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牛必备 养牛过程中常见病症的预防、病牛症状及治疗方法

养牛必备 养牛过程中常见病症的预防、病牛症状及治疗方法

养牛必备    养牛过程中常见病症的预防、病牛症状及治疗方法
养牛必备    养牛过程中常见病症的预防、病牛症状及治疗方法

口炎

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

病因:

(1)饲草未经加工调制,饲喂过于粗硬饲料如尖锐麦芒、枯梗秸轩而直接刺伤口腔粘膜。

(2)粗暴的口腔检查、施使开口器、胃导管及投药时粗鲁等机械性损伤。

(3)摄食有毒植物、口服浓度大或舐食刺激性药物、化学的刺激而引起口炎。

(4)饲喂发霉、腐败饲草如锈病菌及黑穗病菌的饲料而引起口炎的发生。

口炎的继发性原因较多,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伴有口炎症候出现。除具有各个病的特殊症状外,也有卡他性口腔粘膜炎症

症状:

单纯性或卡他性口炎,病牛采食、咀嚼障碍和流涎。病初,粘膜干燥发热,唾液量少,随病发展而分泌增多。唾液常混有食屑、血丝。口腔知觉敏感、采食、咀嚼缓慢。开口检查时见粘膜呈斑纹状或弥漫性潮红,温热疼痛,肿胀;口内不洁且甘臭或腐臭。病牛全身症状轻微。

诊断:

卡他性口炎依据口腔存在的症状极易诊断。但若确定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口炎,应依照口炎发生情况、病畜其它病状、流行特点、全身变化等进行综合判断。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多数牛只发生口炎时应就饲料进行检查外,并对继发于牛的传染病予以鉴别。

治疗:

口炎的治疗首先应除去病因,加强护理。

药物疗法:

1)冲洗口腔:常用的药液有0。1高锰酸钾液或2-3%碳酸氢钠或2%硼酸液或1%明矾液也可用1%食盐水。一般一日冲洗2-3次。

2)向口腔内涂布药剂:当口腔粘膜或舌面发生烂斑或溃疡时,洗口后还应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2%龙胆紫液,或1%磺胺甘油乳剂涂布创面,每天1-2次。

3)口衔收敛、消炎、杀菌药;严重的口炎口衔磺胺明矾合剂(长效磺胺粉10克,明矾2-3克,装入布袋内衔之),每日更换一次,或口衔中药青黛散(青黛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薄荷5克,桔梗10克,儿茶10克,共为细末),装入布袋内,热水润湿后口衔。吃草时取下,吃完再带上,每日更换一次。

预防: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对粗硬饲料可粉碎或氢化处理,不给过热的饲料,或灌服过热的药液。

2)作口腔检查或经口投药时,检查要仔细,操作要慎重,如在冬春季节,发现不明原因的口炎,应加强对全牛场的监测,以防口蹄疫的发生与蔓延。

炭疽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能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常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

病原学: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本菌对磺胺、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敏

在洪水泛滥的季节,尤其是6-8月份,河流附近和低湿地区易爆发炭疽。而且夏季雨水多,吸血昆虫增多,炭疽更易散播。饲料或用具被污染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和各种带菌动物,其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畜产品都含有病菌。肠型炭疽可随血便排菌。炭疽痈破溃后,大量炭疽杆菌随炎性产物排入环境中。

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吸血昆虫,皮肤和粘膜创口侵入动物机体,也可经呼吸道吸入。

症状:

潜伏期1-5天。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高粘膜发绀,肌肉震撼,不断鸣叫,步态不稳,倒毙,天然孔出血,病程数小时。

急性型多数炭疽牛为此型。突然发病,病初体温高达42度,心率80-100次/min,呼吸加快,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臌胀,流涎。奶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妊娠母牛流产。病情严重时,兴奋、惊恐、哞叫。后期高度沉郁,呼吸困难,肌肉震撼,步态不稳。末期体温下降,痉挛而死。

亚急性型病牛喉、颈、胸、腰、外阴部、直肠内常含有炭疽痈。有时舌肿大呈暗红色,有时发生咽喉炎,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出血液。肠壁痈时,下痢带血,肛门浮肿。重者尿中带血,一般10-36h死亡。

诊断:

严格隔离,专人护理,争取早治。

)抗炭疽血清是特效药物。牛一次量100-300ml静脉注射。必要时,12小时再重复一次。也可皮下注射。注意:异种血清的过敏症。

2)抗菌素及磺胺类。常与血清配合应用。无血清,大剂量应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也有良效。一般青霉素和链霉素并用,或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并用,效果更好。体温降下后,再用1-2天。其他抗菌素也有疗效。注意对症治疗。

预防:

新老疫区,每年用炭疽芽孢菌苗做预防注射。免疫期一年。受炭疽威胁地区,应用于每年春、秋接种。接种后休息10天。

发生炭疽时,应封锁、隔离、消毒,查出传染源并彻底处理。同群健畜立即用免疫血清进行预防注射,若无血清要尽早接种芽孢菌苗,附近家畜也应接种。尸体不得剖杀利用,而应火化或偏僻地深埋。粪便垫草等就近焚烧,用具认真消毒。(20%漂白粉或0.1%升汞,每平方米用1升,连续消毒3次)。炭疽污染的毛、皮、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20%盐酸和10%食盐溶液浸泡2-3天消毒。有本病的地区,需严格管理水源和牧地以防污染。

布鲁氏菌病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家畜、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原学:

主要由流产布氏杆菌所致,布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小球杆状。

该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对常用的消毒药,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敏感。

传染源主要是母牛,其次是患病公牛。

易感牛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皮肤等途径接触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乳汁等感染发病,感染后终身带菌。母牛比公牛易感。一旦引入该病,很难根除。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天发病较高。

症状:

孕牛流产,且多发生在妊趁期的5-8个月,以死胎为主,弱仔很快夭亡。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和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有的母牛发生关节炎。

诊断: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即可怀疑本病。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验或病原分离鉴定。

治疗:

母牛流产后发生胎衣不下时,可将金霉素粉1g(土霉素粉2g)溶于蒸馏水300ml中,灌入子宫内,隔日一次,直到子宫干净,分泌物清亮透明为止。

预防:

控制本病最好的措施是自繁自养。必须引种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如果牛群出现流产,立即隔离病牛,消毒环境、流产胎儿和胎衣,并尽快做出诊断。如确诊为此病,应将其消灭。

气肿疽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以牛为主的一种急性、热性、地方性传染病。

病原学:

本病病原为气肿疽梭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专性厌氧。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孢。本菌繁殖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但其芽孢体的抵抗力却极强。

流行病学:

病牛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变处破溃或病尸处理不当,病菌流出体外,形成芽孢严重污染环境,尤其是土壤。易感动物经消化道或皮肤创伤感染发病。

多见于潮湿的山谷牧场和低湿的沼泽地区。舍饲牛可见与一年四季,偶尔可因食入污染饲料而发病。放牧牛群夏季多发。

症状:

潜伏期3-5天。病初体温高达40-41度,食欲下降或废绝,反刍停止,磨牙,眼结膜潮红。呼吸增速,脉搏加快达90-100次/分。病牛焦躁不安,跛行,肌肉丰满部位出现局部肿胀。附近淋巴结肿大、发硬。切开肿胀处可见泡沫状潜伏期1-5天。黑红色液体,酸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采集肿胀部位的

肌肉,肝、脾和水肿液进行病菌分离鉴定。鉴别诊断包括恶性水肿、炭疽和巴氏杆菌病。

治疗:

早期大剂量应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每天注射3-4次,每次200-300万单位。初期可用3%双氧水或0.25%普鲁卡因青霉素于肿胀部周围分点注射。后期必须在严防散毒的条件下迅速切开,处理方法同恶性水肿。如配合应用抗气肿疽血清效果更好。

预防:

对近三年内发生过气肿疽的地区,每年春天要接种气肿疽菌苗,大、小牛一律皮下注射5ml,

小牛长到6个月是再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约6个月。一旦发生本病,要对整个牛群逐头检

查,对病牛和可疑牛就地隔离治疗,其他牛立即接种气肿疽疫苗。病牛的尸体不准食用,连

同被污染粪尿、垫草等一起烧毁或深埋。病牛舍及场地用0.2%升汞液或20%漂白粉溶液彻底

消毒,防止形成气肿疽疫源地。

破伤风

症状:

瘤胃臌气、兴奋不安。行走时步态僵硬,转弯困难,腰背拱起,卧地或跌到后不易起立。尾根上举。吞咽障碍,流涎。呼吸困难,脉细弱,节律不齐。大多数病牛死于呼吸衰竭,或跌到后引发的股骨骨折或髋关节脱臼。

诊断:

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怀疑该病。病牛一般神志清醒,敏感,肌肉强直,体温正常,多有创伤史。确诊应查到创伤病灶并分出该病病原。

治疗:

(1)创伤处理在怀疑该病后,首先应找出创伤病灶,进行清创、扩创。并用3%的双氧水彻底消毒,配合青、链霉素作创周注射,以消除感染灶,防止毒素继续产生。

(2)药物治疗

特异性疗法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00万IU,配合抗菌药消除继发感染。

对症治疗缓解酸中毒,补充电解质,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解痉镇静,强心利尿。

中药疗法可用加减千金方、防风散和五虎追风散等。

加强护理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干燥、清洁、安静的厩舍中,冬季防寒。投给易消化的饲料和饮水,防止跌到

预防:

最有效的办法是每年给牛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一律皮下注射2ml。断脐、阉割或发生外伤时,立即用碘酊严格消毒,有条件者,可同时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3万单位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微RNA病毒引起的牛等偶蹄兽和人的一种热性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国内俗称“口疮”、“蹄癀”。

病原学:

口蹄疫病毒为RNA病毒。

流行病学:

口蹄疫能侵害多种动物和人其中偶蹄兽最易感。病畜和带毒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常见的传播媒介有病畜排泄物、分泌物及其畜产品和被其污染的各种用具。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口蹄疫可见于一年四季,一旦发生,病情急,传播快,蔓延广,危害大。

症状:

潜伏期2-4天。体温高达40-41度,委靡,食欲下降,流涎。1-2天后,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突起蚕豆至核桃大小的水疱。口腔形成水疱的同时或稍后,可能在趾间及蹄冠的皮肤上发生红、肿、热及水疱。并迅速破溃糜烂。病牛跛行或不愿站立。乳头皮肤也可能出现水疱并破溃形成烂斑。

诊断:

根据典型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既可怀疑本病,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动物试验。

治疗:

