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引种

第三章引种

园林树木栽培

园林树木栽培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41 园林树木栽培 南京林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园林树木栽培》课程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园林树木的苗木培养、移栽定植、养护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课程的内容可分为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基础、园林树木苗木培养技术、园林树木的栽培技术、园林树木养护治理等四个部分,在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一样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园林树木的种苗生产、栽植技术、养护治理。此外,还包括了园林树木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栽培设施、爱护地环境调控、苗木微繁技术、无土栽培、都市园林绿化的日常治理规范等先进、成型的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园林树木的分类、生长习性、繁育、栽培养护治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园林树木的生产产业化的经营和治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都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树木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本课程是为园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树木栽培所必需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操作技能。通过讲授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阻碍、园林植物的土肥水治理技术、园林树木的栽植、治理、养护的方法等内容,使同学们明白得园林树木栽培的基础原理,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差不多途径和方法,把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差不多技能和技巧,并初步了解目前国内外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研究新成果、动态及进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组织园林树木栽培及施工的业务工作能力,能胜任园林专业工作。在实践技能方面,把握各类园林树木繁育、栽培的方法和要紧步骤,能够安排园林苗木的周年生产。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园林树木栽培》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园林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植物爱护学为基础,并与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盆景技艺等课程紧密关联,表达了该课程专业知识点覆盖面广,关联度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课程内容 1.园林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2.木本植物的生命周期; 3.木本植物的年周期; 4.环境因子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了解园林植物的概念与分类;把握园林树木生命周期和年周期的划分和特点;了解各类环境因子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阻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园林植物、生命周期、年周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旱生植物、湿生 植物、喜酸性植物、喜碱性植物等概念。 2.把握:木本植物生命周期和年周期的划分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治理要求,土 壤和其他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阻碍。 3.熟练把握:温度、光照、水分对园林树木生长的阻碍,各种常见园林树木对上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 1。什么叫元组关系演算? 答案1在元组演算中,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简称元组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t|P(t)其中,t是元组变量,表示一个元数默写固定的元组;P是公式(即计算机语言中条件表达式)。{t|P(t)}表示满足公式P的所有元组t的集合。 答案2 关系演算分为元组关系演算或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域为变量。 元组演算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t|P(t)},其含义为:这是一个元组集合,其中的每个元组t(t是元组变量)满足公式P所规定的条件。 2。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原子公式有那三种形式? (1)R(s)。其中,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 (2)s[i]?u[j]。其中,s和u元组变数,?是算术比较运算符,s[i]和u[j]分别表示是s 第i个分量和u的第j个分量。 (3)s[i]?a或a? u[j]。这是a是常量。 3。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三种形式的原子公式各表示何种命题? (1)R(s)。其中,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它表示这样一个命题:“s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2)s[i]?u[j]。其中,s和u元组变数,?是算术比较运算符,s[i]和u[j]分别表示是s 第i个分量和u的第j个分量。s[i]?u[j]这样命题:“元组s的第i个分量与元组u的j个分量之间满足?关系。” (3)s[i]?a或a? u[j]。这是a是常量。前一个原子公式s[i]?a表示命题:“元组s的i 个分量值与常量a之间满足?关系”。 4。试述元组演算公式中各运算符优先次序? 优先次序如下:括号、算术比较运算符、 ?∧∨ 5、设有R、S两个关系给出与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相应的原组元算表达式。 (1)RUS可用{t|R(t)∨S(t)}表示 (2)R—S可用{t|R(t)∧?S(t)}表示 (3)R×S可用{t|(?u)(?v)(R(u) ∧ S(v)∧t[1]=u [1]∧ t[2]=u[2] ∧ t[3]=u[3] ∧ t[4]=v[1] ∧ t[5]=v[2]) ∧[2] ∧t[6]=v[3]}表示 (4)设投影操作是∏2,3(R),那么元组表达式写成: {t|(?u)(Ru) ∧t[1] ∧=u[2] ∧t[2]=u[3]} (5)бf(R)可用|t|R}表示,F’是F的等价表示形式。如б2=’d’可写成{t|R(t)∧t[2]=’d’}。用 6。证明合并运算的元组元算表达式与相应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性。

