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专业参考书目

地理专业参考书目

地理专业参考书目
地理专业参考书目

地理科学专业参考书目

一、地球概论

1.地球概论,刘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地球概论,彭清玲,方明亮,苏佩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Planets, Stars and Galaxies,S·J·Inglis;

5.地球十讲,傅承义著,科学出版社,1976;

6.天文普及年历,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科学出版社,1978。

7.地球概论,陈自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地球概论教程,徐宝棻,应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9. 地球概论,郭瑞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0. 普通天文学,朱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1. 行星地球概观,刘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2、《地球概论实习指导》,应振华主编,王多文、彭清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二、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胡良民袁书琪关伟,科学出版社,2005

2、现代地理教学论,陈亚颦,科学出版社,2007

3、地理教学论,陈澄,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地理教育学,袁书琪等,高等教育出版,2000

5、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陈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陈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地理教学论,胡良民,科学出版社,2005

9、地理教学论,杨新,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地理教学论,黄成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三、地质学基础

1、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宋春青邱维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地质学基础,石玉章,杨文杰,钱峥,石油大学出版社,

3、地质学基础,邱光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5、地质学与地貌学教程,王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6、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郭颖,李智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7、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王运生孙书勤李永昭,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8、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2006

9、普通地质学,吴泰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1、《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周鼎武等,科学出版社,2002。

12、《地质学概论》,叶俊林等,地质出版社,1999。

13、《普通地质学》,徐邦梁等,地质出版社,1998。

14、《构造地质学》,徐开礼等,地质出版社,1998。

15、《中国地壳演化与矿产分布图集》,蒋志等,地质出版社,1996。

16、《显微构造地质学概论》,胡铃等,地质出版社,1998

17、《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图》,易明初等,地质出版社,1997

18、《中国地质图》,马丽芳等,地质出版社,1998。

19、《岩石学简明教程》,卫管一等,地质出版社,1998

20、《岩石学》,乐昌硕等,地质出版社,1998。

21、《沉积岩石学》,曾允孚等,地质出版社,1998

22、《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张梁等,地质出版社,1998。

2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罗元华等,地质出版社,1998

24、旅游地质学,陆景冈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5、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地质出版社,

26、层序地层学,纪友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四、测量与地图学

1、地图学教程,马永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现代地图学教程,袁勘省,科学出版社,

3、《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地图学》第二版,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测量学》,高井祥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2

7、计算机地图制图,孙以义,科学出版社,2001

8、《应用地图学纲要——地图分析、解释与应用》,李满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测量学》武汉大学编写组,测绘出版社,2001.

10、《地图学》,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1、廖克著.《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2

12、地图学,焦健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新编地图学教程,毛赞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毛赞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测量与地图学》,王慧麟、谈俊忠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测量学通用教程》,冯仲科主编,测绘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17、《测量学》,同济大学测量系清华大学测量教研室合编,测绘出版社,1991

18、杨正尧.《测量学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9、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20、土木工程测量,胡伍生,潘庆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1、测量学教程,章书寿,陈福山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22、测量学教程,伊晓东、金日守、袁永博,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3、测量学教程,樊彦国,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24、土木工程测量学教程,罗新宇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5、测量学.上册、下册,田青文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

26、测量学,钟孝顺,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7、测量学,邹新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8、测量学,王镛,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29、测量学,高德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30、测量学,合肥工业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1、测量学,谭荣一,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2、测量学,陈荣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五、遥感概论

1、《遥感教程》,梅安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遥感概论》,马蔼乃,科学出版社,1984年

3、地学遥感概论.薛重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遥感概论》,吕国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遥感概论》,梅安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贾海峰刘雪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环境遥感,王桥,科学出版社,2005

10、环境遥感,王伟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1、环境遥感模型与应用、陈晓玲, 赵红梅, 田礼乔,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2、遥感基础与应用,邓良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3、遥感技术导论,常庆瑞等,科学出版社,2004

14、现代遥感导论,尹占娥,科学出版社,2008

15、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董庆、郭华东,科学出版社,2005

16、海洋遥感导论(精),(美国)Seelye Martin,译者: 蒋兴伟,海洋出版社,2008

17、卫星海洋遥感导论,刘良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8、热红外遥感,田国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9、微波遥感原理,舒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0、微波遥感,孟侃主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21、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 谢寿生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7

