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版高考化学一轮 7.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精品复习学案

2012版高考化学一轮 7.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精品复习学案

2012版高考化学一轮 7.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精品复习学案
2012版高考化学一轮 7.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精品复习学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高考目标导航】

考纲导引考点梳理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1.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变化量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来表示)。

公式:v =△C/△t(△C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t表示时间变化)

单位:mol·L-1·S-1、mol·L-1·min-1、mol·L-1·h-1等

3.注意事项:①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其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哪种物质做标准,且一般不能用固体物质做标准。②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时,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要转化为同一物质的速率来比较。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本身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不同的反应,由于反应物质的结构不同和反应机理不同,因此反应速率不同。

2.外因: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速率不同,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1)浓度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因此可加快反应的速率。

(2)压强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压(缩小体积)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增大方向增加的倍数;降压(增大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增大方向减小的倍数。注意: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改变,若容器恒温、恒容充入稀有气体或其它不反应气体,虽然改变了容器内气体压强,但由于没有改变反应物质的浓度,所以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能量增加,使原来一部分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以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度,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至4倍。升高温度,对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但吸热反应增加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4)催化剂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的时,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因此使用催化剂能同时同倍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5)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压强、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等因素对化学反的速率也有影响。

3.从活化分子角度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有效碰撞理论

①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能够发生碰撞。

②有效碰撞概念:相互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且有合适的取向时,使化学键断裂, 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③活化分子:是指反应中能量较高的、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④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其它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而言,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

(2)从活化分子角度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要点名师透析】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1.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方法

(1)根据定义式v =Δc

Δt

算。

(2)对某一具体反应,知其中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余物质的反应速率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算。

(3)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采用以下步骤和模板计算: 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③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 +bB===cC +dD ,比较v(A)

a 与

v(B)b ,若v(A)a >v(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典例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1 mol·L-1的盐酸和0.1 mol·L-1的醋酸分别与2 mol·L-1的NaOH 反应的速率相同

B .0.1 mol·L-1的HCl 和0.1 mol·L-1的HNO3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 .Mg 和Fe 分别与0.1 mol·L-1的HCl 反应的速率相同

D .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分别与0.1 mol·L-1的HCl 反应的速率相同 【答案】B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内因指的是反应物本身的结构性质。例如:在完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Mg 、Fe 由于自身金属活泼性的不同,反应速率v(Mg)>v(Fe)。外因主要指的是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颗粒的大小、紫外线辐射等因素。A 中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的醋酸中自由移动的c(H+)是不相同的;D中大理石粉改变了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所以改变了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问题

速率—时间图象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平衡移动

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

任一平衡体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来源:21世纪教育

网][来源:21世纪教

育网][来源:21世纪

教育网]

v正、v逆均增大,且v

正>v逆21世纪教育网

正向移动

[来

源:21世纪教育

网]21世纪教育网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

逆>v正

逆向移动

任一平衡体系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

逆>v正

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

正>v逆

正向移动

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

v正、v逆均增大,且v

逆>v正

逆向移动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v正、v逆均减小,且v

正>v逆

正向移动

任意平衡或反应

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相等的平衡正催化剂或增大压强v正、v 逆同等倍数增大

平衡不移

负催化剂或减小压强 v 正、 v 逆同等倍数减小

【典例2】一定温度下,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到10 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 .反应开始到10 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 .反应开始到10 s ,Y 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答案】C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达到平衡后,X 、Y 均减少了0.79mol ,Z 增加了1.58mol ,反应方程式为X(g)+Y(g) 2Z(g),所以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11.58mol =0.079mol L s 2L 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1

0.79mol

=0.395mol L 2L -?。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江苏高考·15)700℃时,向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 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1121

