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套的体系程序文件-总汇

全套的体系程序文件-总汇

全套的体系程序文件-总汇
全套的体系程序文件-总汇

我有全套的TS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可疑和不合格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品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被误用,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一流程或交付至顾客。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从产品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

3 引用文件

Q/6DG13.813-2003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6DG13.710-2003 《采购控制程序》

Q/6DG13.402-200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不合格品: 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或材料。

一般性不合格品: 指显著性返工品、只能报废的不合格品以及需退回供应商部门的不合格器材。

可疑的产品或材料: 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材料。

返工: 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返修: 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合原始要求)。

让步接收: 指对使用或放行未能满足顾客和/或规定要求的产品和/或服务的授权。

降级: 指对不合格品改变等级,以使其满足不同的规定要求。

5 职责

5.1各分厂:

(1)负责生产过程发现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2)负责交付产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3)负责生产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向顾客提出让步接收申请。

(4)负责对生产过程及交付产品不合格品制定并实施优先减少计划。

5.2采购部:

(1)负责加工过程中产生废品时,负责采购产品的补充。

(2)负责采购产品入厂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负责办理采购产品让步接收手续;负责进货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负责所管范围采购产品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5.3质量部:

(1)负责监控公司各单位就生产过程及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及其优先减少计划的实施。

(2)负责及顾客抱怨的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6 工作流程和内容

6.1通则

6.1.1 不合格品包括:返工品、返修品、让步接收产品、废品以及可疑产品。

注:对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产品最终检验、仓储过程中发现的可疑材料或产品应一律归类为不合格品

6.1.2 “废品单”“返工单”“返修单”要注明原因及纠正措施等。

6.1.3 “废品单”“返工单”“返修单”“让步接收申请单”由检验室负责编号、发放、回收保管,

6.1.4 “废品单”“返工单”“返修单”“让步接收申请单”等记录的归档按Q/6DG13.4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6.1.5 不合格品审理一次有效。不能作为下次不合格品处理的依据。

6.1.6 在工作场所,必须易于得到返工或返修工艺指导书,并为相应的操作者使用。

6.1.7 可疑产品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可疑产品:

原有的检验和试验状态遗失、受损。

检验和试验设备受损后怀疑失准,则原有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最终产品发现漏检或错检。

按全尺寸检验和全功能检验后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

3)可疑产品的处置

各单位检验(试验)人员对可疑产品(已发运产品通知顾客追回),按Q/6DG13.71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实施追溯,并重新检验/试验。对检验和试验设备受损后怀疑失准造成的可疑产品,应对曾使用该检测设备测量的所有产品进行追溯,直到合格批为止。若确认为不合格品应采取纠正措施。

6.1.8 优先减少计划

1) 各分厂检验室负责将“不合格统计表”报质量部。

2) 各分厂每月根据“不合格统计表”量化分析不合格品,制定优先减少计划,并上报质量部。质量部负责跟踪验证该计划的进展情况。

6.1.9凡交付给汽车顾客的产品,无论何时,只要其产品或过程与现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公司在继续生产该产品之前,项目组应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的规定事先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的许可(即获得顾客书面的批准证据),公司方可继续生产和将其产品交付给顾客;同时此要求也适用于从供应商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以上产品在提供给顾客前,公司项目组必须与供应商就其提出的任何要求应达成一致。经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的期限资料和数量方面及检验方面的质量记录由相关部门依《质量记录控制管理程序》进行存档;当顾客的授权期满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和要求。当顾客要求被批准的产品/材料被交付时,公司必须在各包装箱上按顾客要求或公司规定的包装要求对其作明确的标识。

6.1.10一旦发生不合格品被发运,发现单位通知项目组,由项目组负责将其信息通知顾客,并按顾客要求进行处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6.2进货检验不合格品控制

6.2.1. 进货检验人员应在“申请检验验收单”上填写不合格结论,通知采购部保管。 1.申请检验验收单

6.2.2.采购部保管应及时隔离并填写红色“器材挂签、材料发放库存记录”卡片,用于标识不合格品。具体办法按Q/6DG13.719《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控制程序》执行。

1.器材挂签

2.材料发放库存记录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6.2.3. 不合格品评审

采购部负责对进货检验和试验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具体办法参照第6.3.2条的规定执行.

6.2.4. 不合格品处置

6.2.4.1 整批拒收

采购部负责办理退库手续。

6.2.4.2 挑选后使用

挑选后的零件/产品必须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允许投入生产

6.2.4.3 返工、返修

返工、返修零件/产品必须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允许投入生产。

6.2.4.4 让步接收

1)采购产品让步接收需具备以下条件:

a.生产急需

b. 让步接收的采购产品对于公司产品的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及重要功能/性能不得有危害,且不得有让步接收后的顾虑。

2)让步接收的办理

a. 采购部应办理“让步接收申请单”,由公司技术部门、制造部门、在“让步接收申请单”上注明意见/建议后报质量

1.让步接收申请单

2.申请检验验收单

6.2.5. 不合格品信息反馈

采购部应向供应商发出“质量问题报告及解决通知”,要求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验证。

质量问题报告及解决通知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6.3过程及最终检验不合格品控制

6.3.1.公司各单位检验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具体办法按Q/6DG13.719《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控制程序》执行。

6.3.2.不合格评审/处置

6.3.2.1公司各单位检验室负责对一般性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且评审方式可由室主任或质量技术员经分析判定后直接在处理单上审签。

6.3.2.2出现以下情况时,公司质量、技术、制造等部门须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a. 成批出现的质量问题。

6.3.2.4不合格品处置

1) 废品

各单位检验人员负责收回废品,开出废品单。废品单是废品的记录标识。废品单号应记录在相应的工艺路线卡上。

2) 返工品

作业指导书中规定允许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可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正常的返工。

不属于作业指导书规定允许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分厂检验人员填写"返工单",按工艺人员在“返

工单”上编制的返工工艺进行返工。

1.不合格品审理单

2.废品单

3.工艺路线卡

4.返工单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3) 返修品

需返修的不合格品由分厂检验人员填写“返修单”,按工艺人员在“返修单”上编制的返修工艺进行产品返修。返修单编号应记录在相应的工艺路线卡上。

4) 返工、返修品返工返修完成后必须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由检验人员在“返工返修单”上加盖检验印章认可。并根据产品质量状况判定是否办理让步接收

5) 让步接收品

让步接收的条件

a. 在生产急需或顾客急需时。

b. 让步接收的产品对于公司产品的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及重要功能/性能不得有危害,且不得有让步接收后的顾虑。返修后的不合格品以及不经返修的不合格品由分厂负责办理“让步接收申请单”。

分厂办理“让步接收申请单”,应由公司制造部门、技术部门在“让步接收申请单”上注明意见/建议后呈报质量部核准。如有顾客要求,让步接收申请还需得到顾客或其代表的批准。

让步申请如批准,分厂应在“工艺路线卡”上注明“让步接收申请单”编号。

让步接收产品必须附有审批齐全的“让步接收申请单。”才能流入下工序。

让步接收申请未得到批准,则不合格品按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最终检验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必须征得顾客的同意。

