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2013年12月26日00:52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5日作者:王珠珠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信息技术对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最近关于MOOC(慕课)、大数据的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确让我们感觉到技术无所不在,技术正在加快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纵观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称是风起云涌。从美国《地平线报告》对技术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分析与预测可以看到,近五年来,有的技术随着时间推演在不断发展,而另外约有一半的技术却没有走向更广阔范围的应用,有的甚至消失掉了。许多专家也提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具体的技术都可以或者都将对教育产生重要作用。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技术影响、变幻极快的时代,教育技术工作者该如何选择,如何应用技术,这些成为了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教育不要被技术所惑

世界远程教育领域著名专家约翰·丹尼尔教授曾在他的论著中提到:不要被技术所惑。今天,我们常常会遇到他当年所描述的情境,各种技术创新者不断向我们推销各种不同的技术。但是如果教育技术工作者将这些技术全部“照单接收”,全部推荐或“强加”给教师的话,我们必将在这场变革中遭受挫败。所以,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技术,我们不能只承担一个接纳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还必须把技术放在教育过程之中加以鉴别和选择、甚至加工和整合,这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信息技术将带来一场教育新的革命,但我们不能为了革命而追求技术,那就是本末倒置。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而不是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追寻人类学习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恰当的使用技术,才是我们使用技术、进行变革的根本目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来构建现代化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如果说我们不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那么“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就难以实现。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几个应用。从国际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比较热的应用主要有MOOC、可汗学院和颠倒课堂等,国内则除了MOOC、颠倒课堂外,还有微课程。这些应用取得了人们认为的教育的革命,有技术的影响,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教育技术的影响,是因为它们找到了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策略与技术。这里我试着对MOOC、可汗学院与我们的微课程进行一点分析。

MOOC促成学习的革命

关于MOOC,我们发现它在以下三个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潜力。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MOOC以知名效应刺激了竞争。MOOC以名校课程吸引了学习者的兴趣,直接通过网络聆听到世界最优秀的老师讲课,对于每个求知者来说,都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它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据台湾一位教授的分析,不仅仅名校的优秀老师被MOOC推到了世界的舞台,还引发了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这里产生竞争,优胜劣汰,进而优化已有的课程。美国就有这样一个

例子,有一个社区学院开设了一门管理学的课,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位教师上的比原有的名校教师的课程还要好,于是这门课一举被推到该课程网站的排行榜之首。那所名校于是决定拿下自己的课程。可见,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MOOC 平台不仅仅只是技术的体现,还促进了知识的改进和再创造,并推动着教育不断向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而这样的目的才真正是驱动MOOC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在这种驱动力下,MOOC也驱动了教师、学校和学习者。教师在MOOC 上的成功是一种教师的知名度的提升,也是一种教学荣誉的体现。相应的,学校也在MOOC模式中争先“领导世界”。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曾说过,在MOOC 的冲击下,学生通过网络聆听世界大师的课程,那么未来北大的学生会不会都不再学我们自己的课程而在学别人的课程了呢?这句话其实富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MOOC将怎样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模式?第二,我们的大学(包括名牌大学)能不能面对MOOC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舞台上赢得竞争的主动?对于学习者而言,总是需要最优质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所以我们可以断言MOOC 带来的这种变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植于人们对公平、开放、竞争、发展的本质的需求。

其次,MOOC已经不仅仅只是大学正规教育的一种课程了,还适应了非正式学习的需求。它的存在必将模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我们修学正式教育可以拿到官方认证的学历证书以此来证明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而修学MOOC的课程,目前也可以得到由课程提供的学分凭证。经过统计发现,通过MOOC拿到学分的比例基本上在7%到16%之间。如果说,在MOOC上学习的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获得学分认证,那么剩下的九成学生MOOC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有研究发现,登陆MOOC学习的人其实有各种目的,而