0.40

()min v H mol L t --=

??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 和1.20 molH2O ,到达平衡时n (CO2)=0.40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2O 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选BC 。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看清题目所给数据,运用等效的思想分析具体的平衡问题,结合外界条件的改变和平衡常数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A项,表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为mol,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20/t1)mol·L-1·min-1, A项错误;B项,由方程式可知CO和H2O的量对该反应的影响相同,所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g)”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20molCO和0.60 molH2O(g)”将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对比表中反应时间为0、t1、t2三个时间的数据0→t1,CO减少0.40mol,根据方程式计算H2O(g)也应减少0.40mol,而到t2时H2O(g)的减少量仍然为0.40mol,说明t1时已经达平衡,根据t1时的数据可求得n(CO2)=0.40mol, B项正确;C项,增大反应物水蒸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水蒸气的转化率降低,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增大,C项正确;D项,t1时为平衡状态,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得t1时的平衡常数为1,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

2.(2011·北京高考·12).已知反应: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 ℃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的

(0)

1 (20)

v C

v C

?

>

?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0)

1

(20)

n C

n C

??

=??

【答案】选D。

【解析】(1)仔细观察图像,了解图像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图像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

(2)注意外界条件变化对速率和平衡的不同影响。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A 由图像可知,a曲线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比b曲线多,故b曲线所对应的反应速率

快,温度高

错误

B

不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20℃对应的反应速率大于0℃,故(0)

1

(20)v C v C ?>?<1

错误

C

升高温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由图像可知达到平衡时从a 曲线到b 曲线,CH3COCH3转化分数降低,即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降低平衡转化率

错误

D

从Y=0到Y=0.113,CH3COCH3转化率相同,由于起始加入量相同,故变化量相同,

即(0)

1

(20)n C n C ??=??。

正确

3.(2011·海南高考·8)对于可逆反应H2(g )+I2(g )2HI (g ),在温度一定下由

H2(g )和I2(g )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g )的消耗速率与HI (g )的生成速率比为2∶1 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选B 、D 。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两点:

(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判断可逆反应进行方向的依据是看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v (H2)∶v (HI )=1∶2,A 选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比值也不断发生变化,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再发生变化,其比值也不再发生变化。

4. (2010·天津卷)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 L 0.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

CH3CH3(g);ΔH< 0使用和

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答案】B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问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5.(2010·福建卷)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C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 .从HF 、HCl 、

r

HB 、HI 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 、Cl 、Br 、I 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答案】B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分散系、元素周期律重要的基本概念,规律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不容易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更难得出有关规律

这是盖斯定律的表述

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颗粒大小来区分的

在以酸性强弱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时,是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判断依据的。

6.(2010·福建卷)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 2.511

min mol L μ-- 和2.01mol L μ- B 2.511

min mol L μ-- 和2.51mol L μ- C 3.011

min mol L μ-- 和3.01mol L μ- D 3.011

min mol L μ-- 和3.01mol L 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第8秒与第4秒时反应物浓度差△C 为1011

min mol L μ-- ,t ?为4秒,所以在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11

min mol L μ-- ,可以排除CD 两个答案;图中从0min 开始到8min

反应物浓度减低了4倍,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min 到第16分也降低4倍,即由

1011min mol L μ-- 降低到 2.511

min mol L μ-- ,因此推测第16min 反应物的浓度为2.511min mol L μ-- ,所以可以排除A 而选B

7.(2009·山东卷) 2SO2(g )+O2(g )

Δ

V 2O 5

2SO3(g )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高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21世纪教育网

D.在t1、l2时刻,SO3(g )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 )

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2121c c v t t -=

-

【答案】D

【解析】加入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 项错误;若是恒容条件,增加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而使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由于浓度不变,反应速度就不变,B 项错误;降低温度使反应速率降低,将增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C 项错误;根据计算平均速率的定义公式可得D 项正确。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考查。 8.(2011·全国卷I ·28)反应aA (g )+bB (g )

cC (g )(△H<0)在等容条件

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 、II 、III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 为 ; (2)A 的平均反应速率I

v (A )、

II

v (A )、

III

v (A )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

(3) B 的平衡转化率

()()a ()

