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仪表实验

智能仪表实验

智能仪表实验
智能仪表实验

智能仪表实验实验一:LED显示实验

实验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1=P1^0;

sbit D2=P1^1;

sbit D3=P1^2;

sbit D4=P1^3;

sbit D5=P1^4;

sbit D6=P1^5;

sbit D7=P1^6;

void Delay1ms() //@12.000MHz

{

unsigned char i, j;

i = 2;

j = 239;

do

{

while (--j);

} while (--i);

}

void DelayNms(uint x) //@12.000MHz

{

uint i;

for(i=0;i

Delay1ms();

}

void main()

{

while(1)

{

P1=0X88;//D0,D1,D2,D4,D5,D6亮,显示0

DelayNms(1000);

P1=0XDB;//D2,D5亮,显示1

DelayNms(1000);

P1=0XA2;//D0,D2,D3,D4,D6亮,显示2

DelayNms(1000);

P1=0X92;//D0,D2,D3,D5,D6亮,显示3

DelayNms(1000);

P1=0XD1;//D1,D2,D3,D5亮,显示4

DelayNms(1000);

P1=0X94;//D0,D1,D3,D5,D6亮,显示5

DelayNms(1000);

P1=0X85;//D1,D3,D4,D5,D6亮,显示6

DelayNms(1000);

P1=0XDA;//D0,D2,D5亮,显示7

DelayNms(1000);

P1=0X80;//D0,D1,D2,D3,D4,D5,D6亮,显示8

DelayNms(1000);

P1=0X90;//D0,D1,D2,D3,D5,D6亮,显示9

DelayNms(1000);

}

}

实验二:A/D转换实验:

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ADCDat[3];

//uchar bdata ADCbase_at_0x2f; sbit ADC=PSW^5;

sbit COM=P3^1;

void Tran()

{

uchar Dat;

Dat=ADCDat[0];

if((Dat&0x40)==0x40)

{

P1=0xFF;P2=0xFF;P3|=0XF0;

return;

}

if((Dat&0x20)==0x20)

{

P1=0x00;P2=0x00;P3|=0X0F;

return;

}

if((Dat&0x80)==0x80) COM=0;

else COM=1;

Dat=_crol_(ADCDat[0],4);

Dat=Dat&0xf0;P3&=0X0f;P3|=Dat;

P1=ADCDat[1];P2=ADCDat[2];

return;

}

void main()

{

//ADCDat=0x20;

P0=0x0FF;TCON=0x01;IE=0x81;

while(1)

{

// if(ADC==1)

// {

// ADC=0;Tran();

// }

}

}

void int0() interrupt 0 using 1

{

uchar Dat1;

IE=0x00;

Dat1=P0;

if((Dat1&0xf0)==0)

{

Dat1=_crol_((Dat1&0x0f),4);

ADCDat[0]=(Dat1&0xe0)|(_crol_(Dat1,4))&0x01;

do Dat1=P0;

while((Dat1&0x80)==0);

ADCDat[1]=_crol_((Dat1&0x0f),4);

do Dat1=P0;

while((Dat1&0x40)==0);

Dat1=Dat1&0x0f;

ADCDat[1]=ADCDat[1]|Dat1;

do Dat1=P0;

while((Dat1&0x20)==0);

ADCDat[2]=_crol_((Dat1&0x0f),4);

do Dat1=P0;

while((Dat1&0x10)==0);

Dat1=Dat1&0x0f;

ADCDat[2]= ADCDat[2]|Dat1;

ADC=1;

}Tran();

IE=0x81;

}

实验三:D/A转换实验

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sine_table[]={0x80,0x8c,0x98,0xa5,0xb0,0xbc,0xc7,0xd1,

0xda,0xe2,0xea,0xf0,0xf6,0xfa,0xfd,0xff,

0xff,0xff,0xfd,0xfa,0xf6,0xf0,0xea,0xe3,

0xda,0xd1,0xc7,0xbc,0xb1,0xa5,0x99,0x8c,

0x80,0x73,0x67,0x5b,0x4f,0x43,0x39,0x2e,

0x25,0x1d,0x15,0xf,0x9,0x5,0x2,0x0,0x0,

0x0,0x2,0x5,0x9,0xe,0x15,0x1c,0x25,0x2e,

0x38,0x43,0x4e,0x5a,0x66,0x73};

sbit K1=P2^7;

sbit WR1=P2^5;

void Delay(uchar x)

{

uchar i;

while(--x)for(i=0;i<1;i++);

}

void main()

{

uchar k;

while(1)

{

if(K1==0)

{

for(k=0;k<64;k++)

{

WR1=1;

P0=sine_table[k];

WR1=0;

Delay(1);

}

}

else

{

for(k=0;k<255;k=k+4)

{

WR1=1;

P0=sine_table[k];

WR1=0;

Delay(1);

}

}

}

}

实验四:步进电机实验

实验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FFW[]={0X03,0X02,0X06,0X04,0X0C,0X08,0X09,0X01,}; uchar code REV[]={0X01,0X09,0X08,0X0C,0X04,0X06,0X02,0X03,}; sbit K1=P3^0;

sbit K2=P3^1;

sbit K3=P3^2;

void delay_ms(uint x)

{

uchar t;

while(x--)

for(t=0;t<120;t++);

}

void STEP_MOTOR_FFW(uchar n)

{

uchar i,j;

for(i=0;i<1*n;i++)

