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实验专题四

4实验专题四

4实验专题四
4实验专题四

一、显微观察类实验:列举课本中涉及的用到显微镜的实验:

1.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A 转换为图B ,所列A 、B 、C 、D 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玻片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

C .戊→丁→丙→乙

D .丁→戊→甲→丙

2. 右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是

A .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 . 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C .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D .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3.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 .2个

B .4个

C .8个

D .16个

4.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过程错误是:

A .油脂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 .有丝分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 .叶绿体的观察:取藓类的小叶→制片→观察

5.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RNA

6. 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7.在用质壁分离法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分别放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3分钟,观察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结果可知被测定的洋葱细胞细胞液平均浓度大致是(mol/L):

A.0.8 B.0.6~0.8 C.0.5~0.6之间 D.0.4以下

8.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鉴定的是:①细胞的死活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③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⑤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⑥细胞膜是单层膜○7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乙二醇和蔗糖溶液)○8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或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9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A.①②③○7○8○9 B.②④⑥○7○9 C.②③⑤○7○8 D.①②○8○9

9.右图中Ⅰ、Ⅱ、Ⅲ表示幼苗根尖三个不同区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Ⅰ的细胞经历伸长生长即可形成区域的细胞

B.区域Ⅰ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区域细胞的伸长生长

C.区域Ⅲ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

D.若外界溶液浓度较低,区域Ⅰ的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10.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 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C. 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和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11.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工具,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首先要保证被观察的标本能够透光,其次是结构之间有一定的对比度。例如,《观察叶绿体》的实验选择黑藻叶片为实验材料,一是因为黑藻叶片,二是因为被观察的主要结构;而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一些处理,经处

理后解决了原始材料不透光的问题,经处理后增大了结构之间的对比度。12.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3份资料。

资料一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1)请在“资料一”上改正3处错误。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资料二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3)若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原因可能是___ 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原因可能是____ 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原因可能是___ ___。

(4)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___。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资料三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10-10M的吲哚乙酸 B.10-4M秋水仙素C.0.6%NaCl溶液 D.醋酸洋红染液 E.10%HCl溶液 F.50%蔗糖溶液

①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_______;②能促使插枝生根的试剂是_______;

③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______;④在验证"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中,用试剂F

处理洋葱表皮。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检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上述6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观察,经________剂处理后的细胞仍有生活力。

二、物质分离、鉴定类实验:列举课本涉及的实验:

1.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增多,将丝状物放入二苯胺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两次DNA沉淀析出,原理分别是①DNA在95%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②DNA在氯化钠的浓度为0.14mol/L时溶解度最低

2.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B.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热水浴并观察颜色变化

3.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 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 ______,

第四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听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 ______。

实验专题四答案

一、显微观察类实验:1-10 CDBBC BCABC

11.很薄,细胞层数少自身有颜色解离和压片染色

12. 资料一二:⑴将“5cm改成3~5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⑵图略⑶ (1)未染色未漂洗未解离(4)

①②③⑤⑥资料三:①D ②A ③B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5A、B、C

二、物质分离、鉴定类实验:1.C 2.C

3.(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2)不含淀粉酶

⑶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⑷唾液淀粉酶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实验专题四答案

一、显微观察类实验:1-10 CDBBC BCABC

11.很薄,细胞层数少自身有颜色解离和压片染色

12. 资料一二:⑴将“5cm改成3~5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⑵图略⑶ (1)未染色未漂洗未解离(4)

①②③⑤⑥资料三:①D ②A ③B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5A、B、C

二、物质分离、鉴定类实验:1.C 2.C

3.(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2)不含淀粉酶

⑶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⑷唾液淀粉酶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复习指南 1、基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电表量程的选择,Rp的选择) 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必须用准确精练的物理语言回答。 4、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流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所有电学实验); 考查点3.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的归纳, 即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如实物图接错了 例题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1、选用两个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图1所示电路中, 2、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泡均不亮,检查各个接线柱均连接良好,小明用一根导线连接AB两点时,两个灯泡仍不亮,连接BC两点时,L1发光,则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把电流表分别把图中A、B、C三点,测出个点的电流。 4、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图1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________状态。 (2)结论:串联电路中。 (3)本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例题2: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2甲是实验电路图。 图2 (1)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 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点。 (2)小刘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 I A/A I B/A I C/A 0.2 0.2 0.4 (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