22、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赵英时等. 科学出版社, 2004

23、《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党安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汤国安等,科学出版社,2004年

25、《遥感物理》,徐希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高光谱遥感的多学科应用》,童庆禧、张兵、郑兰芬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27、《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李小文等,科学出版社,2001年

28、《雷达对地观测理论与应用》,郭华东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

29、高光谱遥感,张良培,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0,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浦瑞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1、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万余床,科学出版社,2006

32、高光谱遥感--原理技术与应用,童庆禧张兵郑兰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3、遥感图像处理理论与实践,倪金生,蒋一军,张富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4、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朱述龙等,科学出版社,2006

3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章孝灿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36、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韦玉春等,科学出版社,2007

37、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测绘出版社,1990年

38、朱述龙,张占睦编著,《遥感图象获取与分析》,科学出版社,2000年

六、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挪威)博哈森(Bernhardsen T.) 著;王浒,李浩川译,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6

2、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美)Kang-tsung Chang 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

3、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科学出版社,1999

4、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健飞,科学出版社,2005

5、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胡鹏,黄杏元,华一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刘光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邬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附光盘),宋小冬;钮心毅,科学出版社,2008

12、《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董廷旭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3、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张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董钧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5、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教程组件篇,刘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实例教程(https://www.doczj.com/doc/8a11637093.html,和MapObjects实现),刘光等编,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

17、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实例教程(C++ BUILDER和MapObjects实现),刘光等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实例教程(C#和MapObjects实现),刘光等编,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4

19、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实例教程(C和MapObjects实现),刘光等编,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4

20、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实例教程(https://www.doczj.com/doc/8a11637093.html,和MapObjects实现),刘光等编,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

21、ArcInfo基础教程,关泽群,测绘出版社,2002

22、ArcGIS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指南,党安荣,贾海峰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3、ArcGIS简明教程,张治国,科学出版社,2008

24、MapInfo基础教程,费立凡,测绘出版社,2005

25、SuperMap GIS应用与开发教程,张正林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Autodesk Map,刘正,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7、地理信息系统开发——ArcObjects方法,韩鹏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8、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吴信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9、用MapX开发地理信息系统,齐锐,屈韶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0、Arc 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汤国安,科学出版社,2002

31、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附光盘),汤国安,科学出版社,2006

32、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第二版),陆守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3、政府地理信息系统,张清浦,刘纪平,科学出版社,2003

34、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及应用教程,朱恩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5、地理信息系统算法基础,张宏,科学出版社,2006

36、设备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张书亮,科学出版社,2006

37、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附光盘),王亚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8、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李旭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9、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宫辉力,科学出版社,2006

40、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原理与方法,闾国年,科学出版社,2003

41、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元数据,李宏伟,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4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王桥等,科学出版社,2004

4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刘瑜,科学出版社,2005

4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郝力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5、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倪建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6、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其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伏玉琛等,2000

47、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张成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8、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教学,邢继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9、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吴立新,史文中,科学出版社,2003

50、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周卫等,科学出版社,2006

51、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实践,倪金生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科学出版社,2001

53、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聂庆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4、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与实务,刘明德,林杰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5、地理信息系统,陆守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七、水文与地貌学

1、黄锡基等.水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张声才.水资源概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陈北裕.应用地貌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地质出版社, 1995 版

5、《水文学原理》,黄孝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6、《工程水文学》,林益冬、孙保沭等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7、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学,王民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8、《工程水文学》詹道江编,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2年

9、《湖泊水文学》,崔广柏,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10、《水文学原理》,胡方荣、候宇光、于维忠编,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

11、环境水文学,张仁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2、喀斯特水文地貌学,谭明潘新显,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13、《水文学》,黄锡荃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14、《水文与地貌》,周泽松,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15、专门水文地质学,房佩贤等,地质出版社,1996

16、《水文学导论》,R.赫尔曼,高等教育出版社

17、《水文学原理》(一)(二),胡方荣、侯宇光、于维忠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年

