艺实验的场所。可以说,西方园林发展的原型是农业景观,并且由于西方园林漫长的实用性的传统,其历史园林一直与农业景观关系密切。

历史上的园林都是与财富紧密相关的,花园总是分布在富裕的地区或区域的政治中心。实际上,在农业社会中,财富是与土地、农业联系在一起的,花园本身也是一种物质财富。只有在农业发达的地区,才可能有大规模的花园建造活动。这些区域的地域特征除了纯自然环境外,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在农业景观上。由于生产力低下,为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整齐划一的耕地、一定的人工灌溉和道路系统,都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自然的条件,所以农业景观也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

农业景观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地区的人们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自己的风俗习惯选择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景观。而各个国家国土面积的大部分是农业用地,因此,经过漫长的积累,这种农业景观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地区之间乡村景观的不同,继而进一步造就了各个国家之间国土景观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方园林的历史和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有必要对中国和西方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乡村景观的差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国在人口与耕地比例紧张的巨大压力下,农业生产走的是土地连种制的道路,通过精耕细作和增施有机肥料的办法来维护土壤的肥力,耕种上消除了休耕,农田可以连种,甚至一年两种。农区的畜牧业是以圈养为主,而牧区则多分布在农业生产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因此在中国的特定作物区,乡村景观表现为整齐而色彩统一的农田景观。

欧洲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中国有很大不同。18世纪以前,欧洲典型的农业是通过二圃制或三圃制进行的休耕、轮作并兼有放牧的体系。即把土地分为2个区或3个区,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其中一个区为休耕地,2年或3年轮换循环一次,以此来保护地力和土壤水分,并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正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造就了欧洲典型的乡村景观:不同的作物地、牧草地和休耕地块状地分布在土地上,面积不同,色彩各异,构成一张每年变化、却井井有条的块面状网络。在不同色彩构成的块状结构中,分布着村庄和道路。今天,农业生产的结构早已发生了变化,但休耕、轮作制仍是西欧大部分国家农业生产的基本体系。看到这样的农业生产带来的乡村景观,我们就非常容易理解欧洲的园林了。

从本质上说,欧洲园林中的要素——花坛、水渠、喷泉、整齐的树林甚至风景园中的草地树丛等,都来自农业景观。花坛是不同作物种植区的抽象,水渠和喷泉直接来自于农业灌溉的形式,整齐的树林是果园的再现,自然的草地则来自于牧场风光。农业景观和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的特征一直是西方人欣赏的对象和西方园林模仿的原型。这里面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农业认识的差异,西方文化是把农业、园艺作为一种文化来欣赏的。无论英语、法语还是德语,“culture”这个词不仅有“耕种”的意思,还兼有“文化”的含义,这恐怕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浅谈“三算”的对比

在当今社会的时代大潮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迫使我们要不断的建设与改造人们生活与居住的环境,在这个前提下工程建设就必不可少,包括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工程、配套设施等等,为了能很好的把握各种工程的资金投入,“三算”的编制工作与合理的应用则就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具体实施设计概算、设计预算、竣工决算的编制工作,“三算”的合理性、可靠性及标准性将对工程投标工作,竣工结算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在工作实践当中,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抓住编制重点,是确保“三算”编制的有效手段。因而,科学的进行工程量计算,做到不重不漏是“三算”的基础工作。首先,深入熟悉设计图纸资料,了解施工方案是编制“三算”的基础,设计图纸是计算工程量的主要依据。

一、设计概算、设计预算与竣工决算在实际运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设计概算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文件,它是根据初步设计和扩大初步设计、概算定额、费用定额指标等资料,计算建设工程全部费用。但它只是一种估算方法,精确度较差。使用概算时要具备一定前提条件:要具备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概算指标或根据情况修正的其他地区概算指标;对象工程的内容与概算指标中的内容基本一致。还有概算是根据设计说明与平面图和全部工程项目一览表等资料进行编制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做到精确无误,有一部分只能按常规做法去编制概算,在实际应用中它主要是确定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及单位工程投资的依据;是编制投资计划的依据;是进行贷款和拨款的依据;是实施投资包干的依据;是考核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控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2、设计预算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内部编制的完成单位工程所需的工种工时,材料数量、机械台班数量和直接费标准,也是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它在编制中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和说明书;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现行的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建筑材料手册和预算手册。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为:通过预算能精确地算出各工种劳动力需要量,为施工企业有计划地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预算能准确地确定出材料的需要量,使施工企业可据此安排材料采购和供应;通过预算能计算出施工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实物工作量,以便施工企业做出最佳的施工进度计划;通过预算可以确定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上的定额指标和计件单价等,以便向班组下达施工任务;预算是衡量工人劳动成果的尺度和计算应得报酬的依据,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定额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和全优超额工资制度,有利于贯彻多劳多得原则,调动生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施工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中,可把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相对比,分析其中超支、节约的原因,改进技术操作和施工管理,有针对地控制施工中的人力、物力消耗。

3、竣工决算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或使用全过程编制的全部实际支出费用的报告。竣工决算在编制及应用中的依据是: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和有关文件;建设项目总概算书及单项工程终合概算书;建设记录或施工签证以及其他工程中发生的费用记录;竣工图纸及各种竣工验收资料;设备、材料调价文件和相关记录;历年基本建设资料和财务决算及其批复文

件;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的文件。他在实际使用中的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采用实物数量、货币指标、建设工期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全面地反映建设项目自筹建到竣工为止的全部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铸成部分,也是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分析和检查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的依据。

二、设计概算、设计预算与竣工决算在当前实际运作中存在着的不同问题。

1、设计概算可以分为三级概算,分别是:单位工程概算,确定各单位工程建设费用的文件,是编制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依据,是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组成部分;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确定一个单项工程所需建设费用的文件,它是由单项工程的各单位工程概算汇总编制而成,是建设项目总概算的组成部分;建设项目总概算,确定整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它是由各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预备费和投资方向调节税率概算等总编制而成的。设计概算在运作中,由于它处在工程的前期,在做概算之前常常只具备有设计说明与平面图和全部工程项目一览表等资料,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精度差,对象工程的内容与概算指标中的内容出现偏差。

