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印发《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10.4

关于印发《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10.4

关于印发《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10.4
关于印发《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10.4

关于印发《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体局(教育局)、油田教育中心、高新区教育局,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局属中小学校:

现将《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

南阳市教育局

二O一O年四月十三日

主题词:教师教育规划通知

抄报:河南省教育厅

附件:

南阳市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河南省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教师[2009]1001号)等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特制订本周期教师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围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为重点,改进形式,充实内容,创新机制,全面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南阳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本周期的工作目标是,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优化结构、均衡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采取远程培训、集中面授、校本研修等多种途径,实施“三抓两优化”战略,在全面开展全员(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班级管理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强力推进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优化,使教师队伍专

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要通过全员培训,使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农村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整体提升;通过骨干培训,形成一支素质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中小学教学带头人队伍和有影响力、有专长的名师队伍;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构建一支能站在教改制高点,理念新、业余精、管理硬的教学管理者队伍;通过班级管理人员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政教人员和班主任队伍,提高学校育人水平;通过高学历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队伍高学历比率,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通过“特岗计划”和“农村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及“免费师范生计划”的实施,使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紧缺岗位任教,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

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从现在起到2013年,将在职中小学教师轮训一遍,使每位教师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集中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

1、师德和心理健康培训。每位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师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依法施教能力,提升广大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初级培训,积极推进中级培训。到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初级培训任务,部分条件好的地区5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任务。

3、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根据高中课程改革进度,确保每个教师接受不少于70学时的岗前培训和跟进培训。

4、学科教学技能培训。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和教改实际,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总目标,围绕教师课堂教学,分学科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学科新理念、学科新知识、学科教学法和教科研方法等不少于70学时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5、教学实践指导(培训)。下移培训阵地,立足教学岗位,开展岗位练兵。通过优质课赛讲、教学技能竞赛以及示范课观摩等活动,加强培训指导,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实践锻炼和提高。

6、地方课程培训。各地方结合实际,开展不少于20学时地方课程培训。

7、校本培训(研修)。通过自修反思、课题研究、观摩教学、研讨交流、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认真

组织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学时与集中培训学时的比例应达到2:1,即5年内累计不少于480学时。

(二)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名师工程”,经培训和评选,本周期内,认定名师1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1000名左右,骨干教师4000名左右,使我市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总人数分别达到200名左右,3000名左右和13000名左右。重视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力量培训,按照受欢迎、能力强、善研究的培训目标,使每所教师进修学校要达到3名左右的名师、5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

(三)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到2013年,高标准、高起点,对全市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教学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以及中学学科教研组长培训一遍,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管理能力,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注入活力。

(四)开展班级管理人员培训。到2013年,对全市高中、初中、小学的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培训一遍,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五)开展教师高学历培训。到2013年,全市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达到85%左右,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60%左右,高中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具有研究生学力者达到10%左右。

(六)开展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对新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七)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相关工作机制。经过努力,形成以“特岗教师计划”、“农村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免费师范生计划”为主的教师队伍数量补充、结构优化机制;以“名师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学历提高工程”为主的教师自我完善、专业成长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督导评估”、“师德评估”、“教学质量评估”为主的目标管理和质量考评机制等。

三、组织实施

(一)创新、优化培训形式。

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继续坚持“培训内容模块化、模块专题化、专题系列化”的改革思路,实施模块化培训。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结合我市教育改革进度和中小学教师现状,在总结上一周期经验的基础上,本周期,培训工作设置师德师能(50学时)、教育技术能力(50学时)、学科教学技能(70学时)、教学实践指导(培训)(50学时)和地方课程(20学时)等五个模块,共计240学时。

培训形式以集中培训为主,整合校本培训和远程自修。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

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数据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校本培训定位在有效操作上。要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中心校为单位,在改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动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重点,从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出发,着力解决问题。建设校本研修指导团队,整合利用远程和集中学习资源,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任务驱动和考核带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加强校本研修工作试点,实施校本研修“百校联动”计划。远程学习定位在转变教师学习方式和提供优质资源服务上。构建远程研修交流平台和远程网络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远程网络资源和管理优势,提供专业辅导和管理服务,提高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质量。