18、杨景春,李有利编著.地貌学原理(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沈灿:《水资源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0、《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王飞燕主编,高教出版社,1991

2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马友良等,科学出版社,2000

22、《地貌学导论》,吴正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地貌学》,严钦尚,高教出版社,1996

24、《普通水文学》,邓缓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5、《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谢宇平等,地质出版社,2000

26、地质地貌学(第二版),左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7、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28、地貌学野外实习指导,郑公望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八、气候与气象学

1、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黄润本等编.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气象学基础》,丁登山,高等教育出版社。

4、《小气候学》,傅抱璞等,气象出版社,1994。

5、《现代气候原理》,潘守文等,气象出版社,1994

6、《当代气候研究》,叶笃正等,气象出版社,1991。

7、《气候学》,罗汉民,气象出版社

8、《现代天气学原理》,伍荣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译者:(澳大利亚)E.布赖恩特著刘东生,科学出版社

10、高国栋、陆渝蓉等《气候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11、周淑贞、束炯《城市气候学》气象出版社,1994年

12、李爱贞等编著,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年

13、徐祝龄主编:《气象学》,气象出版社,1994

九、土壤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

1、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陈炳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自然地理基础》,丁登山等,高教出版社,1992。

3、《自然地理基础》,武吉华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土壤地理学》,李天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郑度等,气象出版社,1993

6、《中国动物地理》,张荣祖等,科学出版社,1999

7、《农业与土壤》,颜婉如等,百科出版社,1999

8、《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陈文新主编,胡正嘉副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第

一版),1996(第6次印刷)。

9、《土壤地质》,陈介福,陆景冈,胡童坤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10、《土壤地理学》,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土壤地质学》,陆景冈著,地质出版社,1997(第一版),1999(第二次印刷)。

12、《土壤化学》,黄盘铭著,科学出版社,1991

13、土壤地理学,张凤荣,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4、土壤地理学(第三版),王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生物地理学,殷秀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生物地理学,陈克龙,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十、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概论》,王兴中,山东地图出版社1993年版.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人文地理学问题,[法]阿·德芒戎,商务印书馆,2004

4、哲学与人文地理学,约翰斯顿,商务印书馆,2000

5、新人文地理学,赫维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陈慧琳,科学出版社,2007

7、人文地理学,陆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人文地理学(第2版),赵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一、经济地理学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

2、经济地理学,耿莉萍陈念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经济地理学(第2版),,高等教教出版社,2008

4、经济地理学导论,胡兆量,商务印书馆,1987

5、经济地理学原理》,张同铸,科学出版社,1991

6、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刘艳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8、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9、中国经济地理韩淑珍,李燕龙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十二、区域分析与规划

1、《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等,科学出版社,1999。

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2版),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4、区域分析与规划,吴殿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吴殿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区域研究与规划,杜宁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7、区域经济规划,孙久文,商务印书馆,2004

8、区域经济规划理论与方法,李克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9、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方法,王昕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顾朝林,商务印书馆,2008

11、区域规划概论,张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十三、区域经济学

1、《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曹立军等,科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区域发展报告》,陆大道,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区域科学导论》,王铮,1994年.

4、丁四保 . 区域经济学.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5、张文忠 . 经济区位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6、陆大道 .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

7、区域经济学,冯云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区域经济学原理郝寿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区域经济学通论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0、区域经济学通论聂华林, 王成勇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 叶裕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区域经济学导论武友德...[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3、区域经济学郝寿义, 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4、区域经济学张金锁, 康凯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5、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彼得·尼茨坎普主编,P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6、区域经济学朱传耿, 沈山, 仇方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7、区域经济学杨云彦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8、区域经济学高洪深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9、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等,商务印书馆

20、区域经济学,牛竹梅,经济科学出版社

21、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杨家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2、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3卷),译者:安虎森编辑、剪辑:(英国)保罗·切希尔,经济科学出版社

23、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基于绍兴产业簇群及其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刘孟达,浙江大学出版社

24、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第三版),(英)哈维·阿姆斯特朗译者:刘乃全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25、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金丽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26、区域经济学,叶依广,中国农业出版社

