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2

140

142=

-

=

?kPa

实际相对误差

%

43

.1

%

100

140

140

142

=

?

-

=

δ

标称相对误差

%

41

.1

%

100

142

140

142

=

?

-

=

δ

引用误差

%

1

%

100

50

150

140

142

=

?

-

-

-

=

γ

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所以一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出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什么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哪几类?系统误差有哪些检验方法?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可分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的系统误差称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变化的系统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等。

在测量过程中形成系统误差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人们难于查明所有的系统误差,发现系统误差必须

根据具体测量过程和测量仪器进行全面的仔细的分析,这是一件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能够适用于发现各种系统误差的普遍方法,只是介绍一些发现系统误差的一般方法。如实验对比法、残余误差观察法,还有准则检查法如马利科夫判据和阿贝检验法等。

由于系统误差的复杂性,所以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尽可能的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从而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1. 从产生误差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2.用修正方法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3. 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4.可用实时反馈修正的办法,来消除复杂的变化系统误差。 6. 什么是粗大误差?如何判断测量数据中存在粗大误差?

答: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粗大误差又称疏忽误差。此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在判别某个测得值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时,要特别慎重,应作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判别准则予以确定。通常用来判断粗大误差的准则有:3σ准则(莱以特准则);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

第二章传感器概述

2-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份;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份。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此外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必须要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份。

2-2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分别说明这些性能指标的含义。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被测量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缓慢的量)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以用一组性能指标来描述,有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和漂移等。 ①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量增量△y 与引起输出量增量△y 的相应输入量增量△x 的之比。用S 表示灵敏度,即S=△y/△x

②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max L ?满量程输

出值

FS Y 之比。线性度也称为非线性误差,用L r 表示,

%100max

??±

=FS

L L Y r 。

③迟滞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即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ΔH max 与满量程输出值

FS Y 之比称为迟滞

误差,用L r 表示,即:

%

100max ??=

FS

H H Y r

④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均方根误差计算,也可用正反行程中最大重复差值

max

R ?计算,

即:

%100)3~2(?±

=FS

R Y σ

γ

2-3 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有哪几种分析方法?它们各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主要的分析方法有:瞬态响应法(又称时域分析法),相应的性能指标有时间常数τ、延迟时间t d 、上升时间t r 、超调量σ和衰减比d 等;频率响应法,相应的性能指标有通频带ω0.707、工作频带ω0。95、时间常数τ、固有频率ωn 、跟随角υ

0。70等。

第三章 应变式传感器

1. 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答:在外力作用下,导体或半导体材料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引起材料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

应变效应。其表达式为ε

?=K R dR

,式中K 为材料的应变灵敏系数,当应变材料为金属或合金时,在弹性极限内K 为常数。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量R dR

与金属材料的轴向应变ε成正比,因此,

利用电阻应变片,可以将被测物体的应变ε转换成与之成正比关系的电阻相对变化量,这就是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 试述应变片温度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补偿办法。

答: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偏离应变片标定温度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称为应变片温度误差。

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⑴由于电阻丝温度系数的存在,当温度改变时,应变片的标称电阻值发生变化。⑵当试件与与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附加变形,使应变片产生附加电阻。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有线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法两大类。电桥补偿法是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线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是采用温度自补偿应变片或双金属线栅应变片来代替一般应变片,使之兼顾温度补偿作用。

3. 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 答:如题图3-3所示电路为电桥电路。若电桥电路的工作电源E 为直流电源,则该电桥称为直流电桥。

按应变所在电桥不同的工作桥臂,电桥可分为:

⑴单臂电桥,R 1为电阻应变片,R 2、R 3、R 4为电桥固定电阻。

其输出压为

11

04R R E U ??

=

⑵差动半桥电路,R 1、R 2为两个所受应变方向相反的应变片,

R 3、R 4为电桥固定电阻。其输出电压为:

11

02R R E U ??

=

⑶差动全桥电路,R 1、R 2、R 3、R 4均为电阻应变片,且相邻两桥

臂应变片所受应变方向相反。其输出电压为:

1

10R R E U ??

=

4.拟在等截面的悬臂梁上粘贴四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应变片组成差动全桥电路,试问:

题图3-3 直流电桥

(1) 四个应变片应怎样粘贴在悬臂梁上? (2) 画出相应的电桥电路图。

答:①如题图3-4﹙a﹚所示等截面悬梁臂,在外力F 作用下,悬梁臂产生变形,梁的上表面受到拉应变,而梁的下表面受压应变。当选用四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应变片组成差动全桥电路,则应变片如题图3-4﹙b﹚

所示粘贴。

题图3-4(a )等截面悬臂梁 (b )应变片粘贴方式 (c )测量电路

②电阻应变片所构成的差动全桥电路接线如图3-4﹙c﹚所示,1R 、4R 所

2R 、3

R 、

所受应变方向相同,但与1R 、4R 所受应变方向相反。 5. 图示为一直流应变电桥。图中E=4V ,1R =2R =3R =4R =Ω120,试求:

(1) 1R 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1R 的增量为Ω=?2.11R 时,电桥输出电压 ?0=U

(2) 1R ,2R 都是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极性和大小都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

电压

?0=U

(3)

题(2)中,如果2R 与1R 感受应变的极性相反,且Ω=?=?2.121

R R ,电桥输出电压?0

=U 答:①如题3-5图所示

01.01202.1444110=ΩΩ

?=??=

R R E U

②由于R 1,R 2均为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所受应变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则R R R ==21

R R R ?=?=?21

()()()0240120212434

434

2211

220=??? ??-=???? ??+-?+?+=???

?

??+-?++?+?+=E E R

R R R R R R E R

R R R R R R R R U

③根据题意,设

11R R R ?+= 22R R R ?-=

应变片

题图3-5 直流电桥

()()02.0120

2.124224342122434

2211

220=?-=??-

=+--?-=???

?

