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学 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学 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学 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及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经营原则,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本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济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1、商业银行首先具备一般的企业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

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有明确的经营对象;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和发展动力。

2、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如资本构成资本比率、经营对象等。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二)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

1、商业银行的成立实行特许制:商业银行由国家特许成立

2.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

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性质,拥有法人地位。企业是经济组织,以营利为目的。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这三者也称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a、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银行按期收回资产本息,避免经营风险,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按期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越高,安全性也就越高。实行这一原则对商业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b、流动性

简单来说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顾客提存和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贯彻实行这一原则对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c、盈利性

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如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他们就选择其他银行或退出市场。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概念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要求及其测定指标与方法,以及银行并购这一外延扩大银行资本的方式,并能应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和资产风险权数的计算方法。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资本不足,意味着将承担很大的风险。但如果资本过多,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

如上图所示,我们用资本与资产比率r作横轴,表示商业银行资本量的大小;用银行经营成本C作纵轴。

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少时,即资本资产比率很低时,资金成本较高,经营成本也较高。

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多时,其经营成本也较高。而在中间的某一点银行的经营成本C*最低,这一点对应的资本量r*便是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

(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银行各项资本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对此《巴塞尔协议》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一)测定指标

1、资本与存款比率

这一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的方法,在二战前较为流行,当时规定资本必须至少达到存款总额的10%。

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这种方法克服了前一种方法没有考虑资金运用的不足,方便直观。但这种方法没有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也有其不科学性。

3、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

为了克服资本与资产比率的不足,商业银行又设计了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认为至少要达到15%以上,才算充足。所谓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线准备金在内的资产。用这种方法仍然过于简单化。

(二)测定方法

1、纽约公式(分类比率法)

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把全部资产分作六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

(1)第一组为实际无风险资产;

(2)第二组稍有风险资产,权数为5%

(3)第三组资产的风险权数规定为12%

(4)第四组为较高风险资产,权数为20%

(5)第五组为“有问题资产”,权数为50%

(6)第六组为亏损了的资产或固定资产,权数为100%。

这样把每一级资产金额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再相加,便得出相应的资本数量。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优点:对表内资产的风险划分比较精确。缺点:没考虑表外资产的风险,没有统一的资本比率要求

2、综合分析法

这种方法于70年代在美国出现,综合以下8个因素进行分析: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2)资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盈余额;(4)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5)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6)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

(7)营业程序的有效性;(8)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

综合分析法具有明显的非数量性和不确切性,而且相当繁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3、《巴塞尔协议》法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

(二)内容

1、资本组成:

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2、风险加权制:表内资产、表外资产

3、目标标准比率:到1992年底资本充足率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4%。

4、过渡与实施安排:到90年底要实现资本充足率7.2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6%。到1992年底实现目标。

5、几个计算公式。

总风险资产=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衍生工具风险资产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各表内资产帐内价值*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

表外加权风险资产=各表外资产账面价值*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

衍生工具风险资产=各(衍生工具资产账面价值*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当前风险系数*替代成本)*相应的风险权重之和

二、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

(一)逐利性商业动机分析。这是最普遍的一类动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1、降低市场进入成本。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并购。

2、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般而言,银行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使成本收入比

%4%100≥?=加权风险资产核心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8%100≥?+=加权风险资产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总资本充足率

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

3、追求竞争优势的转移。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

(二)化解危机性动机分析。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化解危机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

(三)代理人个人动机分析;西方商业银行基本上都采取股份公司形式、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要面临为人(所有者)还是为已的道德选择。

三、银行并购的成本分析

(一)微观成本,即并购银行本身为并购所付出的代价

1.直接的并购支出。银行并购一般有三种方式即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综合证券收购,每一种收购方式都会带来直接的并购支出。

2.各种市场中介费用。银行并购需要多种市场中介机构的参与,比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团等,其中以投资银行的费用最高。

3.整合成本。收购银行与目标银行作为两个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模式、财务资料、企业文化等诸方面都会有着显著不同,现在被合并成一家银行,就得对这些相异点进行整合。

4.并购失败风险

(二)社会成本

1.过分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超大规模带来的经营风险

银行并购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大银行也会破产,当其陷入困境时,对其营救更加困难,其破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范围更大,更容易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3.金融监管困难

对于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数目的减少使监管当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若干家大银行,另一方面银行并购后又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4.并购带来的大幅度裁员问题

银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因而往往是通过关闭分行削减员工而达到的。

三、银行并购的收益效应

1.扩大规模,占领市场。

2.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3.互补优势,实现协同效益。一是地区性互补。二是业务互补。三是产品交叉销售。

4、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各种长短期借款的经营要点。掌握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并能运用存款成本分析、存款定价与存款营销的方法。

一、存款的概念与重要性

1.存款是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存入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

构账户上的货币资金。

2.就商业银行来说,存款是收受客户交来的现款、票据或本行贷款的转账,并由此产生即期或

定期偿付一定金额的义务的受信行为。(买入资本商品的使用权。)

3.就客户来说,存款是以现款、票据或贷款的转账寄存于银行,并由此获得即期或定期一定金

额的付现请求权。

4.存款就其性质来说,它是社会商品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是商品和货币在转换过程中货币的

暂时闲置。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间歇的货币资金。由此可见,存款来自于社会再生产过程,通过银行的再分配又运用于再生产过程。

5.一家银行开办以后,单靠资本金是远远不够的,资本金也只能应付其固定资产、设备等基础设

施条件的购置,银行的职能作为信用中介,首先得有资金来源。

6.存款是银行兴旺发达的基础。

7.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存款是独特的一项,银行管理层和员工向企业和客户吸收支票和储

蓄存款的能力是衡量公众对该银行接受度的重要尺度。

四、存款工具创新: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

1、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也就是说要依据银行存款所固有的功能进行设计,对不同的利率形式、计息方法、服务特点、期限差异、流通转让程度、提取方式等进行选择、排列和组合,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存款品种。

2、必须坚持效益性原则,即多种存款品种的平均成本以不超过原有存款的平均成本为原则。

3、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

4、存款工具创新还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三、再购回协议

商业银行通过出售某种金融资产,取得即时可用资金,并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日期按预定的价格再购回此项金融资产。这种协议称为再购回协议。这种方式一般期限较短。

六、银行选择非存款性资金来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银行有如此之多的非存款性资金来源可以利用,怎样作出选择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适用非存款性资金前,银行需要回答两个主要问题:

1、银行为满足需要总共应该从这种途径筹集多少资金?(银行的资金缺口有多大)

2、在特定的时期和目标之下,哪种非存款性资金来源最佳?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考虑以下五种因素:

1、各种非存款性资金来源筹资的相对成本;

2、每种资金来源的风险(波动性及依存度);

3、所需资金的时间长短(期限);

4、需要非存款资金的银行的规模;

5、限制使用各种资金来源的法规。

相对成本:银行进行负债管理时,必须时刻了解各种借入资金的市场利率,利率由贷方每日公布。通常,银行乐意选择最便宜的资金来源,但它们也会考虑成本以外的其他因素。

风险因素:银行管理者在不同的资金来源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至少两种风险因素,其一是利率风险;其二是无法贷款风险。

法规限制:银行监管当局或银行法规限制银行借入资金的数量、频率和使用。

二、负债成本分析

(一)存款成本构成

1、利息成本;

2、营业成本;

3、资金成本;

4、可用资金成本;

5、相关成本(含风险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

6、加权平均成本;

7、边际存款成本

(二)存款成本控制

1、存款结构和成本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存款期限长利率高成本高;反之,则存款期限短利率低成本低。

2、存款总量和成本控制

在银行经营的实践中,存款总量和成本间的关系,可概括为逆向组合模式、同向组合模式、总量单向变化模式、成本单向变化模式四种。

要求:银行努力实现逆向组合和总量单向变化模式,在不增加货币投入的情况下,尽量吸收更多的存款,即不走外延扩张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

如:不靠提高存款利率、增设网点、提供过多优惠、变相提高利率、增加人员等方法扩大市场,而是通过改变存款结构、改善服务质量、增加存款品种、提高工作效率等方法增加存款。

3、可用资金的历史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析

(1)可用资金的历史成本,是指银行对已吸收的存款的全部利息成本加上营业成本除以全部可用资金。实际上是银行资金的转移价格,并由此决定盈利性资产的最低收益率,而利润是资金转移价格的溢价。

该指标对银行以往的存款成本和经营状况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但无法考虑未来成本的变化情况。若未来利率上升,则历史成本低于现实成本,银行的收益率就会下降,利润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若未来利率下降,则银行资产价格(利率)可能高估,对竞争不利。

(2)边际成本

对银行经营而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将要产生的资金运用,因此确定边际存款和边际存款成本有特殊意义。

边际存款成本反映的是银行为新增存款付出的成本,反映的是成本的变化情况,在商业银行资金已充分运用的前提下,边际成本将影响银行利润目标的实现。

当然,边际成本的计算很困难,需要银行对未来利率的变化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作用,银行资金头寸的概念以及影响银行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和存放同业存款的各种因素,掌握银行资金头寸预测方法和各类现金资产的管理方法,并能应用现金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的经营效果。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适度流动性,也就是说,银行一方面要保证其现金资产能够足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现金需要,另一方面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准确地计算和预测资金头寸,为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银行的现金会随时发生变化,

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供给

流动性资金供给来自:1、客户存款。2、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3、客户偿还贷款。4、银行资出售。5、货币市场借款。

流动性资金需求来自:1、客户提取存款。2、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3、偿还非存款借款。4、提供和销售服务中所产生的费用和税收。5、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1)因素法:是指对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并据此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其中,存贷业务的变化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2)资金结构法:是指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3)流动性指标法:是指银行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的需求。

其中因素法:

a:影响银行预期存贷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导向

B、微观个体行为特征及主观偏好

b:影响银行预期贷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率与企业的预期利润率

B、货币供应预期增长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

C、预期优惠贷款利率及商业票据利率等

c:影响银行预期存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个人收入的预期增长率与商品价格的预期增长率

B、货币供应量的预期增长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的变化。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收回)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因此,商业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银行头寸预测=存款变化-贷款变化-准备金变化

见下表。

流动性管理原则

1、进取型原则:指银行主要通过主动负债管理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的管理原则。

优点:有利于银行业务扩张,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缺点:资金的筹集力度易受到市场心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点:在于借入资金成本是否大于运用其所获得的收入。

适用类型:实业雄厚、信誉良好的银行

2、保守性原则:指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主要采用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管理原则。

优点:银行的资金调整、转换不受或少受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安全可靠,风险较小。

缺点:成本代价较高。

关键点:资金需求淡季必须加大资金储备力度,为资金需求高峰准备充足的流动性资金。

适用类型: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银行。

3、成本最低原则:指流动性缺口的满足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而不论是以主动负债方式还是以自身资产转换方式来实现。

优点: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润率。

适用类型: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市场预测与把握能力的银行。

从上表和公式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存贷款的变化,因此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1、将存款分类并分析其变化情况。

核心存款、易变性存款

2、分析客户的贷款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第五章贷款业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种类、贷款政策的内容、贷款价格的构成和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掌握几种主要贷款的操作要点、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贷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能应用贷款定价方法、信用分析方法、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及不良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方法。

三、贷款定价原则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贷款定价应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贷款价格应适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四)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四、定价方法

(一)西方商业银行常用贷款定价模型

纵观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史,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主要有两种方式:

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法

该定价模式的主要思想是贷款的价格必须能够补偿银行筹集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即筹资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价格还能够补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使银行获得一定的利润。该方法确定的价格至少包括筹资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和目标利润等部分。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贷款保本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

贷款盈利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

这种定价方式直观地表明了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看起来简单的计算公式对于成本的计算要求却非常高,尤其是对单笔贷款费用和风险补偿费用的确定。若要准确或较准确地计算这两种费用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成本计算系统和健全的信用评级制度,这正是我国金融系统目前所缺乏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成本导向型贷款方式,它忽略了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与客户的关系,容易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和客户流失,给银行自身造成被动。

该方法仅适用于具有卖方特征的贷款市场,如中小企业贷款。

2、价格领导方法(Price Leadership)。

该方法是当前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其具体的方法是:首先选择某种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然后针对客户贷款项目的违约风险程度和贷款的期限风险程度,确定不同的风险溢价。由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点数"(或乘上风险溢价“乘数”)便构成了具体贷款项目的实际利率,因此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点数+期限风险溢价点数

或者也可表示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

其中,选择何种利率为基准利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期西方商业银行通常选择对最优质客户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时所征收的最低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上世纪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通常以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LIBOR.)作为基准利率。与成本相加模式相比较,价格领导模式属于“市场导向型”的定价模式,其中的基准利率通常为市场利率,该利率既反映了银行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平均水平,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状况,因而较容易为借贷双方所接受。

3.客户赢利性分析方法(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

该定价方法也称为账户赢利性分析方法,它是指银行在综合计算与客户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根据银行的目标利润及客户风险水平等给贷款定价,即合理的贷款定价必须保证银行从某一特定客户的所有业务往来中获取的整体收益大于以贷款业务为主导的成本与银行目标利润之和。

