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开发效益

张忠平

一、梯田建设现状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全县18个乡镇,293个行政村,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总人口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4万人,总耕地面积114万亩(国土详查),其中山地面积103万亩。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兴修水平梯田面积9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9%,占山地面积的94%,农业人均基本农田2.3亩。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县虽然实现了梯田化,但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梯田布局和数量分布不均。突出表现在乡镇之间、村社之间梯田化的程度不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好的区域梯田化程度高,人均占有数量大;边远山区、土质坚硬区梯田化程度低、人均占有数量少,还有些人少地多远离村社,县界、乡界插花区坡耕地较多,这部分面积约12.5万亩,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人均基本农田占有量少,每人不足1.5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当地干部群众都有强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今后梯田建设的攻坚破难区域。二是早期修建的梯田,大多数属人工修建,工程动土量小,田面窄小,修建标准低,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后,部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机械耕作和梯田深层次开发的需要。如:

由于田块面积小、道路配套不完善,在耕种时无法采用现代化的耕作机械,仍然是人担畜驮的现状,大大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急需再次进行土地整治和道路、林网、灌溉、水窖的配套,这部分面积为15.5万亩,约占现有梯田面积的16%,今后需要进一步改造的任务仍然很大。

二、梯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庄浪县大部分农民长期陷入缺水喝、缺饭吃、缺衣穿以及吃粮靠供应、喝水靠拉运、花钱靠救济的“三缺”、“三靠”境地。面对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庄浪县通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累计修成梯田96万亩,投工5.67万个,累计移动土方2.76亿方,于1998年创建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并在长期的梯田建设实践中铸造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使全县走出了长期困扰“三农”问题的艰难境地,实现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和县域粮食自给,取得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创业,使一个曾被认为“没治”的贫困县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这是庄浪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建设成就。庄浪县梯田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机修梯田的力度,县水保局组建了机修服务队,采取人机结合修梯田的方式,为新形势下梯田建设探索出了新的发展途径,修建了3万多亩田路配套的高标准梯田。实践证明,梯田工程不仅

是水土保持主体工程,更是广大群众最受欢迎的民生工程,兴修梯田是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措施。庄浪县百万亩梯田资源在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干旱贫困县群众的温饱问题。坡耕地修成梯田后,有效地缩短了坡长,改变了坡度,拦蓄了径流,土壤肥力逐年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亩产由过去的不足百斤提高到2008年的320斤,全县粮食总产在多次徘徊中已由8.2万吨稳步提高到13.4万吨。特别在1997 年,我县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旱,全年降雨量仅272.2毫米,比正常年份少一半,在坡耕地几乎绝收的情况下,梯田仍保持了每亩232公斤的产量,梯田的增产效益十分明显,充分显示了梯田大灾不减产、小灾夺丰收的突出作用。根据我局十年万亩梯田测产跟踪调查,在相同立地条件和耕作条件下,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每亩梯田以传统作物小麦计算可平均增产55kg,以此推算,100万亩的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5.5万吨,全县现有梯田按生产粮食计算每年可增产150万t,占全县粮食总产量808万t的18.6%,每年可解决40万人的粮食需求,相当于全县农村人口一年的口粮,

有效地提高了全县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保障了粮食安全需要。

二是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统计表明,全县现有耕地中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6%,多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以梯田建设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广大山区有限的降水得到了有效拦蓄,减少土壤水、肥流失,大大提高了耕地的蓄水保墒和培肥能力。据平凉市水保科研所对1万亩梯田10年跟踪调查研究,梯田的拦泥效率和蓄水效率分别为92.8%和90.5%,梯田耕层年土壤平均含水量比坡耕地高7%—12%。据此计算,庄浪县百万亩梯田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433万吨,保住了233万吨的有机质、17万吨氮素和33万素吨磷素,拦水总量约2500多万方,相当于25座库容百万方水库的蓄水量,节约水利工程投资约3亿元,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三是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旱作农业的发展。庄浪县全县114万亩耕地中,可供灌溉的川水地仅11万多亩,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6.4%,属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县。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山区推广农业新技术,只有在梯田上作文章,一些先进适用技术才能推广开来,应用得上,效果才会明显。由于水平梯田便于机耕、机播、灌溉、覆膜等,为大面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全县通过大面积推广良种选育、机耕机播、间作套种、轮作换茬、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和洋芋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涌现出了一批“吨粮田”、“双千田”的示范典型。据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及开发研究课题分析:梯田后续开发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25.7%,其中科技进步对梯田后续开发的贡献率高达56.8%,梯田后续开发的净效益达116.8元/亩。今年全县能够顺利推广35万亩全膜玉米和全膜洋芋,就是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突出的例子。