{

for(j=0;j<8;j++)

{

if(K3==0)break;

P1=FFW[j];

delay_ms(200);

}

}

}

void STEP_MOTOR_REV(uchar n) {

uchar i,j;

for(i=0;i<1*n;i++)

{

for(j=0;j<8;j++)

{

if(K3==0)break;

P1=REV[j];

delay_ms(200);

}

}

}

void main()

{

uchar n=3;

while(1)

{

if(K1==0)

{

P0=0XFE;

STEP_MOTOR_FFW(n);

//if(K3==0)break;

}

else if(K2==0)

{

P0=0XFD;

STEP_MOTOR_REV(n);

//if(K3==0)break;

}

else

{

P0=0XFb;

//P1=0X03;

}

}

}

实验五、六:热电阻测温装置

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CS=P3^3; //使能。

sbit CLK=P3^0;//时钟

sbit DO=P3^1; // 数据输出

sbit DI=P3^1;//数据输入

char CC[]="11001001";

uchar

tab[]={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 uchar code tab2[17]={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uchar temp;

uint vvv,i;

uint tem;

//通道的选择:0x02就是单通道0;0x03就是单通道1;

//0x00就是双通道ch0="+";ch0="-"

//0x01就是双通道ch0="-";ch0="+"

void delay(int tt)//延时

{

while(tt--)

{for(i=0;i<120;i++);}

}

void startADC()

{

CS=1;

_nop_();

_nop_();

CLK=0;

_nop_();

_nop_();

CS=0;

_nop_();

_nop_();

DI=1;

_nop_();

_nop_();

CLK=1;

_nop_();

_nop_();

DI=0;

_nop_();

_nop_();

CLK=0;

_nop_();

_nop_();

}

void choiceADC(uint CH)//CH为0选择通道ch0,为1,选择ch1进行AD转换

{

startADC();

if(CH==0)

{

DI=1;

_nop_();

CLK=1;//上升沿DI=1

_nop_();

CLK=0;//1个下降沿DI=1

_nop_();

DI=0;

_nop_();

CLK=1;

_nop_();

CLK=0;//第3个上升沿DI=0

_nop_();

}

else

{

CLK=0;

_nop_();

DI=1;

_nop_();

CLK=1;//上升沿DI=1

_nop_();

CLK=0;//1个下降沿DI=1

_nop_();

DI=1;

_nop_();

CLK=1;//第3个上升沿DI=0

_nop_();

}

/********通道选择结束开始读取转换后的二进制数****/ CLK=1;

_nop_();

CLK=0;//下降沿读数,一下进行判断和处理,共8次

for(i=0;i<8;i++)

{

DI=1;

if(DO)

{

temp |=0x01;

}

else

{

temp &=0xfe;

}

CLK=0;

_nop_();

CLK=1;

temp=temp<<1;

}

vvv=temp;

}

void display(uint dat)

{

P2=0xfb;

//P0=tab2[dat/100];

P0=(dat/100);

delay(1);

//P0=0xff;

P2=0xfd;

//P0=tab2[dat%100/10];

P0=(dat%100/10);

delay(1);

//P0=0xff;

P2=0xfe;

//P0=tab2[dat%10];

P0=(dat%10);

delay(1);

//P0=0xff;

}

void main()

{

P2=0x00;

P0=0xff;

while(1)

{

choiceADC(0);

delay(1);

tem=29013-100*sqrt(336701-(long int)(785012*vvv/10000)+578)/2;

display(tem);

//display(vvv);

}

}

实验七: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rb[101];

uchar bi=0;

uchar code dis[]={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00};

uchar code LEDTABVCC[]={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 86,0X8E};

void delay(uchar m)

{

uchar i;

while(--m)

for(i=0;i<120;i++);

}

void main()

{

uchar i,a;

P0=0Xff;

rb[0]=0x0a;

SCON=0X5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PCON=0X00;

IE=0X91;

IT0=1;

IP=0X01;

TR1=1;

while(1)

{ P2=0X01;

for(i=0;i<6;i++)

{ if(i==0)P2=0X01;

if(rb[i]==0x0a)

break;

P0=LEDTABVCC[rb[i]];

delay(10);

// i++;

P2=_crol_(P2,1);

//P2=a;

}

// P0=0X00;

bi=0;

}

}

void uart() interrupt 4

{

uchar c;

if(RI==0)

return;

RI=0;

c=SBUF;

if(c>='0'&&c<='9')

{

rb[bi]=c-'0';

rb[bi+1]=0x0a;

bi=(bi+1)%100;

}

}

void ex0() interrupt 0

{

uchar *s="单片机与串口调试助手之间的通信!\r\n";

uchar i=0;

while(s[i]!='\0')

{

SBUF=s[i];

while(TI==0);

TI=0;

i++;