大多数也许仅仅是希望登陆平台看一看,他们代表着大多数人对MOOC的态度。对这九成的人来说,MOOC不再意味着任何学分,而是追求最新知识的平台,一个以追求知识交流、技能交流、方法交流、经验交流的平台,一个促进终身学习的平台。在一些发达国家,学分认证早已经开始了,一些高校采取措施认定你的能力与水平。当你需要进入大学学习时,你在实践中学习或表明已经掌握了某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经过学校一定程序的认定,就可以免修,完全可以当作大学正式学分来用。可以预见,由于MOOC,非正式学习和正规教育的界限将逐渐融合,并相互促进,使更多的学习者从中受益,这种革命的意义也可能不亚于“学分银行”的意义。

第三,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在MOOC中的应用,优化了教育流程。对学习来说,教学交互活动极其重要,而远程学习的交互与面对面教学相比,其交互性更复杂,要求更高。MOOC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学习,创造了一种新的学习交互方式。过去,我们面对大批量学生作业的时候,也用过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MOOC创造了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的方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批改方式,接近或相当于教授批改作业的正确率。这一技术革新是使大规模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多信息,生成更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MOOC的这些设计与实施,使它已经达到了公开课、资源网以及过去一般的学习平台所不可企及的交互与反馈功能和效率。

可汗学院、微课程给予的启发

有人说,如果用目前通常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可汗学院的课件,没有一个可以通过,但是他们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两位数的乘法”为例,我们将国内的课件和可汗学院的课件做一个对比。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可汗学院的课程美观程度并没有我们做的课件那么好,但是从教学内容上看,却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事情。形式上可汗学院的教学是边写边讲,但是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计算方法,而是用口算、竖式、格子乘法等多种方法,甚至利用多种方法寻找学生曾经掌握的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联系,可以看出,他们实际在讲的是数学思维。而我们的课程则是以反复计算为主要方式,灌输学生要掌握和记忆这些规律和计算方法。同时我们的课件过于追求感官要求,配有大量和教学联系较少的元素,看上去很美观,而对实际的教学起不到效果。在形式上我们比他们漂亮得多,但是方法上却是欠缺的。从课程组织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可汗学院的视频是碎片化的,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个我们所谓的微课程,它还有一种游戏化过关的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中不断被检查被激励,进而促进学习。我在一些课堂中发现,目前我们的微课程应用,其实存在较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在于对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解决学生问题的深入引导。往往我们的老师追求了丰富的表现却忽视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发展。

从以上两个热门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革命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充要条件。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技术时代,技术何去何从?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以人为本的应用,考虑了人们需求并能够站在学习者角度来推进新技术的应用,

才能得以在应用之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不至于在技术的浪潮之中迷失方向。

(作者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此文根据作者在“2013北大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发表,引起苏联教育界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讨论。《苏维埃教育学》杂志编辑部在讨论总结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因而我国教育本抽的讨论总结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因而我国教育本质同的讨论自一开始,就是围绕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而展开的。上层建筑说的论点有: ①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 ②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③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教育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因此,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 ④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成分。 2.教育是生产力 其论点有:①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②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③教育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变成一个直接的劳动力。④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⑤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力所决定。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用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特点的。 其亚种有:①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但整个说来,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②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生产力。 ③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上层建筑。④教育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既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也同生产力关系有关;既同经济基础相联系;同也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相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既同意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过程,但又对这一学说不太满意,它只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是同义语的反复,而不是对教育内涵的揭示和阐明。有鉴于此,提出“社会化说”,这个过程的规定性就是:教育者以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主体的转化,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和限定个体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这一学说成立的依据是:它揭示了教育的内部矛盾——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选择题

