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空巢学生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关于‘空巢学生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关于‘空巢学生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关于‘空巢学生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关于“空巢”学生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空巢”现象和“空巢”学生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课题调查分析的是一所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调查表明,学校“空巢”学生的人数虽不及中西部省份农村多,但也不容小视,且成因、特点不尽相同,还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状况不尽人意、品行发展不甚理想、心理健康状况有待关注、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等问题。

本课题对“空巢”学生的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提出了健立长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加强个案研究,实施“结对帮教”;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习自信;加强生活指导,培养自理能力;加强前馈教育,及早防范未然;加强思想引导,实施心理干预;加强“慎独”教育,提高自省能力;开展多种活动,尝试迁移教育等教育对策。

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空巢”学生生活上得到了关心和帮助,自理能力增强,生活更自信;学习态度更积极,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品德、思想进步明显;乐观,开朗,心理更健康,等等。

本文对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了讨论。

【关键词】

“空巢”学生调查分析教育对策结对帮教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并没有因为“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两极对抗的消失而平静,世界进入向多极化发展的时期,国际形势与竞争依然日趋激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种族冲突等,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各种纷繁的国际竞争与社会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一个字——“利”,即各国的发展与利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要靠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各种人才,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所以,从更长远的需求和利益出发,转变发展观念,将人的发展置于全部发展行动的中心,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已成为解决全球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统计年鉴》显示:第一级和第二级教育在校生人数在1980年-1990年十年间增长了1.06亿,占同期各级教育总增长人数的86%,而在1990年-1996年六年间增长了1.30亿,占同期各级教育总增长人数的89%。基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表明了世界各国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

2、国内发展进入矛盾凸显与社会分化期的背景

按照国际发展惯例,一个国家进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期,也就进入了矛盾凸显与社会的重新分化组合的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和大量农民离开了祖辈固守的土地涌向城市现实,使社会各阶层也进行了重新的分化与组合,城乡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中国农民的大规模流动开始在乡村引发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离婚率急剧增加,2000多万“留守”少年儿童,以及难以计数的空巢老人。这场史无前例的家庭危机意味着传统小农家庭的断裂崩离,也从根底上加速了农村社会的解体。

3、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与本地城市化进程迅速的背景

我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较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很快,社会面貌变化很大。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不少家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或下海经商,随着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策略的推进,我区“融入大都市”的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所在地又处于“临平副城”西翼,西接大杭州,地理位置特殊,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迅速,失地农民突增,又助推了农民的外出务工或下海经商。有些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了工厂,虽然是“离土不离乡”,但因为迫于生计,上的是夜班,且“八小时工作制不到位”,休息时间与孩子正好错开,形成了“近似空巢”。另外,观念的变化,离婚率的上升;交通发达,交通事故导致的家庭破碎增多;污染加剧,疾病死亡增加等等,也增大了出现“空巢”现象的机率。

4、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区不断推进的背景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国面临双重的挑战。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考虑如何继续有效地控制本国人口膨胀,治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扫除文盲和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缩小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及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别,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地球村的形成和日益扩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知识与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的生产、创新与利用在经济活动中日益占有的主导地位,对我国的人才素质和人才储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竞争、国际地位影响以及综合国力较量中的表现。在压力、挑战和机遇面前,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2002年秋季开始,我区成为浙江省三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面向未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认为,教育、帮助这一类占学生总数1/3左右的特殊学生,调查其现状,剖析其成因,提出其对策,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德育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是符合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本课题的研究: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空巢”家庭的学生在学校虽不是大多数,但他们却是全体学生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学生却又是极易问题的。“空巢”学生的心灵过早地受到了伤害因而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帮助教育这些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空巢”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空巢”家庭的幸福。家庭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空巢”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空巢”家庭的安宁与否关系到社

会的安宁与稳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空巢”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空巢”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3、有利于探索“空巢”学生的教育对策和促进学校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探索“空巢”学生有效的学校教育对策。由于“空巢”学生现象的普遍性,因此,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这在现在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推进“空巢”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改善学校德育工作面貌,促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4、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民族素质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与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将每一个青少年都培养成为“合格品”,不出“次品”,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民族素质,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研究综述

“空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中的出现应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因为我们不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手头资料和技术设备又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对国外“空巢”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的情况了解不是很多。

在国内的研究方面,“空巢”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5年5月,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中央有关部委、全国妇联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基层妇联干部和热心于儿童事业的社会人士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农村“留到守儿童”和“空巢”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e12308124.html,/zhuanti/20050627zgnc.htm)网上公布的信息来看,参与研讨发言的大多是专家或妇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交流的经验与信息也大多是他们的调查分析情况和政府部门与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学生加强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建议。例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全德在《关于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对“空巢”学生的成因、特征及实质等进行了论述,认为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产生具有多因性;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区域性、关连性、结构性、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农村“空巢”学生问题是一个集中体现了城乡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

中多种矛盾和冲突的、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从实质上看,它是我国城市与乡村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协调发展的重要表征;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改造客观教育环境,加强教师、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与空巢学生的交互主体的互动等有效措施去加以解决。这是从较高的理论层次对“空巢”学生问题进行的研究与论述。学校和教师参与研讨的也有,但不是很多。例如:天津市蓟县东二营乡中学李士霞的《浅谈农村“空巢”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等,谈的是“一些粗浅的认识”,不是很深入;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蔡挺、江波等的《走进箬横中学“空巢学生”的家庭有感》一文,对“空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阐述得比较细致;只有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中学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研究效果报告》对农村初中“空巢”学生教育对策的研究与论述最为详尽,对本课题的研究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此外,我省上虞市章镇镇中从1997年就开始了对“空巢”学生问题的关注,其研究成果《关于“空巢”学生的分析研究与教育对策研究》曾获2003学年绍兴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这应是与本课题最相近的一个研究,也最有借鉴价值,只可惜我们没能见到其书面成果。我校是处于沿海较发达地区、当地又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空巢”学生的成因与心理特点等方面上述地区与学校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二)理论依据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否残疾;也不管他们对生命科学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该赋予他们同等学习的机会,使所有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有一次,仲由(即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人。”(意思是冉求平日遇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

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

3、爱的教育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知识和学问,更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至死不渝的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前提。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得更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发展生动、活动、主动,这就要求教师每一个教育行为更科学。素质教育呼唤着更深层次的爱生,师爱不是解决温饱,而是塑造灵魂,师爱不是人之情感,而是体现民族的意志。

孩子是纯真的,他也要求获得纯真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教育他们健康成长。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棵成长的幼苗,教师对学生如同农民对弱苗一样,给它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它就能茁壮成长;教师又是船长,他用月光和爱叠在跳板,引学生们上船,船儿离岸,他用如弓的脊梁做桨,忘情地为学生引渡。没有爱,哪有幼苗的茁壮成长?没有爱,哪有航帆的风雨漂泊?