27、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4-2005),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知识产权出版社

28、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附光盘),景体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9、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精),刘卫东等著,商务印书馆

30、区域创新优势,林迎星,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1、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王建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2、区域经济学概论,孟庆红,经济科学出版社

33、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李欣广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4、200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统筹发展,孙海鸣赵晓雷,上海财经大学

35、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李清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36、区位的经济学分析,高进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7、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基于中国的实证,罗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8、区域经济的制度分析,蒋年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9、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江世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40、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十四、中国地理

1、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国经济地理教程,常金年, 孙经蕙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3、中国旅游地理,梁明珠,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4、《中国经济地理》(修订四版)李振泉、杨万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五、世界地理

1、《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世界地理》,何文彬, 黎娜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3、世界旅游地理,孙克勤,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4、世界地理,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世界地理1000问,倪亮闻君,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6、世界地理,杨青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世界地理,北京教育学院地理教研,地质出版社,1987

8、世界地理中小学通用教材地理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9、世界地理汪永泽等编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10、世界地理刘德生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1、世界地理南京大学地理系区域地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2、世界地理刘德生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3、世界地理概况,任常毅;黄丹,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十六、综合地理

1、《综合自然地理学》,陈传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刘南威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3、《现代自然地理》,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4、综合自然地理学,蒙吉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现代自然地理学(附光盘),王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自然地理学基础,徐克明,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7、自然地理学,伍光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景贵和主编《综合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9、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A.Strahler 《Introducing Physical Geography Second Edition John》Wiler & Sons

Inc. 2000.

10、综合自然地理学,葛京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11、《地理环境概述》,胡兆量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7

12、《现代自然地理》,赵松乔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

13、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编委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自然地理学,陈效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刘南威,科学出版社,2007

16、自然地理学原理,郭永盛//王庆,科学出版社,2008

17、自然地理学,杨达源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气象出版社,2006

19、现代自然地理学,(美)A.N.斯特拉勒,科学出版社,1983

20、现代自然地理学,马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十七、专业英语

1、地理学专业英语基础-图示教程,(英) Garrett Nagle , (英) Kris Spencer (编) , 李道季注

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地理专业英语文选,南京大学外文系公共英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7

3、Susan Mayhew编著,《Oxford Dictionary of Geography牛津地理学词典》,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1

4、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编,《美国地理概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5、M.H.Barlow &R.G.Newton著,《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Man's Economic

Environment》,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7

6、Martin Ira Glassner著,《Political Geography》,JOHN WILEY & SONS, INC.,1993

十八、环境科学概论

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环境科学概论,吴义生,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3、环境科学概论,王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环境科学概论,中央党校,1997

5、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号:704014469

6、环境科学概论,朱鲁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环境科学概论,吴义生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ISBN/RC:7-80115-262-X

8、《现代环境科学概论》,卢昌义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9、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孔昌俊,杨凤林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10、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龙湘犁//何美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十九、旅游地理学

1、旅游地理学,韩杰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旅游地理学,吴宜进,科学出版社,2005

3、中国旅游地理学,范保宁,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4、旅游地理学,李永文编,科学出版社,2004

5、《旅游地理学(修订版),保继刚, 楚义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旅游地理学,吴国清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7、旅游地理学,郑冬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旅游地理学,赵峰等编,科学出版社,ISBN:7030128672

9、旅游地理学,冯学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旅游地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1、旅游地理学,陶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12、旅游地理学,鄢志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世界旅游经济地理孙玉琴, 袁绍荣,袁雄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4、世界旅游地理吴国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5、中国旅游地理吴国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6、世界旅游经济地理主编孙玉琴, 袁绍荣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7、中国旅游地理李娟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8、中国旅游地理周凤杰, 周宜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6

二十、城市地理学

1、许学强等编,《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2、《城市地理学》,周一星,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二十一、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112093244

3、城市规划导论,邹德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王国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现代城市微观环境设计,魏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达(第2版),夏鹏,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城市设计概论,段汉明,科学出版社,2006

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李铁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美)格兰特·W·里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0、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1、城市规划原理,田宝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2、城市规划原理,靳东晓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7561817959

