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轮精品】201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十】 选考模块

【二轮精品】201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十】 选考模块

【二轮精品】201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十】 选考模块
【二轮精品】201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十】 选考模块

专题10 选考模块

(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考情分析】

新课标高考化学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

化学与技术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二、命题趋向

以往高考试题中的STSE内容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化学与技术的考查,新课程高考大纲把二者作划为选考内容,供考生选择。化学与技术课程内容定位于化学生产技术,所以,考试的重点当然就放在“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上,用所学知识对与化学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上。如: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在硫酸制造、合成氨工业等化工生产工艺(生产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中的应用;电化学反应在氯碱工业生产、电镀、化学蚀刻等材料加工技术中的运用;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基本的有机反应在金属、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洗涤剂的制备与加工技术中运用;联系化学反应特点与条件,综合分析相关化工生产的产、供、销与环境问题,考虑厂址选择、配套设施的配置等技术问题。联系酸碱盐及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土壤酸碱性的测定与改良、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等技术问题等。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把握知识内容的深广度,关注教材中的三条内容线索:生产和技术问题线索;技术知识线索;化学知识线索。同时关注与其他模块

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除了关于电子排布、分子间作用力和四种晶体类型等知识点外,都是新课标中所增加的知识内容。关于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的元素,由过去的前三周期(1—18号)扩展到前四周期(1~36号);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求了解其与化学键的区别;对四种晶体类型知识点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了解“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结构的这部分知识可以促进对物质性质本质的理解,但是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有机化学基础部分不但涵盖旧大纲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而且还增加了部分知识点。增加的知识点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知识点的延伸,如增加了“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等;另一类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试题通常以框图题的形式出现,在高科技新信息的框架中考查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某些省市的试卷中还特别注重对设计合成线路的考查。所以必须熟练掌握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卤代烃中的卤原子、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及酯基的结构及性质,延伸的还有苯环结构的特殊性、醚、酮等。在掌握了上述结构的特点后,就可以综合运用于多官能团化合物上,如课本上介绍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另外,对于生产、生活中的较复杂的化合物,也可根据其结构中所含的特殊官能团,推断其主要性质。

这三模块知识在《考试大纲》中作为选考内容,从题型上,三个模块主要以非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设计。在复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三模块之间确定复习的着力点。

【知识归纳】

一、化学与技术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石油

(1)石油的组成:主要含C、H两种元素。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

①分馏:利用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混合物分离的过程。分为常压分馏(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重油等产品)和减压分馏(得到润滑油、凡士林沥青等)

②石油的加工

裂化:一定条件下,使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烃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裂解:深度的裂化。目的是获得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

2.煤

(1)煤的组成:主要含C元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复杂的混合物。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得到焦炭、粗氨水、煤焦油、焦炉煤气等

煤的气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CO、H2)的过程

(如CH3OH)的过程

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既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海水的综合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①海水的淡化。常用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冷冻法。

②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①海盐的生产;②Cl、Br、I的提取。

5.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1)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

(2)绿色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原子利用率为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对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原子利用率等于期望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与生成物的总摩尔质量之比。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金属的冶炼

(1)原理: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得电子被还原成单质。

(2)方法: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通常采用电解法(锌以前的金属的制取)、热还原法(锌至铜之间的金属)和热分解法(铜以后的金属的制取)。

2.硅酸盐工业

(1)水泥: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12O3)等。

(2)玻璃:玻璃有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等等。玻璃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①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粘土。

②制造陶瓷的一般过程:制泥、成型、干燥、烧成。

③陶瓷的种类(根据原料、烧制温度划分):土器、陶器、瓷器、炻器等。硅酸盐的组成可以用氧化物形式来表示例高岭石A12(Si2O5)(OH)4可表示为A12O3·2SiO2·2H2O。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合成氨

(1)合成氨的条件的选择:温度(500℃)、压强20~50MPa)、催化剂(铁触媒)。

(2)合成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

原料气的制备。其中生产的氨气液化分离,原料气循环利用。

2.氯碱工业

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主要由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涂有钛、钌等氧化物涂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

(1)原理:阳极(用石墨):2Cl--2e-=Cl2↑ 阴极(用Fe):2H++2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饱和食盐水的精制:电解前应除去食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加入试剂依次为NaOH溶液、B a C 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或将BaCl2溶液和NaOH 溶液的顺序互换)。

(3)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离子交换膜的特性: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极离子和气体通过。

3.硫酸工业——接触法

三阶段:SO2制取和净化、SO2转化为SO3、SO3吸收和H2SO4的生成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SO3+H2O=H2SO4

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4.化学肥料施用

酸性的化学肥料不能和碱性肥料混用,如硝酸铵和草木灰(主要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混合施用,因NH4NO3水解是酸性,K2CO3水解是碱性,混合促进水解,降低肥效。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外电子能级分布

1.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称作电子云。电子云轮廓图称原子轨道。S的原子轨道是球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 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2.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1个轨道,n p能级各有3个个轨道,n d能级各有5个

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

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示。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

稳定的。

3.能层与能级

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n);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l);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3)表示方法: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5.基态、激发态、光谱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

子叫做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

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

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

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

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

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

②主要化合价:正价由+1→+7,负价由-4→-1;

③元素性质:同一周期由前往后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由上往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④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电离能的大小决定了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大小,第一电离能越大,越难失电子,金属活动性越弱。

同一主族,由上往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同一周期由前往后电离能增大,但二、三周期中的Be、N、Mg和P四种元素的原子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的前后元素的原子(为什么?)