2、设计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等四项,一般以单位工程量为对象,按部分工程量进行计算。通常这些内容由编制说明和计算表格两部分组成。编制说明部分,编制说明是以简练的文字说明预算的编制依据,对施工图纸的审查意见,现场勘查的主要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采用的图纸名称编号,采用的施工定额,采用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否考虑了设计修改或会审记录;遗留项目或暂估项目有哪些,并且说明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处理的办法。计算表格部分,为减少重复计算,便于组织施工,编制预算常用表格来计算和整理。常用的表格种类有:工程量计算表;预制构件加工表;门窗加工表;分项工程钢筋表;金属构件加工表;人工分析表;材料分析表;周转材料需用量表;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汇总表;两算(施工图预算及施工预算)对比表。在实际运作中容易出现因施工图纸不细,造成工程量的错项及漏项,价格因地区和定额的不同,容易出现偏差。

3、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有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概括了竣工工程建设成果和经验,是对竣工决算报表进行分析和补充说明的文件,是全面考核分析工程投资与造价的书面总结,也是竣工决算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有:基本建设项目概况,分析评价质量、进度、安全、造价和施工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会计财务的处理,主要有工程价款结算、会计帐务的处理等;基建结余资金等分配情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决算与概、预算的差异和原因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参见[2002]394号)的通知,建设项目竣工结算表包括有: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该表综合反映建设项目的概况,内容包括该项目总投资、建设起止时间、新增生产能力、完成主要工程及基本建设支出情况,为全面考核和分析投资效果提供依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该表反映竣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为止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作运用的情况,它是考核和分析投资效果,落实节余资金,并作为报告上级核销基本建设支出和基本建设拨款的依据;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它反映建设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情况和价值,作为财产交接、检查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和分析投资效果的依据。

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明细表,该表用来反映交付使用资产的详细内容,是办理资产交接的依据和接收单位登记资产帐目的依据,是使用单位建立资产明细帐和登记新增资产价值的依据。建设工程竣工图,是真实地记录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情况的技术文件,是工程进行交工验收、运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是国家的重要计算书档案。工程造价分析比较,对施工中控制工程造价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及其动态的变化应进行认真的比较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总之竣工决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图纸的不完善、设计效果与实际效果的不同,现场多个施工队伍的交叉施工、意外造成的损失等都会提出不同的措施,造成了变更、增项、减项,这些都是在竣工决算编制过程中必须细致细心去统计的重要组成,因此在竣工决算运作中容易出现漏单、漏报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设计概算、设计预算、竣工决算的各自分析对比可以让我们明确“三算”的不同用途,也可看出“三算”中存在的差异与不同,更可看出“三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三算”是因工程的不同时期需求而存在的。

以人为本,营造最佳校园环境

一、概述

近年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旧有校园的绿化布局已不能完全体现教学层次发展提升的要求,目前,随着新建图书馆的建成和启用,及为了配合整个校园绿地环境的重新改造再布局,本次规划设计的为图书馆西侧空地,面积约为2500㎡,该地段构造上可划分为四小块,即前广场西绿地、主楼西侧绿地、驳岸、环池塘绿化空。该地段依托图书馆,紧临池塘,靠近花架。意将其设计成图书馆周边绿化的配套工程,建成后,使其在作为景观观赏的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1)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这里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校园自然及人文环境,充分利用现状,以植物造景为主,提高绿地率和功能作用,在丰富校园季相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闭环境。景观力求做到造型新颖活泼,为环境增色。作为校园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亦值得关注。从资料上显示,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的校园环境都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因此,设计时在平面布局上就应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

(2)注重立意,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

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广大师生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3)简洁明快,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应注意体现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性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为了达到这一点,在设计时,一是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大的环境分析,充分重视体现校园文化因素,让远处能看到本绿化地段的人一目了然;二是从小环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绿化地段紧临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5)以绿为主,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师生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离不开绿化,尤其是合理的配置,但要强调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应考虑能够体现四季常青的校园精神。

2.规划原则

(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校园绿化首先是要为人服务,让人在繁杂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身心得到休养;能过利用现状地形、配植色块及色叶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

(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3)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统一规划校园内绿地,无论本绿化区域,还是整个图书馆周边,都是整个校园内绿化计划的一个部分,营造生态风景时要根据校园总体绿化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布局。

(4)渗透文化,追求艺术;水域孕育了环境和文化,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因此我们借用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特色,在设计时追求意境,讲究品位,注重人文景观的开发。

三、规划结构分析

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周边绿化环境改造及布局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周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校园环境可以为城市环境增色。近几年,许多城市对学校周边的围墙提出“透空化”的要求,即是借重校园环境为城市服务。而一些学校进而提出的“城在绿中,绿在校园”,也充分展现了校园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西侧的外围墙的“透空化”处理,使的位于银湖北路上的行人与车辆能清晰的看到本绿化区域斜坡上的景观布置,在坡面的的景观处理上,通过环境景观元素的组织,既达到丰富校内景观,又改善周边生态。

(一)、植物配置

本地段在结构上可分为四块,按植物的生长习性,运用生态种植手法,将乔灌木,常绿色叶植物有机的搭配种植,层次分明,以常绿为主,落叶为辅,四季常青。力求达到有花有草有果,鸟语花香的意境:

1.图书馆前广场西侧绿地,由于本绿化地段相对于学校正门前的银湖北路要高,在围墙外,较易看到本绿化地段,而在前广场西的斜坡绿地,面积较广,特别显眼,因此是本绿化地段的视点。设计以金叶女贞,蜀桧,红花继木,三种灌木,组成对称式色块,远处观来,似托起太阳,喻意大学生为天之骄子,高校内的教师是将天之骄子托上天空的人。当人站在图书馆前广场西边缘时,微风带来清凉的水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空气中还夹杂着似隐似现的茶花的香气,这种感觉不胜美妙。因此,在本地块上,安排种植茶花,在造近花架一侧,还种植了主调树红叶李与夹竹桃。

