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治建设中年轻律师发展困境与对策(1)

法治建设中年轻律师发展困境与对策(1)

法治建设中年轻律师发展困境与对策(1)
法治建设中年轻律师发展困境与对策(1)

法治建设中青年律师发展困境与对策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有效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国的法制建设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但在我党大力倡导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亟需专业法律人才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同时,却是大批青年律师在初执业道路上面临着无法施展专业技能,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尴尬境地。因此,法治进程中青年律师执业难成为当下法治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青年律师;执业困境;发展建议

Exploration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Young Lawyers in

Legal System Development

Lu Jincai, Fu Baoshan Zhejiang Zejian Law Firm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i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s basic strategy, which put forward in the 15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lso,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amendment on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9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s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nd makes it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rule of law. Therefore, the rule of law has been already established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China. Moreove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the legal system, gradually took the road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Meanwhile, it needs large quantities of lawyers to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peopl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lawyers could not expand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ven could not make a living. Hence, how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young lawyers should be concerned under legal system developing.

Keyword: young lawyer, Employment Problems, employment suggestions

一、在依法治国的洪流中,应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一)我国法制建设现状

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以来,我国就朝着法治社会的目标在不断努力,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主义民主逐渐制度化、法律化,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建立,但硬件的提高,并不能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们还需不断改善法治社会中的软环境,即提高执法者以及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只有在有法可依的环境中党和政府能够依法执政,全体公民知法、守法,那么法治社会的目标才能够早日实现。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各方矛盾突出,中国已经面临着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来行使职权;全体公民也急需提高法律意识、充实法律知识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为此,国务院特别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针对一些关乎民生矛盾的突出问题,例如土地问题,国土资源部还特意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向全国的国土部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的意见》。在该意见中国土资源部要求相关国土部门能够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执法行为等。总而言之,该意见就是为了提高全体执法者的法律素养,加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执法者的法律素养可以通过文件、意见等加以约束、提高,但公民法律素养的提高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我国法治进程的数十年中,我国公民的法律素养虽已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的人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或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公民依旧对我国的法律、法规一无所知。这个过程虽然不易,却也不是通过某条法律、法规的颁布所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界法律人士所共同努力。

二、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律师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律师制度,是清末修律运动中效仿西方的产物,但就当下中国律师所行使的职能而言,却仅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在这

三十几年中,中国律师经历了起步、探索与高速发展的过程,直到今日中国律师已经能够逐渐担当起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角色,更是连接党、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纽带。一方面,协助、加快政府部门依法执政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更深切地改变着百姓的法律意识。

改革之初,我国在法制建设的道路上摸索前进,那时的党和政府中执法人员甚至是很大一部分的领导干部都对法律一知半解,有些甚至从不依法执政,全凭经验办事,对于律师的作用也认识不够,法庭上,检察官与律师的控辩地位存在不平等现象,律师更不可能参与到具体的法制建设中去;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律师职能的理解单一,律师似乎一直以帮助坏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形象存在,使得律师的地位提升缺乏必要的群众认同。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律师等法律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将法律服务业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未来律师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更加显示出律师是我国法治建设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律师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是社会生活基本的活动准则,而律师就是全面掌握法律理论及知识的专业人员,基于律师自身的法律素养,其在法治建设中的各个方面都将发挥作用。首先,地方政府、人大在立法,行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和行政规则方面都要依照法定程序,符合法律的精神,律师作为法律人可以为政府及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法律建议,有利于摒弃以权压人的陈旧观念,树立以德服人的权力行使理念,可以促使行政权力在法律规则的范围内运行。现全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地方的行政机关聘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就在行政行为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寻求专业的帮助。其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除了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程序上也要合法,因为该行政行为不仅关系到法律能否执行,并直接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律师如适当介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中,可以有效帮助其保证行为的合法性。第三,在公民参与诉讼或是作为行政相对人参与到法律事务中时,律师可以作为代理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不仅可以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更加可以保证各个程序合法、流畅,同时亦无形中提升了当事人的法律素养。

近年来,仍旧有少数百姓在维权过程中采取违法方式上访或是采用极端的方式争取权益,这些都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不安定因素。党和政府此时便可以通过律师来解决问题,律师作为中立的法律服务者,在心理上更容易让百姓接受,更为关键的是律师专业的法律知识也更加能够获得百姓的信任,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平息社会矛盾。

律师是国家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服务的一部分,律师是政治人、法律人,应当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律师应当不光能够将其专业知识单一局限于诉讼中,而应该在法治建设的各个发面加以运用,对政府公权力的协助、监督,对百姓私权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律师可以在政府与百姓之间形成一条相互影响的纽带,一方面为政府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另一方面为提高全民法律素养而努力,据此才能发挥律师作为法律服务者的最大作用。

三、青年律师的发展重要性、现状及成因

(一)青年律师是律师行业延续的力量

青年律师是律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律师这个职业不断地延续下去的生力军,并持续担当好法治建设道路中的关键角色,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必要且迫切的,青年律师是律师业长远发展的希望所在。当下,我国对专业法律人才的缺口还是很大,青年律师应该从学习中更快的成长起来。自律师制度恢复至今,一些老律师以及从业几十年的资深律师已经为律师业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面对全国上下法治化进程,律师业的发展也迎来的新的转折点,不仅要将律师变成法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要让律师成为百姓在遇到法律难题时会最先想到的人,并愿意寻求其帮助的人。

(二)青年律师的发展现状

全国律师协会统计表明,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20万,其中青年律师占60%,仅从数量上看,青年律师已经成为我国律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上海市律协曾经作过一份调查数据,上海律协7129名会员中的30岁以下律师,占了总人数的80%,可其创收额仅占2005年该市律师创收总额28亿元的20%,反过来,即80%收入由20%中