??+-?-+?+?-=R R E R R R R R R R E R

R R R R R R R R U

6. 图示为等强度梁测力系统,R 1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系数K=2.05,未受应变时,R 1=120Ω。当试件

受力F 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ε=800μm/m ,求:

(1) 应变片电阻变化量ΔR 1和电阻相对变化量ΔR 1/ R 1。 (2)

将电阻应变片R 1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

3V ,求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 (3)

若要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电桥输出电压及非线性误差

大小。

解:①根据应变效应,有

ε?=?K R R 1

1

已知 05.2=K ,

m m με800

=,Ω=1201R 代入公式则

??-==?Ω=???=?E ?=?17.0120

20

.020.01201080005.21161

1R R R K R

②若将电阻应变片置于单臂测量桥路中

mV R R U 25.10017.04

3

4110=?=??E =

非线性误差 085

.02121

11

1

=?+

?=R R R R l γ%

③若要减小非线性误差,可采用半桥差动电路,且选择

Ω====1204321R R R R Ω=?=?20.021R R

1R 和2R 所受应变大小相等,应变方向相反。

此时

题图6 等强度梁测

力系统示意图

50.221

10==??E =

L mV R R U γ

7.在题6

条件下,如果试件材质为合金钢,线膨胀系数/10116-?=g β℃,电阻应变片敏感栅材质为康

铜,其电阻温度系数/10156-?=α℃,线膨涨系数/109.146-?=s β℃。当传感器的环境温度从10℃

变化到50℃时,引起附加电阻相对变化量()t R R ?为多少?折合成附加应变t ε为多少?

解:在题

3-6

的条件下,合金钢线膨胀系数为

g=11×10-6

/℃。则

0 =g ()()

[]

105010111160-??+=?+- t g β应

6109.14-?=s β/℃。则()()[]1050109.1411600-??+=?+=- t s s β,当两者粘贴在一起

时,电阻丝产生附加电阻变化

β

R ?为:

()()()

[]

1050109.14101112005.26610-??-???=??-=?--t

R K R s g βββ= -Ω03838.0

当测量的环境温度从10℃变化到50℃时,金属电阻丝自身温度系数61015-?=α/℃。则:

()Ω=-???=???=?-07200.01050101512061t R R αα

总附加电阻相对变化量为:

02802.012003838

.007200.000=-=?+?=?R R R R R t βα%

折合附加应变为:

m m

m m K R R t

t με7.1360001367.005

.20002802.00===?= 3-8 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为20mm ,内径为18mm ,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120Ω,灵敏度为2.0,泊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Pa E

11101.2?=。要求:

① 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② 计算传感器在满量程时各应变片的电阻;

③ 当桥路的供电电压为10V 时,计算电桥负载开路时的输出。 解:

已知:F =10kN ,外径

mm D 20=,内径mm

d 18=,R =120Ω,K =2.0,

3.0=μ,

Pa E 11101.2?=,U i =10V 。

R 1

R 5

R 2

R 6

R 3

R 7

R 4

R 8

圆筒的横截面积为()

3622

107.594

mm d D S -?=-=

π

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如图所示。 应变片1、2、3、4感受轴向应变:x εεεεε====4321 应变片5、6、7、8感受周向应变:y εεεεε====8765

满量程时,

Ω=Ω?????===?=?=?=?-191.0120101.2107.59100.211364321Pa

mm kN R SE F K

R K R R R R x εΩ-=Ω?-=?-==?=?=?=?0573.0191.03.018765R R K R R R R y με

电桥的输出为:

()()()()()()()()

()()()()mV

V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i 10191.120191.120943.119943.119943.119943.119943.119943.119191.120191.120191.120191.120104422886688667755331133110=??

?

??++++-++++?=?

?

?????++?++?++?+?++?+-?++?++?++?+?++?+=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

说明差动变隙电压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答:差动变隙电压传感器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由铁芯,衔铁,线圈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压线圈合用一个衔铁和相应磁路。工作时,衔铁与被测件相连,当被测体上下移动时,带动衔铁也以相同的位移上下移动,使两个磁回路中磁阻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变化。导致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增

加,另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减小,形成差动形式。其输出特性为:

??

??????+????

???+???? ???+?=?+?=? 4

020

00

2112δδδδδδL L L L

若忽略上式中的高次项,可得

02δδ?=?L L

为了使输出特性能得到有效改善,构成差动的两个变隙式电感传感器在结构尺寸、材料、电气参

数等方面均应完全一致。 2.

变隙试电感传感器的输入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善其非线性?怎样提高其灵敏度?

答:变隙试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为:

???????

?+?

???

???-???? ???+?-?=? 3

2

00001δδ

δδ

δδδδL L

其输出特性与初始电压量

0L ,气隙厚度0δ,气隙变化量δ

?有关。当选定铁芯,衔铁材料及尺寸,确定

线圈的匝数及电气特性,则()δ?=?f L

题图4-1差动变隙电压传感器

从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可以看出,L ?与δ?成非线性关系,为改善其非线性,通常采用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如题图4—1所示,输出特性表达式为;

???????

?

+?

???