第三章 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第三章园林树种的选择与生态配植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中树种选择与配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种植密度及树种组成,生态配植。 难点: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树种的选择与搭配,生态配植。 第一节园林树种的选择 一、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应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和观赏效果的需要。 主要原则:1. 适地适树;2. 根据栽植的目的;3. 群植时,选择生态习性差异大的树木;4.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尽可能地综合利用;5. 苗木的来源较多,栽培技术可行,成本不要太高;6. 安全而不污染环境。 [例]行道树的选择:冠大、荫浓;高大乔木,枝下高>2m;树木无臭、无毒,干无刺,花果不污染衣物,耐践踏、耐铺装。 二、适地适树 (一) 概念 使栽植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树”-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观赏方面的特性。 “地”-栽植地的气候、土壤、生物及污染状况。 (二) 适地适树的标准 1. 生物学标准:(1) 栽植能成活;(2) 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3)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有相应的稳定性。该标准可用立地指数和其它生长指标来评价。 2. 功能标准:(1) 生态效益;(2) 观赏效益;(3) 经济效益。 (三) 途径与方法

1.途径:(1) 对应选择(双向选择),包括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2) 改地适树;(3) 改树适地,包括选种、引种、育种。关系:(1)为基础,(2) (3)只有在(1)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方法 充分了解地与树的特性,深入分析树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选择最适树种。可分两步:先调查分析“地”的特性,然后根据地的特性和栽植目的选择树种。 (1) 地的特性的调查分析:了解栽植地区的大气候与地貌特征;分析绿地类型及其对树木的功能要求;分析栽植地段地面状况及对生长的影响;调查栽植地点的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生物因子,特别是病虫危害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的程度。 (2) 树种筛选:在功能效益相似的树种中,选最适树种;对功能与适应性相似的树种,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对乡土树种,应区分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已基本驯化的外来树种(如悬铃木、池杉、刺槐等),可视为乡土树种;新引进树种或类型,从与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似的原产地引种,并经试栽,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均应注意种源的选择。 第二节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 一、栽植密度 (一) 栽植密度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2.意义:结构是否合理,群体是否稳定;空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美学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二) 密度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1. 影响树冠和林冠的发育; 2. 影响群体及其组成个体形象的表现程度; 3. 影响树干直径和根系生长; 4. 影响开花结实。 (三) 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 1. 根据栽培目的; 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3. 根据立地条件; 4. 根据经营要求。

《园林树木学》课后习题

《园林树木学》课后习题 [绪论] 作业题: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对世界园林绿化的贡献。 讨论题:我国园林植物的资源及存在问题。 思考题:如何开发、领域我国丰富园林树木的资源。 [总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作业题:如何按照园林用途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 讨论题:分析自然分类系统与人为分类系统二者的所长与所短。 思考题: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在应用中如何合理地选用。第二章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 作业题:如何发挥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讨论题:园林绿化中,如何协调园林树木的三大功能。 思考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树木的生态防护功能。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作业题:以光为主导因子形成的树木的生态类型,举例说明。 讨论题:园林中如何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思考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待环境因子对园林树木的综合作用。

第四章植物群落知识与人工栽培群落的建 作业题:分析自然群落的优势和栽培群落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讨论题:栽培群落如何借鉴自然群落,完善景观。 思考题:针对本市园林绿地中的主要栽培群落种类,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章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 作业题:如何进行城市的树种调查与规划。 讨论题:分析乡土树种在城市树种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思考题:对目前本市的树种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六章园林树木的配植 作业题:园林树木与其他园林要素如何进行搭配。 讨论题:园林树木的配植中,如何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思考题:分析当前植物造景的主要手法和存在问题。 [各论] 1、裸子植物门 作业题:松科的分亚科、分属检索表。 讨论题:松、柏、杉科的主要区别。 思考题:在园林中如何利用松柏类植物造景。 2、被子植物门 (1)双子叶植物纲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节金属晶体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金属晶体,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属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金属晶体的通性推导晶体类型,从而理解金属晶体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并能用均摊法分析其晶胞结构。3.了解混合晶体——石墨的结构与性质。 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实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分子”。 (3)特征: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晶体 (1)金属晶体 通过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1)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2)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 (3)金属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前者导电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后者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因而,二者导电的本质不同。 例