轻症病牛,经过十天左右自愈。重症病牛,患部先用0.1%高锰酸钾水或3%硼酸水冲洗,然后涂抹碘甘油,蹄和乳房的病灶可涂抹紫药水或消炎软膏。护理上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垫以软草,饲喂温水和软草料。

预防:

(1)平时的预防措施在本病的常发区,对牛、羊、猪等易感动物坚持接种口蹄疫疫苗。

(2)流行时的防制措施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划定疫区,严格封锁,就地扑灭,严防蔓延。对疫点内的牛、羊、猪进行检疫,病牛就地治疗或急宰。污染的厩舍、饲槽、工具和粪便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病。

病原学:

本病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本病毒与猪瘟病毒和边界病毒同属,有密切的抗原关系。

流行病学:

病毒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往外散毒,污染水源和饲料等。易感牛群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胎牛可经胎盘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

1)急性型体温40.6-42.2度,持续4-7天。2-3天内鼻镜和口腔粘膜表面糜烂,流涎,呼吸恶臭。此时,病牛开始水泻,呈喷射状,后带粘液和血。有的病牛伴有蹄叶炎和趾间皮肤糜烂,跛行。2)慢性型发热不明显,典型症状为鼻镜溃烂。蹄叶炎,趾间皮肤坏死、糜烂,跛行。妊娠牛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或产出先天缺陷性犊牛。最常见的是小脑发育不全,瞎眼,共济失调。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怀疑本病,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验。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应用收敛剂和补充体液,配合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可以减少损失,最好急宰病牛以消除传染源。

预防:

引进种牛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引入带毒牛。一旦发生本病,病牛必须及时隔离或急宰,严格消毒限制牛群活动,防止扩大传染。必要时可用粘膜病弱毒疫苗或猪瘟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败血性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病因:

群体发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通常于呼吸道粘膜处带菌。常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出血为特征,又名出血性败血病。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大小为(1~1.5)微米3(0.3~0.6)微米,无运动性,不形成芽胞。革兰氏阳性。病变组织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氏或美蓝法染色镜检,菌体呈两极浓染小

杆菌。本菌培养特征为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可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健康牛的上呼吸道粘膜也可有菌。本菌对理化等因素抵抗力较低,在土壤中存活7~8天,粪便中可存活两周,常用消毒药都有较好的消毒效果,5%石灰乳,1%漂白粉10多分钟可将其杀死。日光及加热对本菌的杀菌力很强,但克辽林对本菌杀菌力很弱,故不宜应用;来苏儿、新洁尔灭可应用。

流行特点:当气温突然变冷,寒流入侵,闷热潮湿拥挤,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寄生在呼吸道的细菌乘机大量增殖,侵人淋巴和血流,发生所谓"内源性传染"。潜伏期2-6天。

症状:可分三型

1.败血型

病牛高热可达41~42℃,具有精神不振,鼻镜干燥,结膜潮红、泌乳量减少或停止,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呻吟、脉搏加快,反刍停止等全身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出现腹痛,继而下痢,粪便初为粥状,后为液状,其中混有粘液和伪膜并附有血液,恶腥臭味。有的病例鼻孔和尿液中有血,患牛出现下痢后腹泻,迅速消瘦,不久死亡,病程多为12-24小时。

2.肺炎型

病牛为大叶性肺炎症状,病初咳嗽,流出灰白色泡沫样鼻汁,后呈脓样,胸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叩诊时出现痛觉,并有实音区,病程3天或1周左右。

3.浮肿型

除有全身症状外,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很快出现炎性水肿,初期热痛而硬,以后变凉,疼痛减轻,同时伴有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伸出齿外,此时病牛高度呼吸困难,流泪、磨牙,并出现急性肠炎,病程12~36小时,往往死于窒息。败血型往往可发展成为浮肿型和肺炎型,,病死率在80%以上。

病理变化:

病牛因急性型死亡的主要是败血症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水肿、结膜、浆膜、皮下组织、肌肉可见出血点。肝和肾脏等实质器官变性变化,肺充血水肿并有出血斑,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肺炎型:

主要为大叶性肺炎的变化,胸腔有多量的浆液性和纤维素性渗出物,肺的浆膜和肋膜可有小出血点,并附有一层纤维素薄膜,肺出现不同炎症时期,肺的充血水肿期时,可见尖叶、心叶大部分呈暗红色,并有局灶性肝变区,小叶间增宽,淋巴管明显可见,因此肺外观和肺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肠道有急性卡他炎变化,肝、肾实质变性,胸腔淋巴结肿大。

诊断: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渗出液涂片,用碱性美蓝染色后镜检,出现两端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应与恶性水肿、炭疽、气肿疽相区别。

治疗:

急性病牛以大剂量四环素50~100毫克/千克体重制成0.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天上午各一次,亦可用其他抗菌药物,如配合使用多价血清。

预防:对病牛严格格里,污染的牛舍用3%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疫区每年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一次。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急。

坏死杆菌病

病原:坏死梭杆菌。

流行特点与病因:炎热多雨季节,多为散发,1-3天发病。

症状:

成年牛感染多呈腐蹄病,跛行、蹄冠、蹄底及蹄叉炎症坏死、蹄匣脱落、卧地不起,可发展为脓毒败血症;犊牛感染多呈白喉,高热41℃以上,口鼻咽部粘膜坏死、溃疡、流脓、吞咽困难,可染及肺和内脏器官。

诊断:

根据病变的特征,即在蹄部和口腔出现坏死性炎,可初步做出诊断,为了确诊应取病料作细菌形态检查和培养分离鉴定。

治疗:

(1)腐蹄病,蹄部清除污泥,然后用1%高锰酸钾彻底清洗,用1:4的福尔马林和松榴油合剂涂擦,绷带包扎,病牛干燥地板或水泥地面饲养,脓肿应先切开排脓,然后清除坏组织,用双氧水清洗再用腆仿磺胺合剂绷带包扎。

(2)白喉先除去伪膜,用1%高锰酸钾冲洗然后涂擦碘甘油,每天数次,有全身症状时应用抗菌药类,例如四环素、沙星类、磺胺类,同时补充维生素类。

预防:牛舍定期消毒,要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尿,运动场排水良好,对蹄部外伤早发现及时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具有细密而规则螺旋状结构的微生物。对酸和强碱极为敏感。一般消毒药均可杀灭。对四环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敏感。

流行病学:

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宿主非常广泛,鼠是最重要的贮藏宿主。病畜和各种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通过尿液等方式向外排出大量病菌。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以雨水较多、鼠类活动频繁的季节多发。

症状:

潜伏期3-9天。犊牛发病后,高烧41.5度,溶血性贫血,尿血,食欲下降,心跳和呼吸加快。

成年牛急性感染时,高热,稽留不退。食欲、反刍停止,泌乳停止,乳房松软,乳汁呈红色,或暗黄色或橙黄色,孕牛流产。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怀疑本病。但是确诊需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或免疫学诊断。

治疗:

发病时,隔离病牛,投给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配合补充体液,甚至输给全血,疗效更好。全场用药,彻底消毒。

预防:

(1)定期监测,及时消除带菌动物,杀蚊灭鼠。

(2)清理和清除被污染的水源、污水、淤泥、牧地、饲料、厩舍、运动场、用具等防止感染和散播。

(3)定期预防接种,增强牛群的特异性抵抗能力;菌苗血清型应包括当时流行血清型。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非特异性抗病力。

泰勒虫病

泰勒虫病其病原主要是环形泰勒虫,分布较广,主要寄生于牛的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

病原学:

牛环形泰勒虫,虫体小于红细胞半径,形态多样。用姬姆萨液染色后,细胞质染成淡蓝色,细胞核常居于虫体一端染成红色。

流行病学:

泰勒虫病在流行的牧区,以1-3岁的牛发病为多,尤以1-2岁牛最多。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季节与蜱的活动季节有关。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型,保持在39.5-41.8度。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此时血液中很少发现虫体。以后当虫体大量侵入红细胞时,病情加剧。体温升高到40-42度。食欲废决,反刍停止,弓腰缩腹。初便秘,后腹泻,或两者交替,粪中带粘液或血丝。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怀疑本病。确诊要找到病原。病的早期可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中找到石榴体。

治疗:

1)国产贝尼尔:(按7-10毫克/千克量用,以灭菌蒸馏水配成7%液,厚肉部分几点注射,1次/日,连续3-4天为一疗程。

2)阿卡普林

3)黄色素,如与阿卡普林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输血疗法,有明显疗效。采健康牛血(与病牛无交互凝集)1000-3000静注2-3次(每100毫升血加10%枸椽酸钠5毫升)

5)恢复期的牛,体弱贫血,要特别加强护理,增加营养,维持对症治疗,不然,长期不愈,导致死亡。

预防:

1、近年我国兰州兽研所已研制成疫苗,免疫期为80余天。

2、贝尼尔也可作为预防药,2毫克/千克,肌注,有蜱季节隔15天1此。

3、璃眼蜱是传播者,它生活于畜舍,故须着重牛舌灭蜱。

1)4月份和9-10月份分别用水泥(含六六六更好)堵死离地1米以下的牛舍所有缝隙,以憋死其中的蜱。

2)5-7月份和10-12月份分别用含丙体0.5-0.6%的六六六混悬液或敌百虫等有机磷制剂喷洒牛体,以便杀死牛体上所有的蜱。

3)4月下旬离舍放牧。10月末返回牛舍,这样就避开了成蜱吸血时间,放牧应在远离牛舍2.5米以外。同时把牛舍封闭,不许任何动物进入。

4)调入调出牛只,要做灭蜱工作。

球虫病

牛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牛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

病原学:寄生在牛体内的球虫以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和常见。

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牛对本病均有感染性,但以2岁以内的犊牛患病严重,死亡率也高。成年牛多半是带虫者。本病多发生在4-9月份。在潮湿多沼泽的草场放牧的牛群,容易发生感染。

症状:

1)急性的病期通常为10-15天。病初期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松乱,体温略升高或正常。约一周后,症状加剧,病牛食欲废绝,体温上升到40-41度。病末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是血液,体温下降。

2)慢性者可能长期下痢,消瘦,贫血,最后死亡。

诊断:根据症状、流行情况及粪便镜检卵囊等方面材料进行诊断。

治疗:

(1)呋喃西林剂量:7-10mg/kg体重,连用7天。

(2)鱼石脂银剂量:500ml水中加入0.2-lg,口服,每天2次。另可用1︰500的鱼石脂银热溶液灌肠,每天2-3次,直到症状减退为止。

(3)生霉素剂量:犊牛20 mg/kg体重,每天2-3次,连用3-4天。

(4)氨丙啉剂量:犊牛20-25mg/kg体重,口服,连用4-5天。

(5)莫能霉素剂量:20-3Og/t饲料,连喂7-10天。

(6)磺胺二甲基嘧啶剂量:犊牛每日口服100mg/kg体重,连用2天。亦可配合使用酞磺胺噻唑(PST),前者可抑制球虫的无性繁殖,后者可预防肠内细菌继发感染。

预防:

在流行地区,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综合性措施。成年牛多半是带虫者,应当把成年牛与犊牛分开饲养,发现病牛后应立即隔离治疗。牛圈要保持干燥,粪便要勤清除,粪便和垫草等污秽物集中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要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弓形体病

是由弓形体原虫寄生在细胞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病原学:

1)滋养体呈弓形或半月形。用瑞氏染色见椭圆形的核呈紫红色,胞浆呈蓝色。对热、干燥、

日光和化学药物极敏感。

2)包囊呈圆形,在慢性或隐性的机体内,在脑细胞内繁殖。对热敏感,乙酸和过氧乙酸为

包囊有效的消毒剂。

3)卵囊呈圆形或卵圆形,对酸、碱、普通消毒剂、胰酶、胃酶有较高的抵抗力,对干燥和

热抵抗力较弱。

流行病学:

本病为世界流行。隐性感染或临床型的猫、人、畜、禽、鼠及其它动物是本病的传播者。污染的饲料、饮水、屠宰残渣为常见的传染媒介。发病呈季节性,以高温、潮湿的夏、秋季多发。

症状:

发病突然,病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粪便干、黑,体温升高至40-41.5度,呈稽留热。脉搏增数,呼吸加快,四肢僵硬,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神经症状或兴奋或昏睡,孕牛流产。

诊断:根据症状、流行情况可怀疑本病,通过病料涂片镜检、免疫荧光进行诊断。

首先将病牛隔离,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疗效极好, 为临床上普遍采用。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SMM)按30-50mg/kg体重2日, 1次静脉注射, 配合使用增效抑菌剂(TMP)或甲氧苄氨嘧啶按10-15mg/kg体重2日, 效果更好, 磺胺-5-甲氧嘧啶(SMD)按30-50mg/kg体重2日,静脉注射,连注3-5天。氯苯胍剂量:10-15mg/kg体重,1次内服,每日2次,连服4-6天。痢特灵按10mg/kg 体重,1次内服,连服是由弓形体原虫寄生在细胞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病原学:

1)滋养体呈弓形或半月形。用瑞氏染色见椭圆形的核呈紫红色,胞浆呈蓝色。对热、干燥、日光和化学药物极敏感。

2)包囊呈圆形,在慢性或隐性的机体内,在脑细胞内繁殖。对热敏感,乙酸和过氧乙酸为包囊有效的消毒剂。

3)卵囊呈圆形或卵圆形,对酸、碱、普通消毒剂、胰酶、胃酶有较高的抵抗力,对干燥和热抵抗力较弱。

流行病学:

本病为世界流行。隐性感染或临床型的猫、人、畜、禽、鼠及其它动物是本病的传播者。污染的饲料、饮水、屠宰残渣为常见的传染媒介。发病呈季节性,以高温、潮湿的夏、秋季多发。

症状:

发病突然,病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粪便干、黑,体温升高至40-41.5度,呈稽留热。脉搏增数,呼吸加快,四肢僵硬,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神经症状或兴奋或昏睡,孕牛流产。

诊断:根据症状、流行情况可怀疑本病,通过病料涂片镜检、免疫荧光进行诊断。

治疗:

首先将病牛隔离,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疗效极好, 为临床上普遍采用。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SMM)按30-50mg/kg体重2日, 1次静脉注射, 配合使用增效抑菌剂(TMP)或甲氧苄氨嘧啶按10-15mg/kg体重2日, 效果更好, 磺胺-5-甲氧嘧啶(SMD)按30-50mg/kg体重2日,静脉注射,连注3-5天。氯苯胍剂量:10-15mg/kg体重,1次内服,每日2次,连服4-6天。痢特灵按10mg/kg 体重,1次内服,连服7天。

预防:

坚持兽医防疫制度,保持牛舍、运动场的卫生,粪便堆积发酵,开展灭鼠工作,禁止养猫;已发生弓形体病的牛场,全群牛应用磺胺药物预防,饲料中添加SMM0.01%和磺胺嘧啶0.05%1次内服,连用7天,以防止卵囊感染。

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是由寄生于牛肝脏胆管内的片形属吸虫引起的。

病原学:

在我国发现的片形属吸虫有两个种,(1)肝片吸虫;(2)大片吸虫。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大片吸虫比肝片吸虫大,两侧缘较平行,后端钝圆。

流行病学:

本病在多雨年份,特别是在久汗逢雨的温暖季节常促成暴发流行。我国北方地区,动物常在夏季感染。

病牛逐渐消瘦,食欲减退,反刍异常,出现周期性瘤胃臌胀或前胃弛缓,下痢,贫血,产乳量下降,孕牛流产,极度消瘦而死亡。

诊断:

生前诊断可采用粪便检查法和免疫学方法及血浆酶的含量检测法。死后诊断,可在肝实质中找到幼小虫体或从胆管中找到较大虫体或成虫。

治疗:

驱除肝片吸虫药物有:硫双二氯酚、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硝氯酚、硫溴酚、抗蠕敏、五氯柳酰苯胺、双乙酰苯氧醚、氯苯氧碘酰胺等。

预防:

1)驱虫与粪便发酵不仅是治疗,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我国北方每年应进行二次驱虫。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各一次,南方应进行三次驱虫。粪便发酵可杀死虫卵。尤其是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虫体更应发酵。

2)消灭中间宿主锥实螺

3)饮水和饲草要卫生,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和清洁流动的河水;选择干燥地区放牧,那里的饲草较卫生。

莫尼茨绦虫病

莫尼茨绦虫病是裸头莫尼茨属的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牦牛等反刍动物小肠中引起的。

病原学:

在我国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后者多寄生于犊牛。

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与土壤螨的生态特性有密切关系。早春放牧即可被感染。犊牛最易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

症状:

病畜表现消化不良,腹泻,有时便秘,粪便中混有绦虫的孕卵节片。病后期病畜不能站立,经常做咀嚼样动作,口周围有泡沫,精神极度萎靡,衰竭而死。

诊断:

主要依据在犊牛粪便中查见绦虫卵孕片或其碎片及粪检发现虫卵。孕卵节片呈黄白色,多附着于粪表面。

治疗:

1)丙硫苯咪唑(抗蠕敏),5-10毫克/千克,口服。

2)灭绦灵,50毫克/千克,口服(放舌根部咽下)。

2)硫双二氯酚,40-60毫克/千克,口服。

预防:

1)每年春季放牧前或秋季收牧后二次驱虫。开牧后每30-40天驱虫一次,效果更好。

2)成年与犊牛分群饲养,到清洁牧地放牧犊牛。

3)避免到潮湿和有大量地螨地区放牧,也不要在雨后或有露水时放牧。

4)注意牛舍卫生,对粪便和垫草要堆肥发酵,杀死粪内虫卵。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是由牛带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寄生于牛的肌肉组织中引起的,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病原学:

牛囊尾蚴为白色半透明的小泡囊,如黄豆粒大,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一端有一栗粒大的头节,上有四个小吸盘,无顶突和小钩。

流行病学:本病世界性流行,特别是在有吃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流行。

症状:

严重感染的牛,初期可见体温升高,虚弱,腹泻,反刍减少或停止,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可引起死亡。

诊断:

生前诊断,可采取血清学方法,目前认为最有希望的方法是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宰杀后检验时发现囊尾蚴可确诊。治疗:治疗牛囊虫是困难的,建议试用丙硫苯咪唑。预防:不让牛吃到病人粪便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不让人吃到病牛肉。

1)疫区普查人,对病人进行驱虫。

2)修好厕所,人的大便进行发酵处理减少污染。

3)加强牛肉卫生检验,有囊虫肉必须煮熟后才供人吃,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由棘球属的数种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牛的肝脏、肺、及其它脏器内所引起的,又称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学:

细粒棘球蚴呈泡囊状,内含液体,一般为圆形。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很小,由一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上长有两列小钩。

流行病学:

牛采食时吃到犬排出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孕卵节片或虫卵后,卵内的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液和淋巴散布到身体各处发育成棘球蚴。

症状;

牛肺部寄生棘球蚴时,会出现长期慢性呼吸困难和微弱的咳嗽。肝被寄生时,肝增大时,腹右侧膨大,病牛营养失调,反刍无力,常臌气,消瘦,虚弱。

诊断:

采用免疫诊断法效果好。最常用的是卡索尼皮内实验,也可以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防治:

(1)对犬进行定期驱虫,常用氯硝柳胺或氢溴酸槟榔碱,驱虫后犬排出的粪便应进行深埋或堆集发酵处理。

(2)病畜的脏器应烧毁或煮熟后方可作饲料。

(3)保持饲草和饮水卫生,防止犬粪污染。

弓首蛔虫病

本病由弓首属犊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内引起的。

病原学:虫体粗大,淡黄色,头端有三片唇,食道呈圆柱形,其后端有一个小胃。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5个月龄以内的犊牛。在自然感染的条件下,2周至4月的犊牛小肠中寄生有成虫。成年牛中未见。

症状:

对出生2周后的犊牛危害严重,症状为消化失调,食欲不振,腹泻,粪便含多量粘液或血液。虫体多时造成肠阻塞或穿孔,引起死亡。

诊断:结合流行特点、症状,可疑为本病。确诊需在粪便中检出虫卵。

治疗:

可选用下列药物:

(1)左咪唑剂量:8mg/kg体重,混料喂服,饮水内服,或溶水灌服1次;亦可配成5%注射液,进行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2)枸橼酸哌嗪剂量:0.2g/kg体重,混饲或饮水,1次内服。

(3)哈乐松剂量:30mg/kg体重,制成混悬剂或糊剂,1次口服。

(4)丙硫苯咪唑剂量:10-2Omg/kg体重,混饲喂服或制成水悬液,1次口服。

预防:

在流行地区,对15-30日龄的犊牛进行驱虫。加强牛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勤清扫,并进行发酵处理。母牛、小牛隔离饲养,减少母牛受感染的机会.