I II III a B a B B 、、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 (5)比较第II 阶段反应温度(

2

T )和第III 阶段反应温度(

3

T )的高低:

2

T

3

T (填

“>”、“=”、“<”),判断的理由是 ;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 、B 、C )。

【解析】要善于从图中获取信息,如起点、平衡点、平衡如何移动等。注意第II 阶段C 的起点为0。

【答案】(1)第I 阶段: aA (g )+bB (g )

cC (g )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 2.00 6.00 0 转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 1.00 3.00 2.00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 1.00 3.00 2.00 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 为1:3:2

(2)A 的平均反应速率I

v (A )=min)/(05.0min 0.20/00.1/00.2?=-L mol L

mol L mol II

v (A )=min)/(025.0min 0.15/62.0/00.1?≈-L mol L

mol L mol III

v (A )=min)/(012.0min 0.10/50.0/62.0?=-L mol L

mol L mol

所以,

I

v (A )、

II

v (A )、

III

v (A )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I

v (A )

II

v (A )

III

v (A )

(3)第I 阶段:

=%50%10000.600

.3=? 第II 阶段:

=%38%100386

.100.3=?-

第III 阶段:

=%

19%10086.150

.186.1≈?- 所以,B 的平衡转化率

()()a ()

I II III a B a B B 、、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19%。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A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第II 阶段C 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0,故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

(5)第III 阶段A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此反应△H<0,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第II 阶段反应温度(

2

T )高于第III 阶段反应温度(

3

T )。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此时A 、B 、C 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减小一半,体系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注意A 、B 、C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比例应符合1:3:2。

【答案】(1)1:3:2 (2)I

v (A ) >

II

v (A )>

III

v (A )

(3)

19%(0.19) (4)正反应方向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5)>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

9.(2010·重庆卷)(14分)钒(V )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1)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 ①一定条件下,2

SO 与空气反映t min 后,

2

SO 和

3

SO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

和 b mol/L, 则

2

SO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生成

3

SO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 . ②工业制硫酸,尾气

2

SO 用_______吸收.

(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题29图所示.

①当左槽溶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 .

②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 色变为 色.

③放电过程中氢离子的作用是 和 ;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 . 答案(14分)

(1)①a b +;/b t

②氨水

(2)①

2222VO H e VO H O

++-+++=+

②绿 紫

③参与正极反应; 通过交换膜定向移动使电流通过溶液;0.5mol

【解析】本题考查以钒为材料的化学原理题,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和电化学知识。 由S 守恒可得,

2

SO 的起始浓度为(a+b )mol/L 。

2

SO 的速率为单位时间内

2

SO 浓度的变

化,即b/tmol/(L ﹒min)。2

SO 可以用碱性的氨水吸收。

①左槽中,黄变蓝即为

22VO +

生成2VO +

,V 的化合价从+5降低为+4,得一个电子,0原子

减少,从图中知,其中H +

发生了移动,参与反应,由此写成电极反应式。②作为原电池,左槽得电子,而右槽失电子。充电作为电解池处理,有槽中则为得电子,对应化合价降低,即为3V +生成2V +

,颜色由绿生成紫。③由电极反应式知,H +

参与了反应。溶液中离子的

定向移动可形成电流。n=N/NA=3.01×2310/6.02×2310=0.5mol 。

【规律总结】电化学试题的分析一般是从化合价着手,对于原电池,化合价升高的作为负极,

化合价降低的作为正极,两极方程式相加即可得总反应。对于电解池,化合价升高作为阳极,降低的作为阴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正极反应式颠倒即为阳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颠倒即为阴极反应式。

10(2009·广东卷) (10分)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32()()HCOOCH l H O l +3()()

HCOOH l CH OH l + 0H ?>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3

32

()()

()()

c HCOOH c CH OH

K

c HCOOCH c H O

?

