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论十大关系》的重新解读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论十大关系》的重新解读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论十大关系》的重新解读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论十大关系》的重新解读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论十大关系》的

重新解读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前几天偶然发现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经过一阵细吞慢嚼以后,在感叹伟人风范之余,隐然间一点儿小小的感想在心头萌生。在《论》里面,我仿佛看到了科学发展观的影子,兴趣之余,我决定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再次来解读一下《论十大关系》。

在分析《论十大关系》之前,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界以前的那个中国,俨然已经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五年计划后,新中国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之后,中国坚定的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跟在苏联大哥的后面,但是,此时中国的状况,我想用一句毛泽东的话来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我想这样的描述应该是符合历史的,在这样窘迫的局面下,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发展经济,稳定民生,搞好内部团结,搞好党自身的建设,于是乎,《论十大关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然而,当时光飘过新世纪,旧中国已然不再,中国一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科技,信息,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新的发展观也呼之欲出了,于是,涵盖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诞生了,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般地,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构想,既要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要从哲学范畴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性化角度出发,

所以要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的涵盖“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的复杂系统运行和人口,环境,资源,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差异化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看科学发展观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场合出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这难道不是社会规则与关系达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形成的嘛吗?科学发展观,既强调发展,并且注重科学,个人觉得,这不仅是新世纪中国的畅想,这也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共鸣。主要原因如下:

○1从自然现状出发,眼看当前越来越恶化的气候,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酸雨,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走,科学的发展之道,是必须的!

○2从经济社会条件出发,当前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与人直接最原始的纯洁关系,已经被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理念所取代,所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势在必得!

○3在人口、自然资源方面,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粮食,安全,饥荒,战争等问题层出不穷。当一切的非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拯救人类,所以,科学发展观,必须必然要成为时代发展的主基调。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论十大关系》还是《科学发展观》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作为一个历史的产物,存在即是合理,因此,这两大认识中,我们细细挖掘还真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VS统筹兼顾

○1统筹城乡。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第一点就强调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的关系,毕竟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重工业大都分布在城市里面,农业都是在农村,因此由于发展方式的不一样,导致了城乡的差距十分明显,此时,在《论》里面,毛泽东指出了,我们在稳步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

是基础的基础。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能犯一些原则上的低级错误的,此事,苏联和东欧是有前车之鉴的,在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盛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农业发展,过分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就造成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弱,市场上,货物减少,货币不稳定,市场秩序十分混乱,这就为后来苏联解体买下了祸根!

而眼看时下的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统筹城乡,统筹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是有显而易见的成效的,仔细翻阅,我们近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焦点聚集在了三农问题上,可见农业发展的地位,对于工业,我们是坚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农业,我们也坚持走一条高效,高产,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化大农业,加强科技对农业的贡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样就可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使工业与农业在发展上齐头并进。

其实,我觉得解决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模式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差异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城镇工业,新兴工业。在城市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花卉园艺业等等,是农业和工业更好的融合。这样,就能使农村脱贫致富,城镇稳步发展。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所以,无论是半个世界以前的中国,还是当代的中国,甚至于未来的中国,科学发展观依然是统筹城乡的利器。

○2统筹区域发展。从《论十大关系》中,对于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为我们描绘了在当时场合下统筹区域发展的一个雏形,毛泽东指出: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状况,无偶一未来平衡内地与沿海的状况,毛泽东强调要在沿海工业继续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内地工业。

其实,客观的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不仅是体现在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上,更加具体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传统工业区与新型工业区的差异,山地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差异…….

我们细数近些年的大型发展战略,诸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都体现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最近两年,成渝城乡改革配套试验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国家在中西部的投入时更大的力度,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区域发展上体现的巨大驱动力。当然,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协调而不失发展,并不是顾此失彼,重点发展了中西部,就落下了东北发展,不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对于东部地区,要充分的发挥其在地理、区域、上的优势,扬长避短,为中西部在发展模式上提供经验和教训,可以说,东部地区在发展上仍然是前沿。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论十大关系》里面,有一点是描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的,毛泽东指出,我们把经济建设搞好了,就会拥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换句话说,国防建设是凌驾于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放到当今,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社会要发展首先得看经济发展呢?这是显然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很多领域。经济发展史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石,同时,其他领域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

说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就有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之争,1993年,中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立初期制定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但是到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提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掀起了学术界的讨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符合邓小平的“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论,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则看到了中国当时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局面,那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全面协调,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当然也得既看到全面,也要有所发展,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看来,应该是市场主导效率,政府主导公平,使公平和效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原因有下:

A.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效率优先是应该遵守的。

B. 公平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生产资料分配的公平,所以公平必须在生产资料的分配上做到多样化,

不仅是分配对象的多样化,也是被分配对象的多样化,这样就要求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进行改革,由政府调控,真正做到,人人公平。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相比于《论十大关系》来讲,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一大创举,虽然《论》中没有直接提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事件,比如大炼钢铁运动,麻雀运动,包括鼓励人口生育等等问题,都集中反映了当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模糊性,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然的存在,只是一味的索取。所以,到后来的几十年里面,自然开始给我们报复。1998年的特大洪水,北京大面积的扬尘天气,非典,禽流感……面对自然的报复,我们方才醒悟,因此,可以说,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上,《论》和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前赴后继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弥补了《论》的不足。

从哲学上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所有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客观规律。

谈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把和谐的概念放大,就会有人与人也应该和谐共处,在这一点上,在《论十大关系》的那个年代似乎比科学发展观这个年代做得好,这是为什么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村的想奋力到城镇,城镇的想奋力到大都市,大都市的想奋力出国,在这样一个前后关系中,整个社会系统是向上运动的,但是,随着这种运动的加速,它的向心力也逐渐减小了,因此,原本稳固的人情关系,随着距离的拉开,也逐渐疏远。那么这样的状况,我们想寻求和谐,得等到何年何月?所以,科学发展观在这个问题上,主张人与人拉近距离,构建人与人直接的和谐关系。

○5统筹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对于中外关系这层,它早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外交问题了。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了“扬长避短”“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其中,取其精华不是纯粹的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推陈出新,加以创新,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辩证的否定,即扬弃。

放眼当今,和平与发展已然成为时代的主题,新科技革命也方兴未艾,跨过公司比比皆是,因此可以说,中国赶上了一个相当好的时代,所以本世纪我们更加强调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成为趋势,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方设法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已令世界震撼,随着2001年成果加入WTO,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还有即将举行的2010世博会,使中国展现在了世界面前,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运行模式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在体制、结构、制度上还有很多缺陷。,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存在诸多不相容的制度性因素,因此,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可以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形成对接,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毛泽东指出:中国有两条缺点,同时也是优点。

我国过去式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业不发达,科技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很多地方落后于人家,因此,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也是必要的。

以上五个方面均结合科学发展观与《论十大关系》的关系叙述,不难看出,《论》其实就是一个50年前的科学发展观,当然这个“科学”,只是在当时那个特定历史场合下,可以说,论十大关系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指明了方向,引领了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当然科学发展观是更多更加全面的发展观。

二调动国内积极因素与“以人为本”

毛泽东在《论》里面就指出:提出这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要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力,民主革命初见曙光,那么何为积极因素?在国内,积极因素就是工农联盟,一切统一战线上的人民,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反对的也可以加以利用。

其实,在那个年代,要调动一切因素谈何容易,这几股阻力强烈的腐蚀着统一战线。

○1局势不明朗,各个阶层并不稳固,革命与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到处充斥着黑暗与恐怖,各阶层的敌对状态依然存在。

○2国际形势也是风雨突变,两大集团磨拳擦掌,国际关系也是以意识形态为先,其实中国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

在这个艰难的岁月里走过了几十年,新世纪的到来,也掀起了和平与发展的浪潮,政治问题逐渐向经济靠拢,人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今,也是全面发展经济了,因此,这个转型期“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受损,于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呼之欲出。

在这里的“以人为本”,包含了各阶层的基本利益,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发展观其实就是更高层次的调动积极因素,因为人是根本,而不仅仅为“因素”,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利于增强社会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全面协调的发

展观

中央和地方关系,自古以来就是矛盾双方,此消彼长,毛泽东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前提下,扩大一点儿地方的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积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道这里,淮海省有前车之鉴的——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在政治上,个人高度专权,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在经济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阻碍了地方的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最终还是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毛泽东指出:中央要巩固,就得注意地方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让利放权”。比如,立法权属于中央,但是地方可以再不违背中央大体方针的条件下,针对工作需要,地方可以自己制定章程纲要等等。这样就可以加强地方行政的机动性。

现在,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不仅仅在中央与地方,还有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与地方应该加强协调,统一服从中央调配,

在中央的统帅下合理的变通,做到全面协调。一提到党,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毛泽东在那个相对敏感的年代就提出“几个党好”的观念。而且强调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毛泽东最后强调“党政机构要精简,不是不要民主党派,希望把民主党派团结在共党周围,组成一个统一战线,积极调动各个党派积极性。