1.返修单

2.返工单

3.让步接收申请单

4.申请检验验收单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6) 降级品

不能返工或返修且不能被让步接收的产品,由责任单位检验室填写降级/报废申请单责任单位领导批准。

降级改作他用的不合格品如需要也应征得顾客同意。

不能降级改作他用的产品按废品处理。

注:在没有得到顾客维修部门批准前,不得将外观可见返工或返修痕

迹的产品作为维修件。

6.3.3.信息反馈及纠正和预防

6.3.3.1 分厂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采购产品、或上一流程生产单位的产品不合格且未有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时,应填写“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公司质量部,由质量部向供应商发“配套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要求供应商或责任分厂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6.3.3.2公司相关责任单位应根据过程和最终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情况,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办法Q/6DG13.813《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2.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

3.配套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单

返工(返修)通知单

降级/报废申请单

6.4顾客退货控制

6.4.1.接收

公司质量部负责接收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登记造册后,入质量部退货产品仓库并进行标识。

6.4.2. 处置

3) 分厂负责对顾客退回产品的不合格情况进行评审。具体办法参照6.3.2条执行。

4) 顾客退回产品如无法返工、返修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由责任分厂检验室填写降级/报废申请单报质量部核准。

1.返工、返修通知单

2.降级报废申请单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相关文件

N

Y

5) 分厂工艺人员负责编制返工和返修工艺,计调人员开具工艺路线卡,

“返工、返修通知单”“工艺路线卡”

应和不合格品一起流转,作为产品的标识。操作者按返工和返修工艺进行返工、返修。检验人员按返工、返修工艺要求对返工返修后的产品进行检验。

6) 返修品应办理“让步接收申请单”。

7) 若因采购产品造成产品不合格,分厂负责将不合格的外购器财退至公司质量部。由质量部向供应商发出“质量问题报告及解决通知”要求供应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部负责验证。

1.返工、返修通知单

2.工艺路线卡

3.让步接收申请单

4.质量问题报告及解决通知

7. 附件

(无)

采购管理程序

1.目的:

对产品采购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因采购文件/资料出现失误而影响产品质量,并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交期或服务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和满足公司的各项生产需求。

2.范围:

为满足公司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零组件、外购件及外协件、机器设备, 包括服务采购,如:委外加工、委托运输(邮政快递、船/海运、空运、陆运)、委外检验和试验、仪器校正等之采购均适用之。

3.引用文件:

Q/6DG13.711-2003 《政府、安全和环保法规管理程序》

Q/6DG13.712-2003 《供应商控制程序》

Q/6DG13.721-2003 《产品搬运、贮存、包装与防护管理程序》

Q/6DG13.807-2003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产品:过程的结果。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等四种类别的通用产品,它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它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中几种类别的组合。

本公司采购的产品:指适用于期望提交给顾客的任何类别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零组件、外购件及外协件、机器设备易损件。

采购:指从供应商处购买物料及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将合同的部分转包供应商的行为。

质量部:负责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及产品质量监控。

采购部:负责产品采购及其采购过程的监控。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1采购部主管根据项目组制定的产品销售预测和/或制造部拟定的当月生产计划、分工、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和采购员库存调查结果,核算出当期采购物资的需用计划,并做出“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上需注明需采购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交付日期,并需考虑关键、重要和在国内难以采购的安全库存及采购作业的先行期),报部门主管审查。

用于零件生产的所有采购材料必须按《政府、安全与环保法规管理程序》满足对限制有毒、危险物品的政府要求及安全规定,以及考虑生产和销售国有关环境、电力及电磁方面的规定。物料需求计划

6.2应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供应商,如需采购的产品没有合格的供应商,则由技术、质量和采购部门按《供应商管理程序》之规定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估和考核等作业。

6.2.1如需采购的产品中有被顾客批准和/或指定的供应商:则采购员在采购产品时,必须从顾客批准和/或指定的供应商名单上采购有关材料/产品(即:采购主管应将顾客批准和/或指定的原材料供应商名单统一登记、汇总),如采购主管要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产品时,必须将此供应商提供给顾客批准,并经顾客批准被列入顾客批准和/或指定的供应商名单上后,采购主管方可从该供应商处采购有关产品。如顾客有新批准的供应商名单或顾客对原批准的供应商名单有修订和更改时,采购部必须及时对此顾客批准的供应商名单进行更新。

6.2.2采用顾客所指定的供应商,包括工装/量具供应商,公司不能免除对其所采购的产品的质量责任。

6.2.3如被采购的产品因相关因素而有变动时,采购部应按《供应商控制程序》之规定寻找两家(含)以上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比价和报价作业,并根据被采购的产品和公司所需采购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及其产品质量成本、交付符合/满足公司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

6.3采购申请

6.3.1采购员收到部门主管核准后的物料需求计划后,采购员填写的“采购订单”和/或采购产品需求部门提供的采购资料,经部门主管审查后以传真(FAX)等方式传至供应商。采购文件可包括采购产品的相关资料:

工作内容及说明使用表单

a、采购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时间/日期、交付方式(包括运输方式)、单价、金额、等级、类别、向公司提供采购产品的供应商名称或其他准确标识方法;

b、采购产品的规范、图样/图面、样品、过程要求、检验规程/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要求(包括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的认可或鉴定要求等)的名称或其他明确标识和适用版本;

c、适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名称、编号和版本。

6.3.2如供应商无法按期达成或交货期不足时,采购主管应填写“采购协调单”征求相关单位是否调整生产计划,决定是否采取紧急对应措施(如空运等);如在国外供应商处订货或者订货周期较长的产品,可先行订货,订货必须经过采购部领导批准。

6.3.3、如采购的产品之质量对提交给顾客的产品质量基本上无任何影响的物料采购(例如:五金杂项、劳保办公用品、消耗品等),由需求部门根据其实际工作需要报经采购部领导审批,由采购员直接进行采购作业。

6.3.4机器设备维修件、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采购由需求部门根据其实际工作、生产的需要报经采购部领导审批,由采购员直接进行采购作业。

6.3.5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应在“采购订单”上说明,如所采购的产品质量无法描述清楚时,则需求部门或质量部应附上相关的采购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

6.3.6“采购订单”执行完毕后必须存档。

采购订单

6.4采购部门必须要求供应商具有对提交给公司采购产品100%的按时交付的能力,并建立供应商产品交付监控管理体系;公司在要求供应商提交采购产品时,采购部门必须至少在二个星期前将公司相关的采购策划资料(如:采购计划、采购单、后续预计采购数量等)提供给供应商,以便让供应商提前准备公司所要采购的产品和/或材料,使供应商能满足公司对采购产品的要求和需求。

1)供应商产品交付监控管理体系的内容必须包括:

A、每批产品交付时,产品从供应商发出到达公司内预计所需要的时间、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包装方式等;

B、每批产品在交付过程中,如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其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法;

C、供应商未能100%按时交付对顾客所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D、供应商交付的状况和绩效统计(包括:100%按时交付的统计状况和未能100%按时交付的统计状

工作内容及说明使用表单

况以及发生超额运费的统计状况等);

E、如因供应商提供产品的交付进度问题等有关的特殊状况而使顾客无法正常顺利生产时,有关部门必须将其通知顾客,并按顾客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2)供应商产品交付监控管理体系的内容由采购部将其建立于“供应商产品交付及进厂检验监控统计表”中。

3)如公司对供应商之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绩效也需进行监控时,则由采购部和相关部门至供应商处对其生产、制造过程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并将每次评估、考核和监督的状况和结果记录于“供应商过程控制评估考核和监督表”中,以作为对供应商生产、制造过程之绩效控制的依据。

