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浅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浅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浅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导论》课程考试: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浅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13春汉语言本科包成刚11131004002001

一.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气质的形成,包括兴奋性强弱、主动或被动、反应速度快慢、活动水平高低、反应强度等。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

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1.生物遗传因素

总结以往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第三,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改变。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其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文化对人格就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第二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第三,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因素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三类:一,权威型教养方式。二,放纵型教养方式。三,民主型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教育

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够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独立性、和遵守纪律等品质。在学校,老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同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个人主观因素

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它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

二、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是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人格乃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包括了人所有方面的品质,从人的身体结构到人的思想、品质、态度、价值系统等,其形成是人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据专家认定:人格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讲“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因此,班主任传授学生知识重要,培养学生智力更重要,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包含三层意思“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班主任要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学生。不尊重学生,就无法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尊重学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

(二)、赏识学生

教育与人性的最佳切合点是什么呢?是赏识。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历经20年磨难探索出的结论。

赏识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不断走向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暗示”,属于一种正强化行为。赏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位学生对权威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赏识能培育学生的信心、责任心、兴趣、爱好;赏识能开发学生潜能;赏识能发展学生个性。因此,赏识学生是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三)、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是《学记》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迄今我国德育工作一条重要原则,旨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

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完美人格,长善救失,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人格全貌也不可能“完善无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强化优点,淡化缺点。此侧重培优而言。另一方面,即使品德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积极的因素,只是因他们身上消极因素占了优势,积极因素被掩盖了,只要班主任怀着积极的心态,留心注意,总能找出隐藏内心深处的“闪光点”。班主任捕捉闪光点,诱发闪光点,使其自身逐步增长其克服缺点和错误的的内在精神力量,促使其内部矛盾转化,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措施。此侧重补差而言。最后,长善救失,要选准教育时机,不论是完善优秀生,还是转化后进生,抓住契机,及时教育,以达最佳效果。

(四)、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常行为模式,有人讲,习惯即人格,它有巨大的力量,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人才,坏的习惯可以湮没人才。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多少种行为,就会有多少种习惯,无论是内隐行为,还是外显行为,概不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在班主任掌握神游学生心灵的本领,营造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实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运用长善救失方法后,班主任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用杰出人物的好习惯成就大事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更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家长示范,学校、家庭齐抓

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一半时间在家中度过。因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

3.有目标的持久训练

美国的心理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行为习惯,训练起来,时间也不相同。但是有一条,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开展“一加一减”活动,即根椐学生实际,在3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同时,去掉一个坏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的时期,新的特点,我们坚信:班主任掌握了神游学生心灵的本领,营造了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实施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必然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健康人格的概念,分析人格的特征和影响健康人格的因素,从而阐述了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给出了作者的观点——塑造健康人格要从自身、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入手,发挥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人格塑造 1 前言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而人的个性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命运,而大众的人格取向将对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中如果有很多粗野、暴躁、贪婪、消极特征人格的人,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不和谐、不稳定的,它可能会出现犯罪率高、道德沦丧、社会文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可能;而社会中如果是自信、礼貌、勤奋、坚毅的人格占主导,那么这个社会必将是欣欣向荣、发达文明、和谐稳定的。为了我们所处的社会能够是光明健康、和谐稳定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如何塑造健康人格的研究,并且从自身、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人格。 2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2.1人格的含义 想要探讨塑造健康人格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的意义上,人格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综合,包括需要、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各个方面。表层结构表现为品德、爱好、信念、理性、意志、情趣等;深层结构表现为性格、气质、风格等。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的知识层次、道德水准、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格。 2.2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有一般特征,如勇敢、忠诚、纪律性等,以及与此相反的懦弱、奸诈、散漫性等;对人方面的特征,如集体性、同情性、礼貌等,以及与此相反的孤僻性、冷酷性、粗野等;对己方面的特征,如自尊心、自律性、克己等,以及与此相反的无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

