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摘要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最早开始古文献全文数字化的图书馆之一,本文对上海图书馆1996年以来的古文献数字化工作历程与内容作了介绍,其中包括了家谱、民国图书、稿本抄本等古文献,着重介绍了数字化流程、内容管理与元数据、长期保存等技术方案,以及检索与全文浏览等服务的现状;本文后半部分介绍了上海图书馆的古文献数字化系统的特色,有对古文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融入web2.0技术的历史文献统一平台,以及统一管理各种古文献全文数字资源的资源调度平台。

关键词:古文献数字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web2.0

一.上海图书馆古文献数字化的介绍与历程

1.上图古文献的介绍、背景

上海图书馆是我国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中,历史文献的收藏尤具特色。目前收藏有古籍、碑贴等各类古籍文献170余万册。其中古籍善本29636种,178025册,包括碑帖2182种,3142册、尺牍2121种,3969册又140卷1841叶、图书25333种,170914册,俱为年代久远,极具学术史料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稀世罕见之本。其中作为馆藏特色之一的古籍善本、稿抄本、家谱更因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于国内外庋藏机构中名列前茅,具举足轻重之地位,素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所称道。

古文献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瑰宝,也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但古籍由于特有的历史背景,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许多古籍除内容具有史料研究价值之外本身已成为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为了保护古文献,以往各图书馆都对阅览古籍的对象与查阅方式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重藏轻用现象普遍,严重制约了古籍的开发利用。由此产生了“保护”与“利用”这对矛盾。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读者阅览利用古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古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多年实践证明传统方式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对矛盾。由于古籍历时久远,屡经水火兵燹,不少已成为世间孤品、珍品,其文献价值越来越凸现,也需要更有效的保护方式。现代化技术的介入使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契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古籍善本的再生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古籍数字化,不啻为一种保存古籍原件,解决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十分有效的手段。所谓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扫描、摄像、数码照像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将传统纸制文献资源转化为可以永久保存和利用的电子资源的处理方式,通过光盘、磁带和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古籍数字化是当今古籍保护的主流方向和大趋势,必将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通过古籍的数字化,可以方便读者检索与阅览古籍,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极大的扩大古籍资源的利用范围,这对古籍研究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上图古文献数字化的历程与内容

上海图书馆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1996年9月开始启动古籍数字化建库项目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古籍数字化历经书目数据库、全文影像光盘数据库和全文影像网络数据库三个阶段,迄今已经初步建成“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馆藏家谱书目数据库”、“馆藏善本古籍全文影像光盘数据库”、“馆藏善本古籍全文影像网络数据

库”及“馆藏家谱全文影像网络数据库”、“馆藏稿抄本数字化项目”、“盛宣怀档案数字化”、“历史文献统一平台”。

1996年,上海图书馆与长江计算机集团合作, 启动重点科研项目──“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 拟将馆藏古籍善本全部数字化,并分期实现上网服务。该项目首开中国大陆古籍数字化从书目数据走向全文服务之先河。

该系统采用扫描方式将古籍善本以图像格式保存在光盘中,此种方法既可以保存古籍文献的原始风貌,又可以保证文献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方便专家学者的研究。该项目自1996年9月开始试制,至2000年9月二期工程结束。总共扫描古籍共3223种,1275717拍。其中一级品416种,二级品1345种(除特殊规格及涉及文物保护暂时技术无法解决者外一二级藏品已全部完成)。此外另有一般善本462种,合计占上图古籍善本的16%(不包括复本及特殊藏品),初步建成“馆藏善本古籍全文影像光盘数据库”,其中有海内外稀见的珍品善本20种19794页,包括宋代刻本17种、元代刻本1种、稿本2种已进入国际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以满足海内外读者一览中国古籍善本的需要。

该系统提供书号、分类、书名、著者四种检索途径。读者检索到书目信息后,可调出原书影像。影像显示具有放大、缩小、反转、旋转、翻页及指定页数、打印等功能。

由于当时技术上的限制,“馆藏善本古籍全文影像光盘数据库”系统只在古籍阅览室对读者开放阅览,使用范围较小。2004年上海图书馆启动“馆藏善本古籍全文影像网络数据库”项目,目标是向全社会开放,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2006年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提供馆内读者阅览。