四是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在山区推进结构调整,首要的一条还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梯田,地平了,地宽了,路通了,不管是种粮,还是发展经济作物,效益有保障,结构就容易调整过来。梯田化为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创造了条件,促使全县农业开始由单纯种粮型向粮经结合型,由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型向产业商品型转变。全县各地以梯田建设为基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近年来,庄浪县把果品洋芋作为全县梯田开发的主导产业,建成梯田果园20.2万亩,年产果品6.8万吨;建成洋芋基地24万亩,年产洋芋54万吨,全县累计建成梯田产业基地66万亩,占梯田总面积的64%。目前,全县约有30%以上的梯田调整了种植结构,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经济林果”等多种产业模式,带动了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梯田综合开发的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广

了梯田优化技术,使田区规划、田块设计进一步优化,通过大面积推广机修梯田,实现了以路定田、田路配套,大大改善了耕地的生产条件,降低了耕作成本,有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一定数量的农民群众从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输出劳务人员8万多人,创收在4亿元以上,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较快发展。

五是巩固了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由于梯田建设的基础作用,土地产出效率不断提高,梯田使农村的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耕作观念也有了明显的改变,由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向少种多收、集约经营转变,为退耕还林还草让出了土地资源,在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的前提下,陡坡耕地才能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大量的作物秸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干旱山区饲草、燃料短缺的问题,部分秸杆还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充足的发酵原料,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

总之,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开展梯田建设,庄浪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这充分证明了庄浪人民大修梯田的精神,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楷模。

四、问题与建议(发展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由于梯田建设政策机制的不健全和梯田建设资金的短缺,使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富民工程”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

1、梯田建设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梯田建设多年来一直采取的是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建设机制。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我县梯田建设能够积极推进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动和农村义务工制度,主要以人力修建为主。但是随着全县实现梯田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大部分地方的近村、近路、近水源、易修建、工程量小的缓坡地基本修完,剩余的多属边远山区或坡度大、立地条件较差、工程量大的“硬骨头”,修建难度越来越大,仅靠人力难以完成;且投劳困难,物价上涨;加之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开展了税费改革,取消了“两工”制度,而在相应的有关开展梯田建设的政策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增加了梯田建设的难度,梯田建设在劳动力调配方面出现了难组织,难发动的被动局面。

2、梯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发展进度。梯田建设国家资金补助经过了三次大的调整,即从70年代每亩梯田补助10元,增加到80年代每亩梯田补助20元;到九十年代每亩梯田补助又增加到30元;进入二十世纪增加到现在的每亩梯田补助40元。加之我县早年实现梯田化,省、市每年下达梯田建设任务小,

补助资金更少。全县梯田建设的区域目前基本上已转入偏远山区,近村、近乡镇,交通方便、工程量较小的坡耕地已基本修完,剩余的坡地、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在人力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大多采用机械修建。但是随着机械费、人工费、油料费价格的上涨,梯田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据近年来我县机修梯田看,完成一亩机修高标准梯田土方量基本上在300方以上,每亩成本都在500—600元左右,而国家在梯田建设上的补助每亩只有40元,仅占实际修梯田费用的1/13-1/15。加之配套农田道路,费用更大,建设资金短缺。

3、部分梯田增产增效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而缺乏调动群众开展梯田建设的积极性。我县梯田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普遍还不够。目前全县百万亩梯田大部分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根据平凉市水保局十年梯田产量跟踪调查,梯田在一般年份比坡地增产55kg,增加产值82.5元。仅靠粮食增产额度,与巨大的修建费用相比,相差甚远。所以眼前的利益不能充分调动群众修建梯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我县部分区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快,增产幅度大,虽然群众要求修梯田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导致梯田建设停步不前。

