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原理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原理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原理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原理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院于2004年3~7月份临床科室对采血的血样标本的溶血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溶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3~7月份共采集血标本6420例,溶血50例,对每一份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对病人的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操作方法及标本的存放、送检等各方面进行追查。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50例情况原因略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操作不当在发生溶血的50例标本中,大部分与抽血困难有关。其低血容量25例,新生儿10例。(1)给这些病人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再加上用力拍打穿刺部位。(2)将空针一次抽到510ml处,等待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中。(3)由于针头固定不好,使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上,造成血液中混有大量的泡沫。(4)操作者没有按操作规程执行,将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而是注入速度太快。造成泡沫与血液一同注入试管,从而造成溶血。(5)操作者过于用力晃动标本瓶,造成溶血。 2.2 标本容器不合格空针质量不过关,密封不好,造成溶血。 2.3 标本冻结将标本置于窗台上,没有及时送检,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冻结。 3 对策 (1)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一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将所采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2)尽量及时送检,要放在远离气低温的地方。(3)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所抽部位,如:血管隐藏不清。可用热敷,让病人休息片刻,重新选择穿刺部位。(4)注意加强医药管理,防止劣质空针的采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份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及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结果溶血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UA、GLU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DBIL、ALB、BUN、Cr、CHO、TG测定值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 标签: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影响;对策 临床生化检验有诸多影响因素,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1]。本文对我院60例体检者进行了溶血和正常血清当中的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结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全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全部体检者进行早晨空腹采血,取血量为每位5ml,然后将每位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平均等量的分为2份分别注入到2支干燥试管内。取其中1支试管采取室温下自然分离,30min后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分离非溶血血清,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脂浊等。然后置于对照组组别内。取另外一支试管将其人为溶血,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将溶血血清分离,然后置于观察组组别内。 1.2仪器与试剂采用7180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迈克生物生化试剂。 1.3方法对所有血清标本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下11项生化项目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肌酐(Cr)、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尿素(UREA)和尿酸(UA)。每份血清标本均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相关数据,操作完成以后对这100例血液标本分别给予CK、TP、TBIL、ALB、TG、BUN、Cr当中的含量进行检查,分别计算100例标本各项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技术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鉴于红细胞的脆性较大,血液标本采集、分离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均可引起标本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笔者对溶血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综述。 1溶血的原因及其对策 溶血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生物因素(恶性疟疾)、药物因素等引起;体外溶血多由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冻疮)、化学因素(如血液接触表面激活剂)和代谢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红细胞脆性增加)等引起。