三、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①,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留守儿童”的概念在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里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其外延越来越大,逐渐演化为上述含义。“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事实,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这些“准孤儿”的成长状况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2、“留守学生”

“在农村,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习惯把他们叫着‘留守学生’。” ②

简而言之,所谓“留守学生”,是指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部分“留守儿童”。

3、“空巢学生”

“所谓‘空巢学生’,这里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父母离异和父母一方或双方早逝的在校中小学学生。它与‘留守学生’有很大区别:后者一般是指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的学生,不包括父母离异或父母早逝的学生;而前者又不包括那些单亲外出打工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家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空巢’家庭。”③

4、本课题所研究的“空巢”学生

本课题所研究的是本校的“空巢”学生。本校是一所位于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正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小学,本校“空巢”学生在成因、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上述“空巢学生”既有共性,又稍有差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我们将“空巢”学生界定为:由于父母双亲外出或双亡等原因,孩子单独生活或与父母以外的监护人生活在一起的学生。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父母双亲外出务工或结商等的。

(2)父母双亡的。

(3)父母一方死亡,余下一方又成新家或外出务工,孩子托于祖辈抚养与教育的。

(4)父母离异而又成新家,孩子托于祖辈抚养与教育的,等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本校“空巢”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状况,探寻学校应对“空巢”学生问题的有效教育对策与机制,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促进“空巢”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并为其他“空巢”学生的教育提供借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1、调查了解本校“空巢”学生的情况,如数量、成因、学习、思想等,建档立册,以利管理。

2、探索应对“空巢”学生的有效学校教育的对策。

3、提高全校教师对“空巢”学生教育问题的认识,促进教师了解、关心、爱护校内的“空巢”学生,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

4、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对“空巢”学生的调查,了解其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特征及个性差异,拟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2、“空巢”学生的学校教育与管理机制的建构与运作的研究。“空巢”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空巢”学生是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要考虑并研究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具体落实人员、时间、场地、内容、形式等,对“空巢”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3、关于前馈教育的研究。前馈教育的含义就是超前教育,是根据罪错规律,在罪错征兆出现时进行教育,打好预防针,将罪错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范于未然。

4、培养自理能力的研究。帮助、教育“空巢”学生,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对“空巢”学生薄弱学科的辅导,防止由于自理能力差或成绩下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加强对“空巢”学生的心理调研,积极开展“慎独”教育,通过自省教育,将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内在道德需求,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

6、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尝试迁移教育,将“空巢”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集中到其最为成功的一面,以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有效地扼制其违法行为的产生,促使其向有益的一极转化。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调查了解本校“空巢”学生的情况,并探索有效教育对策,以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空巢”学生的健康成长,故应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从课题的选定到成果的提取,从方法手段到态度作风,都必须科学。要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理念为基础,采纳的方法与手段要经实践验证,并在评价操作过程中强调科学的程序。

2、实践性原则

人类认识的基本过程遵循的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一切科学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发展的。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调查了解本校“空巢”学生的情况,并探索有效教育对策,因此,在实践中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则。

3、开放性原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系统科学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环境进行信息交往,系统才能有序运行。本课题要在继承校、区、市、省相关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国内外各种不同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4、可行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要结合地方、学校(如校园文化等)、教师(如个性或教学风格等)的实际情况和各学科的特点灵活进行。

5、创新性原则

本课题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创新、有突破,探索出符合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空巢”学生教育对策,为“空巢”学生的教育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调查法的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教育科学研究的其他具体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准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预计一年半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实施中发现问题,调查摸底,分析原因,研究教育对策。在此基础上,学习理论,提出课题,组建课题组和研究网络,制定实施方案并具体操作,总结成果,探索规律。

2、实施阶段:自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执行计划,收集资料阶段。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强调序列性和可操作性。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逐步构建培养“空巢”学生的教育模式。

3、深化完善总结阶段:自2006年2月至2006年4月。进一步研究,并写出结题报告。

四、调查与分析

2005年3月,我们对本校的“空巢”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拟制并运用《本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一)》(具体参见附件1),对全校1——6年级学生共514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直接的记名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获得并掌握本校“空巢”学生的具体数量、类型、托管情况等基本信息,为第二阶段的调查作准备。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还缺乏对问卷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调查时由班主任代填调查问卷;3——6年级则由学生自己填写。调查以后,及时对“空巢”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第二步:在获得和掌握“空巢”学生的具体数量和班级分布以后,将所有“空巢”学生集中到一起,用《本校学生调查问卷(二)》(具体参见附件2)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与此同时,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对本班其他非“空巢”学生进行同一问卷的不记名调查。调查以后,及时对“空巢”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具体参见附件4)。

第三步:由课题组成员分头对各“空巢”学生及其监护人、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等逐一进行访谈,填写《本校“空巢”学生访谈调查暨建档表(三)》(具体参见附件3),目的是从“空巢”学生自身、教师和监护人等不同的角度了解“空巢”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生活、学习、行为规范、思想表现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

第四步:从学校教务处调出2003学年第二学期和200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期末考试和期末表彰的所有相关资料信息,从学校学生处调出同一时期学生受表彰和处分等方面的所有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与统计。

最后,我们课题组对调查等获得的各方面资料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了全面、细致和深入的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

(一)人数不少,情况较杂,重视还不到位

调查表明,2004学年本校在读的514名学生中,共有“空巢”学生5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89%。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有27人,占48.21%;父母双亡的有1人,占1.79%;一方亡故的7人,占12.50%父母离异的有20人,占35.71%(具体参见表1)。

表1 本校“空巢”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调查还表明,在这占全校10.9%的56名“空巢”学生中,73.79%由他们的爷爷、奶奶照料,13.11%寄住在外公、外婆家中,另外还有13.10%的“空巢”学生寄住在舅父、姨妈、叔伯、姑母家,单独在家的占1%,(具体参见表2)。

表2 本校“空巢”学生托管情况一览表

调查与了解还表明,目前学校、家庭、社会对这些“空巢”学生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与当地政府尚未采取过相应的措施,绝大部分教师对校内的“空巢”学生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关爱。

(二)盼望学习,缺乏帮助,成绩不尽人意

1、大部分“空巢”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价值观,但学习成绩总体偏后。

在这56名“空巢”学生中,有53人认为读书有用,占94.64%;只有1人认为读书没用,占1.79%;有2人“不知道”,比例为3.57%。对“你觉得你在为谁读书?”的问题,有54人认为是“为自己读书”,占96.43%的;有1人回答是“为父母读书”,占1.79%;有1人“不知道”为谁读书,占1.79%。这表明大部分被调查的农村“空巢”学生对学习持比较正确的认识,他们知道读书可以改变贫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比较含糊,认为学习是别人的事,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要学。

调查还表明,有57.14%的“空巢”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一般”,1.79%的自认为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只有26.79%的自认为学习成绩“良好”,仅有7.14%的自认为学习成绩“优秀”。从对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成绩进行的统计结果也表明,“空巢”学生与非“空巢”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空巢”学生的成绩总体上是呈落后的态势(具体参见表3)。