4)依顾客对产品交付的需求状况和公司生产计划的安排,采购主管应随时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供应商交付时间的进度追踪,并将追踪的结果和状况记录于“供应商产品交付及进厂检验监控统计表”中,对供应商逾期未按时交付的采购产品,由采购部采购主管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经部门主管审查后以传真方式通知供应商,要求其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

5)对于一般采购的产品采购主管至少应于供应商按期交货前一天内与供应商联络并确认其是否能如期交货。供应商产品交付及进厂检验监控统计表

供应商过程控制评估考核和监督表

6.5公司或顾客如有要求需到供应商处进行采购产品验证时,采购部采购主管应在采购单或合同上明确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式,并在采购产品交付前由采购主管提出申请,经采购部领导审查后,派人前往供应商处进行采购产品验证。

申请经核准后,采购部派负责质量人员或进货检验员并携带相关检验标准和相关进料检验表单前往供应商处按《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行采购产品验证,并将验证的结果和数据记录于“检测报告”中。

检测报告

6.6供应商提供的采购产品进厂后,对供应商产品进货的质量和数量由采购部检验员和仓库保管员依《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和《产品搬运、贮存、包装与防护管理程序》中之规定对采购产品进行数量点收、产品质量检验、入库等工作。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1.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

Q/6DG13.402-200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6DG13.722-2003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倚(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5—10个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测量仪器将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一次进行依此测量(注意:每个零件的编号不能让评价人知道和看到),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一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当评价人A第一次将5—10个零件均测量完后,由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已测量完的5—10个零件重新混合,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第一次测量过的测量仪器对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二次进行依此测量,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二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第三次盲测以此类推。

5.职责

5.1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制定:计量部门。

5.2 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和数据的收集:使用单位。

5.3 数据收集后之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计量部门。

5.4 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之结果评价和审查:项目组。

6.工作流程和内容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6.1试生产阶段,凡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同时包括:

6.1.1新购和更新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用于控制计划中的量具。

6.1.2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位置移动,并经重新校准

6.1.3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经周期检定不合格,通过修理并经重新校准合格的量具。

6.2由计量部门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其精度来确定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

N

Y 6.3计量部门根据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确定在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测量设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内容、预计完成时间、负责部门/人员、分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部门领导核准后由计量室人员和相关部门执行。

6.3.1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公司内部或外部的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课程之培训/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或获得相关证书,方可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6.3.2本公司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所有分析方法和判定准则应与QS-9000质量体系中的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一致,如经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6.4本公司对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目前共有6种(其中:计量型量具研究方法有5种,如: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计数型量具研究方法有1种,如:小样法)。

6.5测量设备使用单位负责采集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的数据,及时送计量部门进行MSA分析。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6.6计量部门根据使用单位采集的数据,按照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要求,进行MSA分析。

6.6.1测量系统分析的每种性能分析(指:计量型量具研究方法有5种,如: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计数型量具研究方法有1种,如:小样法)之具体操作和方法由测量系统分析工作人员按7附件之规定进行作业。

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

量具极差法分析表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量具线性分析报告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

Y 6.7当判定不合格时,使用单位及时更换相应的测量设备或将该测量设备送计量部门进行修理、校准,然后,计量人员对量具重新进行的测量系统分析。

6.7.1当判定合格时,计量部门将测量分析报告转交项目组审查,最后呈项目组长核准。

6.8当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结果趋近允许接收的下限时,计量室人员应及时将测量系统分析结果通知项目组和制造部门。

6.8.1项目组应对测量系统分析能力不足的量具及其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估,并确定处理对策(包括对已检测的产品的处理意见)。

6.8.2 如涉及到测量仪器需进行维修和校正时,由计量部门人员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之规定进行作业。

Y

N

Y

6.9部门领导依据测量系统分析报告进行合格/不合格核准。

6.10评审合格的测量设备方能继续使用。

6.11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记录之保存与归档,由相关部门按照Q/6DG13.4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作业。

7 附件

附件:测量系统分析

附件:测量系统分析

7.1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方法(简称%R&R或%GR&R)

7.1.1确定研究主要变差形态的对象/量具(如:游标卡尺、电子秤、硬度计、千分尺等)工序量具、产品和质量特性;

7.1.2 选择使用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中的其中一种方法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分析。

7.1.3 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

7.1.4 %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时,必须先对被分析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分析,同时所分析的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之结果必须均受控方可进行被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工作;否则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测量系统不能检查出零件间的变差且不能将其用于过程控制中。

7.1.5 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分析:

7.1.5.1 选择2-3个操作员(至少2人)在全然不知情的状况下利用校准合格的量具对随机抽取的5-10个样品进行盲测,每个操作员对同一样品的同一特性在盲测的情况下重复测量2-3次。

A)、被测量的产品由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进行编号,但这些编号不能让进行测量工作的操作员知道和看到。

然后让操作员B和/或C在不互相看对方的数据下测量这5-10个样品,操作员B和/或C的2-3次随机盲测同操作员A 的随机盲测方法。

7.1.5.2 操作员或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于“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7.1.5.3负责组织此项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员,依据“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规格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其分析的结果记录于“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7.1.5.4 结果分析:

A)、如果所有的极差都受控(即:均在控制限内),那么评价人是一致的,则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即B);如果所有的极差都不受控,那么可能是由于评价人技术,位置误差或仪器的一致性不好所造成,则在进行下一步骤(即:B)之前应先纠正这些特殊原因,并使极差图进入控制中,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即:B)。

B)、如果有一半以上或更多的平均值落在控制限之外,则该测量系统足以检查出零件间变差,并且该测量系统可以提供控制该过程的有用数据;如果有一半以下的平均值落在控制限之外,则该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查出零件间变差,并且不能用于过程控制,同时不能进行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工作。

7.1.6均值和极差法(X-R):

7.1.6.1 选择2-3个操作员(至少2人)在全然不知情的状况下利用校准合格的量具对随机抽取的5-10个样品进行盲测,每个操作员对同一样品的同一特性重复测量2-3次。

A)、被测量的产品由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进行编号,但这些编号不能让进行测量工作的操作员知道和看到。

B)、让操作员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5-10个样品,然后让操作员B和/或C在不互相看对方的数据下测量这5-10个样品。

7.1.6.2 操作员或进行%R&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上。

7.1.6.3 负责组织此项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员,依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上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规格进行计算,并将其记录于“量具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上。

7.1.6.4 结果分析:

A)、当重复性(A V)变差值大于再现性(E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善量具的夹紧或被测量产品定位的使用方式(检验点)。

c)、对量具进行维护和保养。

B)、当再现性(EV)变差值大于重复性(A 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再明确订定或修改作业标准,加强操作员对量具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读取方式的技能培训。

b)、可能需要采用某些夹具协助操作员,以提高操作量具的一致性。

c)、量具经维修校准合格后再进行%R&R 分析。

7.1.6.5 %R&R接受准则:

a)、%R&R<10%,可接受;

b)、10%≤%R&R≤3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等因素,决定是否可接受或不可接受;

c)、%R&R>30%,不能接受,必须进行改进。

7.1.7 极差法(R):

7.1.7.1 选取两位评价人和5个产品进行分析,每个评价人对每个产品进行盲测一次,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量具极差法分析表”中(每个操作员应熟悉和了解使用量具的一般操作程序,避免应操作不一致而影响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并评估不同操作员对量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7.1.7.2 针对重要特性(尤其指有特殊特性符号的)测量所使用量具的精度应是被测量产品公差的1/10(即其最小刻度应能读到1/过程变差或规格公差较小者),以避免量具的分辩力不足,而一般特性测量所使用量具的精度应是被测量产品公差的1/5。

