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0525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根据发改委意见改

20110525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根据发改委意见改

20110525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根据发改委意见改
20110525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根据发改委意见改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评审稿)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昌平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科研创新特色日益凸显的关键时期,这是更高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演出、创意农业和生态会展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昌平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紧迫要求,更是昌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环境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昌平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190家,收入58.1亿元,较2009年增长21.7%,带动就业人口19839人,创税收3.2亿元。业已形成较为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其中软件、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围绕百里山前暖带、立汤路和七北路等产业发展轴带,形成了以明十

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化和项目板块化发展的趋势初步显现。

2、文化资源条件优越。昌平上风上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带植被种类丰富,温榆河生态走廊穿境而过,是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78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知名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以及巩华城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奠定先天条件。二是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储备。集聚于瓦窑作家村和上苑艺术家村的高端艺术和创意人才推动区域创作氛围提升。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漫学院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事业单位入驻昌平,将发挥强大的艺术人才吸聚效应。同时昌平也是北京市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3、区位交通条件良好。昌平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离北京中心城区和首都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境内有轨道交通昌平线,多条交通干线与市中心、周边区县和其他省市紧密相连,网络化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南北向交通压力趋于缓解,正成为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外转移的优选之地。

4、扶持环境不断完善。昌平区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相继出台《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

资金扶持政策,文促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意昌平”网站等一系列组织资源对产业发展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依托良好在资源优势条件,昌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规模有待提高、发展增速相对滞后、新兴领域影响力薄弱、细分领域盈利能力较低、缺乏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尚未形成,表现为:

一是自然文化资源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已有自然资源和遗产类文化资源尚停留在静态资源阶段,价值贡献远未发掘;十三陵等景区缺乏粘性强的体验产品;围绕自然遗产文化资源共生发展的艺术类、媒介类和功能创意类产业发展迟缓,占比较低;传统文化缺乏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文化产品创意含量不高。

二是人才资源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回龙观、天通苑等地的大量居住人口在昌平的就业根植性不高;高校人力资源与昌平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度不够,缺乏融入途径;艺术家集聚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性不足,创意阶层资源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三是载体资源未转化成核心竞争力。集聚区产业规模有待提升,知识创意含量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青年创业示范园人气不足,仍处于政府推动的初级阶段;生态型会展集聚区内温泉会

展企业缺乏自身特色,同质化竞争加剧;个别园区还是单个企业主导,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三)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是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要素驱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环境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社会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升级,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的措施将对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体育娱乐消费等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昌平区在对接北京市整体消费需求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二是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带来的技术机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内部融合,“三网融合”、大型实景演出、三维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通过科技手段对静态旅游资源进行参与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开发已具备支撑条件。未来科技城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作为北京市“两城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高端科技资源支撑。昌平区内文化创意企业将有机会接受到更多的科技资源辐射,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并孕育新兴业态,并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昌平区内高端科技要素和资源的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三是中关村北扩带来的空间机遇。在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的推动下,昌平与

中心城区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昌平的城市特质正在日益明显,科技与文化将成为昌平发展的两条主旋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还面临严峻挑战。环顾全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竞争不断升级;审视自身,环境约束性强,遗产保护难度较大,亟需摸索研究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短期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趋于紧张,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集约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等软实力还有待提升。加快构建产业发展环境将是我区“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围绕昌平打造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特色,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要素投入,不断提高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整体城市功能提升,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实施科技带动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的“两个带动”战略,加快壮大与科技创新研发相关的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创意产业集群,创造产业高附加值;推动科技创意与文化融合,以科技手段发掘传统资源潜能,积极培育文化演出、艺术品交易两大文化艺术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利用昌平独有自然文化资源,注入现代文化元素,加快提升旅游休闲娱乐业、温泉会展和创意农业三大优势关联产业集群,夯实产业根基。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将昌平区打造成为首都新兴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科技文化创意新区和生态会展中心。途径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发展方式从依托资源自我滚动的“立定跳”式发展向引进资本外源驱动的“撑杆跳”式发展方式转变,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制造复制环节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转变,推动产业结构提升;实现产业链关系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发展方向转变,培育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集聚区域。

