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7ttfjrh

j7ttfjrh

j7ttfjrh
j7ttfjrh

第一部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与其他相关概念

(1)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

相同:个别化的方式

一对一的沟通

关注心理

注重情绪疏导

不同:个案工作注重价值理念;

个案工作将案主视为“人在情境”;

个案工作动用社会资源。

(2)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相同:个别化的方式

信息沟通的手段

关注人的思想意识

不同:服务的理念——教育、改造理念

平等的专业关系——不平等关系

注重心理感受——关注政治态度

3.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

关系性质——特殊的深度人际互动关系:

角色与个性的互动;

利益的单向性;

专业的动态过程。

手段性质——有目的的信息沟通活动:

与案主直接的信息沟通;

与案主环境的沟通。

目的性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

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

在助人中得到成长。

4.个案工作的目标:

目标层次——

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不断完善人格

5.个案工作的功能

①预防性功能②复健性功能:解决问题,恢复自助能力;

③治疗性功能

④提供资源的功能

⑤建设的功能:促进人格发展及能力提升

6、个案工作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的几个阶段

A.萌发阶段(宗教团体,政府部门对贫穷的救助,英国的济贫法,查默斯牧师:“程序指引”救济理论,美国“改进贫穷状况协会”)

B职业化阶段(工作者及相关组织出现)

C.科学化阶段

D多元化阶段(学术著作、教育;四大流派形成)

E.整合发展阶段(生态系统模式)

F.反思发展阶段(后现代思潮影响)

7.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实证主义乌托邦理想

8.个案工作价值的两难论题(the dilema of value)

⑴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

⑵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⑶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三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⑷价值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矛盾;

9.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价值是为社会工作专业所抱持的一套有关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可能不可验证)的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在日常的实施活动之中,并提供了专业实施的方向和准则。

10.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个别化

有目的地表达情绪

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

接纳

不批判的态度

自决

保密

第二部分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包括个案会谈技巧、建立关系技巧、收集资料的技巧、方案策划技巧、评估技巧

一、会谈技巧

个案会谈是工作者与案主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包括三个方面的技巧: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影响性技巧

1、支持性技巧

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另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从

第1页(共17页)

主必须采取的行动。如:“如果你还是每天翻看你丈夫的手机,他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夫妻感情。”

(5)对质

指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又不一致的情况是直接发问或提出异议的技术。由于对质具有攻击性、面对面冲突的意思,因此,工作者应注意:对质的使用应建立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营造接纳、尊重、客观评价、真诚的情感环境。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个案会谈的技巧类型(多选、单选)

2、支持性技巧的定义和各种具体技巧的定义(单选、多选)

3、引领性技巧的定义和各种具体技巧的定义(单选、多选)

4、影响性技巧的定义和各种具体技巧的定义(单选、多选)

二、建立关系

专业关系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关系,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技巧包括:

(1)感同身受。即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尽量站在案主的角度去感受他的

想法和感受,设身处地地为案主着想。

(2)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3)制造气氛。一般而言,个案服务的氛围应该是温暖、真诚、尊重的。

(4)积极主动。

三、收集资料

资料的收集可通过直接的方法和间接的方法,具体技巧包括:

(1)会谈的运用。通过与案主面对面的访谈直接收集资料。

(2)调查表的运用。即采用科学的调查工具,包括问卷、量表、心理测

试等。

(3)观察的运用。

(4)现有资料的运用。

四、方案策划

方案设计的技巧主要包括:

(1)目标清晰而现实。

(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

(3)策略合理

五、评估

个案工作评估是指工作者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现、案主的问题情景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和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等进行的评定。技巧包括:(1)正确运用评估的类型。包括过程评估和总结评估。

(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

(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4)坦诚保密。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建立关系的技巧(多选)

2、收集资料的技巧(多选)

3、方案设计的技巧(多选)

4、评估的技巧(多选)

第三部分个案工作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个案工作的程序: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等不同的阶段。

一、接案或转介

接案:工作者与求助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是求助者成为案主。

接案的工作重点包括:

1、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

求助对象现实性的心理反应受以下因素影响:

(1)他可能不需要立刻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咨询和试探;

(2)是已有失败的求助经历,从其他机构转介过来的

(3)被迫寻求帮助,例如监禁人员、强制戒毒者、未成年人等。

(4)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自愿前来求助

工作者必须对求助者的现实心理反应进行了解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需要立刻服务的求助者要对其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估,看是否真的不需立刻服务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对询问信息者,要尽量为其提供有帮助的信息;对有求助意愿的,应鼓励其成为案主。

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称为服务对象

第3页(共17页)

实现双方所同意的目标和计划,是促使双方关系具有承诺和责任要素的重要途径。协议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协议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服务目标

2、服务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

3、双方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4、服务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5、双方签字

五、服务计划的实施

即工作者执行计划的阶段。变数较大,无法详细描述具体的过程,但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无外乎5种。

1、使能者

2、联系人

3、教育者

4、倡导者

5、治疗者

六、结案

结案是指工作者为结束与案主的专业关系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

1、结案的情形

-案主实现了目标,可以独立面对问题,结束工作关系

-案主的进步较少,双方都已尽力

-案主出现了新的问题是社工或机构无法解决的,须转介

-案主主动提出中止服务关系。(案主不愿意或生病没有办法再接受服务、或案主自己认为已经了解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案主与工作者的关系不协调等)

-其他不可预知的原因,如案主或工作者离开本地

2、社工的工作

(1)提前告知案主。一般在结束的前一、两次和案主讨论结束的事情,使其有所准备。

(2)在结束前要有充分的时间与案主分享对于关系结束的感受。

(3)总结和肯定案主在个案中的收获,增强案主面对未来的信心。

(4)处理案主分离的情绪

3、结案的形式

(1)直接告诉案主

(2)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

(3)变化联系的方式

七、评估

评估是指对案主提供的服务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其目的是积累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评估的内容包括:

1、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

2、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3、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评估的方法:

1、服务对象直接评估服务的效果

2、工作者同行进行评估

3、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八、追踪

接案并不意味着完全终止服务,工作者还须根据案主的情况进行跟进服务,同时跟进也是持续评估工作绩效的一部分。任务包括:

1、安排结案之后的练习,巩固服务成果

2、调动案主的资源,增强案主的支持网络

3、进行持续评估

4、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接案的定义和工作重点(单选、多选)

(2)转介的定义和工作情境(单选、多选)

(3)收集资料的工作重点(多选)

(4)服务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多选)

(5)协议的基本内容(多选)

(6)工作者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单选、多选)

(7)结案的情境和工作者需要处理的工作(多选)

(8)评估的内容、方法(多选)

(9)追踪的任务(多选)

(10)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多选)

第四部分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是指导社工开展个案服务的理论依据,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受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较深,分为传统的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理论模式和建立在批判传统实证主义为基础

第5页(共17页)

研究和治疗的过程。

间接治疗是指工作者针对案主所处的环境所展开的治疗。包括案主有关的人和机构。

1、直接治疗的技巧

(1)非反映沟通技巧:支持(首先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其次保证,肯定案主的行为,另可以通过实物资助的方式表示你的支持)

直接影响:工作者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尊重案主的自决。方法包括:

用点头或表示重视的姿态去鼓励案主实践一些他本来已有的想法或已经作过准备的行动。

(2)提供可能的解决途径,让案主自己选择。

(3)忠告,表明自己确切的立场或态度。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坚持、实际干预等。

探索—描述—宣泄:探索、描述是指工作者用点头、微笑、沉默、了解的神情或语言来表达对案主描述的倾听,同时鼓励案主表达内心的感受。宣泄是指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阻碍地表达他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和憎恨;悲伤;内疚感;焦虑。

2、反映性沟通技巧

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巧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鼓励案主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与其它治疗方法的主要差异点。

(1)人在情境中的反映性沟通:协助案主了解其现状,了解案主自己的反应。

(2)心理模式动力反应:协助案主进一步去发掘他的感受、态度与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重点在于使案主觉察他的那些不适当的心理形态及倾向,以减少他们对案主的影响力。