2.图书馆西侧绿地,这一块绿地,既有平坡,又有斜坡,平坡在上,斜坡在下,平坡与图书馆主楼之间有一种水泥过道,斜坡则朝西,面朝水塘与银湖北路。在平坡上,布置种植了几株夹竹桃与紫叶李,桃李结实,鼓励人辛勤的劳动与刻苦的学习,都将会有成功的果实。以红花继木与金叶女贞组成花朵状图案,“好花不常开”,但是,这些模纹,所构成的图案,却会一年四季“开”到头,花开代表希望到来,祝福每位从本校走出去的同学都能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斜坡上以简洁的波纹状图案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由于紧临水塘,波纹状图案就显的有意义,从远外看到这图案,你会发现,图书馆似建水上,有一种海市蜃楼的错觉,荡漾在眼前。

3.弯曲的河岸,种植的了大量垂丝杨柳,广泛的载植于塘畔,其柔软下垂的枝条,与水景融为一体,很自然的将本绿化地段整体的与水塘相融合了。形成“万柳垂下绿丝绦”、“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别样意境。在卵石路的另一侧,座椅边的花坛中,铺植以三色堇,色彩丰富,给人以炫目,视觉上得到充分享受。座椅后的小花坛,则种植龙柏,与多姿多彩的三色堇在色彩上形成鲜对比,又有一种淡妆素裹的味道。

4.驳岸,由于已经做好,但是,没有任何植被,因此,我在其上,种植了一些草皮,以起到固土护坡之功效,防止水土流失,景响到卵石路的景观。

(二)、功能配置与景点做法

在沿塘岸铺设的的卵石道路,具有按摩做用,有一定的健身功效。卵石路南侧设一排座椅,既可让便于广大师生在此读书看报,又可一边欣赏水景,一边呼吸略带湿润的空气,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能释放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换个好心情。在卵石路的北尽头,前广场西侧斜坡的坡角草坪上,铺设一段步石,便于从花架方向进入,本地段,满足人的亲水性。步石道旁,设一块湖石,既能起到导向做用,同时湖石线条浑圆流畅,洞穴透空玲巧,做为孤赏石,也是可为一观的景点。“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化,树配石而坚”,一块好的湖石,为本地段景观增舔雄壮之势。

(三)、设计手法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西侧空地,主要采用的是西方古典的几何图案式构图方法,即组成模纹的样式多为圆形、方形或二者组合的形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简洁的图案也暗含了做人的哲理。

四、规划布局特征

1.塑造校园文化气氛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化

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分析其内部结构,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公共绿地管理:包括各级、各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其它公共绿地及城市道路绿比管理。

2.专用绿地管理:包括防护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等单位的附属绿地。

3.园林绿比建设、养护管理:包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单位和队伍。

4.园林绿化材料生产:包括为城市园林绿化服务的苗圃、草圃、花圃、种子基地等生产绿地管理及专用物资供给、保障事业。

5.园林绿化科研、教育、服务管理:包括园林绿化专业的科研、教育单位及园林内的商业、服务业单位。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服务、生产、科研、教育等几个环节,密切相关,互相衔接,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同时又与城市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以及园艺、育种、植保、林业、气象、水利、环保、环卫、文化、文物、旅游、商业、服务等项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或相包容,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同城市各项建设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从总体上看,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具有为其它产业相人民生活服务的性质,是城市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其中园林树木、花卉和其它绿化材料的培育、养护同于种植业,有第一产业特点。园林绿化施工及专用设备材料制造,与建设业和制造业相似,有第二产业特点。

新中国建立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进展,但经历曲折道路,近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得到新的发展。截止1990年底,全国467个城市共有绿地474613公顷。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217601公顷,公共绿地57863公顷。城市绿化苗圃有13941.5公顷,为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年植树量约1亿株。平均每城市居民占有公共绿地3.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平均为19.2%,建成区平均绿地率为16.9%。共有公园1926处,面积39084.2公顷,年游人量达99628万人次。园林绿化系统内职工总数为202315人。1990年园林绿化事业全年的维护、建设、更新改造支出总计88979万元,占城市维护建设总支出4.23%。

我国园林绿化还比较落后,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较低,而且,园林绿地的绿化质量普遍不高,同世界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悬殊。在此情况下,侵占绿地、改变现有规划园林绿地性质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对现有成果的巩固和发展造成巨大

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多,城市用地标准低,经济和社会发展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财力、物力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加之对园林绿化作用认识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法规、政策不配套,影响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的实施。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园林绿化是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法律保障,列为政府的职责、公民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和其它法律、法规都作出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保护绿地、

树木的规定,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还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法律上确立了城市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矛盾日趋突出,而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促进良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创造优良的生产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方面的作用是其它系统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城市园林绿化是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共中?quot;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积极植树造林,提高绿化水平,为人民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积极治理污染,使环境建设同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任务。国务院于1991年颁发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件》中规定"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税率为0%,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点支持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园林绿化是以园林植物为主体,以占有土地为基础的事业。将市区各类绿地同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统筹规划,形成有机的绿地系统,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地貌,文物古迹,保证规定标准的园林绿化用地。努力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创造适宜、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福人民。

(二)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和各项建设工程,实行同步规划、计划、设计、施工、验收,及时发挥投资的总体效益。园林植物依靠持续的养护管理,不断生长、成熟,增长其功能和效益。不间断的养护、管理是建设的继续,保证养护管理的持续投入是事业维持所必须的。

(三)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既要高瞻远瞩,根据城市环境治理、改善生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规定园林绿地建设的规模和分布规律,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并留有余地;又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分期的实施步骤。挖掘土地潜力,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土地和空间,植树绿化,开辟绿地。

(四)在目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园林绿化体系下,要加强行业管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园林绿化知识,组织动员公民义务植树,同时依靠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调动各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搞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实现绿化地市的目标,使全市人民共同受益。

