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 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若发现霉菌感

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曲霉菌病的诊治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6)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前,推荐采集足量组织和体液样本同时送检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与真菌培养。如果分离培养得到非典型

菌株或考虑存在耐药,可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7)对于采用 PCR 法化验血检测 IA 尚存争议。

(8)建议临床医生根据个案情况谨慎使用 PCR 试剂盒检测感染,根据具体试

剂盒方法学与检测特点解读化验结果。使用该方法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性检测结果及临床具体情况(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对于特定患者亚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SCT),推荐使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的半乳甘露聚糖(GM),作为诊断 IA 的精确标志物(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0)不建议对接受抗真菌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常规筛查血液 GM,但可对这类患者的支气管镜样本检测 G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1)不建议对实体器官移植(SOT)接受者或慢性肉芽肿性疾病(CGD)患者筛查 G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2)推荐对于高危患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SCT),使用血清试剂盒检测(1→3)-β-D-葡聚糖诊断 IA,但不具有曲霉菌特异性(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13)当临床怀疑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时,无论胸片结果如何,推荐行胸部CT 扫描检查(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4)不建议在行胸部 CT 扫描检查时常规使用造影剂(强烈推荐;证据级别

中等)。当结节或肿块靠近大血管时,推荐使用造影剂(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15)建议在治疗至少 2 周以后行胸部 CT 扫描,以评估 IA 对治疗的反应;如果患者临床病情恶化,提示更早期进行 CT 评估(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当结节靠近大血管时,可能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16)推荐对 IPA 疑似病例行 BAL 支气管镜检查(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患有重大合并症者不宜行 BAL 检查,如低氧血症、出血、需输注血小板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患有外周结节性病变者,BAL 回收量较低,应考虑行经皮或经支气管肺活检。推荐标准化 BAL 采集过程,并将 BAL 样本常规送检行真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行以非培养法为基础的各项检查(如 G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3. 选用何种抗真菌药治疗及预防侵袭性曲霉菌病?

(17)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及其脂质衍生物,是曲霉菌感染初始治疗以及伏立康唑无法给药时补救治疗的适宜选择(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18)对于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及肺移植接受者,可考虑使用两性霉素 B 雾化吸入制剂进行预防性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19)棘白菌素是补救治疗 IA 的有效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但不建议作

为 IA 常规单药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20)多数患者可优选三唑类药物防治 IA(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21)唑类用药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推荐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22)临床医生应当了解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血清谷浓度及可能的药物交叉反应,如与环孢菌素、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及其他 CYP3A4 底物如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以优化疗效并避免潜在毒性作用(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23)多烯类或唑类药物与棘白菌素联合用药,可发挥药物协同或加强作用。然而,目前试验研究尚未得到确切结论(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24)不建议在初始感染阶段对分离菌株常规抗真菌药敏试验,而应作为疑似

唑类耐药、抗真菌药治疗无反应者或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时的参考方法(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4. 侵袭性曲霉菌病推荐治疗方案和辅助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25)推荐使用伏立康唑作为主要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26)对于强烈怀疑 IPA 的患者,有必要在进行诊断性评估的同时,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27)替代治疗用药包括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艾沙康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或两性霉素 B 其他脂质制剂(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28)对于确诊为 IPA 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伏立康唑和棘白菌素的联合抗真菌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29)不建议使用棘白菌素作为主要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当唑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禁用时,可使用棘白菌素(米卡芬净或卡泊芬净)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30)建议持续治疗 IPA 至少 6~12 周,治疗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抑制程度及持续时间、病灶部位和病情改善的证据(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1)对于成功治疗 IPA 且后续仍需维持免疫抑制状态者,应当进行二级预防治疗用来防止复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32)在可行的情况下,建议在抗曲霉菌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或不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3)对于确诊或疑似 IA 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考虑给予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34)若中性粒细胞减少的 IA 患者行标准治疗无效,或预计该状态可能会持续超过 1 周,可考虑行粒细胞输血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35)对于慢性肉芽肿病患者,推荐使用重组γ-干扰素作为预防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36)对于病灶易于清除的患者,应当考虑手术治疗曲霉菌病(如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或局部皮肤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7)IA 并非是欲行化疗或 HSCT 者的绝对禁忌症(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38)确诊为曲霉菌病后,在决策何时进行辅助化疗或 HSCT 时,应当综合考虑感染病专家、血液病专家/肿瘤学专家的意见。如果延迟治疗,必须权衡考虑

抗肿瘤治疗期间曲霉菌病进展风险与因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孰轻孰重(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9)推荐排除新发病原体感染,并根据患者病情进展速度、严重程度、感染范围及合并症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补救治疗策略

一般包括:更换抗真菌药物类别;在可能的情况下削弱或逆转免疫抑制状态;对特定病例选择手术切除坏死病灶。

(40)在补救治疗时,可在当前方案中添加其他抗真菌药,或联合使用与初始方案类别不同的抗真菌药(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41)对于正在接受某种抗真菌药治疗而因此表现出不良反应者,推荐改为替

代类别的抗真菌药,或使用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叠加的替代药物(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2)补救治疗可选药物包括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泊

沙康唑或伊曲康唑。使用三唑类药物进行补救治疗时,应当综合考虑到之前抗真菌治疗影响、宿主因素、药代动力学及可能耐药性等多个因素(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43)特定患者亚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SCT)可进行 GM 连续检测,以监测病情进展、治疗反应并预测结局(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44)关于使用(1→3)-β-D-葡聚糖预测 IA 患者结局,尚未广泛开展相关研究(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45)曲霉菌病患儿治疗同成人患者;但用药剂量有所不同,且一些抗真菌药物可用儿童剂量尚不清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46)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TBA)出现真菌定植时,无需进行抗真菌治疗,

除非患者有症状或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治疗包括支气管镜去除黏液堵塞。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存在侵袭性疾病无法根除的可能时,推荐使用具有抗霉菌活性的三唑类药物(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47)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的治疗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8)TBA 出现侵袭性疾病时,可采用具有抗霉菌活性的三唑类药物或静脉给予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还建议在可行的情