1、产业规模显著壮大。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达到300家,收入达到129亿元,年均增长率17.2%,就业人数超过3.5万人。

2、产业结构显著提升。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创意产业比重达到35%,创意与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3、龙头企业显著增加。培育一批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十二五”期末,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2家,建筑装饰设计企业1家;5-10亿元规模企业3家,其中会展企业2家,建筑装饰设计企业1家;培育10家在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内容企业。

4、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集聚区内产业规模占到产业总规模的85%。新培育3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争取建成北京市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文化经济功能区。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壮大新兴创意产业集群,创造产业高附加值

1、壮大数字内容业

利用信息通信、影视制作、动漫创作等产业基础,吸引各类数字内容企业和人才集聚,建设北京市新兴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中国影视动漫基地、方舟出版发行产业聚集区、东小口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上坡动漫网游产业园与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动漫网游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中国影视动漫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提升动漫产业水平,大力发展原

创漫画、影视动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等动漫游戏产业,支持金宝康的“《少年闯春秋》孔子动漫系列”、中科有容的大型高仿真三维动画电视片《水浒传》和三维数字动画电影《金丝大侠》等动漫游戏研发制作项目加速产业化进程,建设国内知名动漫品牌。引导昌平区内数字出版、印刷、工艺品设计和加工企业与动漫企业、影视企业合作开发衍生产业链条,重点对衍生产品领域的市场开拓、营销网络建设、版权交易等环节加以扶持。大力构建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赛迪集团网络新媒体及出版平台项目,扩大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以数字文化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动漫产学研基地和百善888为龙头带动,建立和完善电影产业链条,推进电影从创意、制作到发行、放映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及数字化升级改造。从满足广大群众的电影观赏需求出发,加快区内电影院线的建设和改造,打造区域性的电影院线骨干企业。

2、壮大设计创意业

依托北京(昌平)建筑装饰艺术产业园和港源设计创意中心,抓住城镇化发展机遇,鼓励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行业发展,推动设计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装饰设计和景观设计企业发展水平,建成北京市最具实力的建筑装饰设计产业集群。扩大设计创意企业发展空间,建设相应的写字楼设施引导企业集聚。积极吸引包括清华工艺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等艺术高校

在昌平设立分院,完善设计领域创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工艺美术和设计方面的高级人才在昌平创业。

3、壮大信息服务业

积极发挥信息服务业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信息咨询企业集聚,将昌平打造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中最具活力的信息服务业中心。加快回龙观国际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等重点载体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与文化相关的三网融合、地理信息系统、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企业入驻,加快引入投资企业开发周边配套设施,提升商务氛围和生活便捷性。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沙河高教区、大学科技园的人才资源,有效发挥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咨询产业集聚区、中软产业园等载体对区域创业资源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京内创业人才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昌平,打造京北创业中心。

(二)培育文化艺术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文化特色

1、培育文化演出业

围绕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北京市大型实景演出群落,成为亚太演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龙源、少林武校等演出聚集场所为中心,加强文化演出企业间合作,打造品牌化系列演出,建成以演艺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区域。鼓励昌平区内文化演出企业间加强合作,将目前各演出整合成有品牌的系列演出。加速票务、演艺经纪代理、演艺设备及服务设施租赁、服装和艺术培训等配套企业入驻。鼓励昌平区文化演出企业以资本运作等方式组建大型演出集团。加快开发文化演出衍生产业链条,带动培训、配套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版权交易等形式引进新的精品演出剧目。创意昌平网站开辟专门的文化演出宣传栏目,加大宣传时效性。

2、培育艺术品交易业

加快十三陵国际艺术园与上苑艺术家村的建设,提升昌平艺术品交易行业知名度。加快引进艺术品经营、拍卖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艺术家集聚区域的基础环境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美术馆、画廊、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和配套物业。

