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17年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17年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17年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2)

1.3主要研究结论 (4)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二章基础资料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6)

2.1县城概况 (6)

2.2环境卫生现状 (10)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第三章垃圾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16)

3.1常用垃圾处理工艺比较 (16)

3.2国外垃圾处理技术概况 (17)

3.3国外垃圾处理技术 (19)

3.4国内垃圾处理技术 (23)

3.5垃圾处理方案选择 (30)

3.6填埋场的结构型式及选择 (31)

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32)

4.1建设地点 (32)

4.2项目建设条件 (33)

第五章总图与道路工程 (36)

5.1 总平面布置 (36)

5.2场区道路、出入口及围墙 (37)

5.3道路组织与运输 (37)

5.4绿化 (38)

第六章填埋库区工程 (39)

6.1处理对象 (39)

6.2库容方案 (40)

6.2坝体工程 (41)

6.3场地构建 (43)

6.4分区实施与分区隔堤 (44)

6.5土方清理 (45)

6.6填埋高度 (45)

6.7库容及使用年限 (46)

6.8防渗工程 (48)

6.9地下水导系统 (50)

6.10场区雨水排除系统 (50)

6.11渗滤液收集系统 (51)

6.13 填埋作业 (55)

6.14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56)

6.15 封场覆盖与生态修复 (57)

6.16 填埋机械及设备 (58)

第七章渗滤液处理工程 (60)

7.1 渗沥液水质、水量 (60)

7.2 渗沥液处理方法 (63)

第八章辅助工程 (67)

8.1建筑设计 (67)

8.2结构设计 (69)

8.3给排水设计 (70)

8.4电气工程 (72)

8.5自控仪表 (75)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8)

9.1劳动安全卫生 (78)

9.2消防 (79)

第十章节能 (81)

10.1节能原则 (81)

10.2编制依据 (81)

10.3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83)

10.4节能措施 (84)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86)

11.1概述 (86)

11.2编制依据 (86)

11.3污染源 (86)

11.4环保措施 (87)

11.5环境监测 (89)

11.6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设备 (91)

11.7防治灾害 (92)

11.8水土保持 (92)

第十二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94)

12.1企业组织 (94)

12.2生产组织系统 (94)

12.3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95)

第十三章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97)

13.1项目建设工期 (97)

13.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7)

13.3建设进度保障措施 (98)

第十四章项目招标方案 (99)

14.1编制依据 (99)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2)

15.1编制依据 (102)

15.2其它工程费用取费标准 (102)

15.3建设投资估算 (103)

15.4项目资金来源 (106)

第十六章财务分析 (107)

16.1财务评价依据 (107)

16.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107)

16.3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 (108)

16.4财务不确定性分析 (110)

16.5财务评价综合结论 (111)

第十七章社会评价 (112)

17.1社会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12)

17.2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112)

17.3社会评价结论 (113)

第十八章风险分析 (114)

18.1风险分析概述 (114)

18.2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14)

18.3风险程度分析 (115)

18.4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115)

第十九章结论及建议 (117)

19.1结论 (117)

19.2建议 (117)

附件:

1、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2、工程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企业法人执照;

5、组织机构代码证;

6、税务登记证;

7、机构信用代码证。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

2、建设单位

宁都县城镇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3、项目法人

4、建设性质

新建

5、建设地点

宁都县竹笮乡小坑村

6、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宁都县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的二期工程,配套建设填埋场二期的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办公用房以及完善场区道路等辅助设施。具体规模为:

(1)库区工程:新建垃圾坝一座,日处理180吨垃圾。

(2)完善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新建渗滤液处理站一座,日处理渗滤液150吨;铺设地下水导排管8公里,渗漏液收集管道5公里,沼气管道6公里。

(3)防渗系统:铺设人工复合衬里防渗系统。

(4)垃圾处理设备:购置垃圾分拣系统一套,日处理能力180吨,有机肥生产系统一套,日产20吨。

(5)配套设施:新建防洪排水工程10公里,硬化场区道路5公里;

(6)辅助设施及设备购置:新建生活及生产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621㎡。

7、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5.12~2016.12。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2000.8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9503.06万元,占总投资的79.19%;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1608.8万元,占总投资的13.41%;基本预备费为888.95万元,占总投资的7.41%。