???+???? ???+?=? 4

2

000

12δδ

δδδδL L

将上式与单线圈变隙式传感器相比,若忽略非线性项,其灵敏度提高一倍,若保留一项非线性项,则单线

圈式2

00

???? ???=?δδL L

,而差动式3

00

2???? ???=?δδL L 由于

δδ

?<<1,因此,差动式的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

3.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有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有变隙式差动变压器式和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二种结构形式。变隙式差

动变压器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为

δ

δ???-

=0120i

U W W U ,输出电压与

12W W 比值成正比,然而12W W 比

值与变压器的体积与零点残余电压有关。应综合考虑;0U 与0δ成反比关系,因此要求0δ越小越好,但

较小的

0δ使测量范围受到约束,通常在mm 5.0左右。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激励电压U 和激磁频率

f

的函数,理论上,灵敏度K 与

U 、f

成正比关系,而实际上由于传感器结构的不对称、铁损、磁漏等因素影响,K 与

f

不成正比关系,

一般在400Hz ~10KHz 范围内K 有较大的稳定值,K 与U 不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一般差动变压器的功率控制在1瓦左右,因此U 取值在3~8伏范围之内。为保证传感器有较好的线性度,

其测量范围为线圈骨架长度的101到41

。因此可以测量大位移范围。

4.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包括哪些元件和参数?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在忽略铁损、导磁体磁阻和线圈分布电容的理想条件下,其等效电路如题图4—4

所示。其中1U 为初级线圈

a L 1的激励电压,1r 为初级线圈直流电阻,

1L 为初级线圈交流电感,a r 2,b r 2为两次级线圈直流电阻,a L 2,

b L 2为两次级线圈的交流电感。初级线圈与两次级线圈的互感系数为

1M ,2M ,线圈a W 2的感应电势为a E 2,线圈b W 2的感应电势为

b E 2。

5.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

答:差动电压器在零位移时的输出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对零点残

余电压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其频谱主要由基波和三次谐波组成,基波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器两个次级绕组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尺寸不对称,三次谐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磁饱和,磁滞)所造成的。消除或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的主要方法有:①尽可能保证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相互对称。②传感器设置良好的磁屏蔽,必要时再设置静电屏蔽。

题图4-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等效电路

③将传感器磁回电路工作区域设计在铁芯曲线的线性段。④采用外电路补偿。⑤配用相敏检波测量电路。 6.

简述相敏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保证其可靠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答:相敏检波电路如题图4—6﹙a﹚所示。图中1D V ,2D V ,

3D V ,4D V 为四个性能相同的

二极管。以同一方向串联接成一个闭合回路,组成环形电桥。输入信号2U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输出的调谐波电压)通过变压器1T 加入环形电桥的一个对角线上,参考信号

S U 通过变压器

2T 加到环形电桥的另一个对角线上,为保证相

敏检波电路可靠工作,要求S U 的幅值要远大于

输入信号2U 的幅值,以便有效控制四个二极管

的导通状态,且

S U 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激励电压1U 由同一振荡器供电。保证二者同频同相(或反相)

当x ?>0时,2U 与

S U 同频同相。1D V ,4D V 截止,2D V ,3D V 导通,则可得题图

4—6﹙b﹚所示等

效电路。其输出电压表达式为

()L L R R n u R u 211

0+?=

,在2U 与S U 均为负半周时,2D V 、3D V 截止,1D V 、

4D V 导通,则题图4—6﹙c﹚所示为等效电路,其输出电压表达式亦为

()L L R R n u R u 211

0+?=

,这说明只

要位移x ?>0,不论2U 与

S U 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

负载电阻L R 两端得到的电压始终为正。当x ?<0时,

采用上述相同方法可以得到输出电压

0U 的表达式为

()L L R R n u R u 212

0+?-

=。

(1n 为变压器1T 的变比)。

故题图4—6﹙a﹚所示相敏检波电路输出电压0u 的变化规律充分反映了被测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即电压

数值反映了x ?大小,而

0u 极性则反映了位移x ?的方向。

7.

已知一差动整流电桥电路如题图4-7所示。电路由差动电感传感器1Z 、2Z 及平衡电阻1R 、2R (21

R R =)组成。桥路的一个对

角接有交流电源

i U ,另一个对角

线为输出端

O U ,试分析该电路的

工作原理。

解:题图4—7为差动整流电桥电路,

题图4—6 相敏检波电路

题图4-7 差动整流电桥电路

1Z ,2Z 为差动电压传感器,21R R =为平衡电阻,i U 为交流电源,1C 、2C 、3R 、4R 构成一π型

滤波电路,输出电压为0U 。

当被测输入量为零时,传感器1Z 与传感器2Z 相等,此时若

i U 为正半周,则1D V 、3D V 导通,2D V 、

4D V 截止,电流1I 流经1Z ,3D V ,2R ,电流2I 流经2Z ,1D V ,1R ,如果四只二极管具有理想

特性(导通时内阻为零,截止时内阻为无穷大),则121R I U R ?= ,

2

12R I U R ?= 。且如题图4

—7所示

1

R U 与

2

R U 方向相反,

02

10=-=R R U U U 。若

i U 为负半周,则2D V 、

4D V 导通,1D V 、3D V 截止,电流1I ' 流经1R ,2D V ,1Z ,而电流2I '流经2R ,4D V ,2Z ,此时111R I U R '=,2

22R I U R '=,且如图所示

1

R U 与

2

R U 方向相反,

02

10=-=R R U U U 。

当被测输入量不等于零,且1Z >2Z ,若i U 为正半周,此时有1I <2I ,121R I U R =>

212R I U R =,2

10R R U U U -=>0。若

i

U 为负半周,此时

1

11R I U R -=,

2

22R I U R -=,

1

I <

2

I 则

2

10R R U U U -=>0,即不论

i U 为正半周还是负半周,0U 输出电压始终为正。

当被测输入量不等于零,且1Z <2Z 时,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同理可得:

210R R U U U -=<0,即不论

i U 为正半周还是负半周,0U 输出电压始终为负。

所以该测量电路输出电压幅值反映了被测量的大小,而0U 的符号则反映了该被测量的变化方向。

8.

已知变气隙电感传感器的铁芯截面积5.1=S

cm 2,磁路长度20=L cm ,相对磁导率50001=μ,

气隙5.00=δcm ,1.0±=?δmm ,真空磁导率7

0104-?=πμH/m ,线圈匝数3000=w ,求单端

式传感器的灵敏度δ

??L 。若做成差动结构形式,其灵敏度将如何变化?

解:

()mH

W S L mH

W S L 5.36.1691001.05.023000105.110426.169105.023*********.122

2

4720022

7402000±=?±?????===??????==------πδμπδμ

灵敏度:

m H L K 35101.0105.333=??=??=--δ 接成差动结构形式,则

m H

L

K 702=???