况下,尽量削弱或逆转免疫抑制状态,并对特定病例的气道病变行支气管镜清创(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9)对于肺移植接受者,推荐全身性抗真菌治疗包括定植状态在内的 TBA。另外,对于 TBA 合并支气管吻合口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者,采用两性霉素 B 吸入剂进行辅助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抗真菌治疗至少持续 3 个月,或直到完全清除 TBA 为止。

曲霉菌病的肺外管理

(50)推荐使用伏立康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曲霉菌病的主要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对于伏立康唑不耐受或耐药的患者,可使用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51)对于曲霉菌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推荐伏立康唑口服或静脉给药全身治疗+玻璃体内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局部给药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弱)。

(52)推荐治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性鼻窦炎时,既可采用手术治疗,也可采用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或全身伏立康唑治疗,但当鼻窦存在曲霉菌真菌球时,只

采用手术治疗。可能需要扩大鼻窦造口,以改善引流并预防复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53)对于曲霉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推荐早期手术干预并联合抗真菌治疗,以防止发生栓塞并发症和瓣膜功能失代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推荐初始治疗采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在手术置换感染受累瓣膜后,应考虑进行终身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4)对于曲霉菌感染性骨髓炎和关节炎患者,在可行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手术干预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55)皮肤病变可能提示发生播散性感染,推荐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此外还需评估感染的主要病灶(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6)对于烧伤或大面积软组织创伤部位的曲霉菌病,建议进行手术清创联合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57)对于曲霉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建议立即拔除腹膜透析导管,同时进行伏立康唑全身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8)对于食管、胃肠道和肝曲霉病患者,建议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并进行手术咨询,以预防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或梗死(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59)对于肝曲霉病患者,建议使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作为初始

治疗用药。对于肝外、肝周胆道梗阻或局部病变耐药者,应考虑进行手术干预(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60)对于肾曲霉病患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与泌尿系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治疗。一侧或双侧输尿管梗阻时,可能情况下应当进行减压处理,并局部给予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肾实质疾病最好使用伏立康唑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61)对于非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性外耳炎患者,应对外耳道进行彻底清洗,随后局部使用抗真菌药或硼酸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62)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耳部 IA 时延长伏立康唑全身用药时间,一般可联合手术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63)对于曲霉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推荐使用 5% 那他霉素眼用混悬液或局部伏立康唑用药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64)对于非移植患者的曲霉菌感染性支气管炎,可对呼吸道分泌物(一般为痰液)检出曲霉菌进行诊断,采用 PCR 法结合 GM 检测比单纯培养法敏感度要高得多(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65)建议在口服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侵袭性曲霉菌病的预防性治疗

5. 有哪些预防性治疗推荐方案、治疗适宜人群以及如何处理突破性感染?(66)预防性治疗推荐用药包括泊沙康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伏立康

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和/或米卡芬净(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预

防用卡泊芬净也可能有效(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预防用伊曲康唑有效,但可能受限于药物吸收和耐受性限制(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三唑类药物不应与其他已知具有可能同样毒性的药物(如长春花碱)同时使用(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67)HSCT 接受者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具有发生 IA 的高风险,推荐采用泊沙康唑进行预防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68)对于慢性免疫抑制的 GVHD 患者,推荐在整个免疫功能低下的期间持续进行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69)对于接受肺移植的患者,推荐在手术后进行抗真菌预防治疗,可采用全身三唑类用药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 B 吸入制剂持续治疗 3 至 4 个月(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70)对于肺移植接受者,若肺移植前后发现存在霉菌定植、被移植的肺存在霉菌感染、鼻窦真菌感染以及单肺移植接受者,建议采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全身用药治疗,而不采用两性霉素 B 吸入制剂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71)对于肺移植接受者,若使用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阿仑珠单抗或大剂量

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抑制强化治疗,推荐重新开始进行抗真菌预防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72)对于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推荐在医疗结构感染流行病学和个体风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治疗策略(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73)对于突破性感染者,建议综合考虑感染进展速度、严重程度及当地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原则上,推荐使用支气管镜和/或 CT 引导下肺周病变活检,进行积极而及时的确诊(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6. 何时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

(74)对于长期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高危患者,若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仍然发热,推荐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选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 脂质制剂(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或伏立康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75)对于预计短期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持续时间<10 天),不建议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除非存在提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指征(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76)检测血清或 BAL 中的真菌标志物如 GM 或(1→3)-β-D-葡聚糖,有

助于减少无症状或发热的高危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抗真菌治疗比例(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77)对于强烈怀疑 IPA 的患者,有必要在进行诊断性评估的同时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78)对于疑似或已确诊的突破性 IPA 患者,有关唑类药物预防性治疗或经

验性抑制治疗的效果尚无临床试验数据证实,但建议可改用其他类别的药物进行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79)对于没有进行抗霉菌预防治疗的肺移植接受者,在术后 6 个月内或接受免疫抑制强化治疗避免排异反应的 3 个月内,若出现呼吸道曲霉菌无症状定植,建议先行抗霉菌治疗(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80)肺移植 6 个月以后,以及近期无免疫抑制强化治疗时,停用抗真菌治疗

曲霉菌气道定植应慎重(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7. 如何处理慢性曲霉菌病、过敏综合征或非侵袭性综合征?

