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法律硕士简答题背诵知识点之法理学

考研法律硕士简答题背诵知识点之法理学

考研法律硕士简答题背诵知识点之法理学
考研法律硕士简答题背诵知识点之法理学

法理学(75题)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 p207

1.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为一定的阶级利益,对一定阶级有利的社会制度服。

3.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国家的消亡趋于消亡。

二、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p208

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第一层本质,国家意志的体现;

第二层本质,在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法与其他社会内容(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传统,习惯等)相互作用。

四、法的基本特征p210

1.规范性: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

2.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权利义务一致性: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4.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五、法起源的主要原因和一般规律

1.经济因素: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其经济生活中产生的共同约束规则成为习惯,继而成为法律。

2.政治因素: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结果——奴隶主开始利用国家和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成为产生法的政治根源。

3.其他因素:社会公共事务的升级,人文、地理因素、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

一般规律:

1.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2.由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制定法;

3.由与道德规范、总价规范混为一体发展到相对独立

六、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特征★ p212

1.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

2.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维护”主要体现在公法上

3.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资产阶级的三概念属于资本主义民主的范畴,进步而不彻底,受其阶级利益的局限。

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联系★

联系: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微观差别:具体部门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方面的差别

宏观差别:渊源不同(判例法与制定法的地位不同);

分类不同(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

法典的编纂不同(系统的法典形式;单行的法律法规);

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以法官为中心的职权主义,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以法官作为消极中立之裁判者的当事人主义,注重与既有判例的比较)

八、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

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九、法的规范作用的内容 p215

指引(自己的行为);评价(他人的行为);预测(交互的行为);教育(一般人的行为);强制(违法行为)

十、法的社会作用的内容★ p216

维护阶级统治(整体长远利益):

1.用法律确认和维护经济基础;维护政治统治;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

2.保留缓解阶级矛盾的对被统治阶级的有利条款。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热泪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

两种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别。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主要体现法的社会性,但在本质上与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并不矛盾。恩格斯:“政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他执行了他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十一、当代中国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立法(完备的法律体系),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守法(成员遵纪守法,政府依法办事),法律监督(各环节监督)。

法律规范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十二、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P217

法在社会生活调整中具有主导地位,但法不是万的。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制约;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十三、法律制定的定义、特征★ p221

法律制定: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性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法律制定的特征:

1.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

2.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3.是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4.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

5.是一项系统性、多层次性的综合性法律创制活动;

十四、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及其实行的原因★

我国集中了两种立法体制的特点,确立“既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同时,赋予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还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经济特区所在省、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的权限。

原因:

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而非联邦制,立法权须相对集中于中央;

2.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立法权必须集中于国家权力机关;

3.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社会实际问题复杂,立法应适应民族自治需要,以适应各地不同情况;

4.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法律尚不完备。

5.总之,由各种因素决定,适应国情和客观实际需要。

十五、法律制定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法律制定的依据、权限、程序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科学性原则: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

3.民主性原则: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

十六、法律制定的程序

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广义、狭义。

草案提出→审议→表决与通过→公布

十七、法律的对人、空间、时间的效力 p223

十八、法律体系的概念、组成★

即一国的部门法体系: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是由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既不包括国际法范畴,也不包括已废止或未生效的法律。

十九、法律部门的概念和特征★

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

1.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之间是协调的;

2.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内容各有区别;

3.各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确定,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

4.法律部门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二十、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客观原则(实际出发原则);合目的性原则;适当平衡原则;

辩证发展原则;相对稳定原则;主次原则(重点论原则)

二十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构成★ p227

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经济上层建筑之一,根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所产生。

构成: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二十二、法律规则的定义、特征★

法律规则又称法律规范,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是社会规范中的一种。与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共同构成法律。

1.是一种一般的行为规则,使用统一标准,对处于其效力范围内的主体行为进行指导和评价,由此不同于个别性调整措施;

2. 规定了一定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命令式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由此区别于口号或建议;

3.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强烈的国家意志性,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是最基本特征;

4.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规范要求时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

5.具有明确的、肯定的行为模式,有特殊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行为规则。

二十三、法律规则的结构★

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二十四、法律原则的定义、作用★ p230

定义: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作用:

1.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具有指导意义;

2.有时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二十五、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p230

在内容上:规则的规定是具体的,原则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

在适用范围上: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原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宽于规则;

在适用方式上:规则“全有或全无”应用于个案中,而不同强度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中;

在作用上的:规则比原则更具显示性特征,是法律硬度的根本;原则是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协调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规则的不足与局限。

二十六、法律概念的定义和功能

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1.表达功能:法律概念间的连接是法律得以表达;

