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因素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73%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患者还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护理,可避免因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还可以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心理护理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甚至失去生存信心。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要注意调整患者心态,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其安全感,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轻或消除孤独感。 2摄食训练 2.1进食体位 (1)坐位:躯干垂直,头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气管,有利于吞咽动作形成。尽可能进食后保持此体位30min。(2)仰卧位:躯干45°仰卧,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该体位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峡部排出,防止吸入气管。(3)侧卧位:向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残留于瘫痪侧。(4)平卧头偏向一侧:由于病情特殊,如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平卧时,可采取此体位,防止误吸入气管。 2.2一口量 指最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一口量过多,食物就易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所以一般先以少量食物(一汤匙)试探,后酌情加量。 2.3进食速度 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以较正常人相对缓慢的速度咀嚼和吞咽,每进食一口后,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每次进食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进食时尽量不要与患者交谈,防止误吸、误咽。 2.4食物选择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密度及形态均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和通过咽部,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残留的食物,可选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体食物,从小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并进而过渡到进食普通饮食和水。治疗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喜好、营养成分及食物的色、香、味、温度等。 3吞咽训练 对摄入、吞咽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次,每次20min 左右。 3.1舌体运动训练 让患者以舌尖抵硬腭部,舌在齿内侧回旋并发“la”音。对舌体运动障碍患者,用压舌板按摩舌部,护理人员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尖,向左右口角及上下牙龈等不同方向软牵拉,后嘱患者用力缩舌,促进其舌体前后运动或左右反复伸展。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13T11:44:30.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亚春[导读]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 王亚春(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01401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75-0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 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脑卒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82例患者有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在38-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起病急,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②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符合全国脑神经科学会义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 1.2 入院82例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26例、56例有高血压病史、35例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21例心脏病、糖尿病7例。既往脑梗死病例8例、短暂性脑出血发病史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偏瘫者57例,偏身感觉障碍者2例、头晕34例、探讨22例,语言障碍者26例、共济失调3例、吞咽困难7例。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经头颅CT扫描检查52例,经头颅MRI检查确诊,基底节区脑梗死33例,额、颞、枕叶脑梗死13例,脑干及小脑梗死7例,属腔隙性脑梗死19例,其它检查有异常者如:心电图、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异常、血沉增快等。 2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明显提高。而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高,其次是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血流变学异常、肥胖、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情绪、环境因素是应激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不可改变的因素:①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高10%,且男性高于女性,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②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遗传史。可改变的因素:体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劳动、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而脂代谢异常可导致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小动脉纤维蛋白性坏死、玻璃样变性及内膜增生易产生脑卒中,而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在长期血糖刺激下神经系统受到损伤。③心脏病:是40岁以下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大动脉、中动脉分部区。多见于:⑴冠心病、心肌梗塞。⑵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血流紊乱,动脉灌注压下降,脑灌注不足。⑶心脏病手术时发生的脑梗死。⑷治疗心血管药物导致的脑血流下降、血管畸形、动脉炎、血液病及血液成分异常,易于梗塞微循环发生梗死。⑸嗜烟酒及酒精中毒是中青年的直接危险因素。⑹其他因素:如偏头痛、高钠、高胆固醇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 3 预防后措施 3.1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和心血管病的共同首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血压增高关系极为密切。通过积极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又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归纳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膳食、低盐、多吃蔬菜水果。②戒烟戒酒或适量饮酒。③控制体重。④开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⑤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 3.2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患者,是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步骤之一,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2003. 10.广西?桂林. [2] 临床医学新进展?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2009、2010.

