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2第6课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2第6课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2第6课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2第6课一轮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高考考点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⑤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二、考向预测: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我国的政党制度,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体现类、意义类为主,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政协的职能、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材料题多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作用、民主党派和政协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三、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围绕一项制度,明确了两个主体。一项制度是指我国的政党制度,两个主体是指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主要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进行了表述,民主党派主要结合政协,强调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所以必须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人大、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立足整个教材,立足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保障,认识政党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关系。理解党与公民、政府、人大、政协的关系。

课前复习案

【考点梳理】

一.中共的地位

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地位

(1)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是什么?

【特别提示】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但是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者,也不是让老百姓行使决定权。

(2)党不负责具体国家事务的管理,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职能由“一府两院”行使。党不能直接组织经济建设,不能代替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

二、中共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

【特别提示】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区别与联系(步步高P77、P89)

【规律方法】

1、对政党知识的考查:一般聚焦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政治生活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一是

党为什么这么做(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党如何去做。三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一般立足对人民利益的维护,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常用的设问方式是:党这样做的唯物史观依据,一般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来分析。

2、区分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强调的是“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执政的为民性,强调的是“发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强调的是“依法”即“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三者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根本性问题,核心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三者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中共的执政理念:

2、指导思想:

3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五、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 我国的民主党派性质是什么?有哪些?

2、名称和地位是什么?

3、内容(或特点)

(1)

(2)

(3)

(4)

(5)

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4. 优越性

【思维误区】关于政党制度的五个“不意味着”

(1)我国实行多党合作,但不意味着我国实行多党制。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但不意味着在我国实行一党制。

(3)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但不意味着民主党派是执政党。

(4)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但并不意味着民主党派没有独立性。

(5)我国的政党制度根本区别于西方多党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借鉴西方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文明成果。

【特别提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几对关系

①党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

②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党和政府的关系。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易错知识点

1. 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2. 中国共产党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注意: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省委、区委)不是国家机关,不执行任何国家职能)

3、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注: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4、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5、在我国,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完全平等。(注意: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

6、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和组织领导。 (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只有政治领导,没有组织领导。)

探究二:整合:高考中政治常考考点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来说明其理论依据: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我国的政党制度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2)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是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的要求;

(3)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1)宗旨、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加强党的三种领导(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3)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4)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

3、党是如何执政的或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

回答此类问题时,一般涉及党的三个执政方式,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党坚持科学执政+材料;民主执政+材料;依法执政+材料。

探究三:步步高p89-91例题

课后拓展案

1.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是

①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④拓宽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福建卷)4.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提案5000多件,涉及我国经挤、政冶、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黄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A.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010北京卷)5.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0天津卷)6、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展开,一些年满60岁的老人已经陆续领取养老金。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在不断的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2010重庆卷)7.在2007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九三学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这标明①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②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只能

③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④民主党派对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0广东卷)8.2009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10.(2012四川)38.(32分)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斩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右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12分)

学后反思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国家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相关举措,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4分)

③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国家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规划,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也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的体现(6分)

(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3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是

①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④拓宽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3.B

【解析】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内民主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内民主属于制度建设,而非思想建设,舍去②,党的执政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观点,本题选B。

(2010福建卷)30.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提案5000多件,涉及我国经挤、政冶、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黄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A.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答案】A

【解析】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提交议案,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说明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B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混淆了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涉及考点有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多党合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旨在通过历年的“两会“这一热点素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从设问方式、考点依据、命题选材看,都是高考复习中的典型例题。

(2010北京卷)30.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答案】D

【解题思路】中国共产党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当选D. A C民主执政,B属于科学执政。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党的执政方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2010天津卷)3、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展开,一些年满60岁的老人已经陆续领取养老金。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在不断的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解析】材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A、C、D不合题意。

【答案】B

(2010重庆卷)32.在2007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九三学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这标明

①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②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只能

③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

④民主党派对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政协履行了参政职能,①②④正确,③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政协不能行使立法权,应选B项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了政协职能,试题较易。

(2010广东卷)28.2009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

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高一政治必修1第六课知识要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1第六课知识要点总结 一、我国的银行: 1、银行的产生: (1)资金通融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 (2)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1)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2)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 领导力量。它有极其重要的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 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第三,经营国库; 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尽管各商业银行的具体职能有所不同,吸取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三大业务; (2)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转账支票、汇票 和信用卡; (3)在我国,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一,银行 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二、 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做出正确 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三、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 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二、公民的储蓄: 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1)广义的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和商业保险,以及手持现金等; (2)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1 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 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 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 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