7.1.7.3 负责组织此项%R&R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员,依据“量具极差法分析表”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规格进行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记录于“量具极差法分析表”上;必要时,可将其作成X-R控制图。

A)、每个被测量产品的极差是评价人A获得的测量结果与评价人B获得的测量结果或评价人

7.1.7.4 %R&R接受准则:

a)、%R&R<10%,可接受;

b)、10%≤%R&R≤3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等因素,决定是否可接受或不可接受;

c)、%R&R>30%,不能接受,必须进行改进。

7.1.7.5当%R&R某一测量系统的分析结果为不能接受时,应对以前用该量具检测的成品或库存品进行抽查检验,如发现已超出规格要求,必须立即追踪并通知顾客进行妥善处置。

7.1.8 稳定性分析法:

7.1.8 稳定性分析法:

7.1.8.1 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可追溯标准的真值或基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则从产品

中选取一个样品,其测量值应处于预期测量范围的中间区域,并将其作为标准样品,可能需要准备对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低、中、高数值的三个标准样品,对每个样品单独测量并绘控制图,但一般只不需做中间值那一个就可以了。

7.1.8.2 定期(每小时、每天、每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并将其测量的数据记录于“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中;决定样本容量和频率时,考虑的因素有:校准周期、使用频率、修理次数和使用环境等。

7.1.8.3将测量值描绘在“X-R控制图”或“X-S控制图”上。

7.1. 8.4计算控制界限,确定每个曲线的控制限并根据控制图对失控或不稳定状态作出判断。

7.1. 8.5 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并将其与过程(工序)的标准偏差进行比较,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否适用;如分析结果显示,测量系统的标准偏差大于过程的标准偏差,则此量具是不可接受的。

7.1.8.6 利用控制图的判定方式来对稳定性的准则进行判定:

Ⅰ、不能有点子超出上、下控制限;

Ⅱ、连续3点中不能有2点落在A区或A区以外之区域;

Ⅲ、连续5点中不能有4点落在B区或B区以外之区域;

Ⅳ、不能有连续8点(或更多点)落在控制中心线的同一侧。

Ⅴ、不能有连续7点(或更多点)持续上升或下降。

7.1.8.7 凡呈现不稳定状态(或失控)时,代表量具已经不稳定,必须对量具进行校准或维修,量具维修并经重新校准合格后,应重新对量具进行稳定性分析。

7.1.9 偏倚分析法:

7.1.9.1 独立样本法:

A、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则可从产线中选取一个其测量值落在中心值区域的零件当成标准样品来进行偏倚分析;可能需要建立相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高、中、低三个数值的三个样品并对每个样品用更精密的量具测量10次计算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基准值”。

B、由一位操作员(评价人)以常规的方式对每个样品测量10次,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量具偏倚分析报告”中,然后计算10次读数的平均值,此值即为“观测平均值”。

C、计算偏倚:

偏倚= 观测平均值—基准值;过程变差= 6б

偏倚

偏倚% = ---------- ×100%

过程变差

D、过程变差无法求得时,可用规格公差代替,这样“偏倚%”的计算公式中分母使用“规格公差”代替。

7.1.9.2 图表法:如果用评价稳定性的X-R控制图或X-б控制图中的数据,也可以用来评价偏倚。

A、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可从生产线中选取一个其测量值落在中心值区域的零件当成标准样品来进行偏倚分析;可能需要建立相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高、中、低三个数值的三个样品并对每个样品用更精密的量具测量10次计算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基准值”。

B、以X-R控制图或X-б控制图表中的数据计算出X值。

C、计算偏倚:偏倚= X —基准值;过程变差= 6б

偏倚

偏倚% = ---------- ×100%

过程变差

D、过程变差无法求得时,可用规格公差代替,这样“偏倚%”的计算公式中分母使用“规格公差”代替。

C、偏倚%>30%时,此测量仪器不可接受。

7.1.9.4 如果偏倚较大,可从以下方法中查找原因:

A、标准或基准值有误差,检验校准程序。

B、仪器被磨损,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分析上,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

C、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D、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E、仪器校准不正确,复查校准方法。

F、操作员操作仪器不当,复查检验方法。

G、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

7.1.10线性分析法:

7.1.10.1 在测量系统工作范围内选定5个产品,它们的测量值应覆盖量具工作范围。

7.1.10.2 在计量室或工具间用全尺寸检验设备(精密量具)测量每个产品10次,并计算其平均值,然后将其确定为“基准值”,同时确定它们各自所取得的“基准值”是否覆盖了被检量具的工作范围。

7.1.10.3 让一位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员(评价人)对5个产品以盲测的方式按随机抽取顺序分别测量每个产品各10次(或更多次),并将其测量值记录于“量具线性分析报告”中,然后计算各产品的测量平均值,此值即为每个产品的“观察平均值”。

7.1.10.4 计算偏倚平均值:

偏倚平均值= 观测平均值—基准值;过程变差= 6б

7.1.10.5 绘图: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有关参数,然后绘图。

方程式:Y = b + ax

式中:x = 基准值

y = 偏倚

b = 截距

a = 斜率

拟合优度= R 2

∑y

∑xy - (∑x - )

n y x

a =

b = ∑- a ×(∑)

∑x 2 —(∑x) 2n n

[∑xy - (∑x - ∑y )] 2

n

拟合优度(R 2 )=

[∑x 2 (∑x) 2]×[∑y 2 (∑y) 2]

n n

线性= 斜率×过程变差

线性% =(线性/ 过程变差)×100%

7.1.10.6 线性接受准则:

A、对测量重要特性的系统,线性%≤5%可接受。

B、对测量一般特性的系统,线性%≤10%可接受。

C、线性%>10%时,该测量仪器不可接受。

7.1.10.7 如果线性%值>10%时,可从以下方法中查找原因:

A、在工作范围内上限或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B、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C、磨损的仪器。

D、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7.1.11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

7.1.11.2 判定: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4次测量)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量具,则不能接受,并应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

7.1.12 计量部门依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并将测量分析的结果转交多方论证小组审查,最后呈部门领导核准。

7.1.13当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结果趋近允收下限时,计量部门工作人员应负责将其以“联络单”的方式通知项目组和制造部门。

7.1.14 项目组应对测量系统分析能力不足的量具及其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估,并确定处理对策(包括对已检测的产品的处理意见)。

7.1.15 计量部门领导依据测量系统分析报告进行合格/不合格核准,当判定不合格时,计量部门应对量具重新进行的测量系统分析,然后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

7.1.16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记录之保存与列管,由相关部门参照《记录控制管理程序》进行作业。

产品安全性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提高产品安全性,让全公司各个不同层次的员工均能够以适当的形式了解、掌握产品安全性可能给顾客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以及清楚和明确产品责任与公司的关系;通过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制造过程活动中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安全性对员工造成的潜在风险,并尽可能可靠地避免公司产品安全性对顾客所造成的缺陷。

2.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与产品安全性(即产品责任)有关的产品均适用之。

3.引用文件

Q/6DG13.804-2003 《过程审核管理程序》

Q/6DG13.809-2003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Q/6DG13.711-2003 《政府、安全和环保法规管理程序》

Q/6DG13.402-200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6DG13.601-2003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Q/6DG13.605-2003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Q/6DG13.701-2003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

Q/6DG13.706-2003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Q/6DG13.707-2003 《设计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程序(DFMEA)》