⑤电负性:电负性是原子在化学键中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标度。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作为衡量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F,金属的电负性一般<1.8;同一周期由前往后电负性增大,同一主族,由上往下电负性减小。

(三)共价键理论

1.共价键价键理论

(1)共价键

①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实质: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

③类型:σ键和π键

a.δ键:沿健轴(两原子核的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原子轨道(电子云)的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单键。

种类:S-S重叠,S-P重叠,P-P重叠

特点:轴对称(即以成键的两原子核为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b.π键:两个原子沿键轴平行以“肩碰肩”方式发生原子轨道(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只有在生成σ键后,余下的p轨道才能生成π键)

特点:镜像对称(重叠形成的电子云由两块形成,分别位于两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互为镜像)

c.δ键和π键比较

重叠方式:δ键——头碰头;π键——肩并肩。

键的强度:δ键>π键

成键电子:δ键(S-S;S-P;P-P);π键(P-P)。

成键类型:δ键成单键;π键成双键、叁键。

(2)由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σ键和π键总称价键轨道。

(3)判断共价键类型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斥。如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类型:

①sp3杂化: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会发生混杂,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

②sp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形杂化轨道,sp2杂化:三个夹角为120°的平面三角形杂化轨道。

4.配位键

(1)“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有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如:[Cu(H2O)2+]、NH4+中存在配位键。表示:A→B(前者是电子对给予体后者是电子对接受体)。

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2)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如铜氨配合物[Cu(NH3)4]2+(深蓝色)的形成: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

(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3)判断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经验规律:若分子结构呈几何空间对称,为正某某图形,则为非极性分子。

6.氢键及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的影响

(1)范德华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l~2数量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也越大。

(2)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氢键普遍存在于已经与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外的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例如,不仅氟化氢分子之间以及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且它们跟水分子之间也存在氢键。氢键表示方法:X—H…Y。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分子间内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降低。氢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约为化学键的十分之几,不属于化学键。

7.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

极性溶质比非极性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2)溶解度影响因素:溶剂的极性、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

8.手性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四)晶体结构

1.晶体类型与结构、性质关系

晶体的类型直接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水溶性等。而晶体的类型本质上又是由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决定,通常可以由晶体的特征性质来判定晶体所属类型。掌握下表内容是重点之一。对一些常见物质,要会判断其晶体类型。

2.如何比较物质熔、沸点高低

(1)由晶体结构来确定。首先分析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其次抓住决定同一类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如:SiO 2>NaCl >CO 2(干冰),但也有特殊,如熔点:MgO >SiO 2

②同属原子晶体,一般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如:金属石>金刚砂>晶体硅 原因 r C-C

③同类型的离子晶体,离子电荷数越大,阴、阳离子核间距越小,则离子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一般越高。如:MgO >NaCl

④分子晶体,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熔、沸点越高。

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如:F 2<Cl 2<Br 2<I 2

若分子量相同,如互为同分异构体,则支链

数越多,沸点越高,分子越对称,则熔点越高。

如:C 5H12的各同分异构体间,

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熔点:新戊烷>异戊烷>正戊烷 因而应注意,并非外界条件对物质熔、沸点

的影响总是一致的,熔点常与晶体中微粒排布对

称性有关。

若分子间有氢键,则分子间作用力比结构相

似的同类晶体强,故熔、沸点特别高。

如:氢化物的沸点如右图所示:

从上图中看出,H 2Te 、H 2Se 、H 2S 的沸点都

依次降低。按此变化趋势,H 2O 的沸点应为193K 左右,但实际上为373K 、此种“反常”的升高,就是因为H 2O 分子间存在氢键。对比同主族氢化物的沸点,从中可清楚看到NH 3、HF 的沸点高得“反常”,也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HF 分子间氢键:

H 2O 分子间氢键:

氢键的生成对化合物性质有显著影响,一般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可使化合物的熔、沸点显著升高,在极性溶剂中,若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则可使熔解度增大。如NH 3极易溶于水就与此有关.除上述几种物质外,在醇、羧酸、无机酸、水合物、氨合物等中均有氢键。