表3 “空巢”学生与非”空巢”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

可见,长期缺乏父母直接监护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学习是否用心,老师还能从作业本上一眼就能看出。作业完成得比较认真、及时,一定是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差不多全是抄,或根本就不写,一定是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孩子,他们绝大部分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代管,年迈的老人务农一生,有的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几十岁的代沟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使他们对孩子基本失去了榜样作用。放学一回家,作业高兴就写,不高兴就不写,整晚可以看电视,白天到课堂睡觉。“空巢”学生渐渐变成了“差生”的代名词。

2、学习较为积极、主动,但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督被弱化了。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23人“喜欢”到学校上学,占41.07%;有31人回答“还可以”,占 55.36%;只有2人回答“不喜欢”,占3.57%。可见,大部分“空巢”学生对上学是持积极态度的,不愿读书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空巢”学生学习态度比较主动,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主动向老师提问或回答问题;持相反态度的占33.93%;不知道和不回答的各占7.14%和1.79%。在课后,能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32人,占57.14%,不会的24人,占42.86%。

调查还显示,在被问及“家庭作业是怎样完成?”的,选择“独立完成”的有40人,占71.43%;“与同学讨论中完成”的11人,占19.64%;“家人指导完成”的2人,占3.57%;“有时抄袭同学”的2人,占3.57%;“经常不完成”1人,占1.79%。这说明,大部分“空巢”学生的监管人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出现“隔代教育”和“亲戚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在访谈中,也进一步映证了“空巢”学生的学习监督被弱化的情况。绝大多数“空巢”学生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由于文化水平低(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据班主任反映,少数独居的“空巢”学生的学习普遍没有人监督,这是可以理解的。而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学生,父母在家时,一般都会检查作业、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参加家长会等,父母外出以后,这些监督的职责都无人担当。如四(1)班胡某,在父母外出后和爷爷奶奶

住在一起。当问及爷爷奶奶是否经常检查他的作业时,她说:“从来没有,爷爷奶奶自己不识字。”她认为爸妈在家与不在家唯一的不同就是“爸妈不在家我经常看电视。他们在家我就不敢看,我看电视妈妈就打我。”三(3)班陈某对我们说:“我喜欢看电视,爷爷奶奶在家管我不怕。还有爸爸妈妈要检查作业,爷爷奶奶不检查。”二(1)班腾某,妈妈在家时,为了应付妈妈检查作业而不得不做作业,妈妈走后,外婆并不检查作业,伯父也只是问一下读书的情况,不做作业就成了常事。当问及爷爷奶奶是否督促他学习时,他外婆说:“讲是讲,有时他讲我在学校里做好了。我讲外婆反正不认得字,随便你讲,不晓得你做还是没做,不过老师反正要检查你作业的。在屋里是不做作业的……我没翻过他的作业,我不认得,他娘在家里要看他的,要抓(管)他的。”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父母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法定监护人。当失去同父母的共同生活后,他们实际的监护人就改变了。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这些“空巢”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从总体来看,“空巢”学生的学习监督被弱化了。

3、学习上颇感压力,渴望得到帮助和关心。

“空巢”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临时监护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祖辈,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空巢”学生的学习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调查结果显示,56名“空巢”学生中有47人觉得学习或多或少有一定压力,占83.93%;还有6人感觉压力很大,占10.71%;仅有3人觉得学习没有压力,占5.36%。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渴望得到帮助,在“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诸多选项中,选择最希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为46.43%,依次为同学、父母、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30.4%、14.29%、8.93%。在学习上“空巢”学生还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在问及“考试成绩公布后,你首先会把成绩给谁看或告诉谁?”这一问题时,首先把成绩给父母看的31人,占55.36%。可见,尽管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孩子还是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

(三)习惯较差,发展滞后,品行不甚理想

1、行为习惯较差。

调查表明,多数“空巢”学生生活习惯较差。在被问及“是否经常洗脸、洗脚”时,“天天洗”的26人,占46.43%;“偶尔有不洗”的15人,占26.79%;“经常不洗”的13人,占23.21%;“从来不洗”的没有;没有回答的2人,占3.57%。在被问及“是否勤洗澡、勤换衣服”时,答“很勤”的24人,占42.86%;

“比较勤”的18人,占32.14%;“一般”的12人,占21.43%;“很少”的2人,占3.57%。不男生不理发、女生很少洗发的共12人,占21.43%。

多数“空巢”学生学习习惯也不甚理想。在回答“上课之前是否有预习”时,答“每次都有预习”的2人,占3.57%;“经常有”的17人,占30.36%;“偶尔有”的28人,占50.00%;“很少有”的8人,占14.29%;“从来不预习”的1人,占1.79%。在回答“上课是否经常开小差”时,答“经常”的35人,占62.50%;“偶尔”的18人,占32.14%;“极少”的2人,占3.57%;1人未答,占1.79%。在回答“是否及时完成作业”时,答“及时”的33人,占58.93%;“比较及时”的20人,占35.71%;“不太及时”的2人,占3.57%;“不及时”的1人,占1.79%。在回答“是否做作业和交作业”时,“每次都交”的35人,占62.50%;“基本上都交(偶尔不交)”的19人,占33.93%;“经常不交”的1人,占1.79%;“几乎不交”的1人,占1.79%。

“空巢”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也相对较差。在被问及“是否有上课迟到经历”时,“从未迟到”的35人,占62.50%;“偶有迟到”的20人,占35.71%;“经常迟到”的1人,占1.79%。在回答“是否有因为违反纪律而受到过老师的批评”时,“没有”的10人,占17.86%;“偶尔有”的45人,占80.36%;“经常有”的1人,占1.79%。

从对教师的调查来看,在56名“空巢”学生中,被认为行为习惯较好的13人,占23.21%,一般的26人,占46.43%,较差的17人,占30.36%。

2、思想表现较差。

调查表明,“空巢”学生思想表现也不尽人意。在回答“当您看到值日老师和同学就要来检查卫生了,而自己班某同学的位置上还有脏东西,您会怎么做”时,答“马上动手搞干净”的34人,占60.71%;“马上报告班主任或值日生”的9人,占16.07%;“主动报告检查的老师或同学”的2人,占3.57%;“视而不见”的11人,占19.64%。“发现他人需要帮助”时,“会主动帮助”的22人,占39.28%;“可能会帮助”的33人,占58.93%;“视而不见”的1人,占1.79%。

3、违纪现象较多。

调查表明,有违纪经历的32人,占57.14%,其中有4人认为自己经常违纪,占7.14%;只有24人认为自己没有违反过纪律,占42.86%。受过全校公开批评以上处分的有14人,占25%。在我们对2003学年和200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违纪情况的统计中也发现,“空巢”学生的违纪比例明显比其他学生高(具体参见表4)。

表4 2003学年和200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违纪情况的统计

“空巢”学生的违纪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开小差,自修课讲话,作业不做不交,教师面前说谎;沉迷于电子游戏,逃学旷课;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追求时尚,抽烟喝酒等方面。还有的“空巢”学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心,喜欢在同学中认“干兄弟”、“干姐妹”,称兄道弟成风,还有的找“男女朋友”,用这些不良行为来感受被人疼爱的感觉,导致误入早恋之路。有的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苗头。