4、部分干部群众对加快剩余坡耕地扫尾步伐,实现耕地梯田化的认识不高。梯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共享。我县绝大部分乡镇和

村社人均占有梯田比较高,因此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梯田化程度较高的乡(镇),再没有必要修梯田。实际上从区域分布来看,乡与乡、村与村差距还比较明显,近乡近村交通方便区域的坡地基本修完,但偏远山区梯田化程度还较低,遇到干旱年份群众生活温饱还成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亟待进一步夯实。尤其是近年来,通村道路的实现,暴露出原来一些偏避地区的坡地还很多,另外,部分干部认为在现阶段搞梯田建设必须靠机械投入,但在地方经济不发达,国家补偿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向受益群众集资,部分干部认为集资就是变相向群众搞摊派,是增加农民负担,怕闯红灯,畏难情绪严重。对群众的宣传不到位,使群众对梯田建设的效益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梯田建设的开展。

五、今后应发展的方向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多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生产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特别是在我县温饱刚刚解决的今天,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是太牢固,大旱年份贫困反弹可能性还比较大,因此坚持不懈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符合县情,民情,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当前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一部分耕地要用于粮食生产,一部分土地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要搞,粮食生产更不能放松,二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耕地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

产量,才能解决粮食的平衡问题,换言之就是提高土地的等级和品位,让等外田变成等内田,让低等田变成高等田,让坡耕地变成基本农田,在干旱和不富裕的我县当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兴修梯田,发展基本农田建设事业,进一步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综观上述,兴修梯田,缺乏劳力,资金、困难问题重重,按照县情、民心、兴修梯田迫在眉捷,任重而道远,如何发展今后的梯田建设,有以下几种思考:

一是加强梯田建设管理,提高梯田建设补助标准。继续将梯田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指标,落实梯田建设的组织、协调责任,按照当前探索的“国家补一点、县乡贴一点、群众筹一点”的资金筹资途径,由国家、省、市、县各级加大对梯田建设的投资力度,每亩梯田投资增加到450元以上,由乡镇、村社、受益群众三级共同集资、协商,选定工程地址,县水保局负责规划,采取费用预算、承包施工的办法,实行项目管理,施工结束后,由水保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验收,按照实际建设面积兑现工程款,当前我县按这种方法管理的项目主要有淤地坝、小流域治理等工程,从这些工程实施的实际来看成效都比较显著。

二是建立项目整合机制,适度确定建设规模。在全县新的梯田化建设规划框架下,借助我县实施国家投资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整合发改、扶贫、国土、财政等

部门有关梯田建设的项目资金,分解梯田建设任务,利用8年时间,建成梯田12.5万亩,国家每亩投资400元的标准,由水保局负责,乡镇配合,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采取人机结合的施工方式,每年以1.4万亩的建设速度推进,每年各乡镇都要落实一、两处集中连片,田、路、林、渠配套的高质量、高标准梯田工程施工区,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可以推行监理制,工程竣工后由水保局牵头,机修队、乡镇等有关单位参加统一验收,按照验收定案面积兑付补助费,到2015年,全县实现耕地面积全部梯田化。

三是加大梯田综合开发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在百万亩梯田的深度开发上做文章,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真正走出一条以“庄浪精神”为动力,以百万亩梯田资源为依托,具有庄浪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推动庄浪由梯田大县向产业县迈进,按照“开发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优势、优势抓规模”的思路,以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培育、发展、壮大一大批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配臵。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将全县划分为关山边缘区、北部山区、西南山区、中部川区“四大”农业区,大力实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块带种植,促进农业内部种植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重点发展果品、洋芋两大主导产业和蔬菜、小杂粮、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由整县解决温饱向整县增收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迈进。在西南山区和中部川区地带,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以苹果和蔬菜为主的经济园;在北部山区和关山边缘区要大力发展以洋芋和小杂粮为主的农作物园;并把高科技园艺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推广到百万亩梯田中去,向高产高效园艺发展方向迈进,通过效益带动,利益驱动,解决梯田效益低的问题,从而激发广大群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热情。