1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 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答案 B 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第三章 引种

第三章引种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与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进化体系和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叫引种。引种是有目的人类活动,而自然界中依靠自然风力、水流、鸟兽等途径传播而扩散的植物分布,则不属于引种。 广义引种:将植物从其分布区(野生类型)或栽培区(栽培类型),人为移种到新地区。即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包括引进新的品种和引进新的种质资源。 生产性引种(狭义引种):把外地的优良品种经过适应性试验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成为生产用种。 简单引种:是指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并能正常开花结实。 驯化引种:是指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以致于必须采用杂交、诱变及选择等措施来改变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并正常开花结实。 二、引种的意义 1、是植物育种的有效途径 2、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延伸作物种植界限 3、充实育种资源 中国的园艺为世界园艺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美国受栗疫病的为害最严重,在十九世纪末从美洲栗中选出了几个优良品种,并建立了生产性栗园,但在栗树进入盛果前,整个栗园就毁于栗疫病了。而后波及整个美洲栗的分布区,毁灭了全部大树,并使美国栗几乎不成为一个经济树种。直到中国栗的引入,才挽救了美国的栗生产。 第二节引种的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遗传学告诉我们,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P = G + E 假如把E作为定数,那么G就成为决定引种效果P的关键因素。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 品种的遗传适应范围大小,主要受品种基因型的严格控制,控制的方式就是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自体调节能力和缓冲作用。 据D.lewis(1955)等研究认为,基因型杂结合程度越高的类型,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原因是杂结合程度高的类型合成能力高,特殊要求低。 例如,温州蜜桔是橙和桔的杂交种,其杂合程度较其它柑橘类高,因此,在生产中表现出地区适应性强,引种成功可能性大。 二、引种与生态学的研究