(3)人格发展反应:协助案主发现他的某些性格特征或行为来自于早年经验的影响,促使案主对这些影响加以适当的控制。

(六)间接治疗法—环境改善术

改变案主的环境,从而减少案主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在案主的关系系统中,包括并行者和重要他人,其中并行者是指与案主以工作关系为主的人,重要他人是指与案主以感情联系为主的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假设(多选)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直接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又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可单选也可多选)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第二节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

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应对、危机解决、恢复期。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和身心平衡状态。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第一,及时处理

第二,限定目标

第三,输入希望

第四,提供支持

第五,恢复自尊

第六,培养自主能力

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第一,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第二,迅整作出危险性判

第三,稳定情结绪,建立信任关系

第四,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危机的定义、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单选、多选)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多选)

第三节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历史发展

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南非的沃尔普从实验中发现了相互抑制原则

1950年至1960年初期。一些心理学家从实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阿尔伯特?班杜拉的学习理论

第7页(共17页)

己身分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可以做什么?),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我应该是怎样?)。

(2)自我概念的形成在我们成长的初期,自我概念是由很多现实经验,即对自己的体验所形成。透过周围的重要他人如父母等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我们不断地积极着很多的现实经验。

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对应关系:

A.一致。

B.矛盾和冲突。

C.脱节。

(3)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影响

A、经验的演绎

B、自我保证和焦虑的产生

C、精神崩溃与人格解体

(三)介入技巧

罗杰斯认为协助当事人达成理想的性格转变,必须有以下六种要素存在:

1、双方有心理上的接触

2、当事人陷于焦虑及感到不安

3、辅导员能表里一致

4、无条件的关怀

5、同感(empathy)

6、当事人感到辅导员的同感和无条件的关怀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自我概念的定义(单选)

2、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第五节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一、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艾利斯(Albert Ellis)1955年创立。

艾利斯最初受心理分析训练,逐渐感受此派的限制;

艾利斯认为人变得不愉快和形成自挫的习惯思维是由于他们有不现实的或错误的信念;

艾利斯成立理性情绪治疗学会;

60年代被心理治疗学界接受。

二、理想情绪治疗法的假设

(一)基本假设和原理

1、哲学性原则

人对自立的要求过高是导致失败感或沮丧情绪的原因之一。

人应该持有一个关于自身的恰当的认识和合理的价值观、人生观,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活得快乐,摆脱心灵的牢笼。

理性情绪法总体上要求人应该接受自己的现实限制,不以十全十美苛求自己。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哲学性原则有:

(1)人就是人,而不是万能的神、超人。人应了解及接受作为人的限制。

(2)人都是要死的,因此今生便是唯一的生命,所以人应珍惜生命,尽可能好好利用这段生命。

(3)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生活,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生活得并不快乐,但这并不符合人的本性。

(4)人有自由意志,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人能够放弃不合理的价值观、而选择能导致人生快乐的合理的价值观。

二、理想情绪治疗法的假设

(一)基本假设和原理

2、人性观

1)人天生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来自于非理性信念;

2)人天生有容易受人影响倾向,尤其童年时候;

3)人的思想、行为、情绪是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4)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强烈倾向;

5)人惯于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6)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7)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而不是由他们的能力、表现等决定的。

二、理想情绪治疗法的假设

(一)基本假设和原理

3、基本假设(ABC性格理论)

ABC性格理论说明:人的情绪困扰(C——emotional consequence),通常不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activating enent) 产生的,而是由人们对事物的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而产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各种事物作出评估和解释,而沮丧与不快乐正是由这种评估和解释产生的。

ABC理论

基本概念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经历)

第9页(共17页)

9、能有系统的理性思考

10、对他人有兴趣

(二)工作者与案主角色

工作者:一个主导的角色:

案主:一个学生的角色:

(三)理性情绪治疗的步骤

此派方法与人本治疗法正好相反,是主动、直接和教导式的,通常有以下步骤:

(1)确定引起情绪困扰的当前问题。发生什么事件?有哪些情绪困扰?