常见体外溶血的原因有:1)扎压脉带时间过长、过紧; 2)静脉穿刺处的消毒酒精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3)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3次以上,过度损伤组织; 4)针头过细或抽血速度太快,负压太大,红细胞通过针尖时破坏而溶血; 5)抽出的血液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或带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红细胞受挤压破裂; 6)抗凝时用力摇晃试管或剥离血凝块; 7)用破裂的离心管盛放标本,离心速度太快,离心管和套管之间有硬物; 8)标本置于过冷或过热的水箱或在运输过程中动作幅度过大; 9)采血量不足,相对低渗抗凝; 10)抽血器具内含氧化还原性洗涤[1]剂。要规范采血程序,选择合适静脉,要求扎压脉带后1min内采血,避免用力拍打或反复握拳等不良动作,见血即松压脉带,并一针见血,抽血速度要慢,向试管内注血前先取下针头,沿试管壁缓慢将血液注入洁净试管,不得将气泡注入。妥善处理和保存标本,严把注射器和试管质量关。 2 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的鉴别 [2] 体内溶血多见于血管内溶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 加; 2)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3)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阳性; 4)血红蛋白尿,尿潜血试验阳性; 5)尿含铁血红素试验阳性; 6)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尿胆原阳性; 7)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8)增生性贫血骨髓像,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体外溶血由标本采集和处理不当引起。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血清或血浆Hb、LDH和钾同时升高,而后者通常是血清或血浆Hb和LDH升高,而钾不升高,还可通过珠蛋白检测、间接胆红素 [3]测定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进一步加以鉴定。 3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溶血时血清ALT、AST和ALP升高1.1~8.0倍,而CK升高不明显,GGT则明显降低[4]。Fe、AST、CK、LDH、CK-MB、K、ALT、TP、TB、DB、CH、P、Mg、Urea升高,[5]UIBC、HDL-C、GLU、Ua、CO2、Na、ALB、AMY、TBA、Crea、CI、Ca降低。轻度溶血AST、ALT仅轻微升高,中、重度溶血明显升高,因此明显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AST和ALT[6]的测定;轻度溶血LDH活性显著升高,故测定LDH标本应避免溶血。溶血可使CK、CK-[7]MB、LDH、а-HBDH、TP、AST 升高,而GGT降低。溶血对酶类、电解质和胆红素影响最大, CK、CK-MB、LDH、HBDH、AST 5项心肌酶测定随溶血程度加重增高显著,其中LDH[8][9]升高最明显。溶血对肝功能指标有显著影响。 4 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机制 溶血对不同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机制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内外成分浓度差的干扰,细胞内含量高的血红蛋白、酶类、离子、有机物等,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顺浓度差溢出,使测得值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相反,红细胞内浓度极低的物质,如脂蛋白、胆固醇酯、钠等随溶血,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作用,使测定结果明显下降; 2)细胞内、外液成分之间反应的干扰; 3)有色物质对吸收光谱的干扰,造成吸光度和散光度产生较大的误差,当被测溶液的颜色与有色物质的颜色接近时发生正干扰,而与有色物质的颜色相差较远时产生负干扰; 4)溶血标本中血红素中的正铁离子,可被试剂中的氧化剂(如亚硝酸钠)氧化成为黄色的高铁血红素,对两点比色法造成干扰;在血清总胆固醇CHODPAP终点法中,Hb高于2g/L时会引起正干扰;在磷的测定中,溶血标本中红细胞内磷酸酯被水解,使无机磷增加; 5)溶血引起稀释的负干扰和Hb增加吸光度的正干扰相互作用形成综合干扰。 5 溶血标本的处理与评价 为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发现标本溶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主动与临床联系,结合临床首先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若不是体内溶血,建议重新采集标本。

真空静脉采血器造成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真空静脉采血器造成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陈宁1,陈健2 (11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甘肃兰州730000;21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020) 关键词:采血器;标本;溶血 Key Words:hemostix;specimen;erythrocytolysis 中图分类号:R47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780(2003)12B-0044-01 真空静脉采血器又称自动定量静脉采血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产品。其产品种类多样,适用于各种不同标本的采集及化验,其特点为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干净无污染、准确可靠,对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都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时出现溶血,影响了血标本的顺利采集,同时也使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血清(浆)离子的化验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在分析溶血原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及改进措施。1真空静脉采血器原理 采血试管口加橡胶塞后经真空处理,管内呈负压状态,由于静脉血管内有一定压力,故采血时静脉内血液通过针头流入采血试管,当静脉血压与试管内压相等时,血液自动停止流出。 2溶血原因 2.1因空置的采血管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过快过猛,直接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细胞破裂,造成标本溶血;在采血过程中,因吸入血量不足,管内仍存有真空而导致溶血。 2.2在标本混匀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被破坏而导致溶血;采血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2.3采血技术。