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末冶金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粉末冶金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粉末冶金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粉末冶金材料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粉末冶金材料工艺与设备

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教师:鲍瑞职称:讲师

所在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年学期: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无机非材料学系粉末冶金

一、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设计属于粉末冶金原理及工艺课程,通过典型粉末冶金产品的工艺模拟设计,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前期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粉末冶金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养成从整体上把握、思考工程问题的习惯。为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掌握粉末冶金典型工艺设计基本方法,以及工艺配套的附属设施设计选型基本原则,并了解车间、工厂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生产选择粉末冶金工程的典型工艺,进行工艺的模拟设计。

四、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工程制图、粉末冶金原理、机械设计

五、设计所需工具和准备工作

制图板、绘图工具等,或安装有制图软件的计算机。查阅工厂设计的手册和相关资料。

六、粉末冶金工艺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一)概论

设计是任何一项工程在动工前必先完成的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非常仔细的技术工作。

工厂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厂址选择、厂区总图及运输,工艺流程的选择,产品方案的设计,物料平衡计算,设备的选型与数量的计算,生产检查与质量控制,理化检测,房屋建筑,工厂动力,采暖通风,劳动组织及定员,工厂经济概算与成本的预算,技术安保与环境保护,及有关生活设施。对所作设计的要求是投资少、建厂快,布局合理,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经济效益好。

设计任务的来源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或工矿企业予以委托,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接收任务后,指定工程设计的总负责人,会同各有关专业科室的工程负责人组成设计组,开展设计工作。

工厂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纸。

初步设计是按照工厂设计的有关内容和章节,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计算,概算其建厂投资是否合理,并对设计中有关的一些基本技术问题作出决策。在初步设计作完之后,必要时,可召开有关专家参加的设计审定会予以审定。

技术设计是在批准了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内容和章节与初步设计基本相同。但对初步设计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当予以修改。各章节比初步设计编制得更详尽、更完善、更准确。要求能作为施工图纸的基础。

施工图纸的编制是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设计的具体化,其深度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原则。其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图,设备安装图,各种设施,如电气、供排水、采暖通风收尘等系统安装图,非标准设备的制作加工图。设计者应注意,如有标准设计的,应尽量采用标准设计,而不需另行设计。

粉末冶金的工艺设计人员,除了参加粉末冶金工厂的正规设计外,往往还需作一些粉末

冶金的车间设计,与主机所需的粉末冶金零件配套生产,如纺织机械厂常设立铁、铜基粉末冶金零件生产车间,刃具量具厂常设立硬质合金生产车间等。

粉末冶金的车间设计与工厂设计基本相类似,但又有差别。说它们很相似,是指工厂设计的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车间设计都需要,如工艺流程的选择,产品方案的设计,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物料衡算,水、电、汽、气等设施都需要进行设计。说它们有差别,是指车间仅是一个企业的组成部分,设计内容只管车间内部的生产工艺及所需设施,而不牵涉到外部条件和生活福利设施。

(二)产品方案制定

产品方案的设计包括产品产量、品种、质量、牌号及规格的设计。是粉末冶金工厂设计的重要内容。产品的总产量由设计任务书规定,产品质量按国家标准规定(或企业标准、或用户要求)。具体的产品品种、牌号、规格及数量由工艺设计人员确定。其确定的原则是:1.国内外的现状,生产水平及发展趋势。

2.要适合国情,根据市场的需求。

3.根据工厂条件,尽量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用户的需要。

产品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产品的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和工厂的经济效益。

(三)工艺流程的选择

(1)工艺流程及其表示方法

所有产品的生产,均需要经过若干个加工工序才能完成。为了清晰和表达的方便,往往将产品加工的各个工序及相应工序的半成品,按加工顺序进行排列,然后,用箭头将它们联系起来,而绘制成图。这种按各工序组成的顺序图,称之为生产工艺流程图。有时将进料中的原料和辅助材料以及出料中的半成品和反应物与返回料的处理方法都一一在图上标明。在图中,流程的开头是待加工的物料或半成品,最末尾是成品。为了使流程图中的加工工序与中间产品能区别开来,可以采用不同的图示符号来表示。其具体表示方法如图一所示。除了“图一”的表示方法之外,还有将工艺流程中各工序所使用的主要设备示意图画出,以形象地表示该工序加工的名称和内容,这种以设备组成的流程图叫设备工艺流程图。

(2)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应采用多种方案,全面地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是很有必要的,在比较时应考虑下列原则及要求:

1.原材料的特点和性质

2.辅助材料的来源、特点和性质

3.各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

4.原始资料及数据的可靠性

5.设备的选型、机械化、自动化

6.新老工艺的比较

总之,对新工艺流程的要求是,应力争生产效率高、投资少、建厂快、成本低、质量高、技术指标先进、设备容易解决,经济效益好,设计产量能保证。简言之,就是要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投产后可靠。