读到这里,我们便会想到,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临到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是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在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样来处理党和非党的关系,不仅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同时也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我想,这样做不仅可以协调政党间的关系,也可以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

四《论十大关系》的历史功绩

要考证《论十大关系》的历史意义,我们就要把它置身于60年代那个特殊的年代,首先从其历史背景说起。

○1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胜利,在这个形势下,中共中央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2对五年计划实施3年来,对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以苏联教训为戒,总结自己的经验,走自己的路,着手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先后听取了34个部委汇报工作,最后概括出来了这十大关系。在1956年4月25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对于这个《论十大关系》从内容上讲,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甚至是是非问题,那么在几十年后,它到底有哪些历史功绩我们来看看:

○1可以看出,《论十大关系》实际上开启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历史先河,针对国内现实情况,就事而事。

○2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八大”的召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理论上为其作了强硬的支撑。

○3《论》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

○4为新时代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的源头。

五《论十大关系》的当代意义

几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大无畏的精神,重新认识自己,审时度势,今天重读之,依然对我国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启迪。

○1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是中国成功的基础。

《论十大关系》很大程度上市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的产物,当50年后,改革开放的今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然成为了我们的党的指导思想,现在的科学发展观也写进了党章。说明了我们依然得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创新和与时俱进应当成为发展的潮流

在50年前,我们已经确立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是一条符合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虽然是学习了苏联搞起了五年计划,但是我们走的并不是斯大林模式,同时,我们也没有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相反,我们是正确的认识了当前时局,然后制定一系列方针,在这些方针中,都是自己创新。在对待外来东西的时候,我们是广泛的吸取,加以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未来创新的潮流必将引领中国走向世界的巅峰。

○3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都是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见证。因为,人们群众是物质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要走一条符合人们群众利益的群众路线。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为群众的基本利益而奋斗。群众路线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党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

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全面总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就是说,人既是发展主体,也是发展对象,我们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不是为单独追求GDP而发展,发展的真谛在于人类的进步。

《论十大关系》的问世,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创举,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他把新中国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论十大关系》科学发展观,两个不同时代的理论统治者!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毛概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在讲话的开头部分,他明确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全篇短短一万字,阐述了建国之初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大胆探索和宝贵经验。 讲话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及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前五大关系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展开,后五个关系则涉及到政治和思想文化问题,毛泽东也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提出了处理方法。 纵观全文,伟人的高瞻远瞩深深让我折服。毛泽东对这十大关系的论述,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在当时的特定时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使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国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的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避免让这些矛盾成为继续发展的阻碍,也许我们能从《论十大关系》中找到答案。 下面我将就其中的四大关系及其现实意义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毛泽东在谈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时,开篇即提到“国防不可不有”。中国从八年抗战一路走到今天,从任人宰割到令人忌惮,从小米加步枪到拥有核武器与航空母舰,这一切都离不开国防建设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军事强国的路上前进着。然而中国这头沉睡雄狮的觉醒,也刺激着传统大国及中国邻国那纤细脆弱的神经。他们唯恐秉承以礼待人、和平发展原则的中国像他们自己一样迫不及待地侵占别国利益,又想打压中国大国崛起的势头,因此不断制造争端与挑衅。如南海争端便在传统大国有意的干涉下长期处于紧张局面。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不容忽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便表示,中国必须建设与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防力量。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精品品读心得体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于1956年4月25日发表。这篇文章,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近60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的这次讲话对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这次通过品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结合教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品读经典,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团体,足见其思想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结合我国实际,综合理论研究,细细品味其中深意,了解其时代背景,理解其科学内涵,借鉴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为处理这些问题奠定好思想理论基础,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 在1956年初,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已有一定经验,也逐步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毛泽东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该讲话主要讲了十个问题,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页脚内容