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如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如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 3防范及措施 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负压过大、吸力过猛的特制真空采血管,以减少溶血机会;在采集血标本时,使采血双向针尾部插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血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用与检验项目相适宜的采血管,避免因采血量不足而造成管内负压的残留,导致溶血;在使用抗凝采血管时,采血后立即将试管颠倒数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动作要轻柔;采血时选择与患者年龄、体质相适宜和配套的采血针及采血管;同时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mi n。 作者简介:陈宁(1972-),女,护师,本科毕业。 收稿日期:2003-06-04;修回日期:2003-08-28 (责任编辑:李长贵) 3讨论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恢复级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2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都被施加了主要的干预措施,如PO、O T、针灸、T EN S、生物反馈等;这些措施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主要作用。 肩痛方面,无论是在新发生率还是疗效上,2组均未有明显差异。这是由于肩痛是由多因素所致(半脱位、拉伤、受压、异常姿势、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痉挛模式等),不仅仅是血液循环障碍的结果。 实验组的本体感觉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本体感觉是对自身肢体位置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深感觉。对脑损伤而言,本体感觉严重障碍的患者其预后不良;同时,本体感觉及障碍也是医疗和康复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气压式四肢循环促进装置对肢体能产生较强的压力性刺激,有助于增加肢体的实体觉刺激,因此,可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尤其在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早期,效果较为理想。实验组有2例患者在观察期内本体感觉障碍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明显的异常,与患者丘脑较大面积的出血,严重影响感觉有关。 在观察期内对照组新发生的手肿、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似高于观察组,但由于观察时间偏短,样本偏小,尚不能进行统计学处理,其长期大样本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表明,气压反搏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本体感觉,减轻患者的手肿及肩手综合征,并有助于预防肩手综合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于偏瘫患者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简介:祝(1962-),女,吉林长春人,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03-02-08 (责任编辑:李惠敏) # 44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December2003,Vol.19,No.12B Total No.234

溶血会影响哪些检验结果

溶血会影响哪些检验结果 检验人都知道,在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破坏造成溶血。原因有很多,包括采血不顺、压脉带过紧、抗凝血混匀用力过猛、离心破管等等。溶血会影响部分检验结果。在此,我查阅文献,汇总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生化项目 (1)结果偏高的项目 溶血对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最大,可使测定值升高达100-180;其次是肌酸激酶(CK),高达约69倍;;再次,是血清磷(P)和钾(K),前者为50倍,后者为20-30倍。还有谷草转氨酶(AST),10-30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倍;谷丙转氨酶(ALT),7倍。其他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尚不明确的有钠(Na),镁(Mg),铁(Fe),氯化物(CL),总蛋白(T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低密度脂蛋白(LDH)等。 (2)结果偏低的项目 溶血导至某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高外,还可导至有的项目值偏低。如γ-谷氨酰转肽酶(γ -GT)。 (3)影响不大的项目 多种文献报道显示,白蛋白(Alb)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受溶血的影响不大。 二、凝血项目 溶血标本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要比不溶血的标本测定值分别升高约7.22%和26.26%;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则降低约9.88%。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约8.48%,但也有人认为溶血对此项目影响不大。 三、免疫项目 在免疫项目检测中,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所检测的项目的影响报道较多。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最大,可使结果升高达到20倍。其次,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T3(FT3)、游离T4(FT4)、心肌肌钙蛋白I(cTn)、肌红蛋白(MYO)也有一定影响。再者,有研究显示,溶血本身对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但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胰岛素降解酶,溶血后该酶释放,随着溶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不断降解,从而导至浓度降低。对于ELISA方法的影响,有研究认为HIV抗体检测实验中,溶血可造成约3.75%的标本出现假阳性。 