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六章

复习重点:名词、简答、各章课堂强调的重点及书后作业

第六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一、名词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屈服极限:金属开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延伸率:在拉伸试验中,金属试样断裂后标距长度伸长量?L(L k-L0)与原始标距长度L0的百分比。

断面收缩率:在拉伸试验中,金属试样断裂后原始横截面面积F0和断裂时横截面面积F k之差与原始横截面积F0的百分比。

滑移带:当表面抛光的单晶体金属试样经过适量塑性变形后,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在抛光的表面上出现的相互平行的线条。

滑移线:经塑性变形后在试样表面上产生的一个个小台阶。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某些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的塑性变形方式。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软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滑移方向的夹角都是45°时所对应的取向称为软取向。

硬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90°)或垂直(λ=90°)时所对应的取向称为硬取向。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增加晶界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孪生面)与晶向(孪生方向)产生一定角度的均匀切变过程。

孪晶:通过孪生形成的以孪晶界为分界面的对称的两部分晶体。

变形织构:因塑性变形导致的多晶体晶粒具有的择优取向的组织。

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则显著下降的现象。

二、简答:

1.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

2.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金属的本性、晶体结构、晶格常数。

3. 滑移面与滑移方向选择晶体密排面与密排晶向的原因?

答:密排晶面上原子间结合力最强,而密排晶面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最弱,滑移的阻力最小,因而最易滑移,密排晶向阻力最小。

4.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答:各晶粒不同时变形、各晶粒相互协调变形、各晶粒及一个晶粒内部变形不均匀

5. 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残余应力有哪几种?

答:宏观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点阵畸变

6、根据组织,合金分为哪两种?

答:1)单相固溶体合金,2)多相合金。

7、什么是柯垂尔气团?

答:溶质原子偏聚于刃型位错周围,形成的溶质气团。

8、影响多相合金塑性的因素?

答:1)固溶体基体的塑性;2)第二相的性质、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状况。

9、第二相强化有哪两种强化机制?

答:1)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2)位错切过第二相粒子。

10、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形变织构是什么?

答:1)丝织构,2)板织构。

11、金属塑性变形后,残留在其内部的应力有哪三种?

答:宏观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点阵畸变内应力。

12、金属材料断裂裂纹扩展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

答:1)裂纹的萌生,2)裂纹的扩展。

13、影响材料断裂的基本因素?

答:1)裂纹与应力状态,2)温度,3)其他外界因素(环境介质、应力、氢脆、变形速度)。

14、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中的裂纹扩展方式有哪三种类型?

答:1)张开型,2)滑开型,3)撕开型。

三、绘图题:绘图说明弗兰克-瑞德位错增殖机制。

四、综合应用题

1、画出低碳钢的拉伸曲线,标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阶段。

答:

2、何谓刚度?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它是组织不敏感性能指标?

答:工程上经常将零件或构件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称为零件或构件的刚度。

影响因素:金属的本性、晶体结构、晶格常数。

刚度取决于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数值只与金属的本性、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等有关,而金属的合金化、加工过程及热处理对它的影响较小。

3、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它与原子间结合力有何关系?

答:金属晶格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畸变。

原子间结合力越大,弹性变形越不容易进行。

4、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答:塑性变形的实质是金属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面上一定的晶向进行滑动或产生一定角度的均匀切变。

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滑移和孪生。

5、多晶体塑性变形区别于单晶体变形的特点?

答:1)塑性变形受晶界的阻碍和位向不同的晶粒的影响;

2)任何一个晶粒的变形都不是处于独立的自由变形状态,需要周围其他晶粒同时发生相适应的变形来配

合,以保持晶粒之间的结合和整个物体的连续性。

6、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答:1)各晶粒不同时变形;2)各晶粒相互协调变形;3)各晶粒及一个晶粒内部变形不均匀。

7、固溶强化的微观本质是什么?

答:1)溶质原子引起的弹性点阵畸变应力场与位错的长程应力场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

2)溶质原子偏聚于位错线上,钉扎位错。

8、合金元素固溶强化规律是什么?

答:1)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2)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差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3)间隙固溶强化大于置换固溶强化;

4)溶质与溶剂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9、合金中硬脆相的分布有哪三种?