实验探究专题练习题

专题四相关练习: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2+、Cu2+、OH- B.Na+、Cl-、SO42- C.Na+、H+、CO32- D.Fe2+、Cl-、NO3- 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NaOH、Na2SO4、KCl B.Na2CO3、HCl、CaCl2、HNO3 C.NH4Cl、KOH、Na2SO4、BaCl2 D.KNO3、HCl、NaOH、FeCl3 4、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5、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 C 食盐水和醋酸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1)写出仪器的名称:E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改正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从“C至H”中选择仪器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______组合。 (4)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______(填“a”或“b”).(5)用图J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应作的对比试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炭黑及金属铜和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从管道烟泥中回收金属铜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过滤操作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B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 (填一种)。 (2)步骤④中,所加入的金属X与Zn的活动性顺序是Zn >X, 金属X具有广泛用途,X是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9A 化学实验

专题突破练9A化学实验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100分) 1.(2020山东一模)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A.粗盐的提纯 B.制备乙酸乙酯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配制0.1 mol·L-1的盐酸 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3.(2020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粗盐溶液中的Cl-取少量粗盐溶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 B检验碳酸钠将Pt丝蘸取盐酸灼烧至无色后,蘸取碳酸钠灼烧,观察现象 C除去MnO2中的碳粉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 D 检验CO、CO2的混合 气体 将气体依次通过CuO(灼热)、澄清石灰水 4.(2020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一模)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对A盐(纯净物)的水溶液进行鉴定: 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D溶液中存在Fe(SCN)3 B.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 C.B可为AgBr D.滤液C中有Fe3+ 5.(2020山东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将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B.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用蒸馏水洗净并烘干 C.用10 mL量筒量取2.5 mL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D.溶液蒸发浓缩时,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直接加热 6.(2020山东菏泽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能够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7.(2020广东汕头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晶体加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将盛试样的坩埚放在实验桌上冷却 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入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 C.读取量筒中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俯视读数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8.(2020山东滨州二模) 选 项 A B 实 验 实 验 目 的 实验室制取氨气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选 项 C D 实 验 实 验目的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具 有还原性 证明溶解度:AgCl>AgI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夯基提能作业 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 ,说明 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N;温度计的示数是 C O A.在 B.在 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o 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选填“并联”或“串联” 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 n ft [■Mil]: fT^^rrT] u -屮 ? 11f n 1^14 九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 r2 乙 鑑 甲

20佃版《3 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 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 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 ,: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io ■- J _ r=- 乙 算出第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人教版-2018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专题(含答案)

台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半年及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加热时间 (min) 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 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 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题目要求

1基于形态学运算的星空图像分割 主要内容: 在获取星图像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获得的星图像存在噪声,而且星图像的背景经常是不均匀的,为星图像的分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膨胀和腐蚀是形态学的两个基本运算。用形态学运算对星图像进行处理,补偿不均匀的星图像背景,然后进行星图像的阈值分割。 要求: 1> 图像预处理:对原始星空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处理; 2> 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形态学运算处理; 3> 选取自适应阈值对形态学运算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 4> 显示每步处理后的图像; 5> 对经过形态学处理后再阈值的图像和未作形态学处理后再阈值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待分割图像 直接分割图像 处理后的分割图像 2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印刷电路板智能检测方法 主要内容: 通过对由相机实时获取的印刷电路板图像进行焊盘识别,从而提高电子元件的贴片质量,有效提高电路板的印刷效率。 要求: 1> 图像预处理:将原始彩色印刷电路板图像转成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进行背景平滑和滤波去噪; 2> 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增强边缘提取的效果。 3> 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至少两种以上的边缘提取算法); 4> 显示每步处理后的图像(原始电路板图像可自行查找); 5> 图像处理后要求能对每个焊盘进行边缘提取,边缘清晰。 3静止背景下的移动目标视觉监控 主要内容: 基于视觉的人的运动分析最有前景的潜在应用之一是视觉监控。视觉监控系统的需求主要来自那些对安全要求敏感的场合,如银行、商店、停车场、军事基地等。通过对静止背景下的目标识别,来提醒监测人员有目标出现。