(四)心理失调,休闲空虚,渴望情感交流

调查数据表明,在遇到烦心事时,有55.36%的人能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倾诉,有26.78%的人“闷在心里”。在“受到挫折时,你会怎样”的问题中,7.14%“空巢”学生表示想念父母,16.07%的人表示感觉生活没有意思,12.50%的人“不知道”,7.14%的人选择“其他”。这表明“空巢”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的缺失或缺位,“空巢”学生短期或较长时间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成功时大多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失败时常常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受到挫折时得不到心灵的安慰,思想彷徨时得不到正确的指引……致使稚嫩的孩子们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心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从年龄来看,小学阶段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存在问题明显于中年级(因为中年级孩子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理能力等稍有加强,高年级虽较之中年级能力要强一些,但他们生理、心理发展又有了新变化)。从性别、性格来看,在自信、人际交往方面女生存在的问题略显于男生(因多数女孩子较之男孩喜静等);在情绪稳定、逆反心理方面男生存在的问题却明显于女生(因为男孩大多天性好动,相对女生调皮些,父母外出后,他们仿佛是“笼中放飞的小鸟”,一下子无拘无束,在受到各种监管时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空巢”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除了和年龄、性别、性格等联系紧密外,和孩子原本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也有较大关系,即越是和父母关系密切、感情交流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失落感更强,需要适应、自我调整的时间更长,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更明显。

(五)孤单失伴,缺少监护,安全令人担忧

“空巢”学生长时期孤独守家、看家,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还面临严重的生命、健康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空巢”学生多数骑自行车上学,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二是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空巢”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没有安全感,心理长期处在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的状态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在家突发急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三是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教育无能为力,致使“空巢”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成为侵害对象。五年级的一位女生,母亲早逝,父亲脑子有病,在读三年级时,就曾被本乡的一名中年男子丧心病狂地强暴了,使她的身心遭到了巨大的伤害。2005年暑假,“空巢”学生张某,因停电,不听奶奶劝告逃出去游泳,不辛溺水身亡。

综上所述,“空巢”学生的学习和品行总体上呈滑坡态势,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缺失或缺位,以及临时监管人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有限、方法不当或监管不到位。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一是校外现代媒体的侵蚀:现代媒体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可以说无孔不入、无时不在,就连现在部分儿童动画片也呈现出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这些现代媒体无不悄然侵蚀着孩子们纯洁幼稚的心灵,特别是这一群平日缺乏正确关爱和引导的特殊孩子们,他们在家时间大多是在电视或电脑前渡过。二是校外成人娱乐的影响:农村孩子所在的居住区几乎没有儿童公共活动的场所及设施,走进电子游戏机室玩游戏,来到台球桌前尽心尽力做擂主,便成了这群“自由孩子”的校外娱乐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接触到许多不该接触的人或事,再加之他们无度的玩耍,身心、学习、品行无不受到不良的影响。三是校外“问题少年”的引诱:社区有些未成年的孩子,初中毕业,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继续学习,出外打工年龄又小,在家里不会也不愿种田,他们三五成群,游手好闲,挑衅闹事,渐渐成了“问题少年”。时间一久,监管失利的一些“空巢”学生也慢慢成为了“问题少年”的朋友,这样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自然反过来也影响这些“空巢”学生,他们的学习和品行自然不可避免地下滑,也为将来“问题少年”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五、教育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健美的孩子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在那里母亲和父亲相亲相爱,同时热爱和尊重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善良、

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物能敏锐感受。”确实,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为孩子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毕竟超过学校,再加上双休日,寒暑假等,家庭仍是少年儿童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父母的教育仍是孩子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这一点对“空巢”家庭学生来说,恰恰是最为欠缺的。作为学校教师,不可能苛求家庭教育的完善,只能根据实际,尽可能地充分调动校内的各种教育力量和资源,同时努力协调并利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力量,对“空巢”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并力求形成合力,提高实效。

(一)健立长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对“空巢”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依靠哪些力量,在什么时间、地点,应运何种形式,坚持什么原则,进行哪些内容的教育,等等。

1、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与资源,构建“三维”+“多围”的“帮教”体系。

影响人的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空巢”是一种社会现象,“空巢”学生的问题自然也不能单靠学校教育所能解决,需要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共同教育,形成合力。如此,则构成“空巢”学生教育的“三

(1)社会力量。我们学校的名义出面,与各种社会教育力量取得联系,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所争取的社会力量主要有:

当地政府,即街道办事处。作为地方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使本课题的研究、“空巢”学生及家庭都获得了一定的物质帮助与保障。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相关负责人,还与一些“空巢”学生对结,直接帮助和教育“空巢”学生。同时,街道办事处还帮助学校联系并推动了各村村委、街道派出所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等教育力量,参与到关爱“空巢”学生的教育行动中来。

各村村委会。学校也与各村村长和书记联系,让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加入到了关爱“空巢”学生的行动中,他们不仅“空巢”学生及家庭带去了关心和爱心,

并且也提供了不少的物质帮助,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空巢”学生的课本费,就是由村里帮助解决的。

当地派出所。当地派出所就在学校附近,与我们学校向来有着良好的关系,派出所所长还是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除经常请派出所民警为我们的学生作法制讲座,开展法制教育以外,还请他们帮助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社会环境,维护学校的治安,一有事情,随叫随到。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即“关公委”。“关公委”的很多老同志原本都是学校的离退休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很强的教育能力,还有着饱满的发挥“余热”的热情,尤其是很大一部分刚退休不久的教师,他们体格硬朗,精力充沛,是教育的好手。

其他社会力量,例如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主等,让他们也来为我们的“空巢”学生“献爱心”等。

(2)家庭力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是家庭的成员,“空巢”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我们通过各班主任与“空巢”学生的家长(学生的父母,即使父母双亡的,也有爷爷、奶奶等监护人或托管人存在)取得联系,并建立经常的联系,让他们配合并一起关心、教育“空巢”学生。

(3)学校力量。

调动并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例如,学校行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及“空巢”学生的同学等),建构起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围”绕“空巢”学生展开帮教活动的“多围帮教体系”。如图所示:

教育学认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我们是学校,校内“多围帮教体系”如何建构,各种教育力量之间如何配合,开展哪些形式和内容的帮教等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2、充分利用各种时间与地点,努力采取多种形式与内容。

时间:一切可行的在校甚至不在校时间。

地点:一切可行的校内(如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心理辅导室等)及校外(如学生家里)场所。

阵地:晨间谈话、课堂教学、班队课、学习园地、黑板报、橱窗等一切可行的阵地。

形式:“一对一”结对帮扶、学科教学渗透、专题讲座、专门谈话、单独或小组辅导等一切可能的形式。

内容: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健康等各种内容。

3、贯彻一个方针,坚持三项原则

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的三项原则是:

(1)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的原则。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面向的是全体“空巢”学生,而“帮教”的重点则是其中学习、生活有困难或品行等方面有问题那一部分“问题学生”;二是我们的有一些教育活动,例法制讲座、青春期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重点是为了针对“空巢”学生、“问题学生”而开展的,而具体活动时,会面对全校的所有学生进行,即全校学生都参加。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空巢”学生、“问题学生”,要坚持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对于已经“成问题”的“空巢”学生,则只能想办法“治”了。所以,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自我教育为主,帮扶教育为辅的原则。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或德育原理),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影响,是要通过受教育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而后起作用的。所以,对“空巢”学生的教育,也就应该坚持“自我教育为主、帮扶教育为辅”的原则,教师帮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加强常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空巢”学生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少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存在,也就是不会今天有“空巢”学生问题,明天就没有了。这就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长期的经常性的将“空巢”学生的教育问题研究下去、做下去,而不是只在做课题研究的时候关心一下,这后就不闻不问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机制,新生一入校,就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已经在校的学生,也经常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一旦发现出现了“空巢”学生,就及时建档造册,将他们纳入“空巢”学生的体系中,开展帮教活动。

(二)加强个案研究,实施“结对帮教”。

1、实施“一对一”的“结对帮教”

为了强化责任、提高实效,我们对“空巢”学生的教育,采取了“一对一结对帮教”的形式。接受帮教的重点是部分问题较大、困难较大的“空巢”学生(经研究,我们一共确定了21名)。参加帮教行列的教师主要有:街道办事处部分相关负责人、学校行政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老同志(离退休老教师)、除班主任(各班主任是本班“空巢”学生的第一帮教责任人,除本班学生外,无特殊情况的,党员班主任不再承担其他班级“空巢”学生的帮教任务)以外的党员教师等。具体结对情况请看《附件5:〈本校党员、行政、关工委等与部分“空巢”学生结对帮教一览表〉》。帮教教师还要认真填写《本校“空巢”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情况记录表》(参见附件6)。

“空巢”学生心理的共同委屈是: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爱”。爱的空白需用“爱心”来充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的帮教同志和教师真正承担起了这样的一种角色。参加“一对一”帮教的全部由思想素质高、关心热爱学生,而且善于教育的同志和教师组成,他们给“空巢”家庭学生带去的,不仅有学习上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帮助,还有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安慰。一旦“空巢”家庭学生出现生病情况,“一帮一”的帮教者还担负起送医院治疗,照顾生活起居等任务,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节假日,对无亲友可依靠的一部分学生,“一帮一”的帮助者还经常安排其回自己家过“家庭团圆”生活。针对“空巢”学生所犯错误或出现不良的苗头,不是简单地处理,而是在全面了解情况,分析成因后作耐心教育。为预防这类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一帮一”的帮教者做了大量的疏导工作。“亲其师,信其道,从其行”,帮教同志和教师们的辛苦没有白废,帮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加强个案研究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校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正是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世界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又告诉我们,世界是辩证的,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它们相互之间既有个性,又存在着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 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 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 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 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 一初衷的。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 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 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 比较片面。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 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 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 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把语 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的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一股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与启示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与启示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我们当班主任的知道,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问题学生”绝绝大部分来源于“留守学生”,所以,在当前“留守儿童”占了我们农村中小学校在校生的绝绝大部分的背景下,重提“问题学生”的转化,具有重大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相关统计表明,我省有8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估计应在100万人以上。“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来说,就像脱缰的野马。于是,学校里留下空荡荡的一张桌子,游戏厅、网吧多了一个光顾者,马路边多了一个打架闹事的小伙子,结果,这些孩子思想变坏了,成绩下降了。几年前,有一部电影叫《留守孩子》,影片的高潮是“留守孩子”读信,刚刚被网吧老板打了的王小福,倾吐了对长期不在身边的父母的怨恨:“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恨你们,你们一走就是两年,一回来把我打一顿,走时候扔点钱。我学习不好的时候你们在哪?我生病的时候你们在哪?有人欺负我的时候你们在哪?有人打我的时候……我恨你们 寄回来的钱,你们出去挣钱,把我变成孤儿、野种,叫我被人打,有爹妈没爹妈一个样,不如靠我自己。爸,妈,我跟没人管的仙人掌一样,混身长满刺,长的难看,扎人!” 留守儿童,他们每天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忍受城里孩子无法想象的孤独和寂寞。中国有句俗语:“三岁到老”,留守儿童,儿时形成的性格将会影响他(她)一辈子,他们在儿时就没有给予爱、接

受爱的经历,成年之后,就会相对成为一个比较冷漠的人。对社会没有信任感,这种态度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道德行为、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刻不容缓。 做好这个问题群体的教育辅导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个人认为,在张扬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引导促动“问题学生”的成长,就需要教师用“心”交换。 听到有老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不听课甚至捣乱的学生多了;工整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作业马虎甚至不做的多了;对家长言听计从,对老师毕恭毕敬又听话的学生少了,不把家长、老师的话当回事的学生多了。确实,因为生源的原因,我校学生的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下滑,优秀生流失,而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却基本没少,他们沿袭了小学时期的一些坏习惯并有所发展,成绩上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学习难度又增大,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不学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有那么几个,就够老师头疼的了,而由他们所产生的消极辐射给班级各项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级工作,还要把“问题学生”的转化当为我们的教育之重。如何转化,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倍加关爱每一位问题学生 一般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感情比较疏远。为此,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

安全文献综述(DOC)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某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院(系):材料与矿资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某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安全1201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但是安全生产情况却还是不容乐观。矿山安全事故频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同时最大化企业生产的利益,开发一个高效适用的矿山安全决策投资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矿山安全投资的研究现状,以及决策系统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目前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不足,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矿山安全

Literature review 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mine safety investment Major and Class: Safety Engineering 1201 Name: Guidance Teacher: Abstract: R eacently years,people are paying for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ail safety. However,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The accidents of mines are frequent which caused a lot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prevent serious accidents, while maximizing production interests.So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system of min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ystem is urg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mine safety,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 mine safe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it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min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research. Finally, make a summary. Keywords: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ine Safety

2021年“空巢青年”生活调查报告

“空巢青年”生活调查报告 “空巢青年”生活调查报告 “空巢青年”正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这一人群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之中的有些人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少,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那真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吗? 近日挖财、百度外卖联合《“空巢青年”生活》,通过对23-36岁独自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且有独居特征的年轻人的消费、理财数据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重点揭示他们与“非空巢”青年在生活态度上的异同。报告显示,很多空巢青年的生活“孤独而又灿烂”,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愿意花钱去住更好的房子,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上的单笔消费也更高。 挖财和百度的这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的孤独感得分6.35分,“非空巢青年”得分4.34分。数据分析师们发现,并不是城市越大越孤独,重庆、东莞、北京的年轻人是孤独感最强的,而杭州在城市排名中仅排第六名。“空巢青年”在独处的日子里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他们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不是狂欢,而是阅读和看电影,选择这两种方式的比例分别高达40.01%、46.87%。有趣的是,不同城市