答:1)硬脆相呈连续网状分布于塑性相的晶界上;

2)硬脆相呈片状或层片状分布于塑性相的基体上;

3)硬脆相在塑性相中呈颗粒状分布。

10、已知纯铜的[110](111)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τk 为1MPa 。(1)要使(111)面上的位错沿[101]方向发生滑移,至少要在[001]方向上施加多大应力?(2)说明此时(111)面上的位错能否沿[110]方向滑移。可了解掌握

解:(1)设至少要在[001]方向上施加的应力为σ,σ在(111)面上的分切应力为τ,则有

τ/σ=a/2

2)22(a a +--(1)

当分切应力τ在[101]方向上的分切应力达到临界分切应力τk ,纯铜的[110](111)滑移系开动,所以有 τk /τ=22)22(a a +/a 2--(2)

将(1)式代入(2)式,可得

σ=k τ2=1.414 MPa

(2)σ在(111)面上的分切应力为τ垂直[110]方向,在[110]方向的分切应力为0,因此,此时(111)面上的位错不能沿[110]方向滑移。

6、对铝单晶试样,沿[112]方向施加2MPa的拉应力,铝单晶开始沿(111)面首先发生滑移:

试确定此时的滑移方向,说明理由。可了解掌握

答:滑移方向为[01],原因:外力在此方向上的分切应力大。

7、试述滑移的本质。用位错理论解释晶体滑移时临界分切应力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十分悬殊的原因。答:滑移的本质:位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着滑移面逐步移动。

原因:晶体在滑移时并不是滑移面上的原子一齐移动,而是位错中心原子的逐一递进,由一个平衡位置

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体置。位错虽然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但只需位错中心附近的少数原子作远小于一个

原子间距的弹性偏移。因此位错运动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切应力就可实现。

8、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纯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为什么晶粒越细,屈服强度越高,且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必须掌握

答:由Hall-Petch公式可知,屈服强度σs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21d呈线性关系。

在多晶体中,滑移能否从先塑性变形的晶粒转移到相邻晶粒主要取决于在已滑移晶粒晶界附近的位错塞

积群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否激发相邻晶粒滑移系中的位错源,使其开动起来,从而进行协调性的多滑移。

由τ=nτ0知,塞积位错数目n越大,应力集中τ越大。位错数目n与引起塞积的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

比。晶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晶粒小,应力集中小,在同样外加应力下,小晶粒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

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在同样变形量下,晶粒细小,变形能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应变度相差较小,引

起的应力集中减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变形量,故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另外,晶粒

细小,晶界就曲折,不利于裂纹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9、何谓加工硬化?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是什么?

答: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则显著下降的现象。

产生原因:位错的运动和交互作用造成的。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的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运

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产生位错塞积群、割阶、缠结网等障碍,阻碍位错的进一步运动,引起变形抗力

增加,因此提高了金属的强度。

消除办法:再结晶退火。

10、试述金属材料冷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答: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晌:1)显微组织发生变化,晶粒形状由多边形变为扁平形或长条形;2)

亚结构得到细化,亚结构直径将细化至10-4~10-6cm,并出现变形亚晶;3)出现变形织构,塑性变形导致多晶体出现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4)产生残余应力,在金属内部,形成残余内应力和点阵畸变。

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晌:1)对金属机械性能的影响,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

升高,而塑性、韧性则显著下降;2)对金属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经过冷塑性变形以后,金属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发生明显的变化,比电阻增加,电阻温度系数下降,导热系数略有下降,导磁率、磁饱和度下降,但磁滞和矫顽力增加,化学活性提高,腐蚀速度加快,扩散激活能减少,扩散速度增加。

五、书后习题P192

6-4 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是什么?见四、综合应用题8

6-6 滑移和孪生有何区别,试比较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的作用。

答:区别:1)滑移:一部分晶体沿滑移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切变,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一部分晶体沿孪生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切变,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2)滑移:滑移面两边晶体的位向不变;孪生:孪生面两边的晶体的位向不同,成镜面对称。3)滑移: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后,即使再浸蚀也不会重现;孪生: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取向,因此孪生经抛光和浸蚀后仍能重现。4)滑移:滑移是一种不均匀的切变,它只集中在某些晶面上大量的进行,而各滑移带之间的晶体并未发生滑移;孪生:孪生是一种均匀的切变,即在切变区内与孪生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毗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的距离。

作用:晶体塑性变形过程主要依靠滑移机制来完成的;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孪生改变了部分晶体的空间取向,使原来处于不利取向的滑移系转变为新的有利取向,激发晶体滑移。

6-7 试述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加工硬化在机械零构件生产和服役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答:关系: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位错密度不断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

重要意义:1)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2)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能够加工成形的重要因素;3)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6-8 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残余内应力存在的原因:

1)塑性变形使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导致宏观变形不均匀;

2)塑性变形使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微观内应力;

3)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或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导致点阵畸变内应力。

实际意义:可以控制材料或工件的变形、开裂、应力腐蚀;可以利用残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绪论 基本概念: 1.工艺性能:金属材料适应实际加工工艺的能力。(分类) 2.使用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时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分类) 3.组织:用肉眼,或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用肉眼或用放大几十倍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金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 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金属键;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键。 3.晶体:原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子)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几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子数目。

7.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面称为晶面族。 8.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又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子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氏矢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方向环绕位错线作一个闭合回路。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一矢量,该矢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而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小晶体。 15.各向异性: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有所差异。 16.伪各向同性:由于多晶体中各个晶粒的位向不同,所以不表示出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17.小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o的晶界。 18.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o的晶界。 基础知识: 1.三种典型金属结构的晶体学特点。(点阵常数,原子半径,晶胞内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间隙种类及大小)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问题详解(崔忠圻版)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 答: 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 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 (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 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 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6、去应力退火:在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铸件、锻轧件、焊接件及机械加工工件中的残留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应力),以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小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10-2 何谓钢的正火?目的如何?有何应用? 答: 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进行完全奥氏体化以后,以较快速度(空冷、风冷或喷雾)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正火过程的实质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伪共析转变。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成分和组织、消除应力、调整硬度、消除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网状碳化物等缺陷,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合适的组织状态。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 0522404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内容少。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内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 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 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 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 铸锭三晶区

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没有过冷度结晶就没有趋动力。根据Rk= 1..,T可知当过冷度T为零时临界晶核半 径R k为无穷大,临界形核功(1订2 )也为无穷大。临界晶核半径R k与临界形核功为无穷大时,无法形核,所以液态金属不能结晶。晶体的长大也需要过冷度,所以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度。 细化晶粒的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与搅拌。 铸锭三个晶区的形成机理:表面细晶区:当高温液体倒入铸模后,结晶先从模壁开始,靠近模壁一层的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加上模壁可以作为非均质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薄层中立即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形成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在表面细晶区形成的同时,铸模温度迅速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减慢,结晶前沿过冷都很小,不能生成新的晶核。垂直模壁方向散热最快,因而晶体沿相反方向生长成柱状晶。中心等轴晶区:随着柱状晶的生长,中心部位的液体实际温度分布区域平缓,由于溶质原子的重新分配,在固液界面前沿出现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扩大,促使新的晶核形成长大形成等轴晶。由于液体的流动使表面层细晶一部分卷入液体之中或柱状晶的枝晶被冲刷脱落而进入前沿的液体中作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 三、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重点内容:杠杆定律、相律及应用。 基本内容:相、匀晶、共晶、包晶相图的结晶过程及不同成分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过冷;非平衡结晶及枝晶偏析的基本概念。 相律:f = c -p + 1其中,f为自由度数,c为组元数,p为相数。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或烧结、或用其它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相:在合金中,通过组成元素(组元)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与性质,并以明确界面分开的成分均一组成部分称为合金相。 四、铁碳合金 重点内容: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组织组成物及相组成物的计算 基本内容:铁素体与奥氏体、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三个恒温转变。 钢的含碳量对平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相对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来源及形态。

金属学与热处理 哈工大第三版版部分答案

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 何谓柏氏矢量? 答:柏氏矢量:不但可以表示位错的性质,而且可以表示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人们在研究位错时能够摆脱位错区域内原子排列具体细节的约束 1、名词解释: 过冷现象:结晶时,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在一定压力下,当液体的 温度已低于该压力下液体的凝固点,而液体仍不凝固的现象叫液体的过冷现象 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处于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 的状态之中,仿佛在液态金属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极微小的固态结构一样。这种不断变化的近 程有序原子集团成为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 变化,时高时低的现象。 2、根据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解释。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冷却速度与过冷度有什么关系? 答: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道,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一切自发过程都朝着使系统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液态金属要结晶,其结晶温度一定要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此时的固态金属自由能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两相自由能之差构成了金属结晶的驱动力。要获得结晶过程所必须的驱动力,一定要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样才能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越大,液、固两相自由能的差值越大,即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越快,所以金属结晶必须有过冷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反之,冷却速度越小,则过冷度越小. 12、常温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答: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 1)控制过冷度,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范围内,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小;2)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3)振动、搅动,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一方面是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使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加. 3、何谓枝晶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2)答:枝晶偏析: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由于固溶体晶体通常是树枝状,枝干,枝间的化学成分不同,所以之为枝晶偏析。形成原因: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的结果,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再加上冷却较快,不能使成分扩散均匀,结果就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很不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多,再结晶内部存在浓