(五)园林绿化事业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但是,这些效益不可能为园林部门直接收得,事业的维持和发展主要靠国家、社会的支持和政策上给予的某些照顾。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利用有利条件,搞好经济管理改革、提高维护保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合理地组织收入,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组织园林技术和产品出口,努力增加收入。

(六)发展园林绿化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武装全行业。改变目前的以传统方式、体力劳动、手工操作为主的落后面貌,提高全行业的效率。

二、规划目标和发展序列

在"八五"期间,实现入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指标的基础上,规划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将城市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部绿化起来,形成完整有机的绿地系统,搞好城市依托的大自然环境绿化。与此同时,扩大园林绿化职工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为实现上述目际,城市园林绿化应依据下列发展序列,执行产业政策,并作为各项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

--重点发展公园、街道绿化和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绿化。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策划书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党建办青先队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主办单位: 环境学院党建办青年先锋队 承办单位: 环境工程201503 ——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一、活动背景 当前,我国静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赈灾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随着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无论是持续发生大规模雾霾污染事件为典型的环境问题,还是大气、水污染都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了解“十三五”精神,增强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国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国崛起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二、活动目的: 为提高青年先锋队队员思想觉悟,进一步激发爱国、爱党热情,充分展示环境学院青年先锋队队员积极向上、紧跟党走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增强青年先锋队的凝聚力、向心力,特举办青先活动。本次活动以青年先锋队为单位,重温历史,聚焦改革,了解党代会。通过小视频的方式重温历史,学习时政知识,并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与改革。 三、活动主题:“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四、活动对象:环境工程201503全体青年先锋队员 五、活动时间:第11周—第12周 六、活动形式:视频 七、主办单位:环境学院党建办青年先锋队 承办单位:环境学院环境工程201503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将参与人员进行分组管理,以便活动的开展实施。 2、确定活动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策划。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是日本的一个古老的技术,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已经形成一门学问了。 引言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华道。池坊插花的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介绍 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后,人才辈出。如十五世纪中期的池坊专庆.当时为了欣赏其优美的,群众大批云集而至。十五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立华样式,从立华产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样式。立华通常以七个或九个主枝构成.名称为真、正真、副、讳、见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纪出了建立插花理论的池坊专应、专荣、专好。接着在十七世纪出了第二代池坊专好。其后在十九初期,出现池坊专定。池坊插花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个的一个。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兴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艺术.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独创.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众多,号称有三干流之多。 总之,不论是中国插花、日本插花.都属东方插花的范畴.它是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 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其后,结合日本的固有文化得到深入而持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插花艺术形式――花道,与书道、剑道、棋道、茶道等并称。 远在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后期到7世纪初期),圣德太子任推古天皇的摄政,处理国家大事。推古二年,天皇下诏发展佛教,派遣使臣小野妹子,三度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佛教,中国插花艺术也就在这时以佛前供花的形式传入日本。小野妹子是敏达天皇的后裔,推古天皇的臣子,与圣德太子(用明天皇的王子)有“御从弟”的关系。他在推古15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3年)奉命使隋,次年6月回国,其后又两度来中国。当时隋唐已经盛行瓶花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看黄河长江奔腾万里,那是中国!写古老文字源远流长,那是中国!读唐诗宋词代代相传,那是中国!青藏美丽的高原,新疆辽阔的盆地,烟雨朦胧的江南,一望无际的漠北,那一切的一切美若人间仙境,那是我美丽的祖国。我遥望浩渺苍穹,我仰视展翅雄鹰,我凝望那一颗闪耀的红星,那鲜艳如血的旗帜!我爱我的祖国,祖国您永远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回顾历史,我们曾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曾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炽热滚烫的中国心燃烧着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本色激励着我们,一句共同的话语“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曾几何时古老的东方有一个全身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女子。盘古开天辟地、四大发明、先贤孔子、丝绸瓷器、威武的兵马俑使她光彩照人。她的美让人羡慕万分。但是掀开厚厚的历史,我们又看见了

那战火纷飞的场面,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妇孺惊恐绝望的神情,那一年是1840年,外国列强纷纷加入了掠夺中国财富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以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贪婪的侵略者几乎掠去了这美丽女子的所有珍宝。他们的暴行使她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她看见四万万炎黄子孙那殷切的眼神,于是她竭尽全力,奋起反抗,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他们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永远活在华夏儿女的心中,他们的光辉形象如巨人般屹立在天地之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那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视死如归写照;“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岳飞精忠报国的最好诠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为革命牺牲的无悔誓言。纵然身首异处,马革裹尸,血溅当场,只是豪壮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们不屈的精神,高尚的民族气节与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演讲稿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演讲稿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演讲稿,欢迎大家的阅读。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演讲稿一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们只有忘记过去,才会走进一片更好的新天地!”,而另一些人则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下永远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要将过去的风雨失败给忘却?那是懦弱的表现!我们又为什么要总是停留在那些痛苦的回忆中?那会更让自已停滞不前!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铭记过去”,是让我们时刻牢记失败后的教训,是让我们从曾经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出自身的不足,以此来勉励自已“更上一层楼”。而“展望未来”则是要求我们积极、乐观、进取、向上,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地一步一步朝着成功的方向迈去,不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即使我们披荆斩棘,也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因为我们的心中始终充满着一个信念: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下面我们来看发生在南京一所铁桥大学的真实故事。 大约五年前,这所着名的南京大学里出了一位高极桥梁设计师,他刚到任不久,就接到了设计南京大桥的任务,他