13、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4、城市规划原理,李志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5、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肖秋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6、《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7、《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8、城市规划原理,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二十二、地图设计与编绘技术

1、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地图学原理》,马耀峰等,科学出版社,2004

3、地图设计,祝国瑞编著,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4、计算机地图制图,艾自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计算机地图制图,孙以义著,科学出版社,2000

6、算机地图制图,何宗宜,测绘出版社,2008

7、计算机地图制图,胡友元,黄杏元主编,测绘出版社,1987

二十三、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析

二十四、灾害地理学

1、灾害地理学,延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史培军等,灾害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杨达源,自然灾害学,测绘出版社,1993

4、刘会平,潘安定,自然灾害学导论,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5、《灾害学导论》,马宗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二十五、地理学思想史

1、地理学思想史(第3版),】(法)保罗.克拉瓦尔(Paul Claval),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地理学思想史,郑昭佩,科学出版社,2008

3、地理学思想史,郑胜华、刘德美、刘清华,五南出版社,2005

4、地理学思想史,(美)普雷斯顿·詹姆斯(Preston E.James)著;李旭旦译,商务印书馆,

1982

二十六、环境法学

1、《环境法学》,黄霞, 常纪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环境法学,常纪文,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I S B N :9787801076625

3、环境法学,李克荣谢军安,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7202044552

4、环境法学-(第二版),吕忠梅,法律出版社,2008

5、环境法学,中国环科出版社,

6、环境法学,徐祥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环境法学,金瑞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二十七、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

1、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报告——四川省青川县白龙湖风景区,青川县旅游资塬开发领导小

组.青川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1

2、旅游资源详细调查实用指南,尹泽生,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傅文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二十八、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二十九、历史地理学

1、历史地理学丛稿,韩光辉,商务印书馆,2006

2、历史地理学,姜道章著,三民书局,2004

3、历史地理学,陈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历史地理学,陈芳惠著,大中国图书公司,民国66年[1977]

6、历史地理学探索,侯甬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历史地理学读本,唐晓峰黄义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历史地理学概论,张步天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

三十、地理研究方法与写作

1、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爱尔兰]基钦,商务印书馆,2006

2、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陈庸勋、戴东林、杨昌贵等,地质出版

社,1981

3、地理调查研究方法(第二版),过宝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国家地理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丛书,[美]托马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前十的院校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前十的院校 1楼 注:城市规划是从建筑专业中分化出来的,但他的排名不能和建筑系的排名混为一谈,所谓的“老八校”,是建筑的排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最后的结果。清华大学本科没有城市规划,又怎么能参与排名?各位对于排名关心是好事,说明我们规划者热爱自己的专业. 第一名:同济大学A++ 第二名:东南大学A++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A++ 第四名:重庆大学A++ 第五名:天津大学A+ 目前我国共有114所高校开设有城市规划专业,以下是前10名的详细介绍 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2004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心。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 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市规划系,成立新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2000年5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人文地理专业英文简介

Definition of Geography The first person to use the word "geography" was Eratosthenes.Geography is a field of scienceby which to describe or picture or write about the earth. It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lands, the features, the inhabitants, and the phenomena of Earth. Gradually, geographers think that there are four historical traditions constitute geographical research. They ar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and the human phenomena (geography as the study of distribution), area studies (places and regions), study of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research in the Earth sciences.Nonetheless, modern geography is an all-encompassing discipline that foremost seeksto understand the Earth and all of its human and natural complexities—not merely where objects are, but how they have changed and come to be. Geography has been called "the world discipline" and "the bridge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physical science". As a discipline, it can be split broadly into two main subsidiary fields: human geography and physical geography. The former largely focuses o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how humans create, view, manage, and influence space. The latter examin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ow organisms, climate, soil, water, and landforms produce and intera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approaches led to a third field, environmental geography, which combines the physical and the human geography, and looks 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s.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

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xx 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心。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