2.认识功能:借助法律概念,人们认识和理解法律;

3.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明确化、专业化)

二十七、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内地法律渊源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行政规章、国际跳跃和国际惯例。

二十八、法律实施的概念、意义★ p234

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们的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式对法律的实际施行。从文字法律变成实践法律,从抽象行为模式变成人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

意义:法律实施是法律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实现法律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的必由之路;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备条件。

二十九、法律实现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

概念:法律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目的。

意义:法作为一种通过规定人们权利、义务关系来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只有将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人们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影响因素:国家的阶级本质,现行法律与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水平等。

三十、执法的概念、特点★

广义执法、狭义执法

特点:主动性、单方面性、内容的广泛性,还具有主体法定性、国家权威性、强制性、灵活性等。

三十一、执法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讲求效率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三十二、司法的概念、特点 p236

概念:又称法的适用,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特点:被动性、中立性、终极性、形式性、专属性等

三十三、司法的原则★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三十四、守法的概念、构成要素

广义守法:法的实施;狭义守法:主体积极守法和消极守法

构成要素: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十五、法律监督的概念、意义★

广义监督、狭义监督

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十六、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三十七、法律解释的概念、特点★ p239

概念: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特点:

1.对象是法律规定;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三十八、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所以需要法律解释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特定;

2.人们在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以及利益与动机存在差别,继而对法律产生不同理解,所以需要权威性的法律解释进行统一理解,保证法的实施的统一性;

3.对于立法缺憾,血药通过法律解释改正、弥补;

4.通过法律解释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十九、法律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四十、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立法、司法、行政)★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

司法解释:最高法审判解释、最高检检查解释

行政解释: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解释。

四十一、法律推理的概念、特征、方式★ p242

概念:以法律与事实两个意志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特征:

1. 法律运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2.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

3.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

4.目的是为法律提供正当理由;

5.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

推理方式:

形式推理(分析推理):演绎推理(三段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是指推理(辩证推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作为推理前提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命题。

四十二、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概念: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

1.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

2.是一种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

3.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四十三、法律关系的意志性与客观性★ p243

意志性: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

体现在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只有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才能实现

客观性: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其要求;法律关系还受除经济关系外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法律关系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社会法律现象而存在,并对一定社会关系发生影响。

四十四、职权、权限、权力和权利的区别★

1.先行宪法中,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公民则使用权利一次;

2.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权力主体只能是被授权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

3.权利和权力的自由度不同,权利可让与、放弃、转让,而职权不可;

4.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利的强制性是间接的,以权力为中介实现。

四十五、法律关系的客体的内容 p246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具体内容:

物、行为、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人身利益。

四十六、法律事实的概念、特征、分类★

概念: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特征:(法律)规范性事实;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分类:

1.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2.绝对事件:自然原因引起,如生老病死、自然灾害;

3.相对事件:由人的行为引起,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

法律行为: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一旦做出,也是一种事实。

四十七、法律责任概念、类型★

概念: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四十八、法律责任的构成★ p248

其构成要件是指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

概括为五个方面: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四十九、归责的概念、原则★

亦称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责任成立与否,取决于行为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

规则的原则:是特定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的体现,一方面指导立法,利益方面指导法律实施中对责任的认定与归结: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

五十、免责的概念、条件★

也称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

条件主要包括: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自主免责等

五十一、法律制裁的概念、类型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的措施。

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五十二、法治的内涵、意义 p250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相对于人治而言;

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

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

4.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五十三、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内涵;法制则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2.法治关注法制的内容,强调法律权威、法律的特性,以及对权力制约与人权保障;法制侧重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法治与人治相对立,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

4.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公权力和保障民主;法制先于法治出现,是服务于政治的统治工具。

五十四、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p251

1.法治是民主政治,人治一般是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2.法治依据的是反应众人意志的法律,人治依据的是统治者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

3.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法治国家中的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而在人治国家中则相反。

五十五、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1.法治支持民主:法治是以民主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法律制度;

2.民主兼容法治:民主理念要在国家中得到实现,离不开法治。

3.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者存在区别又相辅相成。

五十六、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或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离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可能变质;离开社会主义法治,民主就可能失去保障而偏离方向。

五十七、法与国家的关系

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五十八、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五十九、法治国家的标志★ p254

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健全高效的法律运行机制;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律秩序

六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p255

1.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的实现就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2.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民主政体是法治国家的根本的政治基础,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3.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理性文化是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而理性文化普及和弘扬的前提是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六十一、市场经济对法治的推动作用 p258

1.法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这是由商品交换的内在要求和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殊品性所决定的;