}

}

多功能智能仪表设计

摘要 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经常需要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及显示。液晶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显示器件,液晶不但用来显示各种文字,还可以动态的显示各种图案及画面。本设计是一个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温湿度检测及显示装置。该装置由温湿度检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四部分组成,本设计检测模块采用技术成熟的DHT11作为测量温湿度的传感器;控制系统芯片采用功能强大、价位低廉的AT89C52单片机;显示系统采用大屏幕的QC12864B液晶显示屏。 整个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主程序、DHT11温湿度转换的驱动程序、显示子程序等模块组成。DHT11温湿度传感器数字信号经单片机综合分析处理,实现温湿度显示以及曲线绘图各种功能。由本设计课题做成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量程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实用性。 关键字:温湿度;STC89C51单片机;12864;DHT11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仪表已成为仪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智能仪表采用图形点阵液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提供了丰富灵活的显示内容 ,更符合人性化的特点。智能仪表的功能是否强大、用户操作性是否方便 ,都必须通过界面友好的外观和可操作性来体现。可见,人机界面是智能仪表开发中的主要环节,在开发的工作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液晶显示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作了研究。 液晶概述 某些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呈现液态晶体状态,这种状态既不同于各向同性的液体,也不同于在三维空间分子完全规则排列的固体晶体,但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和分子排列的有序性。这种处于液体和晶体之间过渡相态的物质称为液晶。 液晶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前者是物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状态,后者是物质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而形成的。液晶分子呈棒状或条状,宽约十几纳米,长约数纳米液晶分子有较强的电偶极矩和容易极化的化学团。由于液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弱,所以液晶分子容易呈现各种状态。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电导率、折射率、磁化率等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电光效应,从而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缩写为LCD)。 液晶的主要应用有:办公自动化(OA)、个人数字助理(PDA)、设备自动化(FA)、通讯、车辆设备等。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目前,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感器在工业部门的应用普及率已被国际社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仪表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对自控仪表和控制元器件有一具体认识。 2、了解自控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学习并安装不同的温度自控电路。 3、通过对不同电路的调试和数据测量,初步掌握仪表自控技术。 4、要求按流程组装实验电路,并测量加热反应釜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5、要求待反应釜加热腔温度稳定后测量加热釜轴向温度分布规律。 二、实验原理 仪表自动控制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是极其重要的,它减少大量手工操作,使操作人员避免恶劣、危险环境,自动快速完成重复工作,提高测量精度,完成远程传输数据。本实验就是仪表自动控制在化工生产和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温度的仪表自动控制。 图-1所示是本实验整套装置图。按图由导线连接好装置,首先设置“人工智能控制仪”的最终温度,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用于控制“SSR”(固态继电器),则当加热釜温度未达到最终温度时“SSR”是通的状态,电路导通,给加热釜持续加热;当加热釜温度达到最终温度后“SSR”是不通的状态,电路断开,加热釜加热停止。本实验研究的数据对象有两个:其一,测量仪表在加热釜开始加热后测量的升温过程,即温度随时间变化;其二,当温度达到最终温度并且稳定后,测量温度沿加热釜轴向的分布,即稳定温度随空间分布。 图-1 实验装置图

1、控温仪表,2测温仪表,3和4、测温元件(热电偶),5电加热釜式反应器, 6、保险 7、电流表,8固态调压器,9、滑动电阻,10、固态继电器(SSR),11、中间继电器,12、开关 实验装置中部分仪器的工作原理: 1,控温仪表: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控制SSR,当加热釜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时SSR使电路导通,持续加热;当达到最终温度后SSR使电路断开,加热停止。 2,测温仪表:与测温的热电偶相连,实时反馈加热釜内温度的测量值。 3、4,热电偶:分别测量加热腔和反应芯内的温度。工作原理:热电阻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它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焊接而成。焊接的一端插入被测介质中,感受被测温度,称为热电偶的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称为自由端或冷端。若将其两端焊接在一起,且两段存在温度差,则在这个闭路回路中有热电势产生。如在回路中加一直流毫伏计,可见到毫伏计中有电势指示,电势的大小与两种不同金属的材料和温度有关,与导线的长短无关。 图2 热电偶工作原理 8,RSA固态调压器原理:通过电位器手动调节以改变阻性负载上的电压,来达到调节输出功率的目的(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输出端接加热回路,输入端接控温仪表。 10,SSR 固态继电器工作原理: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无触点通断电子开关,为四端有源器件。其中两个端子为输入控制端,另外两端为输出受控端。在输入端加上直流或脉冲信号,输出端就能从关断状态转变成导通状态(无信号时呈阻断状态),从而控制较大负载。可实现相当于常用的机械式电磁继电器一样的功能

自动化仪表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仪表实验报告 姓名:大葱哥 学号: 班级:测控1202 2015.6.25

实验二S7-200 PLC 基本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7-200PLC 实验系统及外部接线方法。 2、熟悉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的程序开发环境。 3、掌握基本指令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 1、智能仪表开发综合实验系统一套 (包含PLC主机、各实验挂箱、各功能单元、PC机及连接导线若干)三、实验系统 三、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接线前必须先断开电源开关,严禁带电接线。接线完毕,检查无误后,方可上电。 2、实验过程中,实验台上要保持整洁,不可随意放置杂物,特别是导电的工具和多余的导线等,以免发生短路等故障。系统上电状态下,电源总开关下方L、N端子间有220VAC输出,实验中应特别注意! 3、本实验系统上的各档直流电源设计时仅供实验使用,不得外接其它负载。 4、实验完毕,应及时关闭各电源开关(置关端),并及时清理实验板面,整理好连接导线并放置规定的位置。 四、实验内容 (一)熟悉S7-200PLC的接线方法 (二)STEP7-Micro/WIN软件简介 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为用户开发PLC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在实验中应用梯形图语言进行编程。编程的基本规则如下: 1、外部输入/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器件的接点可多次重复使用,无需用复杂的程序结构来减少接点的使用次数。 2、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线圈接在右边。接点不能放在线圈的右边,在继电器控制的原理图中,热继电器的接点可以加在线圈的右边,而PLC的梯形图是不允许的。 3、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如果需要,可以通过一个没有使用的内部继电器的常闭接点或者特殊内部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来连接。 4、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操作,应尽量避免线圈重复使用。 5、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执行,如不符合顺序执行的电路就不能直接编程。 6、在梯形图中串联接点使用的次数是没有限制,可无限次地使用。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可以并联输出。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实验报告【完整模板(含数据处理和思考题)】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教师: 提交日期: XXX大学XXX学院