地理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地理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崇溪中学地理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结合崇溪中学实际,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调研中了解的实际情况,现写出报告如下。 二、教师配置现状 崇溪中学初中地理学科教师队伍现状共计3人,地理教学12个教学班,平均每人4个教学班,相对来说地理教师先对缺乏,师资力量不足,但是教师平均年龄都比较年轻,可以说这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队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队伍专业素质偏低。原因是:师资的来源不足地理,这给地理教学带来很多不便。 三、我县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主要成绩 1、巧家县全县22所中学的地理教学基本走上正轨,除个别学校的初一年级上学期没有开足每周3课时之外,无一所学校不能保证每周2课时的地理教学,这说明我县在教学管理这一块上还是有相当力度的。其次,各所学校基本能将学生的地理成绩做为班级教学成绩

和学生个人总成绩评估的总体范围之内。以上两点为地理教学的实施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为基础的必要条件。 2、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空前的高涨,主要表现在: (1)教师积极申报优秀课,而且优秀课的质量明显高于往年。上学期县优秀课评选的初评人员由各校推荐,而我们地理学科被推荐上来的人数在同类学科相比之下是相对较多的,(2)积极撰写优秀论文。一些青年教师、中年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敢于在教学中探索,并且有成功的经验。(3)积极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新课程地理信息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自己购买电脑并上网,目的就是能很好地承担起这个科研课题的研究。(4)一些老教师默默耕耘,甘于奉献。通过下乡听课,我发现有些老教师,不求名,不图利,但却仍勤勤恳恳地工作。这是一个能反映世界地形、气候、政区、自然景观等多种地理特征的地图,而且所反映的地形是有立体感的。制作这样一个教具是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精力的。这是一个无责任心的人所无法办到的。3、涌现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4、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1)加强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自觉地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如在讲中国地理第九章第一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时,她为了引入“如何选择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分散实践: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实践。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2020最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

2020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地理科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区域测绘制图等。 课程设置 城乡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CAD、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建筑制图、自然地理学等。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规划类、管理类、环境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自然地理学概论(48学时)、人文地理学(32学时)、经济地理学(48学时)、城市地理学(32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计量地理学(32学时)、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48学时)、城市经济学(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8学时)。 示例二:人文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工业地理学(54学时)、交通地理学(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7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72学时)、城市总体规划(72学时)、修建性详细规划(54学时)、控制性详细规划(54学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54学时)。 示例三:自然地理学(120学时),人文地理学(68学时),环境科学概论(54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68学时),城乡规划原理(54学时),数字测图(54学时),GIS原理与应用(54学时),遥感概论(45学时)、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68学时)、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54学时),土地利用规划(54学时),城乡规划与设计(72学时)、专题地图(68学时)。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0705 地理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您权威解读地理学一、学科概况 “地理”一词始见于我国的《易经,系辞》(公元前551- -479年)和古希腊的《地理学》(公元前275- -193年)。至今,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远古至18世纪末的古代地理学主要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有关测绘方法,或描述性地记载地理知识,以及当时已知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代表性著作,在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梦溪笔谈》等,在西方有埃拉托色尼和斯特拉波分别撰写的《地理学》以及由托勒密著的《地理学指南》等。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学通论》标志着古代地理学的结束和近代地理学的开始。近代地理学阶段是地理学内部学科不断分化、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强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一时期,地理学界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但在同时,维达尔·德·白兰士提出了或然论或可能论,认为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可能的范围,人类在创造其居住地的同时,又

按照自身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另外,在这一时期,区域地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从静态定性描述走向动态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与日俱增,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步走向结合。 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强调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自然要素在地球表层的相互作用;区位传统——强调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地关系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传统——是第二和第三个传统在特定区域的结合。当今的地理学在不断创新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区域响应、人地关系的区域综合、全球变化与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关系、新型的和谐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命题。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这

地理科学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来仓孑蓉的谨播初我的努力! Your trust and my strengtfi wiff bring us to success! 姓名:杜宗飞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______ 机:xxx E -mail:xxx地址:浙江大学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 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地理科学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 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地理科学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 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 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 在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 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 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地理科学 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 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 !求 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 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 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 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14年11月12日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 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地理学科