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贷款及建设单位自筹。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编制的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的实施必要性、垃圾处理工艺论证、垃圾填埋场工程方案论证及与之相关的辅助设施配置、定员编制、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安全与卫生、节能、消防设计、工程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分析等。

2、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科学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合理确定工程的服务范围和处理规模。

(4)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即要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又能做到节省工程投资。

(5)充分考虑工程分期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6)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恶臭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

3、编制目的

(1)从宁都县及周边乡镇的实际状况着手,研究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对现有各种资料的分析,确定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的填埋工艺,渗沥液处理工艺,填埋气体处理工艺的经济技术比较,以获得技术可靠、运行合理、经济实用的方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进行工程投资估算,并进行工程经济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采用的主要规划和标准

(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50869-2013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12

(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4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5)《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12

(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18)《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SL25-2006

(19)《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CJ/T3037-2008

(20)《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

(21)《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

(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2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

(24)《宁都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25)业主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3主要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宁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宁都县近期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县城供水现状,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宁都县综合实力,为宁都县的建设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吸引投资,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振兴宁都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党中央对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经过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经济合理;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可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显

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基础资料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县城概况

2.1.1地理位置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赣东北至赣西南的交通咽喉,又处闽、粤之要道。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0公里,距赣州市 160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7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宁都县。

根据《宁都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中提出,县城城市规划范围为:南至高坑,北至七里,规划面积远期(2030年)40平方公里,宁都县城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23.5万人。

县城用地发展方向:宁都县城四面环山,梅江河纵贯县城南北,龙边溪横贯县城东西,形成山环水贯与城市融为一体的自然特征。规划城区建设用地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县城自然条件,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山水特色景观为原则,依托现状紧凑发展,强化中心,增强吸引力,分片平

衡有机结合,完成路网结构,提高县城辐能力,形成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城市格局。

2.1.2自然概况

1、地形地貌特征

宁都县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境内一般高程300-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点是南部黄石镇下车坪村,海拔154米。

2、地质情况

宁都县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分成最广。岩石主要有花岗石、变质岩、紫色页岩,以花岗岩居多。土壤类型以酸性紫色土、冲积土和红砂岩、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棕红壤为主,多呈中性和酸性反应。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区》,区域内属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

3、气象情况

宁都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4、水系水文

宁都县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宁都县北部初霜早,终霜短,霜期料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

2.1.3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

1、人口

宁都县辖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2014年年末总人口81.6万人,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极小部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

2、城区常住人口预测

宁都县城区人口为20.2万人,根据《宁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出,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预计23.5万人。

3、资源

(1)水土资源

宁都县域土地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折合607.9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82.34万亩,占总面积的79.4%,耕地面积66.92万亩,占总面积的11.01%,有园地土壤1.69万亩,占面积的0.28%。耕为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

宁都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200km2以上支流6条、100 km2以上支流13条、50 km2以上支流34条。梅江河发源于宁都北部的肖田乡境内,是赣江(贡江)源头之一。梅江地处贡江最北端,梅江流域面积7121 km2,其中宁都境内流域面积达3727.36 km2。境内多年平均产水量约为38亿m3,约占贡江总径流量的17%,人均水量5000m3,比全省人均水量3700立方米高出1300 m3。宁都县是千里赣江源头的重要区域,为涵养赣江水源,保护赣江水质作出重大贡献。

(2)生物资源

宁都县气候优越,土质肥沃,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山地面积广,林木品种多,分布宽,蓄积量大。全县乔灌木树种约有一百余科,一千二百余

种。大部分代山、丘附分布着马尾松和杉木群落。森林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边缘地带,其蓄积量占全县蓄积量的70%。此外,有开发优势强的果茶品种资源;珍贵的药材资源;珍稀银杏、水杉资源;鲜美的花卉资源和很有开发前景的猕猴桃、山渣、山梨等野生植物资源。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品种繁多的薯类、豆类、瓜果、蔬菜类等21个科,61个品种。宁都县森林面积大,植物资源丰富,是各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豹虎、猕猴、穿山甲等。其他野生动物有600余种。

(3)矿产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主要品种有:稀土、瓷土、钴砂、钨砂、水晶石、石英石、石灰石、云母、铜矿、铀矿及少量的金砂等22种。据分析,稀土总储量可逾百万吨,磷矿石十万吨,石英石二千万吨,其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4)旅游资源