实验一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校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压力变送器的使用 3.掌握压力校验仪的使用 4.掌握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精度校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1.弹簧管压力表8台 2.压力变送器8台 3.XFY-2000型智能数字压力校验仪8台 三、复习教材 压力测量及仪表相关章节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仪表 了解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测压原理、结构及功能,熟悉并掌握压力校验仪的正确使用。 2、压力校验仪准备 1)上电:按下压力校验仪后面板的电源开关,显示器倒计时3、2、1、0后自动校零,进入测量状态; 2)选择压力单位:按右向键,选择压力单位为MPa; 3)预压:为减少迟滞,先进行预压测试(将压力加到0.6MPa左右,泄压至常压,如此循环几次); 4)调零:循环上述操作后,若压力读数偏离零点,按ZERO键即可压力调零; 5)管线接线:将导压管两头分别与内螺纹转换接头及压力校验仪压力输出接口连接。 3、压力表基本误差校验 1)将压力表压力输入口与内螺纹转换接头相连接并检查密封性; 2)正行程测量:将校验仪的手操泵产生的压力加到压力表上,改变压力表输入压力大

小,依次使压力表指针指示各满刻度,同时将压力表的各输入压力记录于表1; 3)反行程测量:将校验仪的输出压力加大至超过压力表满量程,并逐渐改变压力表输入压力的大小,依次使压力表指针指示各满刻度,同时将压力表的各输入压力记录于表1; 4)误差计算: 100%P P δ-=?指示输入最大值 ()相对百分误差压力表量程 100%P P α-= ?入正入反最大值 ||变差压力表量程 4、压力变送器基本误差校验 1)将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正压室接口(负压室通大气)与内螺纹转换接头相连接并检查密封性; 2)按▲键,将显示器测量选择到I :00.000mA ,若清零按ZERO 键。将压力变送器电流信号端子正确接入压力校验仪的电流信号测量端子(红线一端接变送器信号输出的正端,另一端接校验仪24V 电源正极输出端;黑线一端接变送器信号输出的负端,另一端接校验仪直流电流测量正极输入端); 3)正行程测量:将校验仪的手操泵产生的压力加到压力变送器上,从小到大改变压力变送器输入压力(0.0MPa 、0.1MPa 、0.2MPa 、0.3MPa 、0.4MPa 、0.5MPa 、0.6MPa ),依次测量压力变送器在各标准压力点时输出电流的大小,并将其记录于表2; 4)反行程测量:将校验仪的输出压力加大至超过压力变送器满量程,从大到小改变压力变送器输入压力(0.6MPa 、0.5MPa 、0.4MPa 、0.3MPa 、0.2MPa 、0.1MPa 、0.0MPa ),依次测量压力变送器在各标准压力点时输出电流的大小,并将其记录于表2; 5)误差计算: 100%16I I δ-=?标准最大值 实测()相对百分误差 100%16 I I α-= ?最大值 实测正实测反||变差 5、实验完毕,切断电源,仪器设备复原 五、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装置与仪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实验名称: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半导体温控实验系统指导教师:陆会明 学生姓名:洪怡婷 学号:1111190207 班级:创新自1101班 日期:2015年1月19日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一:变频器基本操作的实验目的: 1.认识变频器操作面板及各功能键的功能、操作方法; 2.认识调速系统信号流向。 二、实验仪器 ABB三相交流电动机一台,ABB_ACS150变频器一台,PID控制器,记录仪,万用表,电工工具,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控制器工作原理及使用及配置方法; 1)输入可自由选择热电偶、热电阻、电压及电流。内含非线性校正表格,无需外部校正,测量精确稳定。采用先进的AI人工智能PID 调节算法,无超调,具有自整定(AT)工能。具有手自动无扰切换功能 及电软启动功能。采用X3高精度电流输出模块,精度可达0.2%,提高 调节器的输出精度。仪表使用前应该根据其输入、输出规格及功能要求 来设置正确的参数。配置好参数才可以投入使用。 控制器输入类型有热电偶,热电阻,线性电压,线性电流(需外接精密电阻分流),A/D转换器每秒采样8次,控制周期0.5-120s可调。 2)变频器工作原理及使用及配置方法; ABB ACS150是一种控制交流电机的变频器,可以安装在墙上或者柜体中。它具有固定式控制盘和固定式电位器,面板操作简单,速度可 直观设定。同时,其内部集成EMC滤波器,无需外接滤波器。 3)无纸记录仪工作原理及使用及配置方法; 多通道输入,支持多种输入类型,图形化界面,画面直观,可同时记录4个通道数据,具有上限下限报警功能。控制器输 入类型有热电偶,热电阻,线性电压,线性电流(需外接精密电阻分 流),线性输入量程最大为-20000到20000。 四、试验方法和步骤 1.手动变频调速系统接线