⑤金属晶体: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Na <Mg <Al

(2)根据物质在同条件下的状态不同判断

一般熔、沸点:固>液>气。

如果常温下即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分子晶体(Hg 除外)。如惰性气体,虽然

注意:温度升高对金属、电解压溶液导电性影响是不同的。

在金属晶体中原子或离子不是静止不动,而在晶格结点上作较小幅度振动,这种振动对电子流动起着阻碍作用,加上阳离子对电子的吸引,电子运动便受到更多阻力,因而升温,金属电阻加大,导电能力下降。

在电解压溶液中,导电微粒是自由移动离子,升温有利于加快运动,导电性增强。

4.典型晶体的结构特征

(1)离子晶体 CsCl NaCl

离子配位数 8:8 6:6

一个晶胞中含

阳离子和阴离子数 1,1 4,4

晶胞构型 立方体 立方体

重点掌握NaCl 晶体结构,它还具有的特征:

①一个Na +周围等距且最近的Cl -有6个,此6个Cl -连线形成的空间几何体为正八而体,

Na +位于其中心。

②一个Na +周围等距且最近的Na +有12个。

如何计算离子晶体中不同部位的离子对晶胞的贡献?

体心(内) 面心 棱上 角顶

系统数 1 21 41 8

1 计算NaCl 晶体微粒数:Na +:体心(1个) 棱(各1个) 1+12×41

=4

Cl -:面心(各1个) 角顶(各1个) 21×6 + 8

1×8=4 (2)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

构成晶体的结构粒子是按着一定的排列方式所形成的固态群体。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

性的最小重复单位叫晶胞。

位于晶胞顶点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8;

位于晶胞棱边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4;

位于晶胞面心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2;

位于晶胞中心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1。

(3)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注意:①石墨有导电性,是因为层内有自由电子。②碳还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C60等。

想一想:C60、N60等属于什么晶体?可能是原子晶体吗?

(3)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晶体

三、有机化学基础

(一)碳原子的成键原则

1.饱和碳原子与手性碳原子;

2.不饱和碳原子;

3.苯环上的碳原子。

[应用]①利用“氢1,氧2,氮3,碳4”原则分析有机物的键线式或球棍模型;

②利用“手性碳原子”的特点分析有机物结构中的手性碳原子或书写含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结构。

1.概念辨别(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同结构);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1)C链异构:

同种物质间由于主链碳原子数不同引起的异构现象。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官能团位置异构:

由于官能团在分子中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现象。如是1-丙醇和2-丙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等。

(3)官能团种类异构:

常见的官能团异构有:①烯烃和环烷烃②二烯烃和炔烃③饱和一元醇和醚④饱和一元醛、酮和烯醇⑤饱和一元羧酸、酯和羟基醛⑥芳香醇、芳香醚和酚⑦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⑧葡萄糖和果糖⑨蔗糖和麦芽糖。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顺序:先写C链异构,再写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考虑其它官能团种类异构。

4.其它异构:烯烃的顺反异构、烷烃的手性异构

(四)官能团的重要性质

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单聚、混聚);③氧化

2.C≡C:①加成;②氧化

3.:①取代(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

[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NO2-NH2

②引入羟基:先引入-X-ONa-OH

③引入烃基:+RCl-R

④引入羧基:先引入烃基-R-COOH

4.R-X:R-X+NaOH R-OH+NaX

R’-CH2-CH2X+NaOH R’-CH=CH2+NaX+H2O

5.醇羟基:

2R-OH+2Na2R-ONa +H2

R-OH+HX R-X+H2O

R-CH2-OH R-CHO R-COOH

R-OH+ R’-COOH R’-CO-OR+ H2O

R-OH+H-ONO2R-ONO2+ H2O

R-CH2-CH2OH R-CH=CH2+ H2O

6.酚羟基:

(1)与Na,NaOH,Na2CO3反应

2—OH+2Na→2—ONa +H2↑

—OH +NaOH→─ONa +H2O

─OH +Na2CO3→─ONa +NaHCO3

[注意]酚与NaHCO3不反应。

─ONa ─OH +NaHCO3(NaHSO3,Na+)

(2)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邻位或对位。

(3)酚与醛发生缩聚反应的位置:邻位或对位。

[检验]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浑浊或遇FeCl 3溶液显紫色;

7.醛基:

氧化与还原R-CH 2-OH R-CHO R-COOH

[检验](1)银镜反应;(2)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8.羧基:

(1)与Na ,NaOH ,Na 2CO 3,NaHCO 3溶液反应 R-COOH R-COONa R-COOH

(2)酯化反应:

(3)酰胺化反应 R-COOH+H 2N-R’→R-CO-NH-R’+H 2O

9.酯基:

水解 R-CO-OR ’+H 2O R-COOH+R ’-OH

R-CO-OR ’+NaOH R-COONa+R ’-OH

R ─CO ─O ─ + 2NaOH →RCOONa+─ONa

[延生]醇解 R-CO-OR ’+R ’’-OH R-CO-O R ’’+ R ’-OH

10.肽键:

水解 R-CO-NH-R ’+H 2O R-COOH+R ’-NH 2

[应用](1)定性分析:官能团性质

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

①遇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褪色:C ═C 或C ≡C ;

②遇FeCl 3溶液显紫色:酚;

③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

④与Na 反应产生H 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⑤与Na 2CO 3或NaHCO 3溶液反应产生CO 2:羧酸;

⑥与Na 2CO 3溶液反应但无CO 2气体放出:酚;

⑦与NaOH 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⑧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

⑨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⑩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 2OH ”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11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

12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 (2)定量分析: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

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①与X 2、HX 、H 2的反应:取代(H~X 2);加成(C ═C~X 2或HX 或H 2;C ≡C~2X 2或2HX 或2H 2; ~3H 2)

②银镜反应:-CHO~2Ag ;(注意:HCHO~4Ag )

③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OOH~

21Cu(OH)2 ④与钠反应:-OH~2

1H 2 ⑤与NaOH 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 ;一个羧基~NaOH ;一个醇酯~NaOH ;

一个酚酯~2NaOH ;R ─X ~ NaOH ;

~ 2NaOH

(五)单体的聚合与高分子的解聚

1.单体的聚合:

(1)加聚:①乙烯类或1,3─丁二烯类的 (单聚与混聚);②开环聚合;

(2)缩聚:①酚与醛缩聚→酚醛树脂;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聚酯;③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聚酰胺或蛋白质;

2.高分子的解聚:

(1)加聚产物→“翻转法” (2) 缩聚产物→“水解法”

(六)有机合成

1.定义:有机合成指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3.表达方式:合成路线图

4.合成方法:

(1)识别有机物的类别,含何官能团,它与何知识信息有关

(2)据现有原料,信息及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把目标分子分成若干片断,或寻求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断拼接衍变

(3)正逆推,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5.合成原则:

(1)原料价廉,原理正确

(2)路线简捷,便于操作,条件适宜

(3)易于分离,产率高

6.解题思路:

(1)剖析要合成的物质(目标分子),选择原料,路线(正向、逆向思维,结合题给信息)

(2)合理的合成路线由什么基本反应完全,目标分子骨架

(3)目标分子中官能团引入

A B C 反应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 反应条件 ……

D ……

1、取代;

2、加成;

3、消去;

4、氧化或还原;

5、加聚或缩聚。

(八)燃烧规律

(1)气态烃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若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该烃的氢原子数为4;

若为混合烃,则氢原子的平均数为4,可分两种情况:①按一定比例,则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小于4,另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大于4;②任意比例,则两种烃的氢原子数都等于4。

C x H y与C x H y(CO2)m(H2O)n或C x H y(CO2)a(H2O)b

推论:①最简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生成的CO2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②含碳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③含氢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④两种分子式等效的有机物,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

⑤两种有机物碳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⑥两种有机物氢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九)有机物转化关系

1.有机物相互网络图:

2.醇、醛、酸、酯转化关系:

醇经氧化可转化醛、醛被氧化生成酸、羧酸跟醇反应产物是酯,这个转化关系的本质可

转 化 率 /%

温度/℃

压 强 /MPq 表示为(其中X 、R 代表某种基团):

这是有机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是高考有机框图推断题出现频度最大“题眼信息”之一。

【考点例析】

例1.(化学与技术)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 4,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 4)2SO 4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在 (填设备名)中发生。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

(2)在上述流程的沉淀池中通入足量氨气的目的是 ,可以循环使用的X 是 。

(3)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 。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从物质的性质和工业生产实际的角度考虑该流程的主要缺陷是 。

解析:(1);合成塔;CaSO 4+CO 2+2NH 3+H 2O =CaCO 3↓+(NH 4)2SO 4,生成的CaCO 3溶解度小于CaSO 4有利于反应向正向进行。(2)一方面提供反应物,另一方面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CO 2的吸收; CO 2(3)生石灰;该流程中,产生的CO 2循环使用,得到的产品和副产品都是有用的物质,无废物产生; 由于CaSO 4的溶解度较小,此反应的产率会比较低。

例2.(化学与技术)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 2转化为SO 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 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 2 7%,O 2 11%,N 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已知SO 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_______________;

(2)在400℃~500℃时,SO 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___ __;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 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 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_________吸收SO 3;

(5)已知:2SO 2(g)+O 2(g)=2SO 3(g); H =-196.6 kJ/mol ,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

需要的SO 3的质量和由SO 2生产这些SO 3所放出的热量。

解析:此题考查了在硫酸工业中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适宜生产条件、根据图表信息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以及反应热的计算。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要从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中考虑该反应的速率、转化率,同时还要考虑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答案:(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SO 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于逆反应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 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3)否;否。(4)浓硫酸。