日夜仔细钻研,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和努力来设计这座大桥,两年后,大桥以他的设计方案建成,此桥极其雄伟壮观,他的母校南京大学也因此一跃成名,倍受人们赞赏。 不久后,在某天中午,一辆大货车从桥上经过,出人意料的是,这座大桥的桥面突然裂开了,“轰”的一声,大桥顿时陷了下去,眼看着这座雄伟的南京大桥瞬间化为废墟,令所有人都心痛不已。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南京,当人们都在对南京大学的造桥技术议论纷纷时,该大学的校长却做出了一个令谁也想不到的决定:用重金买下这堆废铁,再用这堆废铁打造若干个“耻辱戒指”,上面刻上“耻辱”二字,给每个在校学生都戴上,以此警戒自已!这位校长的做法不但没有损失钱财,而且还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勿忘耻辱,从此发奋努力学习,不让悲剧再次重演。这样,既得到了教训,又会激励其奋发向上,更加进步,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磨难与挫折,我们一定不能被困难打倒,不能总是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要吸取教训,向前看齐,再不断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登上成功的舞台!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演讲稿二回顾祖国近代的历史,是黑暗的,我们中华民族受尽苦难,饱受屈辱,这在世界历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内容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内容 只是逃避的话,未来是不会出现的。只是想想的话,梦想只是梦想,也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只有尝试过,失败过,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才能为更美的明天铺路。我庆幸自己还是一个能够思考的人。 过去的我们终究无法再触及,只有将过去的幻想留在心中,不断地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以追求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希望以后能够当美食家,以满足自己的食欲。像是用特制香醋,纯西班牙橄榄油,第戎调配自己的特制沙拉,偶尔来杯美酒——单一纯麦威士忌,零食是酒酵母、麦芽油和山羊奶混起来的神秘配方。长大了,我发现我的行动力没法跟上我的想法,所以我保留了这个兴趣在心中,另觅出路。 曾经年少,梦想自然有很多。那时候,我多么想像小鹏,阿萨一样成为职业背包客,半生旅行,拍下感动自己的震撼画面。也想去去陌生的地方,看看的风景。能一睹变得过于文艺化之前的阿斯本,能见到长年流行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拍下那美得惊人的风景,能见识到朝圣者的虔诚和许许多多不曾见过的画面。毫无疑问,对我而言,这也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因为职业和兴趣是可以并存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之间是对等的。以我现在的专业来说,同学里面自然是为奋斗成为医生的人居多。而我呢,也很幸运的对这专业持浓厚的兴趣,就如老师所说,:“我们能够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构造,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虽然知道这条路会很辛苦,但是这是我自小以来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我只想像最虔诚的信徒一般,坚强的向前走,倒不是为了以后成为出色的医生,受人尊敬,衣食无忧,只是说在我没有产生出更加让我感兴趣,且实现几率也挺大的想法之前,我应该认真的走好每步路,绝不轻易妥协,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过去的一些遥不可及的梦想让我意识到——再好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就应该尽早结束,这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我相信我们也曽为梦一路奔跑,为了找寻到关于梦的奇迹。可是全力以赴后,还是一样的结果,我们难道不该想想这个梦的正确性和可追求性吗?当然,有特例,如果我们只愿意坚持某个理想,即使连实现的可能都没有,我若只愿为这理想执着停留,错一生又何妨! 未来是自己创造的,我们要大胆的追求。一个没有追求的人,还不如一个永远追求一个明知不可实现的目标的痴人,至少那是值得敬佩的。我们这年纪,若是不尽早确立理想,规划未来,就容易变得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即使年轻,也没有生机和活力。然而坚持追求的道路上,有的只会是一颗颗不老的心。像是田间噼啪拔节的庄稼一样,一天天充满着希望。 在有过许多泪水和汗水里青春里,我有过受挫的经历,也有过实现小小梦想的快感。我想对过去说我无怨无悔,未来我也愿意去欣然接受命运的任何一次挑战。人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追梦里欣然前往,又迷茫撤退。我追求过很多梦想,我也放弃过很多

牢记历史,展望未来--作文

牢记历史,展望未来??作文 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观《太行山上》有感 《太行山上》是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真实地纪录了当年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同敌人作抗战的历史。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到大众电影院去观看《太行山上》。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电影院,坐下来等待电影的开始?? 在60年前,一场空前绝后的战争在中国爆发,那就是伟大的抗日战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日本飞机在上空盘旋着、呼啸着,随着飞机的轰炸声,就知道日本鬼子已经侵入了我们中华人民的国土。八路军战士们在朱德总司令的率领下,与日本鬼子的刀枪炸弹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浴血奋战。看,八路军连长亲自拿着冲锋枪上阵杀敌的时候,当我看到八路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敌人拼命的时候,当我看到勇敢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肯向敌人投降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踊跃出一股热泪。是啊,他们何尝没有老人孩子呢?可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的安危。他们只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顾家人的痛苦!第115师师长林彪同志率领着全师镇守平行关,为了给日军以重重的打击,各个首长精心策划,战士们个个斗志高昂,埋伏在太行山,准备与日本鬼子战斗到底,夺回我们祖国的国土!他们这种壮举,就是他们身上拥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在他们身上,我仿佛

想到了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 我经常在星期天练习毛笔字,但是,我没有耐心,因为精神不集中,老是把字写得歪歪的。妈妈看了,不时教育我说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好每件事。可是,我老是听不入耳,直到有一次,我连送去两幅作品都没获奖,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的话含着多大的道理。 影片中有一个感人的画面:一个八路军已经身重数刀,鲜血直流,但是他没有退缩,而还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我已经被那些英雄的事迹深深感触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何来?不就是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吗?战士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镇定,令我深深折服,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每个中国战士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回中国人民幸福的生活。可以说,每一个八路军,都是对祖国抱着一个赤胆忠心、满腔热血,不顾个人的安危,与他人团结一致打击日寇。我们都知道:团结是胜利的保障。正是有了这种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中国胜利了!“天皇必败!中国人不会杀我们,回到自己的军队却要受死!日本必败啊!”这真是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我真不敢相信这竟然出自一个日本士兵的口中。这是真的,日本皇军的残忍,连一个日本士兵都不能忍受,他们的残忍,竟能使一个日本军人脱口而出这句话!“御寇最前方,浴血拯危亡。千秋传浩气,八路战太行。”这是描写八路军夺下太行山的诗句。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用生命才换来今日的和平,为的是祖国能繁荣昌盛,从此在民族间屹