智能仪器课设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设计题目:智能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班级:0901103班 设计者:赵闯黄乐天谭智林杨鹏 学号:1090110304 指导教师:赵永平 设计时间: 2012.12.01至2011.12.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引言 (5) 二.设计要求 (5) 三.总体方案设计 (6) 1.采用译码芯片处理A/D转换电路输出信号控制显示 (6) 2.采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处理A/D转换电路输出信号控制显示 (6) 3. 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处理A/D转换电路输出信号控制显示 (7) 四.硬件电路设计 (7) 1.系统框图 (7) 2.电源电路 (7) 本电路主要功能是为芯片提供标准电压。 (7) 3.缓冲电路 (9) 4.交直流转换电路 (10) 5.A/D转换电路 (10) 6.量程转换及保护电路 (13) 7.主控模块 (14) 8.显示和远程接口模块 (15) (1)显示模块 (15) (2)远程接口模块 (15) 9.自检 (16) 五.软件设计 (16) 1.SYSTEM文件夹内的函数 (17) (1)delay 函数 (17) (2)sys文件夹 (20) (3)usart文件夹 (20) 2.自检和滤波 (24) 3. A/D转换子程序 (25) 4.量程转换子程序 (26) 六.仿真结果 (26) 七.误差分析 (27) 八. 评价及心得 (28)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记录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简单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 学号201009130102 年级10 学院理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姓名马洪岳 指导教师刘怀强

摘要 本实验完成采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的自寻迹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与白色地面色差很大的黑色路线引导小车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在意外偏离引导线的情况下自动回位。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STC89C51作为小车检测、控制、时间显示核心,以实验室给定的车架为车体,两直流机为主驱动,附加相应的电源电路下载电路,显示电路构成整体电路。自动寻迹的功能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高低电平将信号送给单片机,由单片机通过控制驱动芯片L298N驱动电动小车的电机,实现小车的动作。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L298N;红外传感器;寻迹 一、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进一步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特别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学习51单片机在系统中的控制功能,能够合理设计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并使之与单片机构成整个系统。 二、设计要求 该智能车采用红外传感器对赛道进行道路检测,单片机根据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状态判断小车当前状态,通过电机驱动芯片L298N发出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小车姿态的控制,绕跑到行驶一周。 三、软硬件设计 硬件电路的设计 1、最小系统: 小车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图1是其最小系统电路。主要包括: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1)、电源电路:给单片机提供5V电源。 (2)、复位电路:在电压达到正常值时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技术实验指导书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1 单片机实验板 (3) 1.1 资源介绍 (3) 1.2原理图 (5) 1.3 PCB丝印图 (7) 2 KEIL软件的使用 (8) 3 STC-ISP下载软件的使用方法 (16) 实验一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 实验二键盘及LCD显示 (23) 实验三基本数据处理算法 (29) 实验四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器综合设计实验 (32) 实验五PID温度控制器 (33)

1 单片机实验板 1.1 资源介绍 1)采用STC8952RC(与标准51指令、脚位完全兼容),支持在线串行ISP下载。 2)供电方式:USB供电及下载 3)USB转串口RS232 (PL2303芯片) 4)4个LED发光管,1个电源指示灯 5)四位数码管 6)4个独立式键盘(包含外部中断按键),1个复位或下载按键 7)DS1302 一片 8)AT24C02一片 9)热敏电阻1支 10) 加热电阻 1个 11)12864液晶显示接口 12)PCF8573一片 13)AD电位器一个 14) 蜂鸣器一个 15)DS18B20温度传感器(选配件) 16)IrDA红外接收头(遥控器为选配件) 产品图片:

资源分配图如下:

1.2原理图 USB 电源 PL2303 下载芯片 红外接收 蜂鸣器 5V GND 复位 下载键 电源 指示灯 四个独立按键 MCU : STC89C52 所有IO 引出 24C02 DS130 发热电阻 DS18B20接口 热敏电阻 12864液晶接口 PCF8573 DA 指示 加热指示灯 AD 电位器

物理实验示波器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简介】 示波器是用来显示被观测信号的波形的电子测量仪器,与其他测量仪器相比,示波器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显示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大,过载能力强;容易组成综合测试仪器,从而扩大使用范围;可以描绘出任何两个周期量的函数关系曲线。从而把原来非常抽象的、看不见的电变化过程转换成在屏幕上看得见的真实图像。在电子测量与测试仪器中,示波器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表征的所有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频率和相位差等。若配以适当的传感器,还可以对温度、压力、密度、距离、声、光、冲击等非电量进行测量。正确使用示波器是进行电子测量的前提。 第一台示波器由一只示波管,一个电源和一个简单的扫描电路组成。发展到今天已经由通用示波器到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数字示波器、逻辑示波器、智能化示波器等近十大系列,示波器广泛应用在工业、科研、国防等很多领域中。 Karl Ferdinand Braun 生平简介 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Karl Ferdinand Braun 于1897年发明世界上第一 台阴极射线管示波器,至今许多德国人仍称CRT 为布朗管(Braun Tube)。 【实验目的】 1、 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及频率值。 3、 通过观察李沙如图形,学会一种测量正弦波信号频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VD4322B 型双踪示波器、EM1643型信号发生器、连接线及小喇叭等 图8-2 VD4322型双踪示波器板面图 1、电源开关 2、电源指示灯 3、聚焦旋钮 4、亮度调节旋钮 5、Y1(X)信号输入口 6、Y2信号输入口 7、 8、入耦合开关(AC-GND-DC ) 9、10、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开关(V/格)11、1Y 位移旋钮12、2Y 位移旋钮13、工作方式选择开关(1Y 、2Y 、交替、断续)14、扫描速度(时间/格)选择开关15、扫描微调控制旋钮16、水平位移旋钮17、电平调节旋钮 图8-1 Karl Ferdinand Braun 5 6 8 9 10