1999年上海图书馆启动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项目,2001年初步建成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提供读者使用。该数据库将上海图书馆原来割裂的善本、普本,新影印古籍三大块书目整合为一,收录上海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古籍,包括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校本、民国年间出版的石印本、影印本、珂罗版印本及普通古籍阅览室开架陈列的影印本,共计129660条。其中普通古籍87938条,丛编子目28357条,善本古籍13365条(其中开架陈列的影印古籍10678条)。著录项为文献题名、责任者与责任方式、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本类型、丛书名、批校题跋、存佚、配补情况、馆藏号、分类等。编目规则参照中国国家图书馆编《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著录采用繁体字,分类采用四库分类法。数据库检索系统采用Web界面,提供题名、责任者、分类、丛书四个检索途径。其中题名、丛书两个字段支持全文检索;责任者、分类字段为整词索引字段,可输入检索词实行完全一致或前方一致检索。

2004年年初上海图书馆启动“馆藏善本稿抄本数字化项目”,计划将全部馆藏稿抄本采用扫描方式进行数字化保存,并在完成数字化工作后将数字化产品提供读者使用。一期工程至2006年第三季度已扫描完成稿本1914种,6840册,417846拍。

家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家谱除了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和寻根问祖、增进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外,其记载的人物、经济、移民、文化、民俗、地名、教育、军事、械斗、人口等资料对于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以及地方史等多门学科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家谱资料17000余种,12万余册,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公共藏书机构,其收藏数量几乎是全国各公藏机构所藏中国家谱之和。上海图书馆收藏有中国335个姓氏的家谱,其中张姓、陈姓、王姓、李姓、刘姓、吴姓均在500种以上,而周、朱、徐、黄、杨、胡等姓氏也达数百种之多,冷僻姓氏有90余种。地域涵盖全国20余个省市,其中以浙江、湖南、江苏、安徽省为多,其次是江西、上海、福建、湖北、广东、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浙江家谱主要在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上图收藏最早的家谱为宋内府写本《仙源类谱》(残页),另有近三百部明刊本、明抄本,稿本及纂修底本也不少见。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上海开埠后外省来沪发展人士的家谱,这部分家谱对于研究中国及上海近代史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

1998年上海图书馆启动馆藏家谱书目数据库建设项目,2000年初步建成馆藏家谱书目数据库提供读者使用。该数据库收录17000种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数据条目按照SO2709数据结构,著录项为文献题名、责任者、版本、居地、堂号、先祖/名人、摘要、馆藏号等。编目规则遵循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编制。数据库检索系统采用Web界面,提供题名、著者、姓氏、居地、堂号、名人、丛书七个检索途径。2006年该数据库与“馆藏家谱全文影像数据库”整合。

2003年上海图书馆与美国My Family公司合作启动“馆藏家谱数字化项目”,计划将全部馆藏家谱实行数字化。在该项目中上海图书馆首次采用无接触式扫描仪进行扫描,这种扫描方式减少了在扫描工作中对原件的损害。至2006年第三季度已扫描完成家谱4004种,30550册,2853835拍。2006年9月起对馆内读者开放阅览,第一期提供读者阅览共3000余种家谱,以后将随着家谱数字化的进程逐年增加品种,直至提供全部馆藏。为了方便了读者的使用,该数据库不再单独为影像数据库制作简单的标引数据,而是实现与馆藏家谱书目数据库的完全整合,检索途径与馆藏家谱书目数据库相同,读者在检索家谱书目数据的同时即能直接阅览家谱全文影像。影像显示具有放大、缩小、反转、旋转、翻页、指定页数、翻白及打印等功能。

2006年上海图书馆启动了《盛宣怀档案元数据库技术平台》的研发,2007年在前一个项目的基础上建立了《盛宣怀档案全文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首先建立了元数据著录加工平台把原有卡片目录,进行前期预输入和处理后构建了《盛宣怀档案元数据库》,同时与盛宣怀档案的专家一起形成相应的《盛宣怀档案》元数据规范、著录规范、和应用发布规范。随后的全文数字化服务平台以元数据库为基础,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检索,以及提供了基于PDF的全文浏览,使全文浏览更加快速、方便,同时对系统增加了各种安全处理,使原始图片的安全得到了保证。目前盛宣怀档案的数字资源还在不断的制作增加中,已有178633档,559151拍图片。