溶血对有些项目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例如血钙(Ca)、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容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标本的溶血程度有关。 总之,作为检验人,我们要明确受溶血影响的检验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观察标本质量,以避免给临床提供不可靠的的实验室数据。同时,溶血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尚不明确,我们不妨继续研究,提供数据以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谯娟, 冯涛倩, 邓华, 等.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求医问药,2012, 10(11):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大磊1,史文华1,刘志峰1,2 1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烟台大学药学院山东省烟台市 26400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长期毒性试验数据的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份正常大鼠血液标本在溶血前和溶血后血清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胆固醇(CHO)、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钙(Ca++)、镁(Mg++)、钠(Na+)、钾(K+)、氯(Cl-)的值,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溶血后AST、TBIL、ALT、K+的值比溶血前的值高,具有统计学意义;Cre的值比溶血前的值低,统计差异显著;GLU、TP、ALB、BUN、CHO、ALP 、Ca++、Mg++、Na+、Cl-的值溶血前后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溶血对血清AST、TBIL、ALTK+、Cre 有明显的干扰影响,提请在分析测定结果时注意溶血情况。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sericem biochemical tests LI Da-lei1,SHI Wen-hua1,LIU Zhi-feng1,2 1.Shand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Drugs, Yantai, Shandong 264003 2.School of Pharmacy,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et:Aim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tests. Methods The blood collected from the rat divided into 2 samples, one of which is to process hemolysis serum, the other is to process normal serum. The serum biochemical data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which include glucose(GLU),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total protein(TP), albumin(ALB), creatinine(Cre), Blood uric nitrogen (BUN), cholesterol (CHO), alkaline phosphal ase (ALP), total bilinibin(TBIL ),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natrium(Na+), kalium (K+), chlorin(Cl-). The data were treated with paired-test. Resluts The level of serum AST, TBIL, ALT and K+ increased in hemolysis samples than normal. The level of serum Cre in hemolysis samples is lower than normal.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GLU, TP, ALB, BUN, CHO, Ca++, Mg++, Na+ and Cl- . These

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11-07T11:30:09.8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1期作者:薛海霞 [导读] 在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下,检验结果准确性大大提高,对医学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准确依据。 (侯马普天通信电缆厂职工医院山西侯马 043015) 【摘要】目的:探究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来院体检的60名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取0.6mL血清,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对比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H)非溶血与溶血值。结果: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值,非溶血与溶血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越多对检验项目造成干扰与影响越大,明确溶血检验临床作用与影响,可将检验误差减少,将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 【关键词】溶血;医学检验;分析仪;结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59-02 在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下,检验结果准确性大大提高,对医学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准确依据,大部分疾病诊断都依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对这类检验结果有着较大依赖性。在检验室各种自动化仪器不断进步下,质量高、检验及时、反应速度更快的仪器、试剂得到了认可,在检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下,也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准确,但是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很多因素相关,风险多,在实验室误差中占60%左右,采集标本成为溶血检验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4月来院体检的60名检验者,比较溶血生化检验结果,溶血多表示存在干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来院体检的60名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慢性疾病、传染疾病人员,男36例,女24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1.5±3.2)岁。