(3)工艺流程的说明

在工艺流程选定和论证之后,除用图示法表示外,还要对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作详细的说明,即从流程的第一个工序开始,到流程最终的成品结束。所需要说明的内容大致如下:1.设置该工序的目的和用途。

2.对原辅材料的性质、成分、规格及其他要求。

3.简单叙述工序的过程实质及物理化学原理。

4.简单叙述生产的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保温时间、气体和冷却水的流量,电流密度、电流、电压、功率的大小,溶液浓度、装料量、混合物的成分等。

5.简单地叙述加工设备及对设备的要求。

6.指出过程及质量控制的因素。

7.指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性及危险性。

在工艺流程叙述之后,常需要拟出生产工艺规程和各工序设备操作规程。

不同的产品,其工艺规程也不一样。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格式。但大致的内容包括:1.产品图及技术要求。

2.产品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图。

3.所用原辅材料的牌号、化学成分、配方及技术要求。

4.各工序使用的主辅设备型号、数量,量程范围、精度等级等。

5.各工序的工艺控制参数,质量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

6.成品性能检查的内容及对包装的要求。

所谓操作规程,一般指设备的操作顺序。所制定的操作规程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设备开动前应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2.设备启动时的动作顺序。

3.设备运行的安全及额定操作指标,如电流、电压、温度、压力、转速、功率、加料量、装料量等。

4.设备运行的工艺参数,以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5.设备的正确维护,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所写操作规程一般以条文形式列出,避免冗长繁杂,力求简明扼要,易学易记。

(四)物料平衡计算

(1)物料平衡计算所需的原始资料

1.详细的工艺流程图

流程图是物料平衡计算的基本依据。由流程图可以看出,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运行的路线,生产工序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2.日产量

又叫昼夜处理量。该数据的来源,是由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该厂的年产量,再除以全年的工作日数即得日产量。这是因为全年任务的完成,必须是每昼夜按计划完成的任务积累所得。

日产量=年产量/全年工作日数 单位:公斤/日,或吨/日

全年工作日数可分为两种情况来考虑。

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全年工作日数等于365天减去设备的检修日数。设备的修理一般分为大修、中修、小修与检查。不同的设备其检修的量也不一样。因此,修理日数应根据设备的寿命和生产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的修理日数定为两个月左右,即年工作日数定为280天到330天。粉末冶金工厂大多取300天或330天。

在间断生产时,则年工作日数等于365天减去全年的星期天(52天)、国家法定假日及其他停工事件,约为300天左右。

不论采用何种工作制度,都应合理地组织生产,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例如,采用假日检修,临时抢修等措施,尽量减少检修停工的时间,增加全年工作日数,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 3.各工序的产出率和损失率

这些数据一般应根据同类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数据,有关文献资料的报道及科学实验的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情况下,所定指标应尽量先进。因为,这些指标,是衡量一个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先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追求高指标。

工序产出率为某一工序的产量与进入该工序的原料量之比,即

%100?=

工序进料量

工序产量

工序产出率

工序的损失率分为两种,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各道工序的加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损失,而这些损失,有的是可以在本工序返回处理的,如压制废品,其损失量,即可返回料量与该工序进料量之比称为可返回损失率,其计算公式是:

%100?=

该工序进料量

工序可返回料量

可返回损失率

有的损失则是在本工序或本车间不能处理的物料,如烧结废品。或者是本工序不可避免的损失,如还原粉末时的化学损失,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损失等统称为不可返回损失,其损失量与该工序进料量之比,称为不可返回损失率,即:

%100?=

该工序进料量

不可返回损失量

不可返回损失率

由上可知,工序的产出率总大于零而小于1。工序的总损失率等于可返回损失率与不可返回损失率之和。在同一工序中,工序损失率与该工序产出率之和恒为100% 。

将以上数据按各道工序经过换算或者计算之后,再进行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以利查找,例如表1所示。

表1 YG 合金的产出率、损失率(以YG8为例)

(2)物料平衡计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首先介绍“自下而上”的计算步骤与方法:

1.按实际情况确定年工作日数,根据任务书中规定的年产量计算出日产量(公斤或吨),该日产量即为工艺流程中最后一道工序的产出量。

2.由本工序的产出量和产出率计算出本工序的进料量(公斤或吨)。

本工序产出率

本工序产出量

本工序进料量=

(公斤或吨)

3.由本工序已知的可返回损失率与不可返回损失率,计算出本工序可返回损失量、不可返回损失量。即:

可返回损失率=本工序进料量×本工序可返回损失率 (公斤) 不可返回损失量=本工序进料量×本工序不可返回损失率 (公斤)

4.由本工序的进料量和可返回料量计算出本工序的实际进料量,即

本工序实际进料量=本工序进料量-本工序可返回料量 (公斤)

