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会计

会计是包括以下内容的一个系统:

1、监督、选择、识别各种重要的变量(例如:货币和非货币)

2、计算、记录被选择的变量或事项(如:计量、记录什么、什么时候)

3、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分析和记录,为长期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4、反映和揭示出多种信息,为决策者服务

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 (B/S)

1、会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表达的方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报告形式:资产-负债 = 所者权益

资产

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存货、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等。

负债

包括:银行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税金等。

所有者权益

包括:投入资本、留存收益等。

利润表

会计公式: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会计要素小结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分为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收入:分为主营收入和附营收入

成本费用:包括各种费用、成本和税金

利润;收入与成本之差

要素间的关系

由两个会计报表表达: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由于利润最终会构成留存收益

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四、税收法规

(一)税收法规体系简介

我国的税收按课税对象或环节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二)税收管理

国税和地税

(三)流转税简介

1、增值税=X/(1+已征收税17%)*17%(

2、消费税

3、营业税

(四)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五)其他税

第二章资产

本章主要围绕各项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来说明具体资产的特征、涉及的政策、会计处理的要求等,进而说明会计信息系统中,资产信息的正确判断和利用。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是资产负债表中左方反映的内容。

第一节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债权、存货等。

由于流动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属于变化最大、流动性最强、更具有多样性的资产类别,因此涉及到的会计问题、会计政策问题也就越多。

一、货币资金

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种。

(一)现金

由于我国现仍执行《现金管理办法》、《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等行业法规,因此现金在会计活动中的管理和核算不必须遵照执行。

1、管理

设置“现金日记帐”和“现金明细分类帐”分别记录记录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定期进行核对。确保现金帐帐相符、帐款相符。

2、核算

现金期末借方作余额表明库存现金的数量。

(二)银行存款

1、银行帐户管理

《银行帐户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的存款帐户有四类:基本帐户、一般存款帐户、临时存款帐户和专用存款帐户。

基本帐户:实行开户许可证制度。即由当地人民银行机构核发开户许可证。

2、结算方式

《支付结算办法》:结算办法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卡、信用证、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

后四种属于使用票据结算工具进行结算的。

3、核算

除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卡等外,需要通过银行存款帐户核算。

对银行存款的日常核算,应按帐户设明细帐,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明细帐。按月或定期与银行进行对帐,并进行调节。调节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三)其他货币资金

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外埠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在途资金和存出投资款等。

(四)应收款及预付款

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帐款。

1、入帐时间:

应收票据与应收帐款的确认时间与收入的确认有关。

其他应收款与预付帐款的入帐时间为事项发生并取得相应依据时。

2、入帐价值按历史成本原则

应收票据与应收帐款:包括货款和代垫付的运费;

其他应收款与预付帐款为实际支付的款项。

3、坏帐损失

(1)直接冲销法

(2)备抵法

余额百分比法

销货百分比法

帐龄分析法

采用备抵法核算应注意:

应向债务企业函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计提坏帐准备的方法、计得比例,可以全额提取坏帐(当年发生的应收款、有计划对应收款重组、与关联方发生形成的、无确凿证据收不回的除外)。

(五)存货

1、概念: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存货的确认条件

同时满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成本能可靠计量。

第二节投资

一、概念

二、分类

短期投资需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能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且有明确的市价;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

三、短期投资

1、短期投资的成本确定

初始成本:全部支出中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2、短期投资的处置

包括:出售、转让等。

四、长期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

1、初始成本的确定:

取得方式:

以现金购入,全部价款;

接受债务人抵偿取得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按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按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会计核算方法

(1)成本法

(2)权益法

(二)债权投资

1、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2、发行价格

平价、溢价、折价三种。

3、投资收益的确认

第三节固定资产

一、概念及内容

二、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经营与非生产经营用;

2、按使用情况分为在用、未使用、不需用;

3、近所有权分为自有和租入;

4、按用途和使用情况分为七大类。

三、取得

1、计价基础

历史成本计价

净值计价

2、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

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

自行建造的;

融资租入的;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帐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价值作为入帐价值。投资投入的;

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低偿的或换入的;

接受捐赠的;

盘盈的;

四、固定资产折旧

1、概念

2、范围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2)工作量法

(3)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4、比较

五、后续支出

1、费用化支出

2、资本化支出

六、固定资产处置

通过“待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

处置方式:

投资投出:

捐赠转出:

抵偿债务转出:

盘亏:

报废、出售等;

第四节无形资产

一、概述

特点:

1、没有实物形态

2、能较长内获利

3、持有目的是使用

4、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不确定

5、有偿取得的

二、内容

三、入帐价值

无形资产在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确认。

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可计量。

1、购置

2、自行建造

3、投入

4、接受捐赠

5、换入

四、摊销

五、期末计价

第三章负债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分类

四、流动负债

(一)短期借款

(二)应付票据

(三)应付款及预收款

(四)应交税金

(五)其他应交款

(六)应付工资及福利费

(七)应付股利

五、长期负债

(一)长期借款

(二)应付债券

注意发行价格问题

(三)长期应付款

包括: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赁费。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实收资本

一、概念及概述

1、概念:是公司按章程规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2、分类:

国有独资公司的投入资本:

有限责任公司的投入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

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的资本。

注册资本与投入资本的区别。

二、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

投资方式:现金、非现金资产

以“实收资本”来核算。

接受外币资本投资:注意约定汇率与入帐时点的汇率差异的处理。

三、股份公司股本的核算

1、有限责任公司:

特点:按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缴纳期限出资。

投资人投资区别情况处理:初始投资与新股东加入时发生的出资额大于其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

转让出资应经其他股东同意。

2、股份有限公司:

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后者,全部资本不必分为等额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而不发行股票;公司股东转让出资需要经过股东会讨论通过;股东人数有最低与最高限制。

股份公司投入资本核算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设立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

发起式:股份全部由发起人认购。

募集式:公司股份除发起人认购外,不可以采取向其他投资人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募集。

募集方式筹资的,按规定可以平价发行或溢价发行方式筹集股本金。溢价发行获得的溢价现金流入部分扣除发行期间的发行成本及费用的余额,作资本公积处理。

四、资本变动的核算

1、企业增资(需经股东会同意和有关部门批准)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3)增加投入

(4)采用发放股票股利的方式增资

2、企业减资(除上述增加条件外,还需公告通知债权人)

减资的特殊做法:股份公司回收自已的股票支付价款有高于或低于股票面值两种情况。

第二节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概念

二、性质:投资者投入超过注册资本的金额,属于投入资本,但无表决权和回报权。

三、形成途径:

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反映企业接受非现金捐赠的价值,扣除未来应交企业所得税后的余额,在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前计入资本公积的准备金额)、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其他资本公积。

四、资本公积的使用

转增资本

弥补亏损

第三节留存收益

一、概念:

二、性质:是企业从其经营利润中按规定或规定留存下来的,因此是企业股东暂未取走的利益。分类: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三、利润分配的顺序

《公司法》法定的利润分配顺序:年度税前经营利润可以弥法定期限的经营亏损;税后利润按顺序进行分配。

四、盈余公积

1、分类:

一般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公益金:法定公益金和任意公益金

2、一般盈余公积

形成途径:

使用:

弥补经营亏损

转增资本

按规定在股东间进行分配

3、公益金

特点:

五、未分配利润

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剩余利润,也是未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润。

第五章收入费用利润

`第一节收入

一、概念

二、收入分类

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三、特点:

1、是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2、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

3、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只引起本企业的利益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四、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确认标准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强调实质重于形式:下列情况下风险与报酬并未转移。

销售的商品不符合合同规定;

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

合同中有特定理由下的退货条款;

收入的取得决定于代销或受托方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取得。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计量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应依合同或协议金额;无合同的按交易价或口头价。

3、特殊销售业务

(1)代销

分两种;

(2)分期收款销售

(3)分期预收款销售

(4)售后回购

(5)售后租回。分情况处理

如果售后租回形成一项融资租赁,售价一资产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单独设置“递延收益”核算,并按该项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折旧费用的调整。

如售出租回形成一项经营性租赁,售价一资产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通过“递延收益”核算,并在租赁期内按支付租金的比例分摊。

(6)房地产销售

售后未完成风险转移的情况:

卖方根据合同规定,仍有责任实施重大行动;

合同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

售后,卖方仍有某种程度的继续涉入。

(7)销售退回

分为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商品退回和已确认收入后的退回。

特殊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售出却在资产负债表日至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

(8)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

(9)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10)订货销售

4、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让渡资产使用权产生的收入确认和计量

(1)让渡资产使用权产生的收入种类:

让渡现金使用权而收取的利息收;

转让无形资产而形成的收入;

让渡固定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2)确认原则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流入企业;

收入的金额能可行靠计量

6、与收益有关的关联交易

(1)上市公司

正常销售:

出售资产或债权转移价高于帐面价值时,如对非关联方销售量占该当商品较大比重时,应按非关联方的平均人格计算该商品的价格,关联交易价高于非关联交易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如商品销售主要对关联方的,

第一,实际交易价不超过商品帐面价值120%的,按实际价确认收入;第二超过的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非正常销售:

非正常商品销售;

转移应收债权;应按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出售其他资产:

同时出售资产、转移债务的:

(2)关联方之间承担债务

承担方计入“营业外支出”,被承担方计入“资本公积”;

(3)关联方承担费用

承担方计入“营业外支出”,被承担方计入“资本公积”;

(4)委托经营及受托经营

(5)占用资金

第二节费用

一、概述

特点:企业资源减少和所有者权益减少。

二、分类

1、按经济内容

外购材料费用;

外购燃料费用;

外购动力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

折旧费用;

利息支出;

税金;

其他支出。

2、按经济用途

(1)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第三节生产成本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各项开支应不应该计入生产成本;

2、确定各项费用开支应不应该进入当期;

3、按成本项目将当期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4、对既有完工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在二者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成本。

二、要素费用的核算

1、生产车间要素费用

2、外购材料费用的核算

3、工资及福利费用的核算

4、折旧费用的核算

5、其他费用的核算

三、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

四、辅助生产费用

五、制造费用

六、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第四节期间费用

一、管理费用

二、营业费用

三、财务费用

第五节利润及利润分配

一、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二、利润的组成:可简单分为经营利润和利润总额两部分。

1、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其中: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费用的净额;

2、投资收益

3、补贴收入

4、营业外收支

5、所得税

第六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一、定义

二、作用

三、内容

四、格式编制方法

五、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六、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上两表是资产负债表的年度附表

第二节利润表

一、定义

二、作用

三、内容

四、格式

五、分部报告

是年度利润报表中的一部分。是指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如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各组成分部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

主要作用:

1、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

2、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回报。

分部的确定:

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专门用于向外部提供信息的一部分,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类。

1、业务分部的确定:

指企业内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提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并承担不同于其他

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通常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考虑(1)产品或劳务的性质;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性质相同,风险、回报及成长率较接近,一般可将其划分到同一业务分部中。(2)生产经营过程的性质;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性质相似,一般情况下可将其划分为一个业务分部。(3)购买产品或接受劳务的客户的类型或类别;购买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的类型或类别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对于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说,销售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售后的风险和回报也基本相似。而劳务则会有较大的差别。(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处的法律环境。

2、地区分部的确定

是指企业内部可以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承担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下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

应考虑以下因素:(1)经济和政治情况的相似性;(2)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3)生产经营活动的相似性;(4)与某一特定地区生产经营相关的特定风险;(5)外汇管制的规定。

报告分部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可以纳入报告分部的范畴:

(1)分部营业收入占所有分部营业收入合计的10%或以上;

(2)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营业利润合计10%或以上;或者亏损占所有分部营业亏损合计的10%或以上;

(3)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或以上。

如果企业按上述条件纳入报告分部范围的各个分部对外营业收入总额低于企业人武部营业收入总额75%的,

应将更多的分部纳入报告分部范围,以至少达到编制的分部报表各个分部对外营业收总额占企业全部工农业收入总额的75%及以上。

按规定纳入分部报表的各个分部最多为10个,如果超过应将相关的分部予以合并反映;如果某一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总额占企业人武部营业收总额90%以上的,则不需要编制分部报表。

分部报告形式:分为主要和次要两种。如何确定采用哪一种,原则为:第一以经营风险和回报的主要来源确定主要报告形式。第二考虑企业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确定主要报告形式。

分部报告信息的披露:

1、以业务分部为主要报告形式

以业务分部为主要报告形式时,企业应当分别每一业务分部年如下:

(1)营业收入

分为对外营业收入和分部间营业收入。不包括非常项目收入、利息收入和股利收闪、投资的出售形成的利得等。

(2)销售成本

与某一部分营业收入相对应的销售成本,也可分为对外销售成本和分部间销售成本。

(3)期间费用

指某分部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期间费用,以及能按合理的方法分配给分部的期间费用。