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翠微峰旅游风景区,凌云山原始森林和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易堂九子”遗址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常年平均旅游人数达30万以上,境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之一。

4、经济

2014年宁都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5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67:40.21:36.12调整为23.06:40.46:36.48;财政总收入9.2亿元,增长1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4.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1亿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5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0元,增长10.5%。

2.2环境卫生现状

1、环卫管理部门现状

宁都县城环境卫生由宁都县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现有在职职工56人,退休职工28人,临时用工226人,共计310人。基本职能如下:(1)主要负责对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城区生活垃圾等有关条例规章的宣传和实施;

(2)负责城区300万平方米主要次干道、广场、公园、小街小巷、居民居住区的清扫、保洁、垃圾的清运,城区内主要街道的洒水工作;

(3)负责城区生活垃圾的清运、中转和填埋工作;

(4)负责城区内28座免费开放公厕清扫、保洁的日常管理工作;

(5)负责对城区内违反环境卫生管理有关规定、破坏环卫设施的人和事的日常管理;

目前宁都县环卫管理处的经济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收取垃圾处理费及上级部门补助。

2、环卫设施现状

宁都县城现有垃圾中转站8座,洒水车1辆,垃圾清运车9辆,板车150多辆,县城主次干道设置500只果皮箱,垃圾填埋场1座,日填埋能力180吨。

3、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现状

由于近年来宁都县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城区面积由2013年的16平方公里发展至19.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至20.9万人,日产垃圾量约为162吨,高峰期已超过宁都县生活垃圾填

埋场一期最大处理量180吨/日。同时在国家大力扶持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后,宁都县建设洛口、黄陂等片区垃圾转运体系,附近乡镇石上、安福、会同、竹笮等乡镇生活垃圾已纳入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填埋场已基本满负荷运行,不能满足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宁都县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为垃圾车定时收集,随时向垃圾桶倾倒,环卫清扫收集等。

乡镇根据“统筹规划,分片实施,逐个突破,全面解决”的原则,采用“户分检、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方式。

目前宁都县垃圾的收集、运输、填埋处理由生活垃圾的收集由县卫生管理处按责任区域分工负责,运输填埋处理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统一负责。生活垃圾的清运量达90%。

收运体系现状主要有以下方式:

图2-1 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一

图2-2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二

图2-3现状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图三

4、生活垃圾产生量

目前,宁都县城区生活垃圾日产垃圾约162吨,高峰期约180吨。2016年纳入县城环卫清运填埋体系的乡镇日常垃圾约为68吨。

5、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宁都县生活垃圾分析资料,目前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7千克/人·日,随着城市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中食品垃圾(果皮等)、废品及一些大件垃圾等将有所增加。宁都县人均垃圾产生量近期总的发展趋势比较平稳,考虑各种因素,预计人均垃圾产量约为0.8千克/人·日。

参照南昌、赣州等省内城市的生活垃圾成分,宁都县生活垃圾成分见下表2-1:

表2-1 生活垃圾物理成份分析表

6、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宁都县生活垃圾经过收集,运送到竹笮乡小坑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但由于近年来宁都县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区人口发展至20.9万人,同时宁都县附近乡镇石上、安福、会同、竹笮等乡镇生活垃圾已纳入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填埋场已基本满负荷运行,不能满足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临近乡镇垃圾为建议填埋堆放,已无法满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环保需要。

7、生活垃圾处理规模预测

(1)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

根据《宁都县城总体规划》至2020年建成区总面积为2037公顷,规划总人口数为23.5万人。同时根据洛口、黄陂等片区垃圾转运体系规划方案,附近乡镇石上、安福、会同、竹笮等乡镇生活垃圾纳入县城填埋体系。

(2)生活垃圾产量

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极构成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煤气普及率、净菜上市量等因素。2014年宁都县城生活垃圾产量为162吨/日,临近乡镇的生活垃圾产量为68吨/日,参考江西省城建部门统计的近年来江西省城市垃圾实际增长情况,按照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清运保洁范围的扩大和服务人口的增长,本可研预测宁县城规划区的生活垃圾产量情况为:填埋场二期启用年(2017)垃圾处理规模为80吨,此后城区产量按照逐年递增率为5%计算,临近乡镇的生活垃圾产量按照逐年递增率为7%计算;由此预测出启用后历年的垃圾产量见表2-2,二期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日处理规模为180吨/日。