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严重者可引发误咽性肺炎,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2.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致残率高,有的患者由于表达困难,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现象,所以心理护理对吞咽功能恢复方面尤其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应注重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又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

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同时介绍吞咽功能康复的成功例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3.训练方法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6.014 作者单位:463138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冠洲,刘静贤,熊建中,魏彦兵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IHSS )等指标,随访发病后12个月内生存结局,应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影响生存因素的分析。结果 (1)患者发病14d 及1、6、 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和70.9%(Kaplan-Meier 法)。(2)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NIHSS 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生存预后相关(P <0.01)。(3)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入院时GCS (RR=0.727)、NIH-SS (RR=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 和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随访;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182(2014)06-0674-03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1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随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19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30例(65.66%),女68例(34.34%);年龄34 91(60.19?11.03)岁;缺血性脑卒中132例,出血性脑卒中66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部CT 或MRI 影像诊断证实为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2)首次脑卒中;(3)发病到就诊时间未超过48h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无症状性脑梗死;(3)颅内肿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4)既往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5)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1.2治疗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溶栓、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或手术治疗,并纠正酸中毒、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康复期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T )、血压(BP );(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3)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是否眼球运动障碍、失语、 尿失禁等;(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入院时的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6)影像学指标:脑中线结构 是否偏移;(7)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血糖(PG )、血红蛋白(Hb )、血清白蛋白(ALB )等。 1.4随访以患者发病为始点,至患者死亡、失访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终点,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方式采取信访、电话询问、社区回访和门诊复诊等形式。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置信区间为95%,检验水平α=0.05。2 结果 2.1生存状况描述截至随访终止,失访10例,死 亡60例,其中因脑卒中死亡57例。14d 及1、 6、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70.9%,平均生存272.353d (95%CI :251.127 293.579),未获得中位生存时间。见图1 。 图1 198例脑卒中患者生存曲线(Kaplan- Meier 法)2.2 脑卒中预后的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变量赋值数量化,性别为女=0,男=1;高血压病史、心脏 476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June 2014,Vol.27,No.6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沉重的负担。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对脑卒中的防制一直是我国卫生保健工 作的重点。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影响因 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46-02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年发病率 61/10万-388/10万,死亡率16.1/10万-113/10万,居人类死因的第二位;在中国,脑卒中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60/10万-120/10万,也居中国居民死因的第二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目前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强烈的社会竞争力给人们身心造成的压力,使脑卒中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提早趋势。 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完全恢复正 常者只占少数,明确和了解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对脑卒中预后至关重要。根据国 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影响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一般情况 1.1年龄 年龄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Hankey[1]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患严重的脑卒中的危险性越大,其预后往往不佳,且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De Jong [2]等认为,年龄是预测脑卒中病后28天病死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Leys等 人对15-45年轻患者研究分析发现年龄越小,预后结局越理想[3]。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大,病情程度越重均会增加患者死亡及不良的预后结局。 1.2性别 男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美国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3:1。我国MONICA调 查研究17个地区脑卒中发病率,结果发现男女之比为l.5:l,各种亚型比例不同。 有关性别的研究结果多认为男性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保加利亚学者认为男性 患者预后较女性差,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更为明显。 1.3就诊时间 就诊时间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是影 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就诊,减少院外延误时间,有利于改善脑卒 中的预后。孙现广等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发病后超过24h就诊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发病后24h内就诊者(P<0.05),其中脑栓塞和脑 出血疗效无变化者明显增多;血栓性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内就诊的患者(P<0.05)。 1.4体温 体温与脑卒中的转归密切相关,体温增高可加重脑卒中的预后。近来有研究 发现体温变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体温越高(39℃以上)者,出血 性转化(HT)、再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医院感染发生率及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将吞水试验作为判断是否行鼻饲的处理方法,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原因。结果本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6例,其中发生窒息4例,窒息死亡2例。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吞水试验,对异常的患者则给予行鼻饲,鼻饲流食和药物,同时行普通针刺或电针、加强康复训练,可配合行高压氧治疗,以期获取更好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饮水试验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并发球麻痹,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后常常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避免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0例,其中男320例,女300例,年龄在35~88岁,平均为58.3岁,其中脑梗死395例,脑出血225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 1.2 吞咽功能的评价 根据洼田氏提出的30ml饮水试验[1]作为评价吞咽功能的床边检测依据。嘱患者喝30 ml温开水,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饮水所用时间、有无发生呛咳、饮水时状态,并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在5 s内将30 ml水全部喝尽,未发生呛咳,判定为正常;如果患者喝水时间大于或者等于5 s或者2次喝尽,未发生呛咳,我们判定为可疑;如果患者分1~2次喝尽,或无法全部喝尽,均发生呛咳,我们判定为异常。 1.3 处理方式 我们对评估为吞咽功能障碍(异常)的患者均行鼻饲并鼻饲流食及药物,如果患者再次进行评价试验时吞咽功能(1次/7 d)时,判定为正常时,则给予停止鼻饲并瞩其自行进食、服药;对判定为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瞩其自行进食、服药;对判定为为吞咽功能可疑的患者则瞩其流质饮食,如果发现患者进食后发生呛咳症状则按吞咽功能障碍(异常)处理,如果在7 d内进食时为发生呛咳者则按方法判定为吞咽功能正常处理,治疗中如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者则再次评估吞咽功能,并参照上诉方案处理。常规行药物治疗、普通针刺或电针治疗以及高压氧、功能康复训练等治疗。 2 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