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三文化生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单元)

2015届高三文化生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单元)

2015届高三文化生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单元)
2015届高三文化生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一单元)

2015届恩平一中高三一轮《文化生活》——自主复习知识详解

专题一:《文化与生活》

★★复习问题:

1、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单元主干知识构建:

一、知识要点: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特点

(1)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

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这是对①②两

个特点的概述】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伴随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提示: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提示:?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3.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提示: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例如: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知识增加,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味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

(2)增强优秀文化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提示: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例如:“拼搏、进取、团结、创优”的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促进了等标志词)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必记必背知识:

★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对经济政治、对综合国力、对个人)

1.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实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非同步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易错点提示:

1、纠错:文化对社会发展(经济、政治)起促进作用。

明确“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既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的文化。所以,笼统地说文化起促进作用是错误的,这个考点在选择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关键是对“文化”性质的双重性的理解。

2、纠错: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明确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纠错: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小点已经明确,必须强调“优秀的文化。。。。。。。。”

4、纠错:文化决定经济,文化决定政治

明确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5、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始终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传承性。

恩平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一:文化与生活客观题专练

1、(2013广东惠州四调)32.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

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材料表明()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2013广东湛江二模)30.光棍节是产生予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2013年光棍节这天,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C.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2013全国卷I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3 天津卷4)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5、(2013 海南卷1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恩平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主观题专练——《文化生活》系列

专题一:文化与生活

1、材料一: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

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销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的框架中。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为什么还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8分)

2、(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

3、材料: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和希望。也正是那个年代,美国涌现了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7分)

4.(2013·浙江卷·41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5.(2013·重庆卷·14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勒俭节约,严格通守康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10分)

6.(2011高考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

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9分)

7.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12分)

8.材料: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指出,今后10年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省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理论依据。(10分)

9.(2011高考安徽卷37)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恩平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主观题专练——《文化生活》系列

专题一:文化与生活参考答案

答案:1-5DBABB 6-10CCBDB 11-15BDBBC

1.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分)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分)

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这样才能促进三者的和谐发展,协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文化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观点评析类。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参考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文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的。(4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会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4分)

3.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经济萧条时期,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能丰富美国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秀兰·邓波儿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前进。(4分)

4.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围绕“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与材料联系分析。如“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励,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忌,以及中央强调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说明我们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参考答案】①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书本P11右下)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软实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分)

③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6分)

【提示:设问要求运用考点谈谈“正确态度”,因此联系材料时特别注意落脚点在“态度”上。】

6.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3分)

②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3分)

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7.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8.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加强文化强省建设以推动社会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分)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的公民的文化素养,促使社会和谐。(2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在提升公民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增强我省的凝聚力。(2分)

9.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

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2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2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文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也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2分)

恩平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重点考点——课堂默写过关

专题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力量(实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4、文化对人影响有哪些?

5、请写出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主干知识结构: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无答案):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导学案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走进文化生活 授课时间2018年 4 月日第周星期第节第次课授课时数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98895761.html,] 1、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2、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3、理解文化多样性与倡导主旋律的关系;辨识各种文化现象,正确进行文化选择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源学科网] 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一、呈现目标( 5 分钟) 1、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2、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3、理解文化多样性与倡导主旋律的关系;辨识各种文化现象,正确进行文化选择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来源:学.科.网Z.X.X.K] 二、达成目标(分钟)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二、知识点梳理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从整体上把握文化选择的相关知识。 例题(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4)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来源:学+科+网]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再认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观察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分析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文化影响需要自觉学习和主动感悟。 3、总结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体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文化素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三、知识清单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 4、概括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人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说明: 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发挥着深远持久的正确引导。() 说明: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说明: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广东卷]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高考,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3、(2013广东揭阳一模)30.“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给上述材料加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重点、难点】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主学习】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 (1)求索目标: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历史结论: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重振标志: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新民主主义文化: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②主线:。③主体:。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①指导思想:。②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公民。③时代要求: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特征: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特别提醒:“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 (1)灵魂: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4)基础:。 2.为什么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2)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怎么办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特别提醒:文化多样性并非指指导思想“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即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解释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确认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解释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现象,确认文化素养需要培养。 3、说出文化具有的丰富形式。解释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所受到的文化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说明我国应对文化挑战、维护文化安全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关系。 三、知识清单 1、文化的含义?区别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特点? 3、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 4、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 说明: 2.文化总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 说明: 3.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安徽卷]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 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 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高考,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 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 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 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3、[2013高考,海南卷]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 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 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 1.了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掌握调查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了解调查报告: 1.概念解说: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通讯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实材料,而且对事实的叙述都比较完整;但通讯往往是写一连串的事件情节,有形象的刻画和细节描绘,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来表现主题,而调查报告则侧重用事实说明问题,它的主题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来的。与评论相比,它们都有鲜明的观点,有理论色彩;但评论文章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实其观点,而调查报告则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2.类型: (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