庄浪县梯田建设及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的

梯田施工方案

1、机修土坎梯田施工方案 (1)、梯田的定义 在坡耕地上分段沿等高线修筑的田面平整、地边有埂的阶梯式农田称为梯田。(2)、梯田的功能 1)、截短坡长,改变地形坡度,拦蓄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2)、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及地力,增产增收。 3)、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为机械耕作和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 4)、为集约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旱作农业奠定基础。 (3)、梯田类型 1)、根据梯田的断面形式分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 2)、根据埂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土石混合梯田。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或石质山区,应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或土石混合梯田。 3)、按利用方向可分为旱作梯田、水浇梯田、果园梯田、经济林梯田等。(4)、梯田施工形式 主要采用机械推平,人工筑埂的形式。在不适宜机械修筑的土石山区,采用人工修筑的形式。 (5)、施工 梯田施工主要是机械修筑,人工辅助打埂,施工包括测量定线、表土处理、埂坎修筑、田面平整、田面耕翻等工序。 1)、测量定线 根据梯田规划确定机修梯田施工的地块或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根据梯田断面设计的田面斜宽的一半,在中轴线上确定各台梯田的开挖线基点。从中轴线上,各台梯田的开挖线基点出发,用手水准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开挖线。 2)、表土处理 机修梯田,应根据地形情况,选择保留表土数量多、机修工效高的表土处理

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纵坡蛇脱皮法(又称表土逐台下移法)本方法适宜在15°以下的坡地修筑田面较窄 (10m以下)的梯田。优点是保留表土数量多,质量好。在整个坡面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上一台的表土依次推运到下一台铺平,最上一台没有表土,可通过增施肥料等办法改良土壤。 ②横坡蛇脱皮法:本方法适宜在15°以下的较缓坡地修筑田面较宽(10m 以上)的梯田。把地块顺埂分成几个开挖区,每一个开挖区的长度,以推土机便于出土为原则,一般长为20m~30m;将后一开挖区的表土依次推运到前一开挖区铺平,最后一个开挖区没有表土,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 3)、田面整平 一般采用机械修平田面,同时用人工修筑田坎,适用于山地坡度不大,地面土层较厚、梯田成片的地方,要根据地形、地块情况,选择合理的出土线路、开挖方式和推土方法。将田面分成下挖上填与上挖下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 1.5m 范围内,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田面整平后,用水准仪测量是否达到水平。要求误差不超过1%。 田边1m左右,保留10°左右反坡,填方部位应比水平面高出10cm左右。 4)、修筑埂坎 田坎要用生土填筑,不能夹杂树根、草皮等物;施工过程中,土壤含水率以12~16%为宜。筑坎时,先清基开槽,槽宽60cm~80cm,槽深20cm~30cm,作为清基线。在此基础上逐层筑坎夯实,每层覆虚土厚约20cm,夯实厚约15cm,土壤干容重达1.4t/m3左右。筑坎时,一般用铣拍、脚踩、碾压等方法。在筑坎过程中随着田坎升高按设计的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在雨季施工或凸坡地段,坎外侧坡角应比计算值小2°~3 °,以利安全。

梯田建设技术手册

梯田建设技术手册 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梯田工程在5°~25°的坡耕地上建设,25°以上区域为禁垦区。 1.1 梯田的定义 在坡耕地上分段沿等高线修筑的田面平整、地边有埂的阶梯式农田称为梯田。 1.2 梯田的功能 1.2.1截短坡长,改变地形坡度,拦蓄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1.2.2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及地力,增产增收。 1.2.3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为机械耕作和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 1.2.4为集约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旱作农业奠定基础。 1.3 梯田类型 1.3.1根据梯田的断面形式分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 1.3.2根据埂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土石混合梯田。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或石质山区,应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或土石混合梯田。 1.3.3按利用方向可分为旱作梯田、水浇梯田、果园梯田、经济林梯田等。 1.4 梯田施工形式