(5)SO 2 SO 3 H 2SO 4 ~ 反应热

)(SO g 803m =98%

g 1010g 9864??=Q k J/2 196.6 解得:m (SO 3) = 8.0×109 g = 8.0×103 t ,Q = 9.83×109 kJ 。

例3.(物质结构与性质) (2012·福建理综,30)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l_____Si(填“>”或“<”)。

?基态Mn 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硅烷(Si n H 2n +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 m —(含B 、O 、H 三种元素)

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

①在X m —中,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____________;配位键存在于

__________原子之间(填原子的数字标号);m =__________(填数字)。

②硼砂晶体由Na +、X m —和H 2O 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金属键

D .范德华力

E .氢键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电离能、电子排布式、沸点比

较、杂化、配位键等知识。

答案: (1)< (2)1S 22S 22p 63S 23p 63d 5(或[Ar]3d 5)

(3)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或其它合理答案)

(4)①sp 2、sp 3 4,5(或5,4) 2 ②ADE

解题思路:(1)同周期,从左到右,总体上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第二和第五主族例外)。则:

铝的第一电离能小硅。(2)Mn 是25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2,故Mn 2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3)硅烷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4)①由球棍模型可以看出,黑球为B 原子,灰球为O 原子,小黑球为H 原子。2号B 原子形成3个键,采取sp 2杂化,4号B 原子形成4个键,采取sp 3杂化;4号B 原子三个sp3杂化轨道与除5号外三个O 原子形成σ键后还有一个空轨道,而5号O 原子能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由图示可以看出该结构可以表示为

[B 4H 4O 9]m -,其中B 为+3价,O 为-2价,H 为+1价,根据化合价可知m=2。②在晶体中Na +与X m +之间为离子键,H 2O 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而该阴离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例4.(物质结构与性质)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化学反应的△H

(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 SiC Si ;SiCl 4 SiO 2。

(2)如图所示中立方体中心的“●”表示硅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

出与之紧邻的硅原子。

(3)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

该反应的反应热△H= kJ·mool-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键能的大小与物质性质及反应热之间的关系。(1)SiC与Si皆为原子晶体,由于Si—C键能大于Si—Si键能,故SiC的熔点比Si高;SiCl4为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前者的熔点低于后者。

(2)根据硅原子与硅原子可形成正四个相等的硅硅键可知除立方体中心的硅原子外,与它相邻的硅原子应处于可形成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

(3)所给反应的旧化学键键能之和为:4×360kJ·mol-1+2×436kJ·mol-1=2312kJ·mol-1,

新化学键键能之和为4×431kJ·mol-1+2×2176kJ·mol-1(每摩硅原子相当于形成2molSi-Si)

=2076kJ·mol-1,所以反应热为:2312kJ·mol-1-2076kJ·mol-1=236kJ·mol-1。

答案:(1)> < (2)如图(3)+236

例5.(有机化学基础)以天然气为原料经下列反应路线可得工程塑料PBT。

(1)B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氢、一种氧、一种碳,则B的结构简式是;B的同分异构体中与葡萄糖具有类似结构的是(写结构简式)

(2)F的结构简式是;PBT属于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由A、D生成E的反应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

(4)E的同分异构体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能水解且产物的碳原子数不等,则G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本题为有机信息给予题,研读题给信息,适时迁移课本中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甲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化成甲醛,结合B的化学式,可推断应为三分子甲醛的反应产物;葡萄糖具有羟基和醛基两种官能团,根据B的化学式不难写出其含有这两种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2)(3)由机理分析,碳碳叁键与羰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反应,A+D→E,明显就是要运用这个机理,结合F,根据碳原子守恒,D中必须含有有三个碳,即丙炔,此反应属于加成反应;E→F应为碳碳叁键的加成反应;F→PBT是通过与二元羧酸的聚合反应,则PBT应为酯。(4)G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说明为酯类物质,又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不能银镜,说明不是甲酸形成的酯,则只能是丙烯酸和甲醇形成的酯。

答案:(1)

(2)HO—CH2—CH2—CH2—CH2—OH;酯(或聚酯)

(3)HC≡CH+2HCHO HOCH3C≡CCH2OH;加成反应

(4)CH2=CH—COOCH3+NaOH??→CH2=CH—COONa+CH3OH

例6.(有机化学基础)通常情况下,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容易自动失水,生成碳氧双键的结构:

下面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

(1)化合物①是__________,它跟氯气发生反应的条件A是__________。

(2)化合物⑤跟⑦可在酸的催化下去水生成化合物⑨,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⑨是重要的定香剂,香料工业上常用化合物⑧和②直接合成它。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试题中的新信息和转化关系图给解题者设置了一个新的情景,但从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来看,只不过是烃的衍生物中最基础的醇、醛、酸、酯的性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内容。