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导学案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岀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___________ 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3.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 )要反对“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即一味固守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 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要反对“”和“”,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4?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实现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 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二)归纳背诵:文化创新的作用(P49-50 )文化创新的途径(P51-55 ) 二、合作学习(议) 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3、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5、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6、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实践。() 7、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8、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10、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11、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 12、结合课本P54第一个虚线框内容,谈谈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13、结合课本P54第二个虚线框内容,谈谈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四、探究未知: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学案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课前预习案】 【我的预习】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随着和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当代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出的特点。 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1)现代的发展(2)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可喜的变化 (1)原因:和的发展 (2)表现: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传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引导人们的,推动生产的发展。 2.令人忧虑的现象 (1)原因: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 (2)表现:生产、销售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有些媒体热衷于“新闻炒作”和传播“绯闻轶事”。 (3)要求: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引导。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 (1)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的特点 (2)要求:提供、的文化产品。 2.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1)内涵:面向、反映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的社会主义文化。 (2)性质:的、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的疑惑】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课堂探究案】 【课堂探究】 探究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知识生成以“缤纷网购e尚生活”为主题的 中国常熟服装城首届网货交易会在常 熟举行。此次网交会线上和线下活动精 彩联动,线上交易会以“裙彩飞扬”、 “让帅哥飞”和“快乐六一”三大主题 活动对会员产品进行集中推广。 1.现代异彩纷呈的青年女装男装与上世纪70、80年代的一色“学生蓝”“小红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从一个小切口反映了当代文化生活的什么特点? 2.中国常熟服装城首届网货交易会正式上线对服装文化市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山东省临沂市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四十讲 走进文化生活

山东省临沂市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四十讲走进文化生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 1. (2分)每年央视的春晚都为我们奉献一处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的春晚评价也有所不同。这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需要的文化产品 ③大众需要的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 (2分) (2017高二上·会宁期末) 漫画《网瘾少年》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着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②要倡导文明上网,拒绝污染 ③要让网德意识尽快在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 ④要杜绝中小学生上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3. (2分)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中国人好“面子”,随着收入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致使婚嫁彩礼日益攀升,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这种变味了的婚嫁文化() ①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要加以改造、予以剔除④是封建残余思想的一种表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4. (2分) (2019高二上·天津期中)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 . 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 . 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 . 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 . 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5. (2分) (2019高二下·黑龙江月考) 社会主义文化已经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依然在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下列属于落后文化的是() ①彭宇华、李明哲等数十名境内外人员发布诋毁、攻击政府及国家基本制度的言论 ②小明在期末考试前抽了一个下下签,心里非常郁闷 ③2018年是狗年,李老太认为与狗相克的属相为牛:龙、羊、鸡的人都不宜在狗年结婚 ④广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以网络传销为目的的“魔幻农庄”网络游戏 A . ①④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班级:姓名:学号: ①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1)为什么: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作用。 (2)怎么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技 (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 (2)怎么办:大力加强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事业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坚持把发展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为什么: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2.怎么办:(1)开展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2)完善体系。(3)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4)青年学生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疑难解答】 1.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2.反对误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3.注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关系

(完整版)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学案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一、学习提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即文化具有普遍性。 3.文化生活: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1)内涵:“文化生活”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2)外延: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3)广义上的“文化”与狭义上的“文化”的不同: 前者指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和;后者专指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同的。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特别 文 化 一 般第二单元是什么为什么 第一单元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 济、政治 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华 文 化第四单元怎么看怎么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 族精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 生活

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都属于;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和的历史中。 二、课堂探究 1.判一判:不同区域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提示:错误。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有各自特色,又有共同之处。 2.判一判: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一切现象都是文化现象。()提示: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醒:文化具有双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和社会具有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对人和社会起阻碍作用。笼统地认为“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忽视了文化的双重性。 4想一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提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精神”转化为“物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的实践,如果没有人的实践,精神永远是精神,精神不会自动转化为物质力量。 三、典型例题分析 1.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居”与文化的关系,而非文化的创造与产生,C项不符合题意。 2、电视连续剧《钢铁年代》以工业建设史为大背景,通过鞍钢工厂甚至幸福大院这个小窗户,透过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让观众得以一窥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答案C。解析《钢铁年代》属于文化作品,通过播放《钢铁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B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项说法错误。 四、模拟高考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2.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A.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民大众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D.不同区域文化各有特色 4.我们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20世纪末,四川全兴集团宣称,在对成都锦江水井街的酿酒车间实施环保改造时,发现了600年前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于是他们追溯历史,把文化掺在酒里卖,抓住多次文化事件树立水井坊品牌形象,仅仅用七年时间便取得了骄人的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三、学习方法 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个体独学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②从形式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2.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②文化史人们享有的一种。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 二.文化的力量

1.本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3.表现:文化队社会发展生产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 五、独学困惑 六、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活动一: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文化:喜欢的文艺节目有哪些?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活动二: 1、文化是什么?