最新必修1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学设计

必修1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学设计

必修1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学设计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于君 授课日期: 2007年11 月16 日第11周星期五课题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知识与能力 通过小调查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从而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业务,说明银行的存贷行为。能够简单叙述储蓄存款的种类、本 金、利息、利率。 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每个同学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开展调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相关知识与 理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积极参加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积极投资,合理投资,不仅有利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 高,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重点难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存款储蓄日益成为个人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现在是消费者,同时有可能成为储蓄者。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存款储蓄比较陌生,并且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这部分内容又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具多媒体设备,银行储蓄存款凭证及缴费申请单等相关资料

必修1第六课《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 全章概述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金融市场给予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国的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多种筹资方式,如:常见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等。同时,这也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供了多种方式和渠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选择,就需要对这些投资形式的特点有所了解,本课就向大家介绍储蓄存款、银行信贷、股票、债券、保险等方面的金融知识。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新课标基本要求 解析银行存款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新课程学习 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储蓄存款、利率的含义以及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存款分类。 2、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人教版政治必修二:第6课 第1框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1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2016年10月11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是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根本保证。管好干部聚拢人才、建好班子带强队伍、抓好基层夯实基础,国企的实力和活力就会更强,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牢。这说明做强做优做大国企需要(D) ①发挥国企基层党组织对国企生产经营的决定作用 ②依法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发挥国企党组织对国企选人用人的领导把关作用 ④发挥国企党组织对国企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为发挥国企基层党组织对国企生产经营的引领作用。②选项表述错误,党不直接管理企业,故排除。题目中,做强做优做大国企需要发挥国企党组织对国企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国企党组织对国企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故③④入选。选D。 2.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先后三次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①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题目中,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表明了党的主张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①入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明了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故②入选。③选项表述错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④选项表述错误,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选A。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6课-第1框 课后知检测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一、选择题 据统计,2012年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10 2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06 1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储蓄存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储蓄存款作为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具有收益高的特点 B.储蓄存款可以随时存取,灵活方便,很受投资者欢迎 C.储蓄存款可以按约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D.储蓄存款由于收益低,所以没有风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储蓄存款的认识。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收益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带来的存款贬值的风险,A、D两项错误;活期储蓄存款可以随时存取,灵活方便,但定期储蓄不具备这一特点,B项错误;储蓄存款到期能获得本金和利息,故选C项。 【答案】 C 2.下列对储蓄存款增加的根本原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居民收入的增加 B.勤俭节约的民族传统 C.国家的经济发展 D.存款利率的提高 【解析】居民储蓄存款数额增加的原因有多个,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增加、国家提高利率等。但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 【答案】 C 3.小张有10万元,原本他打算到银行整存整取1年,后来考虑到5年后要买房子交首付,就改为整存整取5年期。如果按照下表中的银行利息率,小张的10万元整存整取1年和5年,到期后他得到的利息分别是 A.325元 C.3 250元30 600元 D.650元10 200元

【解析】依据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年限,小张的10万元整存整取1年获得的利息为100 000×3.25%×1=3 250(元);整存整取5年获得的利息为100 000×5.10%×5=25 500(元)。 【答案】 B 4.有媒体称,我国存贷款利率将进入新一轮下降通道。在这一趋势下,张华家有10万元(约两年内不会使用),想存入银行,正确的选择应是( ) A.活期储蓄 B.两年定期储蓄 C.一年定期储蓄后转存一年 D.短期定期储蓄多次转存 【解析】存款利率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存款利率还可能下调,选择两年定期储蓄可以减少利息下调带来的损失,B入选。A、C、D都不能避免利息下调带来的损失。 【答案】 B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再次下调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回答5~6题。 5.对我国利率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利率的调整是由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决定的②货币政策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状况 ③利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受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 ④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利率的高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①是正确的,利率的调整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决定;②中货币政策直接决定经济的发展状况的认识是错误的;③说法正确;④中的“直接影响”的认识不正确。所以①③当选。 【答案】 D 6.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降低人民币存款利率,可以( ) ①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减少居民存款的利息收入③导致银行存款增加④减少市场上货币供应量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6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6课《我国的政党制度》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充分体现了() A.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B.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B错误,题干的主体是党,而B的主体是国家机关;C、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中国共产党顺应变化,从严治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因在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因。①正确但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②③④当选。 答案:B 3.近年来,党中央在正式出台重大决策前,均向各地区各部门和军队负责同志、党代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等广泛征求意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民主立法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D.科学执政 解析:党中央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是发扬民主的体现,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A说法有误,中国共产党没有立法权;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6、《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理清情节脉络。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在本诗中的运用,掌握“相”等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词义。 三、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要突出重点,一是诗歌情节脉络,二是诗歌诵读,三是人物形象,四是赋比兴手法,五是重点词语。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熟读诗歌