(三)提升优势关联产业集群,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1、提升旅游休闲娱乐业

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围绕明文化旅游、温泉体验旅游和创意农业体验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培育旅游休闲娱乐业的体验经济形态,凸显昌平文化旅游的体验和休闲特征,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

依托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明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实施明十三陵和巩华城等重点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性开发,在巩固以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基础上,

进一步融合民俗风情、运动娱乐、科学普及、健身休养等能够体现区域特色的现代时尚旅游元素,提升明文化旅游的时代内涵。

丰富休闲度假游,重点建设九华冒险岛主题公园、汤泉古镇、鳌山国际休闲空间、阳光绿谷等项目,丰富温泉体验休闲游的产品类型。围绕健康理念进一步挖掘温泉资源价值,从医药、保健、营养、健身等领域入手,在崔村等区域打造集健康医疗服务、健康食品种植、健康休闲娱乐、健康住宿在内的健康体验产业链,抢抓填补北京市健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白的机遇。

加快引入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投资型市场化运作主体,对十三陵和巩华城等重点项目进行深度参与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开发。鼓励企业将开发后的旅游资源整体打包后进行资本化运作。以整合、衔接、提升为原则,加快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链条整合,加快发挥旅游龙头企业、品牌景点以及小汤山、兴寿等新兴旅游小镇对周边零散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带动,构筑不同旅游产品在空间联络、过程衔接等方面的联系,形成系列化的旅游产品体系。鼓励经营同一条旅游线路的各旅游区(或景点)、各企业共同研发完整旅游产品,以联合促销、战略联盟、新线路策划等方式运作。

加强与国家相关行业扶持政策对接,包括对接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十三陵文化旅游项目、巩华城文化旅游项目等列入《国家文化

旅游重点项目名录》,获得国家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扶持。

提升昌平文化旅游品牌。策划举办昌平文化旅游节,继续办好小汤山温泉文化节,充分发挥世界草莓大会的影响力,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旅行社网站、户外广告等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品牌传播。

2、提升温泉文化会展业

结合昌平区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类型发展相关文化会展业,会与展联动发展,形成以生态和综合文化服务为特色的会展集聚区。积极策划国际动漫影视艺术节、数字内容产业高端峰会、文化产业投融资大会等有较强影响力的全市、全国甚至全球性文化会展,加强对新兴创意产业和文化艺术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世界草莓大会等特色会展的延伸产业链建设,强化会展对创意农业的支撑。充分发挥举办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等较大规模的品牌会展的经验,增强与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国际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培育主题鲜明、易于识别的常设性会展品牌。依托昌平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鼓励小汤山温泉会展集聚区内会展企业积极围绕特色会展开拓旅游休闲、酒店、餐饮等衍生产业链,加强与旅游体验、创意农业等项目的整合与衔接。通过采取会议中心、饭店、旅行社、客运公司联合申办、相邻接待单位联合承办等形式,实现旅游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提升会展服务能力。鼓励九华等区内会展企业引入国际先进会议公司的服务理念和操作经验,围绕北京七星天河视听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会展服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一流服务能力的会展人才队伍。

3、提升创意农业

基于昌平特色休闲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资源以及“草莓文化节”等品牌,围绕华都酒文化园工业旅游项目、玫瑰主题文化示范园和香堂国际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园等项目,扩大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的品牌影响力。摸索并完善以“草莓文化节”为代表的节庆类创意农业模式、以“季”活动为媒介形成的观光采摘模式、以农业生态公园为主题的新兴农业旅游模式,建设基本覆盖四季的创意农业体验活动产品形态。

(四)加强重点集聚区域建设,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昌平区“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字文化创新中心、北部生态艺术创意区、温泉会展集聚区和京北SOHO创意区的建设,带动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图1:“十二五”时期昌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1、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依托北京市级产业集聚区的政策平台和品牌优势,加大新兴文化业态开发力度,打造以“大十三陵”文化旅游品牌为核心,多业态并存的、多领域、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着力建设文化旅游区、数字化文博基地、特色高端会展中心、明文化影视基地、明文化体验中心、传统文化主题动漫游戏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利用巩华城区独特的区位、文化资源及良好的滨水自然生态优势条件,加快巩华城区域整体开发进度,打造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高端综合服务区。