血矛线虫病

本病由血矛属的数种线虫寄生于第四胃粘膜上引起的。

病原学:属毛圆科、血矛属,常见种类有捻转血矛线虫,柏氏血毛线虫和似血矛线虫。

流行病学:

症状:

以贫血和消化紊乱为主要症状。精神萎蘼,消瘦,被毛粗乱,可视粘膜苍白,体下部发生水肿,常出现便秘、下痢交替的现象,多因极度虚弱而死亡。

诊断:根据当地血矛线虫病流行情况、症状和尸体剖检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

(1)丙氧咪唑剂量:10-2Omg/kg体重,1次口服。

(2)左咪唑剂量:4-5mg/kg体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或6mg/kg体重,1次口服。

(3)噻苯咪唑剂量:70-110mg/kg体重,配成10%水悬液,1次灌服。

(4)丙硫苯咪唑剂量:5-1Omg/kg体重,拌入饲料中1次喂服或配成10%水悬液,1次灌服。

(5)哈乐松剂量:30-50mg/kg体重,配成10%水悬液,1次灌服。

(6)敌百虫剂量:20-40mg/kg体重,配成水溶液,1次灌服。

(7)1%害获灭(Ivomec)注射剂剂量:0.02ml/kg体重,1次皮下注射。

预防:

(1)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一般在春秋各进行1次。

(2)药物预防在严重流行地区,牛只放牧期间,可将硫化二苯胺,剂量是每天每头给予0.5g,混入食盐或精料中口服进行预防。

(3)尽可能地避开潮湿牧地和幼虫活跃的时间放牧。

疥螨病

本病由疥螨属的疥螨寄生于牛皮肤内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的皮肤寄生虫病。

病原学:

寄生于不同家畜的疥螨,多认为是人疥螨的一些变种,有特异性。可发生不同动物之间的相互感染,但寄生时间较短。

流行病学:

疥螨以病畜和健畜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以通过被病畜污染的厩舍、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秋末、冬季和初春。

症状:

感染初期局部皮肤上出现小结节,继而出现小水泡,患部发痒,以至牛摩擦和啃咬患部,造成局部脱毛,皮肤损伤,破裂,流出淋巴液,形成痂皮。病牛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生长停滞。

诊断:

除进行临床观察外,可在皮肤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用刀刮取皮屑,进行镜检。

治疗:

对确诊的病牛应及时隔离治疗。治疗药物中的杀虫眯、、蝇毒磷、敌百虫、倍硫磷、害狄灭、灭虫丁、硫磺、烟草等均有很好的杀螨效果。用药方法有涂药、药浴和注射。

1)严密隔离患畜,治疗时要在专设场地进行。冬季要在室内治疗;

2)依患畜体况分别加强护理并配合对症治疗。

3)患畜较多时,先对少数患畜作试验治疗,以判定疗效和安全性;

4)具体患畜,治疗前,要对患部及其周围一定要剪毛;除垢去痂,再用温水刷洗。

5)从患处清除下来的毛和痂皮等要全部收集起来并销毁。人员也要消毒更衣后才能离去;

6)依患部大小,决定用药面积,一次用药面积一般不超过体表1/3,勿使动物中毒;

7)因为药物不能杀死螨卵,故应隔5-7天再治疗一次。治过的动物应放到无螨的地方饲养;

8)治疗用过的器械、工具要消毒;

9)对患畜擦过痒或接触过的墙柱、篱笆、饲槽等,也要喷洒杀螨药。

预防:

1)牧区给牛定期药浴;

2)注意牛群中有无发氧掉毛的。若有,应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3)牛舍应宽敞、干燥、透光、通风、牛只不应过密。并经常清扫消毒;

4)螨怕光,夏季多隐匿在耳壳、股内侧、颌下等处,这些带虫牛在冬季前不易被发现,要经一冬才能确定;

5)引进牛只,应事先了解当地有无疥癣,引入后要注意观察,无问题时在合群。

痒螨病

本病由痒螨科、痒螨属的牛痒螨寄生于牛体表引起的。

病原学:

痒螨呈长圆形,成虫长0.5-0.9mm,肉眼可见。前端有长圆锥形刺吸式口器,腹面有4对足,较长。虫体表面无鳞片和棘,但有细的线纹。

痒螨主要以病牛和健康牛的直接接触而传播。饲养用具和饲养人员等也可成为传播媒介。寒冷季节发病严重。

症状:

以奇痒为特征,病牛常啃咬或摩擦患处,使局部炎症加剧,皮肤损伤,脱毛、渗出液凝固形成结痂,影响采食和休息。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大减,卧地不起,可引起死亡。

诊断:根据症状疑为本病,肉眼检查患处,找到痒螨可确诊。也可用诊断疥螨病的方法。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

(1)敌百虫配成0.5%-1%水溶液,喷洒或擦洗牛体。一周后再治1次。

(2)蝇毒灵乳剂配成0.05%水溶液,喷淋或擦洗1次,1周后再治疗1次。

(3)溴氢菊酯(敌杀死,倍特)配成0.005%-0.008%水溶液,喷淋或涂擦,1周后再治疗1次。

(4)双甲脒(特敌克) 12.5%双甲脒乳油1L,加水500-700L,喷雾或涂擦1次。

(5)1%奥佛麦菌素注射液剂量:0.02ml/kg体重,1次皮下注射。

预防:

(1)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病牛厩舍及用具用1%敌百虫水溶液消毒。

(2)购买牛只时要经过仔细检查及作预防处理后,再混入健康群,卖出牛只时亦应做预防处理,以免向外传播病原。

牛虱病

病原:寄生于牛体标的牛血虱、牛颚虱和牛毛虱引起。各种虱有宿主和部位的特异性。牛虱常寄生于牛体的背部、颈部、肩部和尾部。当数量很多时才分不到全身。

传染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密集饲养、畜舍及牛体卫生差、湿度大以及秋冬季节换毛等因素有利于牛虱的生长和繁殖,可促进其传播感染。

症状:病牛表现不安,采食和休息受到影响。消瘦、奶牛产奶量下降。犊牛由于体痒,经常舔吮患部,可造成食毛癖,时间久之,在胃内形成毛球,影响食欲和消化机能及其他严重疾病。毛虱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痒觉剧烈,患牛表现不安,摩擦,影响采食和休息。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在牛体上发现有牛虱时即可确诊。

治疗:

1.0.5%~1%敌百虫水溶液,对牛体进行喷洒。

2.硫磺粉直接向牛体撒布。

3.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200微克,配成1%溶液,皮下注射。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及环境消毒、牛体清洁等工作。定期检查,对患有牛虱的病牛及时进行隔离。新引入的牛之要先进行检疫、隔离检查。

皮蝇蚴病

牛皮蝇蚴病是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所引起的。

牛皮蝇和纹皮蝇形态相似。外形像蜜蜂,体表被有绒毛,触角分三节,口器已退化,不能采食,亦不能蛰咬牛只。

流行病学:

幼虫在牛体内寄生10-11个月。成蝇的活动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而有差异。雌雄皮蝇多在夏季天气明朗炎热时交配。

症状:

雌蝇飞翔产卵时,引起牛只不安,竖尾奔逃,影响采食,奔逃时受外伤甚至流产。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动物瘙痒、不安和局部疼痛。患畜消瘦,产乳量下降,幼畜贫血和发育不良,皮革质量下降。

治疗:

1、10%敌百虫,0.1-0.15毫升/千克,皮下注射;

2、敌百虫内服,60-80毫克/千克;

3、倍硫磷(拜耳29493、百治屠),4-7毫克/千克,肌注;

4、用0.1%杀灭菊酯乳油,间隔7-10天,涂药1-2次,有良效。

预防:

1、了解和掌握皮蝇产卵和活动季节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2、成蝇生活时间短暂,最彻底的办法是消灭成蝇。在夏季雌蝇产卵期间,每半个月给牛喷洒一次2%敌百虫。

3、皮蝇多时,该为夜间放牧;

4、严格检疫,严禁买入本病病牛。

酮病

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而血液中酮病含量增多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病因:

原发性酮病病因:(1)营养的不足(2)瘤胃粘膜代谢机能障碍(3)乳腺合成乳脂机能障碍(4)肝脏生酮与肝外组织酮体代谢平衡紊乱(5)内分泌机能障碍

继发性酮病病因: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子宫内膜炎及产后瘫痪等疾病,加上日粮急剧改变以及各种应激作用。

症状:

消化型酮病的症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反常,病之初期泌乳量急剧增多,短期内又急剧下降,直至泌乳机能中止。

精神型酮病的症状:除呈现消化型酮病的症状外,其主要是从口角流有混杂泡沫状唾液,兴奋不安,狂暴摇头,眼球震荡,作圆圈运动。

乳热型酮病的症状:与乳热症状相似,泌乳量急剧下降,体重减轻,肌肉乏力,不时发生持续性痉挛。

继发型酮病的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嗳气或瘤胃蠕动机能紊乱,以及泌乳量大减。重型病牛多伴发黄疸和精神症状。

诊断: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结合发病病史以及血液尿液中酮体含量增多、血糖含量减少,可作出病性诊断。

治疗:

1)首先应加强护理,调整饲料,减喂油饼类等富含脂肪的饲料,增喂富含糖和维生素的饲料如胡萝卜、干草等。

2)补糖,可用25-50%葡萄糖300-50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二次。如同时肌肉注射胰岛素100-200单位,则效果更好。

3)补充产糖物质,可用丙酸钠120-200克,混饲喂给,连用7-10天。也可内服乳酸钠或乳酸钙450克的,每日一次,连用二天。

4)激素疗法,可应用氢化可的松0.5-1克,或醋酸可的松0.5-1.5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5)解除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500-1000毫升,或内服碳酸氢钠50-100克,每日1-2次。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搭配,不可偏喂单一饲料。妊娠后期和产犊后,应减喂精料,增喂优质青干草、甜菜、胡萝卜等含糖和维生素多的饲料。适当运动,及时治疗前胃疾病。

肥胖母牛综合症牛妊娠毒血症

肥胖母牛综合症也称牛妊娠毒血症、牛的脂肪肝和肥胖牛的酮病。

病因:

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在干奶期饲养失误所致。表现为干奶期日粮中能量、蛋白质水平过高,超过了实际需要量。

症状:

随分娩而表现症状者,病牛精神抑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微弱,产乳少或无乳。可视粘膜黄染,体温达39.5-40.5度,目光呆滞。分娩后2-3天发病者,主要呈现为酮病。食欲降低或废绝,奶产量骤减或无乳。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对药物反应,可初步确诊,由于母牛很多产后疾病都表现出食欲废绝、酮病和卧底不起症状,临床上应进行类症鉴别。