(以自读为主) 三、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首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2——6节)兰芝自诉开端 第二部分(7——12节)夫妻誓别发展(一) 第三部分(13——21节)兰芝抗婚发展(二) 第四部分(22——31节)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32节)化鸟双飞尾声 四、作业 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 依据课后第一题展开讨论。 悲剧原因: ①焦母、刘兄的逼迫;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6课 随堂

第二单元第六课 一、选择题 1.(2019·无锡高一期末)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A.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B.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C.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 D.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 [解析]材料中“《神圣法》”“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说明《十二铜表法》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所列出的这些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体现不出习惯法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突出这些规定适用的人群,所以并不能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误。 2.《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集团的神龛之中”。这一现象说明(B) A.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 B.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C.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 D.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解析]“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市民法深藏于祭司集团的神龛之中”表明以祭司集团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仍然掌握着法律解释权,仍主导着罗马共和国的司法体系,故B项正确。 3.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述规定有利于(A) A.稳固帝国的统治B.保护奴隶利益 C.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D.区别公民与非公民 [解析]“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有利于解决版图不断扩大的帝国境内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稳固统治,故A项正确;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材料中“所有被征服者”是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而非奴隶,故B项错误;该敕令缓和了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而非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中“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表明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练习

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遗.施()拊.掌() 萦.绕()鲑.珍() 缢.死()否.泰() 公姥.()纨.素() 答案:wèi fǔyínɡxiéyìpǐmǔwán 2.辨形组词。

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婆婆 (2)工作 (3)兄长 (4)兄长 (5)母亲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孔雀东南飞》是____________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____________诗。选自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它与北朝民歌____________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称为____________。 (2)乐府诗继承了____________的现实主义传统,汉乐府以____________言为主,为以后文人____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1)乐府长篇叙事南徐陵《玉台新咏》《木兰辞》“乐府双璧” (2)《诗经》五五言诗 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共事二三年,________________。女行无偏斜,________________? (2)人贱物亦鄙,________________。留待作遗施,________________。

(3)新妇初来时,________________。今日被驱遣,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始尔未为久何意致不厚 (2)不足迎后人于今无会因 (3)小姑始扶床小姑如我长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县令遣.媒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发展起来。3.战国社会剧变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王”本来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各大国的国君改称“王”,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卿大夫夺位,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3)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各国变法改革以及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制度的宣战,最终使新的生产关系确立。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秦国能够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2)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是皇权至上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称号建立后,嬴政规定自己死后帝位传给子孙,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秦始皇”。“始”——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宝座传给子孙后代,源源不绝。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1)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1)郡县制的推行2)郡县制的内容 2.秦朝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带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的原则。秦律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中央集权政体的作用和意义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6课 第1框 随堂

第二单元第六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教育储蓄业务,是一种总额控制、存期灵活、利率优惠、利息免税的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储蓄对象为在校小学四年级及四年级以上学生,存期为一年、三年、六年三种,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储户每月固定金额存入一次。年利率高于普通零存整取的利率,并免征利息所得税。这种教育储蓄属于(B) A.活期储蓄B.定期储蓄 C.商业保险D.整存整取 [解析]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活期储蓄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但收益较低,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富余资金的存储;定期储蓄流动性差,但收益高于活期的储蓄,适合居民结余款和积少成多的大宗用款的存储需要。这种零存整取的教育储蓄属于定期储蓄,B符合题意。A、D均与题意不符;教育储蓄不属于商业保险,C说法错误。 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众多商业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既没有实体网点,也不发放银行卡,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均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金融服务模式。这表明(C) ①利润已不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②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业务渠道 ③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发生了改变 ④居民能享受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推出“直销银行”业务,说明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渠道,②符合题意;“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均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金融服务模式”有利于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排除;③说法错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 3.商业银行把“效益第一”作为立行之本。商业银行要实现这一立行之本,需要(C) ①通过缩小信贷规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②依靠科学的管理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 ③考虑借款人信用和资金状况是否良好 ④把扩大吸收存款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缩小信贷规模虽然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但不利于银行利润的提高,排除①;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④观点错误。银行利润是通过存款利息和贷款利

