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案

-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2)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二)充分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2)

(三)建立了“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4)

(四)拥有一支实战型专兼职双师教学团队 (4)

(五)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4)

(六)试行了第三方评价制度 (4)

二、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目标 (5)

(一)专业建设背景 (5)

(二)专业建设目标 (7)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8)

(一)推进校企对接,构建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按需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8)

(二)探索中、高职教育“3+2”学制形式,制定课程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9)

(三)重点推进五大项目建设,构建实践育人新理念 (9)

(四)按照市场营销岗位工作过程,校企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17)

(五)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行业影响深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17)

(六)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9)

四、保障措施 (19)

(一)组织保障 (20)

(二)制度保障 (20)

(三)资金保障 (20)

(四)政策保障 (21)

五、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21)

(一)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进度 (21)

(二)预期效果 (22)

(三)标志性成果 (23)

六、经费预算 (24)

一、专业建设基础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现已逐渐成为适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专业,也在黑龙江省内外有较高的优势与影响力。市场营销专业始建于1994年,2001年市场营销专业被指定为全省中职教师培训基地,2003年开始高职层次办学,到目前为止,已有7届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省内外相关行业,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有117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工学结合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的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手段的改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具备了重点建设专业的基本条件。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从创立伊始,就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进行社会调研和人才市场调查论证,掌握商贸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听取行业专家的分析和建议,特别是对黑龙江省多家相关企业的深入调查后,使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定位更加准确,具体定位为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营销业务工作流程,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适应营销岗位工作需要,具有进行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市场开拓、产品推销、销售区域和组织管理、公关及广告设计等专业技能的满足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知识、技能、规格与目标定位较为一致,实际证明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的操作性较强。

本专业在以往与北京青鸟物流公司、上海远成集团公司、沈阳宅急送哈尔滨分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基础上,2010年与全球电子商务行业巨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淘宝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1.5+0.5+1”的“在校学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用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半年到企业单位工学结合,边工作边学习,最后一年再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2011年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市场营销专业定制班,为阿里巴巴定向培养、输送营销专门人才。通过这种“校、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二)充分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积极聘请企业与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

定,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每一届方案执行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反馈,结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生涯的需求,在保持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规范科学。

本专业采取了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践教学内容。其中每个层次都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共同构成一个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课程的随堂实训→课程的完整实训→营销训练(模拟+真实实训)→校内实战性训练→企业的顶岗实习”五大实训环节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实训体系。

1.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按“实际、实用、实践”原则,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对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按照高职教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须两手抓,把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模块(如图1所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时数中的比重。采取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践教学内容。其中每个层次都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共同构成一个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三大模块。

2.设计了与市场接轨的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系统设计了专业课程,探索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对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模块化分解,将传统课程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职业与人文素养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职业方向模块和实践模块,如图3所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课程模块之间既存在着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注重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职业理论作为职业技术的基础,与职业技能中应会的实训项目相对应。注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3.开发了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为纲的项目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我省重点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

(三)建立了“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与牡丹江天天超市合作,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建立实训超市的设备、技术,校企联合开办了“校中厂”——学生实训超市。实训基地为校内商品零售、广告、推销、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实训长早了真实的岗位和职场氛围,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结合课堂进度,随时在实训基地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真操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牡丹江卖点商情公司、黑龙江省耐力木业集团公司、青岛双星牡丹江总代理公司、牡丹江大商集团等稳定校外实训基地。

(四)拥有一支实战型专兼职双师教学团队

市场营销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共有教师19名,其中专任教师14名,行业兼职教师5名(占教师总数的25%)。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5名;“双师型”教师10人;青年教师9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的青年教师6名。现有具有副教授职称、硕士学位、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1名,具有较强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双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5名;市场营销专业现已基本形成一支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

(五)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发挥专业优势,为各类商贸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牡丹江建设银行、牡丹江邮电系统、牡丹江运输管理处、牡丹江大湾集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北龙集团、牡丹江国税系统、牡丹江市后备干部班等企业和单位的商务人员、外经贸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共计20280人。

(六)试行了第三方评价制度

2011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全部到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公司、淘宝及阿里巴巴的众多会员单位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成绩50%由学生所在企业给出,50%的成绩由学校给出。

二、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形成一套可借鉴并可推广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经验或模式,带动我院其他营销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建设。