=

?

,则该反应在温度

T1下的K值为。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答案】(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

(4)

【解析】(1)15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6.7%,所以15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6.7%==0.933mol;20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11.2%所以20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11.2%==0.888mol,所以15至20min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933mol—0.888mol=0.045mol,则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1。

(2)参考答案。

(3)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75min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的量为 1.00×24%==0.24mol,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的量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 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 所以K=(0.76×0.25)/(1.75×0.76)=1/7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又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减小,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低于T1。

【考点分析】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平衡的了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对化学平衡常数简单计算的掌握,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及表达能力。

【考点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1.已知图一表示的是可逆反应CO(g)+H2(g) C(s)+H2O(g)ΔH>0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二表示的是可逆反应2NO2(g) N2O4(g) ΔH<0的浓度(c)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B.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

C.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D.若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答案】选A。

【解析】由图一可知,t2瞬间,曲线是断开的,因此条件的改变不可能是由某一物质的浓度引起的,t2瞬间,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且v ′(正)>v′ (逆),可知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外界条件的改变可能是升高了温度也可能是增大了压强,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由图二可知,t1瞬间,曲线是断开的,因此外界条件的改变不可能是温度的变化。由于此刻NO2和N2O4的浓度均增大,显然改变的条件是给体系增压。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O4的体积分数增加,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增大,选项C和D 均错。

2.(2011·汕头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 mol A通入2 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甲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0.24 mol/(L·min)

B.0.08 mol/(L·min)

C.0.06 mol/(L·min)

D.0.12 mol/(L·min)

【答案】选D。

【解析】v(A)=

.

./()

-

=?

2mol08mol

2L012mol L min

5min v(B)=v(A)=0.12 mol/(L·min)。

3.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答案】选C。

【解析】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两项不正确;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不正确。

4.(2011·安徽无为中学高三第三次检测)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答案】D

5.(2011·江苏南通高三期中)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A(g)和1 mol B(g),于T℃时进行如下反应:A(g)+B(g)C(g)+D(g) △H<0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50%。在T℃时,将1 molA(g)和4 molB(g)充入同样的容器中,记录0~8 min内容器中各物质的量如右表。t min时为改变条件后达平衡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第4 min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B.前4 min,用A(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625 mol·L-1·min-1

C.8 min时,混合气体中C(g)的体积分数为16%

D.t min时,反应所处的温度低于T℃

【答案】CD

6.(2011·镇江月考)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反应

温度/℃

Na2S2O3溶液

V/mL c/(mol·L-1)

稀H2SO4

V/mL c/(mol·L-1)

H2O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答案】D 【解析】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B、D中Na2S2O3浓度分别大于A、C的,反应速率B大于A,D大于C,但在浓度相同时,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低的,反应速率D大于B,综合分析,选D。

7.(2011·济南调研A)下面四个选项是四位同学在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都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答案】C

8.(2011·焦作调研)某温度下,反应 2CH3OH(g) CH3OCH3(g) + H2O(g)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 -1)

0.44

0.6

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OH 的起始浓度为1.04 mol/L

B .此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 .平衡时,CH3OH 的浓度为0.04 mol/L

D .平衡时,CH3OH 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C

9.(2011·三明联考)在恒温、恒压下,a mol A 和b mol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A (g )+2

B (g )2

C (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A 、

B 的转化率之比为l :2

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b ):(a+b-0.5n )

C .当2v 正(A )=v 逆(B )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充入惰性气体(如Ar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10.(2011·泰安模拟)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1mol X 和1m ol Y 进行反应:2X (g )+ Y (g )

Z (g ),经60s 达到平衡,生成0.3mol Z 。下列说法正确的

A.以X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 ·L-1·s-1

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20L ,Z 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

2

C.其它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 的转化率减小

D.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0H ?>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15分)(2011·海淀模拟)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nO4-+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