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 ?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 ?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 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 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 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 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填空题: 1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 ?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 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 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9. 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0. 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0)、(120)、(102)、(102)、(210)、(210)> (201)、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题 晶向指数相同,符号相反的为同一条直线 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 晶面指数的数字和顺序相同,符号相反则两平面互相平行 晶面的空间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相同的所有晶面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平行时hu+kv+lw=0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垂直时h=u,K=v,l=w 晶体的各向异性原因: 在不同晶面上的原子紧密程度不同 纯铁冷却时在912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结构转变为结构,配位数,致密 度降低,晶体体积,原子半径发 生。 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 11晶面和]211[晶向 (2 刃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螺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密排六方(HCP)晶胞原子数

原子半径 配位数 致密度 同素异构转变定义--18页 晶体缺陷的分类: 常见的点缺陷: 常见的面缺陷: 第二章复习题 一、填空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 2 、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为 3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为 4 、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晶粒更细,高 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晶粒粗大,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 粒比不采用振动的晶粒更细,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晶粒更细。 二、问答 1、金属的结晶形核45页 2、金属的长大的要点52页 2、铸锭三晶区名称及形成过程(柱状晶为重点) 3、影响柱状晶生长的因素56-57页 三、名词解释: 1、细晶强化 2、变质处理 3、铸造织构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作业题(复习题) 1、概念 合金、相、固溶体、固溶强化、、离异共晶、伪共晶 2、填空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0200628181724)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 [-2 1 1]、[3 4 6]等晶向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 R=Z2a/4贝卩a=4R/V2代入上式有 R=0.146X4R/ V 2=0.414R 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 0.286nm 和0.3607nm,求 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 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 2个Fe 原子, Cu 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 原子 1cm3=1021 nm3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 r=a/2-V 2a/4=0.146a

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的晶胞题解为V F e, 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皿贝S 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 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 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因为位错环上各点的位错运动方向是不一样的,而柏氏矢量的方向是确定的。 15?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式矢量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线的性能,并指出任性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在的位置。 AD、BC段为刃型位错; DC、AB段为螺型位错 AD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里 BC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外 第二章习题 1?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k与其体积V之间的关系

(1)为△ G k = V/2△ G v 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 可知,形成半径为r k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W —斗咖。+忸9 (2)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 4 * d(AG)川一§ 叼"J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则OD=c/2,AB=BC=CA=CD=a 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则 有(CD)2=(OC)2+(1/2c)2,即 因此c/a=√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 R=0.146X4R/√2=0.414R 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解:a)令面心立方晶格与体心立方晶格的体积及晶格常数分别为V面、V 踢与a面、a体,钢球的半径为r,由晶体结构可知, 对于面心晶胞有4r=√2a面,a面=2√2/2r,V面=(a面)3=(2√2r)3 对于体心晶胞有4r=√3a体,a体=4√3/3r,V体=(a体)3=(4√3/3r)3 则由面心立方晶胞转变为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膨胀△V为 △V=2×V体-V面=2.01r3 B)按照晶格常数计算实际转变体积膨胀△V 实 ,有 △V 实=2△V 体 -V面=2x(0.2892)3-(0.3633)3=0.000425nm3 实际体积膨胀小于理论体积膨胀的原因在于由γ-Fe转化为α-Fe时,Fe原子的半径发生了变化,原子半径减小了。 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2个Fe原子,Cu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 1cm3=1021nm3 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 的晶胞题解为V Fe,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 Cu,则 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 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 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看混合型位错 13.试计算{110}晶面的原子密度和[111]晶向原子密度。 解:以体心立方{110}晶面为例 {110}晶面的面积S=a x √2a {110}晶面上计算面积S内的原子数N=2 则{110}晶面的原子密度为ρ=N/S= √2a-2 [111]晶向的原子密度ρ=2/√3a