中国插花的历史渊源

中国插花的历史渊源 插花早在我国六朝时就已经存在,只是当时在方法和形式上,仅是将花“放”或“养”在花瓶或花盘中,还谈不上达到美的艺术境界,并且仪盛行于佛教供花仪式中。隋唐之时,才开始讲究花要插得好、配得妙,且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 为了顺应时潮,当时应运而生了卖花郎和种花师两种职业。到了晚唐,插花的风气更盛,此时的插花艺术,不仅是宗教、宫闱或诗人雅客书房内的装饰品,在上层社会里徘徊,

而是在民间广为流行,且依季节取花材,盛行将花器置以精美台座,背景悬以图画。从而开创了“花画合一”或“书画插花”的风格。就在唐朝,中国的插花艺术由一奉命使华的日 本大使小野妹子传回日本,撒下了日本花道的种子。宋朝时,四海升平,民心追求房屋至美的生活境地,对于花的眷爱尤甚于其他朝代。当时的文人将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插花饮酒”列为生活情趣美谈。甚至出外郊游时也“中置桌凳、列笔床、香鼎、盆玩、酒具、花博之属”,已将插花汇入了文人的生活之中。 不仅文人墨客如此,就连饮食商

家、酒楼、茶肆等商业场合,也为了招徕顾客,而按四时插花。有钱有势的人更是常择时举办盛大的公开插花会,动辄用去花枝数万枝。曾经有一位太岁举办的插花展览会,用去鲜花千万枝,可以算是古今最大的插花展览会。插花艺术在当时不仅成了专门学问,且与“烧香、点茶、挂置”同称四艺,被视为每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到了元代,插花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改变,偏重心情或美为出发点,以主观而富感情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花材,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个人对当时环境的无奈及返璞归真的心

理,加深了插花作品“质”的深度,也更有艺术之美。到了明朝,插花艺术也随艺术大兴蓬勃发展起来,且与宋朝之前附庸风雅或讲究排场大不相同,而是表现出无可抑制的艺术冲动,形成一种纯艺术的表现风格,与品茗艺术相结合,称之为“茶花”。我国明朝插花艺术最完整的著作(瓶史》,也在这种气氛下产生了。 此书一出,轰动一时,于1696年在日本翻译出版,而被奉为日本插花艺术的准则,随后产生的“宏道流”等支派,流传至今。清朝在花事生活方面的经营与发展皆承明朝,

铭记历史 展望未来 主题班会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班会 甲:2015年9月3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也是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乙:历史不会抹去那一段苦难的岁月, 丙:中国人民无法忘却那一段苦难的岁月。 丁: 70年漫长的记忆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悲恸和苦难. 甲:70年前我们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曾经是怎样的伤痕累累。 合:今天让我们穿过时光,再去回忆一场激励过一代人的历史。 第一篇:回顾历史。 乙:日本人口众多,耕地稀少、资源匮乏、灾害不断这是日本的真实写照。 丙: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对日人来讲就是朝思暮想的东西。只隔着一个朝鲜的中国具备了他想要的一切。 丁:所以日本人就制造了一起有一起的侵华事件。 下面请某某同学给大家介绍日本曾在中国制造的侵华事件---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不能忘却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逢人便杀,无恶不作。他们把刚刚出生的孩子用刺刀挑死;将几个月大的婴儿扔进沸水中活活煮死;活着的战士被剥光腿上的肉,拿他们的心脏当下酒菜;把无辜的百姓当做活靶子进行射杀训练;日军还举行杀人比赛,把人头割下来,摆放在一起,整个南京城血流成河,尸体遍地;最后,成千上万的人被赶进大坑里活埋……南京大屠杀长达6个月,30多万中国人被杀害,这是一座耻辱的纪念碑,每个中国人都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潘家峪惨案:潘家峪,是我们唐山市丰润县的一个山村,1941年1月25日晚,一队日军悄悄地开进了潘家峪。他们一进村就挨家挨户搜人,逼着全村一千五百多人