灵敏度提高一倍。

7. 何谓涡流效应?怎样利用涡流效应进行位移测量?

答: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物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将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所产生电涡流的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试系统由电涡流式传感器和被测金属两部分组成。当线圈中通以交变电流1I

时,其周围产生交变磁物1H ,置于此磁物中的导体将感应出交变电涡流2I ,2I 又产生新的交变磁物2H

2H 的作用将反抗原磁物1H ,导致线圈阻抗Z 发生变化,Z 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导体中的电涡流效应,而

电涡流效应既与导体的电阻率ρ,磁导率μ,几何尺寸有关,又与线圈的几何参数、线圈中的激磁电流频率

f

有关,还与线圈和导体间的距离x 有关,因此,可得等效阻抗Z 的函数差系式为

F Z =(ρ、μ、r 、f

、x )

式中r 为线圈与被测体的尺寸因子。 以上分析可知,若保持ρ,μ,r ,

f

参数不变,而只改变x 参数。则Z 就仅仅是关于x 单值函

数。测量出等效阻抗Z ,就可实现对位移量x 的测量。 8. 电涡流的形成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涡流的形成范围包括电涡流的径向形成范围、电涡流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和电涡流的轴向贯穿深度。 电涡流的径向形成范围的特点为:①金属导体上的电涡流分布在以线圈轴线为同心,以(1.8~2.5)as

r 为半径的范围之内(

as r 为线圈半径)

,且分布不均匀。②在线圈轴线(即短路环的圆心处)内涡流密度为

零。③电涡流密度的最大值在

as r r =附近的一个狭窄区域内。

电涡流强度与距离x 呈非线性关系。且随着x 的增加,电涡流强度迅速减小。当利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位移时,只有在

as r x

=0.05~0.15的范围内才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

电涡流的轴向贯穿深度按指数规律分布,即电涡流密度在被测体表面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

9. 电涡流传感器常用测量电路有几种?其测量原理如何?各有什么特点? 答:电涡流传感器常用的测量电路有:调频式测量电路和调幅式测量电路二种。

第五章

1.根据工作原理可将电容式传感器分为那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变极距(d)型(又称变间隙型)、变面积(A)型和变介电常数(ε)型。变间隙型可测量位移,变面积型可测量直线位移、角位移、尺寸,变介电常数型可测量液体液位、材料厚度。电容式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功率小,阻抗高,由于电容式传感器中带电极板之间的静电引力很小,因此,在信号检测过程中,只需要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容变化量及高阻抗的输出;动态特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本身的发热对传感器的影响实际上可以不加考虑;可获取比较大的相对变化量;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输出阻抗较高,负载能力较差;寄生电容影响较大;输出为非线性。

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传感器的非线性?

答:采用差动式结构,可以使非线性误差减小一个数量级。

5-3 图5—7为电容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图。请为该测量装置设计匹配的测量电路,要求输出

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

图5-7 电容式液位变换器结构原理图

解: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为:d

D

n

h C C 1)(210εεπ-+

=,其中d D n H

C 120πε=。

可见C 与液面高度h 呈线性关系。

可以看出,该结构不宜做成差动形式,所以不宜采用二极管双T 形交流电桥,也不宜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另外要求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不宜采用调频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式电路。

可以采用环形二极管充放电法,具体电路如图所示。可将直流电流表改为直流电压表与负载电阻R 的并联,R 上的电压为0U ,则有:

)(0d x C C E Rf RI U -?==

其中,C x 为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f 为方波的频率,ΔE =E 2-E 1为方波的幅值,C d 为平衡电容传感器初始电容的调零电容。当h=0时调节

d

D n H

C C d 120πε=

=,则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

第六章 压电式传感器

1.什么叫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什么叫纵向压电效应和横向压电效应?

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的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其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这种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现象,称为“顺压电效应”。反之,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交变

D d

H

h

ε

ε1

d

D n h C C 1)

(210εεπ-+

=V

环形二极管电容测量电路原理图

A

V D

4

V

D 1

V

D

2

V D 3

B

C x

i 1

i 2

A i 3

i 4

C

C C d

E 1

E 2T 1T 2

e

R

C

V

电场或电压,它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去掉外加电场时,电介质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在石英晶体中,通常把沿电轴x方向的力作用下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称为“纵向压电效应”,而把沿机械轴y方向的力作用下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称为“横向压电效应”。

2.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其原理利用压电晶体的电荷输出与所受的力成正比,而所受的力在敏感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与加速度值成正比。在一定条件下,压电晶体受力后产生的电荷量与所感受到的加速度值成正比。

第七章磁电式传感器

1.什么是霍尔效应?霍尔电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通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霍尔电动势的大小正比于激励电流I与磁感应强度B,且当I或B的方向改变时,霍尔电动势的方向也随着改变,但当I和B的方向同时改变时霍尔电动势极性不变。

传感器技术原理试题库(包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 1、传感器静态性是指 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 ,输出量和 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线性度的定义是指 。 3、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灵敏度的定义是指 。 4、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精度等级的定义式是 传感器的精度等级是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相对于其测量范围的百分数 ,即A =ΔA/Y FS *100%。 5、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的表达式是 。 6、我们把 叫传感器的迟滞。 7、传感器是重复性的物理含意是 。 8、传感器是零点漂移是指 。 9、传感器是温度漂移是指 。 10、 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叫传感器动态性。 11、动态特性中对一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 时间常数 。 12、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 固有频率 、阻尼比。 13、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 阻尼比。 14、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有 切线法、端基法和最小二乘法 3种方法。 15、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切线法是将 过实验曲线上的初始点的切线作为按惯例直线的方法 。 16、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端基法是将 把传感器校准数据的零点输出的平均值a 0和滿量程输出的平均值b 0连成直线a 0b 0作为传感器特性的拟合直线 。 17、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最小二乘法是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拟合直线的截距和斜率从而确定拟全直线方程的方法 。 18、确定一阶传感器输入信号频率范围的方法是由一阶传感器频率传递函数 ω(jω)=K/(1+jωτ),确定输出信号失真、测量结果在所要求精度的工作段,即由B/A=K/(1+(ωτ)2)1/2,从而确定ω,进而求出f=ω/(2π)。 Y K X ?=?CN M K =max max 100%100%H H F S F S H H Y Y δδ????=±?=±?2或23100%K F S Y δδδ?-=±????0F S 100% Y Y 零漂=max 100%F S T Y ???? max *100%L F S Y Y σ??=±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

