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小学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巧用

谈小学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巧用

谈小学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巧用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作者姓名:张慧芳 单位全称: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分会名称与会员证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H466 性别:女年龄:41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一提起“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个话题,我的思绪遍飞回到2001年——灵武刚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那一年。我兴奋过,也苦恼过。现在,我想以我的几次课堂实践活动来谈谈我的做法,希望与诸君共同研究,继续探索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利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灵动,充满生机。 其一:《犟龟》反思 2001年12月4日星期二兴奋 今天早晨,我执教《犟龟》这篇童话。 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后,我请同学们划出:你认为哪些是本文中重要的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请大家小组交流后再汇报。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从字形上加以注意,以达到正音识字的目的。汇报时,我先请一位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言。他回答到:“我们认为是‘犟’这个字,它最让我们注意。(我心里不禁暗暗得意,学生还是顺着我的想法走。)紧接着,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犟’是本文的中心,它写出了小乌龟的特点。”(我不由的愣住了,心里不由一紧,这该怎么办?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学设计中将有三个环节被扔掉:生字词读写造句、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可又不能否定学生的说法。我把心一横,顺着你说的走,看你能跳到哪去?)于是,我又追问:“你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一下?”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不听别人劝说,脾气犟。”请他坐下后,我又问全班同学:“对于他的理解,同学们还有没有意见?可以补充说明。”……就这样,学生先后找到了“不可改变”,甚至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荒漠”,他认为这个词重要是因为它写出了小乌龟走的地方环境恶劣,他要克服饥饿、干渴等难以忍受的困难,更能反映他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呀!原来顺着学生的思路会有如此多的收获:我可以不用费神地讲解,就使学生知道故事梗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看来,顺着学生的思路没错。) [课后反思] 上完此课,我不禁感慨,以往那种机械繁琐地分析、肢解课文,以老师的思维模式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理解生硬的强加给学生的语文课,恰似一堵厚厚的冰冷的墙,隔开了学生与作者、老师、同学间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顾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引蛇出洞”、“请君入瓮”,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他们的思维被牢牢的束缚在教科书上,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榜样激励法;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意志磨练法;激发自我教育,指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指导法五个方面,谈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自我教育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

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

浅谈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身边我可以看到:现在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作业经常不完成,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就我所教的班级也是如此,尤其是交流语言,很多都是不礼貌的用语;对老师同学不尊重,主要表现在上课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同桌或同学,甚至还故意去骚扰同学,最终演变成打架了;做错事了不敢承认错误,还一直洋洋得意,心里没有一点的认错思想;再者有些学生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些种种都极度表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差,同时也能够映射出这个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因为孩子的这些不良品质的出现,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不好教了,但同时使我认识到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是从一落地就开始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自我,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概念,不尊重教师,我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摆正孩子们思想认识,从而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不仅重视智育,也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方面是学校的课堂教育。榜样示范法,是进行思品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老师应该严以律己,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好学习的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把自己的烦恼还给学生,让学生无端地忍受巨大的痛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应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非常重要。只有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

各种活动中实现。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如在教学《腾飞的祖国》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播放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神五成功发射”等精彩的画面,激动人心的画面很快吸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此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内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构建刍议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构建刍议 【摘 要】高效课堂是一种高标准的教师教学的课堂形式,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环节之一,高效课堂必须最后能够促进学生成长,让其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有效知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高效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 0407.20xx.20.095 一、转变教师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在不断改革的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吸纳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与专业能力,从而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小学品德课程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科态度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小学品德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传统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小学品德的课程功能。一味讲授概念知识只会使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失去兴趣,学生缺乏必要的课堂参与性,师生缺少课堂互动,小学品德课只会是一潭死水,无法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小学品德课才会真正将德育的概念知识内化为学生行为态度的表现力,使学生真正受到品德教育,在个人思想品质方面获得实质性的提升,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巧用智慧提升课堂魅力 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高效课堂的必备素质。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有必要共同约定一些课堂纪律,且一起遵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规划好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其次让学生自己提建议,怎样上课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往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方向上引导,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最后,把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 比如,课堂教学中会发生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这个问题在新课开始之前,就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影响,并学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同桌在一起聊或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则取消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机会并接受相应的惩罚。教师下课后还可以单独教导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老师的重视,让他们写检查反省,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认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序——彰显生成”、“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分类整理——提升效率”等五方面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加以体现,同时通过研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提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是江山市首批新课改实验学校,也是江山市“高质量轻负担”样板试点学校。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办更为成功的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获得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思想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充满情感,富

