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1.3(6-1)-2010,9,27(2学时)-实.ppt

第1章-1.3(6-1)-2010,9,27(2学时)-实.ppt

运 动 学
第 1章 第1章 第 2章 第2章 第 3章 第3章 运动学基础 刚体的平面运动 复合运动

第1章

第一章 运动学基础 1.1 约束及其分类 1.2 刚体运动的分类 1.3 机构、广义坐标与自由度 1.4 点的一般运动及其描述方法 1.5 刚体的基本运动及其描述方法

第1.4节
4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弧坐标形式的运动方程
M
动点M在已知的曲线上运动
原点O:在轨迹上任取点 正负方向:以原点为界标出轨迹曲线正负向 弧坐标:动点M至原点O的弧长OM=s,并且
根据点M位于原点O的正、负侧确定s正负号。 代数量s称为动点M的弧坐标。
动点M在每一瞬时的位置可由弧坐标惟一地确定:
s = s (t ) ?弧坐标形式的运动方程。
5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曲线的几何性质与自然轴系
1、密切面 由轨迹上无限接近的两点的两 条切线所确定的极限平面。
T M
M′
T′
密切面 —副法线方向
6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曲线的几何性质与自然轴系
2、自然轴系 r r r 空间曲线Γ的方程 = r ( s ) ,M-空间曲线Γ上的动点; MT-过动点 B(副法线) r M的切线,规定其 N(主法线) 单位矢量 et 指向弧坐标正向; 从切面
Γ
MN- 密切面内垂直于切线的直 r 线,规定其单位矢量en 指向曲率 s+ 中心; r eb r MB- 过动点M垂直于切线和主 en r r r T(切线) s e = e × e 法线的直线,其单位矢 b t n r M et 自然轴系 :如果空间曲线上点的 密切面 曲率不等于0,则在该点存在三条 正交的直线:切线、主法线、副法线称为该点处的自然轴系,基 r r r 矢量为 et , en , eb ;组成的三个平面:密切面、法平面、从切面。
7
法平面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曲线的几何性质与自然轴系
2、自然轴系 自然轴系 : 正交的直线:切线、主 法线、副法线称为该点 处的自然轴系,基矢量 r r r 为 et , en , eb ;组成的三 个平面:密切面、法平 面、从切面。 自然轴系的特点
跟随动点在轨迹上作空间曲线运动。
8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曲线的几何性质与自然轴系
3、基矢量的导数 r r det det ds = dt ds dt r det ?大小? =? ds ?方向?
r det d s 的大小
Δ θ r Δs
et
M′
r Δet
r' et
M
s = s(t )
s=0
r r
r' et
r r′
o
Δθ r Δ e t = 2 sin 2
r r 1 1 Δθ dθ Δθ Δet det = lim = lim ? 2 sin = = lim = Δs → 0 Δ s Δs→ 0 Δ s 2 Δs→0 Δs ds ds ρ
k = 1 ρ — 曲线在点M的曲率
ρ — 曲线在点M的曲率半径
9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r Δ s 3、基矢量的导数 Δr M′ Δθ r r' r r et r e d e t d e t d s de t ?大小? t = r =? dt d s d t ds ?方向? Δet M r ' r r r e s = s ( t ) t det r det 1 ′ r Δθ r 的大小: = r Δ e = sin 2 ds t ds ρ 2
r det d s 的方向
曲线的几何性质与自然轴系
s=0
o
当Δt → 0时
r 1 r det = en ds ρ
r r Δθ → 0,即Δet的极限方向:en
r & r d et s = en ρ dt
r r dr Δr r = lim = et ds Δ →0 Δs
10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速度、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1、点的速度、加速度
r d r d s r r & v = r = d s d t
s= s ( t ) r
dr r = et ds
r r & t v = se
r r r r & & &e a = v = & s&e t + s t
&2 r s r r a = && set + en
& s r r & e t = en
ρ
ρ
11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速度、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2、速度、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r r &t v = se
2 & r r s r && a = se t + en
& vt = s
vn = 0
vb = 0
ρ
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2 a =0 & a = 1s at = & s & b n
ρ
12

1.4.3 在自然轴系中研究点的运动
速度、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2、速度、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
速度在柱坐标轴上的投影
& vt = s
vn = 0
1
vb = 0
加速度在柱坐标轴上的投影 at
& an = =& s
r r r v = vt et = vet
投影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ρ
r at
& 2 ab = 0 s
r r r &et ——切向加速度 at = at et = & s
ρ
r r r a = at et + an en
r v
s
M
r an
r a
1 2 r r & ——法向加速度 an = an en = s
13