教育技术课题选择题 1.以下那位学者是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 (1)斯金纳(2)奥苏贝尔(3)杜威(4)维果斯基(5)布鲁纳 A(1)、(2) B(2)、(3) C(2)、(5) D(3)、(4) 答案:B 2.抛锚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 3.请从下列教学原则中选出不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 A小步调教学原则 B强化学习原则 C及时反馈原则 D最临近发展区原则 答案:D 4.在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中,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信息化评价方法()。 A 学习档案 B期末测验 C学习契约 D量规 答案:B 5.多媒体计算机属于哪种教学媒体()。 A.视觉型常规教学媒体 B.听觉型常规教学媒体 C.交互媒体 D.多媒体系统 答案:C 6.我校的校园网应该属于哪一种网络类型()。 A 因特网 B万维网 C 广域网 D 局域网 答案:D 7.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当代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的。 A 布鲁纳 B加涅 C加德纳 D斯金纳 答案:C 8.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 ①BMP②Mp3 ③GIF ④JPG A. 只有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9.教育技术学的目的是() A 运用先进技术 B减少教师 C节省学费 D促进学习 答案:D 10.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从技术层面看,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的是() (1)数字化(2)多媒化(3)网络化(4)智能化(5)自动化 A (1)、(2) B(1)、(2)(3) C(1)、(2)、(3)(5) D(1)、(2)、(3)、(4)

中国教育质量的本质

中国教育质量的本质 中国教育质量的本质 ;;俞敏洪2010年4月25日在中国(江阴)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 上的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演讲,很多不安,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很多是校长,都是教育专家,我是教育领域的江湖郎中,所以只能东拉西扯,谈一下我对教育的体会。我不是搞正规教育的,尽管新东方系统有中小学校,在江苏扬州投资建造了一所和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差不多规模的学校,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我知道中国的公立中小学系统在全世界是最完整的,也是最强有力的系统。中国的公立学校,中小学校校长基本上都是教育专家,所以,要让我来谈教育谈质量,我只能谈我知道的一点儿东西。 我创建的中国著名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300多个教学区,7000多名老师,大部分是英语老师,还有教语文、数理化、历史、地理等课程的老师,现在每年来到新东方学习的学生有两百多万。关于教育,我想讲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的女儿今年15岁,刚好处在一个最为关键的年龄阶段。当我们面对教育的时候,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是培养他们以高分进北大清华?还是培养其他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对于一个家长来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现在,从我对孩子的观察及我周围的成功人士交往来阐述要培养孩子什么。 我是老师出身,一旦进入某个人群中间我就要去分析这个人群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现在我在企业家人群中比较多,我就会去分析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什么成功,百度的李彦宏为什么成功,蒙牛的牛根生为什么成功,汇源果汁朱新礼为什么成功,联想的柳传志为什么成功。因为我和他们打交道,除了思想沟通交流以外,还会在一起开会、吃饭、聊天。我会观察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这些人拥有什么样的特征?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太好了?考了北大清华了?还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其他的特征能够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特征反过来就能引用到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上去。 我的第二个朋友圈就是政府领导,比如说我这两天来到江阴后,与市委朱民阳书记、教育局屠湘如局长等一些江阴的领导开会、聊天。大家都知道中国政府跟学校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会提供资源支持,有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比如在各种场合夸某个学校,虽然政府一分钱不用出,但是学校就会感到很有信心;有的时候是物质上的,像南菁高级中学这个新校区,投入四个亿来建,就是物质上的支持。 我和政治人物打交道,我也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大家都知道中国政府是一个大平台,一个人一旦在政府做了领导以后,他动用自己