(2)确定与情绪困扰同时产生的心中的想法。

(3)帮助案主确定这些想法中所包含的非理性信念。

(4)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指出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以及持有这些不合理信念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5)以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实务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

⑴根据ABC理论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⑵和案主共同协商制定工作目标。

⑶最后,社会工作者还应向案主解说合理情绪治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案主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2、领悟阶段

⑴进一步明确案主的不合理信念。

⑵使案主进一步的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达到三种领悟:

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技术与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质疑式辩论——直接向案主的不合理信念发问例: G:你说自己不漂亮,请能具体说说吗?

A:我眼睛不漂亮

G: 还有吗?……

G:你有什么依据能说明你的这一观点吗?

G: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呢?

G: 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样去做?

通过不断的辩论,使案主逐渐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性及非现实性,并以合理的信念慢慢取代夸张式辩论——将案主不合理、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例:A:别人都看着我!

G: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了,都围着你看?

(四)具体治疗方法

1、理性功课

2、非理性信念辩论教导表格

3、通过想象或角色扮演处于某种境地

4、直接询问他人的看法

5、让案主尝试冒险

四、评价

优点:

1、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和解决问题。

2、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表现无条件的

接纳人。

3、采用功课的形式,注重当事人的自助。

4、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5、强调工作者积极、主动介入个案辅导过程

6、采取并放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局限:

1、不适用于辅导的早期。

2、受限于辅导员自己的知识、训练以及自我了解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

3、忽视对求助者内部感受的分析和理解

4、过分强调工作者积极介入辅导过程

5、理性信念含义的不清

第六节联合家庭治疗

一、理论背景

(一)发展历史

萨提亚最初受精神分析影响

发现改变的案主回到家庭中又会重现问题

第11页(共17页)

三、方法和技巧

(一)工作者的角色

1、解释者。

2、示范者。

3、引导者。

(二)评估与诊断

1、评估自尊(self esteem)和自我价值(self worth)

自尊评估:

如何评估: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而产生对自己的看法;

低自尊表现:自我否定,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他人含混沟通,害怕错误,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用种种心理防御机制保护自己;

父母影响:能否满足孩子生理需要能否维持稳定的关系,对孩子的反应有否预测性,对孩子评价好坏

自我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是在成长中形成的。

2、评估沟通形态

表里不一的沟通形式: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这些形态反映了当事人内心安全感差,利用心理防卫机制来掩饰其自卑、孤独、脆弱等特点。

沟通评估:

良好沟通兼顾:我的需要、想法是什么?他人的需要是什么?我所处的情境对我有什么要求和限制

不良沟通:讨好型,忽略自我,责备型,忽略他人,孤独、无安全感,超理智型,忽略自我和他人,无安全感,打岔型,忽略自我、他人和情境

3、评估家庭规则

萨提亚认为,以下几种家庭规则是有害的:

1)绝对化:如绝对不可以和长辈争论

2)矛盾:如要求孩子“不准说谎”、和任何情况下不得伤害别人的感情

3)过时

4)非人性化:不可表达愤怒的情绪

(三)治疗的层面和步骤

完整的治疗模式分三部分:

1、追溯过去

2、重整旧的经验:

1)完成往事——角色扮演模仿过去生活片断;2)空隙——借回馈,帮助案主填补一些经验上的空隙,使其注意到原本没有注意的事,从而对事情有更多的了解;

3)重订规则——将防碍个人成长的规则加以修订

3、新旧经验的结合

治疗

接触期:建立信任

观察家庭互动方式

反馈所了解的情况和问题

转变期:追溯以往的生活经验;

赋予旧经验以新的解释;

促使案主对旧经验的新认识运用到对当前行为的理解。

巩固期:回顾治疗过程

邀请一家庭成员观察并反馈

治疗效果:成员间表里如一的沟通成员间能接纳、解决不同意见,明白各人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脱离了过去经验造成的不良影响,成员彼此接纳、支持、爱护及滋润,规则有弹性、自尊受到重视有选择的自由。