例题1.1
AB杆两端与滑块铰链连接,滑块可在各自的滑道中 滑动,已知杆长l=60cm,MB=20cm,滑块A的运动 规律 s = 60 2 sin 2π t (s以cm记, t以s记),试求(1) 1 点M的运动方程,(2)当t = s 时点M的速度 12
A
s
M
O
45o
θ
B
14

例题1.1解答 解 1
。 。
以点M为研究对象,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
2 建立运动方程
x = s cos 45 °+ AM cosθ = 60sin2πt + 40cosθ y = MB sin θ = 20 sin θ
由ΔAOB知
s sin θ = sin 45 ° AB = sin 2π t
y
s
A
M O
所以方程中的θ 满足
45o
θ = 2 nπ + 2π t (0 < θ < π )
x
θ
B
15

例题1.1解答 。 解 1 以点M为研究对象,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 2 建立运动方程

x = 60sin2πt + 40cos2πt, y = 20sin 2π t
3 速度、加速度分析 & = 120π cos 2 π t ? 80 π sin 2 π t vx = x 点M的速度投影为

& = 40 π cos 2 π t vy = y
π π 1 v = 120 π cos ? 80 π sin = 200 .4 cm/s 当t = s 时, x 6 6 12
v y = 40 π cos
π = 108 .7 cm/s 6
点的速度大小、方向分别为
v=
v + v = 228 cm/s
2 x 2 y
vx cos ? = = 0.8789, ? = 28.49 o v
16

例题1.1解答
思考:M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x = 60sin2πt + 40cos2πt,
y = 20sin 2π t
y
s
A
M O
45o
x
θ
B

17

例题1.2
螺线画规如图示。杆CD和曲柄OA铰接,并穿过可 绕轴B转动的套筒。已知:BO=OA=a,AM=b, θ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θ =ω t , ω 是常数。试求点M的 运动方程、轨迹方程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M A B D C
θ
O
18

例题1.2解答 解 1 以点M 为研究对象,建立图示极坐标系 2 建立运动方程,求轨迹 由图示几何关系:ρ = 2a cos? + b ,2? =θ ,可知点M 的运动方程为 ρ = 2 a cos( ω t / 2 ) + b , ? = ω t 2 轨迹方程为: ρ = 2a cos? + b
。 。 。
M A
ρ
C
平面螺线
D
B
?
& = ? 2a ? & sin ? = ? aω sin(ωt 2) vρ = ρ & = ρω / 2 = aω cos(ωt 2) + (b 2)ω v? = ρ? ω 2 2 速度的大小 v = v ρ + v? = 4a 2 + b 2 + 4ab cos (ωt 2) 2
3 速度分析: 速度在极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O
θ
19

例题1.2解答 4 加速度分析: 加速度在极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 ? ρ ? & 2 = ? ( 4 a cos( ω t 2 ) + b )ω 2 aρ = ρ && + 2 ρ &? & = ? a ω 2 sin( ω t 2 ) a? = ρ ?
加速度的大小为
a = a ρ + a? =
2 2
ω
2
4
4a 2 + b 2 + 4ab cos (ωt 2)
ρ = 200 cos? + 20
平面螺线轨迹
20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 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 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 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 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 谷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 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察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等于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减去其中那些 虽然有劳动能力但目前不能或者不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在劳动年龄上限、下限之间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大小。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是指计人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简答题 1、简述劳动的动因。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从此意义上讲,劳动的动因是人类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产生了劳动活动,而人类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劳动活动又发展了人类自身,并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劳动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一)目的性(二)创造性(三)能动性(四)社会性(五)多样性 3、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个体经济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形式。请谈谈你的看法。 个体劳动往往与生产力不发达有关,是手工操作的产物。但当人们要达到个体劳动所不

整理《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 2、“投保资助”型 3、“福利国家”型 4、“国家保险”型 5、“储蓄保险”型 二、填空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目标是,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 2、19世纪末,德国新历史学派(亦称讲坛社会主义者)的、等人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20世纪初,英国费边主义者设计了“福利国家”的蓝图。 3、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财富和福利》一书,1920年又把该书扩展为《》。 4、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35年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5、社会保险并不等同于商业保险,二者之间的区别表现为、、 、、、。 6、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包括、、、。 三、选择题: 1、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的型社会保障模式。

A、“投保资助” B、“国家保险” C、“福利国家” D、“储蓄保险” 2、为全体英国公民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的是。 A、庇古 B、凯恩斯 C、贝弗里奇 D、罗宾逊夫人 3、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的社会保障法规是 . A、《劳动保险条例》 B、《社会保障法》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D、《社会保险暂行条例》 4、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存是政府的义务。 A、旧《济贫法》 B、新《济贫法》 C、《公共健康法》 D、《退休金法》 四、论述题 1、为什么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安全网?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的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 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的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同时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 3、“福利国家”型: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 职责。 4、“国家保险”型:由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管理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与劳动贡献挂钩,社会保险待遇偏高。