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12~2013年),计划投入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项目的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建设“八大经济区”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十二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建设全国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为方向,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扇型放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示范区。同时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沿边开放优势,以哈尔滨、牡丹江为支撑,以绥芬河、东宁等边境口岸为节点,以内陆市县为依托,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境内境外两个基地一起建,突出外向型特色,走规模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之路,巩固对俄开放桥头堡地位,打造全国沿边开放先导区。主要任务:加快建设对俄经贸合作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五大产业中心,重点建设哈尔滨江北工业新区、牡丹江经济开发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东宁经济开发区等18个境内园区,积极建设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十月区经济贸易合作区、米哈依洛夫卡工业区等境外园区,形成口岸与腹地、境内与境外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到2015年,建成新型产业基地和内陆走向海洋的开放经济走廊,在全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这些行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很强市场意识、具有很强市场营销能力的商人,他们在黑龙江省经济的腾飞中将功不可没。

市场营销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贸易产业培养营销业务员,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符合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精神。

2.人才需求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更好地把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企业自身形象推向市场,这是所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大批从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从销售总监、业务经理,到市场调研人员、营销策划人员、普通营销员、客户咨询和客户服务人员等等。市场营销类人才连续几年居热门需求岗位排行榜榜首,据黑龙江省人才市场公布的人才供求信息,市场营销人才占了总需求量的1/10以上。营销基层需求人才旺盛。而未来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仍将呈现持续强劲的势头。

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第一,需求量大,连续几年居热门需求岗位排行榜榜首。第二,行业需求面广。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到目前热门的房地产、汽车、保险等行业,都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第三,专业需求岗位多,从前期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到客户咨询、产品销售以及后期的客户服务等,都需要营销人才。第四,专业实践经验要求高,普遍要求有相关岗位的从业经验,对个人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掌握市场营销综合技能的高职学生尤其受到企业的欢迎,与此同时,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快速的适应岗位的能力。这就给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3.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速度及招生规模一直居高校专业发展之首,截止到2010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约800所。高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不同层次的营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我们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是高校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尚未适应这种变化,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有待学校和企业乃至社会共同关注和突破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规模大,但各院校存在培养方式单一、实习实训条件普遍较弱的问题,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动手能力偏弱,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从专业教学角度上,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也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多种营销岗位的要求,即用人单位找不到合格的营销人员;学校教育要求与不

同企业营销岗位(群)要求有差异,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脱节,“干不了”的问题;营销专业毕业生营销实战能力薄弱“不能干”的问题;相当多的营销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一些营销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性的营销工作,“不愿干”的问题,一些营销专业毕业生营销职业化观念缺失,就业后的职业稳定性较差,“干不长”的问题等。因此,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重在解决好师资的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实战技能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黑龙江省,依托牡丹江市处于黑龙江省沿边开放战略地位的优势,以黑龙江省十二五战略规划中“八大经济区”建设战略为导向,依靠对俄经贸合作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五大产业建设的平台,紧密联系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淘宝公司、黑龙江省耐力木业集团公司、牡丹江家乐福、大商集团等企业,按照“校企融合”和“2(1.5+0.5)+1”模式的思路,统领整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建设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不同业态、不同层次企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参照市场营销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行业影响深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编写一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形成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利用专业优势,加强技能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与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区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区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推进校企对接,构建校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探索中、高职教育“3+2”学制形式,制定课程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3.重点推进以建立“校中厂”及“厂中校”、开展“订单培养”、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实训基地职业氛围建设、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为主的建设,构建实践育人新理念。建设8个校内实训基地、开发6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4. 以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搭建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体系;以课程内

容更新、课程整合、课程置换为主线,形成项目化课程特色;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将《营销理论与实务》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将《营销策划》、《推销与洽谈》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开发营销顾问项目包和市场拓展项目包。

5.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行业影响深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规模及发展趋势确定专业教师数量;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源、年龄、职称结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学历的高级企业经营人员作为专业骨干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或进修;聘请更多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高技能人员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的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引进紧缺人才,提升专业建设总体水平;利用多种途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的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建设专职教师总数达到16人,专兼职教师比达到1:1,“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

6.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将毕业生的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一)推进校企对接,构建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按需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现代商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淘宝、支付宝,北京青鸟物流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长效机制。按照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要求,将三学年六个学期划分为三个阶段,采取三年三阶段即“1.5+0.5+1”工学结合、按需定制、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1.5”即第一、二、三学期,为第一阶段。在校内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相关技能的的学习。

“0.5”即第四学期,为第二个阶段。学生深入合作企业边进行生产性实习,边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现场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技能。