的“空巢青年”也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南京的喜欢养宠物,成都的爱旅游,杭州的爱美食。数据显示,高达46.7%的杭州空巢青年选择找朋友聚餐的方式排解孤独。 此前有媒体调查后说,缺乏感情寄托和居住条件差是“空巢青年”面临的两大困境,他们租住的地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与工作地点,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要四五个小时,他们没有闲暇也没有精力去社交或娱乐。 不过挖财、百度外卖基于大数据的报告显示,其实“空巢青年”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更愿意花钱租住好的房子,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空巢青年中的有房人群,人均房贷月供为4241,是普通青年人均月供的1.9倍。 而且在继续留在大城市的“空巢青年”群体中,有74%表示正在攒钱买房。该数据高于普通青年,后者有61%表示正在攒钱买房,剩余的39%则没有买房的意愿。 报告主笔说,前述数据虽然有“普通青年房租低是因为两人平摊”的因素,但仍表现出空巢青年在住房上不愿意将就,这是对生活态度积极的表现。

2020年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范文

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范文 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有力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长邱建平同志为组长;丁成同志为副组长;张怀友、彭海军、李晓军、王润刚同志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和以邱建平同志为组长的校舍管理组织机构;并成立了以丁成同志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 校园消防组织机构,以张嗣峰同志为组长的治安保卫工作领导小组,以张怀友同志为组长的学校调解委员会和校园交通安全工作小组和 教学安全小组,以彭海军、王润刚同志为组长的教师护校队,并按照要求,配备了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还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块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邱建平同志直接抓,分管副校长丁成同志具体抓,各负责同志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安全制度保证,实施扎实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邱建平同志亲自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办公室的目标考核内容中,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办公室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

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学校建立以邱建平同志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重特大火灾事故、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洪水灾害事故、重特大交通事故、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重大疫情、以及发生恶性治安事故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预案。 三、基础建设方面 校园建设设施符合办学安全标准和要求,内部设施五危害学生 安全隐患。学校消防设施、防盗、防雷电设施配备齐全、到位、完好。学校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门,安全道路畅通无阻,教学楼配备了足够的应急照明设施。化学实验、体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有安全措施。学校供水、供电、供暖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校园周边无影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游戏和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连结点上,将游戏与教育统一起来。幼儿园游戏被纳入教学活动的范畴,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挥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式教学活动范式。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们国家很多的教育学书里。大家都比较认同《教育大辞典》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对于游戏的解释:“儿童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方面:⑴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存在,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⑵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这是前苏联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观点的一个反映。 二、游戏与教学 一开始游戏没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仅作为教学活动后的一种放松手段,类似于拉察斯的松弛说。 随着认识的深人游戏和教学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以”的观念渐人人但游戏仅被视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不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游戏和教学混为一谈认为游戏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游戏幼儿园教育不用提教学把所有教学变成游戏且把游戏简单化、程序化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试图从理论上将游戏与教学作出区分,目的之一是为了纯化游戏使游戏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特点目的之二是教学在幼儿发 展中的地位。特别是朱家雄老师提出了“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从形式上分类,两者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 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能解决哪些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上进行和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游戏与教育 游戏和教学同属于教育关注的范围, 都是教育可利用的促进发展的手段。教学目标是外在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干预、引导等行为影响儿童的活动, 将活动内容活动规则纳入教学的框架, 并适当利用奖励、惩罚进行效果的反馈, 使儿童意识到学习的严肃认真性, 对生活进行积极主动的适应。由于教学不仅促进发展, 也依赖发展, 所以, 针对幼小儿童身心特点, 适当采取游戏的形式, 将发生更积积有效的学习。但这并不是要将教学变为游戏, 游戏的形式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衡量这种活动的标准不是看它带有多大的游戏性, 而是看它是否使儿童在外部规范之下积极主动学习并有着良好的把握, 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的目标服务的,随儿童年龄增长, 应适当降低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份, 增加理智成份, 促进工作和游戏的分化。而幼儿园中的游戏却有着双重目标。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 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 为游戏而游戏,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游戏是儿童发手 段, 在他们将游戏纳入教育活动之时, 便为游戏设立了外在的目标? ?? 发展目标。游戏既是目的, 又成为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和谐相融, 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这种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 发挥其别的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 那便要: 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 它才

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了!”、“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真差!” 是啊!“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他们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甚至影响着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来关爱引导这些“问题学生”呢? 我认为班主任只有付出更多的诚心、关心、爱心和耐心,与“问题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交流,树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切实从“问题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的困惑,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问题学生” 敬畏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交流的朋友,才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 一、“问题学生”的特征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他们有着以下的共同点:(1)上课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课上不是讲话就是睡觉,严重到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2)作业基本不完成,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3)晚上在宿舍不能按时休息,几个同学聊天到深夜,白天精神状态不好;(4)夜不归宿,经常通宵上网或打游戏;(5)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交往,经常吸烟喝酒打架闹事;(6)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教导,他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行为习惯差。 二、班主任需要克服的障碍 (一)厌弃心理。“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差,班主任的教导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些老师就会把这些学生当成包袱,甚至希望他们早点被学校开除。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校的生命在于学生,没有学生就不存在学校,所以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学生。并且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针对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所以要求每位老师认真研究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找到引导他们的方法。 (二)定型心理。班主任经常会对“问题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反正也就这样了。因此,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是关注着“优等生”,对于“优等生”每个小小的进步退步都能及时关注到,殊不知,其实“问题学生”才应该是班主任关注的焦点,几个“问题学生”的行为可能影响整个班级其他同学的行为,并且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用积极的思想影响他们,引导他们积极上进,在表扬他们优点的同时提出改正一些缺点的要求,使他们树立“我也很优秀”的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急噪心理。对于“优等生”,很多事情,只要老师一指点,“优等生”就会立即起色,进步较明显,但对于“问题学生”则不然,对于某个问题,尽管老师可能早就指出并已经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我行我素,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对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及整改措施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及整改措施 丁村初级中学 2017年9月1日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要求,有效遏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平安稳定,根据教育局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及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排查治理影响学校安全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安全事故为目标,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工作,切实落实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状况,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安全形势稳定,学校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部门主任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郭晓秋 副组长:刘从义朱峰李清伟 成员:朱峰李清伟刘从义李春玲许晓慧 各成员具体负责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问题逐条记录,并及时落实整改,不留后患。 四、工作内容 1、校舍安全:检查是否存在隐患,厨房、厕所、学生寝室等重点场所给予高度重视,查找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小卖部是否配备必需的防蝇、防尘、防鼠、消毒和冷藏设备,是否出售劣质、霉烂变质、无合格证的食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上岗,日常饮用水卫生状况,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3、设施设备安全:对学校的电路、电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和整改。 4、防火安全:检查是否对师生集中进行了防火安全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等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隐患是否得到整改,消防设置是否完善,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5、防盗安全:学校的微机室、图书室、财务室及教师办公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有无领导、教师值班巡逻,门卫