Q/6DG13.708-2003 《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程序(PFMEA)》

Q/6DG13.718-2003 《服务管理程序》

Q/6DG13.719-2003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程序》

Q/6DG13.721-2003 《产品搬运、贮存、包装与防护管理程序》

Q/6DG13.722-2003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Q/6DG13.724-2003 《实验室管理程序》

Q/6DG13.805-2003 《产品审核管理程序》

Q/6DG13.809-200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6DG13.813-2003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6DG13.814-2003 《顾客抱怨处理程序》

4.术语和定义

产品责任:用于描述直接或间接生产者,因其生产的产品造成的与人员伤害、财产损坏或其他损失有关损失赔偿责任的通用术语(即:指由于产品缺陷造成消费者、使用者或者其他人员之人身、财产损害依法应承担损害赔偿的法律后果)。

5.职责

5.1产品安全性项目的识别和确定:研究所与各分厂的设计开发部门(简称“设计开发部门”)。

5.2 产品安全性项目策划和设计:设计开发部门。

5.3 产品安全性标识、实施:设计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

5.7 产品安全性之责任调查、处理:设计开发部门和各相关部门。

5.8 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责任处理记录之保存:档案馆。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1 通则

6.1.1产品责任的法律特征:

6.1.1.1 产品责任的财产性:

只要公司的产品存在缺陷且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本公司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本公司的赔偿程度不是以公司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大小而言,而是以受害人受到的实际损害确定;再次,本公司的赔偿款项是从公司的合法财产中划拨。本公司既使未从其生产、销售活动中盈利,或者盈利额远不够其应承担的赔偿时,赔偿款均从公司所拥有的其他财产中充抵。

6.1.1.2 产品责任的侵权性:

本公司的产品责任是基于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果缺陷产品未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即未实际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的合法权益,则不构成产品责任。

6.1.1.3 产品责任的制裁性:

本公司的产品责任是一种法律制裁。首先,无论公司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只要公司的产品存在缺陷且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本公司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本公司的赔偿程度不是以公司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大小而言,而是以受害人受到的实际损害确定;再次,本公司的赔偿款项是从公司的合法财产中划拨。本公司既使未从其生产、销售活动中盈利,或者盈利额远不够其应承担的赔偿时,赔偿款均从公司所拥有的其他财产中充抵。

6.1.2产品责任的性质:

6.1.2.1 本公司的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损害偿责任,是指公司因产品缺陷侵害了消费者、使用者的人身、财产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A)、本公司的产品责任是基于产品缺陷致害而产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不一定都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B)、本公司的产品责任是以产品是否存在缺陷、缺陷产品是否已造成人身、财产损害为条件,只要受害人的损害是本公司产品缺陷所致,不论公司有无故意,都将依法承担责任。

C)、本公司的产品责任之承担方式主要是支付赔偿金,其赔偿数额是根据损害后果和法律的规定而确定。

D)、本公司的产品责任之产生主要是基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和维护国家对市场秩序的管理。

6.1.2.2 本公司的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是指本公司的行为主体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或者违反了民事法律义务,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A)、本公司的产品责任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在产品责任的确定中,即使本公司主观上没有过错,只要受害人的实际损害是由于公司的产品缺陷所造成,且不具法定的抗辩事由的,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即告成立。

B)、本公司的产品责任之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如果公司不能证明受害人的受损事实非产品缺陷所致,公司就必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C)、本公司的产品责任之侵权赔偿的前提必须是产品存在缺陷。

D)、由于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受害人往往是多数,且存在着共同的受损事实,要求解决问题的愿望往往也是一致的。为了简便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工作,本公司的产品责任在诉讼方式上,除了可以采用一般的诉讼的程序外,还可以采用集团诉讼的方式。

6.1.3产品责任构成的条件:

6.1.3.1 构成产品责任的前提条件:

产品存在缺陷是构成本公司产品责任的前提条件。如果本公司产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则本公司的产品属于缺陷产品。

A)、产品设计上存在缺陷:

设计上的缺陷是指本公司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安全、不合理的因素,或者设计者对产品安全存在疏忽(如: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材料选择不当、有关参数计算失误或者安全系数考虑不充分等)。产品设计上存在缺陷是导致产品存在潜在危险的根本因素。

B)、产品制造上存在缺陷:

制造上的缺陷是指本公司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未达到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规范,或者加工工艺存在问题或者原材料选用不当等,致使产品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有裂纹的瓶子充装饮料,消费者在使用时划破手指、嘴唇、炸伤眼睛等)。

剂产品说明上没有作适当的警示说明,导致幼儿误食有毒的家具清洁剂而死亡等)。

6.1.3.2 构成产品责任的必要条件:

产品消费者、使用者或者其他人员人身、财产的实际损害是构成本公司产品责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本公司产品缺陷已造成受害人实际的人身、财产损害事实以后,受害人的索赔请求才能成立。如果本公司产品存在缺陷,但是消费者、使用者发现了产品缺陷,而且及时避免了损害的发生,则赔偿责任就不成立。

6.1.3.3 构成产品责任的充分条件:

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构成本公司产品责任的充分条件。

A)、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指本公司缺陷产品的消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是产品缺陷直接造成的,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否则即使产品存在缺陷,但是经证实致害原因不是本公司产品缺陷造成的,而是使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所致,则不能构成本公司的产品责任。

6.1.4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本公司产品责任的规则、依据和标准。本公司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等。

6.1.4.1 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主观上的过错或过错程度的大小为标准,判定本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产品责任以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赔偿责任。在诉讼中如果原告能证明其所受的损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律上就推定被告有过错,并由其承担法律责任。

6.1.4.2 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是指产品造成受害人某种明显的损害时,本公司应对此损害承担法律责任,其行为的合法性、或者是属于缺乏故意或者过失,都不能成为有效的抗辩理由。

6.1.4.3 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亦称衡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均无过错,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让双方分担责任。

6.1.5 产品可靠性章程:

本公司的产品可靠性章程为:公司有责任保证公司设计、生产的产品对于本产品的既定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是安全可靠的。本章程是公司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可由下列方法达到:

6.1.5.1 所有新设计生产的产品将由产品安全与可靠性委员会评审,以确保产品用于既定目的的安全可靠性。

6.1.5.2 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将接受评审,以保证公司作为制造商或被选择的外部供应商有能力、有条件生产出质量稳定、一致的产品。

6.1.5.3 公司保证所有新产品、部件、材料和工艺方法在其使用前接受必要的测试。

6.1.5.4 公司将从设计和工艺过程中找出潜在风险和危险,为其他任何余留的危险的警告、指导作好准备,同时警告任何合理的、可预见的产品不被误用。

6.1.5.5 通过产品制造时的例行试验和检查,公司保证产品符合所采用的标准、规范和性能参数。

6.1.5.6 公司保留证明上述措施正确实施的记录,并保存合理的时间。

A)、本章程作为保障所生产的产品安全可靠的指南将纳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安全性管理程序》中。实施本章程中的指南和规则将是本公司每一位员工的责任。

B)、本章程由产品质量工程师协助解释和应用。

6.2当与产品有关的信息/资料(如:产品图纸、技术资料、技术协议、合同/订单等)进入公司时,由设计开发部门进行接收。

6.3当设计开发部门接到的是有关涉及产品安全性的信息/资料时,应召集质量部、生产部门、采购部、制造部等部门进行产品安全性项目识别和确定,并将识别和确定的结果记录于“产品安全性项目识别和确定记录表”中。

