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启发式”教学

浅谈“启发式”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10893002.html,

浅谈“启发式”教学

作者:景大尤龙林梅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启发式教学误区:一是过多,二是过少,三是深度不够,四是难度过大,五是离题。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式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误区;原则;涵义;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视。很多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都在设计“启发”点上狠下功夫,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误区。

一是过多,以问答式等同启发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堂课从开头到结尾,一问一答到底。表面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实际上,重点没有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课后换个方式抽查学生,多数不知讲了些什么。因为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而不思则惘”。

二是过少,几乎以讲授为主,很少顾及学生。结果,教师讲累了,学生也听厌了,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是深度不够,教师启发问题过于浅易。学生凭借旧的知识,可以不假思索就能顺口而答,不启不发,起不到激励思维的作用。

四是难度过大,教师用于启发的问题,超过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智力、阅历发展阶段。“陵节而施”,使学生坠入五里云雾茫然无所知,所以学生哑然,启而不发。

五是离题,教师的启发,与所授内容毫不相干,把学生的思路导到别的方向。“歧路亡羊”,教学计划不能完成。

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是我国第一个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格局的孔子。他阐述启发教学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启发式教学一要把握火候,学生不到“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程度不要启发;二是要注意度,不要直言道破。不过不及,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使学生思维活动得到充分调动,形成跃跃欲试的局面,而后稍加点拨即可。

“启发”教学还应注意面。大课堂授课,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在设计启发问题时,一定要顾及不同类型的学生。一般以中等成绩为基础,多在诱导上下功夫,等大多数学生思维活动调动起来后再启而发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