2、数字文化创新中心

以宏福创业园为核心载体,整合区域内文化创意元素,以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为龙头,吸引信息通信、软件开发、表演艺术、传媒出版、影视文化、电影工业、动漫产业等企业入驻。加快周边商务配套环境建设,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建设国内数字制作水平最高的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搭建数字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3、北部生态艺术创意区

以北部百里山前暖带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为依托,以兴寿的上苑艺术家村、南口的虎峪风景区、崔村等镇的山前农耕体验中心在内的多个集聚区域为核心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文化演出、度假康疗、文化艺术产业。提升基础环境,吸引艺术家等创意阶层入驻,提升区域文化底蕴,建设北京市北部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

4、温泉会展集聚区

围绕研发服务和旅游会展产业轴的资源优势,巩固小汤山已有的“温泉之乡、会展之都”品牌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旅游休闲娱乐和创意农业产业,抓好汤泉古镇重建项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开展创意农业休闲体验,最终形成以中部的温泉生态型会展经济聚集区为主体,结合西翼科技农业与文化旅游功能区及东翼未来科技城

的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5、京北soho创意区

对接昌平区成为“京北创业中心”的发展目标,发扬创业理念,提升创业氛围,以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咨询产业明珠园、科技文化创业园、龙德园、动漫园为核心载体,重点引进动漫、游戏研发、数字新媒体、影视制作、设计、信息服务、咨询领域的创业人员与企业入驻。加强创意空间载体建设,鼓励创意创业集聚,建设北京市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孵化区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产业与集聚区扶持力度

与国家、北京市现行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相对接,积极为区内企业争取扶持资金。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吸收基金管理的先进经验,专款专用,滚动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贴息、借款等各方面支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领域和集聚区域的政策扶持,用于重点企业贷款贴息、重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投资补助等方面。加强对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的应用监督,及时评估扶持效果。对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设置文艺创作专项奖励和扶持资金。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扶持,继续贯彻落实昌平区建设京北创业中心所制定的融资支持、贴息贷款、房租补贴等政策,引导新成立文化创意企业向集聚区集中。

(二)强化行业组织管理功能

加强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对产业的组织领导作用,搭建高层组织与资源协调平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对具体工作的执行作用,强化文促中心的产业推动职能,负责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负责落实各级政策与规划、促进资源整合、推进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产业交流、管理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完善产业信息沟通平台、确立文化创意企业准入政策、招商政策和服务平台体系等多项具体工作。逐步完善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信息服务平台职能。加快完善集聚区管理机构建设,创新管理方法,为集聚区发展壮大提供组织支撑。

(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供良好环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一组织与协调各部门推进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协助土地资源落实,对新创文化创意企业审批办理给予绿色通道,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坚持“特事特办,全程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有关手续办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事关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建设用地安排、手续办理等方面优先协调解决,积极向银行推荐并帮助协调落实贷款。

(五)建立决策支撑体系

加快建立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制度,科学反映昌平文化创意产业真实状况,强化统计数据对产业政策的支撑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定期发布《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价值报告》和《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梳理昌平区资源及优势条件,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引导资金投资产业重点领域。

(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强化对昌平区存量土地资源的梳理,鼓励企业集约化利用土地,坚决抑制圈地和占地现象。探索新兴土地置换模式和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回龙观、东小口以及昌平区轨道交通站沿线等交通便利、商务商业氛围较为浓厚的区域营造多类型的创意空间和办公场所,为引进更多创业型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空间支撑。

(七)加强区域品牌宣传

利用现代化平台和窗口宣传昌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参加北京市及昌平区内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加强推介昌平区的特色产业,并从公关、媒体、活动等各个角度制定整合策划宣传计划,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宣传昌平,如楼宇广告等。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12-7 一、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时期哈尔滨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哈尔滨的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基础扎实,文物博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 1、专业艺术 实施精品战略成就显着。创作排演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剧目。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脊梁》,歌剧《八女投江》,儿童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等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好评。话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直剧院(团)连续数年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名列文化部统计的前列。儿童艺术剧院木偶剧团、儿童剧团曾赴法国和新加坡商演,哈市民族艺术团成功出访拉脱维亚、芬兰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2、群众文化