5.如果本工序实际进料为多组成分,则应按每一组分的百分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进料量,如例1 所示。

例1:YT 合金生产流程中的复杂碳化物生产工序 假设已知条件为:

工序产出量:48.69公斤复杂碳化物

工序总损失率:1.3% 其中,可返回损失率1.0% 不可返回损失率0.3% 工序产出率:98.7% 由此可计算:

kg 33.497

.98100

69.48=?=

本工序的进料量

可返回料量=49.33×1%=0.49kg 不可返回料量=49.33×0.3%=0.15kg

本工序实际进料量=49.33-0.49=48.84kg (复杂碳化物)

以上计算所得48.84kg 为本工序的实际进料量,其中,0.15kg 在生产中被损失掉,故实际产出量为48.69kg 。

但是,本工序的实际进料不是复杂碳化物,而是由碳化钨、二氧化钛、炭黑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本工序加工后所得。因此,以上三种物料要加入的量应分别加以计算,其计算过程如下:

所需TiO 2量的计算: 设复杂碳化物钛含量为23% Ti 在TiO 2中的含量为60% 48.84kg 复杂碳化物中含Ti 量为: 48.84×23%=11.23kg

11.23kgTi 换算成TiO 2量为: 11.23×100/60=18.72kg

所需炭黑量的计算,根据化学反应式,

TiO 2 + 3C = TiC + 2CO 80 36 60 56 18.72 x c 80:36=18.72: x c

故,c ..kg x ?=

=361872

84280

炭黑量

同理,.TiC .kg ?=

=187260

140480

.CO .kg ?==187256131080

(化学损失)

所需碳化钨量的计算: WC=48.84-14.04=34.80kg

将所计算的数据分别按进料和出料列入表2中。

表2 复杂碳化物生产工序物料平衡表

6.当原料中金属含量不是100%时(如WO3,TiO2等),一般应按原料成分直接进行计算。但为了简化计算过程,也可先把原料看成全部是纯金属量进行计算,然后,将其计算结果根据金属在原料中的含量换算成实际原料的进料量。

7.在工程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常把一些较小的工序合并到一起,作一个大工序来进行计算。

(3)物料平衡表的编制

每一道工序的物料平衡按照上述步骤全部计算完毕后(如例1),为了清楚和验证所计算的数据,应分别列出各工序的物料平衡表(如表2所示)。在表中,进料量总和与出料量总和应该相等。否则,说明计算有误,应查找原因,加以改正,使之平衡。

整个生产流程计算完毕后,应将各工序平衡表汇编成物料平衡总表。使整个生产过程的物料转移、损耗及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其物料平衡表的编制,如表3所示。表3所列数据为年产70吨YG8合金,年工作日数定340天,则日产量=(70×1000)/340=205.88/日公斤的计算数据。

(五)设备计算和选型

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物料平衡计算,定量给出每道工序的昼夜处理量之后,接着就应该进行设备的选型和为了完成每道工序的生产任务所必需的设备数量的计算。

(1)设备选择的原则

一般说来,设备的选型应考虑下列原则:

1.所选设备,首先要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满足生产对设备的需求。

2.先国内,后国外。

3.先标准,后非标准。

4.所选设备应符合现代技术水平。

5.所选设备,无论是标准的,还是非标准的,或是自行设计的。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都要力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修理、安装和操作,使生产过程的物料损失少,环境保护好,生产效率高,价廉、易于使用、寿命长。

综上所述,设备选择的好坏,对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使所选设备既要先进合理,又要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2)设备数量的计算

工序设备需要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t

P G N ?=

N 为工序所需设备台数;G 为工序日产量(公斤或吨);P 为单台设备每小时生产能力(公斤或吨/小时);t 为单台设备一昼夜开动的时数(小时)。

确定设备一昼夜开动的时数时,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设备,并不一定完全相同。确定设备开动时数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开动时数定少了,设备利用率低,造成浪费,开动时数定多了,而实际达不到时,会造成生产任务完不成。

设备的小时生产能力,指设备在1小时内处理物料的数量,其设备的生产能力,有的在设备说明书中虽有注明,但由于处理物的性质不同,工艺制度的差异,而使设备的小时生产能力差别很大。而且,由于不同的工序所使用的设备不同,对设备的小时生产能力的考虑因素、计算方法也略有差异,现举例说明之。

例1:计算采用11管还原炉,将昼夜处理量为2吨的WO 3还原成褐色的WO 2的设备台数。 假定已知条件为:单台还原炉炉管的根数为11,每根高温区长为0.9m ,保温时间为1小时。采用舟皿装料,昼皿尺寸为30×30×300mm ,舟皿的装填系数为0.9,WO 3的松装密度为2g/cm 3,采用间断定时或连续推舟的方式,求所需设备台数。 解:

1)先求出一个舟皿的装粉量W 克

W =0.9×V ×ρ松

W 为一个舟皿的装粉量(g);0.9为舟皿的装填系数;V 为舟皿的容积;ρ松 为粉末的松装密度(2g/cm 3)。

故,W =0.9×3×3×30×2=486克

2) 舟皿在炉管内的推舟速度等于炉子高温区的长度除以保温时间,即

推舟速度=90cm/60min=1.5cm/min

3) 推出一个舟皿的间隔时间为舟皿的长度除以推舟速度,即30/1.5=20min 4) 1小时一根炉管推出的舟皿数=60/20=3个舟皿 5) 一台设备1小时推出的舟皿数=3×11=33个舟皿

6) 一台设备1小时的物料处理量等于舟皿数乘以一个舟皿的装料量,即

33×0.486kg/舟=16.04kg

7) 一台设备一昼夜的物料处理量等于设备的小时生产能力乘以设备昼夜开动时数,即

16.04×24=385kg

8) 所需炉子的数量等于日处理量除以单台炉子的昼夜生产能力。即,

2000/385=5.19台

为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考虑设备维修。适当留有余地等原因。故选取整数6台。 9)设备的利用系数=计算台数/选取台数,即

5.19/6=8

6.5%

10) 设备的储备率=100%-86.5%=13.5%

例2:某烧结车间烧结A 、B 两种含油衬套,其产品尺寸分别为A 产品外径80mm ,内径50mm ,高60mm 。B 产品外径45mm ,内径20mm 。其昼夜处理量各为5000件。假设单管烧结炉的高温区长为1米,产品烧结保温2小时,烧结舟皿尺寸为长×宽×高=250×250×150mm ,求需烧结炉的台数?

解:此题计算过程与例1完全相似,有关相同部分不再重述,现就两种不同装舟方式,将其计算结果作一比较。

计算方案一:两种产品单独装舟,分炉烧结。烧结A 产品时,产品装2层,每层装9个共装18个。则,

小时

舟件时舟件

设备的昼夜处理量日处理量产品所需烧结炉台数烧结78.524/18/25000=??==

A 取6台。

设备利用率=5.78/6=96%

同理:烧结B 产品时,每舟装2层、每层装25个,共装50个。则, 烧结B 产品所需烧结炉台数=5000/(2×50×24)=2.08台(取3台) 设备的利用率=2.08/3=69%

故,烧结A 、B 两种产品,选取烧结炉共9台。如果两种产品的烧结炉可以互相使用,则烧结炉的台数为5.78+2.08=7.86台(取8台)。 则,设备的利用率=7.86/8=98%

计算方案二:采用A 、B 两种产品套装,共炉烧结。即B 产品装入A 产品中间,每舟装入A 、B 产品共36件。日处理量变为A 、B 产品之和共10000件,则: 烧结A 、B 产品所需烧结炉台数=10000/(2×36×24)=5.78台(取6台) 设备的利用率=5.78/6=96%

由本例可知,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建厂的投资,产品的成本和工厂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编制设备表

在选定设备之后,接着应该按照工艺流程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即,按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工序绘出其相应的设备示意图。依次用箭头把各工序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表明各工序相互衔接的情况,使用了哪些设备,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如何。给人们一个直观而又完整的概

念。

在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时,通常只绘制主要设备。设备绘制成象形的,大体按比例的正视图,即只给出基本投影,而用不着像机械制图那样严格和详细。流程图绘制完毕,在图上需要说明的地方标上序号,然后按序号一一附加说明。

设备表包括设备计算表和明细表,在设备数量确定后,首先应编制好设备计算表。即,把所所确定的内容和计算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其目的是将分散的内容集中起来,以利查找,也是进行以下各项设计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其表格的形式如表3所示。

接着还应编制设备明细表,此表也是设备购置的清单。计算表和明细表的差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工艺和使用,后者侧重于设备的性能,当然二表也可以合起来,编成一个表。但为了不使表格过于繁杂,还是分开列出为宜。其表格的形式如表4所示。

表3 设备计算表

表4 设备明细表

(六)车间平面布置

选定了设备,并对设备的数量进行计算之后,应应当进行设备的布置。设备布置的合理性及选择厂房的形式是否恰当,对今后合理的组织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消除车间的混乱,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备的布置应根据设备的用途和特性,分类安放在相应的厂房内。如生产设备、动力设备、模具加工设备、维修设备、分析检测设备等。在生产设备中,如生产量大、设备较多,可以分类或者分段设立车间予以安放。如设YT类、YG类合金车间。或者制粉车间、成形车间、烧结车间、后处理车间等。

对于工艺设计人员,主要是进行生产设备的布置,其他的配套设备(如电力、机械等设备) ,一般由相应的事业人员布置较为合适。

进行设备的平面布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它的严密性,又有它的灵活性。因此,在布置设备时,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要作多种方案的比较,以选择最优的方案。在进行设备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的原则:

1.设备的布置应尽可能符合工艺流程的方向,以避免物料的往返和交叉的运输路线,造成车间的运输混乱。

2.凡需要保护气氛、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的设备,尽可能集中布置,使水、气、汽的供应及管道的安装方便,线路缩短,减少投资。

3.根据设备的特点及要求,设备周围应留有适当的空地,一般设备之间的通道为1~2米,设备离墙壁的距离为0.5~1.5米、走廊为2~4米。

4.必须遵守劳动保护和技术安保的要求,对于那些粉尘大、容易着火和爆炸的工序和设备,一般应放在单独的厂房内,可采用局部通风,以降低它们的浓度,防止引火引爆。对于那些噪音较大的设备,可采取隔音的措施。

5.在高温和粉尘大的区域,尽可能考虑防暑降温和收尘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改善劳动条件。

6.厂房的设计应满足工艺的要求,门的大小应保证最大的设备能够进去,窗子的大小要满足采光和自然通风的需要。对厂房的要求,要考虑符合建筑上的标准、可能和美观。

7.在作设备的平面布置时,应根据所选设备的说明书所提供的设备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基础图,将设备按比例布置到车间预定的安放位置,且应标注好前后左右的定位尺寸和安装基础及地脚尺寸,以利在铺地面时,留出设备的安装位置。避免在地面铺好后,又重新打挖孔洞,防止返工浪费。

8.在布置控制设备与测量仪表时(如控温柜等)要尽量做到便于控制、检修、调整,方便操作,整齐美观。

9.全厂的设备布置应分车间进行,而每一个车间的平面布置最终都要按照上述要求,绘制成完整的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此图可以作为车间建筑的施工图。是车间建筑设计的依据,

又是车间设备安装的施工图。此图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平面图不能表明意思,还应作些剖面图加以补充说明。

《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三、开发环境与工具: SQL Server / https://www.doczj.com/doc/8811698394.html, 四、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应包含所给题目提供的主要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生成基本E-R图。(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5、报告编写。 五、基本要求 1、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全部操作应通过窗口完成,可以使用菜单上或按钮式。 2、功能设计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六、选题与时间 选题:每人选其中一个题目, 课程设计时间:12月1号---1月15号 指导时间:郑义民(每周三下午)黄彩虹(每周三上午); 地点:机电信息实验楼A226。 注: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述(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程序流程图) 3、概念模型设计(E-R图); 4、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5、界面开发、源代码及查询截图、数据库链接方法;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A4纸双面打印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 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说明文件。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粉末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转贴]粉末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标签:转贴粉末冶金生产基本工艺流程时间:2008-11-26 21:23:53 点击:2803 回帖:0 上一篇:[转贴]金属磨损自修复抗磨剂的性下一篇:金相显微镜的外形尺寸图(图) 粉末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粉末制备、粉末混合、压制成形、烧结及后续处理等。用简图表示于图7-1中。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与粉末冶金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工艺过程包括粉末制备、成形和致密化三个阶段。 2.1 粉末制备 2.1.1 粉末制备 粉末是制造烧结零件的基本原料。粉末 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可分为机械 法和物理化学法两大类。 (1)机械法机械法有机械破碎法与液 态雾化法。 机械破碎法中最常用的是球磨法。该法 用直径10~20mm钢球或硬质合金对金属进行 球磨,适用于制备一些脆性的金属粉末(如 铁合金粉)。对于软金属粉,采用旋涡研磨 法。 雾化法也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机械 制粉方法,特别有利于制造合金粉,如低合 金钢粉、不锈钢粉等。将熔化的金属液体通 过小孔缓慢下流,用高压气体(如压缩空气) 或液体(如水)喷射,通过机械力与急冷作 用使金属熔液雾化。结果获得颗粒大小不同的金属粉末。图7-2为粉末气体雾化示意图。雾化法工艺简单,可连续、大量生产,而被广泛采用。