2007年随着稿抄本、善本、家谱、盛宣怀档案进行了数字化,而且还将有更多的古文献进行数字化,伴随着这些资源的数字化,每个资源都有了自己的应用系统。虽然这些系统能够很好的将各自的资源提供给读者服务,但也存在着资源分散,无法统一管理,不能统一检索,读者重复登入等问题。因此我们馆开始建设《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项目,利用统一的平台将各个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统一的平台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一是提供统一资源调度平台,统一规范的管理资源,使古文献数字资源更有益于长期保存;二通过融入最新的web2.0技术,大大的提升了服务效果;三提供一站式的登录,接入到读者统一认证的平台中;四提供接口使系统能够方便的加入以后新增的古文献数字化资源;目前平台已经整合了稿抄本、家谱、古籍善本、盛档等多个古文献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古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也对馆藏古文献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后半段将着重介绍《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中较有特色的地方。

二.我馆在古文献数字化系统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1.古文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探索

当古文献数字化证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人们享受着古文献数字化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威胁与挑战也产生了。我们意识到生产和储存古文献数字资源也许还不是个大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许多信息也许在不久便会无法读取;并且随着记录信息的方法、存储格式及所使用的技术的不停更改,使古文献数字资源的寿命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古文献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应该是当前古文献数字化的重点。从上所知,我馆很早就开始了古文献数字化,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和实践,下面是在古文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一些探索的解决方法。

我们为了避免重复的数字化,节约数字化的成本,使数字资源保存时间长,具有可用性、

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我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来实施:首先,与古文献管理部门专家讨论建立一个古文献通用的元数据标准,我们基本参照DC作为参考标准;其次,将古文献数字化内容运用内容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并对每一种古籍赋于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我们采用了类似DOI语法对数字对象进行管理;第三。用XML技术将古籍数字化对象与元数据封装在一起,这样这些内容以后就可以装载到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中去。我们采用mets格式来封装,简单来说就在mets的filesec标签中封装入对象文件,在structmap标签中封装对象结构。

总的来说,古文献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策略方面,首先是媒体的保存,虽然数字信息媒体目前还不是十分稳定,对存储环境有一定要求,但从目前来看,也仍不失为一种策略。我们主要使用了磁带以及RAID硬盘来作为媒体。磁带用于备份数据,因为现在数字化的量非常大,cd-rom和dvd相对容量较小,在做备份时需要频繁更换光盘,而磁带拥有较大的容量而且导入导出的速度也较快;在在线应用数据的存储,我们采用RAID硬盘,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应用系统的选择,它读取速度较快,成本不高,而且能够提供有效数据备份策略。其次,数字资源的更新,随着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新的设备、软件以2-5年一个周期进行更新换代,最明显的是技术的淘汰更新;数字资源也要相应的更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紧跟相关技术的发展,把握好技术更新的时机,对数字资源进行升级;例如我们原本直接使用TIFF文件提供服务,但随着PDF日趋成熟,我们果断的换成PDF图片进行服务;虽然目前DJVU也比较流行,但综合考虑djvu还不是很普及加上转换的成本,我们还是选择了PDF。因此要使更新顺利进行,还有赖于平时的分析与支持。

2.建立统一的可扩展的古文献数字资源服务平台

平台的主要特点有融入了web2。0的理念与技术、平台的可扩展性、统一检索。在提供的服务中,我们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为中心;用户可以选择组合自己所需的古文献来进行查询、全文浏览,并且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使服务更加灵活。在界面设计上我们使用ajax技术,让系统使用更加高效。在平台的扩展中,我们留有不少标准的接口,用于和其他系统连接,以及对不断增加古文献数字化资源的接收。平台通过简单的配置,既可方便的新增新的古文献数字资源,并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也可使用LDAP等协议,与我馆的用户认证系统相连接。在资源的检索方面,通过分析各种类型古文献的元数据,我们抽取共有的属性,提供统一的检索,提供最简单快速的途径来检索平台中的资源;当然古文献都各有特点,统一检索并不能完全准确的找到资源,所以我们还提供高级检索与专家检索,针对各个类别的古文献的单一检索,提供最全面的检索途径。