学生安全教育整改措施

学生安全教育整改措施 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导致悲剧 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学校在加大对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的投入、提高保卫人员 素质和学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该取缔的取缔,该打击的打击,该解决的尽快解决。对校内发生的治安事件或安全事故,要依法处理,及时通报。对违反安全规章的学生应予以批评教育,甚至必要的纪律处分,对已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校园暴力是当前危及学生安全、破坏校园安定的一大隐 患。前些时日的聚众斗殴事件,至今仍让我们为之心悸,久久不能忘怀。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愿这样的暴力事件别再发生。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危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

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文明、和谐、平安、稳定”校园,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1、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校园安全领导小组,任命 了马元副主任为直接主抓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 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各项制度,坚持安全领导负责制、 门卫负责制、值班领导负责制、年级、班级管理负责制、宿管领导负责制。 3、每班抽调两名学生骨干组建成立了护校队,直接在 马元主任的领导下每天按时开展工作。 今天是第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希望这个 日子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二、预防为主、防微杜渐,加大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 同学们,珍爱生命,珍惜未来,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 做起,坚决拒绝毒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立于世界,中国才有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民 族的希望,为了宝贵的生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1、思想重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针对安全工作开好 班子会、教师会、学生会、住宿生会。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最新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1]

2014年周田小学 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及措施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类的学生,有时我们对这些学生会劳神伤脑、束手无策,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成绩差。那么,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呢?我们学校的老师主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倍加关爱每一位问题学生 一般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感情比较疏远。为此,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一份关爱,少一些怨恨和责难,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排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能与教师同学的感情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理激励中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使他们遇到问题会毫不隐瞒,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我班张越,父亲是残疾,母亲连饭都烧不好,奶奶在这个家是顶梁柱,常常很自卑,经过多次交谈,了解到了她自闭的深层原因,我就对症下药,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有时安排与她关系较近、来往较多的学生主动帮助她,找她谈心,让她感到自己的责任——将来这个家庭就要靠她来支撑,所以更应该振作精神,乐观开朗,自强自立。慢慢地,当她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倾诉,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向我老师好友敞开,人开朗了许多,有了热情和自信,学习成绩逐渐上升。 二、更新评价观念,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 好与差是相比较而言的,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问题学生。成绩差并不等于就不可以教好,习惯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成绩差并不等于未来的人生就差。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善于发

现后进生的亮点,只要他比以前取得了些许进步,就要毫不吝啬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是稀罕的,也是十分在乎的。表扬和鼓励是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的加速器、催化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古人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长处和积极因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变成“问题学生”转化的起点,让“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引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他们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排除自卑的心理。比如学习后进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他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或许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如我班的聂甜甜,文化课成绩很差,但美术方面有特长,班里出黑板报让她画插图,有时学校出黑板报也找她画刊头。因此,她有了自信,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也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调皮型”的学生,大多是坏习惯多,毅力差,做事不用心,从而最终导致成绩较差,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良莠不齐,很有个性特点,如:精力旺盛,机灵、好奇、好动、耍小聪明、好出风头、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教育他们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去。如我班学生任兵,只要其他同学不愿去买水、扛水,他都主动去,扛着大桶纯净水,从校门外到三楼,他感到很高兴,因为给同学们办了好事。“迟钝型”的学生,通常智力不行,自卑感较重,对他们必须教给其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肯定表扬问题学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一定要

小学生安全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安全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 前言 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可以说,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从这个角度上思考,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近年来,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大量的有关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调查和死亡监测资料都表明:全国每年有2万儿童非正常死亡,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5岁——9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占65%,1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占60%,[1]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是由意外伤害引起的。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我国由于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自杀等原因造成1.6万多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离去。上述数字不仅仅是一组数字,而是一段段不堪记忆的历史,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中共中央对小学生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从1996年开始,原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确定每年3月29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其目的是通过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中小学生安全”的浓厚氛围。然而由于人所共知的“唯分数”现象的影响,安全文化教育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全国城乡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仍然频频发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重心,对小学生安全意识及教育对策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

一、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对小学生安全教育,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是,从长远和全局看,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仍显得非常薄弱。一是教育缺乏系统性。安全教育没有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全国和各地均没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安全教育规划,地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只是小范围的短期行为,有的是为了配合某项运动,教育活动零敲碎打,毫无系统可言。二是教育活动经费短缺。一些地方领导不重视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难以保障。职能部门没有此项开支,不得不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做“无米之炊”,教育活动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起不到教育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的作用。三是学校和主管部门心存顾虑,怕增加学生负担,怕冲击文化课教学,影响升学率,安全教育的社会意识不强,没有良好的教育氛围。结果导致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所起作用不大,下面一组数据是令人震惊的。 少年儿童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我国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惊人速度递增。进一步推算,我国15岁以下的学生每年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人数,竟有40万~50万人之多。另据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分析,导致中小学生死亡原因中也是疾病少而意外多。据北京、天津等十余个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意外死亡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意外事故死亡及重伤致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导致伤亡的灾种,主要集中在与中小学生相关的各类灾害如地震、气象灾害、交通事故、环境公害、火灾、爆炸、实验室灾害、课外活动灾害、中毒等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灾害等。 上述数字虽只占全国中小学生的不到万分之一,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却无法估量。如何有效防止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减轻伤害给人们带来痛苦,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文化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二)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的意义 小学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安全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小学安全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儿童、青少年能否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小学推行安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孩子们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安全生活习惯和态度,使其具备基本的

19.漂泊独居,别让“空巢青年”成为都市里的失落者【标注版】

文章解读: 【底色含义说明】 黄色:代表对策粉色:代表问题蓝色:代表原因绿色:代表影响漂泊独居,别让“空巢青年”成为都市里的失落者 【分析:“(别)让……”是标题常用的形式,类似的申论大作文标题有:2013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申论大作文: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题库中的范文是: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重拾文化自信。类似的文章标题还有:让非遗成为传统文化里的网红;让医疗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让贫困群众有“飞”的意识和行动。这样的标题形式可以进行模仿和学习,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申论写作中标题的选择确定需要我们从材料里找出关键词,其次确定你是从哪方面入手分析的,分析原因意义,还是主围绕对策展开。】 段1 “空巢青年”来了!这几天讨论最火的正是这个城市里最普遍又缺乏足够关注度的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独居人数达到了14.6%,在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上海,每4户中就有1户只有一位家庭成员,除了“空巢老人”,“空巢青年”也占独居人口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以上还仅仅是对在籍人口的统计,算上流动人口,“空巢青年”的比例毫无疑问会更高。

【分析:本文开头第一句话很简短:“空巢青年”来啦!开篇破题,简洁明了。接下来引用一段数据性材料论证观点。注意关联词“而且”表示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引出问题:算上流动人口,“空巢青年”的比例会更高。在我们的写作中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样的方式,开篇点名主题+数据论证+关联词突出重点。】 段2 在多数人眼中,“空巢青年”似乎不足以成为一类社会问题,因此对这一群体的生存境况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空巢老人”等被迫成为“空巢”的群体不同,有一部分“空巢青年”把独居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开开心心地当一个“享受寂寞的空巢青年”。“空巢青年”一般接受过较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拥有相对体面的工作机会,消费水平接近于人们常说的“文艺小资”。 【分析:本段主要分析当下社会人们对于空巢青年这一群体的看法,让文章更真实,有说服力。现状:社会对空巢青年这一群体缺乏关注,认为他们生活的状态很好很舒适。“空巢青年”、“享受寂寞的空巢青年”、“文艺小资”这种引号的用法可以借鉴,在我们的文章写作中可以适当用引号来表示对专用名词的强调,使语言更加的生动活泼。】 段3 但是,“空巢青年”也有外人无法理解的纠结与尴尬。比如,多数“空巢青年”在城市里没有自己的住房,以租房为主要居住方式,

