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简报2011年第2期总第66期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简报2011年第2期总第66期

主要污染物减排

工作简报

2011年第2期

(总第6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1年3月25日

编者按:“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污染减排的一系列部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期继续选取了重庆市、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的减排工作经验,供大家学习交流。

重庆以政策制度推进减排多管齐下显实效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通过强化减排制度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污染减排取得了良好成效,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在2005年26.9万吨和83.7万吨的基础上削减11.2%和11.9%。污染减排的有效推进,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了治理设施建设,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宏观经济决策的能力。

(一)完善减排机制,全力推进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要求工业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家水平以上,将污染物排放绩效作为环境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上马。市环保局印发了《重庆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办法(试行)》,把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臵条件,凡新增化学需氧量或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项目,均要求落实指标来源后,环保部门才予以审批环评文件。环保部门严格执行规划和项目环评,对于有替代削减方案或“以新带老”的建设项目,在进行环保“三同时”验收时,对替代项目和“以新带老”项目进行同步验收,从程序上把住新增量的关口,确保新增量控制落到实处。

二是严格总量计划管理制度。市减排办每年第四季度召开全市总量减排工作会,分析总量减排形势,预测下一年度新增量,确定减排目标及重点减排项目,及早制订下一年度总量减排计划。各区县各部门对每项减排任务、每个减排项目都制定方案加以落实,使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市减排办每季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总量减排形势,及时增补减排项目,全力确保减排任务完成。

三是建立健全调度督办制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坚持每季度召开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环保局长参加的总量减排调度会议,检查督办总量减排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减排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监察局将总量减排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和行政效能监察范围,加强督查督办,对于滞后严重的减排项目进行挂牌督办。

四是建立完善通报预警制度。市环保局印发了《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预警制度(试行)》,对总量减排机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总量减排项目进度滞后、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超过预测新增量而未追加减排项目的区县,及时进行了督办,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十一五”以来,市减排办共对各区县、市级有关单位、有关企业发出了149份预警通报,提出整改要求,

相关单位均能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五是强化总量考核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和《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将总量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了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区县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并且从一开始就实行“一票否决”。2007年和2008年,分别有2个区县因未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党政一把手考核被评定为实绩较差,取消了评先评优资格,被实施了区域限批,在全市引起了较大的震动,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减排决心。

(二)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

一是完善法规。修订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和《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并将总量减排作为专章,对建设项目总量控制、排污者总量减排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违法排污、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对不及时整改的实行按日计罚,从根本上解决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加快了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进程,有效提高了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运率。此外,颁布实施碳酸锶、水泥、火电等行业的地方排放标准,促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如碳酸锶行业经过综合整治,已由19家减少到了2家,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又促进了碳酸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和执行经济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安排地方债券及各种投资平台融资等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十一五”以来环保投资已超过500亿元,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的投资总和。充分发挥价格要素,严格执行脱硫电价政策,将脱硫电价由每千瓦1.5分增加为2.0分,并将脱硫投运率作为享受脱硫电价的依据,严格核查;在争取污水处理厂以补促提政策的同时,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由每吨0.6元增加为1.0元,加强污水处理厂水质核定,将处理达标的水量作为拨付污水处理费的依据。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批准成立了排污交易管理中心,并于2009年成功举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首批交易,目前,相关配套文件已出台,排污权交易工作已全面实行。建立完善了污染企业退出机制,落实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环保搬迁,现已促成100多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此外,积极实施绿色信贷和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将环保行为与信贷相结合,促进企业诚信排污,守法排污。

三是执行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将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一并列为许可内容,许可量作为排污收费的依据,实现了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全覆盖,并通过严格的证后管理,逐步形成了以排污许可证为主线的企业环保管理模式。此外,加强电力绿色调度,市经济信息委、

市商委、市环保局、市电力公司等单位密切配合,一方面加大外购优质煤进度,争取更多低硫煤;另一方面,在确保电网运行安全,保证经济社会各方面正常用电的前提下,科学制定绿色电力调度方案,优先安排水电及环保设施高效运行的火电上网,加快了落后小火电的淘汰进程。

江苏省围绕年度减排目标采取六项有力措施促减排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紧紧围绕实现年度减排目标,按照“落实责任、调整结构、工程支撑、监管保障、严控增量、政策引导”的总体思路,着力在“六个强化”上下功夫,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全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一)强化责任落实。完成减排任务关键是全面落实减排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引导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层层落实责任。把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省政府历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作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分解到各地区、部门和重点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组织机构。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减排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推动落实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部门分工的通知》,明确了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各省