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第1章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1.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不超过3个。 金属键的特点: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结合力:当原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原子间会产生较强的作用力。结合力=吸引力+排斥力结合能=吸引能+排斥能(课本图1.2) 吸引力:正离子与负离子(电子云)间静电引力,长程力 排斥力:正离子间,电子间的作用力,短程力 固态金属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原因: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原子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 1.2晶体:基元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排列。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的具体排列情况, 也就是晶体中的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晶胞:保持点阵几何特征的基本单元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要会画晶项指数,晶面指数) 共带面:平行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组成一个晶带,这一组晶面叫做共带面 晶带轴:同一晶带中所有晶面的交线互相平行,其中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直线。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的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1.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通常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相同晶体结构,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固溶体:合金的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与固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为溶剂,另一组元为溶质。 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固体中的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内分布规则:分为有序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 固溶强化:在固体溶液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将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间隙化合物:与间隙相相反(比值大于0.59)。 1.4点缺陷:⑴空位⑵间隙原子⑶置换原子。线缺陷: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指晶体中的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滑移矢量:表示位错的性质,晶格畸变的大小的物理量(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垂直;螺形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平行。)。 面缺陷:晶体的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表面或自由界面)和内界面两类,其中的内界面又有晶界、亚晶界、 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两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或大于10° 相界面的结构有三类: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习题3 、5做一下 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 2.1结晶:结晶是指从原子不规则排列的液态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 同素异构转变: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金属不同过冷度也不同,金属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过冷度的速度取决于,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实际洁净无度越低,反之) 金属结晶:孕育—出现晶核—长大—金属单晶体 2.2从液体向固体的转变使自由能下降.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 自由能差降低(△F)是自由能增加,阻力是自身放热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2)、(4 2 1)等晶面和[-1 0 2]、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 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 1/5a,1/2a, 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 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

解:(1 0 0)面间距为a/2, (1 1 0)面间距为"2a/2, (1 1 1)面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 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贝卩OD=c/2,AB=BC=CA=CD=a 因厶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有(CD)2=(OC)2+(1/2C)2,即 I /T J (CU)(c)2- ' 3 2 因此c/a=V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v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二辺a/4,贝卩a=4R/\2,代入上式有 R=0.146X4R/ V2=0.414R 9. a )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b)经X射线测定,在912C时丫-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 a -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丫-Fe转化为a -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解:a)令面心立方晶格与体心立方晶格的体积及晶格常数分别 为V面、V踢与a面、a体,钢球的半径为r,由晶体结构可知,对于面心晶胞有 4r=辺a 面,a 面=2辺/2r, V 面二(a 面)3= (2辺r)3 对于体心晶胞有 4r= \3a 体,a 体=4v3/3r, V 体二(a 体)3= (4\3/3r)3 则由面心立方晶胞转变为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膨胀厶V为 △V=2X V体-V 面=2.01r3 B)按照晶格常数计算实际转变体积膨胀厶V实,有 △V实=2^ V体-V 面=2x(0.2892)3-(0.3633)3=0.000425nm3 实际体积膨胀小于理论体积膨胀的原因在于由丫-Fe转化为a -Fe时,Fe原子的半径发生了变化,原子半径减小了。 10. 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 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与其体积V之间关系式为△Gk=V△Gv/2 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与V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试求出△Gk和a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

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 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 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降的比固态快。当两线相交于Tm温度时,即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Tm温度以下某一温度Tn,才能使G 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把Tm-Tn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 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 会。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下,Gl<G 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 相同点: 1、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2、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3、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1/3。 不同点: 1、非均匀形核的△Gk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 化而变化。 2、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3、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的 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 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 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负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情况。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分为: 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看,界面是光滑的,液固两相被截然分开。在金相显微镜下,由曲折的若干小平面组成。 粗糙界面:从原子尺度看,界面高低不平,并存在着几个原子间距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液固两相原子相互交错分布。在金相显微镜下,这类界 面是平直的。 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关系: 1、在正温度梯度下:结晶潜热只能通过已结晶的固相和型壁散失。 光滑界面的晶体,其显微界面-晶体学小平面与熔点等温面成一定角度,这种情况有利于形成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固液界面通常呈锯齿状。 粗糙界面的晶体,其显微界面平行于熔点等温面,与散热方向垂直,所以晶体长大只能随着液体冷却而均匀一致地向液相推移,呈平面长大方式,固液界面始终保持近似地平面。 2、在负温度梯度下: 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如果杰克逊因子不太大,晶体则可能呈树枝状生长;当杰克逊因子很大时,即时在较大的负温度梯度下,仍可能形成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具有粗糙界面的晶体呈树枝状生长。 树枝晶生长过程:固液界面前沿过冷度较大,如果界面的某一局部生长较快偶有突出,此时则更加有利于此突出尖端向液体中的生长。在尖端的前方,结晶潜热散失要比横向容易,因而此尖端向前生长的速度要比横向长大的速度大,很块就长成一个细长的晶体,称为主干。这些主干即为一次晶轴或一次晶枝。在主干形成的同时,主干与周围过冷液体的界面也是不稳的的,主干上同样会出现很多凸出尖端,它们会长大成为新的枝晶,称为称为二次晶轴或二次晶枝。二次晶枝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在它上面长出三次晶枝,如此不断地枝上生枝的方式称为树枝状生长,所形成的具有树枝状骨架的晶体称为树枝晶,简称枝晶。 2-6 简述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特点。 答: 三晶区的形成原因及各晶区特点: 一、表层细晶区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 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则OD=c/2,AB=BC=CA=CD=a 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则 有(CD)2=(OC)2+(1/2c)2,即 因此c/a=√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 R=0.146X4R/√2=0.414R 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断裂 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答: 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面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轴向力的作用。当载荷与法线夹角φ为钝角时,则按φ的补角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子,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子的增大,屈服应力逐渐减小。cosφcosλ的最大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小值,金属最易发生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无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无穷大,表示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一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 1)发生滑移的一个滑移面 2)在这一晶面上发生滑移的一个方向 3)滑移面上的原子密度与{001}等其他晶面相比有何差别 4)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与其他方向有何差别。 答: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发生滑移的滑移面通常是晶体的密排面,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在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111}晶面。 2)发生滑移的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在{111}晶面中的密排方向<110>晶向。 3){11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值为2.3/a2,{00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1.5/a2 4)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高于其他晶向,原子排列紧密,原子间距小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一铜单晶体,其表面恰好平行于晶体的(001)晶面,若在[001]晶向

