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

摘要: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在变革过程当中,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了也越来越大,从而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它俩之间的差异协调已成为目前急需处理的问题。本文先从理论基础方面分析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再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用实证分析论证了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阐述了过度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处理会计与所得税差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

Reasonabl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Abstract: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trengthening our accounting and tax reform are deepening.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amo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law also growing up, so that the entir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counting and tax law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deal wi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start accounting and tax differences, and then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of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and by empir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differences objectivity, describes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differences and made a general idea and specific approach to accounting and tax differences. 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difference; coordination

第一部分引言

从古至今,会计与税收一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始终紧扣其发展历程经历

了从统一到彼此分开,再到两者的联合发展,然后到今天为止的根据两者本身规则发展完善的过程。企业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以会计准则为基础,针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囊括管理层、投资人等提供确保准确完整可信,可供决策的财务报告;此外,企业还应按照税法的规定来承担缴纳税负的责任。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中,企业不仅要依照会计法来处理交易,还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担负起纳税义务。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我们的会计和税收体系正逐步慢慢地与公认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税收标准惯例接轨。从07年1月1日起,财政部06年公布的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的企业会计准则体制最先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其中具体准则在2014年又发布了3个,所以一共41个1。07年公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从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2。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加强税收征管部门和会计政策制定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了在会计核算和税收等方面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公司的投资策略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让社会资源分配结构更加完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并让它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状态。然而,由于企业和国家奉行目标之间的本质差异,导致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

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求会计制度体现它的敏捷灵巧性,但是税法具有强制性,政府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纳税的义务,它要体现出一致性。两者之间的差别,使会计和所得税法也有所互异,为了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协调两者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下文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家环境,对两者的差异和合理接轨,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的定义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3。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便是利用一整套的会计体系方法, 向管理者和投资人等提供企业的财务报告,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及时了解企业单位有关的财务运营状况和企业经营利润成果等情况。所得税会计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4

税收法规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无偿取得财政收入所依据的准则和规范的

1侯立新.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

2张煜鑫.企业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协调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3百度百科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879357700.html,/view/472680.htm

总称5。企业所得税法是指由政府来规范征缴企业所得税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6。

2.2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

2.2.1会计与税收的基本关系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7。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来看,会计是属于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工作,它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是税收的微观基础。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8。税收是政府依据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结余产品资源进行合理分派。

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会计和税收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彼此作用又相互孤立。相比之下,会计是基于对宏观范畴影响的微观经济主体,而税收是基于宏观层面影响微观范畴经营领域,会计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是非常重要的,与之有很明显的联系;而税收对企业实行征收管理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需求。税收是根据企业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调整计算来进行征收的,同时税法影响作用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总之,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是: 税收从法令制度层次影响会计的进展,会计是税收微观领域的根基。具体关系见下图2-1:

图2-1会计与税收规范的关系图9

2.2.2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由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确定,两者不仅有差别,而且有紧密的关联。区别具体见表2-1

5刘洁.我国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的所得税会计差异及协调[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6-6

6刘洁.我国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的所得税会计差异及协调[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6-6 7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3

8艾华,王敏.税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9戴德明,张妍,何玉润.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基于税会关系模式与二者的差异的分

表2-1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区别

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是由会计规范确保的,税法目标的基础是会计规范。而税法在计量尺度标准以及应该计量的数量方面均作了严格规范标准,另外,在会计计量核算时必须遵照税法的安排。

2.3税会关系模式类型

由于世界各国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是肯定存在差别的,所以,每个国家的会计与税法关系模式也会有所区别,纵观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以及各国对税会关系模式的实践,两者的关系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类模式:一是两者共同发展的税会模式即税会统一模式,一是二者分离且各自自行发展的税会模式即税会分离模式,三是二者尽量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即税会混合模式。

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税会分离模式,因为他们实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政府较少干涉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最为发达,大部分企业进行股权性融资,银行仅作为债权人行使职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民间社会组织决定的,强调会计政策的多样灵活性。财务报表编制的目标是以决策有用观为主,要求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及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 更多的是为企业投资者以及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因而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受税法原则的管制。平时按会计规定处理,当期末涉及有关税的计算及纳税的时候,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纳税。

在法国、德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程度略低于英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家有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对经济直接进行干预,国有经济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债权性融资比例高且银行发挥的职能较多,所以一般会采用税会统一模式。会计准则一般由政府制定,并强调会计证据的合法性。编制财务报告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以遵循税法的要求为向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税会统一模式强

调财务报告要和税法的要求相符,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企业要严格依照税法制度执行,与税法要相一致。在该模式下,会计彻底服从于税法,确定会计制度亦然是为缴税服务的,企业会计以保障国家征税利益为目的,企业要提供相关的核算会计资料,税法对会计有显著的影响。

税会混合模式,代表国家是日本。两者不是完全分离,也不是完全统一的,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型。其中某些制度是由政府制定的,日本的公司一般都是家族企业,银行持股比例较大,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相类似。另外日本的证券市场比较发达,但是股票一般不对外交易,基本都是内部交易。税务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准,跟我们国家的模式较为接近,但也不完全一样。

三种模式最终各自产生不同的作用。税会分离模式能够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准确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税会统一模式能公平的解决税负的问题,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会计核算和税收成本,并且对于企业财务诈骗、偷税逃税等行为有一定的防范作用;税会混合模式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是上述两种模式效用的结合。