哈市有艺术馆2个,区、县(市)文化馆20个, 83个街道文化站,232个乡镇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群众文化网络。拥有业余文艺骨干数千人,业余文艺创作群体20多个。阿城版画、宾县农民画、方正县、巴彦县剪纸、双城市书法、五常市国画等创作群体屡获国家奖励。 群众文化活动向着经常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合唱艺术歌会、农民文艺汇演、“哈夏”群众文艺专场、冰雪节文艺演出等。群众文艺节目获得国家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牌2块、银牌6块、铜牌11块。宾县、阿城市、方正县、巴彦县、五常市、通河县、双城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3、文博图 哈市有文博单位2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各类遗址、碑刻、纪念性建筑950多处。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 市图书馆馆藏文献234余万册(件),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检索、查询、流通、管理自动化,成为全市文献信息、目录、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交流中心。 4、文化市场 哈市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736家,录像放映单位29家;非博彩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77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702家;美术品经营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两课实践调查》 题目: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成绩 评阅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的力量,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堪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深刻文化内涵。西安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对西安的堀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研究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意识、结构、规模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提升文化产业总量,着力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品牌,进一步从文化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西安;产业结构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研究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产业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理论工作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呈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尽管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多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相关数据和资料,所抽取的样本代表性有所不足。②有利于提供比较系统地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思路。本文的研究从区域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现实意义在于:①促进西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和谐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包含多形态、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是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作为“新经济”的骨干产业,文化产业不但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而且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文化产业是环保产业,不会破坏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由此,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②增强西安文化竞争力。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之际,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了继物质需求满足后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大量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思想上、精神上不断进步。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优势、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西安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成为了西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当前的城市文化观来审阅西安的文化产业,又不得不遗憾地说西安的文化产业和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没有相得益彰,同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 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标签: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和作用 1 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靠用一种精神去统一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职工的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因素 2.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根据其定义,“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以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各项产业范畴、产品和服务 产业 范畴、产品和服务 广告 消费者研究,客户市场营销计划管理,消费者品味与反应识别,广告创作,促销,公关策划,媒体规划,购买与评估,广告资料生产 建筑 建筑设计,计划审批,信息制作 艺术与古玩 艺术品古玩交易,包括:绘画、雕塑、纸制作品、其它艺术(如编织)、家具、其它大量生产品(如大量生产的陶制、玻璃制品、玩偶、玩具屋、广告、包装材料等)、女装设计(含珠宝)、纺织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弹车、金属制品、书籍、装订、签名、地图等零售,包括通过拍卖会、画廊、专家现场会、专门店、仓储店、百货商店、因特网的零售 工艺 纺织品、陶器、珠宝/银器、金属、玻璃等的创作、生产及展示 设计 设计咨询(服务包括:品牌识别、企业形象、信息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业零部件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 时尚设计 服装设计、展览用服装的制作、咨询与分销途径 电影录像 电影剧本创作,制作,分销,展演