(81)诊断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CCPA)要求满足以下条件:①慢性肺部症状、慢性肺病或进展性影像学异常,如空洞、胸膜增厚、空洞周围浸润及偶有真菌球;

②曲霉菌 IgG 抗体升高或其他微生物学证据;③没有或少见免疫功能低下,通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肺病。其中,曲霉菌 IgG 抗体检测是最灵敏的微生物学试验(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PCR 法检测痰液中曲霉菌比培养法更敏感(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82)CCPA 患者若无以下情形,可不进行抗真菌治疗,而是每 3~6 个月随

访一次,即未合并肺部症状、无体重减轻或明显疲劳、肺功能无重大损伤或渐进性减弱(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83)CCPA 患者、具有全身症状或肺部症状者、肺功能进行性减弱或影像学检查病变进展者,应当至少进行 6 个月的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84)口服给药优选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对于治

疗出现不良反应或临床治疗失败者,可选用泊沙康唑作为三线治疗药物(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85)治疗咯血可采用以下方法,即口服氨甲环酸(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支气管动脉栓塞(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或抗真菌治疗以预防复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失败者,需进行手术切除(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86)对于治疗失败者、三唑类耐药者和/或具有不良反应者,可给予米卡芬净

(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卡泊芬净(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或两性霉素 B (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静脉给药有一定效果,疗程可能需要延长。

(87)对于病灶局限、药物治疗无效(包括广泛唑类耐药烟曲霉感染或支气管动脉栓塞下仍持续性咯血)者,可选用手术切除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88)对于疾病呈进展性、长期甚至需终生抗真菌治疗者,可能需要控制病情并持续检测药物毒性和耐药性(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89)无症状单一曲霉肿患者,以及空洞大小在既往 6~24 个月无进展者,应当继续进行病情观察(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0)有症状者特别是严重咯血者,合并单一曲霉肿时,应当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将其切除(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1)不常规要求围手术期/术后进行常规抗真菌治疗,但如果术中曲霉肿破裂

风险中等,建议采用伏立康唑或棘白菌素预防曲霉菌脓胸(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92)针对曲霉菌的 IgE 和总 IgE 水平升高,可确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同时有助于筛查感染(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93)对伴有支气管扩张症或黏液阻塞的有症状的哮喘患者,除了口服或吸入

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还应口服伊曲康唑,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94)对于囊性纤维化频繁发病和/或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者,建

议在治疗药物监测下采用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并尽量减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果血药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水平,要考虑使用其他抗霉菌唑类药物(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95)患者存在鼻息肉伴嗜酸性粒细胞粘蛋白增多、黏液可见菌丝,同时血清抗曲霉菌 IgE 抗体阳性或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者,推荐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6)对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推荐行息肉切除和鼻窦冲洗,以控制症状并诱导缓解,但容易复发(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7)推荐鼻子局部使用类固醇药物,以减轻症状并延长复发时间,特别是在手术后给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8)对于难治性感染和/或迅速复发者,建议口服三唑类药物抗真菌治疗,而该方法仅部分有效(较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鸟病常用药物

鸟病常用药物 土霉素 抗菌谱广,对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衣原体等均有疗效。此药毒 性低,安全性好,是观赏笼鸟常用的药物。饲喂治疗是应以0.1克/1 0克。 四环素 抗菌作用与土霉素相似,但对一般细菌的作用稍强于土霉素,特别是对大 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效果更好。 复方新诺明 对付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作用较强。疗效较好。用法用量: 0.01%-0.02%混饲,连用2-7天。 痢特灵 对沙门氏菌、球虫病、大肠杆菌性肠炎有较好疗效,应用较普遍。用法 用量:0.02%-0.04%混饲或0.01%-0.02%混饮,连用3-5天。 制霉菌素 对各种真菌都有抑杀作用,长用于治疗曲霉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和冠

藓等真菌病。口服不容易吸收,多用于体表皮肤或黏膜的真菌性感染。 丙硫苯咪唑 本品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剂,安全范围大,对多种成虫、绦虫、吸虫有效果。用法用量: 15-25 毫克 / 千克体重,口服。 \   马拉硫磷 本品的毒性低,对于各种螨类、蜱、虱等体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 用。用法用量: 1.25%喷雾,或用爽身粉配成4% 的浓度撒粉。   除虫菊 本品的毒性低,安全可靠、无残毒,但是作用的时间短,经常用于消灭鸟类的体外寄生虫。用法用量:用 2%-3% 的溶液喷洒。 石腊油 这是滴注肛门或泄殖腔作润滑剂作用的,以治疗便秘或者是难产(蛋阻 留)。

甲醛 就是俗称的 “福尔马林”,杀菌力强,是鸟笼和笼舍的消毒剂,一般配成5%-10%的溶液,可以用作表面消毒,也可以与等量高锰酸钾混合,发烟熏蒸房舍。   鱼肝油 含有维生素 A 、D ,治疗缺乏维生素 A 、D 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软骨病,提高鸟儿的繁殖率。而且没有副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鸟常用药品的配备 饲养玩赏鸟,应配备一些常用药品,以便日后鸟儿 受伤能及时给于治疗。 酒精:常用70 % 的酒精作消毒用,如创伤消毒。 碘酒:对局部创伤有消毒作用,药效时间长。对蚊子叮咬引起的皮肤红肿发炎有疗效。