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

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学校的规范和监督下,教师体罚学生等“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硬暴力”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另一种“软暴力”却又有抬头的现象,那么如何有效的遏制“软暴力”呢? 一、校园“软暴力”及其危害 何谓教育“软暴力”?教育“软暴力”是相对于教育“硬暴力”而言的,就是学生不打、不骂、不体罚,而是用写检讨、罚抄写、讽刺挖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致使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以至付出结束生命的代价。 教育“软暴力”最大的特点就是伤害时间长软伤害很难治愈。“硬暴力”体罚疼在身上,“软暴力”伤在心上,有些学生甚至十多年后也依然留有伤害的阴影。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变成教训,学生见了教师如履薄冰,瑟瑟发抖。更为严重的是在批评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有一点”等夸大其词的字眼。这些行为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使学生感觉一无是处一蹶不振,没有自信,看不到希望。 教育“软暴力”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经常遭到教师侮辱、讽刺的学生会变得不合群、孤僻、沉默寡言、学习的兴趣丧失、厌恶学习甚至逃避学习。 二、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 为了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剔除校园“软暴力”的温床,避免学生受到“软暴力”的伤害,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了“一、二、三、四”四项工程。 (一)达成一个共识是前提。校园“软暴力”现象的发生,说明 第2 页共2 页

学校安全教育整改措施

学校安全教育整改措施 一、我校安全整改方案 1、树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思想,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全体教职工崇尚而神圣的重要职责,必须认真履行各自岗位的安全工作应急小组及应急网络。 2、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我校显得尤其突出,为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必须成立安全工作小组、安全工作应急小组及应急网络。 3、定岗位安全职责,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学校制定三级管理的安全责任制度。校长代表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工作,与各部门负责人签定安全;部门负责人与部门成员签订岗位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4、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5、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安排后勤人员和督促相关人员排除。 6、各教学班班主任(包括学前幼儿班)要利用班会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安全二字深深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懂得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达到他们行为的规范化。 7、任课教师,不管是什么课(包括室内室外课),都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守岗位,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若需要做实验,教师实

验要规范,把安全问题考虑周全。 8、小卖部问题。学校有权处理或没收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物品或责令停业,对处理或没收的物品学校不承担经济损失。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小卖部的进货渠道进行监督过问,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坚决制止三无产品进入小卖部,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 9、食堂饮食安全。首先是按办事,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下厨房督促检查卫生,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发现有变质的饭菜要及时清除,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10、学校内部工作人员的用水用火用电的安全,每次集中学习时,领导对职工进行专题的相关教育,从而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11、学校其他各室,如实验室、阅览室、实物保管室、队部室和各办公室,由相关人员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二、我校安全整改措施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这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在一切工作中,我们对安全工作决不能含糊,只有安全工作做到了,工作才能顺利,做事才能井井有条,工作才能有绩效。 各级主管部门也把安全事故作为衡量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唯一标准,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当事人要及时处理,如没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也没有带来较坏社会影响的,学校有权不再下期聘任,情节严重的可提前解聘。因此,要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既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少了,但身体素质差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多了,然而心理承受能力差了;因不能接受失败而自残、因无法控制而变成网虫的例子多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就初中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本文就2010年至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一些普遍的观点以及一些独特的见解,指出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文】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中学教师陈开文指出:“由于初中生主要处在12—15岁之间,而这一阶段心理发展主要的问题是自我认同”。我们知道,伴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变得非常强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独立与理解,同时也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但这时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矛盾的、不

稳定的,较易受他人的影响,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期望,容易与学校发生对立或冲突,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等。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我总结出初中生现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方面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造成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出现问题。由于自我体验错误而出现自卑或逆反心理,自我控制力差而表现出抗挫力弱,无法正视失败。 其次,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初中生的情感上的激荡。无法面对批评,因批评而出现消极、苦恼的情绪。 最后,初中生当中出现焦虑心理、孤独心里和脆弱心里的学生比较多。 2、学习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压力过大、厌学情况突出、考试焦虑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紧张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具体分为:师生关系问题;与父母关系问题;同学间关系问题;对异性的看法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父母对子女期望和要求过高、同学间矛盾和摩擦均会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问题学生的几种教育方法

问题学生的几种教育方法 发表时间:2014-05-29T09:22:57.12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2月第145期供稿作者:任强 [导读]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好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 任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学741020 摘要:对待问题学生,我们要多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要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多思考、多动脑、多想办法,探索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关键词:方法类型教育管理 在学校,教师最不愿做的就是班主任工作,这项工作,工作量无法计算,待遇又低,承担的责任又大,有许多班主任都有一肚子苦水,所以大多数教师都不愿做班主任。特别是当班级的问题学生较多时,班主任更是叫苦不迭,所以如何教育好问题学生,是稳定班级、搞好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教育问题学生,首先要搞清楚:怎样的学生才能称之为“问题学生”?其实要给问题学生下一个很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也没有必要。我个人给问题学生的界定是:品德方面、学习态度、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单纯因为智力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认为是问题生,一般好动和散漫的学生不宜定为问题生。 问题生有以下常见几种: 1.厌学型:此类学生主要问题是厌学,不认真学习,作业抄袭,迷恋网络,没有具体学习目标,学习成绩差。 2.纪律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好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 3.品德型:此类学生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好打架、骂人,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当交往,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他们大多数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大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根据我带班的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要分清问题学生类型,对症下药。要弄清问题学生类型,就要靠班主任平时对每一位学生的深入了解,要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表现以及个性心理,班主任要非常熟悉。只有这样,在对问题生的教育过程中才能开出适合这位学生的“药方”,以避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二、要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是家庭,具体到某件事家庭却没有什么责任,是老师把事办坏了。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出了问题,教师常常不分析、不反思,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学生和家长身上,这就很难解决问题。所以在教育问题学生时,一定要找准产生问题的原因。 三、对问题学生要更宽容,给其留出消除问题的时间。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日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这些问题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要让其慢慢改正,留给一定的时间,对于其点滴的进步要能发现、多鼓励,增强问题学生的自信。 四、要迂回作战,不要和问题学生发生正面冲突。问题学生是善于制造问题的人,他们特别容易招老师反感,他们一向不是“省油的灯”,老师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惹是生非,教师就特别容易急躁、失控。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老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面对问题学生,前提是教师要冷静。一般来说,问题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问题学生往往是咄咄逼人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们,迂回作战。 对待问题学生,我们要多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要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多思考、多动脑、多想办法,探索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