表2-2 2017后逐年垃圾产生量预测表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宁都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宁都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应的垃圾产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采取系统的总体规划、有计划的科学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提高宁都县垃圾处理整体水平,从而可持续保持环境质量,提高投资环境及对

外形象,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腾飞。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要求、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为宁都县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与清洁卫生城市打下基础,成为宁都县经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基本保证。

2、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创优宜居宜业环境战略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宁都县更加注重城乡建设,创优宜居宜业环境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一个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旅游更具魅力的新宁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山青水秀的生态乡村、天蓝地绿的生态城镇、宜居宜游宜发展的生态宁都,建成国家级生态县。生态立县已形成共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现有的城市卫生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简单的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尽快实施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是建设生态县的需要。

3、项目的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处理垃圾的需要

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项目的建设,将把宁都县临近乡镇的生活垃圾纳入统一的城乡垃圾处理系统,每年可消纳处置片区内各乡镇生活垃圾,切实保护片区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该项目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可优化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做到设施高效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加快形成城乡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务。

4、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梅江流域水环境的需要

宁都县洛口、黄陂垃圾转运体现的涉及的乡镇地处梅江河上游,因此水质好坏必然会对梅江流域水环境带来影响。由于洛口、黄陂垃圾转运体现的涉及乡镇一直采用简易堆放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其垃圾渗沥液污染

物浓度高,难自然降解,对水环境影响大,因此,根据“统筹规划,分片实施,逐个突破,全面解决”的原则,采用“户分检、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方式,将宁都县附近乡镇纳入县城卫生清运体系,实行卫生填埋尤其是对垃圾渗沥液进行处理对保障梅江流域的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5、项目的建设是解决生活垃圾逐年递增而产生环境问题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宁都县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的日产生量也与日剧增,新的垃圾即将面临无法消纳的局面,生活垃圾的消纳填埋处理已经成为宁都县城市建设即将面临的问题。

6、环卫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是创造谐社会的需要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化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环卫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城市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趋尖锐,已成为一个人民关心、旅游观光者留心、新闻媒体关注、对政府部门压力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宁都县目前垃圾处理现状不仅与城市性质、地理位置不相符,也不符合国家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不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需求。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宁都县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几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环卫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宁都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同意,宁都县计划实施宁都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用来处理周围及其邻近乡镇的生活垃圾。以解决宁都县垃圾消纳出路的问题,借此改变宁都县的创业及居住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章垃圾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3.1常用垃圾处理工艺比较

常用垃圾处理有卫生填埋,焚烧及堆肥三种处理方式,这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见下表3-1:

表3-1 垃圾处理工艺比较表

3.2国外垃圾处理技术概况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从收集、运输处理管理与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并且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在收集方面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分类收集;在运输方面,都基本实现了密闭压缩运输;在处理方面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四种处理方式,下表3-2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1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2 岩坑及溶岩洞区。 九、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十、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十一、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下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篇一: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1概述 某市城区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此外有少量工业、商业及建筑垃圾等,没有进行分类和分拣。日垃圾处理350吨;服务人口25万人。垃圾组分的性质及其产量见表1。 表1生活垃圾物化性质表(重量百分率) 4吨运输车10辆,日场60车次,7吨运输车1辆,日场4车次。平均日清理生活垃圾约300吨。 2场址及库容 2.1场址 位于城东距市中心8公里处,为原废弃砖厂,规划占地200亩,填埋场占地130亩,三面有路,交通便利。 2.2填埋场库容 垃圾坝采用土坝,土坝稳定性好、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坝体主要取库区粘土、