产品安全性项目识别和确定的内容包括:产品的性能(如:环境条件、使用条件、可靠性)、感官特性(如:式样、颜色、味道、气味)、安装结构或配合、适用的标准和法规、包装、标识和追溯、质量保证(验证)。

管理者代表审查

总经理批准

6.4由设计开发部门针对其建立档案资料,并将其档案资料记录于“产品安全性项目汇总一览表”中,以作为日后产品安全性的追溯依据。

6.5设计开发部门在识别和确定产品安全性后,根据顾客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对产品安全性项目的要求进行策划,

ISO程序文件大全

I S O程序文件大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颁布令 (3) 一、文件控制程序 (4) 二、记录控制程序 (11) 三、体系策划与运行控制程序 (15) 四、内外部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9) 五、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5) 六、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31) 七、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41) 八、环境保护程序 (49) 九、产品实现的策划程序 (53) 十、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57) 十一、采购控制程序 (61) 十二、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69) 十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79) 十四、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85) 十五、顾客满意程度测量控制程序 (91) 十六、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97)

十七、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05) 十八、产品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109) 十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7) 二十、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23) 二十一、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27) 二十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33) 颁布令 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对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第三版进行了修订,修改版序为第四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本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总经理: 2010年1月1日 一、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相关部门和各生产场所及时得到和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所有与管理体系相关文件、资料以及外来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控制,不适用于其它类型文件的控制,如行政文件等。 3 职责: 3.1 综合办公室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登记、发放以及作废文件的回收控制工作,全质办负责公司第一、第二层次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改、修订以及换版工作。 3.2 各车间负责本单位文件以及相应第三层次文件的编制、发放、控制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质量文件的分类 4.1.1 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 4.1.2 第二层次文件:《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4.1.3 第三层次文件: a.确保公司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各类管理制度、计划、方案、报告等)。 b.证实产品符合要求和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记录。 c.与体系相关的各种外来文件。

2017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完整版

********技术程序文件 ***/**-20**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第一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年1月1日发布 ****年1月1日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 程序名称:文件控制程序 编制单位:*** 编制:*** 时间:****.1.1 审批:*** 时间:****.1.1 评审会签表

1.1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起的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确保体系运行有效,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文件的控制。外来文件的控制参照使用本程序。 2. 引用文件 本程序引用以下文件: ****/QP4-2 记录控制程序 3. 职责 3.1 ***是本程序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全公司第一、二、三层次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分发、登记、修改、回收、换版、标识和处理。 3.2 ***是本程序责任单位,负责全公司技术性文件的管理。 4 控制要点 4.1 文件审批控制 本公司文件由总经理授权***、***、***起草编制。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均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评审、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4.1.1 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起草,各职能部门评审,由总经理审批。 4.1.2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起草,相关部门参与评审会签,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第三层次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管理者代表审批,若其不在公司可由其授权的部门领导代批,其中管理性文件可由负责起草的部门代批,技术性文件只能由***负责技术文件领导代批。所有代批文件

三体系认证企业程序文件新版

三体系认证企业程序文件新版

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3) 记录控制程序 (14)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9) 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26)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31) 资源管理程序 (36) 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45) 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48) 职工综合能力考核鉴定表 (55)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58)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64) 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78) 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81) 采购控制程序 (85) 内部审核程序 (88)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96)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07)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17)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124) 环境因素评审程序 (132) 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 (139)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142) 绩效监测和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152)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对文件的控制工作,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场所能及时获得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如下各类文件的控制: a、质量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及管理性文件; b、合同类文件(标书、协议、合同等); c、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 d、外来文件:由公司外部进入本公司的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文件、上级下发的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负责审核、批准程序文件,负责审核管理手册。 3.2办公室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体系运行文件标识、管理及组织评审,负责技术性文件和施工作业文件的编制,更改及负责本部门范围内文件编制和控制,负责失效留存文件的归档管理。3.3其它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文件的编制及本部门的文件控制。4工作程序 4.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1、QEH管理手册——一级文件 2、程序文件——二级文件 3、作业文件——三级文件(如:施工图纸、技术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验收规程、施工方案、公司制度、办法、标准、计划书等)。

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能源管理程序文件2012年12月12日发布实施

相关术语 能源管理体系: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用能单位:消耗能源的独立核算单位或其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能源因素:在用能单位运营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过程和环节。 重要能源因素:指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和环节。能源方针: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目标: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指标:为实现部分或全部目标而设定的、量化的、可测量的绩效要求。 关键岗位: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 基准:用能单位为评价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通过对历史数据收集与分析,确定的某一年(或某一时期)能耗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标杆:用能单位参照比对的、同行业同类型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 能源管理绩效: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能源管理方案:用能单位为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能源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目录

修改记录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一、目的 控制供水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确保各有关部门、单位使用有效的版本,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能源体系文件和资料的管理与控制。 三、职责 ㈠负责能源管理手册和能源程序文件的控制。 ㈡负责发文件和上级来文的控制,其他外来文件由接收部门控制。 ㈢各部门、单位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第三层文件的编制和控制。 四、工作程序 ㈠工作流程 编制批准发布实施更改换版评审㈡文件的分类 1、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⑴能源管理手册; ⑵能源程序文件; ⑶第三层文件。 2、能源管理手册是阐述企业的能源方针、目标,对组织的机构、职责权限以及标准要求进行总体描述的文件。 3、能源程序文件是能源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是为满足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所规定的过程方法。 4、第三层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是除能源管理手册、能源程序文件以外的其他控制管理作业文件。 5、有关能源法律法规等外来文件的控制,按《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获取和确认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执行。 ㈢文件的编制、批准和发布

工程监理过程控制程序-三标体系认证文件

某监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XX-XX- XX 版本/修改码:xx 工程监理过程控 制程序 控制类别: 发放编号: 受控本 发放日期: xx 年 xx 月 xx 日 xx-xx-xx 发布 xx-xx-xx 实施 第 1 页 共 38 页 编制 审查 批准 归口管理部门 解释单位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工程建设监理的职责、控制途径和方法,以确保工程建设监理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确保XX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防止监理过程中出现不合格,保证监理服务质量;证实XX有能力稳定地提供合同约定并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 法规要求的监理服务;同时规范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监理服务质量,以满足顾客要求。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所承担的所有工程建设监理项目的监理服务。 2职责 (1) XX 领导层指定项目分管总经理、分管总工,组建项目监理部、任命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2) 监理公司分管经理负责指导和审查工程监理规划;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主持编写工程监理规划,审查监理实施细则,并负责实施。 (3)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监理过程的实施和管理,并负责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和接口管理。 (4) 各职能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跟踪和管理。 3 工作程序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3.1.1 依据监理合同约定,适时设立现场监理机构,配置监理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3.1.2 参照《监理工作制度》(GYECC-QS7-C3),结合具体项目建立监理工作规章制度;参照附件《监理常用工作流程图》(GYECC-QS7-D13),制定监理工作流程,按规定报批后贯彻实施。 3.1.3 接收、收集并熟悉有关工程建设资料,包括: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合同文件及相关资料等。 第 2 页共38 页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95933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评审资料 2017年7月 编制:办公室 目录 1、管理评审计划 2、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含签到表) 4、管理评审输出(报告) 5、管理评审改进计划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CR-JL-9.3-01 2017-0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运行情况 1、公司管理体系策划情况:公司针对本次贯标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方案策划、标准知识的宣贯、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公司体系宣贯工作比较顺利,公司体系转版运行基本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整体的策划,总经理配置了人力资源,建立了贯标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授权;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从整体上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打下了基础。组织编写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记录,经过反复修改、讨论,编写后的文件除组织会审讨论外,还组织了多次学习,培训和交流。于2017年2月发布了A 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正式实施。 4、学习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贯标工作中的重要一步。各部门认真学习《管理手册》,在体系转版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与本部门归口的《程序文件》,自体系运行以来,目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良好。 5、建立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 贯标工作要求我们将所做的工作留下记录,为此我们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全运行中逐步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工作 a. 整理规范现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 b. 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要求 补充完善公司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 c. 通过培训,规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填写要求。将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留下如实的记录,以证明我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工作提供有可信的证据。 二、公司环境和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在策划体系前,召开了业务分析会议,分析了当前可能影响公司未来业绩的的内外部因素,包括国内有关政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内总体经济形势、关联行业发展形势,现有工艺技术,内部人财物技术资金等,分析了我们的优势和短板,找出来可能的机遇,面临的风险。将有关风险特别是安全和财务风险纳入管理体系中。体系运行以来,风险基本可控。公司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后将面临更多中标的机遇,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实施情况: 公司自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总经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制定并批准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方针包含了对法律法规的要求、持续改进、预防污染的承诺,同时为制定、评审目标、指标提供了框架,成为我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的宗旨。 公司对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过程、部门涉及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了识别,确定了重要的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为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实现以及满足重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法律法规、运行和经营的