园林树木的分类

授课专业:园林 授课内容:园林树木的分类授课学时:4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掌握常见的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系统 熟练使用植物检索表 了解植物双名法的命名原则 能熟练应用不同类型的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讲授 小结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导入: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种类多(植物约50万种,高等植物35万种以上),通过分类便于查找和应用 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 一、概说 历史悠久:公元前600年《诗经》记载200多种植物,公元前476-221年的《尔雅》将植物分为草本和木本两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1195种植物,将植物分为木、果、草、谷菽及蔬菜5部。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1714种植物 瑞典林奈《自然系统》、《植物志属》、《植物志种》描述1万多种植物,双名法 人为分类系统: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 自然分类系统:反应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列举几种具体分类方法,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分类系统。(1.乔木、灌木、藤木等 2.杨柳科、蔷薇科、忍冬科、豆科等 3.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阴树种等) 二、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1. 物种(种):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该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及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亚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地变化,有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种:种内的变异类型,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地变化,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品种: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 判断以下名称属于什么:月季读书台中国红米兰夫人 2. 分类系统上的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植物命名法 (一)为什么要对植物命名 1、同物异名: 凤仙花: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凤仙花科凤仙花属 2、同名异物: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一节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的意义 1、概念 ?广义: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驯化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引种往往与驯化连在一起称为引种驯化。是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和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植物的引种驯化,都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种子(开花结果)的过程。 2、意义 现在世界上种植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历史上的不同年代起源于个别地区,通过引种逐渐传播开来。 国外引种的情况: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最初是从中南美引进的。美国近代迅速发展的作物大豆,原产地是我国。黑西哥育成的小麦品种引种到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在菲律宾育成的国际水稻品种,引种到不少国家,促进了水稻生产。 我国引种的情况:我国引种工作开始很早,据估计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明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等。明朝万历年间从吕宋及越南引进了甘薯,清朝引进了陆地棉。20世纪前期从外国引进了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甘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等作物的许多品种。其中棉花引种工作成效显著,三十年代前从美国引进脱字棉和爱字棉,接着引进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在黄河、长江流域大量推广。后代引入岱字棉15号,该品种经区域试验证明,不仅适应长江流域也适应黄河流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已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0%以上。 〖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作物有:甘薯、玉米、向日葵、花生、甜菜、棉花、红麻、烟草等〗。 引种的作用: 1)引入品种直接用于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 2)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和丰富遗传资源。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 (一)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 20世纪初,德国林学者迈尔提出了气候相似论。其要点是?°原产地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品种互相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该理论对引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有片面性: (1)只强调了气候条件,而且主要是温度条件,从现代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构成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光、温、湿、气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3章 引种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计划学时 4 授课章节第三章引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正确理解引种的理论基础,把握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2. 掌握引种的程序与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引种的原理 第三节引种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引种的方法 1、多媒体结合板书。 2、将影响引种成功的生态因子介绍完后,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洛阳葡萄品种引种的生态因子分析),说明如何应用书本上的道理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3、在园艺植物引种规律的讲授中,采用大量图片帮助认识、理解这些植物引种的特点。 4、布置一次课后作业,帮助综合理解课堂内容。 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如果要引种一种热带果树到你家乡进行栽培,试论述其引种成功的可能性。需考虑那些因素?如要保证引种成功,需采取哪些措施? 思考题 1、引种与驯化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如何进行引种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 3、引种对我国的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 4、比较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在遗传基础、引种方法上的不同。 5、各举出2~3个适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的例子,并说明各自做法的道理。

第三章引种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 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tion):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把园艺植物资源引入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栽培。 不同植物种类在自然界都有其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 例如:同属蔷薇科的梅和杏,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 梅花:我国的名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我国中部及西南部山区,梅花喜阳光、温暖、湿润,黄河以南可露地越冬。 图示:赏梅胜地:杭州的孤山、无锡的梅园、武汉的梅岭、南京的梅花山(虎丘晚粉)、广东的罗浮山(复瓣跳枝)。 杏:原产我国,栽培历史2600多年,耐寒、耐旱、耐瘠薄,喜温凉、干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黄河流域为中心产区。 南梅北杏。梅从自然分布范围→黄河以北地区(引种) 二、引种的类型 在这种人为迁移的过程中, 植物对新的生态环境的反应大致有两种类型: (1)简单引种(introduction):直接引种。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 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2)驯化引种(domestication):间接引种。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 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行逐步改良,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 图示:油橄榄:原产地中海亚热带地区,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获得成功。 引种既包括简单引种, 也包括驯化引种;既包括栽培植物的引种与驯化,也包括野生植物的驯化。 三、引种的意义 1 引种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4++引种

第四章引种 前几章讲育种目标、用什么材料育种(种质资源)、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的关系都是与育种有关的基础知识。本章是育种的开始。本章讲4节§1引种的意义 §2 引种的基本原理 §3 引种的一般规律 §4 引种的工作环节 第一节引种的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 广义的引种:从外地区(指不同的农业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各种遗传资源。 狭义的引种(作为育种途径的引种):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 引种成功(应用于经济栽培)的标准: ①与原产地比较,不需特殊保护而能露地越冬、度夏,正常生长、开花、结实; ②保持原有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 ③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应当说明的是以营养器官为目标产品的植物,只要在新区能保持其产量和品质,生产上可以从外地引进种子或幼苗进行栽培,能否正常开花结籽可以不作为引种成功的标准。 二、引种的作用 1、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发展农业生产---是解决生产者、消费者对 品种需求的好方法. 新作物或新品种都是先在个别地区即原产地栽培,然后通过引种,逐步传播、扩散到广大地区的。通过引种,不仅可以引进外地优良品种,而且还可以引入当地没有栽培过的新植物。