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一、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就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与。” 1、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就是否含有课程潜能(或称之为课程可能性),即课程资源一定就是能够为课程与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与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就是我们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动态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的需要、问题与困惑,展现了广大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这些正就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源于师生的现实生活,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与已有的经验,它客观的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与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如何促进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与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事件中识别、捕捉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意识不到或发现不了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随时流失。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发掘并有效利用,同时又不使我们在其中迷失? 1、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捕捉、激活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都基于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与态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也影响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程度与效果。而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还处于一种片面化与简单化的状态,教师对课程资源载体或形式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对其她载体或形式的资源还不太了解;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通常就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6];课程资源的范围也就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与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她们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就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与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与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7]。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接受并认识

浅谈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 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 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 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思想品德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 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 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基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教 学过程中贯彻党和国家的德育教育工作方针,让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认为应 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社会和家庭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 思想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相处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的倾向和特征。 是一个知行相统一的综合性的范畴。道德品质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个人的自然本性,它的形 成与发展,都是源于社会,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 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学校教 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青 少年在成长时期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从家庭这个渠 道而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 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 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灵活应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基本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 习惯起奠基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本 人在教学中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故事喻理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 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榜样分析法。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 人物和英雄模范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三)引导讨论法。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三、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义务劳动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 认同,这是儿章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章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 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 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 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笔者试图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一、民主讨论法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二、故事讲解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三、情景设计法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01-15T10:11:54.7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作者:孙晓萌 [导读] 小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的起步阶段,让他们在课堂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每个教师不懈的教育追求摘要:小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的起步阶段,让他们在课堂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每个教师不懈的教育追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唯有基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也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本文基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带来贡献。 关键词:道德法治;小学生;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就是之前的思想品德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做对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人。但是在传统的学习认知里,小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是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内容,导致他们放松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主动学习,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时,他们又特别茫然。小学生的认知有所不同,对社会公德与自身的品质形成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教师要在教学中纠正学生的认知,并在教学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1.提升专业素养,确认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发展提出了居多的要求,教师要想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其自身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教师。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能够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把握与解读,对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正处于人生快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发展较快,被外界的事物感染较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身硬朗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专业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应该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吸收,研究其中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并反思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自己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与学习,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教师专业培训方面的学习,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发掘他人的教学优点,达到互通有无的效果,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效果的提升。 