最全的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总结

钢的热处理总结 晶向指数[UVW],晶向族;晶面指数(hkl),晶面族{hkl};六方晶系晶向指数[uvw]→u=(2U-V)/3,v=(2V-U)/3,t=-(u+v),w=W→[uvtw] 1. 空间点阵和晶体点阵:为便于了解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通常将实体晶体结构简化为完整无缺的理想晶体。若将其中每个院子抽象为纯几何点,即可得到一个由无数几何点组成的规整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抽象出来的几何点称为阵点或结点。由此构成的空间排列,称为晶体点阵;与此相应,上述空间点阵称为晶格。 2. 热过冷:纯全属在凝固时,其理论凝固温度(T m)不变,当液态金属中的实际温度低于T m 时,就引起过冷,这种过冷称为热过冷。 3. 成分过冷:在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过冷区域,过冷度为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这个过冷度是由于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差别引起的,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能否产生及程度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浓度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 4. 动态过冷度:当界面温度T i

6.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的现象。 7.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是液态金属绝对纯净、无任何杂质,喝不喝型壁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的能量变化,由晶胚直接生核的理想过程。临界半径 8. 非均匀形核:液态金属中总是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要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上形成,需要的过冷度较小。 临界半径 非均匀形核的临界球冠半径与均匀形核的临界半径是相等的。 晶核长大的微观结构:光滑界面和粗糙界面。 晶粒大小的控制:控制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搅动。 表面细晶区的形成:当液态金属浇入温度较低的铸型中时,型壁附近熔体由于受到强烈的激冷作用,产生很大的过冷度而大量非均质生核。这些晶核在过冷熔体中也以枝晶方式生长,由于其结晶潜热既可从型壁导出,也可向过冷熔体中散失,从而形成了无方向性的表面细等轴晶组织。 柱状晶区的形成:在结晶过程中由于模壁温度的升高,在结晶前沿形成适当的过冷度,使表面细晶粒区继续长大(也可能直接从型壁处长出),又由于固-液界面处单向的散热条件(垂直于界面方向),处在凝固界面前沿的晶粒在垂直于型壁的单向热流的作用下,以表面细等轴晶凝固层某些晶粒为基底,呈枝晶状单向延伸生长,那些主干取向与热流方向相平行的枝晶优先向内伸展并抑制相邻枝晶的生长,在淘汰取向不利的晶体过程中,发展成柱状晶组织。 中心等轴晶的形成:内部等轴晶区的形成是由于熔体内部晶核自由生长的结果。随着柱状晶的发展,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再加之金属中杂质等因素的作用,满足了形核时的过冷度要求,于是在整个液体中开始形核。同时由于散热失去了方向性,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大速度是相等的,因此长成了等轴晶。 10. 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的区别:固溶体晶体结构与组成它的溶剂相同,而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它的组元都不同,通常较复杂。固溶体相对来说塑韧性好,硬度较低,金属化合物硬而脆。 11.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因素;电子浓度因素;晶体结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