用4 mL 0.001 mol/L KMnO4溶液与2 mL 0.01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和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和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 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草酸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故反应中氧化剂(KMnO4)和还原剂(H2C2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2)从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实验Ⅰ和Ⅱ是研究催化剂(MnSO4)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Ⅲ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在确定溶液总体积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实验Ⅰ、Ⅳ可研究硫酸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1)2∶5

(2)ⅠⅡⅠⅢ

(3)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

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总体积不变

12.(2011·济南外国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

(7分)在锌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锌的质量

锌的形状温度/℃完全溶于溶液的时间/s /g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15 200

C 2 薄片25 100

D 2 薄片35 t1

E 2 细小颗粒15 t2

F 2 粉末15 t3

G 2 薄片(含少量杂质Cu) 35 t4

(1)t1= s

(2)总结并得出的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是

(3)t1 t4(填“>”或“<”=,原因是

t2 t3(填“>”或“<”=,原因是

(4)单位时间内消耗锌的质量mB、mE、mF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答案:(1)50 (2)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2倍

(3)> G 组中可形成Cu —Zn 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 > F 组中锌为粉末状,表面积较大,反应速率加快 (4)mF >mB >mE (每空1分)

13.(2011·辽宁建昌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12分)在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 (NO)=2v 正 (O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该反应

300C

K ?>

350C

K ?;

25 ℃时,生成1 mol NO2,热量变化为56.4 kJ 。但是该同学由于疏忽,忘记注明“+”、“-”。根据题目信息,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⑸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

【答案】(12分) (1)K=)()()(2222O c NO c NO c ? ………………………………………2分

(2)b …………………………………………………………………2分

1.5×10-3mol·L-1·s-1 …………………………………………………2分 (3)b c …………………………………………………………………2分 (4) 2NO(g)+O2(g)2NO2(g) ΔH= -11

2.6 kJ ………………2分 (5)c …………………………………………………………………2分

(完整word版)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练习 一、选择题(16*3=48)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 的量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 /(L·s )是指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2.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 2( ) A .全部 B .①② C .② D .②③ 3.已知:4 NH 3 + 5 O 2 = 4 NO + 6 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 )、v (H 2O )(mol/(L?s ))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3NH V 5 4= v (O 2) B .65 v (O 2)= v (H 2O ) C . 32v (NH 3)= v (H 2O ) D .5 4 v (O 2)= v (NO ) 4.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 2C(g),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④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moL/L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200C ,将10ml 0.1mol/l Na 2S 2O 3溶液和10ml 0.1mol/l 的H 2SO 4溶液混合,2分钟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0C ,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0C 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明显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 A .15秒 B .20秒 C .40秒 D .48秒 6.在一定条件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一定量的O 2 ,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 3(g),进行到4min 时,测得n(SO 2)=0.4mol ,若反应进行到2min 时,容 器中n(SO 2)为( )。 A .1.6mol B .1.2mol C .大于1.6mol D .小于1.2mol 7.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 2+O 2 == 2NO ,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假 定改变下列条件时温度不变)( ) A .缩小体积使压力增大 B .体积不变充入N 2使压强增大 C .体积不变充入He 气使压强增大 D .减小压强使体积增大 8.将等物质的量的X 2和Y 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mX 2(g)+nY 2(g) === pZ(g),在某一时刻,测得容器中C (X 2)=0.9mol·L -1 ,C (Y 2)=0.1mol·L -1 ,

高考化学专题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 A B .18 g 的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 .28 g 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 D .1 L 1mol·Lˉ1的NH 4Cl 溶液中NH 4+和Cl ?的数目均为1N A 7.[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含0.2 mol H 2SO 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 A B .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 ,溶液中含H +的数目小于0.001 N A C .任意条件下,1 mo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一定为6 N A D .a mol 的R 2+(R 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的核外电子数为a (A-N-2)N A 8.[2017浙江4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 A B .1 L 0.1 mol·L -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 C .0.1 mol KI 与0.1 mol FeCl 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 A