互动休闲软件 游戏开发、出版、分销、零售 音乐 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零售、录音产品与作曲的著作权管理、现场表演(非古典)、管理、翻录及促销、作词与作曲 表演艺术 内容原创,表演制作,芭蕾、当代舞蹈、戏剧、音乐剧及歌剧的现场表演,旅游,服装设计与制造,灯光 出版 原创,书籍出版:一般类、儿童类、教育类,学习类期刊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出版,数字内容出版 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 电视广播 节目制作与配套(资料库、销售、频道),广播(节目单与媒体销售),传送 资料来源:2001英国创意产业报告 美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从1996年开始,文化创意产品超过其他所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 5.24%。另据统计,1997—2001年间英国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国外各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美国 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5.24%;创造就业800万个,接近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 英国 2002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到6月,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该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7-10-30 )来源:云岭高速0【字号大中小】【订阅新华短信】【收看新华手机报】【打印】【关闭】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朱振辉(昆楚管理处)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https://www.doczj.com/doc/829925817.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4)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综合反映。5)企业道德。指调节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制度之间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6)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二)制度层。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 https://www.doczj.com/doc/829925817.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研究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不仅对一国经济政治有所影响,还对国民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停滞的发展态势。如何在新时代助推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时要注意走出去,以独特的中国魅力打造国际市场。本文以西安为例浅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索了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一、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独特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在新时代,高质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犷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就西安文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高质量的产业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既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的构建,也包括具体的政策治理两个层面。西安在文化产业管理的制度构建层面,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壁垒逐步打破,并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优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格局的产业推进体制,不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最终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产业政策趋于市场化和全局性,政策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二)高质量的产业创新体系 西安牢牢抓住了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特别是加大文化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构造产业技术优势。可以预见,文化创意将成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三)双重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下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如何建设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品牌文化的打造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业务状况,而良好的企业形象给目标客户带来信任感,相当于企业的一张推荐信,一个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的企业,更容易发展业务,尤其在利益关系比较集中的商业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利往”,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很难建立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无疑是一个企业在这种环境中最具竞争力的东西。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是雇佣关系,也是利益共同体,员工尽心尽力的为公司服务,会使得企业获得远大于员工工资的利润,一个企业的发展远不是掌舵者一个人的事,也与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关系,而企业的企业文化则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关键,有底蕴的企业文化使得员工愿意去听从并维护,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会仅顾个人利益。 (三)有助于企业的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也是如此,虽然

现在有些企业提倡轻松的工作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就不需要遵守公司的制度规定。合理的企业制度能够恰当的约束员工,防止公司内部形成散漫的工作氛围,同时,使得企业的运作更具秩序性。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 二、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首先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性 如今的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再局限于B2C、B2B、C2C模式,O2O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企业运作的新思路,不仅对于电子商务,对其他企业也很有指导意义,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简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保持生命力。 (二)企业文化既需要文以载道,又需要付诸实践,其中付诸实践是关键 很多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时,既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与制度,同时也借鉴了我国先贤的思想,但是文化只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若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只是写在企业简历上的条文而已。这也是很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建设中,功利心太重,而不注重企业品牌的维护、企业文化的落实,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去,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现在的有些房地产公司,虽然在发展中获取了暴利,但是在群众中的口碑很差,企业文化落不到实处,这样的企业势必成为经济转型中的牺牲品。那么要想把企业文化做好做扎实,就需要抛弃浮夸心态,不做秀不做作,下定坚强决心把文化做好做到位,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化为行动,形成业绩,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意。 (三)企业文化既包含显性文化,也包括隐性文化,其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09年5月23日 ??????????????????????????????????????????????????????????????????? 目录 ??? 前? 言?1 ??? 一、发展背景?2 ??? (一)背景条件?2 ??? (二)发展基础?6 ??? 二、总体思路?8 ??? (一)指导思想?8 ??? (二)基本原则?8 ??? 三、战略目标?9

??? (一)战略定位?9 ??? (二)发展目标?11 ??? 四、空间布局?13 ??? (一)布局思路?13 ??? (二)空间结构?13 ??? 五、产业发展?19 ??? (一)信息服务业?20 ??? (二)动漫游戏业?22 ??? (三)设计服务业?24 ??? (四)现代传媒业?27 ??? (五)艺术品业?30 ??? (六)教育培训业?32 ??? (七)文化休闲旅游业?34 ??? (八)文化会展业?36 ??? 六、实施保障?38 ??? (一)优化发展环境?38 ??? (二)强化政策扶持?41 ???附件: ??? 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统计分类说明