3.统一管理调度数字资源

随着古文献数字资源的不断增加,资源的存放和使用也成了问题,不同的资源存放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而且各资源的命名标识都不同,这给使用这些资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仅难于管理也影响效率。所以我们开发了资源调度平台,首先对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每一个对象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标识类似DOI的标准,可以通过解析标识就能得到资源的所在位置供系统调用。其次在调用资源时不管资源的物理存储在哪里,平台都将通过该资源的注册在平台中的信息,去读取资源并拷贝到临时目录中,然后让用户访问临时目录中的对象,这样既提高了资源浏览的速度,也使原始资源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下图为资源调度平台工作流程

应用服务器

至临时目录

三.结语

虽然古文献数字化还有不少困难,但只要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大家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以建立完善的古文献服务平台为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一定会使古文献数字化越来越完美。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策划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而言,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环境 现代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库及其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XP,Unix或Linux等。网络环境以Internet为基础进行设计,网络功能要强大,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ISO10161等。

硬件设备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要紧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等。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软盘、CDROM、DVDROM、硬盘、硬盘阵列、光盘阵列以及NAS等是数字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数据的灾难备份及恢复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第三方评测及推介机构在大量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推举结论和建议。设备选型应遵循适用与节俭原则。一个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在数字资源,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是不合时宜的。

软件系统平台 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平台包括制作系统、公布系统、应用平台等。制作系统实现将原始资料数字化,公布系统是将制作系统数字化后的数据公布到数字图书馆之中,供用户和读者使用。应用平台关于用户和读者来讲是进入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入口,为用户和读者提供了使用界面,并将网站治理平台、全文检索系统、阅读器等集成在一起,提供用户和读者使用。网站治理系统应包括数据追加、网站维护、用户治理、流量监控等功能。 全文检索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数字图书馆的易用性专门大程度上通过全文检索系统得以体现。一般全文检索系统提供了分类检索、标题检索、作者检索等检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物质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而作为精神载体的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渴望求知的人们。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中的趋势,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意见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制度;管理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 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 二〇一〇年五月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 第一条 为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规范和促 进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是指图书馆以数字形式发布、存 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称。 第三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 采集、组织和管理,使之形成可利用的数字资源 体系的过程。 第四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知识 产权,并注重维护图书馆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遵循有关国际、国家和行 业标准和相关规范,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创造条 件。 第六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与公众通过网络传播渠道 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需求相适应。 第七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 建设目标与规划,保证资源建设有计划有步骤 ·1·

地进行。制定建设规划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包括:建设原则、建设方式、建设工作内容、建 设策略、建设经费、建设管理。 第八条 建设原则: 1.实用性原则,即从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用户 的实际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信息需 求。 2.系统性原则,即注重资源建设内容的完整性 和连续性,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各类型资源 比例适当的数字资源体系。 3.特色化原则,即根据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服务 对象的特点,建立有特色的数字馆藏。 4.共建共享原则,即开展跨地域、跨系统的数 字资源合作建设,建立优势互补、联合共享的 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第九条 建设方式: 1.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建设、 引进建设和合作建设。 2.根据馆藏资源、服务策略、基础设施以及经 费保障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建设方式。第十条 建设工作内容: 1.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结合资源的主 题内容、类型、载体等,确定资源建设对象。 2.通过购买、数字化加工、网络资源采集、网 络资源导航、受缴、受赠和交换等多种途径建 立和丰富数字馆藏。 3.根据相关标准对资源进行组织与加工,注重 对数字图书馆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的整合,建 立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 数字资源体系。 4.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有效 的管理,确保资源的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 建设策略: 1.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版权许可,充分开发 公共领域资源,并重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 2.通过联合采购方式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按照共建共享原则,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 供已建资源的开放共享。 4.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降 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5.根据数字资源的用途,确定相应的加工级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举措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举措 摘要:新世纪的图书馆,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改革,要实现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建立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浪潮的高速兴起,使一个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信息环境悄然来临,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文献建设和实现资源共享,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及现状:众所周知,数据资源的采购与购买是近几年才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采购的价格,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等,各项问题正在涌现出来,在不断摸索中,基层图书馆走出了一条总发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突破之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坦荡还存在沟渠和陷阱。 计算机,高密度存储和数据库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规模和品种不断增加,且网络版的光盘数据库价格又较高,这对于经费本来紧张的图书馆无疑是雪上加霜,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对产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尽包尽容,孤立为用户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2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图书馆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精神文明和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妈工是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图书馆不仅是收集,存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的文化科学和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传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类型图书馆逐步摆脱地域和文献载体的束缚从传统馆际互借过渡到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的业务核心,在做好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快馆藏数字化的步伐,并密切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这些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能够有机结合。