社会保障概论 郑功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 1、社会保障 (1)定义P4: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 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 (2)功能P11: 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展的助推 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 剂⑤此外,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P4: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以及一些补充保 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社会保险P5:(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1)含义: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 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领导者必须参加。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与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社会保险包括的项目: ①老年社会保险: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就是老年社会保险制度,也称年金制度,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项目。 ②医疗社会保险:这是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免费医疗或给予报销医疗费的制度。 ③失业社会保险:这是指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一定 收入补偿的制度。 ④工伤社会保险:这是指劳动者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补偿的制度。 ⑤生育社会保险:这是对女性劳动者因生育期间终止劳动失去工资给予补偿的制度,是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⑥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 ⑦死亡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待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死者的丧事治理和安葬费用,另一部分是对死者遗属的抚恤金或一次性补助。 3、社会救助P7:(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保险这道安全网保护不了的人群—社会保 险是需要缴费的,而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人是没有能力缴费的,所以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概论 重点详细

社会保障: 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 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质安置。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英国政府,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 ●英国政府,1834年,新《济贫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有里程碑意义,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成以国家为责任 主体的政府救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障社会保险法》,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也标志着 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苏俄,《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例》,这就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险法令。 ●美国,《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第一部,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中国,《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 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与个人的负担。可以保证受益人的福利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还可以保证受益人未来的福利增长。 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入社会再生产,这必然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长,因此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运营风险: ●系统性风险。 指对基金而言就是外部的、取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险,就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的、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奉献。主要表现有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奉献、经济周期奉献、购买力奉献与市场缺陷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 指奉献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主要表现有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 与管理风险。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原则: ●安全性。 ●流动性。 ●营利性。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工具: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社会保障概述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社会保障,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 ①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其目的是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陷入困境的人士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一保障民生的作用现在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价值的提升,促进社会进步越来越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国家立法 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都是以立法为先导,通过强制性立法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制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惟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度的顺利运行,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③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国家是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其责任表现为:国家通过立法以提供法律保障;国家出面举办社会保障项目并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国家通过预算以提供财政保障。在国家作为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之外,社会也越来越成为负有一定责任的主体,其表现形式是: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社会保障起监督的作用;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中出面举办补充型的保障项目;以非营利性社团的形式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的组织实施。 ④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是全体公民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保障的对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且他们现在仍是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但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性的保障越来越为全民性的保障所替代,全体公民都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 ⑤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经济保障是指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保障是指通过劳务援助、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心理慰藉等非现金、非物质型的帮助。 ⑥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各项法律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保护公民生存和平等权等各项人权的制度,制度的运行不仅需要建立以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更需要严格遵守,确保社会保障的运行都能够依据法律的要求,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⑦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式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其最大目的是作为公民个人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提供一个安全网。 2.社会保障的特征是什么?

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第1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人的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等,这些风险集中到社会上会成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因此可能发生冲突和动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遇到的风险、遭受的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某种化解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2)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社会救济、互助组织、商业保险之中,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但也由于“成熟过度”而弊端丛生,从而进入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3)当前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按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单位(企业、事业等)和个人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即三者在资金供给和费用分担方面的责任不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正式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据此建立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和后来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制度和互助组织等,构成了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3章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变革有: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将养老金基金投入金融市场,并加强对其运营的监管。同时,在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2)经济转轨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等,加大了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 (3)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呈多样化趋势。有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有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深刻反省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社会保险领域,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重大改革,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已经初见雏形;在社会救助方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项目也已设立或正在完善,社会救助的公

社会保障概论资料

1.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的问世。 2.1935年,美国“新政”时期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3.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4.社会保障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 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5.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 (1)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 (2)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国家立法; (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是全体公民; (5)社会保障的内容是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6)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 (7)社会行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事业、社会政策 6.社会保障的特征:福利性、互济性、社会性、强制性 7.社会保障的功能: (1)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 (2)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8.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宗旨:为国民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9.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 (3)社会福利 (4)优抚安置;优抚和安置的对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 1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1)二者的相同点: ①都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 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 ③两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 (2)二者的不同点: 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障是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 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障是非盈利的,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具有社会价值。商业保险 属于商业价值,以盈利为目的,并趋向于利益最大化; ③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障是国家、个人和用人单位。而商业保险是投保人; ④政府责任不同:社会保障是兜底责任。商业保险是政府不用承担直接经济责任。 ⑤补偿水平是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障根据多种因素确定连续补偿,现金补偿和服务的方式。 商业保险是一次性补偿现金的补偿方式。 1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阶段: (1)慈善事业时代(萌芽:宗教) ?宗教慈善事业 ?官办慈善事业