??? 2、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征集表(2009—2010年) ??? 3、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 4、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前? 言 ???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抢抓创意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杭州的文化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我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工作进程,尽快把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2010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等精神编制,并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艺术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年)》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是推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市域,其中杭州市区为重点规划范围。 ??? 规划的期限是2009—2015年。其中2009—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规划的基期为2008年。 ??? 一、发展背景 ??? (一)背景条件 ??? 1、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在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核心战略,提出要“构建和谐文化,切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蓬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通知各市、 浙政发〔2011〕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委〔2010〕9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通知》(浙委〔2008〕71号)精神,特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本规划中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参考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体系》和我省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主要包含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体休闲娱乐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领域。本规划期限为2010至2015年,其中近期至2012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现实基础。 1.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现价,下同)。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 96亿元,比上年增长9 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2 8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7 5%,居全国第5位。 2.文化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其中总产出达到1019 03亿元,居全国第2位;增加值达到266 02亿元,居全国第4位;营业收入达990 52亿元,居全国第2位。2009年,全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525家,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2位,票房总收入居全国第5位。 3.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近年来,全省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片43部32758分钟,居全国第2位。截至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注册资金5亿元,居全国第4位。 4.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70多个,其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从产业规模和集聚区块分布情况看,杭州、宁波两地的创意产业集聚较为明显,温州、台州等地印刷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各类文化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兴起阶段,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娱乐企业和广告企业蓬勃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为第二阶段,总体趋势是许多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向文化企业转变;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文化产业逐步进入了整合期,文化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开始调整政策,完善市场,培育企业,正在努力提高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结构中极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传统文化产业平稳增长,新型文化产业迅速扩张,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硬件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初露端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物及文化保护、广告会展等六大重点文化行业整体推进,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业和会展广告业增长迅猛;以曲江新区、高新区、临潼文化旅游板块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主要瓶颈 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观念淡漠;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运行机制,作为现阶段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主体体系大而不强,行业图景比较破碎,体制、政策还不系统。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仍需深入。从2004-2007年的情况来看,西安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2%左右,外围层比重从18%上升到21%,相关层比重从39%下降到37%,核心层在总量结构中所占比重没有明显提高。 3、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强化,骨干企业弱小,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2007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单位近3000家,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主体还不足5%。每个文化产业单位2007年创造的增加值平均为31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至今,西安没有大型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等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主体,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 4、本地文化消费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西安居民的主要消费还集中在食品、衣着、居住、教育等领域,文化消费增长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旅游等部门。另一方面,受发达地区消费观念影响,私家车、移动电话等产品消费增长很快,2007年私家车支出增长了一倍,对文化消费也产生了消减。 5、文化产业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现在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都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市场管理和经营的人才

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挑战

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挑战 张伟刚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指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由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价值核心和实质。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的、无形的文化,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千方百计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形势 (一),现代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性。就目前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来说,现代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与碰撞性。这种企业文化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的内部员工的形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员的流动与变化,一部分原有的传统企业文化,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从国企发展的历史轨迹来说,国企强大的企业文化高峰期应该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促进了企业全面、快速的发展,随后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又经过融合与自我修正期。在当前现代企业文化的多元发展仍是今天或者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流。这种多元文化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文化中重要的核心因素人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老员工的交替发展。还有一些人员的流动给企业文化发展、

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碰撞。使现代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员工年龄结构也呈现阶梯化的趋势,80后90后员工的增多,一些新的思想,一些带有院校色彩的文化,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之中,并与现代企业文化产生震荡融合。 (二),时代网络信息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企业员工的每一个人都受得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发展伴随各种微博、博客、论坛、QQ、微信。及手机网络信息等出现,已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中,这就为员工提供更多信息文化有了广阔的渠道。同时,也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要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自觉文化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已离不开网络文化信息这种平台的构建,也是保证企业文化发展活力的必需条件。企业文化要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内涵广泛、底蕴深厚的现代企业文化。 (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在生产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由于目前多元化思想的存在,就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政工干部队伍。企业在生产经营转型中,目前存在政工干部的不平衡,专业性不强,有效培养后备干部的渠道被堵塞等现象。造成了企业政工干部队伍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一被动局面直接给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变得举步维艰、捉襟见肘。 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旦被树立起来,它就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