三体系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目录

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严格控制管理,确保其文件使用的有效性、保管和更改的规定。并对质量记录其完整性、准确性、清晰、保管等予以控制。以证明产品三体系满足规定要求、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为实现可追溯性、证实作用以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资料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与权限 ISO综管部负责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收集、分类编号、整理、存档保管、发放及与管理和 控制有关的其他工作。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在用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4、程序内容 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制、审核、审批按下列规定执行: 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归口、分类、 4.2.1 公司编制的各级管理体系文件均由综管部归口、分类并统一编号,其文件编号规定。 4.2.2 文件受控分类 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受控原版、受控副本、非受控副本: 1)受控原版是不须加盖受控文件印章,由综管部保存,仅作为复制用途。 2)受控副本为受控原版的复印件,其上加盖红色“受控本”印章发放,作为公司内使用的合法文件,公司内不允许使用“受控本”变黑的非法复印文件,以确保文件更新时能够从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3)非受控副本为受控原版的复印件,其上加盖红色本公司名印章作为提供给客户或公司以外的人员使用的合法文件。公司内部不允许使用加盖红色本公司印章名的体系受控文件。 4.2.3 文件版次规定 为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控制,对其采用版次来控制最新有效版次。版次采用“A”+第几次版本,文件经过一次修改后进行换版,版本号增高一位(如:A0首次发行版本、A1第一次修改、A...n第n次修改 文件的发放与记录 4.3.1 综管部根据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效率记录制定并及时登录《受控文件总表》;根据质量记录表格制定并及时登录《质量记录总表》,确保各部门使用最新有效的文件。根据统一分发号加盖红色“受控”印章发放,收件人应当场核对页数,页码和分发号无误后,在《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上签收。 4.3.2用部门的体系文件破损或遗失时,须填写《文件领用申请表》经体系负责人批准补发。破损文件及时交还综管部,遗失文件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3.3 非发放范围人员需领用文件时,须填写《文件领用申请表》经该文件的批准人同意后,按本节第条办理手续。 4.3.4 三体系记录空白表格的发放由综管部根据《质量记录总表》发放三体系记录空白表格,不需要加盖蓝色“受控本”印章,接收人在表格原件背面签字,作为发放记录(注:综管部只控制质量记录空白表格的格式、编号和版次)。 文件的更改

ISO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采购管理程序

编制: 文件类别: 程序文件生效日期: 2004/01/01 审查: 文件号: QP-74-01 持有人: 核准: 版次: 2.2 管制状态: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采购合同资料编制、审批以及采购产品的验证安排,以保 证采购产品满足采购合同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采购资料的编制和采购产品验证的控制。 3.定义:无。 4.流程: 作业流程 权责 单位 相关说明 使用表单 采购部 采购部门依据《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挑选出合格供应商登入名录 采购部 采购部接到物控开出的[请购单]后,从合格的供应商中挑选合适生产商,下采购订单;若涉及调用我司模具,则需签署[模具借用单]。采购订单签订后的修改,需订立采购订单修订单或重下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修订单] 模具借出单 物控部采购部 供应商用我公司格式的进货单填单,仓管员收货后在[进货单]上签收,并交采购员确认。 进货单 采购部 物控部 1、仓管员对货物贴检验标识卡,填质检/入库单交品管检验,并跟催进度。品管检验完成后 留下品管联 2、货物办理入库后,由仓管员分发质检/入库 单的财务联和采购联。 3、有质量问题的单据应交物控部,由物控员协 调、总经理决定最终的处理办法。 质检/入库单 采购部 当出现质量问题,需扣取工时损失费、进行折 让等与供应商交涉事宜,应填报异常联络单, 及时与供应商达成共识。 采购异常联络单 物控部 采购部 退货由物控填退货单,交采购联络供应商退货。退货单填写需特别留意将退货类别填写清楚。 退货单 采购部 每月月结时间到后5天内,由采购经办人员以进货单和质检/入库单为依据,将当月各供应商的 供货清单列出,与供应商对帐,吻合后交财务 审核,审核无误则双方签字,作为当月的结算 单。 采购结算单 5.内容: 5.1.选择合格供应商 5.1.2采购部依《供应商评审管理程序》对各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出合 格的供应商登入名册。 合格供应商 请 购 单 采购单 模具借出单 进货单 质检/入库单 采购异常联络单 退货单 月供货对帐单

TS16949-2018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文件控制流程图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 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 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内部审核程序-三标体系管理程序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1.目的 为了验证各项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标准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内部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 3.2技术质量处负责内部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组织工作。 3.3各有关部门参加内部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活动,负责针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3.4审核组长负责制订现场审核计划,编制内审报告。 4.工作程序 4.1审核准备工作 4.1.1技术质量处于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年度审核计划中应包括年度内准备审核的部门、审核范围、审核时间等内容。年度审核计划的修改,必须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1.2技术质量处结合审核任务提出审核组名单和审核组长,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确定。内审员应由具有资格并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担任。 4.1.3技术质量处与受审核部门约定审核时间和日程安排后,由审核组长编制现场审核计划。 4.1.4审核组收集并审阅与审核内容相关的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以备审核使用。 4.1.5审核员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表》(表QESB-25-01),确定抽样方法和数量。 4.2审核实施 4.2.1审核组长按现场审核计划主持召开首次会议,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和时间安排。首次会议由审核组、受审核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 1

2018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程序文件汇编 (第1 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10-01 发布 2017-10-01 实施 GGGGGGG 有限公司 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3) 记录控制程序 (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0)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2)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8) 相关方管理控制程序 (11) 运行控制程序 (15) 污染物管理控制程序 (18)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2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6) 合规性义务和评价控制程序 (29)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1) 绩效测量与监视控制程序 (35)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8)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42) 事件调查控制程序 (47)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51)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54)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58) 组织的环境、相关方分析及风险控制程序 (62) 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部门使用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 3.2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3研发部负责设计研发和技术协议等文件的控制管理; 3.4各部门负责归口外来文件的控制管理。 4. 工作程序 4.1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A层文件《管理手册》;B层文件《程序文件》; C层文件有: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国家 /行业标准等。 4.2文件的审批流程 4.2.1A层文件:《管理手册》由综治办编写、常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 4.2.2B层文件:《程序文件》由编写小组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2.3C层文件:由管理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副总批准。 4.2.4公司行政文件