年律师创造,这便是律师行业中所为人乐道的“二八定律”。1青年律师在发展初期正遭遇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1、业务收入微薄,甚至危及生存

律师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办理案件的提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青年律师在执业之初基本没有案源,这就意味着青年律师没有任何的收入,很多青年律师在实习担任助理期间都没有工资保障,职业后便更难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之后,需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税收、保险费用、律师协会的费用以及律师事务所里的相关费用,在没有收入的执业初期,这些费用往往会压得青年律师喘不过气,还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律师培训流于形式

青年律师在经历了漫长司法考试复习过程,取得律师职业资格后,对法学原理、法律规定等理论知识已是非常精熟,但是在面对实际案件的时候,却常常束手无策。青年律师在实习期间都参加了执业培训,每年各地的律师协会也会组织律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但这些并不能帮助青年律师增强执业技能。在培训中,授课老师们往往注重强化理论知识,对青年律师们所渴望学习的执业操作技能却涉及甚少,导致青年律师无法从培训中获得实务操作的技能。

3、部分律师选择转行

部分律师在执业前几年,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选择转行,青年律师没有工资保障,没有业务保障,更加没有社会保障,很多青年律师在坚持两三年之后,便选择离开。

4、青年律师不被肯定与理解

青年律师在初执业时,对自己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非常敬业,但因为青年律师在经验与阅历上都十分欠缺,面对公检法机关强势的态度往往缺乏自信心,在遭遇数次挫折之后有些人甚至会产生消极、灰心的情绪。很多当事人对青年律师办理案件也十分不放心,认为青年律师没有经验,社会关系也不广,在很多方面或许都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青年律师的能力得不到认可,经常会感到悲哀和无奈。

5、青年律师难以找准个人的专业定位

现在的律师正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在业务分类上也逐渐细化,做到“术业有专攻”,争取把业务做专、做强,青年律

1上海市律师协会《新律师生存状态调查项目》

师面对各个专业也应及时给与自我定位。但现在很多青年律师在跨入律师的门槛甚至初执业过程中都没有给自己制定目标,不知道自己该重点突出哪个专业。

(三)青年律师遭遇困境的原因

1、律师行业独特的吸引力与准入门槛低

律师在法治建设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却仍旧未能缓解初执业青年律师所遇到的困境。随着近年来律考改革,每年有大批年轻人甚至是在校大大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律师相较于公务员等职业来说,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就能够通过申请及考核最终成为一名律师。再加上,律师这个职业有着其独特的吸引力,法庭上慷慨激昂的辩论意见,诱人的收入,自由的时间安排等等都是律师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据此,大批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对律师行业不甚了解的年轻人在通过司法考试之后都首先考虑加入律师的队伍,可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2、青年律师在执业初期得不到基本的帮助

青年律师在刚进入律师行业还处在实习期间时,就仅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获得资深律师给予“有人带、有事做”的机会,有些即便在实习期间担当律师律师助理的角色,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报酬,生活上仍旧需要家里援助。不仅如此,青年律师取得律师证后,在律师行业而言其已是一名执业律师,完全可以独立,故很多资深律师也就不再给予帮助。其实对一些资深律师而言,一方面,他们在执业过程中十分需要青年律师的协助,以缓解巨大的工作强度;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辛苦培养的青年律师日后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亦或是青年律师翅膀长硬后就飞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资深律师不重视、不关心青年律师的成长。

3、现实情况与心里期望落差太大

青年律师在初入律师这一行业时,往往面临着案源少、收入少、对执业没有信心、办事分寸把握不够、面对当事人交付的事情因直接关系其权益保障,责任重大导致精神压力大等困难。如此巨大的反差与压力使得很多青年律师产生困惑,为什么自己在通过司法考试之后对具体事务却仍旧不知该从何入手?为什么律师和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别的律师有充裕的案源丰厚的收入?虽然困难是暂时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全国每年数以万

计增长的新律师,行业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获得了国家的资格认证,但毕竟律师除了理论知识,执业技能中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那些有成就,有威望的律师哪个不是最少经历了十多年磨练,律师的成就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4、律师无法取得相应的地位

目前在我国基层法治服务人员与非法执业人员泛滥,不仅与律师争夺市场,更加排斥了青年律师的锻炼机会,律师在法律服务中无法作为唯一的专业服务人员。一方面是国家对专业法律服务人员的极大需求,另一方面却是一大批青年律师的闲置,我国没有制定确保律师作为唯一法律专业服务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就无法保证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也就无法为青年律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四、各地在培养、扶持青年律师中的尝试与创新

近年来,各地政府及律师协会在发展法律服务,扶持青年律师的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将社区与律所结对,由结对律所的律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或是政府加大法律援助资金投入等,类似活动虽可以增加青年律师的实务经验,但律师多以免费形式参加,对基本生活都难维持的青年律师而言,多无法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往往举办不了几次便会无疾而终。

2012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政府购买律师进社区(村)法律服务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律师进社区(村)法律服务项目列入政府购买项目,采购范围包括为社区(村)各组织和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困难居民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协助社区(村)开展法制宣传,根据社区(村)实际需求,定期帮助社区(村)更新法制宣传栏;定期在社区(村)剧本法制讲座等活动;协助起草社区(村)的规章制度、合同和法律文书,参与社区(村)重大项目的谈判,就社区(村)的重大决策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服务项目。2《办法》除了对服务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之外,还对采购方式、资金问题等都作了详实的规定,真正将之作为一项政府工作职能加以实现。杭州政府的这项举措不仅有利于城市法治建设,更是极大地帮助了青年律师成长与发展。青年律师执业初期可以通过从事社区(村)中的法律事务来积累经验,帮助有需要的人,更为重要的