第1章传感器的技术基础 1.传感器的定义是什么? 答:传感器最早来自于“sensor”一词,就是感觉的意思。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传感器被认为是生物体的工程模拟物。而且要求传感器不但要对被测量敏感,还要就有把它对被测量的响应传送出去的功能,也就是说真正实现能“感”到,会“传”到的功能。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一种装置,其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定义的传感器是指那些能感受外界信息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这里的“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一般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频率等。狭义定义的传感器是指将外界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量的装置才叫传感器。 按照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传感器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美国测量协会又将传感器定义为“对应于特定被测量提供有效电信号输出的器件”。传感器也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或探测器。如前所述.感受被测量、并将被测量转换为易于测量、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的装置或器件称为传感器。 2.简述传感器的主要分类方法。 答:(1)据传感器与外界信息和变换效应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 (2)按输入信息分类。传感器按输入量分类有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2-4、现有栅长为3mm 和5mm 两种丝式应变计,其横向效应系数分别为5%和3%,欲用来测量泊松比μ=0.33的铝合金构件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其应力分布梯度较大)。试问:应选用哪一种应变计?为什么? 答:应选用栅长为5mm 的应变计。由公式ρρεμd R dR x ++=)21(和[]x m x K C R dR εεμμ=-++=)21()21(知应力大小是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的变化率来实现的。电阻的变化率主要由受力后金属丝几何尺寸变化所致部分(相对较大)加上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相对较小)。一般金属μ≈0.3,因此(1+2μ)≈1.6;后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以康铜为例,C ≈1,C(1-2μ)≈0.4,所以此时K0=Km ≈2.0。显然,金属丝材的应变电阻效应以结构尺寸变化为主。从结构尺寸看,栅长为5mm 的丝式应变计比栅长为3mm 的应变计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引起的电阻变化大。 2-5、现选用丝栅长10mm 的应变计检测弹性模量E=2×1011N/m 2、密度ρ=7.8g/cm 3的钢构件承受谐振力作用下的应变,要求测量精度不低于0.5%。试确定构件的最大应变频率限。 答:机械应变波是以相同于声波的形式和速度在材料中传播的。当它依次通过一定厚度的基底、胶层(两者都很薄,可忽略不计)和栅长l 而为应变计所响应时,就会有时间的迟后。应变计的这种响应 迟后对动态(高频)应变测量,尤会产生误差。由][]e l v f e l l 66max max ππλ<= <或式中v 为声波在钢构件中传播的速度; 又知道声波在该钢构件中的传播速度为: kg m m N E 33 6211108.710/102--????==ρν; s m kg s m Kg /10585.18.7/8.910242 28?=???=; 可算得kHz m s m e l v f 112%5.061010/10585.1||634max =???==-π。 2-6、为什么常用等强度悬臂梁作为应变式传感器的力敏元件? 现用一等强度梁:有效长l =150mm ,固 支处宽b=18mm ,厚h=5mm ,弹性模量E=2×105N/mm 2,贴上4片等阻值、K=2的电阻应变计,并接入四 等臂差动电桥构成称重传感器。试问: 1)悬臂梁上如何布片?又如何接桥?为什么? 2)当输入电压为3V ,有输出电压为2mV 时的称重量为多少? 答:当力F 作用在弹性臂梁自由端时,悬臂梁产生变形,在梁的上、下表面对称位置上应变大小相当,极性相反,若分别粘贴应变片R 1 、R 4 和R 2 、R 3 ,并接成差动电桥,则电桥输出电压U o 与力F 成正比。等强度悬臂梁的应变 E h b Fl x 206=ε不随应变片粘贴位置变化。 1)、悬臂梁上布片如图2-20a 所示。接桥方式如图2-20b 所示。这样当梁上受力时,R1、R4受拉伸力作用,阻值增大,R2、R3受压,阻值减小,使差动输出电压成倍变化。可提高灵敏度。 2)、当输入电压为3V ,有输出电压为2mV 时的称重量为: 计算如下: 由公式:o i i x i o U KlU E bh F E h b Fl K U K U U 66220=?==ε代入各参数算F =33.3N ; 1牛顿=0.102千克力;所以,F=3.4Kg 。此处注意:F=m*g ;即力=质量*重力加速度;1N=1Kg*9.8m/s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和质量的单位是Kg ;所以称得的重量应该是3.4Kg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传感器2.传感器的线性度3.传感器的灵敏度4.传感器的迟滞5.绝对误差6.系统误差7.弹性滞后8.弹性后效9.应变效应10.压电效应11.霍尔效应12.热电效应13.光电效应14.莫尔条纹15.细分 二、填空题 1.传感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2.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 3.按输出量形类可分为、、。 4.误差按出现的规律分、、。 5.对传感器进行动态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6.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的能力。 7.传感检测系统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方向发展。 8.已知某传感器的灵敏度为K0,且灵敏度变化量为△K0,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误差计算公式为rs= 。 9.为了测得比栅距W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技术。 10.在用带孔圆盘所做的光电扭矩测量仪中,利用孔的透光面积表示扭矩大小,透光面积减小,则表明扭矩。 11.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变型的。 12.一个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180,半导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8×105Mpa,其中压阻系数πL为Pa-1。 13.图像处理过程中直接检测图像灰度变化点的处理方法称为。 14.热敏电阻常数B大于零的是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15.若测量系统无接地点时,屏蔽导体应连接到信号源的。 16.目前应用于压电式传感器中的压电材料通常有、、。 17.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有、、三种基本类型 18.热敏电阻按其对温度的不同反应可分为三类、、。 19.光电效应根据产生结果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20.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与输入 的比值。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 21.用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片及一些附件可以组成应变片传感器,按用途划分用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等(任填两个)。 22.采用热电阻作为测量温度的元件是将的测量转换为的测量。23.单线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主要由线圈、和可沿线圈轴向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机械工业出版)

