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仿真预测试卷

部编版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仿真预测试卷

部编版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仿真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起来后,人类才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以下关于我国史前社会的考古发现中,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A.北京人石器

B.山顶洞人穿孔饰物

C.河姆渡人稻谷遗存

D.半坡人面鱼彩陶盆

2、《淮南子?主术训》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怀其仁诚之心……民以公。(有仁爱诚义之心,以公心教育氏民。)”《庄子》和《商君书》均言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对这些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认为炎帝造就仁爱诚义、讲信修睦的社会面貌

B.材料认为炎帝是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关键历史人物

C.材料认为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在上有献身精神

D.材料认为神农氏教民烧荒垦地耕种解决了温饱问题

3、历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亲、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分封制

A.血缘关系是唯一依据

B.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C.加快了周朝人口增长

D.扩大了西周统治范围

4、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在许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起了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下选项属于其“积极作用”的是

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②独尊了法家思想的权威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从900多人发展到几十万人。这最能说明

A.秦朝刑法不严

B.秦朝人口众多

C.陈胜、吴广善于指挥

D.秦的暴政不得民心

6、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下列能体现古代中国成熟农业技术的史料是

①《齐民要术》②《天工开物》③《农政全书》④《本草纲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昭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9、《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 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10、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图谋之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辙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11、“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 利润丰厚

B. 规模较大

C. 技术先进

D. 和平交往

12、“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

13、下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下列史实与该朝代有关的是

A.“开元盛世”局面

B.始设西域都护

C.设宣政院

D.设台湾府

14、1816年,清嘉庆帝与大臣孙玉玺有以下对话。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帝问:“何以见解?”孙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A.愚昧无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顽固不化

15、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6、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民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的历史阐释

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1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资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本邦人与外邦人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具有形式主义特点

18、在雅典的政治生活中,与民主相得益彰的是国家法制。伯里克利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 B C D

19、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

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

A.将君主立宪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

B.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的国家

C.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

D.实现人文主义思想主张的国家

21、其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结果大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俄国的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这次改革是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

22、甘地反对西方世界的金钱崇拜,极力批判拜金主詾,并且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只是建立在以大机器生产来榨取劳动者血汗,极力牟取暴利的基础上。甘地这一论述旨在

A.全面分析西方社会

B.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C.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D.学习西方工业文明

23、《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推动欧洲

A.成为对抗苏联的最前沿

B.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

C.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D.彻底消除战争的隔阂

24、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大国。”大国能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主要是因为其

A.军事实力

B.经济实力

C.政治地位

D.霸权主义

25、2018年8月英国列出2050年前人类面临的十大挑战:人类基因编辑技术、人品老龄化、城市逐渐减少、社交媒体发展、自然资源紧缺、定居其他星球、增强智力技术、新地缘政治困局、汽车数量猛增以及人工智能变强。这证明

A. 人类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

B.人类已经拥有了改造生存环境的科学技术

C.人口、粮食、社会保障、环境等问题重重

D.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二、综合题(共25分)

26.(13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远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弘,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摘自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庭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不亡初心,方得始终。”正确道路要坚持走下去。特别是在当前台海形势下,两岸同胞更要坚定信心,团结前行。这一讲话深刻提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和大势,明确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方向、路径、任务和目标。

――央视网《习近平“四个坚定不移”为两岸关系定向导航》(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的国家理念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秦朝、西汉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2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作者在材料中提及的“宝贵遗产”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清朝前期统治者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一项措施。(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认为中国要提倡“民族主义”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提倡“民族主义”与“维护国家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1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和大势是什么?(2分)请谈谈你对中国“国家统一”

问题的认识。(1分)

27.(12分)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于西方,由诸多因素推动向前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变化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开启了从“狭隘地域性的存生”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材料三1970-1990年,世界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200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60%-70%的世界贸易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

――摘自《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对策》

材料四2018年4月4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关于美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建议(编者按: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的声明: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精神,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利益。中方将立即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同时,将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对美国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关于美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建议的声明

(1)材料一中“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重大变化”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根据材料概述这一事件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以来促进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的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哪些?(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的关系怎样?(2分)面对美国的贸易限制,中国如何应对这种挑战?(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题75分)

1-5CADCD 6-10 DBDAB 11-15 DCCAD 16-20 BBAAB 21-25 CCCBA

26、(13分)

(1)(4分)答:理念:大一统。(2分)

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1分)

汉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1分)

(2)(3分)答:含义:国家统一在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弘,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2分)

措施: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任一点得1分)

(3)(3分)答:原因:挽救民族危亡,用民族精神救国。(2分)

关系:提倡民族主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和基础。(1分)

(4)(3分)答:主流和大势:和平发展、和平统一。(2分)

认识: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共识;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国家分裂。

(任一点得1分)

27、(12分)

(1)(3分)答: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

影响: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2)(3分)答:因素: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每

一点1分,共3分)

(3)(2分)答: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大幅度发展起来。(每一点1

分,共2分)

(4))(4分)答:关系:相互依存或互得共赢或互惠互利(1分),相互竞争或强国主导或收益不均

(1分)

应对:①加强国际合作②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经济秩序③维护国家利益④协商谈

判解决争端。(言之有理即可,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