智能测速小车实验报告

XXXX大学 智能测速小车系统的设计 报告书 院(系)名称: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班级: 时间:

目录 智能测速小车系统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3) 1.1 开发背景 (3) 1.2设计思路 (3) 2.STC89C52RC单片机简介 (4) 2.1标准功能 (4) 2.2主要特性 (4) 2.3器件参数 (4) 2.4引脚说明 (5) 3.光电传感器 (6) 3.1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6) 3.2 光电传感器的常用类型 (6) 4.仿真图及其结果 (7) 4.1仿真电路图 (7) 4.2仿真结果 (7) 5.软件程序设计 (10) 5.1 语言的选用 (10) 5.2程序设计流程图 (10) 5.心得体会 (12) 5.1 个人心得 (12) 5.2总结: (13) 附录A 元器件清单................................................... I 附录B 源程序...................................................... I I 附录C 实物图...................................................... I V

1.绪论 1.1 开发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设备越来越高的应用需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高性能的应用与发展需求。显然,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和开发手段, 正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各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目前,嵌入式系统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计算机方面的学科方向,并迅速渗透到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等学科。嵌入式方向包括了软硬件协同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大于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工具和开发核心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 应用领域之一。 毋庸置疑,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开始重视起来,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各种大型的创新比赛,比如:亚洲广播电视联盟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众多重要竞赛都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与强化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所以作为机电一体化学生,必须加倍努力,为逐步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并超过之而努力。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小车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一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所以立“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测速设计”一题作为尝试。 这项设计是以采购的小车为基础,采用16位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逐步实现测速、调速、显示这三大功能。 本次设计主要解决问题是如何实现所要求的三大功能,最后完成硬件实物的组装,并编制相关程序,使其实现功能的融合,做出具有预先要求功能的实物。 1.2设计思路 图1.1 简易硬件框图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调研报告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发展与仪器 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3年6月16日

电子测量技术发展与仪器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地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测量仪器的不断更新。本文介绍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并论述了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最后,探讨了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展、测量、仪器、趋势 一、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大生产中那些要求精密和准确测量的内容通常都是运用了电子测量的方法来实现的。电子测量主要应用于电专业的测量,例如电信号传输特性的测量。电子测量也广泛的应用于非电专业的测量。例如,它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能量转化器把非电量转换为电量进行研究,而后得出反映出非电量的测量结果。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的内容愈来愈广泛,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量的测量,包括对于电流、电压、电功率的测量。 (2)信号的特性及所受干扰的测量,例如信号的失真度、频率相位、脉冲参数、调制度、信号频谱、信噪比等。 (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例如电限、电感、电容、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扬效应管等)的测量,集成电路的测量,电路频率响应、通频带宽度、品质因数、相位移、延时、衰减和增益等的测量。 由于电子测量技术的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许多非电量的测量也可以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再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测量。例如,高温炉中的温度、深海的压力等许多人们不能亲身到的地方或无法直接测量的量,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测量。与其它的测量相比,电子测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电子测量能工作在这样宽的频率范围,这就使它的应用范围很广。 (2)量程很广,由于所测量的大小相差极大,要求测量仪器的量程也极宽,同一台电子仪器,经常能做到量程宽达很多数量级。 (3)测量准确度高,电子仪器的准确度通常可比其它测量仪器高很多,特别是对频率和时间的测量。电子测量准确度高,正是它在现代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4)测量速度快,电子测量由于是通过电子运动和电磁波的传播来进行工作的,因此具有其它测量方法通常无法类比的高速度。 (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显示方式又可以做到清晰、直观。由于可以把电子仪器或与它连接的传感器放到人类不便长期停留或无法到达的区域去进行遥测,而且可在被测对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对于测量结果,电子测量的显示方法也比较清晰、直观。 (6)易于利用计算机,形成电子测量与计算技术的紧密结合。 二、国内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过去与现状 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大致经历了“模拟式-数字式-智能式、程控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重点发展电子产业中就规划了电子测量仪器。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不但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电子仪器产业体系,还有一大批电子测量技术人才。最近几年,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在以下一些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调制域分析仪研究成功。调制域测试技术是20世纪末出现的十分重要且技术难度很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

实验一:知识表示方法 一、实验目的 状态空间表示法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基本的知识表示方法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状态空间搜索策略的基础,本实验通过牧师与野人渡河的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表示的了解和应用,为人工智能后续环节的课程奠定基础。 二、问题描述 有n个牧师和n个野人准备渡河,但只有一条能容纳c个人的小船,为了防止野人侵犯牧师,要求无论在何处,牧师的人数不得少于野人的人数(除非牧师人数为0),且假定野人与牧师都会划船,试设计一个算法,确定他们能否渡过河去,若能,则给出小船来回次数最少的最佳方案。 三、基本要求 输入:牧师人数(即野人人数):n;小船一次最多载人量:c。 输出:若问题无解,则显示Failed,否则,显示Successed输出一组最佳 方案。用三元组(X 1, X 2 , X 3 )表示渡河过程中的状态。并用箭头连接相邻状态以 表示迁移过程: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例:当输入n=2,c=2时,输出:221->110->211->010->021->000 其中:X 1表示起始岸上的牧师人数;X 2 表示起始岸上的野人人数;X 3 表示小船现 在位置(1表示起始岸,0表示目的岸)。 要求:写出算法的设计思想和源程序,并以图形用户界面实现人机交互,进行输入和输出结果,如: Please input n: 2 Please input c: 2 Successed or Failed?: Successed Optimal Procedure: 221->110->211->010->021->000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上述实验要求。