题给转化关系图虽不完整,但还是容易得出①是甲苯,②、③、④是甲苯中甲基上氢原子被氯取代后的产物,进而可推知②是C6H5CH2Cl、④C6H5CCl3、⑦是C6H5COOH。所以⑨是苯甲酸苯甲酯。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苯甲酸可以跟碳酸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反应②是:苯甲酸钠+苯甲醇→苯甲酸苯甲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应该是氯化钠。

答案:(1)甲苯,光照。(2)C6H5COOCH2C6H5,苯甲酸苯甲酯。

(3)。

【专题训练】

5.(化学与技术)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有。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

食盐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若不使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可得到一种消毒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写出此过程中SO2被吸收以及又生成可被回收的气体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化学与技术)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炼铁高炉分为五部分,铁矿石与高温煤气主要在_________部分发生反应,在______部分开始生成生铁和炉渣。

(2)炼钢时,除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_______。

(3)不锈钢含有的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_______(填“前”或“后”)加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从环保和经济角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________。

7.(化学与技术)“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 + 6H2O光合作用C6H12O6b.CO2 + 3H2催化剂

CH3OH +H2O

c.CO2 + CH4催化剂

△CH3COOH d.2CO2 + 6H2催化剂

CH2==CH2 + 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3)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

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

即:CO2HCOOH CH4

①写出产生H2的反应方程式

②由图可知,镍粉是。(填字母)

a.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的催化剂

d.不是催化剂

③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

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填字母)

初中语文“专题式教学”讲座

初中语文“专题式教学”实践探索 主讲人:杨彩云 一、什么就是语文专题式教学 根据专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得运用情况,结合相关学者得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给语文专题式教学下一个粗略得定义:语文专题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立足于学生问题解决而集中某一学习主题展开,在教学流程、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评价有规定性要求得一种语文教学范式。 二、“专题式教学”得特点 (一)精神与语言共生 一个先进得教学模式背后,一定有一个科学得教育理念为支撑。“专题式教学”语文观得精髓就就是“精神与言语共生”。“精神与言语共生”,把传统得语言观与现代得语言观融合为一体:传统得语言观强调语言得工具性,现代语言观重视语言得存在性,语言得本体性即语言可以生成思想。把这两种观点融合就就是共生,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吴泓曾说,“过去得教学给学生得就是一杯水,最多就是一桶水。而我给学生得就是一条江、一条河。” 语文研究专家对于“专题式教学”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阐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得张秋玲教授认为,专业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组合学习材料,运用发现学习与随机接入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辐射——聚合”得思维方式。张教授认为,研读过程中有五个必要环节:一参——引入相关资料,如作者、评论等;二读——深度阅读,探究思考;三比——进行对比阅读同类题材、体裁、主题,或者同一作者得不同作品等;四议——在阅读过程中得分享与交流;五写——用文字记录自己得阅读感悟与收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语室主任刘宇新,在《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中指出,专题式教学提出得课程背景,就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得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得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得发展;适应《课标》构建得模块课程得需要。刘宇新主任认为,专题教学有八种优势: ①生成优势。可以在原有学习内容得基础上或者根据需要,产生新得学习内容。 ②聚合优势。可以将篇与篇、单元与单元、教材与教材、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聚集到一起,③变换优势。可以根据学生得学习需要,随时做出变化或调整。④高效优势。教学容量更大、针对性更强、问题更突出,对运用、审美、探究能力要求更高。⑤提升优势。在比较、归纳相关学习内容得基础上,形成上位得认识。⑥补偿优势。可以补足教材或系统教学中欠缺得内容。⑦个性优势。不同得学生可以在基本一致得框架内有自己得选择,包括内容、方法等。⑧自主优势。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整合、开发教学资源。 (二) 一个专题多个文本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1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 B.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56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2.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 氧化性:Ni2+ (高浓度) > H+ > Ni2+(低浓度) A . 碳棒上发生氧化 B.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保证电解质为合适的PH C. 电解过程中,B中需要不断补充NaCl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总方程式随之改变 3.已知:2FeSO4Fe2O3+SO2↑+SO3↑,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甲乙丙丁中的试剂是 足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B. 乙、丙、丁中依次盛装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 C. 若乙中盛装BaCl2溶液,可检验产物SO2 D. 取实验后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盐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证明产物为Fe2O3 4.一种香豆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O3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3mol D.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5.在25℃时,将 1.0 L wmoI/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 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 c(Na+) >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mol/L 6.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一)同学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在与稀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HNO3反应来制取硝酸铜,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2)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 过滤 (二)为了探究Cu(NO3)2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 略去) 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用U型管除去红 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语文教学法试题