论十大关系全文

简述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十大关系 在和、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和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论十大关系》全文 简述 最近几个月,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和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开头部分明确的指出:“提出这是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阵,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全文的结尾有再一次论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说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方针,就是《论十大关系》的核心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在当时有着国内、国际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于国内,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他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在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的时候,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加快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并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行着一场严重的斗争。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在苏联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大反斯大林,全盘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毛主席主要总结了十方面的关系,分别是: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重要加重一些,可以增加资金的积累,更好的发展重工业。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要平衡我国工业发展的布局,必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同时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来支持和发展内地工业的正确方针。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来促进国防建设的更大进步。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讲解稿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我代表第六组全体成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篇被称为探索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ppt1——《论十大关系》——毛泽东ppt2,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的前身,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构成《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Ppt3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P256页,咱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标题以及作者,一个好的标题能帮我们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篇讲话稿,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说这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最上面三排字,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ppt4,很明显告知我们,这篇讲话稿的作者,发表的时间,以及它的主要内容。对于毛泽东,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前面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上多直白表述,但是往往隐藏着深刻寓意,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的琢磨,总体上毛泽东的文章还是易于理解的。这里我们还是简要介绍一下毛泽东出生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乡湖南湘潭;逝世1976年9月9日,享年83岁。荣誉称号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t5 作者在做这篇讲话时正63岁的高龄,任国家主席。 就这个标题来看,这篇讲话稿只是原稿的一部分,在这里十大关系并没有完全阐述,而只是摘取其中前五个方面。原稿的十大关系ppt6展示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外国与中国的关系 发表时间1956年4月25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讲,这直接关系到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这篇讲话出现在这个时候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同时它的形成有着相对的偶然性ppt7 我们先来看时代的必然性从国内来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推进并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Ppt8 从国外来看,第一,紧张局势日趋缓和第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我们党更加明确了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自朝鲜停战以来,经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国际紧张局势日趋缓和。毛泽东认为,现在有可能给我们十年或者更长的和平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他还看到,美国的军队布置不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当然,毛泽东也估计到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帝国主义搞突然袭击从苏共二十大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Ppt9 形成上的偶然性阅读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十大关系主要来自34个部委的总结所得,毛泽东回忆说:“这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在195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但是毛泽东听取这个汇报是偶然的,1956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对薄一波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替我组织一些部门汇报?”《毛泽东文集》

论十大关系阅读报告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毛主席在这篇文献中,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毛泽东指出:在国内,工人、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尽量争取,反动势力也要做好工作;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尽量化解和利用。总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下面就十大关系中的几点做简要论述。 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毛主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绝不能忽略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没有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就养不活工人,那拿什么发展重工业? 毛主席正确而全面地揭示了这三大产业的关系。确实,重工业是重要的,应该在放在建设的重点,但是重工业能得到发展的基础是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方面苏联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苏联过分注重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的重要性,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生活必需品紧缺的状况。生活必需品都没有,怎么生存,更别谈发展重工业了。所以,对于这三种产业,重工业要重点发展,同时也不能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轻工业和农业上的。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关于这一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同时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就必须大力发展。沿海工业基础相对有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保证沿海和内地工业同时发展,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忽视其内在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事。毛主席指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 书 笔 记 ——《论十大关系》 2013,5,25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百般敌视,采取政治经济封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毛泽东采取了“一边倒”、“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在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和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经过了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此后,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工作重点向社会主

义建设方面转移,从1953 年到1956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年实践中,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是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十个关系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统筹兼顾,正确实行群众路线。不仅在于它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且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譬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和方法、毛泽东同志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十个问题,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从毛泽东同志分析问题的思路看,他在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紧接着就点出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

《论十大关系》摘抄

《论十大关系》摘抄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6.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 7. 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9. 是非关系 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 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

论十大关系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还有一个地方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这里说的主要是地方的上下级关系问题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的部门可以分成两类。有一类,它们的领导可以一直管到企业,它们设在地方的管理机构和企业由地方进行监督;有一类,它们的任务是提出指导方针,制定工作规划,事情要靠地方办,要由地方去处理。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党政机构要精简,不是说不要民主党派。希望你们抓一下统一战线工作,使他们和我们的关系得到改善,尽可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谈谈《论十大关系》 1956年上半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已有了近三年半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缺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在许多方面照搬苏联的模式,因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吸取我国建国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协调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迫在眉睫。 1956年也是国际的多事之秋,这一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激烈动荡的时期。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对斯大林功过评价的争论不断。苏联国内的争端暴露了苏联经济建设体制的很多弊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引起了中国的深刻反省。 国际国内的情况都表明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而要探索出一条适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以苏联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借鉴,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慢慢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开端,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谈及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密切相关的问题。 第一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也重视不足。毛泽东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从这一国情出发,应该只有工农业并共同发展,才能既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并稳固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二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对此毛泽东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存在沿海与内地的不平衡,从这可发现毛泽东对此已早有发现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一政策一直到现在,对我国东西部不平衡矛盾的激化都有着抑制作用,可谓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经济战略格局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军政费用应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国防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忽视经济建设,加强经济建设是应该放在首位的。像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国家把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与美国军备竞赛中,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经济增长一直呈现下滑状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第四条,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毛泽东强调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些关系在经济方面,集中表现为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它关系着人们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只有两者兼顾,才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才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条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还有,虽然现在合作社已不存在了,但他所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方法依然是适合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 第五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2500字(3)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2500字(3) 2、在分配上,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一条中,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在国家和职工的关系上,他指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要不断地保证增加国家的积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劳动者的收入每年有所提高。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上,他鉴于苏联推行义务交售制把农民挖得很苦,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做法,主张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要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适当。这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对此是不赞成的,他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