禽曲霉菌病的诊断要点

可在各种禽类中发生,常见于鸡、火鸡及水禽,野鸟、动物园中的鸟以及笼养鸟也偶有发生。胚胎及6周龄以下的雏鸡与雏火鸡比成年鸡易感,4~12日龄最为易感,幼雏常呈急性爆发,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在10%~50%之间,成年禽仅为散发,多为慢性。本病可通过过多种途径感染,曲霉菌可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引起胚胎死亡或雏鸡感染,此外通过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静脉、眼睛接种、气雾、阉割伤口等感染本病。曲霉菌经常存在于垫料和饲料中,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曲霉菌孢子,若严重污染环境与种蛋,可造成曲霉菌病的发生。一临床症状幼禽发病多呈急性经过,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喘气,有浆液性鼻漏。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萎顿,嗜睡。羽毛松乱,缩颈垂翅。后期病禽迅速消瘦,发生下痢。若病原侵害眼睛,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眼睛发生灰白混浊,也可能引起一侧眼肿胀,结膜囊有干酪样物。若食道沾膜受损时,则吞咽困难。少数禽由于病原侵害脑组织,引起共济失调,角弓反张,麻痹等神经症状。一般发病后2~7天死亡,慢性者可达2周以上,死亡率一般为5%~50%。若曲霉菌污染种蛋及孵化后,常造成孵化率下降,胚胎大批死亡。成年禽多呈慢性经过,引起产蛋下降,病程有拖延数周,死亡率不定。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在肺和气囊上,肺脏可见散在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结节,质地较硬,有时气囊壁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结节或斑块。随着病程的发展,气囊壁明显增厚,干酪样斑块增多,增大,有的融合在一起。后期病例可见在干酪样斑块上以及气囊壁上形成灰绿色霉菌斑。严重病例的腹腔、浆膜、肝或其它部位表面有结节或圆形灰绿色斑块。三诊断根据发病特点饲料、垫草的严重污染发霉,幼禽多发且呈急性经过、、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剖检病理变化在肺、气囊等部位可见灰白色结节或霉菌斑块、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四防治 1.加强饲养卫生管理应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使用清洁、干燥的垫料和无霉菌污染的饲料,避免禽类接触发霉堆放物,改善禽舍通风和控制湿度,减少空气中霉菌孢子的含量。为了防止种蛋被污染,应及时收蛋,保持蛋库与蛋箱卫生。 2.发生禽曲霉菌病的处理 1、清扫消毒应尽早移走污染霉菌的饲料与垫料,清扫禽舍,喷酒1: 2000的硫酸铜溶液,换上不发霉的垫料。严重病例扑杀淘汰,轻症者可用1: 2000或1: 3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4天,可以减少新病例的发生,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继续蔓延。 2、使用中草药方剂①金银花、连翘、莱菔子炒、各30克,丹皮、黄芩各15克,柴胡18克,桑白皮、枇杷叶、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为500只鸡的一日量,每日分4次拌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4剂,治疗鸡曲霉菌病效果显著。②桔梗250克,蒲公英、鱼腥草、苏叶各500克,水煎取汁,为1000只鸡的用量,用药液拌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1周。另在饮水中加0.1%高锰酸钾。对曲霉菌病鸡用药3天后,病鸡群停止死亡,用药1周后痊愈。对于珍贵禽类,可考虑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其它抗霉菌制剂进行治疗。更多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839883350.html,/

禽类常见疾病与防治

禽常见疾病与防治 禽流感 一。临床症状: 1.死亡率高,发病快;流行速度快,尤其刮风时;急性死亡得鸡冠鲜红,发病三天后死亡得鸡冠呈紫黑色;采食量下降,饮水量下降,产蛋率下降、2、温与型禽流感采食饮水正常,只就是产蛋率下降;典型得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甩头;精神萎靡不振,头扎翅下并缩头,羽毛松乱。 3。运动失调,小鸡头摆或磕头;肿头肿脸,流泪流涕;拉稀,从蛋清样水样到白色蛋清样,最后变成绿、黄、白样。 4.产蛋率大幅度下降,蛋白变稀,软壳蛋、褐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增多;发生过禽流感得鸡冠变小,肚子变大,变瘦,这就是后遗症。 二。剖检表现 1。成年鸡输卵管内有无色透明得分泌物,随病情得发展,变成稠豆腐脑样得分泌物,后形成凝块。 2、腺胃与食道交界处粘膜出血,腺胃乳头粘膜出血、 3。成年鸡得卵巢与卵泡萎缩。 4.肌肉出血,腿肌内侧关节周围出血,心肌与心冠脂肪点状出血,腹肌出血,腺胃与肌胃出血,嗉囊外侧出血,朐骨内侧出血,胰腺有白色或红色小点状坏死。 5。肠道节段性出血,泄殖腔直肠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两个盲肠交界处出血。 6。雏鸡患禽流感后法氏囊大出血。