主要采用机械推平,人工筑埂的形式。在不适宜机械修筑的土石山区,采用人工修筑的形式。 1.5 梯田质量标准 1.5.1按照总体规划连片兴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修建。 1.5.2黄土地区梯田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土石山区连片面积在30亩以上。 1.5.3黄土地区田面宽在8米以上,单块面积不小于1亩;土石山区田面宽在5米以上,单块面积不小于0.5亩。 1.5.4田面平整,田坎坚固,地边埂高符合设计标准,并做到生土深翻,表土还原,路通水畅,便于机耕。 2 规划 2.1 规划原则 2.1.1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综合配套,优化布设。 2.1.2梯田应布设在距村庄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尽量集中连片,形成规模。 2.1.3梯田不得布设在滑坡体或泄溜面上。 2.1.4田面宜宽不宜窄,田块宜长不宜短。尽量做到生土深翻,表土还原,确保当年不减产。 2.2 梯田规划 梯田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按区域(省、市、县)按一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时期(近期、远期)进行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按规划确定的年度任务,按县(区)进行编制,内容包括:田区规划、田块规划、田间道路规划、坡面水系规划、地埂田坎利用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一次飞跃。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任务。贵州省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全省上下按照胡总书记的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全新执政理念,明确了经济社会从又好又快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规划了建设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的蓝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有序推进。 一、加强环境保护,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一)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源头控污成效明显。 一是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以来,省政府和省 环保系统先后对达不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企业下达了 486个限期治理项目,先后实施了红枫湖、百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四 期工程,集中整治了清水江流域磷污染、拖长江煤泥污染和松桃县锰 污染。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全过程减污控污。2006年以来,全 省针对76家“双超”、“双有”企业下达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二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按照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 简易工况法和新标准,在全省全面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社会化、 专业化,目前全省9个市(州、地)均建立了专业化的机动车排气污

染检测站。大力推进城市燃煤锅炉的取缔和改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三是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切实加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批准实施了《全省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环境整治方案》,并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给予各地大力支持,全省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全部划定和完成审批。水质监测全面加强,各地对本辖区内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定期开展水质监测,每月1次,及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确保城市居民饮水安全。 四是创新河流环境保护机制。省政府2009年在清水江和三岔河分别实施了河流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及环境保护河长制,有力促进地方政府和单位加强河流环境保护。《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办法》规定:交界断面当月水质实测值如果超过控制目标,上游地区黔南自治州应当向省级财政和下游地区黔东南自治州财政缴纳水污染补偿资金,补偿资金纳入同级环境污染防治资金进行管理,专项用于清水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污染补偿标准为总磷600元/吨,氟化物1000元/吨,2011年拟分别提高到3600元/吨和6000元/吨。在三岔河流域实施的环境保护河长制要求:六盘水市、安顺市人民政府、毕节地区行署以及9个县(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辖区内三岔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河长”,“河长”对本辖区内河流水环境质量负责。省环保厅会同省监察厅等有关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对各“河长”上一年度河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河流环境保

浅谈如何改进梯田建设和加快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改进梯田建设和加快建设步伐 摘要:在分析张家川县梯田建设现状及其近几年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乡镇发展不平衡、梯田质量不高、资金筹措渠道单一、人机结合不够紧密的四个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梯田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加强;梯田建设;步伐 1张家川县梯田建设现状 张家川县地处六盘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梯田建设是本县发展旱作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建设。张家川县把梯田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进行了四十多年不间断的梯田建设,经过各届政府及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几年在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下,梯田建设数量和质量保持稳定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兴修基本农田3.15万hm2,占坡耕地面积4.55万hm2的69.20 %,占宜修梯田面积4.22万hm2的74.56 %,农业人均梯田0.11 hm2,为甘肃省梯田化程度较高的县。新修梯田每年可增加产粮2 926.40万kg,增加经济收入5 287万元,基本稳定解决了群众的温饱,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 2.1领导重视,群众配合 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梯田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全面推行了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制定奖罚办法,落实激励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梯田建设的顺利进行。由于梯田效益显著,广大群众干部在梯田建设中尝到了甜头,能够积极配合,迫切性强,情绪高涨。 2.2梯田示范点建设质量高,规模大 张家川县按照“依靠科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创亮点、出精品、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创建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精品示范点,做到了规模化治理、规范化实施、优质化建设,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面上的梯田建设。 2.3梯田建设的工作机制在创新中有所发展 不断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坚持分片治理和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相结

