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胜利油田企业电网中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胜利油田企业电网中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胜利油田企业电网中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胜利油田企业电网中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胜利油田企业电网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胜利油田目前胜利油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模式,指出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设计和采用数据通讯网及不同设备的通讯是油田电网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今后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数据通讯;保护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物质和能源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三大资源。而信息又具有与其它资源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在使用中不但不会损耗,反而通过交流增值。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在提高我国企业效益,改善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电力行业中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油田电网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对推动科技进步、创建一流企业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当前以至今后变电站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每年所新建的各等级变电站基本上都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另外对于老式变电站的技术改造,也基本上全部升级为自动化模式。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对包括远动、控制、通讯、保护、计量等在内的二次系统的运行管理以及一、二次设备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对传统电力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项重大创新,它系统地囊括了电力行业的各相关专业,并且涵盖了从设备生产、设计、施工、检验、运行管理等各相关部门,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在电力系统内的成功应用。

近年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胜利油田电网改造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为进一步在新老设备并存的胜利油田电网中逐步推进电网自动化改造,有必要总结经验,使技术方案更加合理、经济、先进。

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变电站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应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的功能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自动装置进行各种作业来减少或替代人工,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控制、管理和协调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10kV电网应实行分区分片供电,城市配网应构成“手拉手”环网结构,可通过架空、电缆或混合线路实现“N-1”

10kV农配网设计注意事项 一、网架结构 (一)10kV配电网 10kV电网应实行分区分片供电,城市配网应构成“手拉手”环网结构,可通过架空、电缆或混合线路实现“N-1”,乡镇所在地采用环网型供电,农村地区采用辐射型供电方式,村屯台区可采用树干型供电方式。 10kV电缆线路主环采用开闭所构成,通常由4~6台开闭所构成“手拉手”双电源开环运行方式,当环内负荷增长后可在适当位置插入第三回电源扩充为“3-1”网络结构。 10kV架空线路按分段联络接线方式,一般不超过三分段三联络。 (二)低压配电网 低压配电线路实行分区供电,要明确供电范围,避免配变之间交叉供电。 二、台区改造原则 (一)台区低压0.38kV线路的供电半径:市区≤250m,繁华地区为≤150m,郊区农村电网≤500m;当不满足时,应校验末端电压满足质量要求。 (二)配电变压器应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进行配置。农村住户分散地区,无三相动力用户时宜采用单相变压器,单相

变压器容量不大于30kVA。 (三)台区改造,首先考虑分割台区(供电半径过大、台区过大、台区自然分片、变压器台无法进入负荷中心等情况应分割台区)、减少供电半径,无法分割台区时再考虑更换变压器。 (四)新增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容量:城区的选用315kVA、500 kVA、630 kVA。农村的选用50kVA 、100 kVA、200 kVA、315kVA、400kVA、500kVA。 (五)现有台区变压器的改造原则:a、危及人身安全隐患; b、运行时间达到30年且运行工况差; c、配变存在缺陷和较多隐患,状态评价为严重或以上状态,经评估,修复技术经济不合理; d、S9型(1997年以前投产)及以下和国家明令淘汰高损耗配变。 (六)城区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由于需要考虑与环境相协调,宜选用箱式变压器;城郊、乡镇及农村地区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宜选用台架变。 (七)非晶合金配变选用应符合以下原则: 1.城镇和乡村企业、商业、餐饮服务、农业灌溉以及农村生活等噪声非敏感区域; 2.城市照明、小型商铺、餐饮等噪声敏感区域,可结合环境选用非晶合金配变;居民住宅、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等噪声敏感区域,可采用满足噪声限值要求的非晶合金配变。 3.在变压器离居民区较远(30米以上)的台区首选非晶合金配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系统概述; 本次设计采用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系统是面向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其是陕西银河网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型设备,该系统是在总结我国微机变电站运行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新的发展趋势,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为宗旨,以方便现场安装调试、无人值守为目的,向智能化迈进的全新概念综合自动化系统。 其设备从变电站整体出发,统一考虑保护、监测、控制、远动、直流和五防等功能,避免了功能装置重复备置等弊病,及减少投资,又有利于变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