必修1第六课《股票、债券和保险》

必修1第六课《股票、债券和保险》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 ★新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能力日标 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U标 通过本框学习,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除了商业银行提供的储蓄存款外,还有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供人们选择。本节我们要学习这些投资选择的有关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股票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教材53页材料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展示了股票投资的两个镜头,根据上述实例,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思考股票投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 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2、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 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东,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投资,但是,股票是可以流通的,股东可以将股票转卖给第三者。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同意,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使股票充满了活力。 3、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教师活动:从教材展示的两个镜头中我们看到,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咼。 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4、股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意:义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思考,发展股票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经济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二、债券 1、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点评: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口组成。 (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3 2019-03-26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6课 第1框

第二单元第六课第1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存款保险是指存款银行缴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存款银行经营出现问题时,使用存款保险基金依照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由此可见,实行存款保险制度(B) ①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维护存款人权益 ②会导致储蓄存款利率的降低 ③会加重商业银行负担,抑制金融业发展 ④表明储蓄存款也是有风险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通过材料对存款保险的描述可以看出,实行存款保险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权益,同时也表明储蓄存款是有风险的,①④符合题意。存款保险与储蓄存款利率无关,②不符合题意;③是对存款保险的错误认识,排除。 2.“想要高收益又害怕钱打了水漂,大额存单是个不错的选择。”所谓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它不同于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在性质上是存款,不过利率比同期限定期存款高,灵活性相对定期存款也更好。由此可见,大额存单(C) ①存款门槛要比银行理财产品更低,更适合广大城乡居民个人理财 ②收益情况一般高于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低于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 ③适合有闲置资金又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非金融机构投资人购买 ④可以由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发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由材料中“大额存单”含义可以推断其涉及存款数额较大,门槛较高,且由材料中“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可以推断大额存单主要不是面向居民个人的,①表述错误;由材料中“不同于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可知,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大、收益较高,“利息比定期存款高”可见大额存单收益高于定期存款低于银行理财,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因为其灵活性比定期存款好,也就是资金流动性更好,且需要金额较大,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可知,大额存单的发行主体中不包括保险公司,④表述错误。 3.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C)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一框

第六课第一、二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明确目标】 1、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2、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难点) 3、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重点) 5、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重难点)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 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是我国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才能,。 ②才能,。 ③才能,。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也具 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主要方式: (2)基本方式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①主题: ②核心 ③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主题: ②内容: ③本质: (3)科学发展观:①内涵: ②主题: 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1)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 (2)党始终把好、好、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和 坚持,发挥,保障,走道路,促进 ,做到。 【学生质疑】一、判断改错: 1、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2、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 3、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中国共产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W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 【当堂小结】 【训练达标】 1

历史必修一第六课笔记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主要指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叶罗马制定和实行的全部法律制度) 一、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 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建立起来。 2、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 年,罗马帝国建立起来。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习惯法—→成文法(从形式上看) (1)习惯法 时间:罗马共和国早期(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中期)。 特点:法律和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具有随意性、伸缩性、不确定性。(局限) 评价: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贵族自已,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平民进行反对贵族的斗争; 特点:内容广泛,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评价:a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c局限: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d实质: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从结构上看) (1)公民法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及罗马帝国统治前期 概念: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作用: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2)万民法 时间: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 概念: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适用范围: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原因:A随着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结果——主要原因)B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C 公民法无法适应新变化 目的:为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过程:A、皇帝重视: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B、法学家充实:法学家充实罗马法律。 C、广授公民权: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结果: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罗马法的评价: 1、本质:为了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律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核心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4、作用和影响 积极:( 1)维系统治(对罗马即现实):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保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2)影响后世(对西方即后世): A、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 到源头。(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 B、近代资产阶级还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C、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等国的立法产生影响 局限: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1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才能维护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 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执政的基本方式: (1)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执政关键是 依宪执政。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 ①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主题: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②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 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耕经济发达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二侵华的经过(5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重点】 (1)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战争的结果(五亿(议)港元):签订《南京条约》(课本P24)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需中英共同商议 (3)鸦片战争的影响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课本P24表格 3.中法战争(1883-1885) 课本P24表格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重点】 (1)战争结果(速记:两口分工):签订《马关条约》(课本P25)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工厂(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要求) (2)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重点】 (1)发动原因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不断发展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这里指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2)战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课本P25)(速记:兵民禁赌) ①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赌)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民)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禁)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兵) (3)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侵华的影响【重点】 1. 列强侵华的危害 (1)人权上: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思想文化上: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 (3)政治上:割地赔款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4)经济上: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 列强侵华的积极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 (1)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四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掀起的原因 (1)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条约>>的签定 (2)根本原因:列强对外扩张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更加剧烈.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重点】 (1)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 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忙于美西战争,在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也想染指中国,但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出于分享权利的需要。 (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3)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①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美国: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 ③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