公式为:贷款额×利率×期限×(1-营业税及附加税率)十其他服务收入×(1-营业税及附加税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十银行的目标利润

其中来源于客户的总收入主要包括:①贷款的利息收入。②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即客户将款项存入银行,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后,余额用于贷款、投资后所产生的收益。③结算手续费收入,即银行为客户办理国内结算和国际结算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④其他服务费收入,即银行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如代发工资、代理买卖外汇、保险箱业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为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主要包括:①资金成本,即银行为客户提供贷款所需资金的成本。②贷款费用,即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所收取的一部分补偿费用。③贷款的违约成本,这需要狠抓客户的风险等级和平均违约率来确定。④客户存款的利息支出,即银行对客户存款账户及支票账户所支付的利息。

⑤账户管理成本,即对客户各种账户的管理费用和操作费用。所应实现的目标利润即银行发放贷款所确定的最低收益。

4、贷款利率上限模型

即无论未来市场利率如何变动,都对贷款合同规定一个利率上限,利率上限只是银行可以按特定收费而提供给客户的另一种服务选择。贷款利率上限为借款客户限定了最高贷款成本,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试图从银行与客户的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采用这种模式,可能会得出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也对银行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

一、抵押贷款的申请流程

抵押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以意思表示设定抵押权的双方法律行为。最常见的抵押形式是当债务人向银行贷款时向银行提供的抵押。抵押贷款时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还款保证,向贷款人取得的贷款。

方法/步骤

(一)申请

1.申请人:一、具备还款能力的个人;大中小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2.提供资料。申请后,还需向银行提供以下证明资料:借款方的有关法人资料证明;抵押物清单及

其证明;银行需要审查的其他有关抵押的资料

(二)(二)评估

在借款人提出申请,经银行信贷部门批准后,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抵押品进行全面的估价,以便确定银行应该贷给借款人的贷款额度。

在一般情况下,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返回,贷款金额一般是小于其抵押品的价值的,这也是银行贷款安全性的体现。

(三)审查

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法律或手续是否健全;对某一抵押物的审查。

(四)签订合同

(五)抵押物的抵押登记

(六)发放

借款人申请贷款,贷款人发放贷款,都必须经过一整套法律程序,这需要借贷双方签订抵押贷款合同。

(七)贷款归还与抵押合同解除

二、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流程

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已购商品住房作为抵押申请贷款,用于满足住房装修、购车、大额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多种消费需求,以及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需求。

(一)房产抵押贷款申请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持有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3、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

4、抵押房产有房地产证,产权明晰,可上市流通;

5、房屋的年限在20年之内;房屋的面积各银行要求不一;房屋要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6、房产抵押贷款一般要求商品房,公寓,商铺,写字楼

(二)流程

1、贷款申请:借款人提出贷款用途,金额及年限时间;

2、准备贷款材料:借款人及抵押人将贷款申请贷款所需文件、证件按要求准备齐全;包括:本人配偶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个人消费用途的相应合同、婚姻状况证明;房屋所有权证,权属人及配偶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

3、看房评估:由相关机构对抵押房进行实地勘查、评(勘)估;

4、报批贷款:将所有申贷资料连同评估报告或勘估意见书报送银行审批;

5、借款合同公证:借款人及抵押人填写(借款合同)及所有相关文件、签字、盖手印后,由公证人员对其进行公证;

6、抵押登记手续:银行凭房屋所有权证和借款合同公证书到产权处办理抵押登记手;

7、开户、放款:借款人开立还款账户、银行放款至该账户(注:原则上只有商品房、房改房、安居房可用作抵押物)。

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分析(信用6C分析法)

国际上通行一种评价借款人信誉状况的原则,即“6C”原则。这是指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和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另:有认为“6C”是指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现金(cash)、抵押(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s)和控制(control)。

(1)品德:直接反映在回款速度和数额上,每一笔信用交易,都隐含了客户对公司的付款承诺,如果客户没有付款的诚意,则该应收账款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品质被认为是评估信用最重要的因素。

(2)能力:包括客户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能力越强,本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低。

(3)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4)抵押品:是客户在拒付或无力支付时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其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客户的款项,债权方就可以通过处理抵押品获得补偿。

(5)经营环境:主要是指客户运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当这些环境发生变化时,客户的偿债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如果影响很大,则客户的信用水平就将受到威胁。

(6)连续性:是指客户持续经营的可能性,这需要从客户内部的财务状况、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等的综合评价。

二、信用分析技术

(一)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是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负债及资本项目、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分析。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的量化分析。银行用来进行信用分析的财务比率通常有以下四类:

1、流动性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2、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股票市盈率。

3、结构性比率。包括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偿还能力比率。

4、经营能力比率。包括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贷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

(三)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偿还贷款最可靠的是现金,因此银行应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一)贷款分类

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

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

二、贷款过程控制

1、贷款三查制度

(1)贷前调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风险度。

(2)贷时审查:每一笔贷款发放是否合理,有无风险。要独立审贷、客观公正,充分、准确地揭示业务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

(3)贷后检查:对借款人执行贷款合同的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五级分类。

2、贷款管理

(1)审贷分离制度

如美国(信誉部、审查部、贷款部,分别承担对贷款的调查、审查、管理职能)

(2)贷款分级审批制度

在美国称为集体审贷制度。(对个人在贷款审批中的权利进行限制,成立集体审批机构。)

第七章租赁和信托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银行发展租赁和信托的意义,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委托贷款的种类,掌握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区别,租金的计算方法和各类委托贷款业务的要点,并能应用相关原理和方法分析影响租金的因素和商业银行发展信托业务的条件。

(三)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

A、现代租赁和银行贷款的比较

1、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贷款是银行信用,而租赁则是租赁信用。

2、对承租人来说,现代融资租赁是一种百分之百的融资,而贷款则是一种不完全融资。

3、贷款是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贷款增加,企业的负债比率也随之提高。而租赁一般来说不是企业的负债,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不改变企业的负债比率,也不影响贷款限额。

B、租赁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就法律方面而言,租赁保险为租赁合同,商业信用保险为购买合同。

2、就会计处理而言,承租人租入的设备由于没有所有权,所以不作为固定资产,只作为租赁物登记,承租人支付的租金可列支成本;而利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设备,购货人则需记入固定资产,并据此纳税和提取折旧。

3、就业务关系而言,租赁涉及三方关系,而商业信用涉及两方关系。

二、租金

(一)租金的构成

租金是指出租人转让某种资产的使用权给承租人而按约定条件定期分次向承租人收取的“报酬”。租金以耗费在租赁资产上的价值为基础,其构成具体包括以下三部分:

1、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包括设备原价、设备运输费、保险费等。

2、利息。

3、营业费用,包括办公费、业务人员工资、旅差费和必要的利润。

(二)租金的计算方法

1、附加利率法。

指在租赁资产的设备货价和概算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特定的比率来计算租金的方法。

设R为每期租金,pv为租赁资产的货价或概算成本,n为还款次数,i为每期利率,r为每期附加率,则

该公式表明,还另收附加费,利用这种方法计算租金,一般会高于其他方法。

2、年金法。

(1)等额年金法:A:每期期初支付。B:每期期末支付

(2)变额年金法:等差变额年金;等比变额年金

3、成本回收法。

4、不规则租金的计算方法。

5、浮动利率的租金计算方法。

(三)影响租金的主要因素

1、计算方法;

2、利率;

3、租赁期限;

4、付租间隔期;

5、付租方式;

6、保证金支付数量和方法;

7、支付币种;

8、计息日和起租日

第八章表外业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及其原因,了解担保业务,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贷款承诺和贷款出售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掌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涵义及其分类标准,表外业务的操作程序,并能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我国银行开拓表外业务的条件和途径。

一、表外业务的涵义

表外业务,即OBS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狭义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①贷款承诺;②担保;③金融衍生工具;

④投资银行业务。

《巴塞尔协议》中,将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分成5类:第一类为10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直接信用替代工具,如保证和承兑;销售和回购协议以及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远期资产购买、超远期存款和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第二类为5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某些与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票据发行融通和循环包销便利;其他初始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承诺。

第三类为2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有自行偿付能力的与贸易有关的或有项目。

第四类为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类似初始期限在1年以内的,或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取消的

承诺均属此类。

第五类是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根据该属性,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

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

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

6、交易类中间业务,例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

7、基金托管业务,例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例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

9、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一、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债务人的融资提供担保。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广泛的担保文件。通常开证行是第二付款人,只有当借款人自己不能履约时,才由银行付款。而开证行一旦付款,借款人必须补偿银行的损失。银行开立备用信用证要收取佣金。

(三)备用信用证的交易程序

1、订立合同;

2、申请开证;

3、开证与通知;

4、审核与修改;

5、执行合同;

6、支付和求偿。

二、商业信用证

商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进口商请求当地银行开出的一种证书,授权出口商所在地的另一家银行通知出口商,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愿意承兑或付款承购出口商交来的汇票单据。

(三)商业信用证的交易程序

1、开证人申请开立信用证。

2、开证行开立信用证。

3、通知行通知信用证。

4、审查与修改信用证。

5、交单议付。

6、开证人付款赎单。

四、票据发行便利的程序

1、由发行人(借款人)委托包销人和投标小组成员。

2、在发行人与包销人和投标小组成员之间签订一系列文件。

3、确定发行时间表和具体安排。

四、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程序

1、交易者通过路透终端机“FRAT”画面得到远期利率协议市场定价信息,并向有关报价银行询价,进而表达交易意愿。

2、报价银行对交易者的资信作了评估后,在协议日以电传方式对交易加以确认。

3、报价银行在结算日以电传形式确认结算。

四、互换的交易程序

(一)选择交易商

(二)参与互换的使用者与互换交易商就交易条件进行磋商

(三)互换交易的实施,主要是一系列款项的交换支付

第十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成因、种类以及风险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掌握风险识别和风险预测与内部控制的方法,并能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结合商业银行的宏微现环境,分析某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调查与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

(一)调查分析:1、银行的营业环境分析。2、银行的管理环境分析。3、银行地位分析

(二)风险识别:1、银行的营业环境引发的风险识别。2、银行的管理环境引发的风险识别。3、银行地位引发的风险识别。4、银行债权人的法律地位引发的银行风险的识别。5、银行所有权及法律地位引发的风险的识别

二、商业银行风险衡量和测算

(一)量化指标分析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内容,商业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因此可以进行衡量和测算。

1、测算贷款风险度

贷款风险度=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

贷款资产风险度=贷款风险度×贷款形态系数

2、贷款方式系数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分别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和4个风险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风险权数,分别为0、10%、20%、50%、100%(表内资产)和0、20%、50%、100%(表外资产)。可查阅系数表。

3、全部贷款风险权重资产比例=∑(贷款金额×贷款资产风险度)/贷款总额×100%

4、经营风险度的测量

利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和资产流动性指标来测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度。

经营风险度(FR)=流动性风险系数(A)+资本充足率风险系数(B)

(二)定量分析

1、时间序列预测法:( 1)指数平滑法。(2 )回归分析预测法。

2、马尔可夫链预测法

3、累积频率分析法

4、弹性分析法

1、时间序列预测法

运用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原理(即把未来看成过去和现在的延续)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预测未来。商业银行运用时间序列法预测风险,其实质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风险情况来预测未来同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所造成的影响。

主要有下面两种方法:

(1)指数平滑法

基本概念

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可运用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的预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预测利率、汇率和证券价格,然后分析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的变动幅度以及对银行损益造成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平滑系数的确定带有主观性,不同的平滑系数会使预测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2)回归分析预测法

任何一种银行风险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他们这的关系可明确的数学公式表示,如资本=资产×资本资产比例;一种是非确定性相关关系,即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性,但常常因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

回归分析是研究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式,分析讨论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以确定该

方程式在进行风险预测上的合理性。

2、马尔可夫链预测法

该方法以无后效性为基础,适用于记忆性较强的随机模型。

无后效性是指自然界的事物与过去的状态并无关系,而与事物的近期状态有关。因此应用马尔可夫链预测随机事件未来趋势的变化无须大量历史数据,就能完成短期或长期趋势分析。

第一步,划分系统状态;第二步,状态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第三步,预测。

3、累积频率分析法

这是在统计规律稳定、历史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进行风险概率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有四个步骤:第一,描述概率分布。即描述不同风险产生的损益及其概率;第二,计算样本的数学期望值;第三,计算反映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的标准差;第四,计算标准离差率,用相对数来表示离散程度即风险的大小。该种方法通常用于预测非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在预测投资风险时运用的非常普及。

(三)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又称判断预测法。它由熟悉业务,并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的专家和专业人员,根据其经验及掌握的有关商业银行的历史资料和情况,对商业银行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定性分析可以作为量化分析的补充,两者并不矛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意见法,这是一种传统的预测方法。