该系统在我国首次集微机保护和远动为一体,并率先把这种装置直接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上,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以单元分散型嵌入式为指导思想,系统装置中每个单元的结构、外观和尺寸是完全一致的。其可把各个单元分散安装在一次设备上,或集中组屏按装。相比两者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开关柜控制屏及控制室的各种电缆,减少控制室面积,从而节省了变电站综合造价,简化了施工,方便了维护,并且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提高。消除了因设备之间错综复杂的二次电缆引线接错造成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系统中每一种单元都面向变电站内的各种一次设备。如线路单元,就是面向开关柜设计的,它包含了对该开关柜的控制、测量、事故记录和线路的各种保护等;电容器单元也像线路单元一样,它是面向电容器组的;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设计,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变压器设计了三种面向它的完全独立的功能单元。第一是主保护单元,它主要完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等。第二是后备保护,它主要完成变压器的过流保护等。第三是变压器的测控单元,主要完成主变的有载调压控制和电气量的测量。备自投单元是完成变电站两路电源的自动投切功能的。直流子系统也被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纳入了整体成套范围,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整体规划设计。 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安装,所有单元均通过一梗三芯通讯电缆同后台总控单元实现实时数据交换。

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110kV一、选题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1]。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110kV展。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2]。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3]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变电站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电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变电站主要现状是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变电站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输出转变,在城市变电站建设中,户内型变电站大幅增加。国外变电站主要是交流输出向直流输出转变。而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也是国内外变电站未来发展趋势。 1、无人值守变电站: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起步较晚,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理念也有很大差异,使我们的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水平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许多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已经开始由监控中心进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但作为国内电网中最高电压等级的500 kV和330 kV变电站,即使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也都是实行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各个电压等级变电站都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由此发现,在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 [4]之间、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都还有很大的差异。全面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对我国电网建设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1提高了运行可靠性;2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3提高了劳动生产率;4降低了建设成本。[5] 2、城市变电站建设 随着城市中心地区的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形势迫使在城市电网加 快改造和建设的同时,在中心城区要迅速地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城 市变电站,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多种变电站的型式中户内型变电站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这几年 中得到飞[6]。由于户内变电站允许安全净距小且可以分层布置而 使占地面积速发展较小。室内变电站的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 进行,可减轻维护工作量,不受气候影响。、数字化智能变电 站3光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 的发展,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 术即将进入新阶段[7]。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

胜利油田安全监察通报

胜利油田安全监察通报 总第11期 胜利油田安全环保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9月30日根据油田安全环保工作总体部署,安全监察支队结合油田安全环保大检查和本季度重点工作,对部分二级单位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全环保处结合油田安全生产形势,对钻井和作业队伍施工、地面工程建设、承包商管理、雨季汛期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督查,对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大检查、油田上半年安全环保大检查和油田“解剖式”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复查。共检查二级单位58个(次)、承包商单位15个、钻井队9个、作业队57个、油库泵站64个、有毒有害场所18个、地面建设施工现场7个,查出并督促整改问题646个,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14份。 二、主要问题 (一)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 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安全承包不到位。孤东采油厂采油三矿领导承包基层队活动反馈卡不全,承包综合维修队负责人无1至4月份安全承包记录,承包采油9队负责人无1至7月份安1 全承包记录。鲁明临邑公司无1至8月份领导承包检查记录。 二是个别单位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渤海钻井管具公司钻具修理厂4月15日后无安全检查记录。三是个别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站库管理制度。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KD18沉降站,站值班领导不了解进站施工队伍和进站人数,进站人员未登记,进站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安全教育。 (二)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安全规范执行不到位 个别单位不能够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胜中社区加油站、加气站分界处没有明显隔离区,进出车辆混乱;加油站未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为确保国庆期间安全下发的《关于加强加油站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仍进行容器分装销售汽