“1”即第五、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在企业进行专

项的岗位实习,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需定制:是指第4学期,在学生已经掌握市场营销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偏好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不同行业和“营销顾问”、“市场开发专员”2个岗位方向提供选择机会,通过个性化项目包完成特定营销技能训练,在顶岗实习环节强化该种技能的系统化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是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

通过校企双主体“312”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内学习→企业边工作边学习→企业专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能力逐步上升,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

(二)探索中、高职教育“3+2”学制形式,制定课程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是前提,课程是重点。课程是专业的细胞,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进一步探索“3+2”学制形式,即在中职院校学习3年,在高职院校学习2年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及中高职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做好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三大平台建设,形成中职教育3年,高职教育2年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中职的3年时间里侧重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及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的入门,在高职的2年时间里主要侧重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内容的深化与提升,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时,通过中升高的考试、自主招生等多种形式,贯通人才培养通道,为商贸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重点推进五大项目建设,构建实践育人新理念

以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点推进“五大项目”建设,即一是,建立“校中厂”及“厂中校”;二是,开展“订单培养”;三是,校内实训基地及职业氛围建设;四是,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建设;五是,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从而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扩充和完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拓展学生实践与创新的空间和环境,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1.深化与牡丹江天天超市的“校中厂”建设,开拓“厂中校”合作建设企业

在与牡丹江天天超市合作建立校内学生实训超市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合作力度进行二期建设。开拓“厂中校”建设。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和师资,学校提供的

一定的教学实习经费保障。按照企业的生产标准,将《农机制造技术》课程内容有效的与生产相结合,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现场讲解该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共同配备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协同管理,加大实践育人的效果。

2.进一步加深与阿里巴巴,深化“订单培养”,继续开发订单培养合作企业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2011年市场营销专业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了第一个订单班,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成由阿里巴巴与学院共同制定的课程体系的学习,部分课程由阿里巴巴派师资来讲授,并为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专门的培训。

在加大与以上知名企业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哈牡绥东对俄加工贸易区建设服务的力度,每年从稳定接收毕业生的大中型企业中,开发新的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基地,两年内扩展合作企业6家,制订顶岗实习的学生守则、教师守则、实训档案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监控办法,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建立工学结合、实习管理制度,与企业共同组织工学结合实习,提高实训、实习质量,并投入5万元为学生实习交纳伤害保险,保障实训安全。

3.加强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建设校内真实的工作现场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营销技能及客户关系管理沙盘实训室

功能:沙盘实训室是《ERP》、《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会计核算知识》等课程在进行基础技能课内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现代企业的整体工作流程,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企业全方位管理、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专项技能。能满足本专业基础技能实训的需要。

表1 营销技能及客户关系管理沙盘实训室设备清单

功能:企业体验中心是《农产品营销》、《能源化工产品营销》、《酒店营销》、

《零售管理》等项目包在第5学期进行个性化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典型行业或企业的工作岗位,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典型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营销技能。能满足个性化专业技能实训的需要。

表2 企业体验中心设备清单

功能:该实训室是《网络营销》课程在第4学期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网络营销工作岗位,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可实现网上交易模式、电子数据交换、网上银行、物流配送、CA认证、企业网站、网络营销、学习园地、教学管理等模块的实训。并通过前后台管理模式对网站进行全方位管理。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网络营销

技能。能满足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需要。

表3 市场营销实训室设备清单

功能:学生实习超市是学生于第5-6学期,在校内教学型企业顶岗实习的场所。按照超市真实环境,配置相应设备和货物,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超市的营销技能。能满足零售管理岗位专业技能实训的需要。学院已有超市。

⑤商务礼仪及谈判实训室

功能:商务礼仪及谈判实训室是《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实务》等课程在进行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商务礼仪及商务谈判真实场所的要求,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专项技能。能满足本专业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实训的需要。

表4 商务礼仪及谈判实训室设备清单

⑥“金点子”营销策划工作室

功能:“金点子”营销策划工作室是《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与制作》专业核心实践项目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营销策划真实场所的要求,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学习营销策划等技能。能满足本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和校外企业相关培训及开展营销策划、广告制作业务的需要。

表5 “金点子”营销策划工作室

单位:万元

⑦营销拓展训练室

功能:营销拓展训练室是《营销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核心技能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营销拓展训练真实场所的要求,配置相应设备,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激发潜能,学习团队合作、有效沟通、销售技巧等技能。能满足本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和校外企业相关培训的需要。

表6 营销拓展训练室设备清单

⑧电话营销服务中心

功能:电话营销服务中心是《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发》、《营销顾问》专业核心实践项目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按照电话营销真实岗位的要求,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学习电话营销技能。能满足本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和校外企业相关培训及开展电话营销业务的需要。