习题集及答案 第1章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 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 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 应注意哪些问题? 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如果 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 用? 答案 1.1答: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

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 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 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 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1.5 答: 图形符号(略),各部分含义如下: ①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②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 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 元件组成。 ③信号调理器:对于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转换的装置。 ④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答:(略)答:(略)答:(略)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传感器基础理论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 解: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1.2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 解: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它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把传感器的特性分为两种: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输入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下输入输出的关系。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它表示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解: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节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调节转换电路是指将非适合电量进一步转换成适合电量的部分,如书中图1.1所示。 1.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 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意义略(见书中)。动态参数有最大超调量、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应根据被测非电量的测量要求进行选择。 1.5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mV,求其灵敏度。 解:其灵敏度 3 3 30010 60 510 U k X - - ?? === ?? 1.6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S1=0.2mV/℃、

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 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 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142 140 2 kPa 142 140 100% 1.43% 实际相对误差140 142 140 100% 1.41% 标称相对误差142 142 140 100% 1% 引用误差150 ( 50) 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随机误差的岀现具有随机性,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 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所以一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岀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什么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哪几类系统误差有哪些检验方法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可分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的系统误差称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变化的系统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等。 在测量过程中形成系统误差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人们难于查明所有的系统误差,发现系统误差必须根据具体测量过程和测量仪器进行全面的仔细的分析,这是一件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能够适用于发现各种系统误差的普遍方法,只是介绍一些发现系统误差的一般方法。如实验对比法、残余误差观察法,还有准则检查法如马利科夫判据和阿贝检验法等。 由于系统误差的复杂性,所以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尽可能的找岀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从而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1.从产生误差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 2.用修正方法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3.在测量系统中采 用补偿措施;4.可用实时反馈修正的办法,来消除复杂的变化系统误差。 6.什么是粗大误差如何判断测量数据中存在粗大误差

最新传感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1.5 ) 倍左右为宜。 3.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时输出变化量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 4.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中各种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5.为了测得比栅距W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细分)技术。 6.热电阻主要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7.传感器静态特性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性能指标来描述。 8.电容传感器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型。 9.压电材料在使用中一般是两片以上在,以电荷作为输出的地方一般是把压电元件(并联)起来,而当以电压作为输出的时候则一般是把压电元件(串联)起来 10.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极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顺压电效应)。相反,某些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11. 压力传感器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型. 12.抑制干扰的基本原则有(消除干扰源,远离干扰源,防止干扰窜入). 二、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下列( )不能用做加速度检测传感器。D.热电偶 2、将超声波(机械振动波)转换成电信号是利用压电材料的( ).C.压电效应 3、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C.温度 4、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固有频率 5、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希望其固有频率( ).C.尽量高些 6、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干扰的原因是( )C.干扰的耦合通道 7、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 )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C、热电偶 8、莫尔条纹光栅传感器的输出是( ).A.数字脉冲式 9、半导体应变片具有( )等优点.A.灵敏度高 10、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C.弹性元件 11、半导体热敏电阻率随着温度上升,电阻率( ).B.迅速下降 12、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13、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 ABD 随便选一个)不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 A、电容式 B、电阻式 C、热电偶 D、电感式 14、( )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D、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15、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 B、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 16、下列( )不能用做加速度检测传感器.B.压电式 三、简答题(30分) 1.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框图?画出自动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并指明传感器在系统中的位置和

最新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精编版

2020年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精编版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2 140 142= - = ?kPa 实际相对误差 % 43 .1 % 100 140 140 142 = ? - = δ 标称相对误差 % 41 .1 % 100 142 140 142 = ? - = δ 引用误差 % 1 % 100 50 150 140 142 = ? - - - = ) ( γ 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所以一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出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什么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哪几类?系统误差有哪些检验方法?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传感器原理》试卷及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铜陵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考试试卷 (适用班级:08级电气工程专升本) 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传感器通常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根据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和产生的原因不同,误差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3、电阻应变片由 、 、 和引线等部分组成。 4、单线圈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主要由 、 、 三部分组成。 5、按照电涡流在导体内的贯穿情况,电涡流式传感器可分为 式和 式两类。 6、对于电容式传感器,改变 、 和 中任意一个参数都可以使电容量发生变化。 7、霍尔元件的零位误差主要由 、 、 和自激场零电势等原因产生。 8、热电偶测温回路的热电势由 和 两部分组成。 9、按测温转换原理的不同,接触式测温方法可分为 式、 式和 式等多种形式。 10、光栅式传感器一般由 、 和 组成。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叫迟滞? 2、螺旋管式差动变压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霍尔效应? 4、热电偶的中间温度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三、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下图是单管液柱式压力计示意图,已知大容器直径为 D ,通入被测压力1p ,玻 璃管直径为d ,通入大气压2p ,且D 远大于d ,试论述该压力计测量被测压力的原理。 姓 班级 学号 ―――――――――装――――――――――订―――――――――线―――――――――――