油,部分车辆载客进站加油;加气站门禁管理不严,多台车辆载人进站加气,并在站内打手机,站内消防通道上停放员工自行车,加气机旁未配备灭火器。胜中燃气有限公司租赁经营的机关车辆管理中心加气站,2名当班运行工无操作证,压缩机房多处法兰没有按标准要求跨接,压缩机、干燥室电机外壳未直接接地。胜利工程建设公司胜建加油站卸油台门前没有静电释放器,柴油卸油口没有接地报警装置。滨南采油厂采油一矿卸油台上4个防静电接地报警器中3个不报警。胜北社区景苑加油站油罐阻火器逾期未检。 (三)直接作业环节作业许可制度执行不严 部分单位对直接作业环节管理松懈,存在不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过程监控不力、现场确认敷衍应付现象。胜利石油化 2 工建设公司桩西海工基地在建采油平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采油平台桩腿内刷漆,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且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胜中社区城管大队没有执行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5月10日云门山路泵站1、2泵检修时,没有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四)井控设计不规范 部分单位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胜利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细则》要求和油田防范井喷事故大会精神,加强井控安全管理,出具的设计对井控的要求过于简单。东辛采油厂作业20队营17-80井、作业19队营17-斜33井、石油开发中心服务中心作业2队草109-平10井、纯梁采油厂作业12队樊18-32井(东胜高青公司井)地质设计仅提示“注意防喷”,没有提出具体的井控要求。 (五)现场存在“低、老、坏”现象 胜利石油化工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厂、容器厂、桩西海工基地施工现场,安全标准执行不严,各类设备布局混乱,氧气瓶、乙炔瓶混放,施工机具不按规定距离和区域摆放,施工用电一个插座多用,用电缆线头直接插入插座,部分移动式、手持式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线路老化裸露。胜利采油厂综合大队管修队动力电缆线直接架设在房顶和空气贮气罐体上,管修队洗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33卷第13期电网技术V ol. 33 No. 13 2009年7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Jul. 2009 文章编号:1000-3673(2009)13-0001-11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4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ZHANG Wen-liang,LIU Zhuang-zhi,WANG Ming-jun,YANG Xu-sheng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power grid is smart grid, which include such features as flexible, clean, secure, economic, friendly and so on.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gri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n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smart grid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key technologies and smart gird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gent based distributed cooperation, control, simul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tegeration of distributed enengy, knowledge based comprehensive decision support are the key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in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s in China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is reason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made, such as fully taking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carrying 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mart grids in China; drafting pilot plans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s; coordinating secur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verall considering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technology upgrating of power grid, to push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 in China actively and orderly. KEY WORDS: smart grid;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multi-agent technology;knowledge based decision support 摘要:具有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等性能的智能电 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功 能特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对重点关 键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协调、控制、仿真与决策技术,分布式能源 的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知识的综合决策支持是未来智能电网 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高度 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文章提出了积极有序地推进智能电网 研究及建设的具体建议,包括: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开展 我国智能电网架构设计;制定试点方案及实施计划;发输配用电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注重理论和技术创新与应用;统筹考虑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等。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多Agent技术;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 0 引言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求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能够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庞大的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美国能源战略。奥巴马政府把减少碳排放作为国家战略,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用户侧管理,减少能源进口总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是以建设智能电网为载体,实施新能源产业战略,实现美国经济振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三是通过联邦经济刺激计划等手段,对符合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目标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补贴,引导企业在国家战略目标框架内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与实践。2009年4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智能电网技术投资计划,希望推动智能电网的开发,将划拨34亿USD用于智能电网技术开发,划拨6.15亿USD用于智能电网的演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一、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在电网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电网各节点(如变电站、发电厂)具体实施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因此,变电站自动化是电网自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它应确保实现以下要求: (1)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2)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计量和控制。 (3)采集一次设备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 (4)实现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 (5)确保通信要求。 因此,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高效、实时、可靠,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统一监测、管理、协调和控制。同时,又必须与电网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共享,优化电网操作,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电网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传统变电站中,其自动化系统存在诸多缺点,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例如: (1)传统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采取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缺乏自检和自诊断能力,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2)二次设备主要依赖大量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信息量小、灵活性差、可靠性低。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使用电缆多,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负担重,二次设备冗余配置多。 (4)远动功能不够完善,提供给调度控制中心的信息量少、精度差,且变电站内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不全,缺乏协调和配合力量,难以满足电网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5)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远方修改保护及自