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

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 随着当今社会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知识和图书的需求的多样性提高,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科技的冲击,在社会发展中,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机构,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才可以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信息资源建设是其基础,对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是目标。而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分析其发展策略,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一、引言 有机结合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内容和要素,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迫在眉睫。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其在指导资源建设实践中的作用。 二、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含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结合多个部门、多个领域进行信息开发、建设和服务的综合体,截止到现在,它仍然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客观上难以对其进行完整的定义,与此同时,它也是以网络条件为前提的可以拓展的多媒体资源库群。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一是实体虚拟化。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服务器等多种设备组织连接的电子设备,借助网络实现拓展,使得用户在使用图书时不受时间和实体的制约;二是资源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进一步便利了读者实现资源共享,它带来的是信息服务的跨时空发展,实现了多个地区与行业的协作发展,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 三、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标准化。数字格式指的是对数字化的信息基本结构进行描述时,必须使得数据格式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有统一的标准。描述和标引语言的标准化可以推动读者和系统加强沟通,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强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沟通。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树立好资源共享、互相协作的理念,进一步提供更加标准和系统的信息,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事实上,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不完善,国内的多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里有许多转换的问题存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实现图书馆的合作。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推动自身的资源融入进全球资源共享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信息只有实现共享才可以实现其价值,在不断提高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程度的前提下,才可以推动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实现共享。 (二)特色化。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才在很多不同,

活动方案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 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 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 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 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 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 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 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 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 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 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 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 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 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利用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这个环境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基础,同时也对图书馆能否实现信息获取的高速快捷以及继续适应频繁的交流与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资源优化与资源整合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同时应认识到对信息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提高资源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是图书馆的基本责任。本文从当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趋势入手,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做出一些分析,并针对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现状探讨开展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资源 整合工作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资源整合 网络的出现时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受到了挑战,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与趋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图书馆在秉承发展历史经验与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起到了推动作用。当前图书馆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实现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结合,追求对信息资源的有效、高速的利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下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不再只是建设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

也成为实现现代化图书馆的必要手段,是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时代得以生存与继续发展的战略手段。 信息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它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信息的需求者能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 一、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图书馆在信息爆炸与知识爆炸的背景下,其趋势与模式必然受到影响并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从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与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现状看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复合型图书馆则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模式。数字图书馆将为图书馆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与开发利用空间,对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实现图书馆社会服务价值方面的意义重大。复合型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在建馆与发展中给予自身一个合理科学的定位,是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互相融合与补充的形式,充分发挥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各自优点,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图书馆管理体系或是需求者的阅读习惯来看,复合型图书馆都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最佳模式。但是无论是发展趋势或是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思路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逐渐地成为了院校发展的重点任务,它有助于读者服务功能的发挥。高职高专人才工作水平的评估活动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保证文献资源建设活动的整体质量与数量,搭建多元化的管理机制,保证文献资源建设与实际需求相符,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载体,是支撑院校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科研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数量与规模方面出现了增长态势,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积极地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图书馆建设甚至占到了学校发展的一半比例以上,保证院校在急剧扩张的浪潮下,依然能保证其平稳、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文献资源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因此,高效地建设文献资源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 1.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 在高职院校的办校过程中,文献资源是较为重要的组成,文献资源的质量决定了院校的发展能力。文献资源建设通常指图书馆或文献情报部门,合理地规划与积累文献资源,进而保证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求。所以说,文献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履行读者职能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主要依靠文献资源的长期积累,只有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手段,才能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活动中,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相符,同时还要符合院校对专业的设置,充分融合院校学生的发展、科研情况,以及学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建立与本校实际藏书体系相关的内容,加强对文献资源出版方面的了解,深入读者,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结合馆藏的基本构建,在实践积累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与院校实际情况相符的且独具特色的情况。认真