2.根据年龄特点,符合规律教学 小学生普遍的学习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适应抽象思维思考、记忆效果差、想象能力发达、表露出独立愿望的同时又具有一定依赖性;遇到挫折产生放弃的心理很明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但是不愿意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能对接触到的事物做精细分析等。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置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不仅爱上道德与法治课,还乐于学习其中的精神和品质,从而影响学生成为优秀的人。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设置循序渐进的深度安排,让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例如,在《学习伴我成长》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进行了“我学习我快乐”的活动,每个学生站出来,说说自己当前学习中收获的最大快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记录。在游戏活动中,很多同学发现,即便自己认为学习不快乐,但是轮到自己分享时都违背自己的心愿说快乐。在学生分享之后,针对个别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并让他们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然后真正将自己的心沉入学习中。经过笔者的开导,发现班上的很多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很多。当他们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时,笔者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当初被激励的学生,然后问他们:“你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自己很快乐,因为他们不仅爱上了学习,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开放式并尊重学生天性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教师的尊重,还在课堂中有自己的发展地位,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3.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纯粹讲述课本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学习心理,收效甚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内容避开了简单陈述的嫌疑,而是结合一定的图片,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但是书上的图片毕竟是“死”的,教师还应借助学生爱图片的心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的图片,满足学生的视觉或听觉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提供帮助。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擅长用的是音频的形式,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帮助学生吸收有关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内容之前,教学导入的环节,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加歌曲《父亲》,在歌手深情的演唱声中,学生似乎已经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在播放完这首歌之后,笔者问学生“在你的记忆里,你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爸爸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如此,学生们沸腾起来,每个学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爸爸为自己做出的感人事情。在学生分享完故事之后,笔者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如此,学生们的感情被激发起来,每个人都带着感激与感动参与到学习中,为高效课堂的构成提供了基础。 4.挖掘生活素材,树立正确三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教材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生活例子,也要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生活素材表现出更多地社会性与现实性,也更加鲜活。在教学中,笔者通常结合教材的主题内容,进行精心备课,并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思考,深化课堂的内容记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中,笔者结合当前中小学生遇事不与大人沟通而私自出走,甚至选择轻的社会新闻事件分享给学生听。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观察学生的讨论思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使学生对事件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追求每个学生具有相同的观点,要求同存异,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当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笔者对课堂做出总结: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并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人,因为生命不只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每一个付出心血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好好活着的动力。 5.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书中所学的知识是规定的,而通过亲身体验之后售后的知识是活的,可以与课堂所学的知识形成互补。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视线放眼于课堂外,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使学生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举例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举例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有机的整合了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的新课程理念,着重提高学 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正确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作用,通俗易懂地讲授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认识社会、理解国情、认同社会 的基础上,提升其建设主国的使命感、责任感,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运用“举例”这一教学艺术。举 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举例探讨 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 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即他们品德发展的变质时期,是 接受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要上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诸因素中,学校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 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的一 生将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它总是由一定的是非、善恶观念来支配的。小学生之所以会做出些不符合道德行为要求的举动,多半 是由于不了解行为准则的要求和它的意义,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在什么时间、地点、情况下求得满足才是合理的。思想品德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他们用正确的道德观念调节自己的需要和行动。这在思想品 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引导”,在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正“从小逐步养成”并涌 现出不少十佳优秀少年和少年英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 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他们的出现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因此,我们要上好思想品德课。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呢?我想,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外,在教学当中还应该善于举例,把书本知 识和生动、具体的小故事、事例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举例,每位教师都能举,但是,要举得恰到好处,并 非易事,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举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思想性 思想性,是指列举的事例思想健康。小学阶段正处在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同时,小学思想 品德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 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内容的健康性,但不能把 思想性简单地、机械地理解为不许出现反面事例,有时需要列举一些事例,用 正反对比的方法,在鲜明的反差面前使学生更好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例如 《狼来了》是我国从古到今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的传统篇,它是通过谈说谎的 危害来说明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的。