2、利用光电靶测量弹丸飞行速度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试论述其工作原理。 光源 光束 光电元件 测时仪 四、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已知被测电压范围为15~25V,现有(满量程)50V、0.5级和200V、0.1级两只电压表,应选用哪只电压表来进行测量? 2、有一金属应变片,其灵敏系数K=2.0,初始电阻值为120Ω,将应变片粘贴在悬臂梁上,悬臂梁受力后,使应变片阻值增加了1.2Ω,问悬臂梁感受到的应变是多少? 3、已知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间距离为10mm,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ε0=50μF/m,两极板几何尺寸一样,为30mm×20mm,在外力作用下,其中动极板在原位置上向外移动10mm,试求电容变化量△C和传感器灵敏度K各为多少? 4、用R型热电偶测某高炉温度时,测得参比端温度t1=30℃;测得测量端和参比端之间的热电动势E(t,30)=11.402mV,试求实际炉温(已知:E(30,0)=0.172mV;E(1080,0)=11.574mV)。 第 2 页共 3 页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综合练习答案(期末考试)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热电偶中热电势的大小仅与金属的性质、接触点温度有关,而与热电极尺寸、形状及温度分布无关。 2.按热电偶本身结构划分,有普通热电偶、铠装热电偶、微型热电偶。3.热电偶冷端电桥补偿电路中,当冷端温度变化时,由不平衡电桥提供一个电位差随冷端温度变化的附加电势,使热电偶回路的输出不随冷端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 4.硒光电池的光谱峰值与人类相近,它的入射光波长与人类正常视觉的也相近,因而应用较广。 5.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中,光照度与其短路电流呈线性关系。 6.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介质材料的压电效应。 7.压电陶瓷是人工制造的多晶体,是由无数细微的电畴组成。电畴具有自己极化方向。经过极化过的压电陶瓷才具有压电效应。 8.压电陶瓷的压电常数比石英晶体大得多。但石英晶体具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其它压电材料无法比的。 9.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但不能测量频率小的被测量。特别不能测量静态量。 10.霍尔效应是导体中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洛伦茨力作用发生位移的结果。 11.霍尔元件是N型半导体制成扁平长方体,扁平边缘的两对侧面各引出一对电极。一对叫激励电极用于引入激励电流;另一对叫霍尔电极,用于引出霍尔电势。 12.减小霍尔元件温度误差的措施有:(1)利用输入回路的串联电阻减小由输入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2)激励电极采用恒流源,减小由于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13.霍尔式传感器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弹性元件,将感受的非电量转换成磁物理量的变化;另一部分是霍尔元件和测量电路。 14.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将磁参量转换成感应电动势信号输出。 15.变磁通磁电式传感器,通常将齿轮的齿(槽)作为磁路的一部分。当齿轮转动时,引起磁路中,线圈感应电动势输出。 16.热敏电阻正是利用半导体的数目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热敏感元件。 17.热敏电阻与金属热电阻的差别在于,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阻值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 18.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称为热敏电阻的。它是热敏电阻测温的基础。 19.热敏电阻的基本类型有:负温度系数缓变型、正温度系数剧变型、临界温度型。 20.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不能用于温度范围的温度控制,而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中却是十分优良的。 21.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属于型,适用于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答案 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 1—1:测量的定义? 答: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所以, 测量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 1—2: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1- 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 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 实际相对误差 %= =43.11402 ≈?L δ 标称相对误差 %==41.1142 2≈?x δ 引用误差 %--=测量上限-测量下限= 1) 50(1502 ≈?γ 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 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 ×100%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即: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 ×100%

传感器考试试题答案终极版 - 副本

传感器原理考试试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__±1℃______,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1_______。 2、传感器由___敏感元件___ 转换元件_、______测量电路_三部分组成 3、热电偶的回路电势由_接触电势、温差电势_两部分组成,热电偶产生回路电势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即热电偶必须用两种不同的热电极构成;热电偶的两接点必须具有不同的温度。。 4、电容式传感器有变面积型、变极板间距型、变介电常数型三种。 5.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_静态量_和____动态量_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__静态_量_______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__动态量_指标。 6、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包括__线性度、__灵敏度、______重复性_______及迟滞现象。 7、金属应变片在金属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_____应变____成正比。 8、当被测参数A、d或ε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面积型_、_变极距型_和_变介质型三种。 9、纵向压电效应与横向压电效应受拉力时产生电荷与拉力间关系分别为 F y。 和q y=?d11a b 10、外光电效应器件包括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1、何为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主要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2)动态指标:对一阶传感器:时间常数;对二阶传感器:固有频率、阻尼比。

2、传感器的线性度如何确定?拟合直线有几种方法? 传感器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叫传感器的线性度;。 四种方法:理论拟合,端基连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最小二乘法拟合。 3、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些?(1)金属的电阻本身具有热效应,从而使其产生附加的热应变; (2)基底材料、应变片、粘接剂、盖板等都存在随温度增加而长度应变的线膨胀效应,若它们各自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引起附加的由线膨胀引起的应变;常用的温度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和电路补偿法。 4、分布和寄生电容对电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一般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其影 响? 寄生电容器不稳定,导致传感器特性不稳定,可采用静电屏蔽减小其影响,分布电容和传感器电容并联,使传感器发生相对变化量大为降低,导致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用静电屏蔽和电缆驱动技术可以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 5、热电偶测温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冷端补偿的方法有哪些? 答: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是热端温度和冷端的函数差,为保证输出热电势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必须使冷端温度保持恒定;热电偶分度表给出的热电势是以冷端温度0℃为依据,否则会产生误差。因此,常采用一些措施来消除冷锻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如冷端恒温法、冷端温度校正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桥法。 三、计算题 1、下图为圆形实芯铜试件,四个应变片粘贴方向为R1、R4 轴向粘贴,R 2、R3 圆周向粘贴,应变片的初始值R1=R2=R3=R4=100Ω,灵敏系数k=2,铜试件的箔松系数μ= 0.285,不考虑应变片电阻率的变化,当试件受拉时测得R1 的变化ΔR1 = 0.2Ω。如电桥供压U = 2V,试写出ΔR2、ΔR 3、ΔR4 输出U0(15分)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 试绘制转速和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并确定: 1)该测速发电机的灵敏度。 2)该测速发电机的线性度。 2.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0s,若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οC和500οC 之间按近似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3.用一只时间常数为0.355s 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和3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为多少? 4.若用一阶传感器作100Hz正弦信号的测试,如幅值误差要求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在该时间常数下,同一传感器作50Hz正弦信号的测试,这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有多大? 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固有频率f0=10k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6.某压力传感器属于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1000Hz,阻尼比为临界值的50%,当500Hz的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 1.假设某电阻应变计在输入应变为5000με时电阻变化为1%,试确定该应变计的灵敏系数。又若在使用该应变计的过程中,采用的灵敏系数为 1.9,试确定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的正负和大小。 2.如下图所示的系统中:①当F=0和热源移开时,R l=R2=R3=R4,及U0=0;②各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皆为+2.0,且其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③梁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④应变片的热膨胀系数比梁的大;⑤假定应变片的温度和紧接在它下面的梁的温度一样。 在时间t=0时,在梁的自由端加上一向上的力,然后维持不变,在振荡消失之后,在一稍后的时间t1打开辐射源,然后就一直开着,试简要绘出U0和t的关系曲线的一般形状,并通过仔细推理说明你给出这种曲线形状的理由。