变电站机器人发展概况及最新发展趋势

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用途广泛,世界各国正在加紧移动机器人的研制。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期,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Nilssen和CharlesRosen等人研制出了名为Shakey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它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识别对象、自主推理、实现路径规划和控制功能。美国军方于1984年开始研制第一台地面自主车辆,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道路上行驶,也称之为早期的移动机器人。许多国家也各自制定了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计划,如日本通产省组织的极限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计划和欧洲尤里卡中的机器人计划等。虽然由于人们对机器人的研究期望过高,导致80年代的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却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探讨人类研制智能机器人的途径积累了经验,同时推动了其他国家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 上世纪90年代,人类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上,希望移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在各种环境下,尤其是恶劣的条件下辅助人类的工作,为人类服务。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飞抵火星考察,并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索杰纳号火星车开始在火星表面漫游,行进了几千米,完成了预定的科学探测任务。进入21世纪后,美国研制的第四个火星探测器—好奇号于2012年8月6号成功降落火星,并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第一辆釆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1992年美国研制出时速75公里的自主车,地面自主车的研制大大推动了遥控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美国“自动化技术协会”(ATC),每年在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传感器的投资超过几亿美元。欧共体(EU)和“机器人技术”有关的课题总数约为250~300项,在EU提供基金的机器人研究领域,移动机器人占22.8%左右;日本不仅加紧研制移动机器人,更把发展重点放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上,目的是可以代替人在各种环境下为人服务(如在医院、家庭、恶劣的环境和核反映堆、核废料清理和排雷等危险环境下工作)。 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家也大力发展机器人,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机器人进行技术攻关,发出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对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机器人技术水平、实用化程度以及稳定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国内研制的机器人样机,有保安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有轮式和履带式;但大都是有缆方式,具有小范围内一定的避障功能。国内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清华大学的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V型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AGV自主车和防爆机器人;

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一、选题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1]。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110kV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展。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2]。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二、变电站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电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变电站主要现状是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变电站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输出转变,在城市变电站建设中,户内型变电站大幅增加。国外变电站主要是交流输出向直流输出转变。而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也是国内外变电站未来发展趋势。 1、无人值守变电站: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起步较晚,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理念也有很大差异,使我们的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水平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许多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已经开始由监控中心进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但作为国内电网中最高电压等级的500 kV和330 kV变电站,即使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也都是实行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各个电压等级变电站都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由此发现,在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之间、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都还有很大的差异[4]。全面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对我国电网建设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1提高了运行可靠性;2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3提高了劳动生产率;4降低了建设成本。 [5] 2、城市变电站建设 随着城市中心地区的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形势迫使在城市电网加快改造和建设的同时,在中心城区要迅速地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城市变电站,在