2浙江省律师协会关于杭州市出台《政府购买律师进社区(村)法律服务暂行办法》报道.神州律师

网.2012.2.7

事,这些工作所需报酬都由政府买单,解决了基本生活来源问题,青年律师就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执业学习中。

丽水市为了推动律师行业的发展,有效破解青年律师执业难题,专门出台政策:只要是新增初次执业律师,就可以享受扶持金5000元,连续3年。3丽水市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对新增初次执业的律师实行财政补贴,帮助青年律师走出执业初期的困境,从而极大提高新职业律师从业的积极性,对于刚起步的青年律师来说,每年5000元的补贴可以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除此之外,丽水市每年还会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律师的充电和青年律师的培训,促进青年律师的快速成长。

除了政府部门加大对青年律师额培养,一些资深律师也尽自己所能来帮助青年律师。在义乌,陶旭明律师创办了浙江省首家法律援助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该援助工作站免费为外来建设者提供法律援助。援助站中的专职律师都是由青年律师组成,为需要法律帮助的外来民工提供援助,且该援助站所有的开支以及律师们的工资都是由陶旭明律师自己承担的。

五、帮助青年律师,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提高全民法律素养的过程中均开始重视对律师行业的规范与扶持,为的就是让律师成为我们法治社会中强有力的推动力量,而其中对青年律师的关注与扶持局显得尤为重要。

(一)律师协会应成为帮助青年律师的主要组织

律师协会作为每个地域律师的管理组织,应该更好起到对青年律师的帮扶作用。律师协会在独创死青年律师的管理上应该做到区别对待,青年律师初期发展困难,除了对青年律师进行费用减免、增加适当福利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对青年律师能力的培养,毕竟暂时性的帮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新律师执业难的问题。律师协会应该将每年会员律师所缴纳的会费投入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成立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律师所遇到的难题,例如组织青年律师进行执业能力培训,选送青年律师去参加深造学习等,这些都将是青年律师提高自身执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律师协会应当多组织青年律师参加社会活动,帮助市民百姓做一些好事善事,帮助律师树立正面形象。第三,律师协会应当成为律师与政府

3《丽水出台政策破解青年律师执业难》.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10.7.15

之间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律师协会可以主动政府排忧解难,为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让政府部门逐渐转变观念,认识到律师对构建和协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资深律师对青年律师的帮助

资深律师也应当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帮助青年律师并不一定就会为自己日后的执业增加对手,将自己的执业经验传授给困境中的青年律师是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正视困难,不断努力,也是为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积累经验、阅历。资深律师们应当认识到,帮助青年律师也是在帮助自己,在帮助我们这个律师职业可以更好地走下去。

资深律师对青年律师的帮助,不仅可以加强培养他们对案件处理过程中实务操作的能力,并从旁指导;也可以多组织青年律师参加全所疑难案件的讨论会议,鼓励年轻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青年律师所要学习的还很多,但有些知识是无法从书本中学到,律师执业经验是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律师工作所积累的,但资深律师的帮助往往能能帮助青年律师们少走很多弯路。

(三)律师事务所应成为青年律师学习的主要平台

虽说现在律师多独立办案居多,但是律师事务所并不仅仅作为律师办公的场所,更应该是律师学习交流的场所,青年的律师进入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就应该担负起培养青年律师的责任。在律师事务所中建立律师助理制度,虽然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但并不代表青年律师就有能力独立执业,担任资深律师的助理可以更好的学习执业技能。此外,律师事务所还应该为青年律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定期召开全所研讨会,针对不同时事、法律主题征集学术观点,这些都会让青年律师在实务操作的学习中将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律师事务所在自身宣传的同时,可以开展“普法班车”“普法讲座”等活动,这个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宣传,应该将普法活动变为常态,固定联系社区、单位。虽然社区看似平常,案子也都是些邻里纠纷、婚姻、继承纠纷等,有些小案子繁琐无比,所耗费的工作量也是与微薄的代理费不成比例,但社区中的百姓是我们所处社会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每天都会有纠纷发生,而这个也便是我们刚起步的青年律师最广阔的案源所在。作为成长期的新律师,能够从普法中执业准备期锻炼的案源,就会有积极性继续开展社区普法。

这不仅需要青年律师拥有坚韧的耐力与对执着的信念,更需要律师事务所给予大量的支持,为青年律师的普法活动提供支持与鼓励。

(四)党和政府对青年律师的培养

党和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当重视对青年律师的培养,由政府出资给予青年律师执业锻炼机会,不仅可以帮助青年律师累积经验,更加是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增强百姓的法治观念,明白遇到问题应当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青年律师初执业难的问题,更维护的城市的和谐与稳定。