2.4我国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模式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关系模式的发展历程曾经经历过完全一致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两者的目标逐步发生偏离,因此形成了差异,并进入了会计和税法渐渐分离的阶段。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将我国税会关系模式的发展归纳为两个阶段, 即税会统一阶段和税会分离阶段。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会统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税会统一模式,强调会计系统应该完全服从于税法,会计制度中的某些核算方式要跟税收的计算方法一致,会计制度的确定是为缴纳税收服务的。当时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直接进行干预,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利益,企业获得的利润要上缴归国家所有,税收核算结果是根据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的。所以那时的税法和会计制度维持高度一致性,会计与税法在各项内容的规定及标准上基本是一致的,会计和税法都服务于保障国家财政税收这一目标。

计划经济体制下,税会统一模式满足了当时的需求,发挥了国家经营管理的职能,这种模式既给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又有利于国家的税收管理,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制度上给督促企业税收的缴纳给予了担保和方便;也有利于制订和实施统一的会计制度。但是这种模式桎梏了企业的自主权和活力,不利于企业积极性的施展,会计准则中某些条款非常僵硬,使企业的会计不能适应繁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从而束缚了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革新。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会分离阶段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也在

如火如荼的地展开,为了满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税收与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1992年我们国家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接轨。进入21世纪后,在不断发展的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所以会计也越来越国际化,我国06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的会计准则与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税会分离模式的确定。

由于会计和税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另外它们两个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导致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其内容和会计原则是与也不一样的。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条例,反映了税收和会计的相对孤立的原则,因此形成了我国现有的税会分离模式。

第三部分我国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及原因分析

3.1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3.1.1资产类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0。相应地,税法对于资产的处理,囊括了资产的分类、扣除方法和处置等等不同的方面。

1 固定资产计量方面的差异

(1)、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差异

(2)、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差异。

①折旧范围的差异

②折旧年限的差异

③折旧方法的差异

2、无形资产摊销方面的差异

(1)、摊销范围的差异

(2)、摊销年限的差异

(3)、摊销方法的差异

3.1.2收入类差异

会计准则中收人的概念是: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1。而税法对收人是这样界定的: 企业以货币和非货币方式从各类来源获得的收入,作为收入总额。

1、收入确认方面的差异

3.1.2成本类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费用的规定是: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2。在税法中,成本是企业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过程当中务必付出的成本支出;费用是企业每一年发生的三种期间费用,对已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是不包含的。

1、成本费用扣除方面的差异

2、工会经费等扣除方面等差异

3、新技术开发方面等差异

为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税法中关于企业开发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发生的的研发费用,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以加计50%作为费用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

3.2 差异产生的外部因素

国家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是否有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将对它们俩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下,国有经济是主要的经济成分,企业经营利润要上交给国家。当时,财务核算体系是完全按照税法的规定,税法和会计制度制定的目标要求保持高度统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已经成为调控的主要手段,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就会有偏差,由于利益目标的不同表现在制度制定上,于是会计与所得税法便产生了差异。

3.3 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分析

二者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导致二者遵循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本文从目标,遵循原则,职能和主体方面分析探讨会计与税收法规两者为何会产生差异。

3.3.1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

造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目标存在区别。

会计准则目标是及时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得税法的目标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 规范税收秩序,筹集资金以及调节经济活动运行。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不同目的,两者对同样的经济活动或事项有不同的规定,如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等:而会计上则需要据实计算损益。目的有差别使两者产生了差异。

3.3.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和计算基础不同

会计计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现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要求。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保持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和低估负债或费用。税法综合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各种原则。税法对各种费用的扣除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收入的确认偏重业务经济价值的实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税法要求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由此,会计和税法的计算基础也就不同。这些原则的运用也大不相同,因而使了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孕育了差别。

3.3.3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职能不同

会计记录和反映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功能是反映和监督。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手段,具备筹集收入,调节经济,调整分配的功能,它还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会计记录监督)。

3.2.4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主体不同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13。企业是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该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会计人员正确判断日常的会计交易和事项提供参考,为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14。纳税主体和会计主体不大相同,纳税主体是要履行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主体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产生差异。

第四部分差异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3刘尚林.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确存在不少的差异。对于企业来讲, 差异变化的趋势呈现何种状态?总体差异有多少大?针对这些问题,本章节阐述了两者差异协调的必要性以及对两者进行可行性分析。

4.1我国上市公司税会差异的实证分析

研究会税差异,首先要进行公式设定,然后抽取一定的样本数量,再利用统计方法来对变量进行分析,才会得出税会差异的变化趋势。

4.1.1“会税”差异的公式设定

本文通过以下公式对上市公司的“会税”差异进行测算:

1、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适用税率

2、税会差异=利润总额一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费用为本期母公司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不要求企业公布纳税申报表,因此不能直接得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只能间接利用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进行推算,估算应纳税所得额。

4.1.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年-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母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样本,税率采用的是母公司适用税率。

为减少误差,防止数据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客观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按以下几点进行选择样本企业:(1)筛选样本基本包含所有行业(金融业除外)和全国地区;(2)除去每年被ST的企业;(3)去除2009-2013年间出现损失或免税的企业。

研究所使用的样本和数据源均来自锐思金融数据库。

4.1.3数据结果分析

分析所筛选的样本数据,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表4-1 会计与税法差异变动统计表单位:万元

项目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样本量348 348 348 348 348

平均数11,761.08 14,862.97 20,195.55 21,561.41 28,332.49 最大值264,397.40 266,404.81 340,954.57 401,101.90 532,891.29 最小值54.25 28.24 184.77 325.16 344.38 中位数4,140.93 5,930.55 6,864.24 7,760.94 10,149.70 偏度 6.10 5.38 4.59 4.98 5.16