要求: 1>对原始参考图和实时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2>对去噪后的两幅图像进行代数运算,找出目标所在位置,提取目标,并将背景置黑; 3> 判断目标大小,若目标超过整幅图像的一定比例时,说明目标进入摄像保护区域,系统对监测人员进行提示(提示方式自选)。 4>显示每步处理后的图像; 5>分析此种图像监控方式的优缺点。 背景目标出现目标提取 4车牌识别图像预处理技术 主要内容: 车辆自动识别涉及到多种现代学科技术,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光学、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汽车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的使用,实现自动采集车辆信息和智能管理的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1>对原始车牌图像做增强处理; 2>对增强后的彩色图像进行灰度变换; 3>对灰度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处理; 4>选取自适应的阈值,对图像做二值化处理; 5>显示每步处理后的图像; 6>分析此种图像预处理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简要叙述车牌字符识别方法 原始车牌图像处理后的车牌图像 5医学细胞图像细胞分割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主要内容: 医学图象处理利用多种方法对各种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期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以便医生根据细胞的外貌进行病变分析。 要求: 1>通过对图像的灰度变换调整改变细胞图像的灰度,突出感兴趣的细胞和细胞核区域。 2>通过直方图修改技术得到均衡化或规定化等不同的处理效果。 3>采用有效的图像平滑方法对细胞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消除图像数字化和传输时所混入的噪声,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 4>利用图像锐化处理突出细胞的边缘信息,加强细胞的轮廓特征。 5>显示每步处理图像,分析此种细胞分割图像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原始细胞图像 图像处理后的细胞图像 6瓶子灌装流水线检测是否液体灌装满瓶体 当饮料瓶子在罐装设备后要进行液体的检测,即:进行判断瓶子灌装流水线是否灌装满瓶体的检测,如液面超过瓶颈的位置,则装满,否则不满,如果不满则灌装液体不合格,需重新进行灌装。 具体要求: 1)将原进行二值化 2)二值化后的图像若不好,将其滤波再进行膨胀处理,并重新进行二值化 3)将图像标记连通域并进行面积计算,找出不符合要求的标记块 4)将不合格的图像进行提取,并记录不合格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高考真题(含解析)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1.(2019·全国卷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解析] 苯和溴均易挥发,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释放出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先打开K,后加入苯和液溴,避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A项正确;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溴单质,防止溴单质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四氯化碳呈无色,吸收红棕色溴蒸气后,液体呈浅红色,B项正确;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溴化氢,发生反应为Na2CO3+HBr===NaHCO3+NaBr,NaHCO3+HBr===NaBr+CO2↑+H2O,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溴、溴化铁和少量溴化氢等,提纯溴苯的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溴化铁、溴化氢和少量溴;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溴等物质;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氢氧化钠;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馏,除去杂质苯,从而提纯溴苯,分离溴苯,不用“结晶”的方法,D项错误。 [答案] D 2.(2019·全国卷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 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 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42 置后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CO2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

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实验题 类型一光学实验 1.(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垂直_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漫__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入射角)__。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F折转,再次进行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__。 2.(2015·苏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较薄__(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像与物的大小相等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后__(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_。 3.(2015·安徽)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及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 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________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 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________与 ________ 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是。 (3)比较甲、乙两图,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提示:可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从各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各线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4)观察丙图,并与甲、乙两图进行比较,你有哪些联想或猜想?你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把你的联想或猜想以及能够提出的问题写出来。 7.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