2.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多,法的制定就越完善,法的实施就越实际和广泛

六十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特征★ p255

概念: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

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2.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真正的开放性和实证性

六十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p255

1.依法治国(核心内容):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

2.执法为民(本质要求):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

4.服务大局(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

5.党的领导(根本保证):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六十四、依法治国的概念、必要性、意义★ p256

概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性:

1.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县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

5.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六十五、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p257

1.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

4.大力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六十六、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p257

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经济基础对法律起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性质;决定法律的基本内容;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法律发展变化;

2.法律服务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选择和确认作用;具有加速或延缓其发展的作用;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具有否定、阻碍或限制的作用。

六十七、法与生产力的关系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而与生产力发生联系,而生产力则通过制约生产关系而制约法律。

生产关系是联系法律与生产力的中介,社会生产力通过制约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六十八、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p258

1.市场主体的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的地位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

2.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契约关系是一种法的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

3.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法律即竞争的规则;

4.市场经济需要正常的经济秩序,通过法律实现和保障;

5.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要求主权国家不仅要完善国内法制,而且要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惯例等。

6.法律在宏观调控方面对市场经济进行引导、促进、保障和必要的制约。

六十九、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 p258

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以及在外部形式和调整方式上的不同点决定二者关系:

1.执政党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

2.社会主义法是贯彻执政党政策,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

3.执政党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能保障、促进社会主义法的实现。

七十、法律意识的概念、特点

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的总称。

1.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所涉及的对象是法律现象,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指令性;

2.在法律文化观念中,法律意识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体在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主观体验和认识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对法律现象本身的价值作出的主观价值判断。

七十一、法律意识的作用★ p260

法律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法律实践活动。就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而言,既渗透到法的制定和实施中,成为法律调整全过程时刻不可脱离的因素,又可独立与法律调整,发挥社会意识形态所固有的思想教育作用,灌输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形态、价值观,普及法律知识、文化,为实现法律调整、实行法治创造良好的思想、心理条件。

七十二、法律文化的概念、特点★

概念: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分为物质性与精神性两个层面的法律文化。特点:

1.法律文化并不体现在脱离现实的法律规则中,而是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作用、指导人们的法律活动的实际规则中。

2.法律文化具有多样性。其一方面受经济基础制约,具有阶级性;另一方面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实践结晶,反映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具有民族性。

七十三、法与道德的区别★ p261

产生方式、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评价的尺度、权利义务的特定七十四、法与道德的联系★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

1.是法律的理论基础;

2.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律制度的价值尺度;

3.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

4.是法律的补充,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法律是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

1.通过立法,将社会中道德的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道德价值观念法律强制力;

2.是道德的承载者,弘扬、发展一定社会的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变更和变革。

3.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

七十五、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 p264

1.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法是传播社会主义道德、保障道德要求实现的有效手段;

2.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对其实施具有促进作用,社会主义道德还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3.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是指具有法的属性,是传播社会主义道德和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法律硕士考研历年试题分类解释

法理学 概述:法理学很多人说难,我想主要是难在最后一个大题目,因为那是一个跨度相对大一些的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关联性比较强,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但是,由于法硕考试本身决定这个题目不会太难,而且其考试的重点基本上涉及到公正、平等、权利、法治这些基本的概念,只是从不同角度出题目让考生进行论述而已。比如04年就让考生从宪法的、法制史的角度进行论述平等,今年就让考生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为了使解释更具有条理性,法理学的编排将放弃教材以及大纲的那些章节排列。按照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编辑。 一、法的本体 1、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作用 历年试题: 5.在法的本质问题上,神意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05] A.西塞罗 B.萨维尼 C.托马斯·阿奎那 D.托马斯·霍布斯 68.结合给定的材料,分析法律作用的分类以及不同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2005分析] 材料1:《管子·七臣七主》:“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材料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迷私有制社会中政府的职能时曾指出:“政府的监督劳动和全面干涉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 材料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

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 16、权利是可能的,义务是必须的。[2001判断] 17、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2001判断] 三、简答题(本题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001] 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的区别 4、法的社会作用直接体现法的本质和目的。[2002判断] 41.简述法的指引作用的种类。[2002] 1、把法律归结为神的意志的典型代表人物是()。[2003] A.柏拉图B.托马斯?阿奎娜 C.卢梭D.康德 5、不属于法律规范作用的是()。[2003]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 C.经济作用D.强制作用 27、强制性是法律固有的特性,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2003判断] 28、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律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样的。[2003判断] 2、对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2004]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004简答] 2、法的要素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5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5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关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法律规则是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B.法律规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即特定社会群体中一般成员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 C.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即指的法律条文√ D.法律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构成的 解析:解析: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也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可能包含了几个法律规则。因此,C选项认为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完全重合的观点是错误的。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 ) (分数:2.00)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的划分是本章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结合以上陈述,本题应该选择B。 4.我国《合同法》第397条规定:“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根据法律规则内容不同进行分类,该规则属于( ) (分数:2.00)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解析:解析: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故排除C、D。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或不应当做某种行为的规则。该法条是赋予受托人一定的权利,规定了一种“可为模式”,因而选择A。 5.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这一法律条款反映的是法律要素中的哪一部分( ) (分数:2.00) 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条文