峰度43.50 34.62 24.45 30.62 32.80

标准差 29,112.19 30,522.07 41,429.48 43,697.96 58,603.72

从表4-1中可以明显看出,以2009年会税差异的平均数11,761.08万元为基数,2010年差异增长了26.37%,2011年差异增长了71.72%,与2010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2012年的税会差异虽然与2010年相比增长幅度不大,但与2009相比年依然增长了83.32%,2013年增长了140.9%,增长幅度非常大。此外,从标准差这点来看,各年样本分布的离散度较高。从偏度和峰度的角度来看,各年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相对平均值呈右偏分布和尖峰状态,这说明从样本整体来看,各年“会税”差异小于均值并且相对于平均值离散程度较大的企业很多。

2009年2010年

2011年2012年2013年 图4-1:会税差异均值和中位数分布图

图4-1是根据表4-1差异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所做的差异分布图,图4-2是会税差异的变化趋势图。根据以上的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会税差异在2009年至2013年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也说明了差异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从侧面表明,自从2008年以来,执行新准则和新税法使会税差异在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分离进一步拉大。这从实证分析方面阐明了研究二者的协调性非

常必要。

4.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会计准则正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近年来本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较快,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化。现行税法中己经开始进行相关差异的协调工作,但是上一节的数据显示差异还呈现扩大的状况,本节将对过度的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来论证协调的必要性。

4.2.1差异过大会导致税收的损失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与税法在会计处理方面有不同的规定,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首先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必然会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之间寻求规避纳税的机会,这就会直接造成纳税收入流失。在制度层面,会计法规与所得税法没有进行有效果的协调,因此两者协调性比较差;又由于税法不免存在少许纰漏,给纳税人缴款增添了难度,同时提供了避、偷税的理由与途径。

4.2.2差异过大会增加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使纳税效率降低

由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属于同一经济范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两者的分离太甚难免会造成效力损失。这种损失具体表现在纳税人和税收当局两方面: 会计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使纳税人对同一经济业务,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按照所得税规定依法纳税,可能会使会计核算和纳税成本增加。根据由许善达等人在05年针对税务从业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51.72%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税会差异“较明显”,10.34%的受访者认为差异“很明显”,有将80%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对现行税法与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以减少两者差异。差异形成的工作难度的加大是很明显的,因而也会加大财务核算和纳税成本。”

对税收征管部门来说,税务人员不仅要在理解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熟悉会计准则制度。面对大量的纳税调整项目,税务机关要花很多时间来核对、检查纳税申报调整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双重的计算管理工作,不仅加大税务机关对会计信息专业性的要求,而且增加了信息检查的时间和难度,另外还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

4.2.3差异过大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导致财务虚假信息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各个财务指标成了投资者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当管理层业绩不能尽如人意时,企业可能会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上市公司调节利润,做虚假财务报告的例子有很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会计与税法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虚增的收入必然要多缴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以及保证了财务信息质量。"税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牵制和庇护的功能。”反之,两者之间出现过度分离时,两者间的牵制保护作用就会被削弱。

4.2.4差异过大会增加纳税人的涉税风险,使征、纳税双方起争执

在结合国情,参考公认会计准则基础上,我国会计准则对经济业务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操作程序。然而税法没有做出与之配合的改革,按会计制度核算时,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会税差异过大会导致会计人员与税务部门对相关涉税业务的认定出现差异。由于所得税法的对此的规定不够明确,现行的纳税申报表的填报程序复杂,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免出现疏忽,如果与税务部门不一致,就容易被税务部门认定为违法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导致

纳税人涉税风险的增加。这种结果往往会引起征、纳税双方之间的争议,尤其是税法未规定的事,很难进行仲裁,同样也会增加涉税风险

4.2.5差异过大会影响政府的权威性。

从两者的性质看,税收规范是法律,具有强制的特征。同样,会计制度也具备法律的性质。两者过分互异会败坏了法的威严。例如,计提减值和加速折旧从会计利润的角度看是合法的,但是税法不承认。

4.3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可行性

4.3.1制定机构的相对一致性

我们国家的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两项制度处于一级层次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较低层次的制度分别由财政部和国税局制定,这两个部门都隶属于国务院,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可以进行合作和讨论,制定主体的相对一致性可以减轻阻力,保证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4.3.2服务对象的内在一致性

会计与税收服务的对象从表象上看是有差异的,税法的直接目的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会计服务于公众,而财政收入服务于公共利益,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最终目的是为整个社会服务,企业本身及其相关的投资者等利益也必然包含在内,使社会资源合理分配。而会计准则同时要满足公共需要和社会公众不同需要,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状况有所了解,使整个社会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分配趋于合理。总之,两者最终都使经济得以平稳和高效运行。

4.3.3观念上的相通性

由于两者最终服务对象上的内在一致性,导致两者所运用的基本观念是相通的。会计要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也是税务机关进行征税的基础。会计遵从资本保全制度,而税法同样基于涵养税源目的,调节和平衡不同周期企业的税收负担。从整体来看,二者的差异有多大,本质上的观念是相同的。无论二者双方谁向谁贴近都只是选择性的问题,由于二者真正的内在是相通的,使两者有了可协调的理论基础。

第五部分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的协调方法

本文第四部分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为基础表明了我国税会差异已经扩大,并论证了我国税会差异协调的可行性,这种差异协调不能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调和。首先,不是把税会差异看成一种“弊端”加以消除,刻意让它一致。总的来说,会计和税法的协调要坚持相互借鉴的原则,促使两者自身更加完善,从而实现会计与税收的共赢

5.1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协调的基本原则

5.1.1 合理性原则

由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理论基础、制定目标、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以及规范形式的不同,二者必然存在不一致。如果强求二者一致,必然违背两者的初衷。因此,协调二者差异,要从实际和整体出发, 科学分析二者的不相适应之处,在充分考虑整个制度层面的基础上,寻求可协作的方面。总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协调必须尊重事实,考虑合理性原则,降低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