到西大坑听日军指挥官佐佐木训话。他疯狂地吼叫着:“谁是八路军?谁是共产党?说!”人们用愤怒的沉默回答他的咆哮。突然人群中传出潘国清老汉小孙女的哭声,残暴的佐佐木上前一刀把小女孩砍倒,潘国清见孙女被杀,愤怒地扑向佐佐木要拼命,却被另一个日本兵一刀刺死。人们再也不能沉默了,一千多人怒吼着,举起拳头冲向敌人。但手无寸铁的群众哪能抵挡得住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强盗!一场搏斗之后,一部分人当场被敌人杀害,剩下的群众又被日军驱赶到潘家大院。大院里地上铺满了松枝柴草,大门口架着机枪,四周的墙头、房顶上站满了端着枪的日本兵。人们一看就明白,敌人要进行集体大屠杀了!顿时,一千多人怒吼着向大门口冲去,谁料大门已经紧紧关上了。这时架在门口的机枪响了,前面的人倒下一大片,敌人又把一捆捆玉米秸点燃扔进去,潘家大院成了一片火海!群众在火海中奔跑着……五十多岁的潘国生脱去着火的衣服,高喊:“跟我来,和鬼子拼了!”他带头冲向大门口。向一个正在端着机枪扫射的日本兵猛扑过去,夺过机枪砸裂了那鬼子兵的脑袋。十几个青年趁机冲出门去,而潘国生在十几个敌人的刺刀下壮烈牺牲。敌人看到不屈的反抗,屠杀更加野蛮疯狂了。大院四周的机枪步枪同时开火,子弹像雨点般射去,手榴弹不断在人群中爆炸。张老汉为掩护十二岁的潘国检跳墙逃跑,自己中弹牺牲;五十岁的潘大妈为保护身边的孩子们,不顾一切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扔向敌群;民兵潘善绪在乡亲的掩护下单身越墙冲出大院,赤手空拳打死一个日本兵,并把另一个日本兵眼睛打瞎,终于逃出了村子……大屠杀从上午一直延续到下午七点钟,全村一千二百多人被杀害,其中妇女、儿童有六百五十余人。全村财物被抢劫一空,烧毁的房有一千多间。这就是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潘家峪惨案。 甲:同学们面对着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说感受) 乙: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记住这些,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丙:30万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遭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句子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句子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们只有忘记过去,才会走进一片更好的新天地!”,而另一些人则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下永远的存在!”下 面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句子,欢迎参考阅读! 1、生活的方向,不能曲折,梦想的指引,不能迷茫,岁月的流逝,不能阻挡,未来的天空,不缺希望,20xx的经历,总结新生的力量,迎接20xx的光芒,愿成功伴你飞扬。 2、淡化20xx的起步艰难,抛弃20xx年的追求磨难,驱散20xx的拼搏苦难;20xx,愿你拼搏之心,志成高远;坚持力道,勇闯不变;毅力加倍,笑踏 磨难;祝你20xx事业成功,顺利如愿! 3、有失败也会有成功,有咸淡的泪水当然也少不了甜美的微笑,有失落才构成昨日缠绵的歌,有忧伤才会有昨日焕发的浪漫色彩。 4、20xx年度总结:懒惰指数有所下降,勤奋呈上升趋势,伤心指数回落 的很快,反之快乐占据了主导优势。20xx,拒绝人生熊市,争创牛市一片! 5、20xx是条线,幸福平坦无涟漪;20xx是个圈,圈中缘分得伴侣;20xx 是张图,圈圈线线在里面,描绘快乐每一天!20xx要来了,相信明天一定会是 更加美丽的一张画卷! 6、想吃的美食,马上去吃;想穿的衣服,马上去买;想看的风景,马上去赏;想爱的人,马上表白;想做事,不要留白。20xx年未完成的梦,愿你20xx 年全部实现。 7、总有无悔跟后悔,总会无奈跟不舍,总有简单跟复杂,总有感慨跟冷淡,总有难忘跟想忘,生活却仍要向上,梦想依旧要奔忙,愿20xx幸福相伴,快乐更长。 8、总结:辛苦一天,成一天,奔波一月,丰收一月,付出一年,收获一年,20xx回头遥望,人生麦田,黄金闪闪,20xx举头展望,未来大道,幸福光芒!祝前程无量,喜悦丰收! 9、耕耘才有所得,付出才有收获。20xx,“送出”了辛苦,收获了财富;“传递”了真诚,收获了友情;“挥洒”了善良,收获了希望。20xx愿你事业 蒸蒸日上,生活幸福美满。 10、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蛋;久久地感伤秋色,是蠢汉。学会放弃,你 才可以轻装前进,摆脱纠缠;懂得放弃,你会显得豁达豪爽,变得更加精明强干。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党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第一阶段是从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 分开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又可以细致划分到每一次代表大会所处时期,如果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细致深入地了解,在百度百科当中有很全面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时间、历史意义的资料,你只需要搜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可以了解,我这里就不做复制粘贴族了,只分为三个阶段给你概括一下主要的成就。

演讲稿《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大奎上学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战争是在妈妈的故事里,《鸡毛信》里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海娃,“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歌中颂扬的王二小,还有那调皮机灵帮助敌后武工队狠狠教训敌人的嘎子伴随我长大。从此,他们那不怕牺牲、敢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后来,随着对历史的深入学习,才读懂抗日战争这一具有历史伟大意义的神圣的战争。 七十八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七十年了,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而今天,当你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时,当你在校园里快乐地玩耍时,你不觉得无比幸福吗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的同时,不能忘却祖国曾经经受的磨难和打击。 曾记否,在中国的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曾记否,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 … 难忘那,天真美丽的梦想在所谓的“武士道”下被击得破碎不堪; 难忘那,战火纷飞中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在无情的屠刀下不暝; 难忘那,悲怆的哭喊,在血腥弹雨中戛然而止。 这国家的孱弱,民族的耻辱,叫我们怎能忍受、怎能遗忘! 今天面对某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纂改历史、企占钓鱼岛,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世界容不得他们胡作非为,中国更不会容他们肆意猖狂,他们的无耻必将遭到公正的审判。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声。风风雨雨七十载,从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东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改革开放到构建法制社会,几经沉浮,世纪的钟声已敲响,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取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 今天,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迎面吹来和煦的微风,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富强,战争时代已不复返,可是,我们不应忘记战争年代那不能忘却的光辉历史,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保卫了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献出自已的一切!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_小学作文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题记 还记得2019年的夏天,我们来到现代。你我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却组成了如家一般温暖的集体。 初一的时候,懵懵懂懂,又是因为不熟悉学校经常被误认为路痴,可是在心里却默默地种下了学习的种子。初二的时候,我渐渐在学习上崭露了头角,班会课上“以勤补拙,常审己弱”又渐渐引导自己要持之以恒,学习种子就慢慢有了芽头,绿绿的似柳暗花明。 目光渐渐聚焦到讲台上,台下五十几双眼睛正直勾勾地直视着。彼时正进行班委评选,我也正摩拳擦掌着:大家好,我是xxx……我……哎!该死,怎么停停顿顿啊!我心里仿佛打了一个结般难受。这让我感觉仿佛只身一人,扑面而来严肃的安静气氛,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结束了演讲。然而当我抬起头想致谢时,猛然看到到同学们老师们那欣慰的眼神,以及顺势而来的波涛般的掌声。噼噼啪啪——顿时,自己眼睑湿润了,胸膛也起伏着,于是我百感交集般的回到了座位。曾经的我是畏怯的,可是现在是他们教会了我勇气! 而到了初三,学习上你追我赶。“嘿!仨儿!离中考就只有十几天了,紧张不?”(不知不觉,友谊让我们习惯以学号相称)。“当然啦!可是就觉得太快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啊……”悄悄地,在夕阳的1 / 3