7。眼睑有点状出血。 愈后不良反应 1.产蛋率上升缓慢; 2.零星死亡;3。沙壳蛋、畸形蛋、蛋壳不全、无蛋黄、异物蛋等增多,蛋壳颜色不整齐、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及场内鸡舍得消毒、 2、定期得疫苗防疫,定期清除场内蚊蝇及老鼠,防止疾病得传播。 3、尽量减少场内外得人员流动、 4。要以“全进全出”为原则。 5。对死亡得病鸡进行深埋或焚烧,防止病菌得扩散。 6、在发病期间用强效多维加黄芪多糖饮水或拌料提高机体得抗体水平、 沙门氏菌病 由家禽得沙门氏菌病引起得白痢、伤寒、副伤寒,危害最严重得就是白痢。 白痢 由沙门氏菌引起得败血性传染病,对雏鸡得危害最为严重,又称为雏白痢:特征为糊肛,慢性得引起瞎眼。 一。临床症状 1。鸡白痢主要症状就是糊肛,肛门周围羽毛变湿,有腹臭味; 2、鸡患白痢后翅膀下垂,低头,缩颈,闭眼,呆立,羽毛松乱,怕冷,发出“唧唧唧”得声音、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曲霉菌(主要是烟曲霉菌)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该病常在患有慢性哮喘或囊性纤维化(CF)患者的基础上发生。ABPA是1952年由英国学者Hinson等首先在哮喘患者中发现的。1968年由Patterson等报告了美国首例ABPA。过去认为ABPA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由于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进展,ABPA的诊断率明显提高。Agarwal等最近报告在印度北部确诊的ABPA 126例。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标化的诊断试验,关于ABPA的发病率文献报道各异,在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中发病率为1~2%,囊性纤维化患者中为2~15%。一些学者认为可将ABPA看作是哮喘的并发症。 一、发病机制 迄今为止,ABP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健康人由于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屏障功能、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后即被清除,不会引起ABPA。仅特异体质者吸入曲霉孢子后才会导致ABPA。ABPA的发生也与宿主的基因表型有关。遗传学研究发现HLA-DR2和HLA-DR5基因型与易感者之间有密切关系。曲霉孢子吸入后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发育生长成为菌丝。在此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和其它毒性物质,破坏气道上皮并激活上皮细胞。激活的上皮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前细胞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启动炎症反应,同时被蛋白水解酶破坏的上皮层增强了对曲霉抗原和其它变应原转运和递呈,进而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产生IL-4、IL-5、IL-13,其中IL-4和IL-13诱导B细胞产生IgE并激活肥大细胞,IL-5使嗜酸细胞脱颗粒。由特异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引起气道壁和周围组织的损害,出现支气管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临床上表现为喘息、咳痰。此外抗原持续存在气道诱发了局部炎症,形成黏液栓,导致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分泌多种致纤维化因子以及特异性Ig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引起气道重构,最终致肺纤维化。 二、病理学特征 ABPA的病理改变早期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大量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但不发生组织侵袭。以后出现黏液嵌塞、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和嗜酸细胞性肺炎,进一步发展为慢性细支气管炎和非干酪性支气管肉芽肿,晚期则出现广泛肺纤维化。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ABPA以儿童与青年人多发,患者常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儿童期间容易发病,糖皮质激素依赖的哮喘患者也易发生。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过程。本病临床最常见症状为喘息,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咳白色或粘液泡沫痰,可有金棕色或墨绿色胶胨样痰栓,部分患者出现咳血。慢性期除有肺纤维化导致的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和紫绀等症状外,还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症状。体检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病程长的有肺气肿征象、杵状指(趾)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学习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脊液改变和病因学治疗;了解朊蛋白病、爱滋病所致的神经障碍和神经梅毒的致病因子、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及相关辅助检查;了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性脑炎的致病因子和临床表现; 了解寄生虫脑病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及其治疗一、选择题 A型题 1. 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嗜神经的RNA病毒 B.嗜神经的DNA病毒 C.非嗜神经的RNA病毒 D.非嗜神经的DNA病毒 E.Ⅰ型为DNA病毒Ⅱ型为RNA病毒 2. 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发生脑炎的主要途径是: A.不洁助产器械的应用 B.原发性胎儿宫内感染的延续 C.分娩时不洁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的接触 D.静脉输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E.喂乳妇的乳头不洁 3.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时,对于该病毒感染具有确定诊断价值的是: A.病程中2次或2次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 B.病程中1次抗体滴度呈6倍以上增加 C.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2倍以下增加 D.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3倍增加 E.病程中6次以上抗体滴度呈3倍以下增加 4.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腰穿脑脊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轻、中度增高 B.细胞数增多 C.细胞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 D.可以有红细胞增多 E.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5.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预后无影响的是: A.诊断、治疗是否及时 B.对症支持处理是否完善 C.免疫治疗是否得当 D.脑脊液中的病毒数量 D.抗病毒药物的疗程是否足够 6. 绝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A.肠道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带状疱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流感病毒 7. 病毒性脑膜炎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春夏季节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痰培养及手术证实的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例CT表现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节状阴影,伴有晕征或空气半月征。结论晕征、空气半月征是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性表现,对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或早期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肺;曲霉病;体层摄影术;MSCT 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肺曲霉菌病通过原发和继发两种不同的感染方式,主要是继发感染为主,即患者常在原发病变的基础上,如严重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使致病菌发展,引起疾病。另一方面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不敏感的曲霉菌得以繁殖。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较复杂,缺乏特征性改变。肺曲菌病临床分为3型: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菌病(IPA)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10例肺曲霉菌病例的CT资料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确诊具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10例肺曲霉菌病中,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年龄65岁。有7例患者有咳嗽,发热症状,3例咳血。 1.2方法CT扫描机为GE Hispeed DX/i型螺旋CT机,每例患者均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自肺尖至肺底进行层厚10 mm,层距10 mm连续螺旋扫描,对较小病灶局部进行层厚2~5 mm,层距2~5 mm薄层扫描。 2结果 10例肺霉菌病中肺霉菌球型6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CT表现为多发球形或片状影4例,均可见”日晕”征;单发或多发空洞6例,且均发现6例空洞内软组织影及新月征,见图1~图4。 图1 左肺小片状阴影图2 同一患者,11 d后出现半月征及菌球 图3 空洞及洞内随体位变化之菌球图4 双肺多发空洞及”日晕征” 2.1多发球形或片状阴影4例,占40%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表现,多见。可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境界不清。CT表现为多在肺野中、外带,其边缘可见毛玻璃样改变,呈环或”日晕”征。

2016年IDSA念珠菌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文译文)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16 年IDSA 念珠菌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文译文) (一)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是否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治疗 (四)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治疗 (五)经验性治疗在 ICU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中的地位 (六)ICU 是否需要预防侵袭性念珠菌病? (七)新生儿念珠菌病(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八)腹腔内念珠菌病的治疗 (九)呼吸道念珠菌分离株需要抗真菌治疗吗? (十)血管内念珠菌感染(包括心内膜炎和心脏植入物感染)的治疗 (十一)念珠菌骨关节感染的治疗 (十二)念珠菌眼内炎的治疗 (十三)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的治疗 (十四)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治疗 (十五)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十六)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治疗 (十七)食管念珠菌病的治疗

(一)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1. 推荐初始治疗方案选用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 70mg,继以 50mg/d;米卡芬净100mg/d;阿尼芬净:首剂 200mg,继以 100mg/d)。[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2. 静脉或口服氟康唑,首剂 800mg (12mg/kg),继以 400mg/d (6mg/kg ),可以作为棘白菌素类初始治疗的替代方案,但仅限于非危重症及考虑不可能为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3. 推荐对所有血源性和其他临床相关念珠菌分离株进行唑类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于先前使用过棘白菌素类药物和感染光滑念珠菌或近平滑念珠菌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性检测。[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 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如白念珠菌),初始抗真菌治疗后复查血培养结果转阴的患者,推荐将棘白菌素类更换为氟康唑(通常在5-7 天内)。[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5. 对于光滑念珠菌感染者,只有当分离株对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时,才考虑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更高剂量的氟康唑 800mg/d (12mg/kg)或伏立康唑 200-300mg (3-4mg/kg) bi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 若无法耐受、无法获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选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每日 3-5mg/kg 作为替代治疗方案是合理的。[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7. 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初始抗真菌治疗后复查血培养转阴的患者,推荐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 5-7 天后调整为氟康唑。[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8. 对于疑似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感染,推荐选用两性霉素B 脂质体每日3-5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 伏立康唑 400mg (6mg/kg) bid 使用两剂,继以 200mg (6mg/kg) bid 可以有效治疗念珠菌血症,但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与氟康唑比较无明显优势。[强推荐中级别证据];推荐口服伏立康唑作为兊柔念珠菌感染菌血症的降阶梯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0. 所有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应在诊断后的一周内进行细致的眼科检查,