(1)意见汇集法:即由银行预测人员根据预先拟定的提纲,对那些对预测内容比较熟悉,对预测内容未来变化趋势比较敏感的银行上层人员、业务主管和业务人员进行调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最后做出预测的结论。这种方法成本较小,运用灵活,并能根据影响预测内容的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测数进行修正。但由于预测结果易受个人主观判断影响,以及对一些专门问题不易深入等原因而影响预测效果。

(2)专家小组法:它是由商业银行组织有关汇率、利率、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预测小组,以召开讨论会的形式,在明确所要预测问题的目的、内容和范围后,通过讨论和发表意见做出种种预测,然后,根据增加小组集体的成果进行综合和统一,做出最后的判断。该种方法较全面、深入,但容易受权威人士所左右。

(3)德尔非法:主要通过通讯的方法,向有关专家发出预测问题调查表,向专家们咨询,在经过多次反复、汇总、整理、归纳各种专家意见后,做出预测判断。该方法具有保密性强、反馈性强(可以将意见及时反馈给专家)、集中判断。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投资、汇率、信贷等风险的预测中。

2、主观概率法

3、交叉影响法

4、领先指标法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2、制衡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3、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4、相匹配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五、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1、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风险。

2、准备策略,预防风险。即对风险设置多层预防线的办法。如充实资本金、提取各种准备金。

3、分散风险。对难以回避的风险采取分散策略。如资产结构多样化、授信对象多样化。

4、规避风险。主要方法有:(1)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原则;(2)“收硬付软”、“借软贷硬”的币种选择原则;(3)债权互换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即商业银行之间利用各自不同的相对优势,将不同期限、利率或币种的债权互换,彼此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地避开风险;(4)资产短期化策略。

5、风险转嫁。如保险制度。

6、消缩策略(风险)。(1)套头交易;(2)期货交易;(3)期权交易等。

7、风险抑制。承担风险后,要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损失。主要方法有:(1)向借款人派驻专门人员;(2)发现借款人财务问题,立即停止新贷款,并想法收回原有贷款;(3)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4)追加资产抵押。

8、补偿策略。如担保贷款、司法手段等。

商业银行学复习题

商业银行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组建证券投资组合时,涉及到()。 A.决定投资目标和可投资资金的数量 B.确定具体的投资资产和对各种资产的投资比例 C.对投资过程所确定的金融资产类型中个别证券或证券组合具体特征进行考察分析D.投资组合的修正和业绩评估 2、用哪一种方法获得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真实性?()。 A.历史资料B.媒体信息C.实地访查D.网上信息 3、证券价格反映了全部公开的信息,但不反映内部信息,这样的市场称为()。A.无效市场B.弱式有效市场C.半强式有效市场D.强式有效市场 4、基本分析的优点有:()。 A.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应用起来相对简单 B.同市场接近,考虑问题比较直接 C.预测的精度较高 D.获得利益的周期短 5、一般来说,债券的期限越长,其市场价格变动的可能性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 6、贴水出售的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该债券的票面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A.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B.到期收益率大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小于票面利率D.无法比较 7、下列哪项不是债券基本价值评估的假设条件:()。 A.各种债券的名义支付金额都是确定的B.各种债券的实际支付金额都是确定的C.市场利率是可以精确地预测出来D.通货膨胀的幅度可以精确的预测出来 8、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 A、信用风险 B、抵押品贬值风险 C、提前偿付风险 D、利率下降风险 9、住房贷款的证券化设立过程中,需要参与的服务机构有() A、信用评级机构 B、受托机构 C、登记机构 D、银行间交易机构 10、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审批机构一般可以是() A、银行网点柜员 B、银行分行个人授信处或类似机构 C、银行总行个人授信处或类似机构 D、银行分行金融业务部 11、我国现阶段,以下机构能够为个人办理贷款的机构有() A、小额贷款公司 B、消费者金融公司 C、典当行 D、证券公司 12、以下信用卡组织发行的信用卡能够在全球使用的有哪一些() A、 Visa international B、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C、China Unionpay D、 Europay 13、以下个人贷款一般不需要担保或者抵押物的是() A、信用卡透支贷款 B、个人助学贷款 C、个人购房贷款 D、个人汽车贷款 14、个人贷款授信过程中以及授信完成之后银行所面对的主要风险有()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利率风险 D、信用风险 15、下面几种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思想中,属于从资产方做出建议的思想是() A、真实票据理论 B、资产转移理论 C、预期收入理论 D、持续期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夜大学/函授)

B卷试题答案 一、A C C B B B D B D C 二、1.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 2.也称问题贷款,即传统贷款分类中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新五级分类中的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3.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4.利率敏感资金(Rate-sensitive Fund):也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 三、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四个基本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2)支付中介职能。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职能。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权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己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2.(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这些目标有是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决定的,但目标的实现又实现存在一定的矛盾,应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争取利润最大化,而解决安全性与盈利性矛盾的最好选择是提高经营的流动性。 3.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考虑原则是:在存在证券投资利息收入税赋差距,从而使两种债券出现税前收益和税后收益不一致时,银行应在投资组合中尽量利用税前收益高的应税证券,使其利息收入抵补融资成本,并使剩余资金全部投资于税后收益率最高的减免税证券上,从而提高证券投资盈利水平。 四、论述题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 新协议在第一支柱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几种备选方案。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的银行,新协议建议其采用标准法来计量风险,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 2、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委员会认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要补充。具体包括:(1)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四大原则。原则一: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原则二: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原则三: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原则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2)监管当局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银行要披露计算信用及操作风险最低资本的内部方法的特点。作为监管当局检查内容之一,监管当局必须确保上述条件自始至终得以满足。(3)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换银行帐薄利率风险的处理。 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委员会强调,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潜在作用。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内容。监管当局应评价银行的披露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新协议还将披露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

《商业银行管理学》复习要点(doc 9页)

《商业银行管理学》复习要点(doc 9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的资金。 贷款承诺:贷款承诺是指银行与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贷款合同。 贷款出售:贷款出售是指银行将已发放的贷款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重新获得资金来源并获取手续费收入的一种业务方式。 持续期(久期):所谓持续期或久期,是指债券的平均有效期限,它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指银行按照约定的价格出售高质量、高流动的资产,如政府债券等。 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银行间的短期借款,它主要勇于银行临时行流动性需求,满足日常资金周转的需要,。 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是指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或者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需要重新根据市场利率确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流动性溢价:远期利率和未来的即期利率之间的差额。 利率敏感性缺口:就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银行资金的利率风险暴露情况。 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银行管理者对未来即期利率