(2)物理化学法常见的物理方法有气相与液相沉 积法。如锌、铅的金属气体冷凝而获得低熔点金属粉末。 又如金属羰基物Fe(CO)5、Ni(CO)4等液体经180~250℃ 加热的热离解法,能够获得纯度高的超细铁与镍粉末, 称为羰基铁与羰基镍。 化学法主要有电解法与还原法。电解法是生产工业 铜粉的主要方法,即采用硫酸铜水溶液电解析出纯高的 铜。还原法是生产工业铁粉的主要方法,采用固体碳还 原铁磷或铁矿石粉的方法。还原后得到得到海绵铁,经 过破碎后的铁粉在氢气气氛下退火,最后筛分便制得所 需要的铁粉。图7-2 粉末气体雾化示意图 2.1.2 粉末性能 粉末的性能对其成形和烧结过程,及制品的性能都有重大影响,因而对粉末的性能必须加以了解。粉末的性能可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物理性能有颗粒形状、粒度及粒度组成、密度、硬度、加工硬化性、塑性变形能力以及显微组织等;化学性能有化学成分;工艺性能有粉末的松装密度、流动性和压制性等。通常用下述几个主要性能来评价粉末的性能。 (1)颗粒形状、粒度及粒度组成 a.颗粒形状颗粒形状是决定粉末工艺性能的主要因素。用不同方法制造的粉末形状不同,如表7-2所示。颗粒的形状如图7-3所示。颗粒形状对粉末的压制成形和烧结都会带来影响。如表面光滑的粉末颗粒,其流动性好,对提高压坯的密度有利。但形状复杂的粉末,对提高制品的压坯强度有利,同时能促进烧结的进行。 表7-2 颗粒形状、松装密度与粉末生产方法的关系 粉末生产方法 粉末颗粒形状 松装密度g/cm3 粉末生产方法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完成设计任务,你将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 操作系统,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ybase 公司的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开发工具,选用PowerBuilder 7.0(或更高版本)。 : 1、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 数据模型。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库:(详细内容请阅读Help文件) 创建数据库时,缺省的user ID为DBA , password为sql。 ●使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 1)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文件夹中,打开Utilities 。 2)双击 Create Database。 3)按照向导(wizard)提示,完成数据库创建。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数据库 1)运行PowerBuilder,选择Databsae画板。 2)打开Utilities。 3)双击Create ASA Database。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例如,在C:\ex\文件夹下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C:\\ex\\mydb' TRANSACTION LOG ON PAGE SIZE 1024 COLLATION '437' ENCRYPTED OFF BLANK PADDING OFF JAVA ON JCONNECT OFF 3、创建表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表 2)连接数据库 3)打开Tables文件夹。

完整钢结构课程设计精

贵州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考试 钢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02443 题目:单层工业厂房屋盖结构——梯形钢屋架设计 年级:2 0 1 3 级 专业:建筑工程 层次:本科 姓名:张伟 准考证号:21001181132 衔接院校:贵州大学 指导老师:张筱芸 完成日期: 2015. 4. 24

附件:设计资料 1、设计题目:《单层工业厂房屋盖结构——梯形钢屋架设计》 2、设计任务及参数: 第五组: 某地一机械加工车间,长84m,跨度24m,柱距6m,车间内设有两台40/10T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轨顶标高18.5m,柱顶标高27m,地震设计烈度7度。采用梯形钢屋架,封闭结合,1.5×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1.4KN/m2),上铺10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容重为1KN/m3),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0.4KN/m2),找平层2cm厚(0.3KN/m2),卷材屋面,屋面坡度i=1/10,屋架简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上柱截面400×400mm。钢材选用Q235B,焊条采用E43型。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7KN/m2,积灰荷载标准值0.6KN/m2, 3、设计任务分解 学生按照下表分派的条件,完成梯形钢屋架设计的全部相关计算和验算及构造设计内容。 表-3 4、设计成果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搜集有关资料,熟悉并应用有关规范、标准和图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1)需提交完整的设计计算书和梯形钢屋架施工图。 2)梯形钢屋架设计要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 3)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依据充分、文理通顺、计算结果正确、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统一用A4纸书写(打印)。 A、按步骤设计计算,各设计计算步骤应表达清楚,写出计算表达式及必要的计算过程,对数据的选取应写明判断依据。 B、计算过程中,必须配以相应的计算简图。 C、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后,为保证施工质量且方便施工,应按规范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并写明依据。 4)梯形钢屋架施工图共两张,图纸绘制的要求:布图合理,版面整齐,图线清晰,标注规范,符合规范/图集要求。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订教师:张娟 城市学院 2015年12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块01 “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设计步骤 工作任务 任务1:“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任务2:“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任务3:“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任务4:“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绘制E-R 图的方法 掌握将E-R 图转换为数据表逻辑形式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 2、设计内容 任务1-1 “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则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说明书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特征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征 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物理模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形式加以描述。 概念设计 主要是把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化为概念模型。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将使用E-R 模型作为概念模式设计的工具。 逻辑设计 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因为逻辑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密切相关,本书以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讨论逻辑设计。

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详细版)

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梯形钢屋架) 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教研室