表7 电话营销服务中心

单位:万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阿里巴巴、耐力木业等一批管理规范的大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建设6家紧密性合作企业并签订协议,松散性合作企业多家,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建立多个校企一体的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站,以此为纽带,即时跟踪、管理学生实习情况,沟通反馈信息,实现校企互动双赢。除有形的工作站外,在软性的制度建设方面,也全力加强,切实保障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加强与现有实训基地的紧密合作,甄选新合作伙伴。建立规范的校内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表8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进度及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

4.加强实训基地职业氛围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融入企业文化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按“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构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通过文化图板展示,创设与职业活动相一致的职业氛围,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5.加强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建设,确保顶岗实习效果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的效果,实施对实习学生进行“双导师”、“双评价”和“三重监督”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其中:“双导师”是指学生实习指导,采用双导师管理,即同时选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专业实习进行双重的指导和管理。“双评价”是指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成绩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共同进行考核评定。“三重监督” 是指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管理为主、企业全程参与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三重”监督体系。从而保证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确保顶岗实习效果。

6.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每年寒暑假期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采取到企业调研、到工作岗位锻炼等

多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专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社会本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得锻炼,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按照市场营销岗位工作过程,校企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组,按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过程,建设市场开发项目包、营销顾问项目包,依托合作企业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训实习指导书、试题库、课件资源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精品课程视频点播、职业技能考证信息库等(培训信息、试题库、答案),构建企业职工、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对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依据营销、推销、策划等岗位工作的流程,进行重点课程的建设,到2013年按照国家级精品课标准建设《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到2013年末,将《推销与洽谈》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将《营销策划》建设成省级精品课标准。

为确保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在各教学场所中,根据职业环境的要求,增设教学资源(如图板、教具、实例、资料等),布置场景和营造氛围,配备各种教学与技能训练设施,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创造良好的设施条件,创建职业态度形成的仿真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实现“教、学、做”合一。

(五)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行业影响深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全国市场营销人才资源的优势,与区域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职业化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改革教师管理分配制度,建立提高教师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激励机制;完善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办法,鼓励教师与企业相应岗位互相兼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使这支团队具备较强专业教学能力,精通市场营销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能创造性地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设计、组织和实施工作。

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聘请一批精通市场营销工作流程和标准的专家、技术骨干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训教学工作。加强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力度,使80%以上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加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各1名,培养骨干教师5名,聘用企业技术专家6名,选派4名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考证培训师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引领、推动专业建设进程;

1.聘请行业专家

从相关企业聘请1名在本行业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专家为特聘专家,以其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增强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力量,同时带动应用型课题的开发,并利用其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开展校企合作,指导专业建设。

2.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各1名。要求具备高级职称或6年以上市场营销实践经历,在教学领域和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起领军作用。同时通过专业进修、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承担科技项目开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带头人业务水平,使之成为把握市场营销行业发展方向、在区内外高职院校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3.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积极培养骨干教师5名。通过培养使专业骨干教师均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理论研究能力,能独立主持营销策划工作,能熟练、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1)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自主培养

计划通过2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市场营销专业发展需要,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和专业建设中真正发挥中坚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2012年到2013年,培养骨干教师5名。

第一,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技能培训,培养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2012年-2013年,每年有计划地组织2-3名骨干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或到相关企业挂职,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到课堂,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管理和策划工作。鼓励骨干教师主持实验、实训项目的建设和开发,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企业项目设计,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毕业实践课题。

第二,骨干教师进修项目。积极配合教育部的计划,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职院校进修,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实践操作。每年选拔2名青年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

第三,结合学校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通过学院组织培训或选派参加教育部

组织的培训班,每年安排不少于2人次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之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5.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后备队伍

建立专门的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和基金,加强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完善培训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安排教师参加适合自己专业的培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1)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每年安排青年教师2 -3人次,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达到职业教育教学测评标准的要求,提高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锻炼

建立和完善专业课青年教师的技能更新机制,每年安排2-3人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和培训,定期对其专业实践技能实行考核和培训,并与职称晋升挂钩。

(3)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在企业和社会兼职,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以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提升和带动教学工作。

(六)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从社会、学生、家长角度出发为专业办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以“品德良、知识广、基础实、能力强、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创新”的新型人才观为评价指标,采取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到用人单位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实施企业评价占50%、学生评价占25%、家长评价占25%的评价体系,对专业办学作出综合的评价。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采纳和归结各方的意见,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及社会满意度。

四、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学院在教师队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