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1、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①春秋:孔子创立②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③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统治地位;⑤宋明:吸取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重新确立统治地位;⑥明清:提出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⑦维新派:西学与儒家经史结合,借用儒家思想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⑧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

2、孔子的思想主张、评价?

(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②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评价: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②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孟子的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伦理观:人“性本善”说。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

A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B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5、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6.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

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7、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

①.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8、董仲舒主张: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统治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延续两千年之久。

9宋朝理学的开创者: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主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

陆九渊、王阳明。主张:心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以求理,致良知;明初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10、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冲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③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

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②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③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

1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13、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①纸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还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③火药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④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总之,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4、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其它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②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③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④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5、中国书法、绘画的发展脉络:

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书法由魏晋时虚玄灵动的特点到隋唐时期狂放不羁、注重法度规范。③、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书法则是更加注重个性化。④、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16、宋代书画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③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

17、明清小说的社会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印刷术的不断完善;③明清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18、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19、苏格拉底的思想

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0、文艺复兴

A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B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C历史意义: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核心内容:“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②、具体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1.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3.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3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内涵

启蒙思想家们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4、伏尔泰

①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倡导平等、自由和民主政治;

③否定天主教会。

影响: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②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运用:1787年美国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①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②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②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25、近代科技成就:

①哥白尼:“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②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③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④达尔文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⑤瓦特的蒸汽机:a.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b.改变了工业布局,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⑥爱迪生(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电的应用意义:a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b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6、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①促进思想解放;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推进民主进程;

④推动科技创新

27.浪漫主义文学背景:欧洲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没出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感到失望,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代表: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雪莱《西风颂》28.现实主义文学: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代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29.现代主义文学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等社会危机的冲击;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集中反映了现代人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生活危机。代表:贝克特《等待戈多》

30、音乐:

①贝多芬“乐圣”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桥梁人物,《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②印象派音乐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特点:它强调音响和音色,强调运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来提供一种暗示或是提供一种意象式心境。

31、美术

(1).印象画派莫奈《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凡高的《向日葵》等。

特点:直接描写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毕加索自画像。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32、电影:19世纪末(1895年)电影诞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格里菲斯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1927年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

33、电视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功能:(1)传播资讯;

(2)远程教育;

(3)娱乐;

(4)展示艺术作品。

意义:是最普遍的大众媒体,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4、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35、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评价:大体上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6、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①变法图存;

②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实践:戊戌变法

历史作用:①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7、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

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8、资产阶级革命派:

(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核心:民权主义。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9、毛泽东思想发展概况:①萌芽——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

②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③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④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共“七大”

⑤新的发展:

a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b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问题。

40、邓小平理论

(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指导意义:

①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1997年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1、“三个代表”

(1)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指导意义: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旗帜。

(3)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指导思想。

42、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思想有共同点: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3)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43、量子论

①普朗克“量子假说”

②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波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44、电脑与网络影响:

①打破了常规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世界联系在一起;

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③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

④现代信息技术还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45、世界现代科技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46、新中国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方红一1”号)发射成功1973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东方魔稻”的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2003“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47、新中国教育

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③针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

④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48、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 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2019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含答案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2.知道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4.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情景导学] 材料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思考:材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教材导学]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表现 (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影响 (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一、春秋 (一)孔子(儒)--创立 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 (二)老子(道)《道德经》 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 (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 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 ②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墨) 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四)道家 1、庄子 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韩非子》 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 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子兵法》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98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一单元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由此导入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