(二)充实、更新培训内容。

围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认真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成败得失,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需求,不断充实更新培训内容。通过加强对教师培训专题的研究和开发,实施精品课程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培训机构都要建立起符合教师工作实际需求和教师培训规律,开放式、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资源体系。突出学科教学技能和教学

实践指导,围绕“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这一总目标,重点在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开发好专题,构建新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模块具体内容待征求意见后另行公布。

(三)加强、完善培训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统一考核与分散考查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全市统一考核、培训机构即时考查和校本抽测三种形式。统一考核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机构即时考查由培训基地自主实施,分期或分年度进行;校本抽测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原则上一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实行等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统一考核:市级考核本周期拟组织两次,2011年暑期和2013年各一次,具体内容视培训进度而定。

培训机构即时考查和校本抽测具体内容、办法自定。

四、培训管理与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市的教师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市教育局制订全市教师教育五年规

划,负责初中教师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培训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县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并协助省、市做好高中、初中教师的培训工作;经批准为市级培训阵地承担初中教师岗位培训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本县市区的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和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达到省级示范性标准或市级评估A类的培训机构,经申请,可承担初中部分模块的培训任务。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为教师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坚持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为本校、本单位教师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教育行政干部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考核结果,是中小学教师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评优以及兑现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优化业务指导。

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教师教育的领导、组织机构和教师培训业务指导机构,成立学科培训专家指导组,加强培训过程的指导和督查。要充分利用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资源,建立校本研修指导团队,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和

骨干带动作用,切实把校本研修抓紧抓实。要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有效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教育督导部门要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估;教科研部门要广泛参与集中培训的教学和校本研修的指导,协助培训机构对学科培训过程进行指导和督查;人事部门要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结果的运用;电教部门要提供教育资源、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提高培训能力。

进一步加强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示范性评估和标准化评估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促进教师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教师培训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全面提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在全部达到标准化的基础上,力争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达到省示范性标准。

加强培训者培训。实行培训者资格认定制度,本周期内,45岁以下教师没有取得研究生或课程班学历、或没有一个时间段的中小学任职经历、或没有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平、或多年来授课不受学员欢迎的,都不能从事我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刚就业的大学生,除特殊技术岗位外,原则上不能直接从事教师培

训工作。实施培训者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工程评审,要设置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名额,优先选送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外出进修。积极拓展培训渠道,使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能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创建平台,大力开展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提高培训者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技能。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制度,优化培训者结构,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骨干培训者团队,提高培训效益。

开发培训精品课程。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培训专题开发的规划和指导,定期开展优秀培训专题评比活动,建设具有南阳特色、符合教师需求的教师培训资源库,为教师培训的高效实施提供丰富、优质的内容。

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指导网络。建立以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校本研修指导者队伍,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校本研修指导团队。

(四)加强质量监控。

实行年度教师需求和问题调研制度。每年上半年,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头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科研机构共同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需求和问题进行调研,以此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指导的依据。

实行培训备案制度。各级均要制定当地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各中心校的年度计划向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县级的年度计划要向市教育局及时备案。

建立年度教师培训检查评估制度。县级教育管理部门每年对培训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验收,市教育局每两年对继续教育基地培训教学水平进行一次专项评估。对教学水平评估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停止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建立培训者教学效果测评公示制度。市、县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每年度对培训者教学效果通过参训学员无记名方式进行测评,并进行公示。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对参训学员以能力考核为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限期进行补训补修,直至合格。

加强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完善信息录入、报送、管理办法,实现全市教师培训无纸化、信息化管理。

(五)提供经费保障。

教师教育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教师培训经费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要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好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5号)中关于“教

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和省教育厅、省计委、财政厅、人事厅《关于河南省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教师字[1998]33号)中关于“财政拨款应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2.5%的比例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从城乡教育费附加10%的比例中列支”等政策规定,足额预算并按时拨付各级教育部门,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支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分别用于组织实施专项培训工程或项目。培训经费统筹使用的,不得再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没有统筹使用的,由学校提前垫支,培训后凭票报销,严禁把培训费用转嫁到教师身上。从2010年开始,教师培训经费没有落实的,暂不开展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