2001年统计,目前我国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其中粮食、经济作物约100种,果树、蔬菜作物约250种,牧草、绿肥作物约70种,花卉、药用作物约180种。这些栽培植物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即约300种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我国曾先后从国外引进的甘薯、玉米、芝麻、向日葵、花生、甜菜、棉花、红麻和烟草等许多作物。其中棉花的引种工作成效较大。我国曾多次引进产量高、品质好的陆地棉品种,取代了低产、质次的中棉和草棉。 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番茄、甘蓝、马铃薯都是在不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而引入时期较晚的种类如青花菜、石刁柏、甜樱桃等生产上至今仍以直接利用外引品种为主。直接提供生产利用的苹果有66个品种,主要有红富士系(目前流行烟辐3、2001)、元帅系等。 2、充实种质资源可增加我国的种质资源种类,为新品种培育奠定 物质基础。 引种的作用不仅在于所引进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更重要的是充实种质资源。从中进行系统育种或作为杂交亲本,在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外引入低芥酸油菜品种育成了一批低芥酸的油菜新品种(目前推广品种占70%)。 70年代以来我国引入的蔬菜种质材料约2万份,相当一部分被用作育种的原始材料,育出了一大批抗病、高产、优质的蔬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 3、利用异地种植,提高产量。 我国麻类生产中,常有南麻北种的作法。即将南部地区的麻类种子引到北方山东、河北栽培,能显著地提高产量而纤维品质变化不大。 因为麻类的产品是纤维,是营养体。生产上种植的大麻、黄麻、红麻都是喜高温、短日照的作物,南麻北种,遇长日低温环境,生育

引种驯化

第四章引种 第一节引种的作用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1.引种: 广义: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2.驯化: 将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系)选择培育成本地推广的作物种的措施和过程。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区别: “引种驯化”:一般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本地基本上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引种栽培”:则是从外地引进种子或种苗,虽然已应用于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或产品收获时还未达到开花、结实阶段,如黄麻。 (二)作用 1.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发展农业生产; 2.充实种质资源。 第二节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一引种驯化基本原理 1.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 生态因素(ecologicalfactor): 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中,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称生态因素,如气候、土壤、生物等; 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 各种生态因素都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合体中,它们综合作用于植物,形成生态环境。 生态区: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栽培条件,对于一种植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如籼稻区、粳稻区。 生态适应:对一定生态环境表现正常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生态适应主要 表现在:生育期丰产性稳产性 从相似的生态区引进,即生态类型相近的植物品种易于成功。 2.气候相似论 20世纪初,德国迈尔(H.Mayr)提出了气候相似论(theoryofclimaticanalogues) 基本要点: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国从美国主要植棉带引入的陆地棉品种在长江、黄河流域棉区都能很好适应。 因此,进行农业气候相似性研究,对搞好引种工作十分必要。 3.纬度、海拔、品种习性 (1)温度一般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于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温度低于平原地区。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习性是基础”园林树木学习性主要指园林树木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习性。树木的物候期:指的是树木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树木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物候是地理气候研究、树木栽培的区域规划等重要的依据。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可以为园林树木设计、选配树种提供依据,同时为园林树木的繁殖、栽培、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提供科学的指导。要想正确观察树木的物候期,需要做到以下这些方面: 1. 选定观测点(观测点要具固定性、代表性,选定后将观测点的详细情况记载) 2. 选定观测目标(应为发育正常,开花结实3年以上;树冠、枝叶较匀称,体形中庸) 3. 固定观测时间(一般3-5 天观测一次。但在开花、展叶期要每天观测,一天中最好在下午2-3 点观测) 4. 选定观测的部位(一般在向阳的一面,最好观测树木的中部枝条和全面观测) 5. 固定观测记录的人员(认真、责任心强) 6. 观测的内容包括:根系生长期、树液流动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新梢生长周期、花芽分化期、叶秋季变色期、落叶期。根系生长周期――树木根系随气候变化而在根系数量,长度,粗度上有规律的增长的现象称根系生长周期。树液流动开始期――树木以新伤口出现水滴状分泌液为标志称树液流动开始期。萌芽期――指芽萌动至芽膨大这一时期。1) 芽膨大始期2)芽开放期或显蕾期(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展叶期――从芽苞中伸出卷曲或按叶脉褶叠着的小叶至春叶特有色彩在整体上消失这一时期。1) 展叶开始期2)展叶盛期3) 春色叶呈现始期4)春色叶变色期开花期――指观测株上5% 的花瓣完全展开至残留约5% 的花这一时期。1)开花始期2)开花盛期3)开花末期4)多次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从座果至果实或种子成熟脱落止。1)幼果出现期2)果实生长周期3)生理落果期4)果实或种子成熟期5)脱落期新梢生长周期――由叶芽萌动开始,至枝条停止生长为止。一次梢(春梢)二次梢(夏梢)三次梢(秋梢)花芽分化期――指花芽分化始终这一时期称花芽分化期。不同树木花芽分化期不同。单性花树种,其雄花芽和雌花芽分化期亦有差异。叶秋季变色期――指由于正常季节变化树木出现变色叶,其颜色不再消失,并且新变色叶在不断增多至全部变色的时期。1)秋叶开始变色期2)秋叶全部变色期3)可供观赏秋色叶期落叶期――观测树木秋季开始落叶至树上全部叶子落尽时止。1)落叶始期2)落叶盛期3)落叶末期植物与