培养健全的人格 摘要:培养有道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是中国素质教育的第一宗旨。大学生有知识和能力,但不一定取得的成功、成为有用之才, 要成为有用人才,还有一个如何运用知识和能力去做事的问题,这其 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格。本文将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论述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字:人格健全大学生 研究人格有两个重要的价值,一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二是帮助我们更健康地生活。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之后,我们才可以去谈如何成功,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健全的人格更加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加速器。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格的内涵和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各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 作用;如何培养和塑造健全的性格。 一、人格的内涵和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 “人格”一词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格通常是指人的道德,也就是人品、品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都是指一个人在一生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主题。这些心理特点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们总结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由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等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 二、各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遗传因素: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1.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

浅谈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浅谈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是啊!通过媒体等一系列的报道中,我们也确实看到“某某”学生因学习不好或什么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离家出走或自杀的报道也不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他们成长和成才都有积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的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按排艰苦的环境,(比如,在海南省第二届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吴艳红老师按排的教材——“抗洪抢险”游戏中播放着雷雨交加的音乐,让学生背着沙袋过小坝接力堵住河流的那一幕和在游戏中学生们的那股奋勇直前的劲和不怕脏、苦的精神让我至今难忘,通过这个游戏不但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营造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我们也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治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学会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增长了”的兴奋,“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锻炼,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体育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由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在活动中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合作,学生对集体间的竟争和

第四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 11111028004003 朱燕 一.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它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气质的形成,包括兴奋性强弱、主动或被动、反应速度快慢、活动水平高低、反应强度等。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遗传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长短是由遗传决定的,手指长为学弹钢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不能决定将来就一定能成为钢琴家,因为成为钢琴家还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又如,个子矮的人不利于排球场上拦网,但如有较好的弹跳力,又灵活,就能补偿个子矮这一无法改变的先天素质条件而成为出色的拦网手。所以说,先天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反映,人格健全的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去改善环境,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地学习,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

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乃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包括了人所有方面的品质,从人的身体结构到人的思想、品质、态度、价值系统等,其形成是人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据专家认定:人格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讲“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因此,班主任传授学生知识重要,培养学生智力更重要,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包含三层意思“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班主任要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学生。不尊重学生,就无法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尊重学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 (二)、赏识学生 教育与人性的最佳切合点是什么呢?是赏识。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历经20年磨难探索出的结论。

赏识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不断走向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暗示”,属于一种正强化行为。赏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位学生对权威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赏识能培育学生的信心、责任心、兴趣、爱好;赏识能开发学生潜能;赏识能发展学生个性。因此,赏识学生是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三)、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是《学记》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迄今我国德育工作一条重要原则,旨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 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完美人格,长善救失,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人格全貌也不可能“完善无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强化优点,淡化缺点。此侧重培优而言。另一方面,即使品德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积极的因素,只是因他们身上消极因素占了优势,积极因素被掩盖了,只要班主任怀着积极的心态,留心注意,总能找出隐藏内心深处的“闪光点”。班主任捕捉闪光点,诱发闪光点,使其自身逐步增长其克服缺点和错误的的内在精神力量,促使其内部矛盾转