社会保障概论第1章习题

第1章社会保障概述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1951年2月26日,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规,由此建立了企业职工的退休、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 √ ) 2.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 ) 3.失业人员参加医保,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和个人分担支付。( X ) 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同德美国家的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是完全一样的。( X ) 5.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了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 )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险不以( B )为目的,它是一种集体性的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活动。 A.支出平衡 B.盈利 C.扶贫 D.全民保障 2.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1601年英国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 C ),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A.《工伤保险条例》 B.《社会救济草案》 C.《济贫法》 D.《全民养老保险》 3.社会保障卡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卡的发卡人群将从城镇职工扩展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应用领域将覆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应用范围将从本地域内使用逐步扩大到跨地区使用,最终实现。( A )。 A.全国通用 B.各省通用

C.市内通用 D.县域内通用 4.社会保障由( D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A.工伤保险 B.失业保险 C.养老保险 D.社会保险 5.中国社会保障是( A ),其关键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一种在农村和城市保障项目有别、组织方式各异、近期发展方向不同的目标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作为社会保障主体的国家要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 A.多元化协调模式 B.强制性 C.保险型 D.强制储蓄型 三、多项选择题 1.为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1883年到1889年,德国先后颁布( A B C ),开创了社会保障立法之先河。 A.《疾病保险法》 B.《工伤保险法》 C.《伤残及养老保险法》 D.《个人保险法》 2.社会保障的原则(A B C D )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 D.法制性原则 3.在有形产品市场,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因有(B C D)。 A.需求的不确定性 B.信息不对称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节测试含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节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问题: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保险双方当事人权益受到经济合同法保护,商业保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对劳动者应尽的义务,社会保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按照资金来源、保障水平等不同,可以将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归纳为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问题:美国、日本采用“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社会互助是在社会组织和公民自愿基础上建立的,它无须政府参与,只要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具有共同意向即可形成。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6、问题:作为社会保障特点,互济性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以丰补歉、以有补无、以强补弱、同舟共济”。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7、问题:优抚安置是一种兼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多重性质的综合性社会保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问题: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也叫“传统型”、“保险型”、“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 选项: A:对

答案: 【错】 9、问题:“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普遍性”为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10、问题:社会互助更加注重权利,而不是义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社会保障待遇易升难降低是社会保障刚性发展规律的体现。 选项: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社会服务;○4社会救助;○5医疗保健。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公共福利;○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国家救济;○3社会福利;○4医疗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 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失业破产救助;(3)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1就业关联制度;○2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

《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社会保障概论 重点详细

社会保障:
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 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质安置。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 英国政府,1601 年, 《伊丽莎白济贫法》 (又称旧《济贫法》 ) 。 英国政府,1834 年,新《济贫法》 ,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有里程碑意义,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成以国家 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德国, 《疾病社会保险法》 、 《工伤事故保险法》 、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也标志 着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 ? 苏俄, 《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例》 ,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险法令。 美国, 《社会保障法》 ,历史上第一部,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以下简称《劳动保险条例》 ) ,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
? 模式
社会保障模型四种福利模式:
特点
保险覆盖全民,“普惠”;个人缴费比例低,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责;保险待遇与以前工 资高低关系不大;实行“现收现付”制。 也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险模式。保险覆盖在业雇员;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 社会保险型 共同缴费,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保险待遇与保险缴费相关,缴费越多退休待遇越 好;实行“现收现付”制。 国家保险型 保险覆盖全体劳动者; 用人单位缴费; 保险待遇高低与工资高低紧密关联; 保险待遇高; 实行“现收现付”制。 保险覆盖在业雇员;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保险待遇与缴费相关,工资越高缴费越多 个人储蓄型 保险金也越高;实行“完全积累”制;有专门管理个人账户养老金运作的专业机构负责基金保 值增值。 新加坡、智利 前苏联、 计划经济中的中国 德国、法国、日本
代表国家
瑞典
福利国家型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必要性:
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可以保证受益人的福利不会因 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还可以保证受益人未来的福利增长。 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入社会再生产,这必然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长,因此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运营风险:
? 系统性风险。 指对基金而言是外部的、取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的、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奉献。主要表现 有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奉献、经济周期奉献、购买力奉献和市场缺陷风险。 ? 非系统性风险。
指奉献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主要表现有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 和管理风险。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原则:
? ? ? 安全性。 流动性。 营利性。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工具: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