抽血前保持空腹,抽血6mL,封装至一次性塑料管内,所有血液样本均无肉眼可见的浑浊与溶血[1]。 1.2 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试剂对采取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时间3h。先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常温下,保持20min,然后 2000r/min离心2min后,取漂浮最上面的血清,取量为0.6mL,未见溶血、乳糜、黄疸、颗粒等[2],然后取试管上端1/3处折回,用胶布固定紧,震荡塑料管,20~30次。肉眼可见溶血中血清0.6~0.8mL,血红蛋白测定>1.6g/L,为溶血标本[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不同生化检验项目、方法的非溶血值、溶血值以及溶血后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x-±s),使用检验计数资料,χ2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值,非溶血与溶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CH溶血与非溶血差异更为显著,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液样本溶血量对生化检验项目有着显著影响,需要在日常检验中加强对溶血问题的研究与重视,才能将检验误差减少。从研究结果上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值溶血后显著升高。溶血使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钾离子以及LDH、AST 是参与细胞代谢的酶,溶血进入到血清中,会使这些物质含量升高。其次,溶血后红细胞中原有成分会在血清中释放,使血清体积增大,原有物质浓度不断降低。还有一方面,红细胞中物质会与血清原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葡萄糖氧化酶活性与试剂产生一系列活性反应等。最后,溶血会对光吸收值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将溶血分为体内与体外溶血两种,体外溶血多由物理因素,比如,机械、冷冻破坏等,化学因素,比如,代谢异常(遗传病、血细胞脆性增大)、表面活性剂接触等造成;体内溶血也与物理、生物因素有关。比如,人工心脏瓣(物理因素)、恶性疟疾(生物因素)、药物毒性反应等;要区分体内与体外溶血就要明确血清与血浆、钾的增强情况,并将其区分开,体外溶血血清、血浆、钾升高,体内溶血是指血清、血浆升高,但钾没有变化,还有一种鉴别方法是对间接胆红素、网织红细胞以及珠蛋白检测,对结果进一步确认。采血检验当中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对器具应用酒精充分消毒,彻底清洁,但针头需要特殊处理,不能直接用酒精消毒,以防出现溶血。压脉带

体检中心血标本溶血原因及对策

体检中心血标本溶血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总结溶血原因得到的效果。方法通过体检中心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698份,进行溶血原因分析,并且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后。结果体检中心抽血溶血率从2%下降到0.2%,保障了体检人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论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对策,提高了体检人员对体检中心满意度和信任度。 标签:抽血;溶血;原因;对策 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4月,我院体检中心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698份,其中发生溶血标本34份,溶血率为2%。溶血原因:采血技术欠佳12例占35%,穿刺抽血困难15例占44%,容器不合格5例占15%,采血器使用不当3例占9%,服药及饮食4例占11%。 采取防范措施后,2016年7 月~8月在体检中心采集的血标本2104份,溶血标本4份,溶血率占0.2%,溶血原因为患者血管塌陷,不充盈所致。 2 溶血原因 2.1护士的因素采血过程当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穿刺也会发生溶血[1];体检工作量大,参检人数多,而且空腹采血时间集中,护士繁忙中往往不仔细选择穿刺血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形成局部血肿,标本溶血;含抗凝剂的血常规管、血沉管、凝血管等抽血后没有及时摇匀或是摇匀时用力过大,都会造成红细胞破坏,标本溶血;另外,有的体检者检验项目全,所需的采血管多,止血带束缚时间相对延长,也会造成红细胞破坏,出现标本溶血。 2.2体检者因素由于部分年老体弱者,血管弹性差,血容量不足以及小儿静脉充盈不良、血管细小、不能很好配合,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2]。另外,极少数体检者采血前一直在治疗输液或是应用抗凝类药物,也会出现标本溶血。 2.3抽血器具不合格目前,体检用的抽血器为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溶血。负压相对较大,血液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反之如果负压不足、漏气或抗凝剂计量不足,使血流速度过缓,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也会造成溶血。 2.4采血管使用不当血沉、血常规一类加入抗凝剂的抽血管抽入血液后如果放置过久,没有马上均匀摇动同样造成溶血。如1人操作给患者同时抽数管血时,若先抽抗凝管,然后依次抽血清管,待抽血完毕后再来摇动抗凝管,此时血中的纤维蛋白原以凝固,用力的摇動抗凝管可人为造成血球破裂、发生溶血。在标本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检验科每天承担包括病区、门急诊、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等大量标本的检测工作,每一项检验过程要经历从标本采集到出报告的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造成不良后果。为提高检测质量及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差错发生率和医疗风险,现就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及预防性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供参考。 一、标本差错概念及分类 1、标本差错的概念:标本差错指某标本在实验室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整个过程中,由诸多人为或其它原因导致被检标本信息或检测结果与该被检测人真实信息或实际结果不符的差错行为。涉及标本差错的科室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后勤、实验室四个部门。 2、标本差错的分类:标本差错按差错性质分为标本信息差错、标本质量差错。 二、医生诊疗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1、标本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如医生给某患者做了HPV取材及开单,但拿来的标本却为TCT瓶子,检测标本放错了瓶。 2、标本信息与检测标本不符,一种是患者拿错别人的标本,另一种是患者未听懂或听懂医生的吩咐,做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标本到实验室变成了尿液标本。 3、标本质量差错,主要是需要医生取样的标本达不到要求,如TCT取材过少、病毒检测未在宫颈“鳞柱”交界处规范取样、标本保