体育活动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

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体育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选择题 1.儿童少年骨的特征是( B ),不易骨折,易变形。 A.有机物少 B.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D.无机物多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 A )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 A.形态、机能、素质 B.形态、运动技能 C.身高、体重、肺活量 D.身体素质、技能、肺活量 3.肺活量体重指数=( A ) A.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体重 C.体重×肺活量 D.体重/肺活量 4.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具有( C )。 教育性教养性持续性 教育性发展性持续性 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 教育性持续性发展性 5.各民族在长期的生长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及其的养生、健身和娱乐的体育活动称为( C )。 A.全民健身体育 B.终身体育 C.民族传统体育 D.社会体育 6.按( B )分类,体育运动可分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A.比赛的形式 B.运动项目技术结构 C.运动技术水平 D.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 7.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是( B )。 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体育运动D.学校体育 8.学校体育的目标是( C )。 A.竞技与娱乐的目标 B.教养与教育的目标 C.增进健康与增强体质的目标 D.上述都不是 9.体育教学应遵守的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 D )规律。 A.精讲多练 B.运动安全 C.思想教育 D.运动负荷 10.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 B )。 A.股骨髁间窝 B.股四头肌肌腱内 C.股骨上端 D.髌韧带内 11.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随意收缩活动的是( C ) A 心肌 B 评话肌 C 骨骼肌 D 上皮组织 12.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出现“极点”后,运动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D )。 A 提高运作幅度 B 坚持原强度 C 停止运动 D 调节运动节奏 13.标准田径场200米跑项目,距离起点线最近的直曲段分界线是( C ) A 第一直曲段分界线B第二直曲段分界线 C第三直曲段分界线D 第四直曲段分界线

2018法硕考研资料:民法必背知识点.

2018法硕考研资料:民法必背知识点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5、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6、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7、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9、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11、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4、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方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6、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17、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18、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19、个体工商户,是指自然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 20、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 21、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 营,共同劳动。 22、退伙,是指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脱离合伙关系,丧失合伙人资格的行为。 23、入伙,是指合伙成立后,第三人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资格的行为。

2013年法律硕士法理学简答题精编(4)

2013年法律硕士法理学简答题精编(4) 法律硕士考试报名不久将开始,备考法律硕士考试时,大家要掌握正确的复习手段和技巧,新阳光教育通过法律硕士历年真题整理了每年都必考的法律硕士考试题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46、简述法治的概念和特点。 答: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 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种意义上,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法治是与人治对立的治国方略。 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 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无论是作为治国方略,还是作为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最终要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 4.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47、简述法治与法制区别。 答:(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之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则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2)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和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而法制则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待的法律程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 (3)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利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 (4)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而法制问世先于法治,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有法制。 48、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条件和依据,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采用民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才有可能、有基础通过国家制定和实施体现自己意志的法律,才有可能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如果人民没有掌握政权,没有争得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治。 2.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社会主义民主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从而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把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的巩固和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法治的加强和发展。反之,社会主义民主遭到破坏或践踏,社会主义法治也必然遭到破坏或践踏。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制约着法治的发展速度。 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法治之所以有权威,有力量,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广大人民和国家于部遵守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85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85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是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的组织制定发布 B.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必须含有一定的行为规则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律渊源√ D.非规范性文件通常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性文件 与规范性文件相对应的是非规范性文件,通常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性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个别性的行政措施等。这类文件是针对特定案件或场合的,是适用法律的结果,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因而不是法律渊源。 3.关于判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判例法并不是简单的判例汇编,它的意义不仅限于法院在此后的案件审理中能够从先例中得到指导或帮助 B.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判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 C.大陆法系在理论上否认判例是法律的一种“渊源”,但同时也承认判例在司法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D.在我国,判例从未成为过法律渊源√ 中国历史上,判例曾经作为法律渊源之一。在当代中国,判例在原则上不是法律渊源,不能参与创造法律,但特定司法机关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对于司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4.关于“宪法”渊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宪法在我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从法律渊源意义上看,宪法也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D.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不完全一致 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律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不同于基本法律。 5.下列事项不属于只能制定法律的是( )。 A.人民检察院的产牛 B.犯罪和刑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立法法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 6.下列关于行政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属于规范性的,也属于法律渊源之列 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C.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数量远远少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数量√ D.我国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或“办法” 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数量远远超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数量。 7.关于行政规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部委在法定职权内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行政规章也是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之一 C.行政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教资考试如何快速记忆知识点