辉映下,三位少女气宇轩昂的表情被渲染得熠熠生辉……可是,事与愿违,我那一次大考以惨败的滑铁卢战役收尾。“唉!是我无能啊!紧张绷紧心弦,考试时又昏着头。……但人还要往前看,我手上还有三年高中呢,一切还得从头开始……”自责中隐约对自己恨铁不成钢。可终于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心情雨转多云。六月,是多雨的季节,窗外雨打芭蕉,滴答滴答叙写着我不及的梦。曾经的我是悲伤的,可是现在是它们教会了我乐观! 是啊!时光可以带走一切情绪。现在的我已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坐在凤鸣的报告厅里,倾听着老师们和学姐学长的侃侃而谈的学习经验,我心里那学习的种子仿佛又被甘泉浇灌了一般:给予了我无限拼搏的力量!以前我总以为失败就是弱者,在这所学校又只会是我形单影只。但事实证明并非弄巧成拙,“哎。有人叫你!”于是我习惯性地转过头去看,原来是以前班里的同学。这是我想这下惨了,毕业会那天她们问我去哪所学校我守口如瓶,现在却……唉!我呆滞地停顿了几秒。“你好啊!跟我们坐在一起吧!”话音刚落,我有种莫名的感动,真不愧人间有真情啊!于是冒冒失失地坐在了一旁,我小心翼翼地望了望她们,眼神中盈满了欣喜。“不管以前怎样,我还是相信你三年努力一定能实现你最初的梦想!”这时我才有些释怀,心里的大石头才不至于那么沉甸甸的。曾经的我是不自信的,可是现在是她们教会了我开朗与自信。 谁能预料未来茫茫漫长你在何方?笑容在脸上,和你一样,大声 2 / 3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70年前的今天,当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当不可一世的日寇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正义面前垂下头的时候,整个中华民族沸腾了……那是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完全全的胜利!尽管我们为此负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和5620亿美元的损失。今天,曾经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而一衣带水的邻国却总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所以,战争带给我们的苦难与耻辱我们不能遗忘,因为这是可怕的背叛!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永远警醒我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历史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伸出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强、自励,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只有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民族复兴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3)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 天香远溢 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演讲稿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演讲稿 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演讲稿,欢迎大家的阅读。一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们只有忘记过去,才会走进一片更好的新天地!”,而另一些人则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下永远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要将过去的风雨失败给忘却?那是懦弱的表现!我们又为什么要总是停留在那些痛苦的回忆中?那会更让自已停滞不前!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铭记过去”,是让我们时刻牢记失败后的教训,是让我们从曾经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出自身的不足,以此来勉励自已“更上一层楼”。而“展望未来”则是要求我们积极、乐观、进取、向上,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地一步一步朝着成功的方向迈去,不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即使我们披荆斩棘,也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因为我们的心中始终充满着一个信念: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下面我们来看发生在南京一所铁桥大学的真实故事。 大约五年前,这所着名的南京大学里出了一位高极桥梁设计师,他刚到任不久,就接到了设计南京大桥的任务,他

日夜仔细钻研,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和努力来设计这座大桥,两年后,大桥以他的设计方案建成,此桥极其雄伟壮观,他的母校南京大学也因此一跃成名,倍受人们赞赏。 不久后,在某天中午,一辆大货车从桥上经过,出人意料的是,这座大桥的桥面突然裂开了,“轰”的一声,大桥顿时陷了下去,眼看着这座雄伟的南京大桥瞬间化为废墟,令所有人都心痛不已。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南京,当人们都在对南京大学的造桥技术议论纷纷时,该大学的校长却做出了一个令谁也想不到的决定:用重金买下这堆废铁,再用这堆废铁打造若干个“耻辱戒指”,上面刻上“耻辱”二字,给每个在校学生都戴上,以此警戒自已!这位校长的做法不但没有损失钱财,而且还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勿忘耻辱,从此发奋努力学习,不让悲剧再次重演。这样,既得到了教训,又会激励其奋发向上,更加进步,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磨难与挫折,我们一定不能被困难打倒,不能总是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要吸取教训,向前看齐,再不断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登上成功的舞台!二 回顾祖国近代的历史,是黑暗的,我们中华民族受尽苦难,饱受屈辱,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自1840年xx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姓名: 学号:130703130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着 重称述了在发展历程中花道艺术和茶道艺术的发展联系,以及茶艺插花制 作的要求等。旨在通过对插花历史的研究,探究茶艺插花的发展。 关键词:插花历史、茶道、茶艺插花 爱花是人的天性,采花插花赏花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 统爱好。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审美表 达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真情表达。清代文 人涨潮在《幽梦影》里也曾写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靖和为知己;竹 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这些虽然说得并不是采花插花 之事,但也能看得出历代对于花卉的独特审美,道出了中国插花 艺术的真谛。 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宗教插画、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四个阶段。但是到了文人这里,插花的艺术才真正具有了自然、社会、思想、情趣四位一体的审美意义,经历了从雅到俗,从大俗到大雅的转变。在叙述茶艺插花之前,细数茶道和花道各自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历史发展上的交融。 中国的插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就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花树陶盆,也具有着插花的雏形。 中国的饮茶文化比插花文化早很多,但是初步形成雏形基本都是

在汉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图一:汉代花树陶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开始寻求政治之外的精神依托,沉迷于观赏草木。当时,佛教也相当盛行,民间的插花形式多于各种形式的佛事活动相结合,常见的就是佛前供花。《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而不萎。除了用于佛前供花的瓶花插花形式之外,文人还多用铜盘盛花,是为盘花。北周诗人梁庚就曾在诗中写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翠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诗人以金盘(即铜盘)盛放盛开的杏花,摆放在家中,当做宾客前来的装饰,当时人们对于插花的喜爱。 插花文化正式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饮茶文化也在此时趋于成熟。随着文人饮茶风气兴起,许多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逐渐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陆纳、桓温、齐武帝认为,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还有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