现今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各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转变发展模式,如何做强、做大的困境;随着社会政治的不断进步,各个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等也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要如何将百业发展引向合法、健康的方向呢?党和政府此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中小企业、社会团体制定发展的约束规范,即要求引入专业的法律人员作为企业、团体的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律师的介入,不仅能够为企业、团体的决策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更能够协助企业等机构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政府应致力将法律服务逐步推广至百姓生活中,政府通过制定专门法规、规章,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法律服务并将该服务推广至全市各个社区、行政村等,政府为百姓寻求法律服务买单。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为社区、村聘请律师,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为符合一定条件的百姓提供法律帮助,律师所需要的费用由政府承担。这不仅增加了青年律师学习、实践的机会,从执业中积累经验,也解决了青年律师生活困难的问题,让青年律师可以无顾虑的工作、学习,另一方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更提升全民法律意识有效途径,百姓在遇到困难,能够通过便利的法律服务加以解决,逐渐转变其思想已达到增强全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五)建立适当律师法律服务的强入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纷繁复杂的债务关系,金融教育中亦存在行贿受贿、暗箱操作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律师法律服务的介入,在这些问题发生之前就抑制其出现。因此,在建立国家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国家控股企业等项目建立时,就应当由律师法律服务的强制介入。这种强制性法律服务,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国有资产,更加能够提高律师地位,为青年律师的发展明确方向。

结语

青年律师是律师业发展的希望,更是推动法治社会前进的力量。青年律师在得到国家认可,获得成为一名律师的资格的时候,他的心中怀揣着理想,更怀揣着为我们这个法治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愿望,社会各界应该帮助青年律师带着这份理想与愿望走下去,成为他们日后在构建法治社会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参考书目

[1] 王隽周塞军主编.《北京律师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06年中国律师业发展政策报告》[R].法律出版社,2007.

[3] 李本森.《中国律师业发展问题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 杭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沙龙”实录[N].

[5] 尹德慈.《广州青年律师群体政治态度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4年第2期.

[6] 包振宇朱蕾.《论律师事务所及资深律师对青年律师培养的责任》[J].《律师制度》.

略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

略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目标及面临的困难 [ 王春晖]——(2005-4-12) / 已阅11259次 略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目标及面临的困难 王春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纲领,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法治的落地”。法治的落地意味着有民主的立法制度、公正司的法制度、公平的市场资源配置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制度。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就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目标及面临的困难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期。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在这关键的转轨期间,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政府职能的转变、司法的公正等等,都必须依靠公平、有效的法律进行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为此,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把这一宏伟目标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有着深层次的历史背景;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在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99年中国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明确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公开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9年宪法修正案”宣告了人治主义的破产,它标志着人治和专制将随着20世纪的结束和新世纪的到来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进入历史的坟墓。应该清醒地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体现了党的意志,而且体现了国家和全民的意志,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将永远载入中国法治建设的史册。 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民主的立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公平的市场资源配置制度、严格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法律监督制度,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至高无上地位的制度。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存在。如果公众心目中认同的最高权威不是法律,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不是法治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执政党和领袖在内,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完备良好的法律体系;建立一种法律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严格遵守的制度。笔者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建立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制度;同时要培

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同许多新兴行业不同,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不是因强大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因政策的推动,仅仅源于一个对国人非常陌生、非常新鲜的词汇——物业管理。先行者将其变成企业行为,继而通过政府、媒体、业务拓展去影响并制造需求,改变了国内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管理模式,最终以建设部1994年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来确立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诞生,并规定了这一行业的鲜明特征即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只会是物业管理企业数量的剧增,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良莠兼具,而最终的结果是行业整体水平的难以提升。历史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期房的预售承诺,现房的卖点支撑,使物业管理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遏制在管物业出租率、租金的下滑,化解发展商和小业主、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也责无旁贷的落在物业管理公司头上;死盘的解围救困,物业存量资产的盘活,也向物业管理投去了期望。市场的供大于求,使得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实力彰显,专业水准在所管项目中充分发挥。 行业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9月1日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发展商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更加清晰,盲目的自建自管所导致的精力旁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运行成本不经济所引发的品牌形象受损,耽于琐碎伤害主业发展,非专业运作的事倍功

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得一大批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房地产企业家们积极采取委托管理方式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为物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业管理行业也才真正意义上走向社会化、专业化道路。 一、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深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业管理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虽经近十几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市场已初步形成,但我们应看到二十一世纪物业管理的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新体制还没有普遍确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上,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垄断经营、不规范竞争还相当严重存在;市场主体与物权关系上,还没有建立业主委员会的主体地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城市旧区环境整治与物业管理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是宏观、大环境方面的。作为行业的细胞——物业管理企业,笔者认为影响其深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素质和所掌握的技能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人员竞争力弱,服务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再加上行业利润偏低,政府及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的多,经济利益的少,劳动力价值不能有效体现,也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在进入本行业之前

2018青年律师工作个人感悟

2018青年律师工作个人感悟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也能体会到一名律师工作的不易。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案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青年律师工作个人感悟,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在**已经执业三年有余了,这三年间,我对法律的信仰在逐渐加深,这不仅使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而心生自豪,也对自己未来的执业生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青年律师执业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快乐与成长。 通过对过往案件的学习、对自己代理的案件的分析以及对案件的总结,自己对法条的理解不断加深,深刻体会到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办理案件并不是生硬的死搬法条,而是要灵活的区分每个案件的情况,具体分析。两个类似的案件也不能用同样的经验去办理案件,每个案件都有其复杂的地方,需要我们细心的分析每一个小细节,因为不管是法官还是对方律师,他们的思考角度和我们一定是不同的,也许我们得出的案件的完美的处理方案,对于对方律师来讲就是漏洞百出,对于法官来讲还有许多细节我们没有掌握,这些在庭审中有可能遇到的情形,在做案件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并想出应对解决之法。对待案件想要取得优势就要从证据入手,不管是有利的证据还是不利的证据。这就要求律师具备基本的诉讼技能;而面对不利的事实或证据需要的就是熟练的诉讼技巧。而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面对不断完善的法律