碎石土和风化料进行砌筑。坝两个坡面贴坡铺设2.0毫米厚HDPE防渗膜与库区水平防渗层搭焊连成整体,膜上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填埋库区设的垃圾坝1座,设置在窑坑的中部,其坝底标高-4.30m,坝顶标高-4.10m,坝顶长155.0m,坝底长145.0m,坝顶宽5.0m,边坡1:2,坝底宽13.0m,坝高2.0m。 填埋库区的垃圾起始填埋标高为-4.30m,最终填埋标高为35.70m,总库容为180万m3,覆盖土所占容积为18万m3,可填埋的垃圾总量为145万t(垃圾经压实和腐熟后的密度按0.8t/m3计),垃圾填埋区地上部分高28.0m,服务年限10年。 3填埋作业方法 整个场区面积较大,利用分区坝将填埋场分成2个区域,在填埋到地坪高度时开始往上填埋一直达到设计填埋高度。 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工艺。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库区的填埋作业小区卸车,然后由填埋机械摊铺、碾压和覆盖。工作面宽度定为10~12m,长度为20~25m,面积按220m2控制,每天堆填高度1.8m,可堆填垃圾量350t左右。 垃圾的摊铺、碾压作业分层进行,每一松散的垃圾分层用压实机碾压3~5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大于300mm,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密度(接近0.8t/m3)。多个薄层的压实厚度达到1.8m时,即进入覆土作业工序(覆土作业是将足量的覆盖土摊铺在垃圾上并压实,覆土厚度为0.2m)。1.8m厚的垃圾压实层与0.2m的覆土层,构成一个2.0m厚的填埋单元。为保证覆盖作业在每日收工之前进行,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0m厚的单元层。 5个单元层组成一个高度为10m的填埋分层。为利于排除层面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分层形成坡向填埋区边沿截洪沟或集水管的弧面。分层的外坡坡度为1∶3。各分层之间设宽度为3m的控制平台,以通行填埋机械。控制平台上布置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管。排水管收集的雨水接入环库截洪沟,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1∶3.8,水平顶面的坡度≥2%。 填埋过程中不能直接填埋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单独处置,填埋场的最终坡面和顶面的覆土总厚度不小于1m,填埋场还需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和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减少和杜绝蚊蝇的孳生,填埋场的填埋工艺流程见图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艺设备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艺设备 1.1.填埋工艺流程 垃圾填埋场的工艺总体上服从“三化”(既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本设计垃圾由陆地进入填埋场,经地衡量称量计量,再按规定的速度、线路运至填埋作业单元,进行卸料、推平、压实并覆盖,最终完成填埋作业。其中推铺由堆土机操作,压实由垃圾压实机完成。每天填埋作业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终场覆盖,以利于填埋场地的生态恢复和终场利用。 填埋场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垃圾的运送、垃圾的分选、垃圾的填埋和覆土、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此外还有垃圾的渗滤液的处理、填埋场气体的导排等等。 填埋场工艺流程图形象地描绘了垃圾的整个处理过程,垃圾的转化与运送过程,能够将垃圾处理过程形象的以流水作业体现出来,整个过程对于后续设计和理解埋下了伏笔. 表1.1 生活垃圾填埋典型工艺流程图

1.2填埋作业 填埋作业方法有很多种分别为平面作业法、斜坡作业法、沟填法;填埋垃圾从单元压实开始,向外向上堆放。一个单元的高度通常为2~3m。工作面的长度随填埋场的长度和作业尺度的大小不同而变化。工作面是在给定的时间内垃圾放置、压实等的工作面积。单元宽度一般为3~9m,取决于填埋场的设计和容量。 (1)定点倾卸 通过控制垃圾运输车倾倒垃圾的位置,可以使垃圾推铺、压实和覆盖作业变得更有规划,也更加有序。如果运输车通过以前的填埋区,则这个区域将被压的更实。

比较合适的作业方式是计划当天所需的作业区域,然后就地挖出覆盖材料,在第一天处置完毕后随即覆盖,第二天如此往复开辟新的作业区。在正常作业不受大的干扰下,作业面积应当尽量减小。 (2)推铺 推铺使得作业面积不断扩张和向外延伸的一种操作方法。垃圾可以沿斜面被推铺并压实称为斜面作业。这种操作有利于场地区域减少渗滤水的收集量,并防止其在作业区内堆积。卫生填埋有许多彼此相邻的单元,每个单元的高度有作业区间距离而定,通常认为合适的高度为2.5m,但也从在堆高为4.5m以上的情况。 为形成具有最小损害的填埋点并取得令人满意的土地恢复标准: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超过300,压实机在不超过0.5m厚的层面上操作,以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并且最初的压实层厚度不应超过2.5m。工作面每天应铺一层至少15cm厚的覆盖材料,以确保整洁的外观,以利于雨水的排出。 (3)压实作业 推铺和压实是城市卫生作业的一道重要的工序。通过增加填埋场的填埋量,延长作业单元区及整个填埋场的使用年限;通过压实,可以减少沉降和空隙,降低废弃物冲走的可能性或使废弃物在雨天暴露得过多,减少每天的日覆盖量,从而减少挖土工作量,减少渗滤水和填埋气体的迁徙;提供