地理“和谐互助”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流程: 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 (一)自主学习 1.师友根据教师出示的复习提纲相互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抽查。 2.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新知识,找出有疑问的知识点。 (二)互助释疑 1.师友交流自学情况。简单的知识点先由学友讲给师傅听;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由师傅给学友讲解;暂时存在困难的,可向其他的师傅请教或待到全班交流时解决。 2.全班交流:教师就重点知识出示相关地图,师友“捆绑式”指图讲解,其他师友进行补充,然后学生提出疑惑问题,全班共同解决(也可教师提出疑惑问题)。 (三)互助巩固 1.师友间进一步展开交流,查漏补缺。 2.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师友互相提问检查,教师抽查。 (四)互助拓展 1.师友互相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以填空、选择等形式出现),然后全班交流典型问题,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综合性练习题,先学生个体自主完成,再师友交流,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如果做错,由师傅负责给学友讲解明白。有难度的问题,向其他的师傅请教或向老师请教,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全班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并进行学法指导。 (五)总结提高 1.师友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在教师引导下全班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明确重点和难点。教师总结出学习本节地理知识的方法或规律,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2.师友间互相评价对方表现,教师总体点评、表扬、鼓励。 地理“和谐互助”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流程: 互助回顾自主复习互助释疑互助提高总结反馈 (一)互助回顾 1.教师出示上节复习课的知识提纲,师友间互相回顾复习内容并互相检查掌握情况。 2.教师出示上节课检测题,师友合作完成。教师借此对知识查漏补缺。 (二)自主复习 1.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学生迅速浏览所要复习的内容,在脑中快速形成简要的知识纲目。 2.教师出示本节课复习提纲,学生个人依据复习提纲自主复习、自我查验掌握情况。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基础厚实、特长显著,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操作能力,能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和地方国土、环保、规划、水利、气象、旅游等部门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新的定位,着力构建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不仅是省级品牌专业,也是正在立项建设中的国家特色专业。办学理念先进,特色明显,师资雄厚,设施齐备,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前景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强,在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人数16人,其中博士11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襄樊学院各专业中平均学历最高。另外,还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隆中学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三、硬件设施 本专业己建有7个基础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特色研究所。7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观测实验室、地质标本实验室、水文与地貌实验室、地图与测量实验室、流域过程实验室、地理教具制作 实验室和一个气象站。1个GIS专业实验室和汉江研究所,良好办学条件,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谋求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核心利益,为学生的就业、考研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当前国家比较紧缺的专业,近十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考研率也达到了30%左右。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一部分毕业生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他们中有成功的企业家,有知名的学者(其中10位获得博士学位,有教学的名师,有优秀的政府官员……。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扶持,为本专业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几代地理人的努力,地理科学专业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城市规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

目录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1) 二、城市规划学什么? (2) 三、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排名 (2) 3.1学科 (2) 3.2排名 (3) 四、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最好的地区排名 (3) 五、城市规划专业可从事岗位 (3) 六、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4) 七、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4)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规划就是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则是规划城市和乡村。但这个专业的真正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你规划一座城市,你会从何入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城市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规划、管理模式……所有这些都在规划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地理学科介绍