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

Vol.28No.4 Ap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上) 2012年4月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所以数字资源建 设和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各馆的经费有限,尤其是地方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缺口很大,要想自建和购买更多的数据库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CALIS 工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发展,各图书馆都加快了数字资源的建设步伐,尤其是建立许多特色数据库、学科导航等数据库,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许多珍贵和稀缺的古典文献、古迹、善本、孤本、遗址等,出现了“藏”和“用”的矛盾,利用先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特色数据库很好解决了此问题,这也推动了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步伐.近些年来CA LIS 工程的启动,也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已有二十多个特色数据库项目.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字资源时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本人主要谈谈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原则、以及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1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1.1科学定位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今天,图书馆建设应该准确定位,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尤其是地方高校更应更建设有特色的数据库,才能显示自己的独特性.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建设,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我们应该在对本馆资源的调研和其他兄弟馆的调查,结合自己的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现在很多图书馆都参与了CALIS ,CASHL 等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可以花很少钱享受更多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当地的文化进行科学定位,建立属于自己特色的数字资源,在现代图书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应立足于本地的经济和文化的特点,以各类文献开发和数据资源建设为核心,建设和整合本地区特色产业的数字资源,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1.2整合现代技术 传统图书馆馆藏拥有量有限,在对各类文献资源利用时,尤其是珍贵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方面存在难以两全的矛盾,因为珍贵的文献资源本身缺乏,如果利用会影响他的使用寿命,这样的资源的功能主要是藏,利用就会受到限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藏”、“用”矛盾.通过对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将难于与读者见面的藏品提供数字化的代用品,有效解决了对珍贵、易损藏品的存取利用问题.因此,数 字资源建设成为许多图书馆探索和实践的方向.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揭示资源、描述资源、检索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Agent 检索技术、RSS 技术解决藏、用问题,完成特色数字资源建设. 1.3实用性原则 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应坚持实用性原则.因为图书馆的功能是为教学和科研以及经济服务的功能,已经不再仅仅是“藏”,更强调其“用”,所以其实用性原则是特色数字资源的重要原则.我们在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检索技术,强调用户使用便捷性,功能更加人性化,适合各年龄层、各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操作简单,多检索途径,强调个性化检索和服务.数字资源建设的选题和建设都应结合读者的服务对象,尽量满足读者更大的电子文献需求.与服务相结合,显示行业服务特点.绝大多数图书馆还把在物理环境下开展的服务活动数字化,在网络开展相关主题服务.1.4特色化原则 特色数据库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与其他数据库不同,应其有鲜明的资源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弱势人群、地方文献等,形成特色优势,满足特殊用户对特色文献信息的需求.要考虑本数据库是否在本行业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特色或具有权威性,是不是独一无二的数据库.如赤峰学院可以建立红山文化的特色数据库,还可以建立契丹文化、蒙元文化数据库,因 为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如地域优势、 人力资源优势、学科优势等,是其他高校和图书馆所不具有的.