5.1.2 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协作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就是由信息产生的效益,应超过信息产生的成本。然而,效益和成本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判断过程。”两者的差异协调是针对两个体系的一个博弈过程。协调付出的成本,既包括相关制度修改后实行的成本,也包括协调后放弃的效用。在调整过程中, 如果付出的成本大于协调后的收益,这样的协调就没有经济意义。唯有付出的成本低于协调收益时,协调才是有意义的。

5.1.3 实用性原则

尽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二者的协作性是一个有关理论的问题,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涉及到具体的实务操作。在讨论二者协作问题时,要根据我国的经济、法律和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出发,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寻求二者协作的最好方式。俗语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但也要用实践来验证,也只有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才能得到提升。所以,探讨二者协作的问题时,实用性也是要加以酌量的。

5.1.4严谨性原则

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具有稳定和权威的性质,制定过程是一项严肃和严谨的工作,不能随便进行修改。关于两者的协作,会计制度或企业所得税法在修改时,一定要秉着审慎和严密的态度,经过缜密剖析和论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修改,来保证两者的权威、稳定性和严谨性。

5.2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整体建议

5.2.1.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部门应加强合作

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制订分属于财政部和国税局,由于它俩的具体目

标和要求不同,因此各自制订的政策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但它们的根本目标是相同的,所以在制定的过程中,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和配合是很有必要的,这也会减轻实施难度,同时也减少少许效率损耗,提高两者协作的有效性

5.2.2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

会计准则应该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便使会计信息得到充分、全面、准确的揭示。在企业的会计处理不能充分反映问题,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其是需要的信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容易提高税务机关审核速率。在某些己经有的准则中增加披露有关税务信息的条款,尤其是对关联方交易的涉税信息披露,来降低税务信息获取的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这对税收征管很有帮助,同样对企业发展而言很有必要。

5.2.3适当放宽对企业会计方法选择的束缚

会计准则中给了折旧年限和方法更多的挑选。对于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实物与无形磨损都在增加,主要是因为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所以企业一般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和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资本保全。为防止企业运用会计政策多项选择性来达到偷漏税等目的,所以税法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加以限制。但是,限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5.2.4.建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进一步协调两者的差异

财政部和国税局进一步协调两者的差异,不仅要吸取国外优秀的做法,研究税法向会计制度靠拢的具体协调方法和效果。也要在会计准则修改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税法的要求,采取相互协调方式尽可能减少差异。

第一,完善会计准则,主动与税收法规靠拢。会计准则虽然经过不断的修改,但其本身仍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首先要加强其制度本身的建设。缺失的地方,在符合理论发展和实务工作的前提下,事先与税务机关相互沟通,尽量与税法进行协作,防止以后形成没有必要的差异,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浪费。

第二,完善所得税法,主动与会计准则协作。税法应加强自身发展建设。一般而言, 会计准则较为先行,其理论较为完善,利用所得税法处理事项时,可以参考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无法实现的税收目的,遵循差异最小原则。在不断的对税法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会计准则的内容,以求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

第三, 在实务中,两者的协作可以因事而异,根据不同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关于频繁性收入等差异,会计上比较标准,税法应主动与之进行协调,对税法进行优化。税收法规处理比较频繁的业务,会计处理应与之靠拢,对会计准则进行完善。对新兴和不确定的业务,在未制定前,有关部门应进行协作,尽可能减少差异。

5.2.5参考国外的经验,降低隐藏收入

参考外国的经验,将附加福利计入个人收入中,来降低隐藏的收入,这个方法可以约束管理层职位消费需求,使税收适当有效的增加,完善税收和公司的管理体系,这样既完善了企业环境结构又减少了调整项目。

5.2.6在制定过程中市场主体应该多方参与、反复博弈以达到均衡

目前在二者的制定过程中,一直以政府为主导,聘请的专家一般都是领域内的杰出人物,在制定过程中很少相互交流,也没有向社会大众征集意见的程序流程,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以及其他单位、金融人士都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制度的制定,主要市场主体的缺失可能使相关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多问题。一项合理政策的出台是基于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制定部门多方参与来实现的。为了确保二者的协调过程中不出现各方利益的失衡,必须权衡各方的利益需求,从制度或组织层面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借鉴牛倩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提议可以在相关法规的起草阶段设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公开讨论两者是具体内容并组织评审。评审委员会主要由企业代表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具有代表性。另外,可以通过问卷等形式来征集大众的建议,然后制定出更加科学有用的规范。评委会拥有否决权,在制定的最初时段,就使相关法规具备博弈的互动性,具体流程参照下图:

5.2.7规范纳税调整行为

征纳税双方都应该正确认识到进行纳税调整是必须的,重视保卫税法的威严。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对各个会计要素展开计量和报告,计量尺度与税法不一致时,不允许调整账簿和报表中的有关金额。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时.以计算的会计利润总额为依据,加减调整项目后,得到应税所得额,然后再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5.2.8提高征纳税双方的业务素质

纳税人和征税人应对会计准则与税法进行正确了解和掌控.它是保证企业和税务协调工作的前提。。新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很有灵活性,为企业提供较多的能够选择的处理方法,但也容易企业会计工作变得混乱。此外,一些纳税意识相对薄弱的企业可能会钻法律漏洞逃避税款,这样,税收征管的难度和税收成本也会因此增加。税法是否正确理解和执行. 既与纳税人利益有关,也关系到税务部门的形象。不管对于税务收征管人员还是纳税人,都应加强对准则和税法的学习理解。