垃圾处理标准规范—中国固废网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规范 DB11/T 270—2005 前言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 本标准起草人:梁广生、栾智慧、徐勃、孙江、卫潘明、王树国、周凯音、李彦富、薛志飞、吕志强、赵坤、张跃升、郑晓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工艺运行、设备、计量信息、环境和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387-19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12801-19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JJ 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DB11/T 273-2005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规范 DB11/ 307-200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 暴露比exposure proportion 垃圾暴露面积的平方米数与垃圾日处理量吨数的比例。 3.2 薄层压实thin layer compacting

将运至填埋作业区的垃圾摊铺至0.5m~0.6m厚,使用压实机进行压实的作业方式。 3.3 边堤skirt embankmet 在地平面以上的填埋作业过程中设置在垃圾堆体周围的围挡。 4一般规定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保证连续运行,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制定详细的工艺运行管理手册,重大工艺进行调整需申报经批准后实施; b)按照填埋工艺运行管理手册完成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 c)制定各岗位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完成作业任务; d)定期对填埋场相关设施,包括雨污分流导排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 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数据计量称重系统、场区道路、地下水监测井等 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填埋工艺正常运行; e)制定防火、防爆、防雷、防突发事件等措施及应急预案以备特殊情况下 的生活垃圾处理; f)具有完备的建设资料及工艺文件。 5工艺运行管理 5.1进场垃圾控制 5.1.1严禁接收和填埋工业垃圾及医疗、危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 5.1.2进场垃圾来源明确,严禁来源不清的垃圾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 5.1.3可以接收适量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填埋工艺辅助材料(覆盖层材料、边堤修建材料);日常覆盖材料总量不应超过全年生活垃圾处理量体积分数的15%。 5.1.4可以接收适量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来自粪便处理设施的残渣,但含水率不应超过70%,污泥和残渣进量不应超过当天全部垃圾处理量的5%,并不应影响其他工艺正常运行。接收来自粪便处理设施的残渣应立即进行覆盖。 5.2填埋作业 5.2.1垃圾卫生填埋场应根据垃圾量、垃圾种类、垃圾成分、填埋作业区场地条件、填埋机械设备条件等因素制定分区、分类填埋方案和年、月填埋作业计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a12718301.html,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作者:曹丽陈娜胡朝辉廖朱玮陈朱琦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502万立方库区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加速老填埋场稳定化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工程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修复后的填埋场减少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场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引言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都以填埋作为最主要的方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只有在我国才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总占地面积36262公顷,综合处理能力421776吨/日。而在未来的5-15年内,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除此之外,各地还存 在着大量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沥液中更是含有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但是在自然状态下,老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50-100年。因此,如何对老填埋场进行有效治理,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安全稳定、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发【20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国务院于2012年4月19日转批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存量垃圾的治理列入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的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预计实施存量垃圾治理项目1882个,其中不达标的填埋场改造项目503个,封场项目802个,非正规堆放点治理项目577个。国务院在2012年128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 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IV级填埋场为衰减型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III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场,各地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3)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丰兴、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堆肥处理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三类。

(1)简易堆肥 简易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城市中应用较多。 (2)好氧高温堆肥 好氧高温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堆肥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曾建有数十个好氧高温堆肥厂。但由于堆肥质量不好、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绝大多数现已关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堆肥技术的发展,好氧高温堆肥方法又在我国的部分城市重新得到应用。 (3)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的特征是: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高温堆肥,占地面积小于好氧高温堆肥。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有较多应用实例,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正在筹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项目。 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生活垃圾焚烧厂67座,10%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处理。随着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垃圾低位热值的提高,不少城市已将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提到了办事日程,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强烈推荐)某县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

1概述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县垃圾处理厂 编制单位: 规模: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t 填埋场总库容:110.8万立方米 建设地点:某某县108国道北部800米处一自然沟壑内。项目用地:13.55ha 填埋场使用年限:15年 处理工艺:卫生填埋 工程总投资4319.41万元