治疗:

本病发生后,预后一般不良。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加速脂类的利用,减少脂肪酸在肝脏中的蓄积。

补充糖元,提高血糖浓度

(1)50%葡萄糖溶液100Oml,1次静脉注射。

(2)50%右旋糖酐注射液,初次用量1500ml,1次静脉注射,以后改为500ml,每天2-3次静脉注射。

(3)25%木糖醇液500-100Om1,1次静脉注射。

(4)丙二醇117-342g或丙酸纳114-228g,每天2次内服。

(5)胰岛素200-300IU,每天2次皮下注射。以加强葡萄糖的外周利用。

肥胖母牛综合症也称牛妊娠毒血症、牛的脂肪肝和肥胖牛的酮病。

病因:

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在干奶期饲养失误所致。表现为干奶期日粮中能量、蛋白质水平过高,超过了实际需要量。

症状:

随分娩而表现症状者,病牛精神抑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微弱,产乳少或无乳。可视粘膜黄染,体温达39.5-40.5度,目光呆滞。分娩后2-3天发病者,主要呈现为酮病。食欲降低或废绝,奶产量骤减或无乳。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对药物反应,可初步确诊,由于母牛很多产后疾病都表现出食欲废绝、酮病和卧底不起症状,临床上应进行类症鉴别。

治疗:

本病发生后,预后一般不良。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加速脂类的利用,减少脂肪酸在肝脏中的蓄积。

补充糖元,提高血糖浓度

(1)50%葡萄糖溶液100Oml,1次静脉注射。

(2)50%右旋糖酐注射液,初次用量1500ml,1次静脉注射,以后改为500ml,每天2-3次静脉注射。

(3)25%木糖醇液500-100Om1,1次静脉注射。

(4)丙二醇117-342g或丙酸纳114-228g,每天2次内服。

(5)胰岛素200-300IU,每天2次皮下注射。以加强葡萄糖的外周利用。

抗脂肪肝形成,使用抗脂制剂

(1)氯化胆碱5Og,1次内服。也可用10%氯化胆碱液250m1,1次皮下注射。

(2)烟酸12-15g,1次内服,连服3-5天。

(3)泛酸钙200-300mg,配成10%溶液,1次静脉注射,连续3天。

对症治疗当体温升高或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金霉素、四环素,剂量为200-250万IU,1次静脉注射,每天注射2次。为防止氮血症,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1000ml,l次静脉注射。为增进食欲,改善瘤胃机能,可灌服健康牛瘤胃液5-1OL;硫酸镁300-500g,加水灌服,连服3天。

预防:

妊娠毒血症是干奶期营养失调而于分娩后急性发作的疾病。

(1)合理饲养,防止干奶母牛肥胖。日粮供给应按机体需要,控制精料喂量,保证充足的干草。

(2)根据母牛生理状况、体况,分组管理。干奶母牛单独饲喂,过于肥胖母牛应喂优质干草,补给含钴、碘食盐及矿物质,加强运动。

(3)加强配种工作,发情观察要细,不漏掉发情牛,及时输精,提高受胎率,防止空怀期延长,干奶期过长而使母牛肥胖。

(4)加强对围产期母牛的监护,经常观察母牛食欲、精神及全身状况,异常者,应及时诊断并迅速治疗,促进机体尽早康复。为了能提高机体体质,提高食欲,维持血糖、血钙浓度,促进糖原异生和减少对贮存脂肪的动员,可采用以下方法:①25%葡萄糖溶液、20%葡萄糖酸钙溶液各500ml,产前5天开始静脉注射,每天1次,直到产后母牛食欲正常为止。②丙二醇20Og或丙酸钠125g,产前6天饲喂,每天1次,连续饲喂15-20天。

骨软症

骨软症是以消化机能紊乱、异嗜、跛行、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等为特征的全身性矿物质代谢性疾病。

病因:饲料中钙或磷含量不足,或钙与磷的比例严重不当,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症状:

病初常以前胃弛缓的症状为主。奶牛常伴发腐蹄病,骨软症奶牛发情延迟或呈持久性发情,受胎率低、流产和产后胎衣停滞等。病势进一步加重,骨骼严重脱钙,易发骨裂、骨折及腱附着点剥脱。泌乳奶牛产奶量明显减少,有的伴发贫血和神经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特点,结合实验室检验指标变化以及X光检查等,可做出病性诊断。注意与肌肉风湿、氟中毒、慢性铅中毒、锰铜缺乏症蹄叶炎等区别。

治疗:

1)饲料中补加钙制剂,如碳酸钙、乳酸钙、南京石粉等,每日30-50克,连用数日。

2)静脉注射10%氯化钙200-30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或20%磷酸二氢钙溶液300-500毫升,每天一次,连用5-7天。

3)维生素AD注射液15000-2000单位,或维丁胶性钙20毫升,每日一次,连续数日 .

预防:主要在于调整草料内磷钙含量和邻钙比例,经常补喂骨粉。加强管理,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佝偻病

佝偻病是以消化机能紊乱跛行和长骨弯曲变形等为特征的全身性矿物质代谢性疾病。

病因:佝偻病是由于日粮中钙或磷含量不足或钙与磷比例不当,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致病。

症状:

病初呈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并异嗜,不爱走动,步态强拘,跛行。病情进一步发展,前肢腕关节外展呈"O"型姿势,两后肢跗关节内收呈"X"型姿势。生长发育延迟,营养不良,贫血。

诊断:根据取慢性经过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可做病性诊断。应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及其它骨质性疾病进行区分。

治疗:

佝偻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大剂量维生素D制剂和矿物质补饲。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不然会导致钙在组织、中沉积的副作用不良后果。矿物质补饲的除应用氧化钙、磷酸钠、磷酸钙(20-4Og/天)等与饲料混合外,也应注意钙与磷比例问题,最适宜的钙与磷比例为2︰1。首选矿物质补料为骨粉。除重型的犊牛外,在用上述的补饲措施后,可收到较好效果,此外,还可在用8%磷酸钠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治疗的同时,给病犊牛饲喂豆科牧草、优质干草等更有利于康复。

按犊牛年龄和体重,以及钙、磷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等,调制全价营养日粮,以保证饲料中有足够维生素D和矿物质,必要时可补饲优质鱼粉、骨粉等。在北方寒冷季节和地区的舍饲犊牛群,应延长其户外太阳光线照射时间。

低血镁搐搦

低血镁抽搐也叫青草搐搦,是以兴奋、痉挛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矿物质代谢性疾病。

病因:

本病是由于极为复杂的无机物代谢异常,特别是镁代谢障碍引起的。包括:土壤中镁缺乏和钾过多、发病季节和天气因素、牧草中矿物质含量不平衡、品种年龄和泌乳因素。

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以低镁血性痉挛为特征性症状,在发病的前1-2天呈现食欲不振,精神不安、兴奋,有的精神沉郁,步样强拘,后肢摇晃。

诊断:

在寒冷、多雨的初春和秋季,放牧在人工草场上的牛群呈现兴奋痉挛等神经症状,可怀疑本病,最终诊断需血镁含量的测定结果。

治疗:

针对病性补给镁和钙制剂有明显效果。通常将氯化钙(30g)和氯化镁(8g)溶解在蒸馏水(250ml)中煮沸消毒,缓慢地静脉注射。还可将8-lOg硫酸镁溶解在500ml的20%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制成注射液,在3Omin内缓慢地静脉注射,均取得较好疗效。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可针对心脏、肝脏、肠道机能紊乱等情况,给些对症疗法的药物,以强心、保肝和止泻等为主,必要时应用抗组胺制剂进行治疗。在护理上应将病牛置于安静、无过强光线和任何剌激的环境饲养。对不能站立而被迫横卧地上的病牛应多敷褥草,时时翻转卧位,并施行卧位按摩等措施,防止褥疮发生。

预防:

(1)草场管理对镁缺乏土壤应施用含镁化肥,当然其用量按土壤pH值、镁缺乏程度和牧草种类而有所差别。一般为提高牧草的镁含量,可在放牧前开始每周对每100m2草场撒布3kg硫酸镁溶液(2%浓度)。同时要控制钾化肥施用量,防止破坏牧草中矿物质的镁、钾之间平衡。

(2)对放牧牛群的措施首先要对牛群进行适应放牧的驯化,在寒冷、多雨和大风等恶劣天气放牧时,应避免应激反应,防止诱发低镁血症。所以,对放牧牛群,在放牧前一个月就应进行驯化,使其具有一定适应能力;其次是补饲镁制剂,放牧牛群,尤其是带犊母牛,在放牧前1-2周内可往日粮中添加镁制剂补料;再者,在本病易发病期间,除半天放牧外,宜在补饲野草和稻草的同时,在饮水和日粮中添加氯化镁、氧化镁和硫酸镁等,每头牛每天补饲量不超过50-6Og为宜。最近,有的国家为预防本病发生,在牛网胃内置放由镁、镍和铁等制成的合金锤(长约15cm)任其缓慢腐蚀溶解,可在4周内起到补充镁的作用。

运输搐搦

输搐搦是指营养良好的临近分娩妊娠牛群在长途运输中或到达目的地后突然发病,临床上以运动失调、意识障碍、卧地昏睡等症状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养牛常见十种疾病的预防治疗

养牛常见十种疾病的预防治疗 牛布氏杆菌病 牛布氏杆菌病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养牛人员一定要注意防范,主要特征是流产、不孕,公畜表现为睾丸炎。 预防 养殖人员定期对检疫牛群血清,阳性病牛及时捕杀。接生人员穿戴工作服、胶靴、口罩、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避免病菌感染。被污染栏舍、用具要彻底消毒,可用2%~3%来苏尔、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粪便要堆积发酵,对流产胎儿、胎衣、阴道排出物进行深埋处理。 治疗 本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

02 牛犊大肠杆菌病 牛犊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牛。临床上表现有两种类型:败血型和肠型。 症状 腹泻,粪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恶臭。 预防

加强对怀孕母牛的日常管理,补喂骨粉、胡萝卜、青草、食盐,做好新生犊牛断脐消毒工作,让犊牛吃足吃好初乳,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并及时给出生犊牛注射母牛血液100毫升~150毫升。 治疗 氯霉素0.01克~0.03克每公斤体重肌注,每日两次,或硫酸黄连霉2毫升~4毫升肌注,6小时一次,连用两天。 03 瘤胃积食 主要是由于肉牛采食了大量劣质难消化的饲料或易膨胀的饲料而引起。