5.2.9强化监管与控制,缩减人为差异

企业的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并不愿意与税法发生背离,二者的不一致会带来摩擦和协调成本,并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一个理性的会计工作者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某些操作以达到逃税避税等目的。对于这些人为的差异,需要多方面的监管加以约束,这些控制包括加强公司的内外部审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内控,以及加强证券机构的监管等等,把那些人为的差异缩小到最低程度。

5.3差异接轨的具体对策

5.3.1与资产类有关的差异的协调

第一,初始计量差异的协调。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要小于税法的入账价值,两者对于初始成本的规定不一致,而后各期所产生的差异时都要进行调整,工作会非常繁重,所以,我建议建议采用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的较小者。税法延迟会计改革造成企业在借款构建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的差异,所得税法可借鉴会计革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减少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异,实现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

第二,折旧方面差异的协调。在资产折旧范围方面,我建议所得税法应增加折旧范围的选择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容许税前扣除。对于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所得税法应解除对折旧年限的约束以及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

5.3.2与收入类有关的差异的协调

第一,口径差异的协调。收入口径的差异一般包含价外费用和资本利得。我认为应税收入中不应包含价外收入,为避免税款流失,税务部门应加强对税收的管理。至于资本利得,应按时间长短将其分为短期资本利得与长期资本利得,短期的应该相当于营业收入来征税,而长期的应进行减税或免税。

第二,确认差异的协调。所得税法应参考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确认应税收入时适度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另一方面,在税务检查中,税务人员可以加强收入确认条件和时间的检验,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判断是否客观依据,符合法定条件来进行判别。

第三,分期收款销售产品协调,主要体现在合同协议价款与其现值的差额。关于该差异,我认为,所得税应向会计靠拢,以合同协议价款的现值为计税基础。采用现值是因为对税收影响不大,又能合理考虑企业的利润实现期间。

5.3.3与成本类有关的差异的协调

第一,广告宣传费差异的协调。目前所得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是当年营业收入15%,我认为略有不当,因为不同行业和产品的广告费支出是有很大区别的,我认为,应区分不同行业和产品,让广告宣传费的扣除比例更加合理。

第二,研究开发支出差异可以保留,我认为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研究开

发支出体现了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所以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研究开发支出差异应该保留。

总结

通过本文研究,当前的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目标、核算原则、处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两者目标的不同。本文从实证数据方面选取2009年至2013年的数据剖析了差异在不断扩大的事实,另外,由于在锐思金融数据库中获取的数据很有限,所以2014年的数据没能获得。然后,由于二者在观念等方面具有相通性,所以二者形成的差异是可以协调的,另外,差异的协调不仅需要会计与税务机关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差异的协调要在实践中反复博弈才能得出最合理的结论。

我国会计与税法具体规定很是繁杂,由于理论水平有限,有些研究不是很具体到位,还存在纰漏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指正。

桥梁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桥梁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的步骤为:根据设计任务要求,依据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综合考虑桥位的地质、地形条件,经初选后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预应力连续箱梁、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三个比选桥型。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桥梁设计原则,比较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比选后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作为推荐设计方案,进行了结构细部尺寸拟定、静活载内力计算、配筋设计及控制截面强度、应力验算,活载变形验算等。经分析比较及验算表明该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内力分布合理,符合设计任务的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桥梁博士V3.0、设计计算.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designment:According to the design assignment and the present Highway Bridge Specifications, take the geological and the landform of the bridge site for further analysis, after preliminary selection, three bridge type schemas are presented, they are PC simple supported beam bridge,continuous girder bridge,bearing type steel tube concrete bowstring arch bridge and cable-stayed bridge. Comparing their characters comprehensively, the PC simple supported beam bridge is selected as the main design scheme by the philosophy of bridge design as “Security, Practicability, Economy, Beauty”. Through drawing up of structure’s dimensi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of dead and living load, prestressed steel design, hypo force calculation, assessment of prestressing loss, checking computation of key section intension, stress, living load distor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design is up to the assignment. Key word: pre-stressed concrete、simple supported beam bridge、Dr. Bridge V3.0、Calculation

智能家居系统论文

家居智能总线式开关系统 系别: 电子工程系 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应用电子(3) 完成时间: 10年5月

家居智能总线式开关系统 绪论: 智能家居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日本和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的住宅产业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我国智能家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对于居住环境智能化、舒适程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这给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 很大的市场空间。由于我国的居住模式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人口众 多,城市多以密集型住宅为主,这造成了国内外在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技术上存在 了很大的差别。国内智能化更多地注重于整个小区智能化的建设。最早从做对系 统开始,并且逐渐由过去的非可视对讲过渡到目前的以黑白可视对讲为主流,同 时一些集成了安防功能、抄表功能,短信息等功能的对讲产品出现并在一些地区 应用。由于可视对讲的发展迅速,一些厂家的宣传,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小区只要做可视对讲或者综合布线就称得上智能化小区。随着对智能家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智能化的真正主体是家居的智能化,更多地体现在家庭内部自动化。 关键字: 红外线,AT89C51,总线,双音多频DTFM,MT8880