鹌鹑的保健以及免疫程序

在预防工作中,首要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笼舍的通风,给鹌鹑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 该病一旦发生,应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有其他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 为了防止本病的继发感染,可适当投药加以控制。治疗原则应考虑发病鹌鹑的数量,数量少时以个别治疗为主。当发病数量多,外界诱因无法立即去除时,可考虑大群给药与个别治疗相结合。治疗药物的选择:个别鹌鹑的治疗可用链霉素,成年每只鹌鹑每天20万单位,分2次注射,或用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天1万单位,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3天。全群给药可用链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等饮水,连用4天。 鹌鹑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乌洛托品(或小苏打)和抗生素,主要是有利于排出肾脏中沉积的尿酸盐和防止继发感染。预防可用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发生本病后,可给鹌鹑群投服抗生素,控制鹌鹑白痢、大肠杆菌和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 对本病的防治关键是做好鹌鹑群的免疫工作。鹌鹑50日龄时免疫一次,9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鹌鹑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毒力稍强,鹌鹑免疫后有一定的反应,用磺胺药物不要超过5天。 为了防止继发症,可以投以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所在地区本病经常发生,可考虑使用油苗在鹌鹑开产前免疫,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免疫程序表 日龄工作重点方案 1开口5%葡萄糖饮水5小时,后用世纪维他饮水 2--5防沙门氏杆菌,大肠杆 菌 杆净饮水 6--10提高疫苗效价黄芪多糖+世纪维他饮水

一例鹌鹑曲霉菌病的诊治

一例鹌鹑曲霉菌病的诊治 肖学流 禽曲霉菌病,是家禽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真菌病,特别是雏禽易感,多呈急性暴发性,死亡率高,主要是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曲霉菌产生串珠状的孢子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如稻草、谷物、木屑、发霉的垫草、饲料以及墙壁、地面、用具和空气中都可存在,菌体微小,易通过空气传播。生产上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不良,饲料、垫料、饮水等被霉菌孢子严重污染所致。禽摄入霉菌孢子后,轻则抑制生长,重则出现大量死亡。出壳后的雏禽进入被烟曲霉菌污染的育雏室,48小时即开始发病死亡,若处理不及时,一周龄内死亡率可达50%以上。 1.发病情况 2012年4月上旬,建阳市某鹌鹑养殖场养殖的400多羽8日龄鹌鹑得病,主诉鹌鹑生病3-4天,日死亡10余羽,已用了抗病毒及抗菌药,无效。随前来向笔者求诊。 2.临床症状 病鹌鹑初期吃食少或不吃,羽气蓬乱,翅下垂,闭目缩颈,气喘或伸颈张口吸气,眼鼻流液,口喝。后期出现下痢,病鹌鹑消瘦。 3.剖检病变 剖检见肺脏、气囊和胸腹膜中有针头至小米粒大黄白或灰白色的结节。其中肺脏有典型的霉菌结节,从粟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结节呈灰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色;气囊膜上出现半球形或扁平隆起的结节。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饲养条件以及剖检变化等,初步诊断为曲霉菌病,为进一步确诊,可采取肺或气囊结节中的内容物进行霉菌分离培养。但诊断时,要注意和幼禽的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区别。 5.防治 病重者进行淘汰,全群用制霉菌素,按每羽鹌鹑一天一次0.5-0.75万单位拌料饲喂,连用3-4天,同时,立即更换垫草和清除霉变物质,对污染舍用1:200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消毒。5天后全群鹌鹑康复。

肺曲霉菌病

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疾病。 肺部真菌感染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免疫学检测来辅助诊断。其中免疫学检测血清中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诊断: 1.肺念珠菌病 见于粒细胞缺乏、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腹部大手术、激素和抗生素治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器官移植等高危人群。临床症状有不能解释的持续发热、呼吸道症状,但体征轻微。咳嗽,甚至剧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浓痰。血型播散型常出现迅速进展的循环和呼吸衰竭。X线呈支气管肺炎改变或片状浸润或融合,可有空洞形成。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痰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并不能诊断为真菌病,因有10%~20%的正常人痰中可找到白色念珠菌,若3%双氧水含漱3次从深部咳出的痰(合格痰)连续≥2次培养出同一菌种的念珠菌则有诊断参考价值。血培养念珠菌阳性是念珠菌菌血症可靠的诊断证据。部分患者G试验阳性(需除外假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肺曲霉病 临床表现复杂,常见3种类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多见过敏体质)、曲霉球(最常见症状是咯血)和侵袭性肺曲霉病(为粒细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干咳、胸痛,咯血等)。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标准包括: (1)反复哮喘样发作; (2)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X109/L; (3)X线一过性或游走性肺部浸润; (4)血清总IgE浓度≥1000mg/ml; (5)曲霉抗原皮试阳性; (6)血清沉淀素抗体阳性; (7)特异性抗曲霉IgE和IgG滴度升高; (8)中央囊状支气管扩张。 肺曲霉球根据影像学特征可作出临床诊断,但需与其他真菌球、错构瘤、肺癌、棘球蚴囊肿、肺脓肿相鉴别。确诊需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肺曲霉球CT特征为肺空洞或胸膜腔内圆形致密阴影,其边缘有透光晕影。若空腔较大,尚可见球形阴影有蒂与洞壁相连,形如钟摆,球形阴影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形态。如果空洞较小,球形病灶填充了大部分空腔,其晕影很小,仅呈一狭长的半月形透亮带。侵袭性肺曲霉病CT特征:早期为炎症阴影,周围呈现薄雾状渗出(“晕轮征”),随后炎症病灶出现气腔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再后可见病灶呈现半月形透光区(“空气半月征”),进一步可变为完整的坏死空洞。其诊断采用上述提到的3级诊断标准。GM试验阳性提供重要参考。