湖南省图书馆的“在线 视听”栏目把读者喜爱的地方戏曲、湖南旅游、名家讲坛、文艺汇演、人物专题以及具有地区特色的群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主题、著者、上传时间等检索途径,自开通以来,视频点播率很高,在丰富文献资源的同时,把大众知识、地方文化很好地传递给读者,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2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绝大多数的图书馆都实行电脑实施借阅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电子资源建设以较高的速 浅谈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 吴瑞珍 (赤峰学院图书馆,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在当今时代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形应成共存和互补,在混合状态中完成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对图书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原则、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资源;特色资源;数字图书馆中图分类号: G25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098-02 98--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11121219.html,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作者:姚建萍洪美丽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12期 摘要: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图书馆作为支撑中职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柱之一,其资源的有效规划和合理配置尤其重要。但是,综观当前中职图书馆的发展,其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依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其具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是中职在校师生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而其中大量的专业性信息和素质性信息,既可以丰富师生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又可以为人才的发展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而今,中职图书馆的现状大多存在信息资源不够完善,利用资源的重视度不够等状况。因此,中职学校亟需改变图书馆的现状。 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 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据调查表明,近乎一半的中职学校的图书馆没有完整的信息资源采购计划,有时几年都不会采购图书,有时一年一次性就会买上万本图书。同时,为了炫耀和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采购的图书大多追求数量而非质量,买回的书籍几乎无人问津,缺乏学习的针对性。此外,对于真正能够提高学科专业性的书籍缺少持续维护,期刊莫名其妙的停购,会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没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得良好的资源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和更新。同时不实用或者针对性较差的期刊没有反馈系统,使得许多中职学校图书馆书籍质量不高。 资源覆盖专业不全面由于中职院校发展的时期较晚,使得图书馆的建设起步稍微落后,这就导致图书馆的体系完整性较差,对于书籍的覆盖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图书可以利用自身的条码或者电子信息进行网上的快速借阅或者查找,但许多院校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完善,对于图书的分类和管理也存在缺陷,不能察觉很多学科或者专业缺少相对应的覆盖。同时图书管理员管理缺乏经验,没有对各种书籍做好分类和规划,使得读者寻找某一方面专业的书籍较困难。 信息资源种类单一图书馆中不仅需要纸质的书籍供读者阅览,其中有不少专业性很强并且非常抽象的书籍,比如“CAD的研究”“单片机的研究”等,需要很深的理解能力和實践能力,仅仅阅读纸张上的内容很难做到熟练掌握某些技能,需要配备配套的讲解光盘和操作训练等电子文件。此外,还需要购买大量网上的信息资源,比如“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资源,这样可以丰富许多专业知识和内容,使得图书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壮大馆藏总量,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整合。 标签:图书馆文献资源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总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文献资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反映一个图书馆工作的规模与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中心,对于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是无限的,这过程是让无数图书馆馆员为之而努力奋斗和研究的课题。 一、确立正确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扶持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科技的振兴的标志,是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馆际互借的信息中心。是乡镇图书馆馆藏中心和图书下乡协调中转站。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質量高低决定了对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劣。因此,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该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 1.基础文献收藏 基础藏书是文献资源体系之中的主体,它是按照地方图书馆的性质、方针、任务来设计组建的,它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主要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等需要提供文献资源保证。它的建设必须符合本馆任务的开展和服务对象对文献的需要。还要注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文种结构、载体结构、时间结构、形态结构等。它应由重点文献、一般文献、地方文献等部分构成。 重点文献是馆藏范围中核心部分的主体部分,反映馆藏的发展方向,体现馆藏体系的特色。是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要科研课题及重点科学建设需要所配备的较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级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1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