历年浙江高考化学真题(有机合成与推断)

2016年浙江高考化学 第26题 26.(10分)化合物X 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Z 是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某研究小组采用 如下路线合成X 和Z 。 已知:①化合物A 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 ②RCOOR’+R’’CH 2COOR’ 请回答: (1)写出化合物E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F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Y→Z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G→X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若C 中混有B ,请用化学方法检验B 的存在(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2015年浙江高考化学 第26题 26.(10分)化合物X 是一种香料,可采用乙烯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RX ―――――→NaOH/H 2O ROH ;RCHO +CH 3COOR’――――――→CH 3CH 2ONa RCH =CHCOOR’ 请回答: (1) E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 B +D→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 对于化合物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能发生水解反应 B .不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C .能使Br 2/CCl 4溶液褪色 D .能发生银镜反应 (5)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F 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A . CH 2OCH 2CH 2CHO B . CH =CHCH 2CH 2CHO C .CH 2=CHCH =CHCH =CHCH =CHCOOH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投影]:图2-17 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反应 [思考与交流]:通过投影观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反应很快,有的反应很慢,但许多反应我们希望快,有些反应希望慢,人们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人类造福。 根据投影同学们交流一下在炸药爆炸、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石油及煤生成等方面,那一些人们希望快?那一些人们希望慢? [学生活动]: [讲述]:咱们这一节就要讨论人们最关心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想类似,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运动速率的理解,自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内容。 [提问]: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 [回答]: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板书]: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高二【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化学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 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5月 教学人员 姓名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工业上采用臭氧氧化结合钙法、次氯酸盐溶液吸收法等实现烟气一体化脱硫脱 硝过程中反应条件选择的分析、工业事实和实验现象的解释,落实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体会变量的控制方法,渗透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2.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过程,渗透证据意识和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建立从化学反应原 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3.通过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价值, 认识到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论方法和实际技术要求相整合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复习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引入 1min 复习引入

5min 设计方案 【教师提出任务一】 目的:设计烟气一体化脱硫(SO2)脱硝(NO)的方案。 要求:将SO2和NO转化为能够再次利用的物质,脱除率越高越好。 【学生活动】 基于目的和要求,根据SO2和N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氧化产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设计方案,加入氧化剂和碱性物质,将SO2和NO 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 【教师展示实际工艺】 【学生活动】 1.思考并讨论工业选择O3和Ca(OH)2的优点。 2.关注实际工艺中各部分装置的作用。 15min 数据分析 【教师提出任务二】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并解释实际生产问题。 (一)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数据分析及解释 问题如下: 1.烟气流量一定,烟气温度为 150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相 同时间内NO和SO2氧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2.烟气流量一定,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对NO 氧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3.以饱和Ca(OH)2溶液作吸收剂,烟气流量一定,烟气温度为150 ℃,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NO和SO2去除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次氯酸盐溶液氧化吸收法一体化脱硫脱硝问题的分析及解释。 (三)氯化铁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根据信息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利用变量的控制方法, 结合图像,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寻找证据,解释对应的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公开课)复习过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儋州市第二中学陈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绪言中介绍的碰撞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进一步理解又为后续化学平衡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本节课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理论来解释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在利用碰撞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提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板块1——创设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引入】以下图片展示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反应,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快慢程度。 【ppt演示】烟花燃放、爆炸、铁生锈、溶洞的形成图片 【分析】爆炸和烟花燃放的反应速率非常快,都是瞬间完成的;铁生锈的反应速率相对慢一些,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溶洞的形成反应速率最慢,需 要上万年或者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由此可知,不同的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是有差别的,即其反应速率是不同的。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掌门1对1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掌门1对1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 %%)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 1 126 ? 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C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 (二)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 ?= 剂 质质液 质m m m m m a ②%100100%?+=S S a (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