(4)营业利润

对于企业营业利润中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分部的工农业利润,应作为未分配项目在分部报告中列示。

(5)资产总额

(6)负债总额

2、以资产所在地的地区分部为主要报告形式

3、以客户所在地的地区分部为主要报告形式

二者以第一种情形相同。

六、利润分配表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一、概述

1、定义

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是一张动态表。

现金及等价物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及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风险小的短期投资。

2、现金流量的分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编制方法

间接法与直接法

第四节会计报表附注及会计政策、估计、差错更正

一、报表附注说明的作用

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便于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含义。

二、主要会计政策类型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选用的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来说,会计政策有下列特点:由国家统一规定;政策有选择余地,企业可自行选择;是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应保持前后一致。

1、合并政策: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采纳的原则。如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致等;

2、收入确认:指收确认的原则;如建造合同中彩完成合同法还是按完工百分比法或其他方法确认;

3、所得税:指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4、短期投资的计价:指短期投资在会计核算中选用的期末计价方法。

5、存货的计价:是指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6、长期投资的核算:指长期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7、坏帐损失的核算:指坏帐损失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8、借款费用的处理:指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9、外币折算:指外币折算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汇兑损益的处理。

10、其他:包括无形资产的计价及摊销、财产损溢、研究与开发费用等的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一般一经确定就不再改变,但可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作政策变更。

可以变更的情形:

1、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但是,下列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的差别而采取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两种方法,一是追溯调整法,一是未来适用法。

三、会计估计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些会计报表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会计。如果估计的基础变化了,则应对原估计进行修正。

会计估计的特点:其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会计估计往往需要根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会计估计的存在并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主要的会计估计事项:

1、估计坏帐:

2、估计存货受到的损失:

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

4、无形资产的受益期:

5、长期待摊费用的分摊期限:

6、资产损失准备的估计:

7、收入确认中的估计。

会计估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1、资产的质量

2、谨慎性

3、经济和法律环境

4、历史资料和经验

变更的处理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

四、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1、会计差错的原因及定义

原因:

采用的政策为法律及规定所不允;

帐户分类及计算错误;

会计估计错误;

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

漏记已完成的交易;

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

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差错;

重大会计差错: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差错。一般是指金额占该交易或事项金额的10%及以上。

第五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定义

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会计报表批准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需要考虑: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所有有利和不利事项;

2、不在这个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全部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有关的事项,或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但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定义中不包括中止营业的议题。

二、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

包括:

报告年度次年1月1日至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的日期;

2、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日与实际对外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由此影响财务会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经理会议等机构再次批准财务会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三、日后事项的内容

包括两类:

1、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提供进一步的证据的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

前者称为调整事项,有特点: a、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

b、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后者称为非调整事项,有特点: a、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发生的事项; b、对理解和分析财务会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四、调整或非调整事项的处理

调整事项:应在会计核算中予以调整;

非调整事项:应在报告说明中披露。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 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 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 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 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反映经营成果,盈亏状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细则:(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的资产。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如: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有价证券: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债权;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2)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指企业用来进行或维持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如: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房屋,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设备是企业财物;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不是,属于季节性或临时需要而发生的资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1、会计计量: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2.处理依据不同3.处理时态不同4.计量单位不同5.质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 (1)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两者的区别: (1)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2)在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可能不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盈亏较为准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盈亏不够准确 (4)“权”计算盈亏的手续比较麻烦,“收”比较简单。 10、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1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1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1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1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1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1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定义: 1、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的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2、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作用 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会计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文化教育会计、物业管理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出版印刷会计、私营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煤炭企业会计、钢铁企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汽车行业会计、烟草企业会计、酒类企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加工制造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外经外贸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私用会计、政府会计。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2017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归纳

1.第一章 1. 帕乔利被尊为"现代会计之父"。 2、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3、会计的基本特征 4、会计核算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5、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区别) 6、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7、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8、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的问题,会计计量解决的定量问题 9、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 10、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11、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12、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13、《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14、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15、会计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16、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17、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18、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19、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资金运动。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经济业务是单位和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业务往来,经济事项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事项 20、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等。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1、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注意: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往来款项都不属于财物 22、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23、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区别 24、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25、财务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26、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7、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整理版)

20XX年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最新整理版)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

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