(完整版)商业银行经营学期末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末复习提纲 单选20分(1分)多选20分(2分)判断10分(1分)计算20分简答20分(20分)论述 10分(10分) 考点一:商业银行的职能:(五大职能) 信用中介——最基本、最能反映经营活动 支付中介——最早、最传统 信用创造 金融服务 调节经济 考点二:商业银行的三大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单一银行制(独家银行制)(主要集中在美国) 总分行制 (我国的交通银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 银行控股公司(花旗公司,美国发展最快) 1、独家银行制又称为单一银行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优点: (1)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适合本地区需要,全力为本地区服务。(3)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大,经营较为灵活。 (4)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 缺陷: (1)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和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存在着矛盾,同时,在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条件下,其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2)银行业务多集中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3)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总分行制的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通常,总行设在大中型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指挥。 优点: (1)分支机构较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2)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3)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缺点: (1)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 (2)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试卷

商业银行经营学 一.名词解释 1.信用创造: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2.融资缺口模型:银行根据对利率波动趋势的预测,利用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组合技术,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缺口策略以获取更高收益的一种模型。 3.负债: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其是商业银行重要来源,包括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 4.再贴现:商业银行在需要资金时将自己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交给央行,央行按一定的贴现率扣除一部分资金,然后将剩余资金贷给商业银行的一种行为。 5.头寸调度:在正确预测头寸变化趋势基础上,及时灵活地调节头寸余缺,保证资金短缺时,能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调入所需资金;资金短缺时,能及时调出头寸,获取较高收益。 二.单项选择 (1).下列不属于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的是(D )。 A.申请登记 B.招募股份 C.验资营业 D.进行市场调查 (2). 下列属于信用中介的作用的是(A )。 A.将闲散资本得到充分利用 B.节约了流通费用 C.降低银行的筹资成本,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 D.将长期资金转化为短期资金 (3).下列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目标错误的是( C )。 A.安全性 B.流动性 C.创新性 D.盈利性 (4).(D )是资金运用。 A.活期存款 B.发行债券 C.短期借入款 D.贷款 (5).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B )。 A.土地 B.现金C设备 D.营业用房 (6).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D )。 A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B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C负债管理理论D资产管理理论 (7).《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核心资本比率应大于或等于(A )。 A.4% B.1.25% C.8% D.50% (8).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贷款/存款比率不得超过(B )。 A.100% B.75% C.50% D.25% (9).下列不属于资本外部筹集方法的是(C )。 A.发行普通股 B.发行优先股 C.增加准备金 D.发行资本票据和债券 (10).应有利于货币供求平衡、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调整、商品供应和货币购买力矛盾的缓和指的是存款工具创新的(A)原则。 A.社会性 B.规范性 C.连续性 D.效益型 (11). 为获取存款这一资金来源而发生的一切支出属于(D) A.利息成本 B.营业成本 C.可用资金成本 D.资金成本 (12).下列不属于现金资产的构成的是(A)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商业银行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2资本盈余:指银行发行普通股时,其发行价格超出票面价去掉发行费用的余额。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所形成,此外还反映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及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资本盈余可以转增资本,发放股息。 3留存收益: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及税率等因素。 4资本性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为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其性质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又称为附属资本或长期债务。 5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6在途资金:也称托收未达款,它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7垫头:即抵押率,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和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 8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从持票人来讲,贴现是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贴付利息取得现款的经济行为。 9呆账准备金:指从银行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 10经营性租赁:指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资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纳税、支付保险费和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等,是一种短期租赁。 11融资性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商的选择,向供货商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承租期满,货物所有权归属于承租人的交易。 12信托投资:指由信托机构将个人、企业或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收益人,银行收取手续费的金融信托业务。 13个人理财:基于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通过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 14进出口押汇:是银行融通出口商的一种方法,由出口方银行和进口方银行共同组织。进出口商进行交易时,出口商将汇票,连同提单、保单发票等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抵押,借取汇票金额一定百分比的资金。由银行凭全部货运单据向进口商收回贷款的本息。在汇票由受票人偿付后,银行留下预付的金额,加上利息和托收费,其余贷记给出口商。 二、简答 1、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及原则。 目的:在保证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将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作为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杠杆,服务于银行整体经营状况最优化目标。 原则:(1)总量适度原则: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在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为保持现金资产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最低时的现金资产数量。(2)适时调节原则: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地调整资金头寸,保证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3)安全性原则:银行在现金资产特别是库存现金的管理中,必须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2、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银行并购的最根本原因是追求利润和迫于竞争压力。具体原因有:(1)追求企业发展:通过并购迅速提高银行资本及资产规模,以便满足和实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规定,和减少过度竞争所造成的两败俱伤。(2)追求协同效应:银行并购后,其总体效益要大于两个独立银行效益的算术和,提高竞争性指标。包括:①经营协同效应:产生规模经济,并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综合实力;②财务协同效应:银行并购后:税率、会计处理的惯例和投资理念等会发生变化,可帮助银行合理避税、产生预期效应等。(3)管理层利益驱动:银行管理层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了追求高收入,他们往往具有扩张的动机。 影响:(1)并购带来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了银行的收益水平及现金净流入(2)并购改善了产品的推销和销售(3)并购可将银行融入有吸引力的新市场(4)并购改善了经营管理水平(5)并购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 3、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证券投资业务? 证券投资的目的是在一定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入最大化,与银行经营的总目标相一致。主要功能有:(1)分散风险、获取稳定的收益:银行贷款利率较高,但风险较大。在没有合适贷款机会时,银行将资金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证券,获取稳定的收益,可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保持或提高利润水平。(2)保持流动性:现金资产无利息收入,银行为保持流动性而持有过多的现金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机会成本。可销性很强的短期证券是商业银行理想的高流动性资产,既可随时变现,又有一定的利息收入。(3)合理避税:商业银行投资的地方政府债券往往享有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可利用证券组合避税,提高收益。 4、什么是利率风险?来源是什么?哪些方法可以衡量?如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防范? 利率风险是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使银行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的损失。 来源:重新定价风险、内涵选择权风险、基本点风险、收益曲线风险衡量:(1)资金缺口管理:是银行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期利率敏感性的资产与负债的对比关系,规避利率风险或从利率风险中提高利润水平的方法。包括:①资金缺口: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之差,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操作:当预测利率将要上升时,银行应尽量减少负缺口,力争正缺口;当预测利率将要下降时,则设法把资金缺口调整为负值)②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之比(2)持续期管理: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与结构,采取对银行净值有利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来规避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总体利率风险。(①当持续期缺口为正值时,银行净值随利率上升而下降,随利率下降而上升②当续期缺口为负值时,银行净值随市场利率上升而上升,随利率下降而下降③当续期缺口为零时,银行净值在利率变动时保持不变)防范:(1)远期利率协议: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2)利率互换(3)利率期货:交易双方在集中性的市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所进行的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4)利率期权:利率期权的买方获得一种权利,在到期日或期满前按照预先确定的利率即执行价格,按照一定的期限借人或贷出一定金额的货币。卖方从买方收取期权费,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5、银行信贷人员怎样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可能成为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 (1)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①经常止付支票或退票②经常出现透支或超过规定限额透支③应付票据展期过多④要求借款用于偿还旧债⑤要求贷款用于炒作本公司股票或进行投机性活动⑥贷款需求的规模和时间变动无常⑦银行存款余额持续下降⑧经常签发空头支票⑨贷款的担保人要求解除担保责任⑩借款人被其他债权人追讨债务,或索取赔偿⑾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要求贷款展期⑿从其他机构取得贷款,特别是抵押贷款 (2)企业财务报表方面:①银行不能按时收到企业的财务报表②应收账款的账龄明显延长③销售上升,利润减少④现金状况恶化⑤主要财务比率发生异常变化⑥审计不合格⑦应收款和存货激增⑧呆账增加,或拒做呆账及损失准备⑨成本上升,收益减少⑩⑾销售额下降⑿不合理地改变或违反会计准则,如折旧计提、存货计价等 (3)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①主要负责人之间不团结②企业管理人员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③在多家银行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④董事会、所有权发生重要的变动⑤公司关键人物健康出现问题,且接班人不明确或能力不足⑥主要决策人心理过重⑦某负责人独断专行,限制了其他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⑧无故更换会计师或高层管理人士⑨对市场供求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⑩用人不当,各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协调配合⑾缺乏长远的战略,急功近利⑿借款人家庭出现危机等 (4)企业经营管理方面:①经营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员工年龄老化,纪律松散②设备陈旧、维修不善,利用率低③销售旺季后,存货仍大量积压④丧失主要客户⑤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某些主要客户的订单变动