体系,面对不断出台、更新的法律法规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因如此,面对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我们需要不断的通过自身努力认真学习并掌握它们,使它们能够成为我们的优势。律师真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大量层出不穷的法律法规需要我们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因为当事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我们更需要慢慢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所接触到的案件,要做一名好的执业律师实为不易,但我们应当秉持坚定的法律人的信仰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 谦虚内敛、不断进取是**所律师的共同特点。这一点也给我极大的启发,比你优秀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这鞭策着我,看到他们工作的劲头,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人说律师行业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其实律师行业是高智商、高情商、高压力的行业。身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唯有不断充实自己,勤奋工作才能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取得当事人的信赖。沟通是律师重要的技能,甚至说是律师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委托人沟通,和受害人沟通,和证人沟通,和法官沟通,和检察官沟通,和对方律师沟通;当面沟通,电话沟通,信函沟通,电邮沟通。可谓是无处不在,各不相同。如此构建起了律师的交际网络。对待人,对待案件如何做到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细致耐心,条理清晰,言语得体,有理有据,更是要有足够的沉淀。这些都是我们要努力学习的方向。 也有过面对事情无力解决时的一种深深的无奈感,深觉自己的能力有限,对于事情只能尽力,而不会因为尽力就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于这个行业也曾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但是

浅谈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浅谈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作为一名“90后”,“依法治国”、“法治社会”这样的字眼似乎从小就一直听到大人们挂在嘴边,而真正对这些概念有些许认识,是直到上了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没有了政治课,这些似乎又离了自己。下面我只能以自己平时看新闻和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内容来谈谈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 先来说说我国社会法治建设的优势。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其实,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渊源是很深远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就有关于国家律例的措施;而百家争鸣时则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流派,他们主张君主以严刑酷法统治国家,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尽管与我们现代社会所主张的法治大相径庭,但这在当时已是一大进步了。而此后,我国的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国家律例,可见,我国的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历史悠久的。而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尽管这中间也有走弯路的时候,但都能及时纠正,并不断地推进普法教育,使得我国法治建设稳步发展。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已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也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人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法律和法制意识也不断提高,相信我们的法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已经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上取得了不少进步,我们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说起,我们的法治渊源的确很悠久,但古代的法跟我们现在的法差异极大,再者,中国古代几乎没有民主可言,人民的呐喊和法律的力量终究敌不过君权的日益强大;第二点,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及相关的历史传统使得司法独立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行政的干预对法律的真正实施是一大阻力;其次,尽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法律中存在着漏洞这是在所难免,我们还得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再者,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对于一个案件的审理,法官首先考虑的似乎是各方的利益,而非法律中的各项规定,某种程度上来讲,法律简直是形同虚设。最后,普通群众的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先是我们对于国家的法律并不了解;还有,当权益受到了侵犯时,我们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而是私下了解或者通过一些非同寻常的手段;而从历史原因来

中国法治建设的与存在的问题论文

山东交通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结课论文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姓名学号备注 李述群140611229 邱国富140611230 组长 赵世达140611231 董昊亮140611232 张庆元140611233 杨元栋140611234 姜程文140611235 于泳哲140611236 2014年 12 月

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要想分析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明确法治的起源、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与特征等。 法治的起源:法治作为一种法律学说、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它来自于世界上各民族,特别是西方各民族在其生存的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广泛的持久的张力,来自特定的法律思想与社会实践的频繁的积极的互助共生。 法治的概念: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而现在一般说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权力在法律之下;法律公开;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保障权利和自由;实行正当程序。 社会主义法治概念的提出:早在1949年1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同志就在司法训练班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不要资产阶级的法治,我们需要我们的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方面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1、以非人格化的权威及规则否定人格化的权威;2、法律规则的肯定性、明确性和普遍性、连续性、稳定性;3、法律体系的完备和统一;4、法律职业的中立性;5、司法过程的公开性、程序性6、维护自由、平等、正义,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平衡;7、在对“传统性”和“西化”的突破上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过程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我们走上探索和实践法治的道路。毛泽东同志从他早年的“民本”思想,到他晚年的“群治”思想等,使得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1978年以前在“现代性”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在邓小平的“民主立国论”和“法制权威论”民主法治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1997年7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写入宪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和全局着眼,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对过去的民主法治建设成就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目标。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努力实现四个基本转变,即从法治到社会主义宪政的转变、从法律体系构建到法治体系建设的转变、从注重立法到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转变、从法治的表面“维稳”向深层次解决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力腐败问题的转变。全社会应当尽快把对中国法治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事业做出新贡献。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的法治建设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的成就。2014年12月4日,中国迎来了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我国法治建设又向前迈进一大步。65年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的35年来,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华儿女的努力下,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论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重视和实施,中国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中国的法治建设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功道路,

青年律师成长阶梯

引言: 一、职业基因 1. 心态 2. 结构——“呆” 3. 思维力 4. 表达力 5. 形象 (一)心态 心态:最重要的职业基因。 (二)结构——“呆” 一竖表示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所有其他构架的基础。 一撇表示法律专业支撑,这决定了从业者能否正确行使职业职能的基础。专业能力又分为三个层次:(1)法条熟;(2)法理通;(3)会操作。 另一捺指的是律师所涉及的产业领域的知识,这是律师专业化的体现方向之一。 一横表示两种不同的社会能力,好象两只手,一只手维护客户,一只手维护生活。 “口”指思维方式与运用法律的方法论。精研法律是基础,能够灵活运用才是律师职业的需求。 (三)思维力 1. 比较 2. 分析 老外---只关注法律, 中带外---法律书面,口头附加, 民营---只注结果不注过程,书面约定,不做承诺,预期不好的结果先提出. (四)表达力 1. 口头表达一半注意法官思路,一半对方法官 (1)论有的法官希望律师多说,有的不希望,但客户要,在法庭法官听基本不看代理词,(没有时间) (2)辩 2. 书面表达