2、归纳文化的特点。 七、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1.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学校有校园文化,社区有社区文化,到打开电脑,可以领略网络文化......这说明()①文化现象无时不有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文化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④所有社会现象都是文化现象。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3.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而居;献哈达是藏族最庄重的待客礼仪;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苗族服饰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性格。这表现出文化() A.一种精神力量B.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人类特有的现象D.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4~6题。 4.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高中文化生活学案教案

高中文化生活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学习重难点】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课前自主学习】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民族身份 的。从和中,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 (1)形成:。 (2)作用和功能:庆祝民族节日,是的,也是的。 3、文化遗产: (1)意义和价值:A、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 B、对世界文化说:

。 (2)保护文化遗产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和各具特色。 2、文化是民族的(个性):各民族间和、和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所以,文化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和; 3、文化是世界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有其,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的色彩。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又要, 2、原因(意义): (1)对本民族文化来说:是。它起着的重要作用,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2)对世界文化来说:是。他们都以其鲜明的,共同推动了。 3、怎样做: (1)原则:。 (2)具体要求: 【课堂互动探究】

文化生活第一框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 【重、难点】 【课前预习】 课前问题导学:阅读教材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做出记号 1、文化的含义、特点? 2、文化的作用? 【合作探究】 【课前导读和探究】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了“教化”的涵义。 当前得到公认的最早的文化定义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的界定:“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不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经过人类意识作用加工出来的东西。 (视频展示)--认识文化现象,体会体味文化 8月10日晚,第二届青奥会开幕式在南京市奥体中心举行。来自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988名学员,参加了开幕式3个篇章6个节目的演出,尤其是压轴节目《筑梦》,120名高空威亚在地面400名学员的配合下,上下翻飞、腾空飞跃,并组成了各种不同的造型 (问题思考)--请你谈谈你对青奥会开幕式的看法

——图片展示,我国的不同文化(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整体印象,时时有文化,处处有文化) (阅读梳理)--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梳理领会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即文化具有普遍性 (3)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 ⑴文化的内涵 ①含义: ②内容: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⑵文化的特点 ①从文化的产生看: ②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看: ③从文化的载体看: (3)文化的外延 静态看: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如:、、、、、 、、、。 动态看:人们进行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点评拓展: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文化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能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拓展 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导学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我们的文化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2、让学生了解文化市场的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3、知道只有发展多样化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自主学习】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2、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1)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2 )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 和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 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 ; 2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 ⑴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对策: 政府:①需要对文化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应大力发展文化。 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_________ 效益与 ____________ 效益的统一. 个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们的文化需求(1 )随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和不断提高. (2)特点:多_____ 、多_________ 、多 ___________ 的特点.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文化产品. (2)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都是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 的文化. ⑶大众文化:面向______________ ,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____________ 文化. (从性质、内容、形式、作用方面理解:“大众文化”) 【合作探究】 1、在一些中学生眼中,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吃喝,被视为时尚。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见教材)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可否提出自己的建议? 2、比较两种观点:观点一: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观点二: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 3、如何理解“大众文化”? 【随堂训练】 1、一位外国朋友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样式,颜色也比 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表明:() A、人们的精神面貌好了 B、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放了 C、人们的文化生活多样化 D、人们的风俗习惯变了 2、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 的传播工具,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③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④通过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这表现为它: () ①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③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知识改变命运

文化生活学案教案

文化生活学案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七课 第一框、永恒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和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3.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 、、、的伟大民族精神。 4.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这个主题。 5.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浓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和本质上是一致的。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和 ,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的历程中,体现在的各个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浓厚的、鲜明的和。例如,、、、、 ,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和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4.当前,面对世界各种思想的相系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把 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的必然要求。是、的必然要求。是 的需要。 6..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一轮复习走进文化生活导学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考点展示】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考点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一、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1、影响: 2、措施:(1)政府: (2)个人: (3)企业: 二、发展 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方向; ,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性质; ,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形式。 2、原因(人民文化需求的特点): 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考点二: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一、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含义 危害 对策2、奏响主旋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作用: (2)地位: (3)必然要求: 【误区警示】 1、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和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2、大众文化都应得到倡导。() 3、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4、流行的文化,一定是经典的文化。() 5、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污染环境,危害社会,我们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6、经典文化的价值高于流行文化,我们提供给人民群众的都应该是经典文化。() 【合作探究】 材料一:神医代代有,2010年特别多。从靠?祖传秘方?打天下的张悟本,到推行道家养生的李一,都靠着?养生?的招牌而暴得声名。他们把一个又一个的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粉墨登场,疯狂敛财。这些养生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跟现代医学?对着干?。医学界指出?多喝牛奶可补钙?,?养生大师?却毫无根据地说?牛奶是给牛喝的,喝多了致癌?,不少听众信之,从此?戒奶?;张悟本主张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食疗就可以了,不用打针吃药;李一道长认为?养生是道文化的一个核心……养生即为养道?,这种观点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一脉相承。 材料二:?养生大师?们带着另类的观点登录卫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传道解惑?,声名鹊起,然后敛财;卫视也乐于包装这些大师,增加收视率,扩大广告收益。事实上,在每一个?养生大师? 的背后,都有一个营销的团队,精心策划着?大师?的各项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