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2 140 142= - = ?kPa 实际相对误差 % 43 .1 % 100 140 140 142 = ? - = δ 标称相对误差 % 41 .1 % 100 142 140 142 = ? - = δ 引用误差 % 1 % 100 50 150 140 142 = ? - - - = ) ( γ 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所以一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出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什么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哪几类?系统误差有哪些检验方法?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可分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的系统误差称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变化的系统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等。 在测量过程中形成系统误差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人们难于查明所有的系统误差,发现系统误差必须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一)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一) 一填空(在下列括号中填入实适当的词汇,使其原理成立5分) 1.用石英晶体制作的压电式传感器中,晶面上产生的电荷与作用在晶面上的压强成正比,而与晶片几何尺寸和面积无关。 2.把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变化的互感式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其次级绕组都用同名端反向形式连接,所以又叫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闭磁路变隙式电感传感器工作时,衔铁与被测物体连接。当被测物体移动时,引起磁路中气隙尺寸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导致圈磁阻的变化。 4.电阻应变片是将被测试件上的应变转换成电阻的传感元件。 5.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评分标准:每填一个空,2.5分,意思相近2分。 二选择题(在选择中挑选合适的答案,使其题意完善每题4分) 1.电阻应变片的线路温度补偿方法有(A.B.D )。 A.差动电桥补偿法 B.补偿块粘贴补偿应变片电桥补偿法 C.补偿线圈补偿法 D.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法 2.电阻应变片的初始电阻数值有多种,其中用的最多的是(B)。 A.60ΩB.120ΩC.200ΩD.350Ω 3.通常用应变式传感器测量(BCD)。 A.温度B.速度C.加速度D.压力 4.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B,D)。A.灵敏度增加B.灵敏度减小 C.非统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减小 5.在光线作用下,半导体的电导率增加的现象属于(BD)。 A.外光电效应B.内光电效应 C.光电发射D.光导效应 评分标准:3\4\5题回答对一个2分,1题(A.B.D)回答对一个2分,两个3分,2题(B)不对没有得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热电偶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 )。 A、热电极 B、保护管 C、绝缘管 D、接线盒 2、为了减小热电偶测温时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的温度补偿方法不包括( )。 A、补偿导线法 B、电桥补偿法 C、冷端恒温法 D、差动放大法 3、热电偶测量温度时( )。 A、需加正向电压 B、需加反向电压 C、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 D、不需加电压 4、在实际的热电偶测温应用中,引用测量仪表而不影响测量结果是利用了热电偶的哪 个基本定律( )。 A、中间导体定律 B、中间温度定律 C、标准电极定律 D、均质导体定律 5、要形成测温热电偶的下列哪个条件可以不要()。 A、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 B、热电偶的两端温度必须不同; C、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一定要是零; D、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没有固定要求。 6、下列关于测温传感器的选择中合适的是()。 A、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利用PN结形成的集成温度传感器; B、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C、要想快速测温,应该选用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D、没有固定要求。 7、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 A、接线方便 B、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 C、减小桥路中其他电阻对热电阻的影响 D、减小桥路中电源对热电阻的影响 8、在分析热电偶直接插入热水中测温过程中,我们得出一阶传感器的实例,其中用到了()。 A、动量守恒; B、能量守恒; C、机械能守恒; D、电荷量守恒; 9、下列光电器件中,基于光电导效应工作的是( )。 A、光电管 B、光敏电阻 C、光电倍增管 D、光电池 10、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 )。 A、 P型硅 B、PN结 C、光敏二极管 D、MOS电容器

传感器复习题与答案(20200514000120)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传感器定义:广义的定义: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广义传感器一般由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器件两部分组成;狭义的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对传感器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2)组成部分: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3)他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2.传感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现代传感器有哪些特征,现在的传感器多以什么物理量输出? (1)发展趋势:①发展、利用新效应;②开发新材料;③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检测范围;④微型化与微功耗;⑤集成化与多功能化;⑥传感器的智能化;⑦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特征:由传统的分立式朝着集成化。数字化、多动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长寿命、高信噪比、宽量程和无维护等特点。 (3)输出:电量输出。 3.压力、加速度、转速等常见物理量可用什么传感器测量?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特点应用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 结构简单、输出精度较高、稳定性好、 适于动态和静态测量等特点。 用于力、力矩、压力、位移、加速度、 重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容式传感器小功率、高阻抗;具有很高的输入阻 抗;静电引力小,工作所需作用力小; 有较高的频率,动态响应特性好;结 构简单,可进行非接触测量。优点是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位移、振动、角度、 加速度等机械量精密测量。逐渐应用 于压力、压差、液面、成份含量等方 面的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