(五)形象 1. 气质 2. 工作习惯(最重要)如资料整理(分颜色夹子)电子文件同样. 二、业务 1. 法律顾问 2. 诉讼仲裁 3. 非诉 (一)法律顾问 法律顾问是全面体现律师智慧、知识、与客户相处能力的业务门类。 企业在正常运营状态之下,没有诉讼,也没有投资,在这种非常平静的运营状态下,我们如何体现出律师存在的价值?例:我们给某百货公司做法律顾问,在它平静的运营状态之下,我们几个成型的做法: (1)每周电话沟通。 (2)每两周发送一些与其业务相关的资讯,包括典型案例、新的司法解释和社会事件。 (3)定期为其经理层或骨干员工做培训。 (4)定期做法律体检,关注其重点环节,比如对其近期签订的一些重点合同进行跟踪。 (二)诉讼仲裁 5个操作要点: 1. 事实基础 2. 证据留存 3. 法律运用 4. 庭审技巧 5. 人脉 (三)非诉 几点体会: 1. 全局感 2. 平衡感 3. 严密 三、市场 1. 现有客户:最佳服务,维护与延展 2. 潜在客户:发现与培育 开拓业务分为三种类型:(1)爬山虎型;(2)结网型;(3)秃鹫型。 3. 展业关系网 4. 社团、媒体、动(律师外部企业,经济论坛――出彩)融入生活圈针对性出书,针对性培训 四、管理与经营 判断一个律所能否稳健发展的标准: 1. 两端 所有出事的律所都是在两头出问题:一是制度设计不公平,二是分配不公平。 2. 玻璃钢 好的律所不在于大小,其制度应像玻璃钢一样:一是对谁都是透明的,二是刚性的。这样的律所它的发展是稳定的、良性的。

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收稿日期:2011-06-01 作者简介:曾凡清(1972-),女,河南罗山人,本科,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曾凡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 摘 要: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法治建设 缺陷导致责任追究缺乏刚性、 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导致责任不易明确、人事制度的保护导致责任不易追究等困境, 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实行问责制、增加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责任政府;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1)04-0061-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建设责任政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尤其是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所确定的政府发展取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正按照建设责任政府的要求,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怎样更好地去衡量政府的责任, 在建设责任政府的过程出现怎样的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去解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衡量责任政府的维度 1.可控性。控制政府的权力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基础,可控性是政府责任分析的起点。政府责任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政府机关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最终向人民负责, 从而确保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行政机关及行政官员要忠实执行代表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产生失误,就要承担责任。另外,政府责任的重要目标就是监督和控制政府行为,防止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为了保证责任可控性,需要用立法权、司法权制约行政权。人民代表大会保证政府责任的政治手段有:质询权、调查权、听证会等。 2.服从度。确保政府服从法律的主要手段有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即客观责任,指法令规章责任。内部控制即主观责任, 指忠诚、良心及认同,它是行政者本身对责任的感受,要求行政官员符合伦理准则要求。伦理是行政人员对其行为的“自我责任”或内部控制的形式。内部控制需要通过要求公共行政人员遵循一系列外部标准才能得以实施,这就要求确立相应的伦理责任制度。 3.问责性。问责性的标准是指政府及官员应承担其行为的责任。一是政府及官员因违法或失职而受惩罚, 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二是政府及官员要就其工作的绩效承担责任。绩效责任通过制订一系列绩效指标,把政府的整体责任转化为官员的个体责任。政府的违法行为必须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损害赔偿;公务员因违法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必须受到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 4.回应性。责任机制在民主政治中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回应。政府要对公民负责, 洞察、理解和权衡他们的喜好、要求和利益,经常要回应消费者、监督组织、新闻媒体的期望。 5.透明度。政府要服从人民代表大会经常性监督、检查与询问。政府要对其裁决与决定、执行的政策与尽到程序说明责任;行政决定要考虑各方面利益, 使各利益群体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政府活动向公众、媒体公开。信息自由和政府行政公开是确保行政责任实现的重要途径, 旨在使行政制度对人1 6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总第112期)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4,2011(Sum ,112) 政治与公共管理