电子秤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 子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电子科技大学 设计题目:电子称姓名:

学生姓名 任务与要求 一、任务 使用电阻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实现电子秤。用砝码作称重比对。 二、要求 准确、稳定称重; 称重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提高称重精度; 实现“去皮”、计价功能; 具备“休眠”与“唤醒”功能,以降低功耗。

电子秤 第一节绪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运用上,对电子秤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影响其精度的因素主要有:机械结构、传感器和数显仪表。在机械结构方面,因材料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限制,会使力的传递出现误差,而传感器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加上信号放大、模数转换等环节存在的非线性,使得整个系统的非线性误差变得不容忽视。因此,在高精度的称重场合,迫切需要电子秤能自动校正系统的非线性。此外,为了保证准确、稳定地显示,要求所采用的ADC具有足够的转换位数,而采用高精度的ADC,自然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基于电子秤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并且精度高的智能电子秤设计方案。通过运用很好的集成电路,使测量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采用数字滤波技术,使稳态测量的稳定性和动态测量的跟随性都相当好。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AD620N放大电路,ADC模数转换,STM32单片机,OLED 显示屏,矩阵键盘,电子秤。 1.1引言 本课程设计的电子秤以单片机为主要部件,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输出电压和标准重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其中测量电路中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本设计采用全桥测量电路,是系统产生的误差更小。输出的数据更精确。而AD620N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以满足A/D 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A/D转换的作用是把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进行模拟量转数字量转换,然后把数字信号输送到显示电路中去,最后由OLED

智能仪表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 智能仪表综合训练设计说明书 题目:带有实时曲线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学生姓名:xx 学号:xx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xx 指导教师:xx

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经常需要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及显示。液晶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显示器件,液晶不但用来显示各种文字,还可以动态的显示各种图案及画面。本设计是一个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温湿度检测及显示装置。该装置由温湿度检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四部分组成,本设计检测模块采用技术成熟的DHT11作为测量温湿度的传感器;控制系统芯片采用功能强大、价位低廉的AT89C52单片机;显示系统采用大屏幕的QC12864B液晶显示屏。 整个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主程序、DHT11温湿度转换的驱动程序、显示子程序等模块组成。DHT11温湿度传感器数字信号经单片机综合分析处理,实现温湿度显示以及曲线绘图各种功能。由本设计课题做成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量程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实用性。 关键字:温湿度;STC89C51单片机;12864;DHT11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仪表已成为仪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智能仪表采用图形点阵液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提供了丰富灵活的显示内容 ,更符合人性化的特点。智能仪表的功能是否强大、用户操作性是否方便 ,都必须通过界面友好的外观和可操作性来体现。可见,人机界面是智能仪表开发中的主要环节,在开发的工作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液晶显示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作了研究。 1.2 液晶概述 某些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呈现液态晶体状态,这种状态既不同于各向同性的液体,也不同于在三维空间分子完全规则排列的固体晶体,但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和分子排列的有序性。这种处于液体和晶体之间过渡相态的物质称为液晶。 液晶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前者是物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状态,后者是物质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而形成的。液晶分子呈棒状或条状,宽约十几纳米,长约数纳米液晶分子有较强的电偶极矩和容易极化的化学团。由于液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弱,所以液晶分子容易呈现各种状态。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电导率、折射率、磁化率等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电光效应,从而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缩写为LCD)。 液晶的主要应用有:办公自动化(OA)、个人数字助理(PDA)、设备自动化(FA)、通讯、车辆设备等。

智能仪表设计--褚光宇

目录 1、绪论 (2) 1.1设计目的 (2) 2、设计指标及任务 (3) 2.1题目 (3) 2.2仪表功能 (3) 2.3主要技术指标 (3) 3、硬件设计 (3) 3.1、主板硬件 (3) 3.1.1 主机模块的设计 (3) 3.1.2键盘和显示器模块设计 (4) 3.2、副板硬件设计 (6) 3.2.1 DAC0832 (6) 3.2.2 基准电源 (6) 3.2.3 ADC0809 (6) 3.2.4 D触发器 (7) 3.2.5 或非门 (7) 3.3、硬件调试及问题解决 (8) 3.3.1调试步骤 (8) 3.3.2 问题及解决方法 (8) 4、数据误差分析 (9) 5、总结 (9) 附录: (10) 附录一:A/D输入数据及对应曲线 (10) 附录二:D/A输出数据及对应曲线 (10) 附录三:主板原理图 (11) 附录四:副板原理图................................................................................................. - 11 - 附录五:主板PCB图 (12) 附录六:副板PCB图 (12) 附件七:元器件清单 (13)