电网区域六防分布图绘制系统研究

电网区域六防分布图绘制系统研究 摘要:本项目开展了六防专题图绘制研究工作,在数据需求、数据收集、收集分析、专题图绘制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点。将数据需求通过在线实时管理,多维度对比分析,形成了对类数据的实时处理方法和对比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本项目研究形成的多源数据在线实时管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六防专题图绘制过程中数据需求、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管理方面。 关键词:六方分布图;电网;数据库 1、前言 为有效指导输电线路六防工作,决定开展电网冰区、风区、舞动区域、雷区分布图修订以及鸟害、直流污区分布图(简称区域专题分布图)绘制工作。电网冰区、风区、舞动区域、雷区、鸟害和直流污区分布图是输电线路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中防止发生覆冰、风害、舞动、雷击、鸟害与污闪等灾害的基础,可为线路设计、运行线路的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落实相关标准要求,特别是加强近年来气象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科学合理的选择绘制方法,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分布图修订与绘制工作。 国网运检部于2012年组织绘制了电网雷区分布图,并于2013年组织绘制了电网冰区、风区、舞动区域分布图。各单位应充分总结以往绘制经验,结合近年来积累的相关基础数据,统一按照《冰区分级标准和冰区分布图绘制规》(Q/GDW11001-2013)、《风区分级标准和风区分布图绘制规则》(Q/GDW11005-2013)、《舞动区域分级标准和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规则》(Q/GDW11006-2013)、《雷区分级标准与雷区分布图绘制规则》(Q/GDW672-2011)等标准做好相关分布图修订工作。 本项目开展了六防专题图绘制研究工作,在数据需求、数据收集、收集分析、专题图绘制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点。将数据需求通过在线实时管理,多维度对比分析,形成了对类数据的实时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f13004661.html,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作者:牛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 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并简单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其重要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体系、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调度、防护系统、电力电子设备、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强调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发展意义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637-01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讯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它可以改善电力传送和使用效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3年美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发展计划,它对电网的运行 模式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它考虑了多种能源的输入,可以进行多种能源的产出,进行多种能源之间的转换。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些基本概念为“智能电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即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达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供电的目的。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已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 网,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在变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妥善解决原有变电站监视、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降低变电站运行成本,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标签:综合自动化技术;变电站;应用 引言 电力能源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确保社会的正常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变电站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力能源方面的供应需求,我国不断加快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够对变电站进行在线监控,能够满足变电站运行自动化方面的要求,能够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1)将调度作为中心设计思想。设计完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必须将调度作为中心设计原则,使调度中心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从整体结构来分析,调度中心并非独立的系统,它需要和其他子系统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电力资源调度作用。 2)配置分散式系统原则。在配置變电站综合自动化分散式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恪守其配置原则,经过间隔层完成电能传输工作,切记使用网络或者上位机进行传输。 3)恪守远方与就地控制原则。在国内,不少地方变电站均需工作人员值守,所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节约该成本,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则必须恪守远方与就地控制原则,构建远程自动化控制子系统与就地控制模式,以此加强变电站自动化管理。 4)坚持无人值班管理原则。提升变电站自动化管理效果,组建无人管理变电站,必须坚持无人值班管理原则,设计无人值班站系统,全面优化系统软硬件。 5)正确使用交流采样技术。设计完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必须正确使用交流采样技术,以此降低TA与TV的负载,全面提升测量精度。此外,应充分发挥交流采样技术的集成功能,取消控制屏,用计算机做好信息监测工作,实现信号的一次采集与多次使用。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关技术