最新ISO45001-2018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最新ISO45001-2018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2) 记录控制程序 (10) 管理评审程序 (14)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20)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23) 资源管理程序 (29) 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34) 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39)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46) 采购控制程序 (55) 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62)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67) 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77) 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81)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84)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96) 内部审核程序 (98)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05)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1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16) 废弃物管理程序文件 (131)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134) 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140)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146)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149) 变更控制程序 (166) 方针、目标、指标控制程序 (170)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程序 (17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77) 防护管理控制程序 (179)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183)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185) 环境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件控制程序 ZH-CX-01-2018 1目的 对公司范围内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 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各个部门、各个 场所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 预期使用。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公司范围 内体系运行文件标识、发放、归档管理及组织评审以及负 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文件编制和控制。 3.2 工程管理部负责技术性文件和施工作业文件的编制、 更改以及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文件编制和控制。总工程师 负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3.3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文件的编制及本部门 的文件控制。 4工作程序 4.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QEO管理手册—一级文件; b. 程序文件—二级文件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耐火等

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

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DOC)

Q/2A GX01-2012 1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发布、修订、维护与评价。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本部,以及各分厂、分子公司。 2 目的 旨在保证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统一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3 术语和定义 3.1 管理体系(HF-MS,Hafei-Management System)文件,包括制度规范、管控(评估)标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授权表和管理手册等。 3.1.1 制度规范: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并以一定方式发布的、非针对个别事务处理的规范总称。包括章程、原则、规定、实施细则和决定等非流程性文件。 3.1.2 业务管控(评估)标准:哈飞汽车实施业务管控的纲领性、政策性文件,主要阐述长安汽车各业务管理和控制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条款。 3.1.3 管理地图:展现本单位业务逻辑关系,使业务架构显性化的业务框架图。 3.1.4 程序文件:描述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协作性工作的文件。通常是由一系列流程组成,辅之以职能职责、业务规则、记录表单等一系列标准,从而实现对业务流转关系的全面描述。部门内部跨业务处的协作性文件也属于程序文件范畴。 3.1.5 作业指导书:描述封闭在处室内部完成的管理工作,涉及工作步骤、操作规程、经验技巧、动作要领等各种指导性内容。 3.1.6 管理授权表:管理授权是指将业务中的决策责任和资源控制权赋予下属,使下属获得决策权和行动权。管理授权表描述管理体系文件中业务审批的授权情况。 3.1.7 管理手册:是某一范围数据、资料或文件的汇编,内容通常是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程序、规定、标准等文件的集合。 4 职责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附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 2012年3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2)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2)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2) 第三章发展目标 (3)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5)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6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8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0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12)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13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15)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6)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18)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18)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19)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20)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21)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22)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24)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24)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24)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25)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25) 实施 (27)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1

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吾爱网络项目》精选考试类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程序文件规定不适宜,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或换版时; d) 体系的实施依据发生变更时应进行改版。 2.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本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程序文件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5.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起草修订稿并报最高管理者审批。 2.5.4 程序文件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本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2.6 程序文件持有者责任 2.6.1 本公司的程序文件持有者应认真学习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条款,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有义务在自己的工作范畴认真执行。 2.6.2 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修改或增删程序文件内容和条款。 2.6.3 程序文件是“受控”级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2.6.4 未经本公司负责人批准,程序文件不得私自外借或进行复印。

三标管理体系手册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手册 QEOHSM Manual *********公司

手册编号: 00 手册颁布及管理者代表任命令 公司依据《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新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结合体系运行情况对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A版)进行修订,现发布一体化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B版)。 该手册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核工程、电力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钢结构工程、环保工程等施工及服务;D1、D2类压力容器制造、A3球型压力容器现场组焊、非标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及服务的活动。各项目部应按照本手册的规定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项目所属行业的要求,制定所承担工程项目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大纲/手册或相关规定,并报公司对口管理部门符合性审核后由项目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项目部在制定该工程项目适用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时,除满足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顾客在合同中的特殊要求外,同时还应满足本手册对相关活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做好项目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与公司手册及程序文件之间的衔接、补充和完善工作。 一体化管理手册的规定是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通用原则,是公司进行生产服务过程中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全体员工都应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为建立、运行、保持和持续改进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特指派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担任公司一体化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持续改进及其内、外协调工作。

常用英语口语大全(完整版)

常用英语口语(完整版) 1. I see.我明白了。 2. I quit 我不干了 3. Let go 放手 4. Me too.我也是。 5. My god 天哪 6. No way 不行 7. Come on.来吧(赶快) 8. Hold on.等一等。 9. I agree。我同意。 10. Not bad.还不错。 11. Not yet.还没。 12. See you.再见。 13. Shut up 闭嘴 14. So long.再见。 15. Why not? 好呀(为什么不呢?) 16. Allow me.让我来。 17. Be quiet 安静点 18. Cheer up 振作起来 19. Good job 做得好 20. Have fun 玩得开心 21. How much? 多少钱? 22. I'm full.我饱了。 23. I'm home.我回来了。 24. I'm lost.我迷路了。 25. My treat.我请客。 26. So do I.我也一样。27. This way。这边请。 28. After you.您先。 29. Bless you 祝福你 30. Follow me.跟我来。 31. Forget it 休想(算了) 32. Good luck 祝好运 33. I decline 我拒绝 34. I promise.我保证。 35. Of course 当然了 36. Slow down 慢点 37. Take care 保重 38. They hurt.(伤口)疼。 39. Try again.再试试。 40. Watch out 当心。 41. What's up? 有什么事吗? 42. Be careful 注意 43. Bottoms up 干杯(见底) 44. Don't move 不许动 45. Guess what? 猜猜看? 46. I doubt it 我怀疑。 47. I think so.我也这么想。 48. I'm single.我是单身贵族。 49. Keep it up 坚持下去 50. Let me see.让我想想。 51. Never mind.不要紧。 52. No problem 没问题 53. That's all 就这样 54. Time is up.时间快到了。 55. What's new? 有什么新鲜事吗? 56. Count me on 算上我。 57. Don't worry.别担心。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评审资料 2017年7月 编制:办公室

目录 1、管理评审计划 2、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含签到表) 4、管理评审输出(报告) 5、管理评审改进计划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CR-JL-9.3-01 2017-0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运行情况 1、公司管理体系策划情况:公司针对本次贯标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方案策划、标准知识的宣贯、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公司体系宣贯工作比较顺利,公司体系转版运行基本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整体的策划,总经理 配置了人力资源,建立了贯标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 授权;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对全 体员工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从整体上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打下了基础。组织编写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实际情 况编制了记录,经过反复修改、讨论,编写后的文件除组织会审讨论外, 还组织了多次学习,培训和交流。于2017年2月发布了A版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正式实施。 4、学习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贯标工作 中的重要一步。各部门认真学习《管理手册》,在体系转版运行过程中严 格执行与本部门归口的《程序文件》,自体系运行以来,目前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良好。 5、建立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 贯标工作要求我们将所做的工作留下记录,为此我们在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全运行中逐步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工作 a. 整理规范现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 b.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