目录 摘要与关键字 (3) 第一章课题描述 1.1课题简介 (3) 1.2系统功能要求 (4)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方案论证与选择 (4) 2.2 智能总线式开关的设计 (10)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3.1 通信结点电路 (19) 3.2电源电路设计 (31) 3.3 AT89C51芯片简介 (32) 第四章软件系统的设计 4.1 软件组成及结构 (37) 4.1.1 主机程序流程 (37) 4.1.2 分机程序流程 (38) 4.2 用普通I/O口控制MT8880的软件实现 (39) 4.2.1 MT8880初始化子程序 (39)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桥梁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精品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桥梁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总结2)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桥面板为简支结构,横向连接为企口铰接,所以对支点处的横向分布系数采用杠杆原理法进行计算,跨中截面的横向分布系数采用铰接板法计算.3)板的内力计算内力计算包括恒载内力和活载内力两部分的计算:恒载内力计算中,将桥面现浇层、桥面铺装、护栏和铰缝的自重平均分布到各块板上,计算边板和中板的横载集度,进而可以计算板的任意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对于此桥梁的设计,需要计算跨中、支点和四分点的弯矩和剪力. 活载内力计算主要包括汽车荷载计算,活载内力计算首先应完成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再绘制主梁的. 内力影响线,将荷载P乘以横向分布系数后,在纵向最不利位置内力影响线上加载,求得主梁最大活载内力.根据《桥规》规定,对汽车荷载还必须考虑冲击力的影响,计算弯矩时,横向分布系数取跨中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剪力时,两端采用支点横向分布系数,从l\/4处起取跨中横向分布系数,梁端到l\/4处按支点到跨中直线过渡. 对于预应力结构,弯矩和剪力需要不计冲击和计入冲击两组数据,以便后期预应力估算使用.4)作用效应组合桥梁通常要同时承受各种作用,设计时必须考虑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 完成恒载和活载内力计算后,应按照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组合计算,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取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取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用组合.5)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预应力筋的布置完成作用效应组合计算后,进行预应力钢筋的计算,按《公预规》规定,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一般以短期效应组合下正截面抗裂性的要求估算预应力数量,选定预应力钢筋根数和尺寸,并进行跨中截面和锚固面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预应力布置时应对其束界范围进行计算,保证预应力钢筋重心不超出束界范围,确保上下缘混凝土都不开裂.6)预应力钢筋的弯起弯起点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受剪和受弯两个方面,弯起角度不易过大,钢筋的弯起形状选用直线顺接圆弧线. 7)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包括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并按照计算要求配置相应的抗剪钢筋,此桥纵向钢筋不弯起,只配置箍筋,斜截面抗剪由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掌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统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约定的书写格式主要适用于用中文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涉外专业用英文或其他外国语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毕业设计可以是整厂工艺设计或一个主要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或某个重要工艺设备的设计,也可以是某种工业产品或生产流程的设计或适用于本专业或实现某项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一般应包括若干张图纸(或程序)及配套的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可由学生自行设计,但字数应为10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应科学客观地反映论文撰写期间的全部工作和成果。其字数一般不少于12000字。 在遵照本规范的前提下,各学院(系)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1)题目 题目应能准确概括整个论文核心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中、英文摘要 摘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

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3)中、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为3~5个关键词。 (4)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按照三级标题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绪论(第1章) 绪论是论文的开端,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等进行综合论述。要求言简意赅,注意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 (6)正文 毕业设计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主体,可分为若干章节,陈述设计过程及结果。一般应包括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或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等部分。 毕业论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可分为若干章节,陈述全部的实验过程及研究结果。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步骤、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等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正文(包括绪论)中引用他人的文章、数据或论点时,均应按先后顺序,在所引用部分的字句最后右上角处用方括号标明数字编码。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适应教学改革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现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学院(系)、系级教学单位三级分工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 (一)教务处的职责 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规定。 2.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3.审核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4.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分配。 5.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6.组织专家组评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7.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等。 (二)学院(系)的职责 各学院(系)要明确一名教学院长(主任)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领导工作,教务科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学院(系)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有关系级教学单位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拟定本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 2.成立毕业设计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由学院(系)及系级教学单位负责组织成立,一般由3-5名本专业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二名具有高级职称。检查小组应参加答辩委员会。 3.组织落实本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确定本学院(系)各系级教学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并上报教务处;负责本学院(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管理等。 4.开展1~2次如何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讲座,组织对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新教师进行指导前的培训。 5.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期检查。 6.检查本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7.负责本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管理。 8.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上报学校。 9.保管毕业设计论文(图纸、说明书)等。 (三)系级教学单位的职责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邓州市Y001线赵楼桥 施工图设计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河南城建学院 2012年05 月25 日

摘要 本设计题目为邓州市Y001线赵楼桥,属于旧桥改造工程。赵楼桥桥面净宽为净-7+2×0.75,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人群荷载为3.0kN/m2。设计是根据交通部现今最新规范的规定,对邓州市Y001线赵楼桥进行方案比选和设计的。 文中主要进行了该桥的设计和计算。文中首先对方案比选,确定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跨径布置为2×20m,主梁为等截面T形梁,梁高为1.5m。并针对所选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进行了详尽的上部结构计算、下部结构计算和支座的计算。上部设计主要有截面设计、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主梁作用效应计算、横隔梁的内力计算,并进行了主梁截面承载力与预应力验算、主梁变形验算、行车道板的计算。下部结构主要有盖梁墩柱设计计算、基础计算和桥台设计与验算。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横向分布系数,灌注桩基础,埋置式桥台。

Abstract This designed bridge, which is named the Zhaolou bridge, is the Bridge of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t’s deck clear width is 7+2×0.75, the design loads is grade two ,and the designed crowd load is 3.0kN/m2. The designed, Zhaolou bridge, is carried out on the the Y001 Line in dengzhou i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which is the latest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to make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bridge. First, to the program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I determined the use of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T-beam bridge span arrangement of 2 × 20m.The beam is T-shaped beam cross-section and the height of beam is 1.5 m. For the selected simply supported, prestressed concrete T-beam bridge, a detailed calculation of the upper structur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of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The upper part of the design section design, load lateral distribution factor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effect of the main beam role, crossbeam force calculation, and the main girder section bearing capacity of prestressed checking. The main beam deformation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the carriageway board. Substructure covered beam pier columns design calculations, design and checking of the basis and abutments.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T-type simply supported beam bridg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Pile foundation,Embedded type abutments.