梯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梯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梯田建设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梯田建设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梯田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梯田建设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梯田建设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梯田建设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梯田建设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梯田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梯田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梯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梯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梯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梯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梯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梯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梯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梯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梯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梯田建设项目总论 第一节梯田建设项目背景 一、梯田建设项目名称 二、梯田建设项目承办单位 三、梯田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四、梯田建设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梯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关于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的建议 环保宣传教育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宣传、教育、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要作用,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环保工作的成效。近年来,我市环保工作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环保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但环境保护远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没有在人们中树立起来,破坏环境的行为仍然存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远远没树立起来。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任务仍很艰巨。 一、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不少人特别是有不少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还很淡漠,存在着某些愚味或短期行为,以至做出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事。 二、环保公益性宣传渠道不畅,各媒体环保宣传意识不强,形不成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 三、环保教育尚未纳入各级党校教育培训内容,也未列入各单位的学习内容。 四、全市上下环保宣传工作力量亟待加强,特别是县级环保宣传机构不健全,一人身兼多职,跟不上宣传工作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强化新闻媒体环保宣传教育意识,明确新闻媒体宣传环境保护责任。在各新闻媒体设立环保宣传教育专栏,定期进行环保宣传报道,重点是对环保先进典型进行正面宣传,对环境污染违法者进行公开曝光;加大环保公益宣传力度,要求各个媒体定时定期进行不同内容的环保公益宣传,从而形成绿色文化的社会宣传氛围。 二、将环保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训课程,从小抓起,从青年抓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特别是将环保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除面对不同层的企业法人、学校负责人、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党校开设不同内容的大环保系列课程。应由宣传部门统一领导,加强协调,把环保宣传教育作为各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安排部署,有检查有要求。如:开展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清洁生产法、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相关知识等教育等。 三、开展绿色社区建设,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使环境宣传进入社区,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家庭、走进每个人生活。以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制定、选择绿色生活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提高大众对环境保护知情和参与意识。 四、加强各级环保宣传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环境宣传的投资力度,加强和完善环境宣传设施建设。

加大普法力度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随着我国普法教育活动的别断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而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理念,更是对法律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较高的法律意识为基础。所以对法院而言,别仅是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应当成为法律的传播媒介。总结我院以往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的经验,深刻认识到,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雨花法治环境,必须从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和促进群众的法律意识两方面入手。一、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作为一名司法者,在普法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其关键的一点算是要学好法、用好法。1、深刻认识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统一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国家“四五”普法规划精神,进一步认识法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做好司法工作的并且,紧紧环绕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辖区内的民主法制建设,促使全区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进展。2、加强培训力度,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法律工作者是普法队伍的先锋,必须具备高水平、高素养,具有比常人更专精的法律知识和高明的把握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习和培训,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官业务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既鼓舞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又注重加强对干警的专业培训,做到年初有打算,年中有降实,年底有考核,先后组织干警参加本院和上级法院组织的证券法、票据法等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别断提*警的法律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判监督体系。采取庭审考核、文书评比、卷宗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监督,还完善了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督察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以保证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3、用好法律武器,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司法者,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用好用脚法律武器。如在刑事审判中,严格执行法律和刑事政策,坚定贯彻“严打”方针,坚持依法从重从快。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适度,真正发挥震慑犯罪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民事、行政审判中,既维护社会的稳定,更思考到经济的进展,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仔细审理好当地矛盾突出的民事、行政案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调整利益关系,减少和防范犯罪的发生。经过“机场高速公路案”、“性权利爱护案”、“解除收养关系案”等一批有妨碍案件的公正审理,增强了群众以法维权的意识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辖区内良好司法环境的形成与群众法律意识提高息息相关,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将为群众提供法律指导、问和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司法救助体系。努力做到审判工作既要保证弱势群体得到司法救助,也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经过走访,掌握辖区内日子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失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年,也是“四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所以,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努力把审判工作与普法教育活动融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雨花依法治区工作贡献力量。2005年2月20日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各级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许多地方村内道路得到硬化,农民房屋得到翻新,有的盖起了洋房,还装饰了瓷砖,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整体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镇环保机构设置不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许多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特别是极大多数村民们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废旧薄膜、塑料袋、瓜果皮、畜禽粪便等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乱扔乱倒,村庄道路旁、水塘边几乎成了垃圾场、臭水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脏、乱、差现象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因随意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人畜粪便直排等导致河流、坝塘和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由农村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逐渐增多,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新旧污染交织,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互叠加,新型污染加剧,废旧塑料袋、电子电器产品、泡沫包装物等农村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乱排乱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已经危及到农村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一是禽粪养殖粪便长期露天堆放,污水直排,臭气袭人,滋生蚊蝇,加剧农村环境污染;二是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三是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大量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田间地头、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694 (方案范本系列)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 措施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全面贯彻落实监狱、劳教工作方针,确保监所安全稳定。始终坚持把维护监所持续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积极创新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工作,建立完善罪犯教育改造和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的质量,依法依规适用减刑(期)、假释、保(所)外就医等措施,完善罪犯分类改造和分级处遇制度,深化狱(所)务公开。 二、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