IDSA曲霉感染指南汇总

IDSA:2016 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2016-07-07 21:13 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该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 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若发现霉菌感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曲霉菌病的诊治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6)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前,推荐采集足量组织和体液样本同时送检组织病理学/ 细胞学检查与真菌培养。如果分离培养得到非典型菌株或考虑存在耐药,可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7)对于采用PCR 法化验血检测IA 尚存争议。 (8)建议临床医生根据个案情况谨慎使用PCR 试剂盒检测感染,根据具体试剂盒方法学与检测特点解读化验结果。使用该方法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性检测结果及临床具体情况(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法氏囊

法氏囊位于泄殖腔外部后端,即靠近肛门的上方,正常为黄豆粒大小,法氏囊是禽类的前期体液免疫中枢,类似于人的胸腺,大多在3个月龄后开始退化。正常的里面有少量黄色液体(免疫类物质),如肿大出血多为病毒病感染(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的一类传染病)。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法氏囊是禽类的中枢免疫器官。 鸡传染性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鸡传染性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 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 周龄为发病高峰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 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 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 天死亡达到高峰,7~8 天后死亡停止。 剖检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鸡传染性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疾病诊断 本病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爆发时,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 治疗方案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 周龄鸡,每只肌注0.4 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 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 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复方炔酮,0.5 公斤鸡每天1 片,1 公斤的鸡每天2 片,口服,连用2~3 天。(4)丙酸睾丸酮,3~7 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 毫克,只注射1 次。(5)综合治疗:上午:金蟾毒败(100 斤料∕袋)+肾毒康(100 斤料∕袋)开水焖烫30 分钟后一起集中拌料,连用3—5 天。下午:剿杆(400 斤水∕袋)集中饮水,每天一次,连用3—5 天。 预防措施:(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喷洒0.2%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5%漂白粉、5%福尔马林、1:128 杀特灵,也可用福尔马林熏蒸。门前消毒池宜用2%的戌二醛溶液,每2~3 周换一次,也可用1/60 的菌毒净,每周换一次。(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

鹌鹑传染性疫病(18种)

鹌鹑传染性疫病(18种) 鹌鹑常见疾病有传染病(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溃疡性肠炎、慢性呼吸道病、鹌鹑痘、鹑白痢、伤寒、鹑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曲霉菌病、白喉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绿脓杆菌病、禽流感),寄生虫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羽虱、石灰脚病) ,营养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1、B2、B3以及维生素D、E缺乏症),普通病(胃肠炎、脱肛)等。 1 .新城疫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火鸡、鹌鹑和雏鸡等,常给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可通过空气、昆虫、人员和伺料,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鹑体,迅速传播。不同日龄的鹌鹑均可发病,死亡率高达 50 %。随着日龄的增加,机体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在 10 %左右。 [临床症状] 病鹑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缩头呆卧。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白,软壳蛋增多,拉绿色或白色稀便。成年鹌鹑出现扭头、歪颈、转圈、瘫痪、观星、张口伸颈等神经症状。有时会出现不明症状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但成活的鹌鹑大群精神状态不错。雏鹑头向后背,或偏瘫,呼吸声音异常。一般 2 一 6 天死亡,慢性的可存活10-30天,也有的个体能存活更长时间。 [剖检变化]腺胃乳头及粘膜出血,心肌、心脏脂肪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肠扁桃体出血,小肠有斑状和枣核样坏死灶。