1.2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2.1编制依据 (2)《某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导则》(3)晋建计字[1999]277号《关于印发〈市政工程设计工作基本要求〉等规定的通知》 (4)拟建垃圾填埋场(1:500)地形图 (5)某某县城建局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7)相关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2编制原则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可研方案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选择工艺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垃圾处理方案,并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县城规划人口规模,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当地气候等特点,合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实施计划。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贯彻节能方针,尽量运用节能设备,降低运行费用。 尽量利用当地地形,减少土方量。 采取完善的环保、安全措施,以防止二次污染并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1.3编制范围 本次可研报告主要根据某某县城的现状,选择成熟的垃圾处理工艺,确定处理方案,提出方案的工程建设内容,并完成投资估算等相关内容。可研内容主要包括: 1.垃圾处理技术、工艺方案的选择。 2.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址比选。 3.工程设计方案(含管理区)。 4.工程实施计划。 5.工程的投资估算。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既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千阳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户分级管理的新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成功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创新的举措 千阳县在200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后,根据群众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把以城市为主的垃圾管理迅速扩展到广大农村。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机构,制定了《千阳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创建“村村文明一条街、美丽家园”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等集中整治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是: ——户分类。以户为主对房前屋后进行综合整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把瓜果皮、草木腐殖质、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在调查时村民说,农村生活垃圾中80%左右是容易腐烂可以用来沤肥的,你们沿途看到田间地头到处堆放的粪堆,有不少就是生活垃圾沤制的。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转运量,又增加了土壤肥力;二是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器物等分拣出来,交废品变卖处理;三是对剩余极少量的塑料袋、废旧电池等不能降解的有害物品,装袋后放垃圾台统一转运处理。

——村收集。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屋(台),布局数量原则上按30-50个农户建造一个,容积4-5立方米。同时每10—15户再配置一个果皮箱,目前该县共建造垃圾屋(台)672 座,配置果皮箱1000多个。村、组分别配备了专职保洁员。村级设立公益性保洁岗位,平均千人以下的村子配备3人,千人以上5人,报酬由县财政负担;村民小组平均每7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报酬由村上负担。保洁员主要负责村、组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每天打扫一次。千阳县共配备保洁员614人,保洁工作基本做到了人员、报酬、任务、制度“四落实”。垃圾收集方式也是灵活多样。一是直接送。距离垃圾台不远的住户,将垃圾装袋后直接送到垃圾台;二是轮流收集。距离垃圾台较远的住户,相邻几户自由组合,轮流收集运送;三是保洁员收集。公共生活区域内或距离垃圾台偏远的住户由保洁员负责收集。曹家塬村支书刘千龙告诉我们,以前垃圾没处倒,群众随便拿铁锨往路口沟里一扔了事,脏的没法说。现在村里有5名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大街小巷,村民把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搁在家门口,保洁员统一收集后放置在垃圾台,村容村貌经常保持干净卫生。 ——乡转运。县上设立垃圾填埋场,乡上和村上设垃圾填埋点。千阳县根据全县山、川、塬皆有,川、塬地区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特点,规定对距县中心填埋场15公里以内占全县80%的村庄,由乡上补贴,村上直接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对距县城15-20公里以内的三个偏远岭塬乡镇,分别由乡上投资5-10万元,在该乡镇所辖村选址修建简易填埋场,接收各村垃圾转运。对超过20公里以上的山区村子就地选址填埋。垃圾基本每周清运一次。转运车辆由各村采取租赁或承包的方式解决,拉运费用每次50-60元,乡政府每年给村上补贴2000 多元,其余部分由村上筹措解决。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10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客观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确定。 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定额和指标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中、小城市宜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 第十一条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 范(试行) Leachate Treatment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0—02—03发布 2010—04—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北京东方同华科技有限公司、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环莱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2月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