第三章 植物生理

第三章植物生理 三、竞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洋葱表皮细胞ψw=-10巴,置于哪种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A -10巴NaCl溶液 B -9巴甘油溶液 C -8巴葡萄糖溶液 D -15巴蔗糖溶液 2.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A 蒸腾拉力引起的 B 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 C 土壤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D 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3.把植物组织放在高渗溶液中,植物组织是 A 吸水 B 失水 C 水分动态平衡 D 水分不动 4.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A 吐水 B 内聚力 C 蒸腾拉力 D 根压 5.永久萎蔫的引起是因为 A 土壤水分含量过低 B 土壤水势过低 C 土壤盐碱 D 土壤结冰 6.如果细胞外液的水势高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这种溶液称为 A 等渗溶液 B 高渗溶液 C 平衡溶液 D 低渗溶液 7.小麦的第一个水分临界期,严格来说,就是 A 拔节期 B 分蘖期 C 幼穗分化期 D 孕穗期 8.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A 细胞液的浓度 B 相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 C 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 D 活细胞水势的高低 9.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是 A 与气孔面积成正比 B 与气孔周长成正比 C 与气孔面积无关,与气孔周长有关 D 不决定于气孔周长,而决定于气孔大小 10.当细胞在0.25mol/L蔗糖溶液中吸水达动态平衡时,将该细胞置于纯水中,将会A 吸水B 不吸水C 失水D 不失水 11.下列实验条件下,在植物的较幼嫩部分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的是 A 钙亏缺 B 氮亏缺 C 磷亏缺 D 钾亏缺 12.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部位向上运输 A 木质部 B 韧皮部 C 木质部同时横向运输至韧皮部 D 韧皮部同时横向运输至木质部 13.植物体内大部分的氨通过哪种酶催化而同化? A 谷氨酸脱氨酶 B 谷氨酰胺合成酶 C 转氨酶 D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14.植物根系对Cl-和NO3-的吸收,两者之间是 A 相互对抗 B 相互促进 C 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D 不存在竞争性抑制 15.缺硫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A 叶脉间缺绿以至坏死 B 叶缺绿不坏死 C 叶肉缺绿 D 叶脉保持绿色 16.可引起活细胞失水并产生质壁分离的溶液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