存液瓶或袋发生渗漏等,严重影响检测质量。 4、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问题。 三、护理操作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1、标本信息差错,主要为采血时未核对标本管信息,错拿了贴了其他患者信息的标本管,或者采完血后再贴了错误的条码信息。 2、标本质量差错,主要存在几种情况,采血项目先后次序不正确、采集血液有凝集或溶血现象、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的真空管与所检测项目要求的真空管不符、采血时间不符合检测要求、采血部位选择不当、采集后血标本未在规定时间送检等。例如抽血时,由于抽血速度太快等原因,致使血液红细胞变形破裂,或采血后抗凝管未充分摇匀、在挂盐水的一侧静脉采血等情况,标本质量差错严重影响检测项目结果,是影响实验室报告正确的主要原因之一。 3、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问题,其次是平时岗位工作中缺少规范化操作培训或未执行规范化操作所致。 四、后勤传送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主要是标本质量方面的差错,未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检测,导致送检标本发生成分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如民政部门的婚检标本,疾控中心送检标本,病区漏送检标本等。 原因主要是工作责任心问题、操作程序不规范或未执行操作规程。 五、检验检测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观察

溶血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溶血反应对干式多层复合薄膜化学(干化学生化)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0例正常成人血液标本施行模拟溶血,并于溶血前后分别检测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UA(尿酸)、UREA(尿素)、CREA(肌酐)、CH(胆固醇)、TG(甘油三酯)、ALB(白蛋白)、TP(总蛋白)以及GLU(葡萄糖)11项生化项目,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ST、ALT、LDH、CK溶血后较溶血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有着重要的干扰和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 溶血;干化学生化检验;影响 干化学是干式多层复合薄膜化学的简称,随着医学化学检验的进步,该分析方法以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工作编排灵活等优点[1]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是,血细胞的一些组分会由于溶血而释放入血浆或血清中[2],导致检验结果改变。本研究对70例血样模拟溶血,检验溶血前后9项生化项目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随机选取体检中心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70份,该人群无肝肾心肺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正在服用药物者,均为空腹抽血,标本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脂血和溶血。抽血工作由操作熟练医师完成。 1.2 仪器使用日本东京医疗TMS1024i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由上海美生公司提供,同一标本确保使用同一批号的试剂。 1.4 研究方法将取得的70份血清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UA(尿酸)、UREA(尿素)、CREA(肌酐)、CH(胆固醇)、TG(甘油三酯)、ALB(白蛋白)、TP(总蛋白)以及GLU(葡萄糖)11项生化项目。 模拟临床常见溶血现象,使用竹签轻轻搅拌试管中的血块,以离心后仍然成肉眼可见红色(Hb>5g/L)为发生溶血反应。将此标本在1h内再次进行上述11项生化检测,并与之前结果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0例患者溶血前后生化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70例患者溶血前后生化检测结果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周英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周英 发表时间:2018-02-07T12:22:16.7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周英 [导读] 溶血对血清的AST、ALT、LDH、CHOL、K+、ALP等检测值产生影响,所以不利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确定。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201800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资料标本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例行体检的70例体检者,本研究选择的7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均为5ml,分别将其放置在两支试管当中,每支试管均为2.5ml,选择采用人工方法将其中一支试管的标本溶血,检测并且对于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的血清当中的各项指标[AST (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HOL(总胆固醇)、ALP(碱性磷酸酶)、TG(甘油三酯)、Cr(肌酐)、BUN(尿素氮)、GLU(葡萄糖)、K+(钾离子)、UA(血尿酸)]进行比较。