浅谈中国应试教育

浅谈中国应试教育 摘要: 因为莫言,我们终于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诺贝尔奖。也许你会说,杨振宁,李振道这些人难道不是吗?是,但他们不是中国国籍,他们都是接受西方式的教育。为什么在中国的教育下不能出现有科技类的诺贝尔奖得主?在我看来,是因为中国式的教育——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结果。不可否认,中国教育有其优点,但特有的应试教育却是阻碍中国创新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关键词:应试教育、原因、弊端、反思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可以追溯到科举制度。“应试教育”是中国特有的名词, 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科举制的一种延续。应试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式的填鸭式和投机性等特点。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是泯灭了一个民族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国家始终不能出现科技型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 对于应试教育存在的原因,普遍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师教学方式的惯性以及社会过分强调分数标准;2、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与强盛需求的矛盾教育个体受利益驱动;3、高考命题标准化及内容选取的规律性;4、分数成为高考或者说社会唯一考量的标准、、、、 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即以应对考试为目标的教育, 是一种以升学为目的, 以提高应试成绩为教育目标, 以知识灌输为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教育过程中完全忽略了人的个性, 一切都强调标准, 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考试的附庸, 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由于要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论奖赏, 造成学校偏重分数, 学生追求分数, 评估需要分数, 家长喜爱分数的为考试而教育和学习的局面, 使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 教师沦为创造高分的工具, 这些都扭曲了教育的内在价值要求, 曲解了教育的本质内涵。 2、以全国一套教材、一个大纲、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 以应试为价值取向, 在教育上表现为单一式、灌输式、一个标准教书、一个模式铸人, 培养大批统一规格的人才。因为考试的界限已经框定, 违规者必难承受起被淘汰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服从,只能为了分数而奋斗,我们只要记住,而不用知道为什么、从哪来,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有创新这回事。虽然老说创新,但想想,那不过是一个话题,而我们为了分数努力写好,但最后,我们并没有真的学会创新。 3、由于就业市场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 缺乏一种科学的能力鉴别机制, 对学历的要求遍地开花, 成绩、分数是个人能力的代名词, 所以受教育者的目标就是在考试中获取高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 一切的教学内容都要为高考的大纲来服务。另外, 整齐划一的考试命题和标准答案也让学生只重视书本, 甚至只记 忆书本上的内容。 4、漠视人文教育以及人格的健全、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公民道德、公民权利义务、诚信守法等基本做人的教育,热衷于圣人道德说教、效忠的奴化教育,一味地宣扬空洞的理想、拔高的英雄和榜样。教学、教材内容皆突出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官僚化、政治化。

教育本质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及其错位现象 (1)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1) (二)教育本质“错位”现象分析 (2) 二、教育本质的真实意蕴及其思考的前提性逻辑 (3) (一)教育本质既是抽象的,更是实践的 (4) (二)教育本体是不变的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生成的教育“定在” (4) (三)教育本体的自在性和教育本质的自为性 (4) (四)教育本质是教育本体对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结构的统一建构和生成 (5) 三、学习:教育本质之表征 (6) (一)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6) (二)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7) (三)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 (8) 教育本质问题是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教育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根本问题。自有人类,便有教育,教育具有人类社会的必然性和永恒性。同样,有了教育就有了人类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的认识及其影响的实践。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认识和解释教育,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教育都是通过教学使人社会化和知识化的根本功能是不变的。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及其错位现象 如果从教育与社会这一维度来考察这场论争,学术界关于教育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1)上层建筑说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即教育是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过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上层建筑说强调教育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本质特点。 (2)生产力说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教育就是生产力。教育已间接或直接地参与了物质生产过程。生产力说强调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事业是生产事业,而不是消费事业。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3)多重属性说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参考答案09-10-2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 4.1946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这个理论为 视听教育提供了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5.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光学透镜成像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 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幻灯片图像。 6.使用投影仪时,一般要使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在1.5m~2.5m范围内。若投影仪与银幕的 距离太远,则会造成投影的图像太暗淡。 7.下图是投影器的结构与光路图,请把带标号的部件的名称填上。放映镜头;调焦旋钮;螺 纹透镜;聚光镜;光源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像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调焦旋钮。 9.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阻抗匹配、功率匹配两个条件。 10.如果录像机与电视机是采用线路输出输入联接方式联接,则电视机需工作在.A V方式。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演示型和表演型等四种。 12.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13.学习评价的三种类型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4.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 15.学习结果可以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6.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该从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学习能力、测定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 四、部分章节简答题参考答案 题1.简述教育技术的定义 答: 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题2. 试比较分析光学投影器与视频展示仪的工作原理。 答:

资料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资料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一、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什么是本质 要弄清教育本质,就必须搞清本质的含义。什么是本质?引用哲学教科书或著作中关于本质的界定:事物的本质就是关于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决定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即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构成事物的本质有三个要点:第一,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内部联系所构成,而不是该事物与外部联系方面;第二本质所反映的内在矛盾是一贯的、稳定的、深刻的,而不是随外部条件随时变化的;第三,事物本质的改变,就是质的规定性的改变,就是对事物的彻底否定。 面对某一属性,为了判定此属性是否属于该事物的本质属性,应按照以下3个基本准则来判断。 1、它是该类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性质,是该类事物必然具有的本质属性; 2、它是该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原因和依据,是其他事物所没有而为该类事物所特有的属性; 3、事物的一切非本质属性,都是本质属性在不同侧面的表现。因此,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可以科学地解析事物的一切非本质属性的产生和发展。只有教育本质的概念搞清楚了,才会对此问题进行正确、深入的研究。 (二)教育本质与教育概念、教育功能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教育现象的基础、根据,是教育现象中较为稳定、平静的方面,是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久起作用的特性。它回答的是教育这一客观事物在社会大系统中是起着什么作用的角色,即“教育是干什么的东西”。反映教育本质的属性有三个层次,最深层次是成为根据的教育的对象性,反映的是最为深刻、根本的属性;中间层次是对矛盾统一的状态(未来人类活动主体)作出规定的教育的目的性,以及为矛盾转化提供条件的教育内容性、方式性;最浅层次是教育的功能性以及其他教育性质。 教育概念回答的是客观存在着的教育这一事物的内部构成是什么,即“教育是什么”;教育功能概念回答的是教育这一客观事物是起什么作用的,即“教育是干什么的”。 (三)什么是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应回答教育是什么,具体来说,意见不同,观点众多。观点主要有:教育的本质应该具有统括教育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一切要素之总和的特性;教育本质问题就是对教育所作的最一般的科学抽象,实际上是要回答什么是教育的问题,也就是教育质的规定性问题,并分析了教育本质与概念的关系。认为对同类事物的特有属性进行科学抽象,形成概念,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概念一方面反映着事物具有的某一特有属性,同时也反映着某一特有属性的所有事物。前者是概念的内涵,后者是概念的外延。不能否认应对“教育”作出一般的科学抽象,找出教育的特有属性,找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而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属性,形成“教育”的最一般的概念。 概括讲,鉴于教育在过去、现在、将来并不一定完全总是同一个事物,所以,严格地说,所谓教育本质是“人们现在称之为教育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或者说“教育实际是什么”。有人认为,教育本质既要研究“教育是什么”,也要研究“教育应当是什么”。后者指特定认识主体对教育的价值理想和规范,即特定认识主体所认可的(好)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什么”揭示教育的本质;“教育应当是什么”揭示好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什么”的研究,是前提和基础;“教育应当是什么”是研究的重点和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二)专业代码:670120K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 2.学制:三年。 3.学习形式:全日制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并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利用及评价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要求、能力素养要求: 1.职业道德素养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文化知识素质 (1)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2)具有音乐或美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4)具有规范使用汉语汉字和准确、简洁、有技巧的表达的才能。 3.能力素养 (1)教育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设计:具有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科学编写教学方案,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变的教学机智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激励与评价:具有利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沟通与合作:具有倾听和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交流和共同发展,与家长、社会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反思与发展:具有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素质的能力。 (2)专业能力 具有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能力;? 具有利用现代数字教学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 具有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力;? 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很好的进行信息的搜索、处理与传播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能力;? 具备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 (二)证书要求 1.四川省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CET、SCET或PETS);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3.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 4.教师资格证; 5.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6.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 五、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群) 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教育行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