辖市均按照省里的模式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保障了本辖区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检查考核。省委、省政府将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将各地减排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全面接受监督。省政府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明确提出“一个追究四个不得”的减排问责制。在国家考核前,省里开展预考核,加强对各地减排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积极落实减排奖励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四是完善减排体系。省政府印发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监测(预警)、统计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减排体系。为确保实现年度减排目标,对减排工程进展缓慢、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地区实施预警制度。2010年4月份,省环委会根据2009年国家考核结果和一季度减排工作开展情况,致函全省13个省辖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报减排情况,指出主要问题,及时打好“预防针”,引起各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强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既是污染减排的重要目的,也是根本途径。一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以来,累计淘汰钢铁落后生产能力1162万吨、淘汰铁合金产能2万吨、焦化产能444万吨、造纸产能50.3万吨、酒精产能13.9万吨、味精产能0.6万吨、

柠檬酸产能1万吨、皮革产能25万标张、化纤产能16.5万吨,完成“十一五”淘汰目标;提前淘汰落后印染生产能力4.2亿米;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28.6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320万吨,分别完成“十一五”淘汰目标的240%和170%。二是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针对江苏化工污染较重的现状,连续5年开展化工污染专项整治,累计关闭化工生产企业503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43.5%, 3000多家企业“入园进区”。三是加快清洁能源区建设。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综合措施,累计实现节能量约49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SO241.65万吨。大力推广集中供热,累计关停小锅炉1495台,总蒸发量近5000吨/时,年节约标煤约120万吨,减排SO2约1.2万吨。其中2010年关停小锅炉250台,年节约标煤约20万吨。四是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累计完成60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总投资约55亿元;实施4300项中高费改造项目,实现节能322万吨标准煤,节约新鲜水4.06亿吨,减排COD7900吨、SO28.61万吨,企业主要污染物削减幅度在20%左右。对916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排放。

(三)强化工程支撑。治污工程是减排工作的牛鼻子,江苏省狠抓治污工程建设不手软,将减排任务实打实地落到具体工程上。一是狠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

设。“十一五”以来,全省年均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0多万立方米,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县以上城市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以上,超额完成“十一五”的规划目标。2010年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超过2500公里。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2010年实际处理污水量28.6亿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17%;负荷率达78.3%,比2009年增长2.3%;2010年累计去除COD75.1万吨,比2009年增长31%。二是狠抓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以来,全省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49座,日处理能力达160万立方米,建成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3922个,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980多万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0万处。太湖流域和南通地区已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狠抓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实施工业企业水污染减排工程3000多个,减排COD6万多吨。太湖流域1800多家工业企业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工作,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削减。四是狠抓电力企业脱硫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省燃煤机组总装机6384万千瓦,脱硫率100%,新增脱硫能力是“十五”末的3倍。与2005年相比,全省火电企业在发电量增加76%的情况下,SO2排放量减少了约40万吨,降幅高达54%。五是狠抓钢铁等非电行业脱硫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减排空间,深挖非电

行业脱硫潜力。目前南钢、梅钢、中天钢铁、申特钢铁、沙钢、兴澄特钢等企业的7套烧结机建成脱硫设施,形成脱硫能力3.57万吨,江苏华尔润集团玻璃生产线建成9套烟气脱硫设施,形成脱硫能力4500吨。

(四)强化监管保障。把“重建设”和“保运行”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着力推进解决减排设施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展的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45万多人次,检查企业57.2万厂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1万多家,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1898件。环保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有力推动了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二是加强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率先成立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督查中心和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4个中心成立以来共出动督查人员6000多人次,现场检查企业1万多家次,有力地配合了各项专项行动的开展。三是加大污水处理厂监管力度。建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监管机制,制订更加严格的污泥处臵监管措施。制订《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结果应当作为污水处理运营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四是创新脱硫设施监管制度。大力推进脱硫设施运行规范化建设, 2007年江苏省率先对

全省统调电厂实施脱硫电价考核,目前已累计扣减脱硫补贴电价1.5亿元。率先出台了热电企业脱硫补贴电价政策,极大调动了热电企业脱硫的积极性。2010年9月,建成全省燃煤热电机组在线监控平台,率先实施所有燃煤机组省级光纤专线联网。2010年12月,制订了《全省燃煤机组脱硫电价考核规范》,将SO2排放限值200mg/m3纳入考核要求。对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烟道旁路全面实施铅封,对在线监控装臵每季度进行一次比对监测,每月开展一次现场监察。对135MW以上机组,省环保厅会同电力监管部门进行飞行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全省脱硫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减排成效显著。五是强力推进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印发了《2010年江苏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计划》,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以及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全省已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53个,在建9个;对2631家重点企业实施实时监控,安装各类自动监控设备5300台(套)、视频监控476套,实现对全省占70%废水污染负荷和65%废气污染负荷排放情况监控;全省“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完成率”达到100%;具备监控条件的774家国控重点企业自动监控设施安装验收率为98.3%。