如何塑造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如何塑造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程。一种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并爆炸性地向全球扩张,把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要经济形态,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有其明显的特征。知识经济是智力支撑型和创新型经济,它最重要的资源是智力资源,是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它把劳动者的创新素质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已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使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比如:当今日本政府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他一些国家。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因此,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的接班人和主要建设者,只有克服保守的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在人格上具备创新性,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大学生健全人格。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第一节:人格的基本理论 一、人格概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各具特色的样子: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笑口常开,等等,这些不同的特征就是不同个体之间人格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内涵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心理品质和典型特征。概括起来,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个体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毫无相同之处,人格既不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行为风格等相同的方面,即人格的共同性,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因此,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正文-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正文-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一个健康人格能够使人立足现实,在遇到挫折失败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并且能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有一个健全的、健康的人格可以使人做出最适合自己人生的选择,同时,它也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影响因素途径形成条件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1人格的概念 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曾对健全的人格有这样的一个描述:“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而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1.3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健康的人格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格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浅议健康人格的塑造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心理学经典理论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知识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概念核心内容 一、健康人格的涵义 1.1人格的概念及其发展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绝大多数人认同“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指的是古罗马演员在演希腊戏剧时所戴的面具。古罗马演员戴的面具(Persona)表明一种角色或者用来给别人看的一种装扮。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人差异;第二部分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么样行为、怎么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我们认为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行为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的,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和自我。”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他包括人的各种心里过程、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行为动机、情绪反应、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人格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和社会认知分支。人格理论为什么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理论性质的本身容许理论创建人从某一特殊的观点进行思考。理论家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但是理论家决定收集那些资料,以及如何解释这些资料,则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事。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是建立在容许有个人解释的假定基础上。所有的理论都反映了理论创建人的个人背景、童年经验、生活哲学、人际关系等,因为每个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参照系进行的观察是有个人色彩的,所以随之而来的五花八门的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有分歧的理论也不无用处,一种理论的效用取决于它是否能推动研究,解释研究资料和综合已知的观察资料,而不是它的常识价值和其他理论的一致性。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在社会日益发展与进步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与生活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促使许多人迷失了方向,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个人能否科学理性地看待一切,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能否与人和谐共处,能否具有坚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关键,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是否拥有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健康人格影响因素健康人格条件 引言:幸福人生起始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秀人才的首要条件要有健康的人格。面对社会的日益进步,它在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更多的压力。如何能够自我检视,完善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生活关系,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1、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心理学家对健康人格的概念界定有多种描述: 1.1奥尔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标准有七:①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1.2罗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具体特征有五个:①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②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③信任自己的感觉;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1.3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1.4弗兰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概括为以:在选择自己行动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负责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表现出创造的、体验的态度;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 综上所述:健康的人格就是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一切;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信任自我,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与别人和谐相处,懂得爱且会爱;具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影响人格的因素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的形成不外乎两种主要因素:一种是生物遗传因素,另一种是后天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方向。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则把遗传给人格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它左右着人格形成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2.1遗传因素 个体的形成是父亲的遗传信息和母亲的遗传信息结合的结果,父亲或母亲性格上的一些特质就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很重要。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比如从双胞胎之间性格特点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情绪特征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72,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7;同卵双生子在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6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4;同卵双生子对自己的态度的相关系数是0.7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60。两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2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正文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一个健康人格能够使人立足现实,在遇到挫折失败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并且能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有一个健全的、健康的人格可以使人做出最适合自己人生的选择,同时,它也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影响因素途径形成条件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1人格的概念 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曾对健全的人格有这样的一个描述:“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而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1.3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健康的人格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格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人格能够使人立足现实,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生活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能够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从挫败中走出来,并且能帮助我们正确认

教师健全人格及塑造

教师健全人格及塑造 一、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 (3)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形成的难易。 (4)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常被视为人格的加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四)早期童年经验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早在童年期个体的人格雏形就已形成。 (五)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六)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 二、教师健全人格的塑造 优秀教师应具备以下三点人格特征: 一要充满爱心,忠于事业。“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是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追求的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督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修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超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 意义与对策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健时期,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意义对策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的灵魂。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涵。本文拟就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意义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望行家的指教。 一、意义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他们健康向上人格的培养,其意义包括: 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倾向性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当代中学生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烙印不深,他们的人格导向容易发生偏移。加之目前学校用以教

育青少年的容和形式又相当严重地脱离了实际,采用的是那种单向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受教育者形成两重人格和逆反心理,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人格缺陷。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由此,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 ㈡传统美德延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宝贵的民族性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出来的革命传统,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的当代英模美德教育中学生;用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近现代的民族英雄和当代英雄模人物的光辉形象塑造中学生。用中华美德来加强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容,以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运用这种新的价值体系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标准来教育、熏中学生,