浅谈中国的应试教育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此外,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 著名学者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了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让小狮子离开母亲,自己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传统教育扼杀了”。刘道玉以武汉枫叶国际学校首届毕业生为例说,75名毕业生全部被国外大学录取,20余人获得奖学金。而这75名学生中,绝大部分曾经在“体制内”受教育,成绩并不突出,有的孩子甚至被认定为“没前途、没希望”。在另一种教育体系里,同样是这些学生,每天下午3时30分就放学,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我,可以获得学分;主动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完成研究性报告或论文,也可以积攒学分;而达到一定学分,就能申请理想的大学。学生因此有了目标和求知欲。(注:新浪新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渐渐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那可怕的中、高考制度,使无数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不但平时显得十分劳累,而且到了考场也发挥不出正常水平,以至于和重点中学、大学失之交臂。然而现在的学校,为了让一个个学生能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置学生的身体健康于不顾,故意延迟下课、放学时间,而且布置成堆的作业。一些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考出高分,不惜占用学生的体育课以及一些活动时间,而且不停地告诫学生一定要考上重点。不少学生家长,盲目听从老师的话,让自己的孩子在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给孩子布置一大堆“家庭作业”,还争分夺秒地送孩子上这样那样的中、高考补习班,买上许多复习资料让孩子没昼没夜地看。虽然给孩子买了很多营养品补身子,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孩子无论怎样补都显得无济于事,身体日渐消瘦,学习兴趣也没有了。也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学生,让这死板的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那原本灵活的头脑,在这应试教育的领域里,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次次死板的考试,便他们原本灵活的头脑不再灵活,在中、高考时出现失误。而那些头脑不灵活的学生,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再加上学习任务的繁重,让疲惫不堪的他们在考场发挥地很不好。而且这些学生,在被繁重的学习务压着的情况下,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 应试”的含义,就是“应付”教育与社会生活中各种必要的考试。教育本来就有“应试”的成分,“应试”本来就是教育的一个必要部分。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被动地学习,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它是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索质的倾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索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 (注:百度文库)应试教育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提高了中国的教育水平,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后却潜藏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2、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其中三者构成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和()。 3、教育的功能按作用对象分();按作用方向分();按呈现形式分()。 4、简述教育起源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5、教育发展的阶段包括()、()、()、()。简述各发展阶段中教育呈现的特点。

1、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孔子的教育原则包括( )等;性善论提出者( );性恶论提出者(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著作是( ),其中的教学原则包括( )。 2、西方教育学萌芽阶段,古希腊三贤是( );发明助产术的是( );“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倡者( );“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 );西方有关教育的第一本著作是( ),其作者是( )。 3、简述教育学学科建立中培根、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主要观点或者主要贡献。 4、简述规范教育学建立中传统教育派的赫尔巴特和现代教育派的杜威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5、教育学发展阶段中,提倡发现教学法的是( );提出范例教学理论( );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是( ); 陶行知的教育观点包括( )。 教育学 基础知识 教育学概述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考点3) 教育学萌芽(考点2)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教学的时候要做到( );阶段性应该做到( );不平衡性应该做到( );互补性应该做到( );差异性应该做到( )。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中,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相互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信息中心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为着力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教学思路,使我校走在运用现代代教育技术的前列。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1)上学期,我们对全校教师分层次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学期要巩固这一成果,挑选一部分制作能力强的教师再次集中培训,使之成为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在青年教师的评课活动中要求参赛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倡自己上课用的课件自己做,在评课的同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评比。 (2)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它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兴起,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水平。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中挑选制作课件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每学期定期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在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的同时,适时请进高水平的师资进行指导,重点研究网络环境下多媒体

课件的制作。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督促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密切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搜集和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组出谋划策,督促课题组适时推出阶段性汇报。充分发挥微机教室的功能,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培养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多与专家联系,争取获得指导,为实验教学评估做好准备。 (4)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同时,鼓励老师们将平时研究积累的心得体会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 (5)加强信息技术课的研究工作。在未来的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考试将排入到小学生毕业考试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必需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电教硬软件的各项制度,新购置的硬软件继续登记上册,严格执行电教仪器的借还制度,责任到人,充分保证电教仪器的使用率。 (2)继续强化电教意识,坚持并严格执行《小学电教设备的使用制度》,定期检查《电教仪器使用记录》,促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校学科电教覆盖率100%,上课率达40%,以提高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技能和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坚持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的原则,对学生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级负责。这个观点提出后,引起很多人不理解。可我们就是这样定位的。所以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做小事。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再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教育应试或者是功利主义的泥潭。 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

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经典点评:当前,由于缺少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的追问,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没有了方向感。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读懂了“四个回归”,我们对学生种种表现也就能够“接纳”了。