症状 病牛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黑,病牛经常用后蹄踢腹部。 治疗 可用硫酸镁500克、鱼石脂30克、石蜡油1000毫升加水灌服,同时静脉注射10%的氯化钠溶液500毫升。当病牛出现中毒、脱水等症状时,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毫升、5%的碳酸氢钠500毫升、25%的葡萄糖50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 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用绿达胃乐灌服,成年牛灌服一瓶(500毫升) 04 瘤胃臌气 主要是由于病牛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或发霉腐败的饲料而引起。

牛五号病的治疗方法,牛五号病能治好吗

牛五号病的治疗方法,牛五号病能治好吗 肉牛饲养中较易患的口蹄疫和传染性胸膜肺炎这两种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防治方法进 行总结,以期为同业者提供参考。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病,就用东方牛疫健。 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 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 临床症状 口蹄疫潜伏期平均2~4 d,最长的可达7~10 d,病牛体温升高到40~41 ℃,精神沉郁,食 欲下降甚至废绝,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吮吸声。后期口腔溃烂,采食和反刍完全停止。同 事趾间及蹄冠、乳房周围的皮肤上发生水泡,并很快溃烂,然后逐渐愈合。 本病成年牛一般呈良性经过,慢性型一般经过1周左右即可治愈,如果严重的经过2~3周即可治愈,死亡率为1%~3%。幼牛如感染此病,可引起心肌炎,死亡率较高。 防治与处理 此病的预防,散养户主要依靠当地畜牧部门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措施来保障。每年3-5月 为春季集中强制免疫时间,9-11月为秋季集中强制免疫时间。主要采取政府保密度,业务部 门保质量的免疫方法。采取六不漏的原则,即“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剂”。保证每家每户和每头牛都进行免疫注射。 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简称“传胸”。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 性传染病,以渗出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本病在许多国家的牛群 中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在我们地区也零星散发。 病理剖检特点 初期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病变部充血,水肿,呈红色或紫红色,中期呈纤维素性肺 炎和浆液性纤维性胸膜炎变化,肺实质往往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肝变化,切面红灰相间,呈 大理石样花纹。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淋巴管高度扩张。胸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 性附着物,胸腔积液,内有蛋花样纤维蛋白凝块。后期肺部病灶有的坏死并被结缔组织包围,有的坏死组织液化形成脓腔或空洞,有的有疤痕化。 防治 我国已宣布消灭了牛肺疫。但近年来也有零星散发。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如果购买种牛时,应就地进行补体结合实验,证明为阴性,并接种牛肺疫弱毒疫苗,经3周后方能运回。运回 后继续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一旦暴发本病,应立即封锁,对牛 群进行临床和血清检查,扑杀病牛和血清阳性牛。病牛舍及用具用20%来苏儿液或10%~20%石灰乳消毒。零星散发的病牛,用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方剂组成如下:黄连、苦参各20 g,甘草30 g,桑白皮、黄芩、山栀子、贝母各 40 g,荆芥、川芎、白芷各45 g,连翘60 g,粉细或研细1剂/d,或水煎1剂/d,早晚各服1次,连服3~5 d。

养牛场规章制度3篇

养牛场规章制度3篇 a、饲料管理: 1、公司所属的养殖场所需的饲料原料及辅料、预混料均由公司统一供给。公司按养殖场要求将饲料原料、辅料、预混料送至各养殖场,由养殖场按公司提供的各阶段商品鸡的饲料x进行配制,养殖场再按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饲喂。 2、各养殖场不得私自在市场上购买其他饲料原料及辅料等,配制饲料时应接受技术员的监督,严格执行公司提供的饲料x,不得随意更改,公司对私自变更饲料x、私自购买其他原料、辅料、私自添加饲料添加剂的养殖场按退出合同处理。 b、生产管理: 1、各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绿x食品、畜禽生产等)方可上岗。 2、所有养殖场必须按公司制定的商品鸡饲养规程>;进行生产。 3、公司向各养殖场派技术员一名,负责对各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实际生产。 4、养殖场在日常生产中,必须认真填写蛋鸡生产记录表,以使公司对其生产过程更有效的控制。 5、蛋鸡生产记录表每批次填写两份,两份必须一致,消群经公司核实后,公司留一份,养殖场留一份。同时每次收购鲜蛋时必须带上两份资料。对两份资料不一致时,://tongxiehui./by/5e421fcbb6722.公司有权对其鸡蛋不进行收购,并查明原因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c、疫病防治: 防疫: 1、严把疫苗关,正确使用疫苗,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各养殖场所用疫苗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供给。 2、疫苗购入场后,由专人保管。疫苗配制在无菌室内,使用专用稀释液或经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 3、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疫病防治规程,鸡群接种应按规定方式、方法认真x作,严禁擅自随意x作。 疾病防治: 1、科学的管理方式、严格的防疫制度是控制各种疾病发生的基础。养殖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制,育雏、育成、产蛋鸡分区饲养,粪便由专人、专车、每日清扫,并集中在远离鸡舍的粪场,采取无害化措施处理。 2、各养殖场每日对环境清扫、消毒(消毒剂由公司统一供给)。 3、养殖场采用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须消毒,换上专用工作服、鞋、帽后,方可进入。 4、鸡群发生疾病,各养殖场技术员应立即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由公司生产技术部和技术员对鸡病进行统一防治,疾病防治中用x须符合绿x食品兽x使用准则>;。 5、各养殖场对常见疾病应按公司编制的鸡疾病防治手册进行防治。 d、鸡蛋的管理:

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作者:中西医临床二班王慎 摘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流行防治 寄生虫病的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的传染源为人;的传染源为人和、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而经口感染。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 (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例如、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和等。 二、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把数种寄生虫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疟疾、) 和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细粒棘球蚴病)。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也与医学昆虫有关:例如乙型脑炎与蚊、出血热与革螨、与蜱、与蝇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一般具3个方面:

牛病特点及常见牛病防治

牛病特点及常见牛病防治 1 当前牛病的特点 首先,当前牛病种类增加,而且发病率加大,带来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世界范围内常发的牛病主要有冠状病毒、口蹄疫、沙门氏菌病、副结核病、大肠杆菌病等,而各国牛病发生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危害我国养牛业的重要疫情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道症状,小牛容易引发脑炎,母牛生殖道粘膜坏死,妊娠母牛则会导致死胎和流产,而且此种病毒侵入牛体之后会潜伏感染,使得病牛长期甚至是终身带毒。同时,肢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病率增高,这也是一直困扰养牛业的一大难题,其中,肢蹄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国内某些牛场牛肢蹄病发病率甚至高达30%以上,造成牛泌乳量下降、繁殖率降低、运动障碍等等,往往会对养牛业的经济造成较大损失。而牛繁殖障碍的病因可分为非传染和传染两类,两者对奶牛的繁殖能力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此外,随着管理的进步和规模的增大,过多的精料以及过少的干物质往往会导致牛营养代谢病频发。 其次,牛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显著增多,由此导致的世界卫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当前,如结核病、炭疽、沙门氏病菌、布氏杆菌病等常见的牛源性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着食品安全和人的健康,而我国则是结核病最严重的两个国家之一,并且,约13%的人结核病原菌来自牛分支杆菌,交叉传播成为导致我国结核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牛病种类复杂,多病原混合,细菌抗药性增强,疑难杂症频发。当前,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已经比较普遍,其中典型有犊牛腹泻、牛乳房炎以及子宫内膜炎,而其中引起牛乳房和子宫内膜炎的病原最常见的就有二十几种,其中包含真菌、病毒、细菌等等,导致牛发病的往往是两种以上的病原共同作用,加上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耐药性菌株的增加,更容易造成多重耐药,使得牛病的诊治难度加大。 2 常见牛病的防治 2.1 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常见于两到七日犊牛,它是一种新生犊牛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初春和秋末,发病率较高,且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往往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犊牛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及消化不良两种,发病初期的犊牛只是排黄白色、粥样及带臭味的粪便,随后体温可能会达到41℃左右、呼吸60次/min~110次/min、脉搏100次/min~120次/min、喜欢卧着、肺部听诊可能会出现干性锣音、水样或者是胶冻样粪便恶臭且带血块和血丝等等,到发病后期,病牛皮肤缺乏弹性、眼球下陷,最终可能会脱水死亡。如何对犊牛腹泻进行防治呢?首先应当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犊牛圈夏季要保持良好通风,并且定期消毒,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其次,犊牛出生后喂以初乳,提高其抗病能力,因而母乳要避免污染,泌乳的乳房要清洗干净,以保证质量,在腹泻高发期应进行药物预防,从犊牛第一次哺乳开始添加抗生素至第3天,这样可以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临床则可以使用磺胺嘧啶、氟哌酸、庆大霉素及硫酸卡那霉素等进行治疗,同时还应及时给犊牛补充液体。 2.2 牛结核 结核病是导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五种传染病之一,它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侵害多种动物,家畜中常见于奶牛。牛结核初期病症并不明显,且会因患病器官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主要的是肺结核,主要表现为长期顽固干咳。防治牛结核主要是综合性防治,防止病牛的引入,净化污染群,因而必须定期进行疫情检查,加强饲养管理,保障环境的卫生,发现可疑病牛必须立即隔离观察,对于病牛群则应设分娩室,并保证其清洁,新生犊牛立即与其它牛分开,然后用2%~5%的苏儿来消毒犊牛后喂以消毒乳或者是健康牛乳,并在隔离饲养期间检疫3次以上,阴性且无临床症状的牛才可以放入健康牛群。 2.3 感冒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一、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 (1)0.2 %~ 0.3 %碘溶液(碘2 ~ 3 克、碘化钾4 ~ 6 克、蒸馏水1 000 毫升),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0 . 1 %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隔日1 次。 (2)灭滴灵每千克体重60 毫克,每日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 毫克配成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 (1)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 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