智能家居安全系统毕业论文

编号: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家居物联网安全系统的研究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组负责人: 填表时间:年月 重庆有电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 物联网正在以超越“爆炸”的速度发展,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智能家居是现代家居生活的一种趋势,以至于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博览会上,家居智能作为“十二五”规划中工信部主推应用领域之一,家居系统产品或网络家居得以展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成熟,考虑到智能家居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如何对住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及现有家居安全系统存在的局限性,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度网络化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被设计出来。该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针对对非授权访问进行检测、拦截和报警进行设计。本设计涉及到两个节点(CC2530芯片为主控芯片的开发板),一个用作协调器节点,一个用作终端设备;协调器负责组建网络,并维护网络,与PC电脑相连,终端设备负责控制各个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并把数据传递给协调器节点。另外功能模块主要有温湿度采集模块、烟雾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和人体红外传感模块。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原理方面对家居物联网的安全系统进行研究,另外也从硬件方面做了很简易的家居环境安全监测系统。 【关键词】智能家居系统物联网技术家居安防传感器网络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智能家居 (2) 第一节智能家居的概述 (2) 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家居的发展状况 (2) 一、国内智能家居的现状 (2) 二、国内的相关政策 (3) 三、国外智能家居的现状 (3) 第三节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问题 (4) 第四节本章小结 (5) 第二章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 (6) 第一节物联网技术 (6) 第二节IEEE 802.5.4/ZigBee无线通信标准 (7) 一、IEEE 802.15.4标准简介 (7) 二、ZigBee标准简介 (8) 第三节家居物联网安全系统的研究 (10) 一、家居物联网系统 (10) 二、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11) 第四节本章小结 (11) 第三章课题的硬件描述 (12) 第一节设计总框图 (12) 第二节CC2530芯片及最其小系统介绍 (12) 一、CC2530芯片简介 (12) 二、CC2530最小系统组成 (14) 第三节功能模块介绍 (15) 一、温湿度检测模块 (15) 二、烟雾检测模块 (17) 三、人体红外探测模块 (18) 四、光敏传感器模块 (19) 五、显示模块 (20) 六、继电器模块 (22) 第四节本章小结 (23)

道路桥梁专业毕业设计汇总

道路桥梁专业毕业设计汇总 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能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检测、修理和工程监理工作的高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某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毕业设计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说明书 某分离式立交毕业设计 两箱室变截面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 45-80-45米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跨线立交预应力砼连续梁设计 某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毕业设计 主跨100m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毕业设计

某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某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藏工程地质评价毕业设计 某新建二级公路重力式挡土墙毕业设计 某人行天桥方案课程设计 某煤矿采区课程设计文本 某煤矿井田课程设计 路桥专业所学科目包括公路勘测设计、工程结构、路基路面工程、桥涵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技术、公路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操作技术、道桥材料试验及检测、地基与基础施工、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案例分析、施工监理基础等。

铁路选线工程毕业设计 某高速公路桥涵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某深埋特长隧道工程毕业论文 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桥涵水文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丘陵区三级公路勘测课程设计 某水库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 某跨铁路桥梁桥墩地基基础毕业设计 高坎桥梁方案比选毕业设计 某隧道工程毕业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某一级公路毕业设计设计与计算

某高速公路隧道开挖方案设计 某大桥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某T型梁大桥工程毕业设计 某矿井防治水工程设计 就业前景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中央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广西为加速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在未来五年内将投资1000亿元以上,改造和新建2500公里铁路,构建推动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路网枢纽。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 一级公路方案毕业设计 某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大桥毕业设计(梁桥)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同教[2007]20号)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调查研究、查阅和应用中外文献及采撷网络信息的能力; 2.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 3.设计、计算及制图的能力; 4.实验研究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5.综合分析、凝练创新、编制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的能力; 6.外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原则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选题在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进行,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3.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特长或潜能有更好的发挥,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4.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5.毕业设计(论文)按不同学科类型分别有所侧重: (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程实践性课题的比例应不低于70%,首先应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专题研究; (2)理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要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3)经管、人文、法学、外语、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接触社会,论文要有一定的新意或创见。 6.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课题经院(系)领导审定后,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可以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大课题,但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工作量适当,并根据各自独立完成的任务,给出课题名称或分别在原课题名称后加副标题以示区别。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外,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三、审题工作程序及要求

智能家居毕业设计

摘要 智能家居系统采用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对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对住房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它包括家庭内部信息传输系统、家庭报警、显示系统及智能传感/执行设备等几个部分。 本文所做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室内信息智能监控功能、输入与实时显示功能、智能报警和通讯报警等。本文将整个系统分为主机部分和分机部分,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器件,两部分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主机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键盘输入模块对系统温湿度的进行初始化设置,并利用LCD显示模块对室内状况进行实时显示,本部分还具有温湿度控制和煤气阀开关控制的功能,对于异常情况,系统可通过声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示,情形严重的可通过电话拨号模块通知用户、物业或相关部门。 分机部分是系统的监测部分,主要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对室内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PTR8000将信息传送给主机,实现对家居的智能控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得整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AT89C51;智能控制;传感器;无线通讯