教资考试如何快速记忆知识点 教资考试快速记忆知识点的方法 一、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 1. 及时复习。当大家在学习《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会学到关于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我们的遗忘过程总是先快后慢的 --------- 学习刚刚结束的时候遗忘 时断崖式的,但到9 小时后遗忘会变得缓慢许多,但此时我们的记忆内容基本是原内容的30%---40%左右。那我们如何克服这种遗忘那?艾宾浩斯告诉我们:及时复习,要多及时有多及时! 2. 晚间巩固。所谓的及时复习,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上完课晚上进行复习。对于很多学习的学生来说白天的学习已经超出了自己承受极限,自己已经是崩溃的边缘。但是此时此刻同学们务必坚持下,因为如果不及时复习的话60%的内容就会遗忘,那我们白天的很多努力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3. 再认和回忆。我们在学习之前通常都会给大家讲解一下考情,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考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再认和回忆。顾名思义再认就是选择题应用的记忆,就是说从选项中认出来。而回忆就是简答题,需要我们进行整体表象回忆的,所以难度就大一点。所以我们在做好区分工作后学习起来会简单去多,就不必让每个知识点都做到必须能回忆。 二、记忆方法

1.7 加减2 个组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学习到关于短时记忆的7 加减 2 个组块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也可以充分利用到我们记忆过程中。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的把一些相关一些长的、多的知识点分成7 加减2 个组块。这样就会让我们更好地进行短时记忆。之后再通过复述就可以答到长久记忆的目的了。 3. 多感官刺激。大多时候我们学习只是听和看,最多也就是再加一个写。但其实还有个方法,而且特别有效 ----- 说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把自己讲的知识点录下来,会有很神奇的记忆效果哦! 三、建立信心建立合作关系。大家很多人都是朋友一起来报名的,当然不是一起的也不要紧,因为大家很快就会熟悉的。这里建议大家建立起一个合作的关系互相鼓励互相沟通学习上的知识点,这会让大家学习起来更有乐趣、更有信心。 教资考试注意事项 一、明确招考要求,做到心中有向。详细阅读《教师资格证报名要求》不难发现,对报考人员的规定主要为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方面。而其中的学历条件尤其值得关注,根据教师资格证主要划分的类别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考生一定要明晰。 二、明确考试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资格证改革考试时间从2019 年正式实施。正式改

法硕背诵口诀(整理)

民法 侵权先论有无错,一般侵权用过错, 特别侵权无过错,双方无错用公平。 侵权属法定之债,侵犯法定/绝对权,单方施不法行为。 一般侵权构成件:损害事实客观存,违法行为有因果。 过错适用客观标(准),故意重大一般(过)失。 适过错(原则)一般侵权:行为能力主体一。 过错行为过错责(任),责任(要件)免责(事由)相统一。 见义勇为大家为,一般侵权(人)先承担。 无侵权人无力赔(偿),受益人适当补偿。 免责事由常法定,不违法(律)公(序良俗)可约定。 参照排除犯罪性(事由),授权防卫与避险,自助受害人同意,不可抗(力)过错(受害人+第三人)意外。 第三人故意重大(过失),完全过错可排除。 受害人有错自负,双方都错过失(相)抵,过失相抵范围广,(特殊侵权)无过错责(任)重(大过错)相抵,法院可以职权定。 共同加害构成(要)件:多人过错直接(结)合,致害同一有因果。直接结合连带责,间接结合按份责,违法阻碍要记牢。

教唆帮助施侵权,参照共犯来解决。 共同危险(不知)何人侵,一起承担连带责,举证无因果(关系)免责,对外连带内按份。 共同诉讼不可分,部分免除全部减,法院应告知后果。 特殊侵权无过错(责任) 职务侵权法人替(代责任),利用职务就认定。 擅自委托违(反)禁止,法人并不担责任。 雇员侵权雇主替(代责任),故意重大(过失)连带责,雇主事后可追偿。 授权以内(与履行职务)内相联,擅自委托违(反)禁止,雇主应该担责任。 一般雇员第三人,雇员过错共(同)被告。 雇员工伤无过错(责任),同时请求第三人。 雇主赔偿可追偿,发包(人明显)过错阿要连带。 劳动关系不适用,工伤保险(赔偿)劳动争(议),仲裁不服才起诉,应参加未(参加保险)用工伤。 义务帮工被帮赔,明确拒绝不负责,硬要受伤予补偿,故意重大(过失)连带责。 高度危险故意免,重大过失可以减。