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但毛泽东认为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不服从统一指挥而搞绝对独立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注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已敏锐地察觉到不应该把企业看作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应适当扩大企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自主性。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这里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重要思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外,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论述中,还朦胧地认识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政策的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而且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开始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有了一些反思。不久,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这是他企图突破苏联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固定模式的一次可贵尝试。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会议上,陈毅等同志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有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个

论十大关系感想

石河子大学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论文 题目: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学院:农学院 专业:植物保护 学号:2011512131 姓名:石峰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之前早就听过《论十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它的作者,致使一听到,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还曾一度以为这是一本很厚的书,这次终于在老师布置要看政治书做作业的情况下,上网上找了个电子版的读了一下,一万多字,也就算是一篇稍长的文章吧。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调国防建设。 首先我知道了这“论十大关系”都论的是哪“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也从中了解这《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也就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继而集中概括出来的。这“十大关系”也算是“十大矛盾”,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对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3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经验教训为戒鉴,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当然以上这是官方的解说,百度出来的读后感也都是这样成筐成筐的。我看过之后有两大不解,第一就是在1956年做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与

分析《论十大关系》中党和非党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公共管理学院沈亚明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良好的发展,在听取了各个部门在经济方面的一系列调查后,毛泽东将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概括为十大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

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在这十大问题中,当合非党问题一直是党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处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相互关系是我们必须妥善解决和处理的。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肯定了各民主党派存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突出说明了各民主党派在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团结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在报告中他提出:“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是那些骂我们的,像龙云、梁漱溟、彭一湖之类,我们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了各民主党派在其成长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各民主党派积极支持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之初,《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基本关系,这也成为今天我们处理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准则。我党有意识的保留了8个民主党派,同时与其共同协商确定了国名,国体以及充当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同时这8个民主党派也在我国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吸引,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来建设国家;其次,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毛泽东在一生中发表过许多著名的文章,1956年毛泽东发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是今日研读起来,还是深有感触,毛主席这部著作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景仰。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 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经济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对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主席提出重工业必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即是保证重工业的重点地位,但是加重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只有有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一论调不得不说是相当明智的。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关于政治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他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

分析《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的阐述了,中国在建国以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所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建国以后中国的建设问题,目的是把中国建国初期的各种有利因素调集起来,为解决各个阶级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指定方向。 第一个问题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解放战争之前,中国是以农业为主,有较少的轻工业基础。在解放建国以后,重工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重工业与我们的国防息息相关,故此,我们应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辅发展重工业。 第二个问题是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问题。多年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沿海的轻工业发展一直受殖民的影响,沿海的工业发展一直优于内地,但是解放战争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改变,为了国防安全,我们必须发展内地的工业,改善中国的战略大后方的环境,实现国防安全。第三个问题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问题。中国解放战争后的国际形势风云多变,东西方阵营的格局斗争,中国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安全的国际环境,国防建设故此要先于经济建设,当然也不能放缓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发展国防,建设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个问题是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个人建设者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个人劳动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建设的发展,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

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五个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两大矛盾之一,中央与地方几千年来互相争夺权利,但我们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借鉴历史的教训,在少数民族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州等实现民族缓和,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六个问题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几千年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未间断,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曾共同管理过华夏大地,故此我们实行民族自治区制度,既巩固了边防,也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和平、安定。第七个问题是党和非党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现在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否则,不能镇压反革命,不能抵抗帝国主义,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起来也不能巩固。 第八个问题是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必须把混在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继续清查出来。一定要分清敌我。如果让敌人混进我们的队伍,甚至混进我们的领导机关,那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多么严重的危

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评定成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次实践论文 题目: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姓名:李祥学号:201206094018 班级:12级社会工作班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3日 指导教师:陶文彩老师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著名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核心思想,十大关系,指导意义,特点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在当时有着国内、国际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于国内,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他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在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的时候,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加快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并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行着一场严重的斗争。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在苏联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大反斯大林,全盘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一、《论十大关系》的核心思想。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开头部分明确的指出:“提出这是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阵,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全文的结尾有再一次论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说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