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不属于语文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的一项是( )。 A.儿童语言习得 B.中小学语文教育 C.社会语文教育 D.家庭语文教育 2.校本类课程属于( )管理的课程。 A.中央 B.地方 C.学校 D.教师 3.教《最后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语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人物、地点、时间、故事梗概,这是要求学生( )。 A.精读课文 B.朗读课文 C.选读课文 D.猜读课文 4.选出属于写作综合训练的一项( )。 A.抒情写法 B.读后感 C.开头写法 D.结尾写法 5.教杜甫的《石壕吏》时要求学生设想老妇人从军后的故事,并进行复述,这是( )。 A.详细复述 B.简要复述 C.创造性复述 D.概要复述 6.阿累的《一面》中描写:“我很惊诧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书‘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根据这段描述,在脑子里能够浮现出人物的形象。这采用的想象方式是( )。 A.再造想象B.补白想象C.假设想象D.虚幻想象 7.《活板》一课的德育重点是( )。 A.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B.坚强意志的教育 C.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D.友谊情怀的教育 8.教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引导学生再现诗中所描写的情境:“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垂钓。”这是培养学生( )。 A.审美感知能力 B.审美想象能力 C.审美情感 D.审美感觉 9.单元测试是属于( )考试。 A.常模参照考试 B.总结性考试 C.诊断性考试 D.形成性考试 10.试卷作为测量工具是否可靠,这叫做( )。 A.难度 B.区分度 C.效度 D.信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0世纪50年代把语文学科的名称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更名为“语文”。 12.美国学者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3.语文教学借用“文道统一”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美育的统一。 14.讲评作文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讲评、专题讲评、__________讲评、对比讲评等。 15.完整的听话训练方式是:说者输出→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智力因素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过程、__________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气质和__________等方面。 17.上课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完整紧凑。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8.讨论课型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2015年高考重庆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重庆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D 解析:考察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择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B 解析:考察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A,稳定性:HBr>HI;B,P、Si同周期,酸性:H3PO4>H2SiO3;C,MgO不与NaOH溶液反应;D,考虑,硝酸氧化二氧化硫,只产生BaSO4沉淀。选择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0. 1mol 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C 解析:考察离子平衡。A,醋酸属于弱酸,加入少量醋酸钠抑制了醋酸的电离,错误;B,恰好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PH<7,错误;C,硫化氢属于弱酸,硫化钠属于强电解质,等浓度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正确;D,AgCl和AgI的K sp不相等,c(Cl-)不等于c(I-),错误;选择C。 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新教材的语文专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的语文专题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此次培训学习我深刻领悟到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的讲授,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途径,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专题 电化学知识

电化学知识专题 高考重要考点 1、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 2、电化学的应用(电镀池、氯碱工业、粗铜精炼、金属的电化学防护等) 一、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如果两极是由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时,一般情况下相对活泼 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是正极(注:此判定为默许规则,一定要注意实际情况,如:Mg—Al—NaOH,Al才是负极;Al—Cu—浓硝酸,Cu才是负极);如果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体)作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是正极。 2、根据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发生的位置判定,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或在该极处失电子)为负极,即(负失氧);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或在该极处得电子)为正极,即(正得还)。 3、根据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电极为负极,相反为正极。 4、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流动方向判断:阳离子移向的极为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5、根据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现象判断。溶解或质量减轻的电极为负极,有气体或金属析出的电极为正极。 三、常见的几类电池 1、锌—锰干电池,以NH4Cl为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Zn —2e- =Zn2+正极:2MnO2 +2NH4+ +2e- =Mn2O3+2NH3↑+H2O 总反应:Zn +2MnO2 +2NH4+ =Zn2+ +Mn2O3 +2NH3 ↑+H2O 2、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 +2OH-—2e- =Zn(OH)2(s)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H2O(l) +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考点1:通过计算推出分子式或结构式 例题1:A的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77倍,有机物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例题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到10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以产生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例题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1.看清组成元素2、先确定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数目 3.分子式中:C:H>=n:2n+2 强化训练1: 1、已知有机物B中含有C,H,O元素,其与H2的相对密度为23,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 2、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 3、1mol丁二酸和1mol丙二醇反应生成环酯类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子式和耗氧量、核磁共振氢谱、官能团名称和性质判断 例题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molO2。 例题2: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

可以消耗______molBr2,________mol NaOH。 例题3: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核磁共 振氢谱有组峰,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强化训练: 1、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1mol该有机物燃烧需要 消耗______molO2, 最多可以消耗______mol H2和_________mol Br2。 2、香兰素()除了醚键之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是,1mol香兰素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olNaOH, _____mol Ag(NH3)2OH, ______mol H2.