2020年法律硕士法理学冲刺必备论述题(一)

2020年法律硕士法理学冲刺必备论述题(一) 1 、试从法的形式特征论述法律的主要优点。 2 、试论西方两大法系历史传统的比较。 3 、试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4 、论法的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5 、论法的局限性的表现及理解法的局限性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答:首先。 ( l )法的利导性是指法律具有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这样一种特点。( 2 )法律之所以具有利导性。在于它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这是利导性的基础。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要求或选择的标准。( 3 )同时,法律的利导性又与它对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性相关。( 4 )以双向要求为基础,权利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义务的约束与强制机制,使人们在行为过程中。选择法律所鼓励的行为,约束白己不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因而形成了鼓励和禁止有机结合的利导机制。最终有效服务于法律迫求的价值目标。其次: (1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高效率的优点。( 2 )法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因而具有性、普遍性、统一性的特点。 ( 3 )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因而具有利导性的优点 ( 4 )法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因而具有有效性的特点。 2 、答:第一,法律渊源传统方面。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传统,制定法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无约束力:英美法系具有判例法传统,判例法为正式法律渊源。第二,法律结构传统方面。第三,法律适用传统方面,第四,法典编撰传统方面。第五,诉讼程序传统方面。第六,职业教育传统方面。(请适当扩充)

3 、答:纵观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法律发展的历史过程,能 够发现法律的发展有以下几点规律: ( 1 ) 法律持续进步的规律。法 律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总是持续进步的。法律从产生以后,即使在个 别时期、个别国家有时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但从总体上来看。一直没 有停止过进步。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以往一些法学理论 认为法律是亘古不变的,这是唯心主义在法学上的反映。( 2 )法律受 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 ( 3 )法律存有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4 )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4 、答:法的社会作用是联系法的本质和目的而考察法的作用, 所以法的社会作用也能够说是法律目的的实现,即法的实际目的。这 里我们论述法对社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手段。也就是阐明法究 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在杜会生活中得以实现而达到其目的的。 l 、确认。 2 、调节。 3 、整合。 4 、制裁。 5 、制约。 6 、组织。 7 、引导。(请适当扩充) 5 ,答:法律存有其固有的弱点。中西方法学围绕人治与法治问 题所展开的争论。实际上就是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利弊问题。以下介绍 法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 、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 2 、法律具有 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 3 、法律无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成存有的社会现象。所以会存有遗漏。 4 、因语言的拙劣,使法律留有很大的自由裁 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 、法律存有着从管理 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这是法律源于规范控制作用 的一个弊端或局限。 6 、法律通过法定程序是由大良的人力物力来执 行的,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题。 7 、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要件。其作用总是易受到社会或人为 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的因素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执法机关的工 作状况。各级领导干部及普通公民的法律观,传统法律文化等。理解 法律的局限性。其意义在于使我们在使用法律的时候能注意对其弊端 的克服。为了减少和克服法的局限性。就理应实行适当的补充纠正。 补救的措施是多样的,包括规范并增强法律解释,判例形式的补充, 法律程序的科学设计。提升执法队伍素质,造就职业法律工作者。其

2017法律硕士法理学必背简答题汇总

2017法律硕士法理学必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学本质的学说。 答: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以往法学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下列几点: ①以往法学中,有的认为法与经济无关,甚至说法是决定经济的;有的虽也承认法与经济有关,但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结底是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②以往法学在不同形式上否认法的阶级性,甚至认为法是超阶级的全民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③以往法学也承认实在法是国家制定的,但由于他们往往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把国家制定的法律说成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分析了社会阶级的关系,认为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 ④剥削阶级法学大都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法并不是超历史的,既不是永恒存在,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当法存在的时代,它又随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政权性质的变迁而变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国家的消亡,法也将趋于消亡。 2、法的基本特征。 答:(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3、简述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答:(1法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2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4、简述资本主义法的特点。 答:资本主义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因此,资本主义法体现和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与前资本主义法相比,资本主义法具有以下特点。 1.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法律手段保证代议制政府的有效运行,具体体现在三项制度中:(1政党制。(2普选制。(3分权制。 3.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 5、简述英美法系的概念和特点。 答: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法硕考研背诵小口诀!你值得拥有