结果在血清当中,溶血血清的AST、ALT、LDH、CHOL、K+检测的结果和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明显更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ALP活性要比正常血清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BUN、Cr、TG、GLU、UA的检测结果与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对血清的AST、ALT、LDH、CHOL、K+、ALP等检测值产生影响,所以不利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确定,需要在检验过程中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溶血的发生,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 溶血现象主要是血液标本的红细胞出现破裂导致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当中溢出。在临床标本的检验和采集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溶血情况发生,比如说在血液采集的时候,水浴箱的温度比平时的温度更高或者是在血清分离的过程中因为旋转速度过快[1]。通过临床的不断研究,溶血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血液标本的相关检验数据与正常标本数据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偏差,所以在使得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的时候产生误导,这样很难对患者对症下药,会造成延误治疗的情况发生,这样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体检者,共选择7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体检者的年龄为26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45.5±12.1)岁。所选择的血液标本均选5ml,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当中,每一支试管均为2.5ml,同时选择人工方法将其中一支试管当中的标本进行溶血。 1.2方法 选择采用雅培的生化分析仪对于血清当中的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HOL(总胆固醇)、ALP(碱性磷酸酶)、TG(甘油三酯)、Cr(肌酐)、BUN(尿素氮)、GLU(葡萄糖)、K+(钾离子)、UA(血尿酸)指标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试剂盒的说明和相关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步骤来分批次进行。选择采用电解质分析仪和相配套的试剂,对于K+进行检测,对于每一份的溶血血清和正常的血清都需要测定10次,然后取平均值。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版本选自IBM 公司的SPSS23.0,对于所有计量资料选择采用t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血清当中,溶血血清的AST、ALT、LDH、CHOL、K+检测的结果和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明显更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ALP活性要比正常血清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血血清的BUN、Cr、TG、GLU、UA的检测结果与正常血清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情况请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究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从本研究结果当中可以看出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相比,在某些指标当中检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实践认为可靠的生化检验结果能够为医生正确的诊断疾病提供保证,现如今临床医学发展较好,生化检验在临床的常规血液检验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检验的内容也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检验,对患者的血脂血液以及患者的血糖等进行检验[3]。在众多生化检验中最为常见的干扰因素就是溶血因素,人体溶血主要包括有人体内的溶血和人体外溶血这两种,导致人体溶血出现的原因和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具有关联。而通过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能够证明:溶血对血清的AST、ALT、LDH、CHOL、K+、ALP等检测值产生影响,所以不利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确定,需要在检验过程中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溶血的发生,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03-19T16:55:30.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杨培琴刘敏[导读] 针对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我们经过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杨培琴刘敏(十堰市中心血站湖北十堰 442000)【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89-02 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成了血站成分制备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及时满足临床病人的需要又不致血小板因为效期短而报废,对于血小板的供应,我站基本上是采取临床病人预约后采集,机采科接到预约单,及时通知献血员,进行采前抽样初筛,但所抽取的样本时有溶血现象的发生,给检验科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反复实践,总结了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为检验科提供了合格的血标本。现将2009.1.1-2010.12.31的溶血标本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采集标本使用的器具与设备一次性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5ml、2ml,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0.5%合力碘,TDZ4-WS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皮肤消毒后,将双向采血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刺穿采血管,采血完毕,将血样做完初筛项目后送检验科。 