④稀释:m 1a 1%=m 2a 2% 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 Ⅰ. pH= —lg[H +] C(H +)=10-pH Ⅱ. K W =[H +][OH —]=10-14(25℃时) ×M ×N 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 A N × ÷ 22.4 L/ mol 22.4 L/ mol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6、图中的公式:1. A N 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全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 -23;Mg-24;Cl-35.5;Ca-40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继续延用了09、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第7题的命题思路,考查的相关知识内容都取自高中新课程课本,考试的导向作用很明确,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本知识,学好课本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应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要注意学科最新发展动向,要善于联系、学以致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 A选项: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一个特点。化 学变化 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守恒,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二个特点。因为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因此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反应的笫三个特点。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中,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B正确。C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 ,单位:。 注意: (1)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上可能是的(填“相等”或“不等”),但各反应速率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明具体物质; (2)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等于之比;(3)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常用“三段式”方法。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如Na、Mg、Al与水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可从分子碰撞理论解释(充分接触和有效碰撞): (1)浓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注意: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看作常数,故其反应速率与其用量无关。 (2)温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3)压强: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注意:①压强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②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4)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时,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5)催化剂:其它条件相同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大部分加快反应速率。 (6)其他外因:光波、电磁波、放射线、超声波和溶剂等。 6.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 + 2HCl →2NaCl + S↓+SO2↑+H2O, Na2S2O3,还原剂是Na2S2O3,氧化产物是SO2,还原产物是S。 例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与大小的比较) 1.对于反应A2(g)+3B2(g)2AB3(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A.v(A2)=0.6 mol/(L·s) B.v(B2)=2.7 mol/(L·min) C.v(AB3)=12 mol/(L·min) D.v(A2)=6 mol/(L·min) 例2.(“三段式”法计算反应速率、转化率等) 2.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a Q(g),2 min 后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L-1 C.Y的转化率为60% D.反应速率v(Y)=0.3 mol·(L·min)-1 1

高考化学计算题型汇总

计算题型汇总 一、分类讨论 1.某金属氧化物的式量为m,对应氯化物的式量为n.则该金属的化合价为() A. B.C. D. 2.某元素R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下列关系式中的() A.+ B.+C.+ D.+ 二、极值讨论 1.在FeO、Fe 2O 3 和CaCO 3 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 3 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0% B.25% C.30% D.35% 2.密闭容器中盛有CH 4、N 2 和O 2 的混合气,点火使其充分反应,CH 4 全部转化为 CO、CO 2和H 2 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的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则反应前混合气中N 2 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28% B.42% C.54% D.64% 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 2 , 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 2、N 2 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24%,则其中氮 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20% B.40% C.60% D.80% 4.汽车安装的排气净化器的技术核心是使用高效催化剂,使废气中的CO和NO x 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氮氧化物(用NO x 表示)跟CO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化学方程 式. (2)若汽车尾气中含有38 g NO和NO 2 的混合物,经过充分转化后生成无毒物质的质量(m)范围是(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5.某密闭容器中含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g,燃烧后充分反应,冷却到室温,气体质量减少了9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A.1g和9g B.3g和7g C.2g和8g D.4g和6g 6..现有CO,O2混合共10g,点燃后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剩余气体1.2g,求混合物中各物质质量?判断剩余气体是什么? 7.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 2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A 2 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

2011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精校版)

2011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 .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C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较大的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D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优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 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 .“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询问和烧杯壁接触 C .“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 .除去干燥中CO 2混有的少量SO 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 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9.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 可形成XZ 2分子;Y 与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6g·L -1 ;W 的质子数是X 、Y 、Z 、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 >Z >Y >X >M B .XZ 2、X 2M 2、W 2Z 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 .由X 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 .X 、Y 、Z 、M 由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0.将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是(a)已被 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Cl -的由a 区向b 区迁移 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 2+2H 2O +4e -=4OH - C .液滴下的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被腐蚀,生成的Fe 2+ 由a 区向b 区迁移,与b 区的OH -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e -=Cu 2+ 铁锈环(b) 腐蚀区(a)