听别样说“东”道“西” 学另类“经”天“纬”地 ——淮北实验高中2015级地理学科组介绍 称赞人知行合一,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称赞人视野开阔,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称赞人才学渊博,常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以上称赞获其一种都是件幸事,那么,有没有一类人可以同时享有这些赞誉呢?当你苦思冥想不知其为何人时,实验高中地理学科组正向你走来。 该学科虽为人们口中的“小学科”,但学科成员个个都成“大气候”。实验高中2015级地理学科组力量强韧,老中青齐聚一堂。老年教师的经验之足、阅历之厚,中年教师的稳重之神、成熟之态和青年教师的活力之丰、激情之盛无不给该组增光添彩。 天上之皓月繁星,地上之矿石宝藏;自然之山川河流,人文之城乡风情;远古之草木化石,未来之气候变迁;国内之人口经济,国外之政治关系都包罗在内。总而言之,天、地、人无不在地理研究范围之内。 广阔的学科范围给了学科教师广阔的展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该组教师既脚踏实地,认真研究教学,又仰望星空,积极钻研创新。 该组现有教师六人,其中高级教师三位,一级教师三位。获市教坛新星兼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两人。两人在安徽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安徽省优秀论文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全国课件比赛中获奖。这些荣誉既是对他们教学成绩的肯定,又是该组成员积极科研创新的有力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发挥自己的一己之长,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融合新课程理念,认真详细备课、有效组织教学、及时监测评估,积极反思改进,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该学科也是我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之一。 武承红老师是本组教龄最长的老师,既是曾经的淮北市教坛新星又是淮北市的骨干教师。其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其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武老师与其先生皆为地理老师,可谓志趣相投,近三十年他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为淮北的地理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谢文老师是资深名师,曾获2001年安徽省优质课比赛三等奖,2002年安徽省论文比赛三等奖,教学成绩突出。在学问上涉猎广泛,教学上精益求精,生活上乐观旷达。其讲课条理清晰,其声音掷地有声,兼具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 汪昌云老师来自美丽巢湖,独特的南方口音给他的课堂添注了更多活力与魅力。汪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参与试题命制与打磨,对高考重难点研究透彻,其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 80后老师任丽梅也是该组的杰出代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总是兢兢业业、温和谦逊,好学上进,从一位初入教坛的生涩教师成长为一位风格独特的骨干教师。其教学成绩突出,教学风格独特,分获2009年安徽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三等奖、2012年淮北市教坛新星、2012年全国课件比赛二等奖、2015年淮北市骨干教师。 徐府、邵俊显老师为本组的青年才俊,性格亦刚亦揉,刚柔并济。在近三年中担任班主任工作,皆关心学生、认真负责、积极进取,深受学生喜爱。

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2013-1-5 1.澳大利亚地形的基本特征 P372 答:①地势低平 澳大利亚大陆平均海拔350 m,略高于欧洲。与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大陆高山区面积的比例最小。全大陆没有超过2 300 m的山峰,也没有很低的洼地,是一个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的大陆。 ②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 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结构,从西向东可分三个南北纵列的地带:西部是侵蚀高原,中部为沉积平原,东部是褶皱、断块山地。 ③风成地貌分布较广 澳大利亚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力较大,地表广泛分布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在这里,由于受盛行风向影响,形成许多平行排列的沙垄(在西部多呈东西向,在中部多呈西北-东南向)。沙垄是澳大利亚沙漠最典型的地貌形态。 2.非洲矿产资源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特征) P310 答:非洲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采矿业在非洲经济中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其他各大洲,全洲有近1/3国家的出口贸易以矿产品为主。 非洲矿产分布很广,种类很多,但仍相对集中,可分为六大区: (1)撒哈拉区非洲最大的石油蕴藏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全洲的60%以上。本区位于撒哈拉地台的北缘,拥有一系列巨大的石油沉积盆地。 (2)阿特拉斯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蕴藏区,总储量约占世界一半。 (3)西非区从毛里塔尼业到尼日利亚中部,其铁、铝产量在全非占重要地位,西非区其他矿产也很多,如铀、金、磷酸盐等。 (4)几内亚湾沿岸区从科特迪瓦南部呈新月形延伸至安哥拉西北部,为非洲另一个重要石油蕴藏区,其他矿产突出的还有锰、铝土、铀等。 (5)刚果盆地外环区呈半环形从基伍湖地区向西南伸入安哥拉东北部,铜、钴产量居世界前列,东段锡、金、钽、铌、钨蕴藏颇丰,西段是世界重要的金刚石矿区。 (6)南部非洲区包括赞比西河以南广大地区,是世界上少见的矿藏富集区。 3.非洲的气候特征P297 答:①“热带大陆”(炎热干旱) 非洲大陆赤道中贯,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只有南北两端以及局部山地的年平均气温低于20 ℃。 ②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极端不平衡 赤道附近及一些山地迎风坡降雨量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雨区。但全洲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最干旱的地区则形成了沙漠。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有“干旱大陆”之称。全洲?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在500㎜以下,1/3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 ③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大陆以赤道为对称轴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十分明显,赤道附近为全年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南北两侧依次为夏雨冬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少雨的热带干旱气候和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形成这样的气候分布特征主要原因有:a.非洲大陆地势起伏和缓,缺少庞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