商业银行营销学复习题-完整版双学位

银行营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撇脂定价策略 也称“高额定价法”,是指银行把新产品以较高的价格推向市场,以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尽快收回投资和获取最大利润,当竞争者进入市场或市场销路缩减时,再逐渐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银行市场定位 银行根据竞争状况、内部条件等,判断和确定自身在目标市场的地位,进而确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应如何接近客户的营销活动,是商业银行设计企业形象,决定向客户提供何种价值(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过程。 目的是让客户能更加了解和喜欢该银行所代表的内涵,在客户心目中留下别具一格的企业形象和值得购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形象。市场定位一般包括产品定位和企业形象定位两种。 3.银行市场营销调研 商业银行系统设计、收集、分析和提供有关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信息,掌握和了解银行所面临的特定营销状况的过程,是商业银行与市场环境沟通的纽带,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市场决策提供依据。 4.目标市场 是指银行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的、将要进入并重点开展营销活动的若干细分市场。 5.产品组合 一般是指某一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是指金融

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的结合方式。 6.客户关系管理 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旨在健全、发展、完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应用技术系统,同时,它还是一种职能战略,是企业高层领导对如何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全方位的规划和部署。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其内含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IT)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 7.整合营销 是指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持久的优势地位,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进行市场开拓。 8.渗透定价法 一般是指在新产品在上市时使用较低的价格以快速向市场渗透,待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再逐步将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上的定价方法。9.目标市场定位 是企业识别、开发符合目标市场需要,通过营销手段沟通目标客户,使其明确感知该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特色或具有差异有时的内容(产品和服务)。10.关系营销 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与最终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内部员工、政府部门、同盟者、新闻单位及其社会公众部门等建立和发展良好稳定的关系,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营销对象,全方位地开展营销活动。

商业银行管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

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第一学期函授试卷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管理学 专业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A. 英国 B.美国 C.意大利 D.德 国 2. 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满足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 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 )。 A. 英格兰银行 B.曼切斯特银行 C. 汇丰银行 D.利物浦银行 3.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 5.()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清算中介 D.调节经济的功能 6.单一银行制度主要存在于(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7.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 A. 金融资产和负债 B. —般商品 C.商业资本 D.货 币资本 8?银行的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有( )。 A.库存现金 B.托收中的款项 C. 存放同业款项 D.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 9.对于发行普通股,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发行成本比较高 B. 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 单选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A. 股份制银行 C.高利贷性质银行 4. 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 A. 交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B.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D.封建主义银行 )标志着 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B. 浙江兴业银行 1.近代银行业产生于(

C. 资金成本总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 D. 总资本收益率下降时,会产生杠杆作用

10.附属资本不包括()。 A.未公开储备 B.股本 C.重估储备 D.普通准备金11?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本的比率不得低于()。 A.7% B.8% C.9% D.10% 12.年初的资本/资产=8%,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仍为8%,年 末的未分配收益为0.2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 A.12.5 B.10 C.10.2 D.12.7 13.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是( ) A.借款 B.发仃债券 C.各项存款 D.资本 14. 商业银行的()是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资本 15. 某银行通过5%的利率吸收100万新存款,银行估计如果提供利率为 5.5%,可筹资150万存款,若提供6%的利率可筹资200万元存款,若提供 6.5%的利率可筹集250万存款,若提供7%利率可筹300万存款,而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为8.5%,贷款利率不随贷款量增加而增加,贷款利率是贷款边际收益率。问存款利率为()时,银行可获最大利润。 A.5% B.6% C.6.5% D.7% 16. 某商业银行共筹集5亿元资金,其中以资金成本率8%可筹集支票存款 1亿元,以12%的资金成本率可筹集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3亿元,资本性 债券1亿元,成本率为16%。如果存款运用于非盈利资产的比重分别为:支票存款为15%,定期与储蓄存款为5%。资本性债券全部用于盈利性资产上。该行的税前平均成本率为()。 A.10% B.12% C.15% D.12.66% 17. 商业银行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金的不足的债券是()。 A. 一般性债券 B.资本性债券 C.国际债券 D.政府债券 18. 商业银行发行的用于长期贷款与长期投资的债券是()。 A. 一般性债券 B.资本性债券 C.国际债券 D.政府债券 19. 按照()将贷款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A.期限 B.保障程度 C.质量状况 D.偿还方式 20. 一个客户要求银行500万元的信用额度,但按贷款合同,只使用了400万元,利率为10%,银行对未使用的额度收取1%的承诺费用,而且还要求 客户保存实际贷款额度10%、未使用贷款额度5%的补偿余额。计算该行的税前收益率()。 A.11.5% B.12% C.11% D.9%

(整理)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重点)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1、银行的产生 基本思路: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同时要启发学生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 2、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做更多的了解。 两种传统: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 5、调节经济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和借款,这种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业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业。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商业银行是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取决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状况,所以,在创立