Abstract Intelligent home system uses electronic sensing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full range of servi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of housing and real-time management. It includes famil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home alarm, display system and intelligent sensor / equipment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veral parts. The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made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an indoor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put and display real-time, intelligent alarm and communications alarm. It is divided into host part and extension part, and make the AT89C51 single-chip as the main control unit, the two parts exchange data for each other through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host part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initializ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ttings through the keyboard input module of the system, and use the LCD display module for the real-time display of indoor situation, this part also have the control functions fo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gas valve switch, for anomalies, the system also can alarm by sound and light alarm module. For the serious situation, the system also can inform the users, property or related sectors by telephone dial-up module. Extension is the monitoring part of the system, it collect the indoor signal throu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gas sensors and smoke sensors, and transport the information to the host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PTR8000 , to achiev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hom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the entire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道桥专业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 (2) 1.1 地理位置图 (2) 1.2总说明书 (2) 1.21设计概况 (2) 第二章道路等级确定及路线方案拟定 (3) 2.1 公路等级的确定 (3) 2.2技术标准与技术标准的总体运用情况 (3) 2.3路线方案 (4) 2.3.1路线拟定的基本原则 (4) 2.3.2选线步骤 (5) 2.3.3路线走向 (6) 2.3.4设计范围 (6) 第三章几何设计 (6) 3.1 平面设计 (6) 3.1.1平曲线要素计算 (7) 3.1.3 主点桩号计算 (8) 3.2纵断面设计 (9) 3.2.1设计原则 (10) 3.2.2 竖曲线半径选择说明 (11) 3.2.3竖曲线计算 (11) 3.3横断面设计 (14) 3.3.1等级与标准 (14) 3.3.2超高与加宽............................................................................................................................. - 6 - 3.3.3路拱设计................................................................................................................................. - 9 -

第四章结构设计.......................................................................................................................................... - 10 - 4.1 路基设计......................................................................................................................................... - 10 - 4.2 路面设计......................................................................................................................................... - 11 - 4.21选择路面的类型,拟定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 - 12 - 4.22 交通量分析........................................................................................................................... - 12 - 4.23例如沥青路面要确定设计验算标准 .................................................................................... - 12 - 4.2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 - 12 - 4.25对高等级公路沥青砼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 .................... - 12 - 第五章人工构造物设计.............................................................................................................................. - 12 - 5.1 挡土墙设计..................................................................................................................................... - 12 - 5.2小桥涵设计...................................................................................................................................... - 12 - 第六章排水设计.......................................................................................................................................... - 12 - 6.1地表排水设施设计.......................................................................................................................... - 13 - 6.2地下排水设施设计.......................................................................................................................... - 13 - 6.3路面排水设计.................................................................................................................................. - 13 - 6.4排水系统的综合设计...................................................................................................................... - 13 - 第七章沿线设施设计.................................................................................................................................. - 14 - 7.1护栏设计.......................................................................................................................................... - 14 - 7.2防护网设计...................................................................................................................................... - 14 - 7.3 隔离栅设计..................................................................................................................................... - 14 - 第八章专题设计.......................................................................................................................................... - 14 - 3.编制依据..................................................................................................................................... - 14 - 致谢............................................................................................................................................................ - 15 -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学生用)

华南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手册 (学生用)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目录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程序┈┈┈┈┈┈┈┈┈ 2 2、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 4 3、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8 4、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9 5、华南师范大学文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 10 6、华南师范大学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 11 7、华南师范大学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 13 8、华南师范大学术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 14 9、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参考标准┈ 15 10、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记录表┈┈ 1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程序 一、工作流程 学生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开题——→学生撰写、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评阅——→论文答辩——→评选学院、校级优秀论文(校级优秀论文报教务处)——→统计分析本院系论文选题、成绩等数据——→论文及各项材料存档 二、时间安排 1、第七学期后半段:组织学生选题,安排指导教师。 2、第八学期第一周初:开题。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3、第一周——第七周:学生撰写和教师指导。撰写过程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记录表》。 4、第八周初: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评审,给出建议成绩。指导教师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评分表》“指导教师评语及建议成绩”内容,评阅人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评定表》。 5、第八周:论文答辩,确定论文最后成绩。答辩小组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评分表》“答辩小组评语”和“最后评分内容”。 6、第九周:选出学院、校级优秀论文。填写《推荐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总表》报教务处教研科。 7、第十、十一周:统计分析本学院毕业论文选题、成绩等数据。

智能家居毕业设计

某别墅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居民对住宅的功能以及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智能化住宅以其安全舒适、信息通畅、服务完善而深受住户们的喜爱,智能住宅成为现代化住宅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并开发出适合人们要求的智能化产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怎样把电气智能化,怎样安排家居格局,我们就涉及到了家居布线系统。家居布线系统就是把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网络、影音系统、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布线统一规划、布局、集中管理,为实现家具智能化提供网路平台。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使得家庭内部布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满足不同用户现在和未来的需求。 本论文设计的智能家居布线系统能充分实现以下功能: 1.将住宅内的控制系统、安防系统等系统连接起来,并让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 2.新型的布线系统让住宅更加的美观; 3.让我们的住宅时刻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 智能家居布线系统须遵循TIA/EIA 570-A家居电信布线的国家标准。布线系统是实现连接功能是由配线箱进行连接,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功能模块,让功能模块发挥自己的功能。 关键词:智能家居自动化,自动控制,信息化和智能化,家具综合布线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intelligent household go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residents of resident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put forward more and higher demand,intelligent residential to its safe and comfortable,information unobstructed,and perfect service and favored by residents of the love,intelligent residential become modern residential trend.So the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uitable for people to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lligent produc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Household telephone wiring system,cable TV,computer network,audio-visual systems,the family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unified planning,layout and wiring for realizing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providing a network platform,intelligent https://www.doczj.com/doc/879357700.html,ing the comprehensive wiring,internal cabling system has good family the expansibility and scalability,meet different users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needs. In domestic and abroad existing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the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intelligence changes household to actual requirements standards,puts forward a set of multifunctional smart home wiring system design scheme. This thesis design intelligent household wiring system can fully realize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1.Will inside the residence control system,secutity links up and allow them to normal wor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