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绪言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总结。要求学生通过钢结构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钢结构的结构型式、结构布置和受力特点,掌握钢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掌握钢结构的构造要求等。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已学过的课本及有关资料,综合应用钢结构的材料、连接和基本构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整体钢结构设计计算,并绘制钢结构施工图。 第一节 钢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题目 某24m跨度车间钢屋架设计。 二、 设计任务 1、选择钢屋架的材料 2、确定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3、屋盖及支撑的布置 4、钢屋架的结构设计 5、绘制钢屋架施工图及材料表 三、 设计资料 某厂一金工车间跨度24m,长度为90m,柱距6m,内设两台50/5t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采用1.5×6.0m大型屋面板。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上铺8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三毡四油防水层,上铺小石子。屋面坡度i=1/10。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7kN/m2,雪荷载标准值0.5 kN/m2,积灰荷载标准值0.3 kN/m2。屋架铰接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b×h=400×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第二节 钢屋架设计计算 一、材料选择 根据荷载性质,钢材可采用Q235-A.F,要求保证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及碳、硫、磷含量合格。屋架连接方法采用焊接,焊条可选用

E43型,手工焊。 二、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因屋面采用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面坡屋i=1/10,故宜采用梯形屋架。 屋架计算跨度应取l。=l-2×150=24000-300=23700mm。 屋架端部高度H。与屋架中部高度及屋面坡度相关,我国常将H。取为1.8~2.1m等较整齐的数值,以利多跨屋架时的屋面构造。可取H。=1990mm。 为使屋架上弦只受节点荷载,腹杆体系采用节间为3m的人字形式,屋面板传来的荷载,正好作用在节点上,使之传力更好。 屋架跨中起拱l/500 ,可取50mm。 三、支撑布置 根据车间长度,屋架跨度,荷载情况,以及吊车设置情况,宜布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和系杆,屋脊节点及屋架支座处沿厂房通长设置刚性系杆,屋架下弦沿跨中通长设一道柔性系杆。凡与支撑连接的屋架可编号为GWJ—2,其它编号均为GWJ—l。 四、荷载和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屋面活荷载与雪载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可取其中较大者进行计算。 屋架沿水平投影面积分布的自重(包括支撑)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荷载计算中,因屋面坡度较小,风荷载对屋面为吸力,对重屋盖可不考虑,所以各荷载均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荷载组合 设计屋架时,应考虑以下三种荷载组合: (1) 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 (2) 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3) 全跨屋架与支撑自重+半跨屋面板自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3. 内力计算 按图解法、解析法、电算法均可计算屋架各杆内力。 先求出单位荷载作用于各节点时的内力,即内力系数,然后可求出当荷载作用于全跨及半跨各节点时的杆件内力,并求出三种荷载组合下的杯件内力.取其中不利内力(正、负最大值)作为设计屋架的依据。可列表计算。 跨中附近斜腹件的内力发生变号,由于考虑了施工阶段荷载的不利分布。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完整钢结构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结构形式与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荷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内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设计资料 1、设计题目:《单层工业厂房屋盖结构——梯形钢屋架设计》 2、设计任务及参数: 第五组: 某地一机械加工车间,长84m ,跨度24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40/10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轨顶标高18.5m ,柱顶标高27m ,地震设计烈度7度。采用梯形钢屋架,封闭结合,1.5×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1.4KN/m 2 ),上铺100mm 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容重为1KN/m 3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0.4KN/m 2 ),找平层2cm 厚(0.3KN/m 2 ),卷材屋面,屋面坡度i=1/10,屋架简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上柱截面400×400mm 。钢材选用Q235B ,焊条采用E43型。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7KN/m 2 ,积灰荷载标准值0.6KN/m 2 ,雪荷载及风荷载见下表,7位同学依次按序号进行选取。 活载KN/m 2 1 2 3 4 5 6 7 基本雪压 0.30 0.75 0.10 0.20 0.45 0.50 0.35 基本风压 0.35 0.60 0.25 0.55 0.30 0.50 0.45 3、设计任务分解 学生按照下表分派的条件,完成梯形钢屋架设计的全部相关计算和验算及构造设计内容。 表-3 4、设计成果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搜集有关资料,熟悉并应用有关规范、标准和图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1)需提交完整的设计计算书和梯形钢屋架施工图。 2)梯形钢屋架设计要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 3)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依据充分、文理通顺、计算结果正确、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统一用A4纸书写(打印)。 A 、按步骤设计计算,各设计计算步骤应表达清楚,写出计算表达式及必要的计算过程,对数据的选取应写明判断依据。 B 、计算过程中,必须配以相应的计算简图。 C 、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后,为保证施工质量且方便施工,应按规范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并写明依据。 4)梯形钢屋架施工图共两张,图纸绘制的要求:布图合理,版面整齐,图线清晰,标注规范,符合规范/图集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屋盖结构——梯形钢屋架设计 1.设计资料:(1)某地一机械加工车间,长84m ,跨度24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40/10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轨顶标高18.5m ,柱顶标高27m ,地震设计烈度7度。采用梯形钢屋架,封闭结合,1.5×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1.4KN/m 2 ),上铺100mm 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容重为1KN/m 3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0.4KN/m 2 ),找平层2cm 厚(0.3KN/m 2 ),卷材屋面,屋面坡度i=1/10,屋架简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上柱截面400×400mm 。钢材选用Q235B ,焊条采用E43型。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7KN/m 2 ,积灰荷载标准值0.6KN/m 2 ,雪荷载及风荷载见下表。 活载KN/m 2 1 2 3 4 5 6 7 基本雪压 0.30 0.75 0.10 0.20 0.45 0.50 0.35 基本风压 0.35 0.60 0.25 0.55 0.30 0.50 0.45 (2)屋架计算跨度 )(7.233.0240 m l =-= (3)跨中及端部高度:设计为无檩屋盖方案,采用平坡梯形屋架,端部高度 mm h 19000=中部高度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数据库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New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指导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了配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开设的,是将数据库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如下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学生如有事不能上课要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并且请假时间原则上不允许超过课程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按照缺勤次数/考核次数比值计算),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二.适用专业 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三.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课程设计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数据库、系统功能等设计。 3)程序设计:在具体的DBMS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建立表及必要的其它部分(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可选)。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四.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首选SQL SERVER 2000,不得使用ACCES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设计。 1.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自选由指导教师给定的多个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绘制操作流程图、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详细的E-R图,由指导教师师检查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3.逻辑结构设计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系 结构教研室 2013年11月 一、设计资料 某单跨单层厂房,跨度L=24m,长度54m,柱距6m,厂房内无吊车、无振动设备,屋架铰接于混凝土柱上,屋面采用1.5×6.0m太空轻质大型屋面板。钢材采用Q235-BF,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杆件容许长细比:屋架压杆[λ]=150,屋架拉杆[λ]=350。 二、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如图2所示。 三、荷载 1. 永久荷载(标准值) 大型屋面板(0.50 +0.001*本人学号后三位数)kN/m2 (例如:学号为070807110190,则屋面板荷载为:0.50+0.001*190=0.69kN/m2) 防水层0.10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0.15kN/m2 悬挂管道0.05kN/m2 2.可变荷载(标准值) 屋面活荷载按学号选取(参见下表);雪荷载0.30kN/m2 屋面活荷载的取值 (kN/m2)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掌握钢屋架荷载的计算; 2. 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和组合,杆件的计算长度、截面形式,截面选择及构造要求, 填板的设置及节点板的厚度; 3. 掌握普通钢屋架节点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主要节点的设计及计算和构造;掌握钢 屋架施工图的内容和绘制。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拱50 图2 24米跨屋架几何尺寸 117 图3 24米跨屋架全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A a c e g g 'e 'c 'a '+3.480 .000-6.25- 9.04-9.17-7.38-6.09-7.38-4.49 -2.470.00 0.00 -6.53 -3.14 +0.71 +1.55+1.39 +1.56 +1.80 +2.12+4.76 +1.90 -0.45 -2.47 -1.53 -1.75 -2.03 -2.34 -1.0-1.0-1.00.00+0.970.000.00-0.5+8.0+9.34+8.44+5.31+6.73+3.53+1. 25B C D E F G H I H 'G 'F 'E 'D 'C 'B 'A '0.51.01.01.01.01.01.01.01.0i 图4 24米跨屋架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电工程系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4)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4) 六.课程设计内容简介 (4) 七.附录 (6)