法硕考研背诵小口诀!你值得拥有 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考研,想必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不在少数,尤其文科类的专业课。经常有同学在后台提问凯程的老师,2019法硕考研知识点太多,容易记混怎么办?下面是汇集的一些有关法律硕士考研的一些小口诀,可以帮助大家背诵考研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1.刑法中规定的主要结果加重犯(口诀:一绑匪抢劫虐商,爆破组投放爆破筒,拐卖假药) 解析:“一”,谐音“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绑”,绑架罪;“匪”,谐音“非”,非法拘禁罪;“抢”,抢劫罪;“劫”,劫持航空器罪;“虐”,虐待罪;“商”,谐音“伤”,故意伤害罪;“爆”,爆炸罪;“破”,破坏交通设施罪;“组”,组织卖淫罪;“投”,投放危险物质罪;“放”,放火罪;“爆”,谐音“暴”,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破”,破坏交通工具罪;“筒”,谐音“通”,交通肇事罪;“拐卖”,拐卖妇女儿童罪;“假药”,生产销售假药罪。 2.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口诀:其实象县官) 解析:“其”,谐音“起”,起因条件:必须存在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时”,时间条件:必须于侵害正在进行时;“象”,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县”,谐音“限”,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官”,谐音“观”,主观条件: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 3.不能或不宜进行正当防卫的情况 (口诀:不过当正合鄙意) 解析:“不”,不作为,对不作为行为不宜进行正当防卫;“过”,过失,对过失行为不宜进行正当防卫;“当”,过当,防卫过当、避险过当,对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不宜进行正当防卫;“正”,正当防卫,对正当防卫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合”,合法行为,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鄙”,谐音“避”,紧急避险,对紧急避险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意”,意外事件,对意外事件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4.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及区别 (口诀:目前责任,愿先主兑现) 解析:1)相同点。“目”,目的相同:都是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前”,前提相同: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责任”,责任相同:过当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2)不同点。“愿”,谐音“源”,危害来源不同:前者危害源于人的不法侵害,后者则不尽然;“先”,谐音“限”,限制条件不同:前者出于必要,后者迫不得已;“主”,主体,主体限定不同: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兑”,谐音“对”,对象不同:前者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后者针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现”,谐音“限”,限度不同:后者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前者不。

2015北大法学考研法理学简答题: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附答案)

2015法硕考研法理学简答题: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附答案) 法理学是法律硕士考研的重点科目,只有掌握了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今天大家分享法理学简答题,并附有答案,希望考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复习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 2015法硕考研法理学简答题: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附答案)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①主体:自然人、法人。 特殊权利能力须以一定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

责任能力是行为能力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表现形式。 ②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将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条件:1)一种资源2)有稀缺性3)有可控性。 法律关系客体种类:1)物(主要地位)2)行为3)精神产品4)人身利益。 ③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取得或付出的状态。 权利义务是表征关系和状态的范畴,是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 本质上,权利是法律保护的某种利益;行为方式上,权利表现为要求权利相对人可以怎样为、必须怎样为、不得怎样为,是意志与行为的自由。 义务是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表现为必须怎样为、不得怎样为,是意志与行为的限制。 权利义务是法律调整特有,区别于道德行为最明显标志,法律与法律关系内容的核心。

2018法律硕士法理学重要知识点.

2018法律硕士法理学重要知识点 对通过做题反映出的易错知识点,考生要查找出错原因,并通过多做题举一反三加以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好记在错题本上,有时间就要翻开复习,提醒自己做题时切莫再犯相同错误。凯程法律硕士培训中心的编辑为大家整理以下学习指导内容: 法律职业:所从事的是为了法的实现的职业,包括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教育、法律培训等。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工作者或者法律人作为法律职业者,应当用一种专门职业的方式,来理解法律的特点并用职业的方式运用法律。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现象,指能够凭借直观和经验的方式认识法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国家强制性、程序性法的作用:规范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与社会作用(具有维护有利于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可归纳为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两个方面 法的效力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既然反对法律虚无主义,也反对法律万能论法的价值:在法律规范体系中为人所重视的属性和作用。 法的价值判断:某一特定的主体对某一特定客体的价值进行分析与评判法的事实判断:对客观存在的法律规则、原则、制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判两者区别:判断的取向不同(由于主观意识不同而不同;基本相同的结论;判断难度不同(主观性较强;注重客观性;判断方法不同(注重法律的理想状态;强调法律的现实状况;判断的结果检验不同(长时间考验才能鉴别或判断结论的真伪;相反