「防治]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中草药对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新城疫可用抗新城疫高免血清肌肉注射,每只 0 . 5 一 1 毫升;也可用抗新城疫高免蛋黄,每只 1 毫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抗新城疫高免血清和高免蛋黄治愈的鹌鹑,第 7 天用新城疫IV系饮水或滴鼻、点眼。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Lasota 苗,或克隆 30 ,或新城疫IV 系紧急预防接种。 预防本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防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并搞好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 5 一 7 日龄用 1 月Lasota苗,或新城疫IV 系,或克隆 30 ,或新城疫 II系滴鼻、点眼; 28 一 30 日龄重复免疫 1 次,同时用复合强化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苗胸部肌肉注射 0 . 5 毫升/只。 190 一 210 日龄再用Lasota VH120 28/86 2 倍量饮水,复合强化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苗接种 1 次。 2 .马立克病马立克病是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以肿瘤为特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该病毒通过羽毛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和饲料传播。鹑场一旦发生此病很难根除。病鹑发病 5 个月后排毒, 70 日龄以后才表现症状。 [临床症状] 病鹑呆立缩头闭眼,食欲不振,消瘦,特别是胸肌消耗的只剩皮包骨头。瘫痪、劈叉,皮肤毛囊肿瘤,拉黄绿色粪便,连续不断地零星死亡。 [剖检变化] 肌肉、内脏、皮肤广泛性肿瘤。肝、卑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肿瘤。心脏肌肉有大小不等白色肿瘤。肾脏肿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 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若发现霉菌感 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防控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防控 孙海龙1 宫天国2孟凡金3 ( 1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2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普兰店 116200 ,3 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前言 该病1962年由Gosgrove首先发现,同年,Winterfield分离到病原。1970年,Hitchner提议将该病定名为IBD。1985年,美国出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1987年欧洲又出现了所谓的IBDV超强毒株(vvIBDV )。我国也有类似的报道,1992年,我国学者幸桂香、李德山等报道了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vvIBDV,并认为是目前引起鸡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IBDV 毒力不断增强,即使是高母源抗体的鸡只也能感染发病,死亡率从10%-50%不等,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针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防控?本文将结合其致病机理分析简述如下。 1 致病机理 IBD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实验研究发现攻毒感染后4~5小时,即可以在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尤其是肠道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5小时,形成初期的病毒血症,病毒通过肠道进入门静脉系统再进入肝脏,能在枯否氏细胞中检出病毒,一部分病毒则进入主循环系统,随后病毒通过心脏,并由此扩散到法氏囊。在感染后11~13h,即可在法氏囊检测到病毒。IBDV主要在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内复制,由此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切除法氏囊,或者破环B淋巴细胞的化学试剂处理法氏囊,鸡感染IBDV的几率减少约1,000倍,说明IBD主要是发生于幼龄鸡(主要是12周龄以前的鸡)。一旦发生病毒血症,病毒扩散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尤其是脾脏、胸腺和二级淋巴组织,在感染后16小时,即可以在各个脏器检测到IBDV,最终导致鸡只发病产生免疫抑制或死亡。 2 法氏囊病变 急性感染时法氏囊极度肿大,呈冻胶样。在感染后3天,法氏囊开始变大,重量也增加。通常在感染后第4天,法氏囊的重量为原来的两倍。感染后5天,法氏囊开始萎缩,恢复到原来的正常量。到感染后8天,法氏囊已萎缩,其重量仅为原重的三分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原则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时细胞及体液反应的重要作用由于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同一病原体可以引起轻的、反复的甚至致死的疾病,也可以不引起疾病。血液中的蛋白不能轻易地弥散进入CNS,因此不利于抗体的产生。脑脊液(CSF)正常时可见到IgG及IgA但无IgM,因为IgM分子量要大些。体液免疫反应,往往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这种反应常在血管内进行,导致神经组织内或邻近组织的严重的血管炎性反应。 1. CNS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及机体的反应可表现: (1)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2),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如由于斑疹伤寒;(3)出血性反应,见于炭疽及某些病毒感染时;(4)组织细胞及肉芽肿性反应,见于慢性炎症过程。 2. CNS感染时常有髓鞘的破坏:髓鞘的破坏可继发于神经元的受损,即神经元溶解性脱髓鞘(neuronolytic demyelination),另外一种称为轴周脱髓鞘(periaxial demylination)。后者可见于病毒感染时,也可见于脱髓鞘疾病时。炎性过程中引起脱髓鞘的机制可能有下列5种:①病毒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直接细胞病理效应;②免疫介导的病毒对少突胶质细胞向性的改变;③免疫介导的对感染的少突胶质细胞的破坏;④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⑤旁观者”脱髓鞘。伴随脱髓鞘可能出现髓鞘再生,导致症状的缓解。一度以为只有周围神经髓鞘再生。这对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3. 脑膜炎是最常见的CNS感染:细菌引起脑膜炎与其有关的三种成分:(1)细菌包膜;(2)细菌的细胞壁;(3)脂多糖物质。某些细菌如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等均在细胞外有一含多糖的包膜,这种包膜使细菌易于侵入宿主。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区别主要基于细胞壁。阳性菌壁含有大量多糖肽(peptidoglycan),而阴性菌则只含少量;阳性菌胞壁还包含壁酸(teichoicacid),而阴性菌则无。这两种物质都引起强烈的

禽类常用疾病用药

常见兽药用法用量表 1、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0.02%~0.05% ;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 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饮水或拌料:0.02%~0.05% 4、头孢曲松钠(ceflriarone sodium)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5、头孢氨苄(cefalexn)又名:先锋霉素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 6、头孢唑啉钠(cefazolin sodium)又名:先锋霉素v,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 7、头孢噻呋(cefliofur)抗菌药物,肌注:0.1毫克/只,用于1日龄雏鸡。 8、红霉素(ery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合用。 9、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10、泰乐菌素(tylosin)又名:泰农抗菌药物,饮水:0.005%~

0.01%;拌料:0.01%~0.02%,肌注:30毫克/千克体重,不能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注射用药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 天。 11、替米考星(tilmicosin)抗菌药物,饮水:0.01%~0.02%,蛋鸡禁用。 12、螺旋霉素(spira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2%~0.05%;肌注:25~50毫克/千克体重。 13、北里霉素(kitasamycin)又名:吉它霉素、柱晶霉素抗菌药物,饮水:0.02%~0.05%,拌料:0.05%~0.1%肌注:30~50 毫克/千克体重,蛋鸡产蛋期禁用。 14、林可霉素(lincomycin)又名:洁霉素抗菌药物,饮水:0.02%~0.03%,肌注:20~50毫克/千克体重,最好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以减缓耐药性产生,与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青霉素0、链霉素、复合维生素) 等药物有配伍禁忌。 15、泰妙灵(tiamulin)又名:支原净,抗菌药物,饮水:0.0125%~0.025%,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合用。 16、杆菌肽(bacitracin) 抗菌药物,拌料:0.004%,口服:100~200 单位/只,对肾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17、多粘菌素(colistin)又名:粘菌素、抗敌素,抗菌药物,口服:3~8毫克/千克体重,拌料:0.002%,与氨茶碱、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维生素、碳酸氢钠等有配伍禁忌。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 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 世界性分布。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 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若发现霉菌感 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曲霉菌病的诊治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6)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前,推荐采集足量组织和体液样本同时送检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与真菌培养。如果分离培养得到非典型 菌株或考虑存在耐药,可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7)对于采用 PCR 法化验血检测 IA 尚存争议。 (8)建议临床医生根据个案情况谨慎使用 PCR 试剂盒检测感染,根据具体试 剂盒方法学与检测特点解读化验结果。使用该方法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性检测结果及临床具体情况(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9)对于特定患者亚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SCT),推荐使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的半乳甘露聚糖(GM),作为诊断 IA 的精确标志物(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0)不建议对接受抗真菌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常规筛查血液 GM,但可对这类患者的支气管镜样本检测 G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11)不建议对实体器官移植(SOT)接受者或慢性肉芽肿性疾病(CGD)患者筛查 G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