前言 课程设计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零碎知识系统化,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感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要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独立完成某一焊接结构的全部设计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除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焊接结构的整个设计、装配过程外,更应该注重焊接结构设计的某一细节,完全弄懂、弄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焊接结构的初步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编写了《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者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焊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电力、海洋钻探、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产品的主要形式,也是在许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焊接结构学作为焊接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焊接结构理论教学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本周开展了焊接结构学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焊接结构学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焊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焊接构件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试图,使学生加深绘图要点和培养计算机绘图技能;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查阅技术资料、团队协作和独立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了解焊接结构、工况环境、制造过程的特点,掌握焊接结构的整体设计、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的编制要领。最终能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研究设计相应的焊接结构,制定相关的焊接工艺。设计主体可以是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对选择构件进行结构的设计,焊接接头(对接、搭接、T形和角接头)合理性分析,对相关接头的强度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易产生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行分析,绘制部分结构的草图,最后绘制一张A1焊接结构图纸,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熟悉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的结构特点,了解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各部分的受力及运行状态、结构特点以及影响制造工艺的因素并能按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卡和工艺卡(具体要求见附录)。 具体要求: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 于实践,勇于创新;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指导书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资料标签 2015----2016 年第2 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时间: 2016年 6月日至201年6 月日指导教师:田敬民 成绩: 批改时间:

服装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专业: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物联网指导教师:田敬民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科专业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设计时间:1周学分数:1.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及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把理论课及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及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开发设计具体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散安排1周(合计20学时)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组织及交流,

进行考勤并督促组员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 要求如下: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 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 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5)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