商业银行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复习资料 1.商业银行经营原则(P13):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利率敏感性(P26):是指资产或负债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3.市场风险(P64):是指由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 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P84):是指存款人将资金按某一固定利率和期限存入银行获得的可以在市场上转让买卖的存单式的凭证。 5.操作风险(P14):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6.核心资本:根据《巴塞尔协议》定义,银行的核心资本也称为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永久的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 7.附属资本:也被称为补充资本或二级资本,是商业银行的债务型资本。 8.资本充足率(P57):《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称为。。。 9.边际成本分析法:(96):是指银行每增加一单位的资金付出的成本量。 10.流动性风险(P104):主要是指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资金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题的可能性。 11.现金资产(P109):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12.贷款的期限结构:是不同贷款期限的贷款额度所占到贷款总额的比例,也就是不同期限的贷款比例即为贷款期限结构。

12.核心存款:是商业银行中能够保持稳定性的那部分存款。 13.备用信用证(P214):S是担保业务的一个类别,通常为债务人的融资活动提供的担保,与商业票据的发行相联系。 14.贷款承诺:(P216):是指银行在对借款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借款客户达成一致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银行将在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 15.票据发行便利:是指银行同意票据发行人在一定期限内发行某种票据,并承担包销义务。 16.资产负债管理(P281):是指商业银行从经营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出发,通过预测市场利率、汇率、资产风险的变动趋势,综合运用品种、定价、权限、期权等工具,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18.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商业银行期末复习重点

期末复习重点:(有的题目答案在课本,有的题目答案在世格银行系统里面) 温馨提示:请大家去公共机房,登陆世格银行网站,参考“常见问题”。期末考试的业务分析题在里面。一定要在世格银行系统找答案并复习。占卷面的大约40%的。 一、单选多选判断 课本: P19 (四)日期的书写 P18 (三) P39 2.柜员权限的控制 P51.3.一般存款账户的开立 P41 交接基本内容 P49 (一)基本规定 P58(五)冻结和扣划 P47.(四) P167 二、结算的原则 P45(三)签发 P71.(5)现金请点 P87(二)储蓄的原则 P885.定活两便 P187汇兑2. P92(二)计息方法 P157基本规定 P171(一)支票的基本规定 二、业务分析题:(基本上95%都在世格银行的“常见问题”中) 世格银行http://172.21.9.175/simbankv4/Student/home.aspx (常见问题) 具体考点任务:(世格银行) 1.委托收款业务 常见问题 2.整存整取业务 常见问题 3.储蓄特殊业务 常见问题 4.通知存款业务 常见问题 (1)通知存款遇哪些情况,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2)通知存款如已办理通知手续而不支取或在通知期限内取消通知的,通知期限内是否计息?

(3)单位通知存款部分支取如何处理? 5.贷记卡业务 常见问题 资信证明材料等 6.本票业务 常见问题 7.汇票业务 常见问题 8.单位存款业务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哪几种,各类型存款账户使用范围。 9.补充:银行承兑汇票相关知识。 除了要表明“银行承兑汇票”的字样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必须记载哪些事项? ①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②确定的金额; ③付款人名称; ④收款人名称; ⑤出票日期; ⑥出票人签章。 三、业务计算题 课本P94----P97(见期中考试,掌握计算方法),然后还有书上的规定(有可能填空。) P95:4.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计息(1)-(5)P95.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计息。(固定基数法)P96.6.定活两便储蓄存款的计息方法。

湖南大学商业银行管理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湖南大学商业银行管理学 模拟试卷A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包括() ①内部评级法②基本指标法③标准法④VaR法 2.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应不少于() ① 8%② 6%③ 4%④10% 3.中长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并且最长不得超过()① 2年②3年③5年④10年4.能够同城、异地均可使用的结算方式是() ①托收承付②银行支票③ 银行本票④委托收款5.下列具有短期贷款性质的国际业务是() ①进出口押汇②福费廷③出口信贷④银团贷款6.表外业务的特点是() ①规模庞大②交易集中③盈亏巨大④灵活性大7.融资性租赁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设备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②资金与物资运动的紧密结合 ③承租人对设备具有选择的权利④租金一次性支付 8.下列能衡量商业银行盈利性的指标是() ① ROA②ROE③现金股利/利润④营业利润率9.下列既属于中间业务又属于表外业务的是()

① 信用证业务②担保业务③ 互换业务④远期利率协议10.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包括() ①同业借款②向中央银行借款③ 转贴现④回购协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企业管理常用的最优化经济原理同样适用于银行管理。() 2.政府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金融监管是相互统一的。() 3.巴塞尔协议规定,附属资本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50%。()4.质押贷款的质物主要指借款人或第三人的不动产。() 5.补偿性余额实际上是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一种表现形式。()6.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自身也不能完全消除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7.敏感性缺口为负,市场利率上涨时,银行净利息收入呈上升的趋势。()8.速动比率与银行偿债能力成正比。() 9.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中的梯形期限策略多为中小银行采用。() 10.银行承兑汇票属于银行汇票的一种。()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2分) 1.福费廷 2.次级贷款 3.利率互换 4.操作风险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简述银行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主要区别。 2.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方法有哪些。 3.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市场信号指标有哪些。 4.商业银行兼并与收购的动机是什么。

商业银行学重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骆驼策略原则: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管理、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等五项考评指标,采用五级分制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管理水平。 回购协议: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在途资金:又称托收未达款,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贷款承诺原则: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补偿余额:又称“补偿性存款”,指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按借款的一定比例留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 负债管理思想: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的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收益率或利率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资产。相应的利率非敏感性资产则是指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或者说利息收益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资产。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二、填空 商业银行的性质:1.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2.是特殊的企业 3.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形成:1.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 2.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按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商业银行的发展: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 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 商业银行的结构组织体系: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及动态意义上的银行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 资产项目包括:贴现及放款、各种证券、黄金和外汇储备和其他资产。 负债项目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各项存款、其他负债(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损益表包括:利润构成和利润分配两部分。 银行再造策略:1.根据对客户价值定价 2.业务外包 3.实行客户与银行单点接触策略 4.建立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 全方位质量管理六个环节:市场调查、有效领导、信息充分、人才管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三、问答 1.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自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分为资本数量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量不足,往往是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失衡所致。为追求利润,过度扩大风险资产,盲目发展表外业务等,这些现象必然导致银行资本量相对不足,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2.简述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渠道和管理重点。借款渠道:1.同业借款;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 3.转贴现; 4.回购协议; 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6.大面额存单。管理重点:1.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金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的压力。2.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自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