牛病防治大全

牛病防治大全 奶牛酮血症病状及防治奶牛酮血症多因饲养不当,饲料内蛋白、脂肪过剩,醣类和维生素不足,致使血糖降低,肝脏生糖作用增强,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高产奶牛运动不足以及患有肝脏疾病或胰岛素产生不足,也往往引起该病。症状 1、消化不良型:病初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继而反刍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粪便干硬或腹泻,量少而恶臭。多数奶牛产乳量下降,乳房无明显变化,乳汁易形成泡沫,状如初乳,有特异的醋酮气味。后期肝脏浊音区扩大,体温正常或偏低。呼吸数减少呈腹式呼吸。 2、神经型:初期兴奋不安,听觉过敏,眼神狞恶或眼球震颤,咬肌痉挛,有时未吃食而不断虚嚼和流涎。有的横冲直撞狂暴不安。其症状维持一两天后,即转为抑制状态,头低沉,反射迟钝,精神萎顿,步态蹒跚。有的后期颇似产后瘫痪,常发生昏迷状态。 3、临床症:仅见血酮升高,轻度食欲缺乏,产乳少或乳脂低下,其余无明显症状,最易被忽视。防治 1、改善饲养,调整口粮。停喂或少喂豆科精料,给予易消化的糖类饲料,适当减少青贮饲料的饲喂量,多给青干草并驱使奶牛加强运动。 2、补充血糖,提高血糖含量。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也可腹腔注射20%葡萄糖溶液。 3、中和血液酸度。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苏打溶液)300-500毫升,20%安那加注射液10-20毫升,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内服碳酸氢钠20-30克,每日2-3次。 4、患病牛处于昏迷时可皮下注射胰岛素80-100单位,并静脉滴注大剂量5%葡萄糖溶液(大约在2000毫升以上)。 5、神经型的可静脉滴注8%水合氯酚硫酸镁溶液100-200毫升。 6、取红糖、白糖各200克,生姜50克,大枣10枚,煎汤灌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10日即可。 肉牛育肥期3种常见病的防治 又称瘤胃阻塞,主要是指粗饲料在瘤胃中过多聚积,超过了正常容积,致使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糜滞留在瘤胃引起严重消化不良的疾病。

春季养牛场注意预防的疾病

春季牛场注意预防的疾病 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也叫瘤胃臌胀,是反刍动物支配前胃神经的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瘤胃和网胃急剧膨胀。因此,养牛户(场)在饲喂牛只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给牛只吃大量豆科鲜草、发酵青草或霜冻、霉烂、露水草等,在放牧之前可喂适量的干草。 瘤胃臌气治疗方法: 1、大蒜20克,捣碎,加食油5克,醋15克,混合一次灌服; 2、在牛口中横放湿木棍,让牛舔食,同时用一根竹杠,从牛腹下伸过,两人分两边握住竹杠在牛腹下慢慢滚压,帮助牛排出气体; 3、急性瘤胃臌气,应在左侧肷部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排气不宜太快,以免引起急性脑贫血。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产生主要是受气温多变引起。牛只感染流行性感冒后,通常精神沉郁、有流泪和流鼻涕、食欲减退乃至废绝,甚至有的还不见反刍,体温也会有所上升。因此,初春时节,养牛户一定要防止天气突变时牛只受寒,在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并多供给温热饮水。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治疗流行性感冒应以解热镇痛为主。可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液或30%安乃近液20~40毫升,每天1~2次。为预防继发感染,在使用镇痛剂后,体温仍不下降或症状没有减轻时,可适当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 牛体表寄生虫病 牛体表寄生虫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牛舍经常不打扫所致。一般患牛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患部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边缘有细小颗粒状小结,形成痂皮。因此牛联网的编辑提醒广大养牛户要想牛少生病,应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及时、科学接种疫苗;第三,要保持卫生,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预防外来疫病侵入。 牛体表寄生虫病的治疗: 1、确保牛体洁净,用2%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 2、口服虫克星、灭虫丁; 3、皮下注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

第一章总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infection)。 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3、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 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症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作用表现如下几方面。 1、侵袭力 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处或远处组织细胞扩散。血流扩散:

牛五号病症状

牛五号病症状 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该病潜伏期2~5天,体温40~41℃,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内含透明的液体。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1-2天后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烂斑,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特点】本品是引进国现代外技术经特殊工艺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无菌采集同源血清经过特殊工艺提纯、浓缩、加工处理后制得的同源抗体血清。是针对预防和治疗牛口蹄疫的首选产品。 【商品名】金牛三肽 【兽药名称】通用名:注射用青霉素钾160万单位 汉语拼音:zhesheyongqingmeisujiayibailiushiwandanwei 【主要成分】青霉素钾(载体为牛源精制血清球蛋白)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加入牛同源精制血清抗体后呈金黄或微红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不影响疗效) 【药理作用】牛同源精制血清抗体系用引起牛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奶牛乳房炎、牛流行热病毒等病毒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牛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无菌采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的抗血清。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以及与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M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主治功能】主用于牛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流行热等细菌病和病毒病的紧急预防与治疗,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牛体质。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对于犊牛和成年牛,每瓶本品用于500kg体重治疗,对于育肥牛、种公牛和后备母牛每瓶用于400kg体重,根据病情可连续使用1-2次。预防量减半。 【注意事项】1、本品为生物制剂,安全无毒性无残留。 2、不得与酸碱溶液同时注射; 3、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

牛的常见病防治

牛的常见病防治 黄牛常见病防治 1、支气管、肺炎 患牛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 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药用青霉素300~600万单位,链毒素150~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2 、低温症 因受寒潮侵袭所致。患牛神差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而死。 防治:供给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防寒保暖,同时静脉注射5‰~20‰的葡萄糖液1500~2000毫升,肌肉注射10%樟脑磺酸10~20毫升,并配合中药熟附子60克,干姜、炙甘草各40克,研末,开水冲稍温一次内服,连用2~3天。 3、百叶干 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粟,腹痛,反刍停止。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搭配喂青料,供足饮水,加强运动。药用硫酸钠50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或用白糖、蜂蜜25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同时向瓣胃内注入30%硫酸钠溶液400毫升。 4、风湿症 患牛后躯板直,起卧困难,食减。治疗可用热敷法:取黑豆15公斤,醋0.5公斤,面袋1条;将豆炒热加醋拌匀,趁热装入面袋平搭于患牛腰上热敷1小时,日敷2次,连敷3天。同时内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5 、前胃弛缓 患牛食欲时好时坏,反刍减弱或停止。治疗时给病牛静注10%氯化钠300~500毫升,维生素B130~50毫升,10%安钠咖10~20毫升,每天1次;同时取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麦芽、山楂、神曲各60克,槟椰20克,煎水内服。 6、急性瘤胃膨气

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大纲

《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大纲 (三年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明确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讲授科学养牛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养牛生产规律从事养牛工作的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与试验总结、推广养牛生产经验的能力。 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先进的繁殖技术与饲养方法,结合养牛生产、科研的新成果,以改良牛种为主体,贯穿“种”(育种)“繁”(繁殖)“养”(饲养)“管”(管理)四个中心环节,从而构成本课程的体系。教学中应根据养牛生产的关键问题,适当安排理论授课与实验实习内容,要力求体现在扩大牛群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牛群品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牛的饲养管理 绪论(2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养牛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任务 二、教学重点 面对WTO养牛业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机遇以及措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养牛业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第二节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国外养牛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第四节面对WTO养牛业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机遇以及措施 复习思考题:河北省养牛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牛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为牛的饲养管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反刍、嗳气、食管沟反射 三、教学内容 本章阐述牛的生物学特性、牛的生态特征。

第一节牛的生态特征 第二节牛的行为特征 第三节牛的消化特征 第四节牦牛的生物学特征 第五节水牛的生物学特征 复习思考题: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章牛种及其品种(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个牛种的外貌特征,原产地、生产性能 二、教学重、难点 牛的外貌特征,原产地、生产性能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牛的分类 第二节奶牛品种 第三节肉牛品种 第四节兼用品种 第五节中国黄牛 第六节水牛 复习思考题: 1、我国引入的主要乳用、肉用、兼用牛品种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改良我国黄牛的效果如何? 2、我国黄牛的主要品种有哪些?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改良? 第三章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办法(4学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办法,便于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产奶指数、产肉指数、受胎率 三、教学内容 本章阐述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办法。 第一节牛的产乳能力及评定方法 第二节牛的产肉能力及评定方法 第三节牛的役用能力 第四节牛的繁殖能力及评定方法 复习思考题:奶牛产奶性能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口蹄疫的治疗方法,牛得了口蹄疫怎么治-.doc

口蹄疫的治疗方法,牛得了口蹄疫怎么治? 概述:口蹄疫主要感染于牛羊和猪,患病牲畜明显的发病症状是蹄、口和乳房部出现烂斑和水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仅到后期治疗难度大,而且还容易传染给其它健康牲畜。由于今年在近期,国内外均有发生牛口蹄疫疫情,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牛口蹄疫的治疗为大家提供以下治疗方法,供参考。口蹄疫最新疫情 9月10日,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向OIE报告称,以色列北部区发生口蹄疫疫情。本次疫情于9月9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为未知,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受影响动物数量牛200头,山羊40只。目前以色列已经采取措施,进行针对疫情的疫苗接种,对安全区/或保护区内外进行监控。本次疫情尚未结束,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将及时公布最新状况。 8月28日,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内蒙古兴和县发生一起牛O型口蹄疫疫情,已扑杀100头,疫情已有效控制。 一、牛口蹄疫紧急治疗 一旦发现有牛出现口蹄疫症状,你需要马上进行以下三步:第一步:将发病与未发病的牛进行隔离; 第二步:用生石灰或2%氢氧化钠溶液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 第三步:对于发病的牛,患良性口蹄疫之牛,一般经一周左右多能自愈。 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对需要进行紧急治疗的病牛,可对症治疗。

1.轻症者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后,涂碘甘油或冰硼散,同时肌注消炎抗病毒的药物,其中消炎药物可用青霉素和地塞米松,抗病毒的药物可用黄芪多糖或利巴韦林; 2.重症者可用抗口蹄疫高免血清400ml,一次皮下注射。 二、对患病牛进行局部治疗 对于病牛首先要加强护理,例如圈舍清洁干燥通风透气,供给柔软饲料(如青草、面汤、米等)和清洁的饮水,经常消毒圈舍。在加强护理的同时,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治疗。 (1)口腔治疗: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0.2%福尔马林、2%~3%明矾或2%~3%醋酸或食醋洗涤口腔,然后给溃烂面上涂抹10%~20%碘甘油或1%~3%硫酸铜,也可散布冰硼散、豆面及各种抗菌药物软膏,都能收到明显效果。 (2)蹄部治疗:用3%来苏儿、1%福尔马林或3%~5%的硫酸铜溶液浸泡蹄子。也可以用水洗净后涂以抗菌软膏或涂以20%的碘甘油,然后用绷带包扎。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多洗蹄子,以防潮湿妨碍痊愈。 (3)乳房治疗:挤奶时要常规消毒,温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磺胺软膏。挤奶时,动作要轻,必要时可用导管。患牛有并发症或恶性口蹄疫时,除局部对症治疗外,可应用强心剂和营养补剂、抗生素等治疗,必要时,用葡萄糖或盐水加抗生素输液治疗。或在饮水中加些烧酒。也可采取病后20天以上的牛全血或血清,按每千克体重2毫升进行注射治疗。 三、牛口蹄疫并发治疗