输配电线路的防冰

输配电线路的防冰 发表时间:2017-11-07T18:04:39.0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李新亚[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经济、技术等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都离不开电力,这足以说明输配电工程在人们工作与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线路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雨雪或者冰冻灾害,就会导致电力无法正常使用,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输配电工程线路保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经济、技术等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都离不开电力,这足以说明输配电工程在人们工作与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线路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雨雪或者冰冻灾害,就会导致电力无法正常使用,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输配电工程线路保护的重要性。关键词:配电线路;倒杆;措施为防范电力线路因冰雪灾害出现运行故障,导致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与损失情况的再次发生,这就需要做好电力线路防冰雪灾害工作,除冰不是解决冰雪灾害的根本,防冰雪灾害对电力线路的破坏才是重点。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线路防冰雪灾害设计策略展开研究,增强电力线路运行能力,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1 输配电工程中线路出现冻害的原因在输配电工程中线路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雨雪或冰冻等极端天气时,外界气温就会明显下降,此时,在线路上的水分因为低温的影响而股结成冰,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导线覆冰。一般来说,这种现象的阴性因素非常多,随机性也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导线出现覆冰现象需要有三个条件:①在大气当中必须要充足的过冷却水滴,这是一种温度与压力均达到了冰点,但是并没有结冰的水滴,其取决于当期的气温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②过冷却水滴必须要有其覆冰物;③在覆盖过冷却水滴的过程中或者在脱离覆冰物之前,过冷却水滴必须要结冰。 2 导线覆冰所产生的危害在设计输配电工程中线路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会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来设计出其覆冰值,如果在导线覆冰的厚度大于设计的覆冰值,那么线路就会损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南方地区,设计师在设计线路的过程中,一般会将覆冰值设计为15mm,另外有极少路段会设计为20mm。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并不会将导线上覆冰时的纵向张力精心充分考虑,这就导致在一些海拔较高的地区,极容易覆冰不均匀的现象,对线路造成极大的影响。导线出现覆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线覆冰的实际厚度大于设计的覆冰值,由于线路所承受的荷载相对较高,这就导致线路出现断裂,杆塔出现折损等事故,严重影响到导线的正常工作,不利于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如果导线的覆冰出现不均匀的现象,那么由于线路的张力不足,就会导致杆塔出现倾斜等现象,影响到电力的正常施工。 3 输配电工程中线路防冻的措施近年来,环境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输配电工程中线路出现冻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电网系统具有复杂性特征,一旦发生导线覆冰等现象,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还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上述可知,导线覆冰现象的形成原因非常多,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针对于各种原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线路遭到冻害的影响。 3.1加强防灾意识在电网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在线路上安设保障系统,以此来对线路进行有效的监督,预防线路发生冰冻灾害,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电力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国家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线路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在恢复电路的过程中也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这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与其在线路发生故障之后进行维修,还不如提前对线路进行预防。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以及忧患意识,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3.2全国冰区划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气候特征都有着巨大差异,对应不同地理环境,采用同一覆冰值的设计指标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开展线路覆冰的概率分布统计,以此来划分冰区。对于容易发生冰冻灾害的地区,覆冰值的设计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且应建立冰情监测站。当极端天气来临时实时监测冰冻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冰冻灾害采用应有的手段进行预防。 3.3防冰、除冰措施当利用有效设计仍无法有效抗冰时,则需采用必要的防冰和除冰措施来保证输配电工程的正常运行,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手段:(1)热力法。由于导线自身发热,可对其加以利用,配以附加热源,使冰雪无法覆盖在电线上,或加速已覆盖冰雪的融化。该方法在我国使用较广,往往采取不带负荷短路的方式使导线迅速加热起到融冰效果。(2)机械法。这是我国最常用的人工除冰方法,使用简单,效果明显。一般是采用木棍、竹竿等工具对严重覆冰的线路进行敲击,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除冰效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除冰,而缺陷是若线路地处人无法轻易到达的位置,则除冰难度剧增。另一种机械方法是利用起重机、绝缘工具车等方式,通过人在地面操作滑轮在电力线路上滚动除冰。(3)被动法。在人力难以达到的山区、湖泊等地形,往往采用被动法来除冰,主要依靠风、地心引力、温度变化等等。通过在输配电线路上安全除冰环、风力锤、阻雪环等设备来利用自然手段,达到被动除冰的效果。(4)其他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方法也不断被提出并得以验证,目前有效的方法有电磁脉冲、气动脉冲、电子冻结、碰撞前颗粒加热等防冰、除冰方法,通过合理的利用,均能起到线路防冻的效果。 4 结论总体来说,在冬季来临时,应加强对输配电线路的清扫及监督,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多套电网运行方式、拉闸限电、发电机组供电预案等等,在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同时,完善的应急预案可迅速实施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前进,传统电力网络亟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向智能电网的转变。智能电网为 电网的发展方向,它的内涵是由绩效目标、性能特征、关键技术与功 能实现等4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综合体现的,它们分别规定了智能 电网的未来期望收益、应具备的特征性能力、为实现此能力而应当采用的关键性技术以及技术与具体业务需求的结合方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阐述,描绘出未来智能电网的框架。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愈;分布式能源;电力市场 0引言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与国家能源政策的最新调整,电力网络跟电力市场、用户之间的协调和交换越来越紧密、电能质量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初露端倪,传统 网络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为此人们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SmartGrid)的设想,实现对传统电网基础上的升级换代。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建设。例如知识电(IntelliGrid)、现代电网(ModernGrid)、网络智能(GridWise)与智能电网等,可是本 质内容基本相似。为了在智能电网领域寻求突破、加强联系与合作, 已形成了一个全球性联盟组织。 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并非是一堆先进技术的展示,也不是一种着眼于局部的解 决方案。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目标。为了 理解智能电网,需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观察问题,综合考虑智能电网 的4个维度,即绩效目标、性能特征、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 2智能电网的绩效目标与性能特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功能分析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功能 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组成,从中着重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旨在为 变电站自动化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系统功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本文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安全可靠、功能齐全、结构简单和技术先进的优点,且这些优点通过一些新建变电站的运行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近年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的水平飞速发展,在我国电力系统、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无论是 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还是中低压变电站的无人值班,都应用了自动化新技术,这一应用使得电网建设和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并且使电网调度和配输电的可能性增强以及变电站的建设成本更为低廉。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常把继电保护、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综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保护单元,而把测量和控制功能综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控制或I/0单元,两者通称为间隔级单元。各种类型的间隔级单元搜集到的状态量和测量值,通过软件来实现各种保护闭锁。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微机保护单元主要完成信号的测量、传递、保护的计算和执行、接受上位机的指令并执行,通讯网络主要完成信号的传递,后台管理机主要完成对保护单元上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及显示、提供人机对话窗口、接受操作人员的指令、向上位管理机传递及时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数据集中处理的保护管理,担负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对下它可以管理各种间隔单元装置,包括微机监控、保护、自动装置等,收集各种数据并发出控制命令,起到数据集中作用,还可以通过现场总