1、绪论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片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是集CPU、RAM、ROM、I/O接口和终端系统与同一硅片的器件。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片机发展迅速各类新产品不断涌现出现许多新产品,出现了许多高性能新型机种现已成为工业控制和各控制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单片机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好、价格便宜等独特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到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成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更新换代的理想机种,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人们生活中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中的智能仪表等不乏应用单片机技术的产品,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论上,更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单片机的使用方法。 随着智能仪表设计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我们已经在理论上学习过了单片机的知识,而智能仪表色课程设计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技术提供了平台。让我们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去。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此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都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此次课程设计要求完成通用智能仪表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相关元器件的选择。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1.1、设计目的 (1)熟练掌握AT89S52微处理器,HD7279芯片、X5045芯片以及A/D和D/A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动态LED显示及键盘设计原理,对智能仪器中最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一个相当对完整的程序编程,能够将单片机知识和智能仪器的设计融会贯通,同时掌握对智能仪器的软硬件构成及硬件软化方法。 (4)通过完成一个涉及MCS-51单片机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功能的最小系统目标板的设计与编程应用。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时间 同组同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年4月

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模/数(A/D)转换的工作原理。 2.掌握芯片ADC0809与微控制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芯片ADC0809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用到的模块有“SMP-201 8051模块”、“SMP-204 译码模块”、“SMP-101 8位A/D模块”、“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 2.短的20P、40P数据线各一根。 3.长的一号导线3根,转接线一根。 三、实验原理 ADC0809芯片是一种8位采用逐次逼近式工作的转换器件。它带有8路模拟开关,可进行8路模/数转换,通过内部3-8译码电路进行选通。 启动ADC0809的工作过程:先送信道号地址到A、B、C三端,由ALE信号锁存信道号地址,选中的信道的模拟量送到A/D转换器,执行语句MOVX @DPTR,A产生写信号,启动A/D转换。当A/D转换结束时,ADC0809的EOC端将上升为高电平,执行语句MOVX A,@DPTR产生读信号,使OE有效,打开锁存器三态门,8位数据就读到CPU中,A/D转换结果送显示单元。编程时可以把EOC信号作为中断请求信号,对它进行测试,用中断请求或查询法读取转换结果。实验原理参考图1-1。 图1-1 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图 本实验中ADC0809的8位模拟开关译码地址为: IN0= 8800H IN1= 8801H IN2= 8802H IN3= 8803H IN4= 8804H IN5= 8805H IN6= 8806H IN7= 8807H

智能仪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智能仪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直流电机转速测量仪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指导教师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〇一年九月

总目录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智能仪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温度测量仪设计 二、设计内容及设计要求 利用Pt100热电阻作为测温元件,设计一个温度测量仪,具有下面的功能: 1. 测量范围为0℃~500℃,精度误差小于1℃。 2. LCD液晶显示当前温度值和温度动态曲线 3. 通过继电器通断控制温度范围45℃~85℃ 4. 具有RS232通信接口。 三、时间安排 第一周: 星期一~星期二:布置任务,熟悉资料,确定仪表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熟悉实验板原理图和印刷板图。 星期三~星期五:进行仪表的方案选择,确定主要芯片、工作方式、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方式、键盘和显示方式、以及通信方式。进行硬件设计和元器件选择,画出硬件原理图。 第二周: 星期一~星期五:根据硬件原理图,焊接硬件电路;测试硬件电路的功能;软件设计,包括软件需求说明、软件结构框图、主要软件功能模块的流程图;编写程序。 第三周: 星期一~星期三:调试程序,联调软件和硬件。 星期四~星期五: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应交成果 应交成果包括: ?纸质课程设计报告和电子文档; ?硬件原理图的Protel99se文件,程序; ?可以演示的硬件和软件成果。 五、课程报告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应包括下列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仪表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要求。 ?方案选择: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方案比较,说明选定方案的理由,描述硬件和 软件的功能分工。 ?硬件设计:包括硬件结构框图、原理图及其各个主要环节的工作原理说明,元 器件选择的计算方法或者理由,利用提供的实验板焊接元器件。 ?软件设计:首先提出软件的功能需求,然后进行软件的结构设计,再画出主要 功能模块的软件框图。 ?程序编写和调试。 ?设计小结。 报告中硬件原理于用Protel99se画出,软件框图和程序流程图用Microsoft Visio画出。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感器技能实训 课题名称智能温度测温系统 姓名王先民 学号 20 班级电信S10-1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所在系电子技术系 指导教师岑永祚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11日

一、主要内容 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环境模拟信号,其输出送入AT89C51,单片机在程序的控制下,将处理过的数据送到移位寄存器74LS164,经 74LS164输出后驱动三位数码管显示。当被测温度高于18℃时,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使降温电扇以自然风的形式旋转,温度越高转速越快,温度36℃以上时风扇全速工作,点亮此功能指示灯。 二、基本要求 (1)设计测量温度范围-55℃~+125℃的智能测温系统,要求数码管实时显示测量温度,单片机根据温度高低确定风扇转速 (2)画出程序框图 (3)有完整的整机电路图(protel绘制) (4)完成格式正确、内容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参考文献 王祁,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目录 七.心得体会 (18)

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一、前言 温度是一种基本的环境参数,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在农业生产中也离不开温度的测量。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本文所介绍的智能温度测量系统是基于DS18B20型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在89C51单片机的控制下,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控制的装置。该系统测量范围宽、测量精确度高,该系统可广泛适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温度测量。 二、系统组成 智能温度测量系统主要由数字温度计、单片机控制电路、数字式温度显示电路、风扇降温电路、键盘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等六部分组成。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