目次 前 言 (Ⅰ)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要求 (3) 5 水量和水质 (5) 6 工艺设计 (6) 7 检测与控制 (9) 8 施工与验收 (10) 9 运行与维护 (11) II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文件备案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1、《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b/t18772-2002; 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7、《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议书》; 8、甲方提供的填埋场所在区域1:10000地形图; 9、《市垃圾处理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 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其他基础资料。 1.4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执行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计委《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实现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设计原则为: 1、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求,采用远、近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的方针,统一规划设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本工程的垃圾处理选用工艺,遵循应因地制宜的原则,既具有稳妥可靠、合理性,又具有先进性,经济合理可行。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3、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现代化管理,设计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表。 4、垃圾处理场总图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管理方便、尽量减少占地。 5、本次设计的垃圾处理工程,做到总体规划,以节省前期资金的投入,为垃圾处理场将来的远期发展创造条件,在近期工程的设计中应考虑适当的余地。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 2.1 一般规定 1.1 2.1.1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 1.1 2.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1.1 2.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 2.1.4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 Ⅱ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 Ⅲ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 Ⅳ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 Ⅱ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 Ⅲ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 Ⅳ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 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1.1 2.1.5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1.1 2.1.6 填埋物 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 (1) 居民生活垃圾。 (2) 商业垃圾。 (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 街道清扫垃圾。 (5) 公共场所垃圾。 (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 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 1.1 2.2 施工准备 1.1 2.2.1 填埋场选址 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7年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3、细化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4、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志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

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的入场要求; 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的污染控制要求; 6、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数量。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废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4月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本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污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

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

此类项目属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 一、固体废物建设项目分类 1、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3、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4、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此类项目环评的关键问题是场址选择,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渗滤液对地下 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大气污染物(焚烧及填埋场产生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评价重点应为: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及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地表径流),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无组织排放可能产生燃烧爆炸); (3)垃圾运输及填埋场作业产生的噪声; (4)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破坏和对景观的影响; (5)填埋场孳生的害虫等可能传染疾病; (6)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2、工程分析中特殊要求(一般内容见:05技p20及p32中各项) (1)项目组成: 储运工程要包括:收集、中转、贮存以及运输方式与路线等。 必须建设的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括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渗层及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防渗层的渗透系统k≤10 cm/s。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 -7 和排放处理系统(导排气系统)。其他还有: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等。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作业流程

(1)填埋作业工艺 填埋作业工艺是怎么样的? 填埋场作业工艺流程图 填埋场覆盖层剖面图 (2)二次污染的防治与处理 由于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容易造成垃圾填埋气、渗滤液等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方式目前并不是主流的垃圾处置方式。为解决垃圾填埋产生的二次污染,需从填埋场场底基础、填埋气的回收利用、渗滤液收集处理、封场后填埋场安全再利用等几方面考虑。 1、垃圾填埋场场底基础 进行垃圾卫生填埋首先要处理好场底基础,场底必须能支撑和承受设计容量的全部垃圾的压力,不会因填埋垃圾的沉陷而使场底变形。对于采用人造防渗层的填埋场来说,场底还应有保护防渗层的作用和有利于防渗层的施工。例如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从外往内的场底结构如下图,以此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底结构图 2、填埋气的回收利用 目前国内外填埋气利用的主要途径有:

在蒸气锅炉中燃烧,用于室内供热和工业供热; 内燃机发电; 作为运输工具的动力燃料; 经脱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管道燃气。 例如,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就将填埋气回收后用于发电。截至2016年,场区已安装11台15兆瓦的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每年填埋气处理量可达8000万立方米,发电一亿度,可满足近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而且还可以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大概相当于200个上海植物园的吸碳量。 3、渗滤液的处理 渗滤液由于成分复杂、污染大,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例如上海老港的渗滤液处理厂,其渗滤液日处理量为3200m3/d。浓缩液的深度处理规模为100立方米/日。处理工艺为渗滤液采用MBR+NF/RO工艺,浓缩液采用臭氧高级氧化组合技术(SHAS)技术。SHAS是以臭氧/ AOP处理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利用生物、膜、活性炭等处理的复合水处理技术。该复合工艺系统对MBR出水水质波动的特点应对良好,其运行管理简单稳定,多技术的有机组合在保证出水稳定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体现了其经济性,是目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中最经济彻底的分解技术。 位于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的渗滤液处理厂 4、封场后垃圾填埋场安全再利用 当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时,完工的高台状的垃圾场带来的景观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老港固废基地对已经封闭的一到三期填埋场进行了表面覆盖处理和植被的重建。表面覆盖处理作为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后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为垃圾场复垦奠定基础,为未来生态修复后植物生长提供基质,同时保护顶部防渗层、减少进入垃圾堆体的下渗雨水量。 说了这么多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与处理,其实北极星环保设备网觉得,最好的办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