小学语文复习专题教学教材

专题 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二单元: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单元: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第四单元: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第五单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 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第六单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第七单元: 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无坚不摧知难而退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寸进尺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第八单元: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 学 2015.1.22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 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Ag 108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本卷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 要求的1个选项。 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电化学腐蚀 B .电化学腐蚀一般可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C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 D .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其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2.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有机合成材料 B .棉布、羊毛和涤纶燃烧后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航天飞机上的陶瓷防护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食品保鲜膜、塑料水杯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B .OH 和CH 2OH 互为同系物 C .顺-2-丁烯与反-2-丁烯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 D .CH 3CH CH CH 332H 5的名称为2-甲基-3-乙基丁烷 4.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r 2O 72- → CrO 42- B .HNO 3 → NO 2 C .SiO 2 → Si D .CH 3CH 2OH → CH 3CHO 5.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Na + 2H 2O === Na + + 2OH - + H 2↑ B .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C .将NaHCO 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 2HCO 3- + Ca 2+ + 2OH - === CaCO 3↓ + 2H 2O + CO 32- D .将醋酸溶液滴到大理石上有气泡产生:2H + + CaCO 3 === CO 2↑+ Ca 2+ + H 2O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语文专题教学总结

语文专题教学总结 篇一:20XX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 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学期在本班的基础知识这方面进行了狠抓。如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和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全班同学都过关。对于学习的重点,如“句子的变换形式”和“修改病句”以及“多音字的理解”等容易失分的知识,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 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一画一思一写一问”的五步预习方

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工作也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思想汇报专题(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的后进生很多,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优带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高考真题电化学

2013-2017高考电化学真题 1.【2017 新课标 1 卷】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2.【2017新课标2卷】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 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3++ 3e- ==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3.【2017 新课标 3 卷】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 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x (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0.02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 Li2S2的量越多 4.【2017海南10】一种电化学制备NH3的装置如图所 示,图中陶瓷在高温时可以传输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b电极b为阴极 B.阴极的反应式为:N2+6H++6e﹣=2NH3 C.H+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D.陶瓷可以隔离N2和H2 5.【2017 北京11】(16分)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取样时间/min 现象 ⅰ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ⅱ30 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小;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ⅲ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小;溶液红色较3 0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完整版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专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Na 2O 2 与CO 2 的反应时,就提出SO 2 与 Na 2O 2 反应的问题。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SO 2 与Na 2 O 2 的反应。 (1)甲同学认为Na 2O 2 和SO 2 的反应与Na 2 O 2 和CO 2 的反应类同,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并将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管口,预期现象与结果相反,如果甲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综合大家的观点,认为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成分有多种可能: 可能Ⅰ:全部为Na 2SO 3 ;可能Ⅱ:为Na 2 SO 3 和Na 2 O 2 的混合物;可能Ⅲ:________ 可能Ⅳ:为Na 2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可能Ⅴ:为Na 2 O 2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可能Ⅵ:为Na 2O 2 、Na 2 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3)乙同学认为,无论哪种观点正确,甲同学设计的装置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可能Ⅳ持怀疑的态度。现有下列实验用品:几支试管、带胶塞的导管(单 孔)、滴管、药匙、品红溶液、蒸馏水、Ba(NO 3) 2 溶液、BaCl 2 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稀 硝酸、请你帮助丙同学从中选出合适的用品对“可能Ⅳ”进行验证,完成下表(可以不填满):

初中语文专题式学习教学讲座.docx

初中文“ 式教学” 践探索 主人:彩云 一、什么是文式教学 根据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 可以文式教学下一个粗略的定:文式教学是根据学生学需要,立足于学生解决而集中某一学主展开,在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及教学价有定性要求的一种 文教学范式。 二、“ 式教学”的特点 (一)精神和言共生 一个先的教学模式背后,一定有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支撑。“ 式教学” 文的精髓就是“精神和言共生”。“精神和言共生” ,把的言和代的言融合一体:的言言的工具性,代言 重言的存在性,言的本体性即言可以生成思想。把两种点融合就是共生,我充分一点。吴泓曾,“ 去的教学学生的是一杯水,最多是一桶水。而我学生的是一条江、一条河。” 文研究家于“ 式教学” 在理上行了系述。北京范大学文学院的秋玲教 授,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中心,以核 心合学材料,运用学和随机接入教学法,可以学生“ 射——聚合”的思方式。教授,研程中有五个必要:一参——引入相关 料,如作者、等;二——深度,探究思考;三比——行比同材、体裁、主,或 者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四——在程中的分享与交流;五写——用文字自己 的感悟与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室主任刘宇新,在《式教学 思考与践》中指出,式教学提出的程背景,是落新程基本理念的需要:主适社 会展和科技步的代需要,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展;适《》构建的模程的需 要。刘宇新主任,教学有八种:①生成。可以在原有学内容的基上或者根 据需要,生新的学内容。②聚合。可以将篇与篇、元与元、教材与教材、内 与外、学科与学科??聚集到一起,③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需要,随做出化或整。 ④高效。教学容量更大、性更、更突出,运用、美、探究能力要求更高。⑤提 升。在比、相关学内容的基上,形成上位的。⑥ 。可以足教材或系教学中 欠缺的内容。⑦个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在基本一致的框架内有自己的,包括内容、方法等。⑧自主。教可以最大限度地自身主能性,整合、开教学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