2 结果(表1) 表1 血标本溶血原因情况分析 表1示,09年血标本溶血原因因器具不合格引起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血管情况不是太好,比如有血管太细,血液循环不好,选择血管不当,静脉穿刺技术不好,止血带扎得时间过紧过长,过度拍打血管,采血管内的负压过高或过低造成的等等。再就是未及时混匀抗凝剂试管,消毒剂未待干就进行穿刺等操作原因引起的血标本溶血。还有些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需要我们提出并进一步分析讨论,并采取有效方法给检验科留取合格的血标本。2011年经过我们近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出现4例不明原因的标本溶血,溶血标本所占比例由09年的4.62%下降至010年的0.19%,防范效果好。 3 讨论 通过我们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器具质量不合格外,更多的是我们操作过程中,在选择血管方面不够仔细,操作不规范如未及时混匀抗凝管,消毒剂未干就进行穿刺等等。 3.1血标本溶血原因 3.1.1穿刺困难和采血操作不当①献血者血管太细,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致穿刺困难,使采血时间延长,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1]。②操作人员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红细胞撞击试管壁导致破裂溶血[2]。③采血定位不准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局部血肿和血样溶血。 3.1.2抽血器具不合格①我们使用的采血针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标本溶血。刘贤等[3]报道1998年6-7月抽血器具不合格引起标本溶血多达37例。②抽血试管质量不合格,抗凝管中抗凝剂偏少或有水分导致溶血;抗凝管内有絮状物产生;抗凝管有裂隙、瓶塞有松动现象;抗凝管内负压过高或过低,负压相对较大时,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而破裂溶血;负压不够时,相对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采血管内剩余负压造成血细胞被压迫而破裂溶血。③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包装有漏气,针套有脱落、针尖有毛刺、弯钩现象等。 3.1.3操作不规范①抽取抗凝标本,在混匀过程中动作过猛,引起红细胞破裂而溶血。②采血完毕未及时混匀血标本,使纤维蛋白原凝固,此时再用力摇动试管可人为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3.1.4试管离心操作不当离心过程速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溶血。 3.1.5血标本存放和运送不当①血标本采集好后未及时送检,放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处造成溶血。②运送途中剧烈振荡造成溶血。 3.1.6其它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 3.2血标本溶血的防范措施 3.2.1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通常我们机采科会把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等充盈良好的血管留在采集血小板时用,而抽血样本时,我们会选择手臂侧边较细的血管,此时我们一定要定位准确和进针准确,实在没有合适的血管,我们不能盲目进针,可以在肘窝以下重新选择血管,甚至可以在手腕和手背部寻找合适的血管进针,经过观察,我们这种选择血管的方法是正确的,进针率≥99.9%,采集血标本顺利,所以静脉穿刺,选择血管这一关非常重要。最后,采血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针,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得时间过长,遇抽血困难时不要进行强烈挤压,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性刺激造成溶血。 3.2.2抽血器具的质量控制①我站总务科从源头上实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材的准入制度,建立合格产品供方目录,索取合格产品供方的资格文件,对国内生产企业进行实际考查;②站质管科对所购进产品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③机采科工作人员要从产品外观和产品标识上进行质量控制,采血针塑化的导管均匀无气泡、有弹性、透明,无明显的机械性杂质异物、扭结等;采血针的针尖锋利、无毛边、毛刺、平头、弯钩等缺陷;抗凝管无裂隙、瓶塞无松动、脱落,管内无絮状物等;另外要看产品包装的标识,标识要明显、清晰、牢固,不应因经受所采用的灭菌、运输和贮存而脱落或模糊不清等;如发现有如上述不符现象,立即停止使用该批器材,和总务科进行沟通,直接退货,更换新的批号或更换生产厂家,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3.2.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留取标本过程,要及时混匀标本,均匀摇动,摇动时避免上下暴力振动引起溶血。 3.2.4注意离心的速度和离心时间机采科在初筛时,离心分离血清时速度不宜太快,时间适宜。我们机采科做初筛时离心速度通常是3000r/min,时间3min,离心效果好。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及对策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方法:对2891份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溶血标本占总标本的2.87%。 其中:抽血困难51.81%,试管不合格37.35%,存放不当6.02%,操作不当4.82%。 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选用合格的采血器具是避免血标本发生溶血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血标本溶血原因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7~2008年采集血标本2891份,其中溶血标本83份,占2.87%。 方法:对每一份溶血标本,都由质控小组对病人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时操作方法、标本的存放、标本的送检等环节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 溶血的原因,见表1。表1 溶血的原因(略) 1、抽血困难: ①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 ①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1]。 ③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⑥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