健全人格的24个特征

健全人格的24个特征 一、做正确的事 1、诚实; 2、可靠; 3、公正; 4、同情; 5、勇气; 6、谦虚; 7、理性; 8、自律; 二、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它是正确的 9、乐观;10、投入;11、主动;12、工作; 13、坚毅;14、负责;15、合作;16、管理; 三、帮助他人做正确的事 17、鼓励;18、宽恕;19、服务;20、捐赠;21、领导;22、机会;23、教育;24、友爱;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应该是教育变革的核心,有效的德育教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形成解构知识与建构知识能力的同时,把道德与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解构道德规范与建构道德规范的能力,从而在做人原则、情感态度、品德素养、是非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事事讲道德、守道德。这样,对个人修养的形成、对家庭成员的和谐、对社会风尚的建构,均意义重大。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凡言出,信为先”。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中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授课、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风尚。这样,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土木工程)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姓名许志清 专业土木工程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21 学号 w320801121062 学习中心泰州牧院 2012年2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1人格的概念 (1)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1) 二,影响人格的因素 (1) 2.1家庭的作用因素 (2) 2.2学校教育因素 (2) 2.3社会实践因素 (2) 三,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3) 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 (3)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3) 参考文献 (5) 【摘要】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概念核心内容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健康人格的涵义 1.1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行为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的,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和自我。”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他包括人的各种心里过程、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行为动机、情绪反应、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健康人格和现实人格不同,它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都向理想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健康人格表现出人格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是多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和有机统一。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主要是:第一,健康人格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第二,健康人格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第三,健康人格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能够靠近或实现的状态。借鉴国内外在健康人格研究中的重大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健康人格可归结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各种成分和特质都能得到和谐、均衡、全面的发展,也即个体的身体、心里、文化等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人格内部各方面不发生对抗、冲突和分裂。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换句话说健康人格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人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位置以及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础。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7 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姓名郭春晖 专业计算机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11 学号 W130212111054 学习中心河北石家庄学习中心 2012年05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摘要 (1) 2前言 (2) 3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2) 3.1人格的含义 (2) 3.2健康人格的含义 (2) 4影响人格的因素 (3) 4.1遗传影响 (3) 4.2环境影响 (3) 4.2.1 胎内环境 (4) 4.2.2 家庭环境 (4) 4.2.3 学校环境 (4) 4.2.4 社会实践环境 (5) 5塑造健康人格的条件 (5) 5.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 5.2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6) 5.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 5.4正确地认识自己、调节自己 (6) 6结论与建议 (7) 7参考文献 (8)

1摘要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极其复杂。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就是这个人的“人格”。不同的人格价值观必然使人们追求不同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理想,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人格与健康人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影响人格的各种因素的探讨,从而研究如何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个性健康人格塑造

2前言 人格就是一个人体格、性格、智力和气质的稳定持久性组织交互作用形成的。“人有千面,各有不同”。人格有着很明显的个性特征,人格的各种差异交互形成了人的各种心理面貌。人格是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成分,它凝聚着遗传、环境、文化、个体素质的综合风貌。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健康的人格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人格异常的人则很可能会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病态。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一个健康的体魄。从而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美好生活,健康的人格是卓越人生的首要前提。 3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3.1人格的含义 “人格”一词对于古今中外的很多的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狭窄的概念。答案有很多种,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中均有研究。但作者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心理等各种特征的总和,既包括外在的行为及其表现,即为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也包含内在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即为内隐的人格成分。总之,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特点的自我。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人格在社会生活中既可形成,也可丧失。既可能获得健康也可能导致病态,同时也有完整与分裂、高尚与卑下、健全与缺损等的差别。 3.2健康人格的含义 健康的人格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每个人从孕育期开始的胎内环境到呱呱坠地后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成人后的所有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健康的人格倾向是与人交往并保持良好关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健康的人格是人格的正常状态,不管是在生理素质上还是心理机制中都能表现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格。具体而言:健康的人格就是具有健康的体质,能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能够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