最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6.1 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 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的第一节——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第二课时)。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与进程的入门性知识。由于本课题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在学科内的延伸,定性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知识要点。因而,从学生认知和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这个课题的内容不容易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认知冲突。所以本课时的设计尝试着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近距离地做一次科学探究方法上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初步知道怎样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定性观察、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3)亲历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增强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能得出正确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素养。 (2)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养成尊重事实、按化学规律办事的求实态度,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2、实验方案设计(如何体现控制变量法)。

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 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推断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热点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有机物的通式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查热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

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 解题策略 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 3.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考查热点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加强对速率概念、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解题策略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4.有关氧化还原、电化学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转移电子数、电荷数的计算 考查热点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典型计算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考查热点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 解题策略关守恒关系 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 6.有关综合计算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 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 学反应的速率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下列哪个因素()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强 D. 物质的性质 3.通过下列有关实验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得出的相关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 是() A.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等质量的锌块和锌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锌粉反应快 B. 将质量相同、形状大小一样的铝条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产生氢气 快 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 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 在稀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减慢反应速率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 S↓+H2O下列四种情况中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A.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B. 2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C.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 mL,加水10mL D. 20℃时0.2mol/L Na2S2O3和0.1mol/LH2SO4各5 mL,加水10 mL 5.铁粉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①2mol/L的硝酸溶液②少量CuSO4(s)③少量铜粉④少量 CH3COONa(s)⑤对溶液加热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⑦加入过量铁粉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二) 溶液计算 1、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④稀释:m1a1%=m2a2%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Ⅰ. pH= —lg[H+] C(H+)=10-pH Ⅱ. K W=[H+][OH—]=10-14(25℃时) ×N A ÷N A ?? ? ? ? ? ' = ρ ρ D + + ? = =% % ) (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 物质的总质量 12 1 12 6 ? 原子的质量 一个 一个原子的质量 C + + =% % 2 2 1 1 a A a A A V N N MV m V n c A = = = 1000 C M ρω = 2 1 2 2 1 V V V C CV + + % 100 % 100 %? + = ? = 剂 质 质 液 质 m m m m m a % 100 100 %? + = S S a

6、图中的公式:1. 2. 3. 4. A n N =m n M =m V n V =n n V =

浙江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清晰版)

2016年浙江高考化学真题(清晰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Zn-65 Br- 80 Ag -108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8.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C 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 D -氨基酸且互为同系物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在第一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和测定问题,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反应及方程式,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是本节课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外因。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并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体会由定性到定量,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实验的过程强化控制变量这一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思想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展示,微课设计,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的多功能式教学,体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 如:2C(s)+O 2 (g)=2CO(g);△H=-221kJ/mol,其中△m(s), △n(g), △V(g),△H分别为24g、1mol、22.4L、221kJ,在这当中,7个数值之间都是相关联的且成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前后固态物质质量减小,△m(s)24g,气体物质的量增加△n(g)1 mol气体物质体积增加△V(g)22.4L,反应热△H221kJ由此可得,差值可以应用于有关化学的计算。 二、差量法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值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三、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 1、质量差量法 ①固体质量差量法 例1:将12.8g铜片放入足量AgNO 3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3.56g,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解析:铜与AgNO 3发生反应:Cu+2AgNO 3 =Cu(NO 3 ) 2 +2Ag,从反应方程式 可以看出,有64g铜被氧化,会生成216g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152g,它与题中给出固体质量差量构成对应比例关系,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Cu+2AgNO 3=Cu(NO 3 ) 2 +2Ag 固体增加质量△m 64g 216g 216g-64g=152g m(Cu) 13.56g-12.8g =0.76g ②液体质量差量法 例2: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a mol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 解析:开始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采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即可求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