(四)治疗技术

家庭重塑——

界定:用戏剧形式把个人家庭生活史重演出来

工具:家庭图、家庭生活年表、影响轮

内容:案主父母的家庭生活史、案主父母的相识、相爱及结婚历史、案主的家庭演变、案主出生及当时环境、案主家庭成员的离开或死亡

沟通游戏

自我环

模拟家庭会谈

家庭塑像

面貌舞会

冥想

第七节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

(一)家庭治疗法的特点。

家庭治疗的基本观点是,个人的许多问题是由于不良的家庭交往产生的,只有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才能解决案主的问题。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

第13页(共17页)

探索家人交往过程及改变的弹性

找出有问题成员的优点

重新界定问题

3、介入

1)改变家庭的看法:重演、集中焦点、感觉冲击

2)改善家庭结构:划清界限,破坏有害的家庭结构揭示家庭互补规律

3)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四、理论述评

理想的家庭结构模式:西方中产阶级核心家庭个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1、关于人与社会:

对人性抱有积极的观念,相信人是善良积极理性可改变的.

相信人际沟通与互动

承认社会对人类幸福负有责任

2、关于具体问题:

堕胎自杀同性恋女权运动等

讨论/辩论:

第八节任务中心理论模式

任务的定义:是指受助者为缓和其问题的严重性欲采取的行动。不仅包括求助者欲达到的目标,还包括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定义:是一种针对传统治疗模式费时较长,效率地下而发展出的一种有响应时间限制,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工作和心理辅导模式。显著特征:简明与时限。

一、产生与发展

1.为什么会形成?

(1)传统治疗模式目标过于远大,效率低下,费时较长。例如,案主觉得治疗时间太长目标过于远大而放弃接受治疗。同时,治疗时间太长带来个案工作大量堆积,效率低下。

(2)个案工作着开始重新评估传统的治疗模式,积极探索,寻找更有效更可行的治疗模式。

(3)1972年,雷行和爱泼斯坦在他们的《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心介入模式2.怎样形成的?

(1)20世纪60年代中期,纽约市的社区服务协会做了一项实验拉开了任务中心模式的序幕。该实验表明,简要的心理暨社会个案工作方式在处理家庭关系问题时,显得更为有效,从而肯定了短期疗法的效果。

(2)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并发展起来。(3)20世纪70年代,雷伊得(Reid)与艾式旦(Epstein)两人极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尤其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行政学院,特别开展了对于此种模式的研究与教学。

(4)1972年,芝加哥大学的雷伊德和爱泼斯坦在他们的《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3.任务中心模式的特征:

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

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广泛吸收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4.应用领域

小组工作

家庭工作

行政工作

二、基本原理(人性观,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核心问题的确定,问题类型)

1.人性观任务中心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与潜能,所以这一模式强调发挥案主本人的主观能动性。

?案主在界定问题与处理问题上有最后的决定权,他可以决定是否处理以及如何处理;

?同时案主在任务的执行上必须相当投入,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

2.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原因:人的生活与成长可以看成一个不断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无法完成这些任务时就会产生问题。(人的能力暂时受到限制)

解决途径:寻求个案工作者的帮助,成为我们的当

第15页(共17页)

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第一.了解当事人的动机。分析任务的可行性。

第二.防止不良后果的出现。(有些任务可能相

对于案主无害,却可能在进行的过程中对他人造成

危害)

第三.分任务与多任务的确定。

第四.开放式任务或封闭式任务的选择。

第五.任务的订立。

(3)沟通技巧

雷伊得与爱泼斯坦认为,沟通时工作者与当事

人之间的。案主最关心的是他的问题与任务,而他

此时此地的感受与需要,都体现在他的问题与感受

上。因此,沟通也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有效地沟

通应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A.有系统。沟通必须以任务进行的阶段为依

据,集中精力,不节外生枝。

B.有反应。要适时的给予案主适当的反馈,鼓

励案主表达自己,让他感觉自己被接纳,被理解,

也帮助他借助工作员的辅助去解决他的问题。

四、评价

(一).优点

1.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

也更聚焦。

2.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3.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二)局限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

发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

此方法。

2.理论的多元化,也可能使工作员感到无所适

从,布置如何选择理论。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

能使用。

3.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

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案主不能

接受结构式的协助;案主想改变的问题无法藉由

任务达成。;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4.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

第17页(共17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