青年律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青年律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四川伦典律师事务所—肖开国、王植 青年律师一般是指律师助理、实习律师或者是刚刚执业不久的律师,在这里我个人认为不以年龄作为判断标准,而是以一名律师的执业年限来判断其是否属于青年律师。青年律师们在业内执业经历尚浅、缺乏执业经验,不管是业务水平还是执业素养都亟待提高。根据第九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在工作报告获悉,截止2016年3月30日,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已超过29.7万人,与四年前相比新增律师人数达到了38%,按照该数据计算,四年以来新增律师人数就达到了11.3万人,而这11.3万人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律师行业中的新鲜血液。由于近年来高校开设法律专业数量的增加和扩招,有不少学生从高校毕业,取得法律执业资格证之后就径直进入到了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行业,因此最近几年,青年律师团体呈现出年轻化、具有专业背景化的趋势。这些刚入行的青年律师往往朝气蓬勃、拥有不错的法律知识背景、渴望在法律事业上一展拳脚,但同时又对自己的法律执业水平和法律事业前景充满困惑和焦虑。因此,如何让这些青年律师能够充实的在执业初期得到成长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律师作为运用法律知识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职业,要求律师们不但要有广博、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专业技能。这就决定了一个律师的成长必须是学习和实践不断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则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青年律师们在接受4年甚至更长的学院法学教育并通过司法考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无法应对律师执业的基本需要,将学校所学知识转换为实践应用,如果完全由年轻律师自己摸索,将会是一段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甚至望不到尽头。因此,作为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及行业管理人士注重对青年律师的培养不仅是负有远见的表现,更是对整个律师行业长远发展的责任体现。 一、青年律师执业初期面临与存在的问题 (一)生存压力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青年律师刚刚进入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据粗略统计,四川省的多数律师事务所对助理律师仅仅提供基本的生活费,成都能到1800元左右,地市州就更少了。这些钱基本只能够基本生活开销,一旦再加上房租、交通、通讯等费用,这些助理律师们往往是入不敷出的。虽然“生活不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考虑到现实的经济压力,不少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律师尚未看到远方,便已放弃律师行业投奔公司法务或者公检法行业了。 (二)青年律师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 律师作为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如何正确处理与当事人、检察官、法官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往往需要青年律师们在执业初期不断的摸索,而青年律师人生阅历相对缺乏,尤其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律师们,他们虽饱含激情,却又对与人交往感到无从下手,不论是积累社会经验还是建立自己的人脉资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论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重视和实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一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确立。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二是全民接受依法治国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60年法治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人治到法治”、“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的精神理念得到传播和弘扬。依法治国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人的观念,法治、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1985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5个在全民中普及法律知识的决定,并已连续实施了4个五年的普法规划。目前,“五五”普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普及法律知识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是国家公务人员。对普通公民,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不仅是要让每个公民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公民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公务人员,要求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更加自觉地依法办事;对于全社会,则要求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中国始终强调普及法律知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等活动,使法治建设融入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日常工作和公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实现学法和用法的结合。当今中国,普及法律知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组织了20多次有关法治的集体学习,对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国家公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举行了一系列法治学习,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集体学习法律知识已形成制度。 三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1982年宪法突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从1954年宪法第三章改为第二章,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2004年修宪,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成为宪法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规定县、乡两级人大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和省、自治区、

法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法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论文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千百年来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一个国家能否稳定持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家思想提出了法律治国的必要性,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法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从中获得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有价值的方法与建议。 法家思想的积极精神。1、尊崇“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对法的起源、本质、目的与作用以及立法原则、法治与君主政治的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将中华法系的体系实现了一次理论上的升华。概括地说,法家的“法治”理论主要内容体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特别重视法律的作用。第二,法律必须是统一、稳定的;立法应考虑民情的好恶,量民力而行。第三,法律应当是成文公开的,并且还要设立法律知识普及化的机制。第四,执法必须公平公正,严格要求。第五,要以法制为中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政治制度。2.注重实际,正视现实,主张求真务实。法家文化在社会历史观上是比较彻底的唯物论者,主张从实际出发,反对过分理想化的学说或主张。法家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现实主义态度,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思想和实践的最高宗旨,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使他们在制度创新方面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智慧和超人的能力。3.与时俱进,励精图治,追求变法革新。法家把历史进化论作为自己基本的理论支点和变法依据,从富国强兵、诸侯争霸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张励精图治、变法革新。商鞅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凡事都要因事而制宜。韩非则主张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求统治者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尤其难能可贵的,大多数的法家人士如管仲、李悝、申不害、吴起、商鞅等,并没有坐而论道。而是积极投身于变法革新的时代大潮中去.勇于变法,甚至不惜以身殉法。这种精神为其后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推崇,成为励精图治变法革新的重要的思想武器。4.发展经济,崇尚军功,以求富国强兵。发展经济是法家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发展经济最主要的措施是奖励农耕,发展农业生产。为此法家制定了一套倡导耕战的政策,把“变法”、“法治”与“耕战”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认为治国之要在于使人们“归心于农”,发展经济,崇尚军功,增强国家实力,以便达到富国强兵、诸侯争霸之目的,这是法家政治理想与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5.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一,反对世袭分封。鉴于春秋以来战端频繁、民生痛苦、天下散乱的局面,法家主张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追求那种“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局面。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反对分封和世袭制,建立由中央委派官吏的郡县制。到秦王朝建立起了的中央集权制,实际上就是按法家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法家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法家思想的消极因素。1.法家“法治”理论本身的局限性。首先,法家的法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集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所有国家权力于一身,没有真正的司法独立和分权的概念,也没有任何选举和参政的法权形式的规定。法家主张和实行法治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维护王权,法律对法家来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兴衰,最终取决于其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资本脱实向虚、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经济“重大失衡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一、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如何认识破解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准实体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存负担较重,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传

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衰减态势明显,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进而导致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抬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尤其是目前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实力和创新激情。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产出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滑,主要是源于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较低,产能严重过剩与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矛盾突出,多数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同时,融资成本和非税负担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总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为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43.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月份回落12.2个百分点。 (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受到挤压 近些年来,资本的“脱实向虚”态势比较明显,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资本急剧膨胀,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这样不但扭曲了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而且严重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一方面资金更多地向房地产集中。近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长期过度看重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甚至一度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政策扶持。超高的行业利润引导资金过度向房地产流动,不仅提高了房地产泡沫化程度,加剧未来的金融风险,而且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