电网建设指导意见(35kV、110kV线路和中低压配网部分)

电网建设指导意见 四、高压配电网(35kV、110kV) 4.1网架结构 4.1.1加强主干网架及联络线的建设与改造,提高电网整体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高压配电网应采取以220kV变电站为中心、分片供电的模式。 4.1.2在没有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县域范围内,至少有两条110kV(35kV)线路作为主供电源为其供电。 4.1.3变电站的布局及网架结构应符合电网发展规划,满足用电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 4.1.4高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一般为放射式、环式及链式,县城电网宜采用环式或链式接线方式。 4.2高压线路 4.2.1高压配电网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 4.2.2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本着统筹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布局、差异化规划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与城乡规划的衔接以及沿途地形地貌、地质、林木、障碍设施、交叉跨越、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具体要求如下: (1)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能适应电力系统各电压等级的近远景电网发展规划和布局的要求,统筹规划,综合利用走廊资源,通过优化路径方案,提高电网建设、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与城乡规划等地方规划相衔接,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的成果,充分利用河流两岸、道路绿化带等通道条件。电缆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可与各种管线及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敷设,并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 (3)线路路径的选择尽量靠近现有公路,在特殊地形、极端恶劣气象环境条件下重要输电通道宜采取差异化设计,适当提高重要线路防冰、防洪、防风等设防水平。避开不良地质地带条件引起的倒塔事故,应避让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矿场采空区及基础施工难度大、杆塔稳定性可能受威胁的地段;不能避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