体育考前必背——常考题及知识点

体育考前必背---- 常考题及知识点体育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选择题 1?儿童少年骨的特征是(B ),不易骨折,易变形。 A. 有机物少 B.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D.无机物多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A )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 A. 形态、机能、素质 B.形态、运动技能 C.身高、体重、肺活量 D.身体素质、技能、肺活量 3. 肺活量体重指数=(A ) A. 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X体重 C.体重刈市活量 D.体重/肺活量 4. 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具有(C )。 教育性教养性持续性 教育性发展性持续性 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 教育性持续性发展性 5.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长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及其的养生、健身和娱乐的体育活动称为(C )。 A. 全民健身体育 B.终身体育 C. 民族传统体育 D.社会体育 6. 按(B )分类,体育运动可分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 A. 比赛的形式 B.运动项目技术结构 C.运动技术水平 D.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 7. 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是(B )。 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体育运动D.学校体育 8.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C )。 A. 竞技与娱乐的目标 B. 教养与教育的目标

C. 增进健康与增强体质的目标 D. 上述都不是 9. 体育教学应遵守的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D )规律。 A.精讲多练 B.运动安全 C.思想教育 D.运动负荷 10.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B )。 A.股骨髁间窝 B.股四头肌肌腱内 C.股骨上端 D.髌韧带内 11. 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随意收缩活动的是(C ) A心肌B评话肌C骨骼肌D上皮组织 12. 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出现极点”后,运动员应采取的措施是(D )。 A提高运作幅度B坚持原强度C停止运动D调节运动节奏 13. 标准田径场200米跑项目,距离起点线最近的直曲段分界线是(C ) A第一直曲段分界线B第二直曲段分界线 C第三直曲段分界线D第四直曲段分界线 14. 蹲踞式跳远关键的技术环节是(B ) A助跑B起跳C腾空D落地 15. 小学生教学使用实心球的重量是(A ) A 1公斤 B 1.5公斤 C 2公斤 D 2.5公斤 16. 排球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请求暂停的次数是(B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7. 从足球接触身体的部位来看,接球技术可分为(C ) A肩部胸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B脚部胸部腿部肩部和头部5类 C脚部胸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D脚部肩部腿部腹部头部5类 18. 国际竞技体操比赛的顺序是(B ) A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 B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 C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团体决赛 D个人单项决赛资格赛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 19. 体操队列练习中,学生左右排成一条直线称为(D )

2019法硕考研知识点之民法总则背诵重点(上)

民法 第一章绪论 一、大题记忆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2)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性质(2014年法学论述题)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民法是私法。民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民法是私法,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主体之间是平等主体的关系。 (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民法始终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 展相联系,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主要是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关系。 (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民法调整市民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加大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以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秩序。 (4)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民法通过权利确认当事人的行为规则。民法通过救济手段确认权利。 (5)民法是实体法。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实体内容。民法作为实体法,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 3.民法的渊源 制定法包括: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民事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立法文件。包括: ①民事基本法。在我国指《民法通则》。 ②民事单行法。包括《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婚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以及针对特定权利主体、客体或特殊问题而制定的既有民法规范又有行政法规范的法律,如《合伙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③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有些规范属于民事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的民法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 ⑤规章。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章中的民事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 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这里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司法解释、案件批复意见等。 ⑦国际条约。国际条约对于我国国内的公民、法人也具有与国内法一样的约束力。 非制定法包括: 主要包括民事习惯。民事习惯,是指当事人所知悉或实践的生活和交易习惯。在我国,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是受限制的,只有不违反公序良俗并且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

2020年法律硕士法理学冲刺必备论述题(二)

2020年法律硕士法理学冲刺必备论述题(二) 6 ,论述法在执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7、试述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杜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8 、论法律制定的合宪性和法制统一性原则。 9 、试论述我国立法权限的划分。 10 、试论法律体系的三大结构要素的区别。 参考答案 6 、答: ( 1 )在阶级社会中。法除了有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这个主要作用外。还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与阶级统治作用相对来说的。这些事务与阶级统治并无直接关系。而在客观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 ( 2 )在各个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相关的法律性质、作用、范围不尽相同。但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维护人类基本的生活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最低限度的公共治安。绝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食品卫生、生态平衡、交通安全等。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法、人权法规、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都是为达这种目的而制定的。其二。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包括确定生产管理的一般规则,确定各种交易行为的根本规范。确定基本劳动条件等。如产权法、合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这些方面的法是为了减少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偶然性和任意性,提升确定性和连续性。增加交易安全。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商生产和交换的效率。其三。组织社会化生产。随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生产的社会化水准越来越高。以致壮会只有集中众多的资金、技术、劳力才能完成诸如水利,能源、交通、航天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国家通过法律对之实行组织,管理和实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须。其四,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以及相关产品、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2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格赛尔的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考点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运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品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至一岁或一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至五六岁) 考点4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考点5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6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