几种常见牛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牛病的防治 1、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于咳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用青霉素300—600万单位,链霉素150?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柴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2、牛低温症。因受寒潮侵袭所致。牛精神差吃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而死。防治:供给质优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防寒保暖,同时静注5—20‰葡萄糖1500—2000毫升,肌注10‰葡萄樟脑磺酸10?20毫升。 3、牛百叶干。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栗,腹痛,反刍停止。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搭配喂青料,供足饮水,加强运动。用硫酸钠50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或用白糖、蜂蜜250,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同时向胃内注入30%硫酸钠溶液400毫升。 4、牛腰风湿症。患牛后躯板直,起卧困难,食减。治疗用热敷法,取黑豆15公斤,醋0.5公斤,面袋一条,将

豆炒热加醋拌匀,趁热装入面袋平搭于患牛腰上热敷1小时,日敷2次,连敷3天。同时内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5、牛前胃驰缓。患牛食欲时好时坏,反刍减弱或停止。治疗时给病牛静注10%氯化钠300—500毫升,维生素B 30—50毫升,10%安钠咖10—20毫升,每天1次,同时取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麦芽、山楂、神曲各60克,槟榔20克,煎水内服。 6、牛冬痢。患牛食减神差,肠鸣腹泻,耳鼻根发凉。防治:加强防寒保暖,供给易消化的饲料,饮温水。用党参,茯苓各60克,干姜、白术、附子、厚朴、甘草各30克、白芍20克,水煎服,连用2—3剂。 7、急性瘤胃臌气。患牛左腹部膨大,叩诊如鼓音。治疗用大蒜头10个捣烂,加醋500毫升,内服;香油250—500升,烟丝50克,大蒜7个捣烂混合内服,0.4%石灰水200毫升一次内服。 8、牛流感。患牛发烧,咳嗽,流涕,流泪,鼻镜干燥,四脚不稳,跛行。治疗用位肌注;柴胡、黄苓、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苏根、玄参各40克,双花、连翘、丹皮、甘草各30克,水煎服。

常见牛病防治及牛病特点分析

常见牛病防治及牛病特 点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牛病防治及牛病特点分析摘要:牛的疾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坚持防疫卫生制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和消灭牛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对牛的常见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病因分析;常见病;防治措施 一、牛的几种常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传染病:牛的传染病很多,主要介绍以下两种:(1)牛炭疸:俗称“飞疔”,是由炭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多发。草食家畜最易感。症状:发病急剧,昏迷、倒卧、呼吸困难,反刍停止,高烧,可视粘膜呈兰紫色,全身痉挛,临死时七窍出血。如有此病发生,应严格封锁发病区域,对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的综合性措施,尸体不能解剖,因为这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必须进行深埋或烧毁,千万不能吃。预防:每年注射一次无毒炭疸芽胞苗或第二号炭疸芽胞苗,可获得一年以上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2)牛出败:俗称“清水喉”,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症状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出血等。各种年龄的牛均可发生。发病后一般很难治疗,所以预防很重要。在加强饲养管理下,每年坚持春、秋两季预防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甲醛菌苗。 2.中毒病。(1)中毒病。发病时有便秘、腹泻、水肿等症状。黄牛、水牛均可发生,在生产实践中对牛的危害最大,重者均要死亡。但

是只要不在青杠叶林地放牧或割青杠叶喂牛垫圈,一般不会发生此病。(2)氨中毒:引起氨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牛过多饮用含氨物质。如氨化秸秆过多地添加了尿素,碳酸氢铵等非旦白氨源,牛采食未经放氨的氨化料后,吸收过多的氨而引起的中毒病。症状: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吼叫,肛门松驰,瞳孔散大等。防治措施:注意不让牛偷饮尿液。制作氨化秸秆要按操作规程,把好用尿素关。喂料时,一定要进行放氨处理后方可;作好品质鉴定,不喂霉变、氨化不好的秸秆。如发生此病,必须立即灌服食醋或酸菜水1.5D2斤进行解毒。 3.常见病。牛的常见病较多,发病时只要及时进行医治,均可治愈。瘤胃膨气:又名气胀、肚胀。是牛吃了过多易于发酵、膨胀的饲料、使瘤胃内溶物急剧发酵产气,导致产气增多,排气障碍的充气性疾病。病牛主要采食了大量的易于发酵的饲料或食入霉烂变质的青贮料和过食新鲜豆科牧草。症状:腹围增大,腹痛不安,食欲、反刍、暖气很快停止,呼吸困难、粘膜发绀,食欲废绝。发现此病应立即治疗,排除气体,减压、制酵,除去瘤胃内的有害内溶物和恢复前胃机能。急性膨气,要进行穿刺放气,平时应加强管理,不能喂太多的豆科牧草或青草和易于发酵的青饲料;切勿给予发霉、腐烂的饲草、毒草等等。 二、牛病综合防治措施 1.科学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养牛,是预防奶牛、肉牛疾病的有效方法。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饲养管理不良是主要因素或诱因。所以,搞好饲养管理是减少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1)分群饲养,科学配方。按牛的品种、年龄、体况以及产奶量高低进行分群饲

第六章 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课程辅导:第六章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是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学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基本知识,是要了解它、认识它、识别它,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 这一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本章学习要求: 熟悉所介绍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危害 掌握所介绍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的疾病。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2.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就生活于微生物的世界之中,大约超过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可以感染人,引起相应的疾病,这些微生物我们称为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3.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

牛病防治用药

一、牛传染病首选药 (1)牛巴氏杆菌病:恩诺沙星、硫酸链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 (2)牛布鲁氏菌病:环丙沙星、土霉素,布鲁氏苗病活疫苗 (3)牛副伤寒:环丙沙星、牛副伤寒灭活疫苗 (4)犊牛大肠杆菌病: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磺胺对甲氧嘧啶 (5)牛结核病:异烟肼,利福平、硫酸链霉素 (6)牛放线苗病:青霉素G、硫酸链霉素、林可霉素 (7)气肿疽:气肿疽灭活疫苗,气肿疽抗血清 (8)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恩诺沙星、泰乐菌素、土霉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弱毒疫苗 (9)炭疽:红霉素、抗炭疽血清、11号炭疽芽孢疫苗、无荚膜炭疽芽胞苗 (10)口蹄疫:口蹄疫O型、A型灭活苗 二、牛寄生虫病防治首选药 (1)牛消化道线虫病:丙硫苯咪唑、伊维菌素 (2)毛首线虫病(鞭虫病):吩嘧啶、精制敌百虫 (3)肺线虫病:构橼酸乙胺嗪,氰乙酰肼,左咪唑 (4)莫尼茨绦虫病: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溴羟替苯胺 (5)肝片吸虫病:硝氯酚、三氯苯眯唑 (6)双腔吸虫病:海托林 (7)日本血吸虫病: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 (8)牛螨病(疥癣病、癞):二嗪农、伊维菌素 (9)蜱病:氧硫磷、双甲脒、敌敌畏、二嗪农(螨净)、氯菊花酯

(10)牛皮蝇蛆病:倍硫磷,皮蝇磷 (11)巴贝斯焦虫病:双脒苯脲、硫酸喹啉脲(阿卡普林)、三氮脒、伯氨喹、青蒿素 (12)牛泰勒焦虫病:咪唑苯脲、硫酸喹啉脲、三氮脒 (13)牛球虫病:莫能菌素、氨丙啉、磺胺二甲嘧啶 三、牛普通病防治首选药 (1)急性瘤胃臌气(发酵性):鱼石酯、甲醛溶液、来苏儿 (2)急性瘤胃臌气(泡沫性):二甲基硅油,松节油 (3)前胃弛缓:浓氯化钠注射液,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马钱子酊、洒石酸锑钾 (4)瓣胃阻塞:液体石蜡、硫酸钠、浓氯化钠注射液、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 (5)酮病:葡萄糖 (6)卵巢囊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7)肺水肿:呋喃苯胺酸(速尿)、丁苯氧酸(丁尿胺) (8)持久黄体:前列腺素F2α、绒毛膜促性腺素、促黄体激素 (9)难产:催产素、垂体后叶素 (10)胎衣不下:麦角新碱 (11)先兆性流产:黄体酮 (12)生产瘫痪(乳热症):葡萄糖酸钙 (13)子宫内膜炎:宫炎清、环丙沙星、恩诺沙星 (14)乳房炎:环丙沙星、苯唑青霉素钠、硫酸庆大霉素

猪五号病病最有效治疗

猪五号病病最有效治疗 五号病俗称“口疮”、“蹄癀”,是由五号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猪等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该病传染性很强,呈蔓延或跳跃式传播,一般2~5年周期性大流行。虽如此,但猪得了五号病不可怕,治疗有方法。新民养殖公司邱老师给您支招: 一、认识五号病症状 猪五号病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猪五号病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其相似,故应让养殖场兽医(专家)仔细诊断。 二、了解五号病的传播途径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在发病初期的病畜最危险。病猪的一个豆粒大水泡内的病毒量足以致使10万头猪发病。另外,病猪的尿、粪、乳、呼的气、唾液、肉、毛、内脏、精液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用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康复猪带毒1个月左右。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进行直接性和间接性传播;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本病。据报道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约为20×104~5感染单位,而且病毒能随风传播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气源性传播在本病流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猪及其制品、泔水、被病毒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等都是十分危险的传播途径。屠宰场的活猪仓库、城郊以及交通密集的铁路、公路沿线的猪场容易感染。 三、做好综合防治。 1、常规性防治措施 (1)免疫接种。种猪每年在二月和十月底接种五号苗,最好注射浓缩型疫苗,每次每头2~3毫升;仔猪在60日龄或70日龄接种2~3毫升五号苗,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如果育肥期较长,建议在100日龄强化免疫一次。 (2)严格消毒。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3次,常用消毒药有0.15 %过氧乙酸、1~2%甲醛溶液、1:300强力消毒灵等。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即使在冻结条件下也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杀死。消毒前要彻底清扫粪尿和周围环境,猪舍水泥地面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后喷雾或喷洒消毒药。对垃圾、垫料、污物等要及时焚烧。 (3)加强防疫。严禁从疫区(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洗肉水、泔水喂猪。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上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1)患者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还有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受感染动物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SA RS等。 (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