2018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实验探究题

21.(2018·贵阳)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气压差。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弹头形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直径越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快。 【解答】解:(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由图乙知,弹头形弹丸的出口速度大; (3)探究猜想B即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弹丸的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弹丸的质量一定,改变弹丸的直径,而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

1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0.5 0.4 0.3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1.90 1.78 1.66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 增大。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复习(四)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题型复习(四) 实验探究题 题型之一 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 1.(2017·孝感)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怀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检验并除去CO 2- 3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 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__引入Cl - 对实验造成干扰__。 【归纳总结】①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引入__新的干扰物质;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污染__。 2.(2018·益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③,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也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题型专题06 实验探究题

题型专题(六) 实验探究题 |类型一光学实验题|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三个探究实验是光学的重点实验。主要从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交流等方面进行考查。 1.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按图T6-1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入射光线AO和其反射光线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保留的方法:;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线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照图乙所示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透明塑料硬板,观察塑料硬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这样设计是为了;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图T6-1 (2)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所示:(选填“能”或“不能”)就此得出普遍结论。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多次改变。 入射角反射角 40°40° A.平面镜位置 B.入射光的方向 C.纸板A的角度 D.纸板B的角度 (3)如图T6-2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

图T6-2 (4)实验中,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选用的玻璃板(选填“太厚”或“太薄”)。 (5)如果把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的像比用玻璃板看到的像亮,原因是 。 2.[2019·淮外一模]如图T6-3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 图T6-3 (1)调整烛焰和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填写序号)。 A.更换长焦距凸透镜 B.增加烛焰的亮度 C.将烛焰移近凸透镜 D.转动凸透镜方位 (2)把蜡烛由离凸透镜90 cm移动到120 cm时,发现像几乎都在离凸透镜5 cm的地方,由此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3)蜡烛移动到图中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要观察到烛焰较大的虚像,应将蜡烛移向B点(选填“左”或“右”)侧。 3.如图T6-4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图T6-4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30化学实验综合第31题

提升训练30 化学实验综合(第31题) 1.1-溴丁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情况下可由正丁醇和溴化钠在浓硫酸存在下制得。实验流程及反应装置如下: 水、浓硫酸、正 丁醇、溴化钠粗产品1-溴丁烷 (约6 g) 图1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药品名 称 沸点 (℃) 水溶解度 (g/100mL) 相对 分子 质量 用量 正丁醇117.7 7.9 74 7.5 mL (0.080 0 mol) 1-溴丁 烷 101.6 不溶于水 137 溴化钠77.1 易溶于水 103 10.0 g (0.100 mol) 浓硫酸 12.0 mL (0.220 mol) 正丁 醇、1- 溴 丁烷共 沸物 98.6 已知: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的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此时这个混合物即称作共沸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2)制备1-溴丁烷的主要反应 。(3)图1中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下列装置中合适的是。(填字母)

(4)进行蒸馏1操作获取粗产品时发现,当温度低于100 ℃时就已经有产品蒸出,其可能的原因为。 (5)在分液漏斗中洗涤粗产品放气 ..的操作方法是。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图2 A.获取粗产品时,蒸馏烧瓶中的油状液体消失即说明1-溴丁烷已蒸完 B.粗产品往往混有Br2杂质,可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 C.洗涤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操作时应遵循把水相从下口放出,有机相从上口倒出的原则 D.蒸馏2操作可以在图2的简易蒸馏装置中进行 (7)该反应的产率为。 2.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聚乳酸材料制备乳酸铝,方案如下: 已知:①反应原理: ②乳酸常温下为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的液体;乳酸铝为白色或黄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请回答: (1)聚乳酸与NaOH加热回流合适的装置是(填“甲”或“乙”),仪器a的名称。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