可教师如果信口开河,不加筛选地举例, 这样的事例虽然有可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同时也把一些糟柏灌输给了学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3-06-08T10:47:10.29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3月供稿作者:赵亚华[导读] 小学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载体。 赵亚华(大名县明德实验小学河北大名 056900) 小学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载体。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充分发挥德育的“显性”功能,笔者认为,应该精心打造“课堂”这一活动教学的重要空间,更好地让品德课程释放其独特的育人魅力。 1.丰富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心灵共鸣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却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教师以丰富的语言进行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可以很好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引领学生在课堂审美过程中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取教益,为魅力课堂奠基。 2.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乐在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可见,生活实践是品德教育的源泉。因此,在品德课堂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体验生活、领悟道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如教授《我会打电话看电视》一课时,笔者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创设一个话题,让两名学生拿着座机互打电话,学生兴趣盎然,因为这一情境承接了他们的生活基础。活动过程中,问题也一一呈现:打电话时,你注意礼貌了吗?通话时间太长有什么影响?遇到有人拨错电话,你怎么处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在其中,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授《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笔者又采用了媒体再现情境的方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观看自己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天蒙蒙亮,清洁工为我们清扫街道;上学路上,交警叔叔忙着指挥交通;校门口,老师已经早早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食堂工人为我们运送饭菜……平时熟视无睹的画面再次呈现在学生眼前,并让学生讨论,我们的生活能离得开他们吗?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至于究竟是采用角色模拟,或者问题辩论等何种形式,要应需而设,不可牵强附会,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只有具备较强针对性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乐在其中,触动心灵,品德课堂才会焕发魅力。 3.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进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根据活动主题与学生实际、当下具体情况等灵活机动地安排。如教授二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一课,笔者会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碰上阴雨天,我让学生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观察春雨,感受“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春雨日时,草木怒生”的意境。若是遇到春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会带上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周围寻找春天,花圃里、柳树下、操场边,到处都留下了春姑娘的足迹。仅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居民家的桃花,开出粉红一片,更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时候的学生是最兴奋的,沐浴在美妙的春色中,身心得到舒展与净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对教师而言,还需多讲吗?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让学生自己去听、去看、去摸、去闻、去想。教学《春天的种植》一课时,课堂又可以延伸到学生自己的家,告诉学生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在自家院子或花盆里种上小植物,过段时间带回教室,大家一起观赏。在某一天,教室里成了植物园,一棵棵小苗长出来了,长高了。有小花,有大蒜,有赤豆 ……这样的开放性教学,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4.适当的奖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成长与进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 笼统的表扬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某个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比平时响亮了点,与其夸张地说“你真棒”,还不如告诉他:“噢,原来你的声音很好听。”有针对性的评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会觉得老师很在意他,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夸讲学生时,可以试试这样说:“你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帮助同学,在班上一定有很多好朋友,老师祝贺你赢得友谊。”“你画的春天真美,这只小燕子好像要从画纸上飞出来了,你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看吗?”“你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找你玩。” 类似这样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学生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学生能从中体验到自信。低年级学生除了精神激励外,还需要教师给予一些实物奖励,使评价的激励性更加直观、具体和长效。如适当地奖励些一些学生喜欢的贴画或学习用品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品德课程的乐趣,使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有人说:教育方法,没有最好的,没有更好的,只有更适合的。因此,作为品德老师,应占据好品德课堂主阵地,把握教材,合理建构,有序引导,重生活、重体验、重互动、重评价,让课堂情趣盎然,理趣并重,滋养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实现小学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发表时间:2011-04-25T11:35:54.387Z 来源:小教版英语周报11年30期作者:徐亚军 [导读]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 文 / 徐亚军 【案例】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可是,一位教师在运用课件授课时却遇到了麻烦——课件上突然“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电脑中瑞星杀毒软件的小狮子突然出现在了屏幕上。小狮子又是翻跟头,又是打呼噜,俏皮的样子逗得学生们开心地笑了起来。接着,学生们开始小声讨论,全然忘了教师的存在。这位教师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表现得有点慌乱,只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声音来提醒学生们注意听讲。教师仍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课堂结束。 【反思】 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冷静地去面对,学会利用教学机智去化解。那天那位教师讲的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主要内容是Jim和爸爸就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展开的对话,重点学习slow,high,fast等副词的比较级及其基本用法。笔者认为,当时小狮子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 Oh, what's this? Ss: It's a lion. T: Yes. How lovely. Does it run fast? Ss: Yes. T: Who can run faster than i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1: No, I can't. 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2: No, I can't. T: Now, class.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s: No. T: OK. I can say “The lion runs faster than us.” Right? Ss: Yes. T: Now, look. It is running.(点击小狮子,让其退出) T: Can you see the lion? Ss: No, we can't. T: Oh, it runs very fast. 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不但让小狮子自然地离开了课堂,而且还巧妙合理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学习和操练了fast和faster。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师只有加强课后反思与总结,才能形成教学智慧与教学技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WTT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不仅会给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 关键词:思想品德家庭参与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不仅会给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内容,是小学老师们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从小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认真地、坚持不懈地抓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住教材的中心观点,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一认识角度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要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