xx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案(doc 4)

xx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案(doc 4)

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而言,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环境 现代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库及其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XP,Unix或Linux等。网络环境以Internet为基础进行设计,网络功能要强大,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ISO10161等。 硬件设备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等。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软盘、CDROM、DVDROM、硬盘、硬盘阵列、光盘阵列以及NAS等是数字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数据的灾难备份及恢复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第三方评测及推介机构在大量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推荐结论和建议。设备选型应遵循适用与节俭原则。一个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在数字资源,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是不合时宜的。 软件系统平台 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平台包括制作系统、发布系统、应用平台等。制作系统实现将原始资料数字化,发布系统是将制作系统数字化后的数据发布到数字图书馆之中,供用户和读者使用。应用平台对于用户和读者来说是进入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入口,为用户和读者提供了使用界面,并将网站管理平台、全文检索系统、阅读器等集成在一起,提供用户和读者使用。网站管理系统应包括数据追加、网站维护、用户管理、流量监控等功能。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化建设 1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时代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教学的发展也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静态书本式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服务的全新信息环境。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高度价值的图象、文本、语音、音响、影象、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网络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结构连接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为科学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数字化图书馆是运行在局域网上,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储存和服务系统。与传统图书馆藏书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中众多文献,不再孤立地散步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而是永久性存储在光、磁介质之中,或流动在全球信息网络上,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2 数字图书馆建设平台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通过文献资源和VOD视频资源建设,成为公共信息枢纽中心,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检索共享平台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解决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图书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使用不方便、维护设备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图书馆用非常小的投入就可以构建一个介面人性化,易于使用,功能齐全,资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立体化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心 2.1 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采用国际数字出版的权威、OEB标准的发起者和制订者——Adobe PDF技术方案,图书内容全息数字化,可实现便捷的复制、缩放、批注及复合检索等功能;存储格式先进,占用的数据量小。可以实现在线IE阅读和下载阅读。Adobe PDF是国际电子书事实上的通行标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家国际国内机构采用的主要文档格式。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一、填空 1、按照出版形式分,印刷型文献分为()()()种类型 2、图书类型()() 3、期刊类型()()()()()()()() 4、特种文献资料包括()()()()()()()七种类型 5、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种类()()()() 6、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包括类型()() 7、数字馆藏建设政策模式()()()() 8、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层次()()()() 9、图书采访人员素质要求()()() 10、电子出版物按载体划分为()()()()() 11、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 1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内容()()() 二、名词解释 13、信息 14、经济资源 15、信息资源 16、文献形信息资源(文献) 17、图书 18、连续性出版物 19、特种文献资料 20、数字化信息资源 21、文献资源建设 22、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23、知识经济 24、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规划 25、重点藏书 26、一般藏书 27、国家图书馆 28、公共图书馆 29、高等学校图书馆 30、图书选择标准31、文献交换 32、电子出版物 33、互联网出版 34、书目数据库 35、特色数据库 三、简答 36、信息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37、文献级别划分 38、信息资源建设的内涵 39、信息资源建设支撑理论包括 40、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4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42、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43、只是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4、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环境 45、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发展的特点 46、国外出版发行状况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7、网络书店兴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8、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仓鼠政策 49、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50、数字馆藏建设内容模式 51、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5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意义 53、现代信息资源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四、论述 54、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 55、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56、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 57、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特点 58、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 59、当代中国文献采访理论 60、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东南大学图书馆顾建新 2007年12月9日 一、建立核心馆藏,形成馆藏特色 二、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比例 三、集团采购既要搭台,又要引导 四、发挥学会作用,加强跨系统的合作 孟芳图书馆 1923年建成。整个建筑造型十分严谨,比例匀称,细部装饰精美,是南京地区最为地道的爱奥尼亚式建筑,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馆藏为293余万册,中文现刊3200多种,外文现刊906种,各类数据库60种。 电子资源总量达到115.9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6.3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49.56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2.6种万种(其中外文期刊达12000多种)。 设有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建筑、土木及工程力学)和科技查新中心。 其中,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等学科文献收藏最为全面,形成了馆藏特色; 馆藏为293余万册,中文现刊3200多种,外文现刊906种,各类数据库129种。 电子资源总量达到115.9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6.3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49.56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2.6种万种(其中外文期刊达12000多种)。 调整馆藏馆藏发展政策和资源采购策略,明确图书和中文刊侧重为教学服务、满足面上需求,外文期刊侧重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服务。

设有: 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建筑、土木及工程力学) 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 目前,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等学科的文献收藏最为全面,形成了馆藏特色。东南大学IEL和Elsevier Science的使用情况: 连续4年都在前20名的期刊有6种: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Bio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Automatica 连续3年都在前20名的期刊有8种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Fu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二、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有环境下,图书馆对读者的生活影响力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这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本文结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提出适合当下大环境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标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策略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图书、文献资源的开放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普通读者可获得的图书文献资源越来越方便,接触图书文献资源的宽度增强,更多的读者对于可接触到的文献资源独立运用,并且愿意将这些文献资源在个人社交圈甚至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另外,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图书资源的信息化,也是当下社会中的主流,更多的出版商、文献资源制造者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提供给读者文献资源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提出新的应对方法。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发展模式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通信和网络信息技术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图书馆的发展,从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印刷文献资源向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发展;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也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评价文献资源建设的标准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1.多元化的文献资源类型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内容上:从传统的印刷纸质图书到网络信息时代的网络文献资源,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不再只是单纯的对纸质印刷文献资源建设,除了常规的整理、归档图书文献资源,同时还涵盖了各类型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展示,例如微缩资料、视频、录音资料、电子版的文献、数字资源等多元文献资源的保护和数据库建设。 2.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的更改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也不再是通过各种侧面手段保护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凭借传统的教育、学习习惯的需要来量化、宽范围的提供给读者以图书、文献资源的信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目标逐渐转向“少而精”“量身定制”的方向发展,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准确、快速的提供给读者以合适的文献资源; 3.评价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标准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