(五)强化增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的调控力度。一是严把环评准

入关。在太湖流域全面禁批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6类重污染项目。对化工项目明确提出“三个不批”:即新建的化工集中区一律不批,集中区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集中区,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2006年以来,全省共劝退、否决了40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总投资超过800亿元。二是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控制化工行业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比现行的国家标准严格20%。出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太湖地区纺织染整等6大行业的COD、氨氮、总磷排放限值分别提高了28.3%、66.7%和50%。三是进一步加强总量管理。完善新建项目排污总量平衡审核管理办法,实行“两个紧密挂钩”,即把新建项目总量审核与所在地减排计划完成情况紧密挂钩,将总量指标落实情况与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紧密挂钩。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进一步优化总量配臵,切实把宝贵和有限的环境资源配臵到最有效益的经济环节中。

(六)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完善有利于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增强减排的活力和动力。一是拓宽多元投入渠道。大幅增加财政环保投入力度,从2007年起,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由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3亿元,2008年起

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200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太湖流域各市县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10~20%专项用于太湖治理。2010年,仅省级财政环保投入就超过60亿元。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踊跃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达4500亿元,是“十五”的近3倍。二是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太湖流域制订实施COD 排污指标核定、申购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有856家企业缴纳了排污指标有偿使用费,金额达1.26亿元;江阴市149家企业的185个项目通过交易获得新增指标,交易额1894万元。三是创新开展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制订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把太湖流域的补偿断面从9个扩大30个,在通榆河干流及4条主要汇水河流上设臵15个考核断面,将太湖区域补偿工作经验推广到淮河流域。四是创新绿色保险、绿色信贷政策。配合环保部在苏州、无锡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7家企业已签约投保,实现保费约800万元,保险金额达4.2亿元。1500多艘船舶参加船舶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实现保费2000多万元,保险金额30多亿元。全面推行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和评级制度,参评企业达17129家,有关信息全部纳入银行征信体系。五是加强科技支撑。从2007年起每年划出1300万元专门用作

环保科研课题经费,完成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等减排急需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减排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

简讯

1、华东六省一市“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2011年2月24至25日,环境保护部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华东六省一市“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座谈会,来自华东督查中心、环境规划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及华东六省一市环保厅(局)等单位的60余人参加会议。

张力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对“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华东六省一市“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国家“十二五”污染减排四项指标如何确定、各地减排规划(一上稿)上报情况、国家“十二五”污染减排基本思路、各地“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的分配原则、华东六省一市“十二五”减排指标分配情况和污染减排规划(二上稿)的具体要求等六方面内容。

通过研讨座谈,与会各省环保部门的同志对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减排

途径等有了更深的了解,统一了新增量测算、减排措施安排及减排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各地纷纷表示,将按照环保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部门沟通和上下衔接,编制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使规划更好地发挥指导今后五年减排工作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2、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第二次调度会在北京召开

2011年2月27日,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工作第二次调度会在北京召开。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和新疆建设兵团、各督查中心的同志以及有关专家共计10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各省2010年更新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交流了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总量司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组织现场研究,对共性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并针对减排结果与更新调查和环境统计数据衔接要求进行专门部署。

刘炳江副司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他首先就“十二五”减排基本思路向大家做了详细讲解,介绍了“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和着力点,并就如何做好更新调查数据审核,

确保“十二五”减排基数合理准确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明确了“十二五”减排核查结果如何落在更新调查具体企业上。

于飞副巡视员对会议进行总结,要求与会同志要将此次会议精神及环保部关于更新调查工作的最新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切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严格遵守更新调查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要求,确保更新调查工作质量,从而真正使“十二五”污染减排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数合理准确。

3、中日合作大理市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竣工仪式举行

根据中日合作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工作的总体安排,经中日双方商定,2011年3月7日,总量司与日本环境省水和大气环境局的代表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了中日合作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竣工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来自云南省环保厅、大理州环保局、大理市人民政府、湾桥镇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以及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日本国立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

2008年5月,中日两国环境部长签署了《关于合作实施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的备忘录》,商定在三年内,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合作开展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

目。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于2010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底建成并调试运行,设计处理能力200吨/日,投资150万元。目前,设施运行稳定,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保护洱海水质和建设更多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欢迎各地区、各单位及时向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报送污染减排相关信息。

联系方式: 010-********(传真)

E—mail: zlszhc@https://www.doczj.com/doc/889345970.html,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各行业协会、六大电力集团公司;

部领导、部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