批判中国应试教育

批判中国应试教育 中国教育所有的内容几乎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考试,考试为了一切。 中国的教育就是围绕着考试展开的一系列机械化运作,即应试教育。学校就像一个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学生只是工厂中一个个被铸造的机器零件,考试通过了就被贴上一个合格的标签,然后往上一级输送,直到大学毕业,成为合格的工业产品。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大多数所谓合格的产品最后却滞销了。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只适合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只适合在一个框架内展开较量,一旦失去了框架的限制,进入自由开放的社会,他们感到的不是自由和解放,相反却是恐惧和迷茫。“一届届的学生茫然地走进大学校园,又更加茫然地走出大学校园;走进大学校园时他们怀着无限渴望,走出大学校园时他们带着深深的失望……”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些通病: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理论丰富,头重脚轻……我们又遗憾地看到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缺乏自我个性和独特才能,千人一面,孔子他老人家提倡的“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的最基本原则,从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实行过,“因财施教”倒遍地都是。2009年出炉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个现象,状元们报考扎堆,盲目跟风,说明中国的学生缺乏自我人格和理想的教育。三十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的预期。中国的高考状元在考试的舞台上风光无限,在社会的舞台上却难觅其踪影。 相反,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各种各样才华横溢的人才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凭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才能,特别是创造力才能。因为人才本质上从社会实践和各种创造中锻造出来,而不是从教室里和考试中背诵和计算出来。 在这个顽固的体制中,所有人的行为变得机械而麻木,在狭隘、冰冷的应试制度下,学生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思想、人格和兴趣,变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此过程中,学生只不过是被动地接受教条化的知识,根本没有主动权,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独立自主,什么叫自我实现,教育的主人却变成了教育的奴隶! 而在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性鲜明、思想独立、人格高扬、自我实现,挑战应试教育的代表人物——韩寒,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挺立在中国大地之上,如一面猎猎的旗帜,向应试教育发出了战斗的狂言。“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这是韩寒的胜利,是绝大多数在应试教育中挣扎的人的失败。这种强烈的对比,如一把尖刀一样刺进了中国教育的心脏。惊醒了教育体制中沉睡的众生,同时也引导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背叛应试教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像现在的中国教育;思而不学则殆——就像现在无畏的韩寒。

论教育的本质

论教育的本质 课程与教学论王碧梅S100030356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研究教育的本质,首先要确定本质这一概念的科学涵义。中外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都对教育的本质做过表述。尽管他们各自的表述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都集中在一个基本点上,那就是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活动,看作是感化、引导启发人的活动,看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品格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本质是对现象而言的,本质所回答的问题,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属性,是一事物内部所含着的特殊的矛盾。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它的含义是什么?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所要回答的就是“教育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本质是事物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规定性。人们对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教育观,并从总体上决定着他对教育的外延、内涵与教育的现象和本质问题的认识,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问题。一个人的教育观无疑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支配人的教育行为的直接因素。 在过去的17年中(1978-1994),教育的本质研究颇受关注,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相继产生,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本质问题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理论的繁荣,使沉闷多年的教育理论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最初是1951年期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间题》一文发后在苏联开展的。争论的焦点是教育的待点是什么、属于什么范围。争论的最后发表一篇总结,“总结”批判了认为教育同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观点,认为教育应属上层建筑。由此,教育上是层建筑的观点,便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流行起来。我国开展对教育本质的争论,是在1978年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10月,在开封举行的由开封师院、华中师院、武汉师院、湖南师院和甘肃师大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教材初稿讨论会上,提出了如何认识教育本质问题。于光远在1978年第3 期《学术研究》发表《重视培养人才活动》一文,对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由此,在我国围绕教育本质的争论拉开了序幕。 教育本质问题争论中的主要观点 (一)“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之说” 80年代初期,争论主要是围绕着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或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等问题展开的。“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主要围绕下面四个问题展开:(1)教育是否是社会意识形态?(2)教育与生产力的联系是直接的吗?(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永恒性、生产性还是阶级性、历史性?(4)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发展的经验? 持“上层建筑说”的认为,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过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教育就其主要方面来看,都由政治和经济决定,又积极地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个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该事物的性质,所以教育是上层建筑。早在1930年,杨贤江在其《新教育大纲》一书中认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教育是社会上层建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及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2、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坚持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的原则,对学生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级负责。这个观点提出后,引起很多人不理解。可我们就是这样定位的。所以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做小事。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应该胸怀天下,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再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教育应试或者是功利主义的泥潭。 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