青年律师的职业规划

青年律师的职业规划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牟楠律师) 一、简析青年律师 既然要探讨青年律师的职业规划,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青年律师这一概念。何为青年律师?笔者认为,广义的说,青年律师就是指刚刚进入律师行业从业不久的或刚刚获得职业资格的,没有从业经验,年龄在24—35岁上下的执业律师群体。这个群体的共通特点是,普遍进入律师行业不久,对本行没有或没有深入的了解,尚未能够结合实际做出非常明确的职业计划,缺乏甚至没有稳定的客户源,职业经验匮乏甚至是没有任何职业经验,职业素养尚待完善。简而言之,这个群体相对于职业律师这个行业来说,只能是“半成品”甚至是“试用品”。 既有其成,必论其成因。近些年来,青年律师这个群体的大幅度增长,是有其现实原因的。随着近些年来司法考试门槛的放宽,曾经被戏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实际上已经走下了其高高在上的神坛。很多没有太多职业经验甚至是毫无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被司法行业的诸多表面优势所吸引,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纷纷试水。然而在经过千辛万苦获得一纸证书后,却发现就业的困难远超当初想象。公检法部门指标有限,企业的法律部普遍门槛过高,法律研究部门更是遥远,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司考学子选择进入了相对入门容易的律师行业。某种意义上,

这种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是半被迫的,而不是主动的,这种不够明确的职业选择让他们在职业竞争的起跑线上便输掉了一筹。 其实从律师行业的大目标上来说,青年律师群体的壮大是有利的。更多的从业者保障了律师行业后备人才库的充足,能更好地促进本行业的持续性发展。但从律师行业的大环境上来说,这种壮大却无形导致了青年律师从业压力的增大和就业恶性竞争的扩大。律师行业在大众眼中被冠以社会地位崇高、收入丰厚、工作机会多、工作时间自由等诸多金字招牌,但身在其中才发现,能获得以上这些优遇的,实际上只是金字塔顶端的小部分人。多数的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依然面临收入不稳定、高淘汰率、高工作压力的现实问题。而进入行业时的不明确,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距。导致很多青年律师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或主动转岗或被迫下岗,金牌大律师之梦还未开始,就已结束,这也就是律师行业在前五年的淘汰率高达70%的原因。那么,如何弥补这样的缺失,如何在竞争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就成为了青年律师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关于职业规划 笔者曾经与很多的青年律师探讨过职业规划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不尽理想。很多人对于“职业规划”这四个字并无系统细致的认识。说起自己的前景,大抵就用寥寥数笔带过。首先进入律所--而后开拓客源--慢慢积累经验--成为独当一面的成名律师--当上合伙人--着书立说,最后功成名就。想法固然是好,但套

中国法治建设30年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法治建设30年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3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稚嫩到成熟,从学习西方经验到形成自己独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改革经验与发展成果也正在被我们一点一点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可以说,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两者的互动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奇迹。本文从:①中国法治30年的发展历程;②中国法治发展的经验启示;③中国法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三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法治建设;可持续发展;司法改革 【Abstract】The Chinese socialism rules construction by law growing out of nothing, arrives at face from during the past 30,from childish arrive at maturity, secondary delicate study about west experience to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laws forming self only. Meanwhile, we accumulate the reformation experience getting up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ing achievement is also 1.1 being used the law form to fix down by us. Can say, reform and open with ruling the Chinese today miracle having built interactive both accomplishment by law.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complied with: (1) China rules development of 30 by law course; (2), China rules the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developing by law; (3), China rul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shallow Xi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in three aspects by law.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_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节、概述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沿革 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2、“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转折即从“以法治国”理念转变为“依法治国”,并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的发展目标.。 3、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4、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5、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

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重庆大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好啦好啦,你要的答案@晋哥哥 各部分都有更新,有的地方更新内容比较多,建议全部……从头开始看一遍……板块分为三个,第一板块“困局”,讲的是重大存在的问题;第二板块“变局”,讲的是重大在面对困局时所努力做出的改变和进步,也打算重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来讲;第三板块“大局”,是给重大的一些建议,有些事我觉得重大有必要做但是还没做的,所以想给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一家之言,重点在抛砖引玉,就像这个知乎问答一样,依旧引出了很多好答案。而且我觉得,改变远比抱怨或者陈述更重要。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完全可以再集中收集一下大家那 些理性有益的意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具体到执行层面),然后通过合理的途径传给学校方面的负责人,如果老师们觉得有些意见不错有可操作性大家再一起理性探讨一下,共同努力让母校变得更好,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本人是重大本科09级学生,现在还在重大读研,经历过三任校长。这几年看到重大的政策和变化,所以也想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关于重大的困境,我的感受还是很深刻的。先扯一个自己当年的例子,我刚进重大土木时,当年土木排名是全国第五,当年我们跟重师联谊的时候,对方听到我们是重大土木的都

特别感兴趣,因为当时只有我们土木可以在找工作时顺便把女票的工作一起签了。到我大二的时候,土木降到第八,大家心想,好歹还是老八校,我们还能接受。但是大三时重大土木全国并列第十三,当时整个学院都炸开锅了,因为学院的好多人都觉得老八校的荣誉不在了,各种不满都来了。当然排名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那份荣誉。其实也就那时候开始我还有周边一些小伙伴才真正去关注发现重大的一些问题。 言归正传,以下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一、困局 1、学校层面 (1)地理位置的限制 这种限制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的欠发达。即使重庆是直辖市,即使重庆有各种各样的好,即使重庆未来潜力再大,但就目前来说,甚至是未来5年10年来说,它就是比不过北上广江浙。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往富裕发达的城市跑,科研能力强的人都愿意去城市好、资源多的高校去,这种马太效应会吸走西部地区的人才,并且使得很多新毕业的优秀人才也往北上广江浙去。 二是城市的不够出名。就算重庆现在增速全国第一,就算重庆10年后GDP持平京沪,但城市知名度的增长还是会慢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