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 经典点评:当前,由于缺少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的追问,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没有了方向感。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读懂了“四个回归”,我们对学生种种表现也就能够“接纳”了。

中国应试教育的心得体会

中国应试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中国教育界,大家都在怨应试教育,但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拥护”应试教育。大部分人是敢怒而不敢言,特别是真正深受其害的学生们。即使有些人敢站出来骂两句,应试教育依然如磐石,毫发无损。 那些学生在老师的威逼下进行魔鬼般的训练,成了应试教育的玩偶、傀儡,敢怒不敢言;而那些老师,明明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知道这样的讲课形式对同学们的天赋是一种扼杀,但在升学压力面前不得不做出违背意愿的事,而且年复一年。学生们每天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时间花在做作业,背试题上,而那些真正的知识却没时间去学。这样的情形带来的结果是现在的大学生没几个能背《三字经》、《论语》的,更别说《千字文》了,学生们的学识越来越浅薄,视野越来越狭隘。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上有人说中国人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国人的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国人得不到诺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制度的问题。这也是应试教育制度的一个病例。 就拿诺贝尔文学奖来说,不仅需要作者渊博的知识、非凡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相当不错的想象能力,而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中国学生似乎都缺乏。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忙于应付考试,除了考试的内容他们什么都不顾,成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书呆子。他们唯课堂是命,想象力在孩童时代就被扼杀了。而西

方的学校非常重视小孩想象力的锻炼与培养。所以,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中国人缺乏那种灵气。 我觉得应试教育的改革应先从高考制定改起,高考制度不改,一切努力等于白搭。虽然素质教育在中国已提倡了多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除了某些学校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外,在高考的压力面前,谁敢怠慢?学生为了自己的前途,老师为了奖金、红利,学校为了自己的名声,携手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拼命给孩子们补课、让他们开夜车。虽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准老师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但这些都只是一纸空文,隔靴搔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虽已有多年历史,但从来都没触及到其根本,与西方国家开放式教育悬殊也实在太大。不是要把中国教育制度西方化,只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愿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能从高考制度改起,深入骨髓,釜底抽薪,希望中国的教育事业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第8 章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1.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与属性有何区别?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出一种事物所独有而其它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则称其为这种事物的本质属性. 一个对象的某个属性,可以是其他对象也具有的,但是本质属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一般的,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完全刻划了这个概念,从这一点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它的一部分只是这个概念的属性,但不一定是本质属性.2.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怎样产生的?答:客观世界的许许多多事物都有各种各样的性质,事物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都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由于性质相同或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属性相同的事物形成一类,性质不同的事物就形成不同的类.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客观事物的各种各样信息,形成观念,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出一种事物所独有而其它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即本质属性和特征,从而形成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特征和各种各样的概念.而各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研究的对象,各门学科的概念总是反映事物某方面的本质属性.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 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有的数学概念是从它的现实模型直接反映得来的.例如,几何中的点、线、面、体等概念都是从物体的形状、位臵、大小关系等具体形象抽象概括得来的;有些数学概念是在一些相对具体的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概括的过程才产生和发展而成的.例如,复数的概念是在实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而实数的概念是在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有理数概念是在自然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另外,有的数学概念是经过人们的思维加工,把客观事物的属性理想化、纯粹化才得到的.例如,直线的“笔直”、“可以无限延伸” 等特征是从笔直的条形物体的形状理想化、纯粹化得来的;还有些数学概念是从数学的内部需要产生出来的.例如,为了数的乘法通行,规定一个数乘以0 的积是0.又如,为了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扩充到 有理数指数幕,以至实数指数幕,在数学中产生了零指数、分数指数、无理数指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