和谐因素。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矛盾纠纷增多的态势,加强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的调解,特别是要针对“两岸三地”交往不断增多所引发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涉台、港、澳纠纷的调解新方式。 三、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矫正活动,努力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矫正方案,突出教育矫正的个性化,加强教育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社区矫正对象

柑桔建园手册(完全版)

1、种植柑桔要求什么样的气候条件? 柑桔原产于亚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带,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怕冷的特性,和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地势等环境条件的特定要求。尤其是气候条件对柑桔的分布与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符合柑桔要求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柑桔要求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雨量和光照条件,其中对温度要求最严格,不仅要求一定的年积温实现高产、优质,而且对一个地方的冬季低温有极限要求,即必须在某一低温度线以上才能种植。不同柑桔品种的耐寒程度不同,以甜橙、柚类最怕冷,在-5℃以下就会产生冻害。温州蜜柑和金柑比较抗寒,温州蜜柑在-9℃时产生冻害,金柑在-11℃时产生冻害。桔类(包括碰柑、南丰蜜桔、本地早、朱红桔等)的抗寒性则介于两者之间,在-7℃时产生冻害。此外,柑桔要求年平均温度15℃以上,≥10℃积温5500~6000℃以上,≥12.5℃年有效积温(即一年中生长有效温度的总和)2500~3500℃左右。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之间。光照强度1~2万勒克斯。因此,在生产上必需选择符合生长发育需要的气候条件发展柑桔生产。 2、柑桔对土壤条件有什么要求? 土壤是柑桔耐以生长发育的基础,柑桔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营养元素和水分都是靠根系从土壤中摄取,因此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柑桔树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开花结果和果实品质的优劣。只有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地下水位低、保水排水性能良好、酸碱度适中、含有机质、矿物质元素平衡的土壤,才能保证柑桔生长发育良好。种植柑桔的土壤因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土层深厚柑桔根系发达,根系密集层在40~60厘米左右深处,主根可深达l米,因此,要求土层深度不低于1米。在土层浅薄的丘岗山地种植柑桔,必须通过开沟改土,加深土层。 (2)土质疏松柑桔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各种土壤上都能生长,但其最适宜的土壤是沙壤土和壤土。沙质土和粘重的土壤需要改良成壤土或沙壤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能。 (3)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柑桔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宽,但以pH 值5.5~6.5的土壤最适宜。

浅谈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问题

浅谈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本文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建设作一些探讨。 标签:环境法制建设 0 引言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正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本文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建设作一些探讨。 1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 1.1 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1.1.1 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山地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指南》编制说明

贵州省地方标准《山地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同意立项制定<山地旅游术语>等51项省级地方标准的函》(黔市监标函〔2019〕40号)文件精神,以及国信咨[2019](32)014号成交通知书,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正式组建项目编制组,启动编制工作。 (二)标准的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本标准由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员组成标准 起草小组,负责起草。 (三)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2012年11月召开了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并进一步确立了新的标准和要求。2014年农业部在全国择优遴选和推介一批农事景观,培育一批美丽田园品牌,进一步激发各地发现和建设美丽田园的积极性。此后各地纷纷出台《美丽田园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旨在深化“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全面整洁田间环境,提升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贵州省针对美丽田园建设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一系列利好有效的产业政策有效推动了贵州田园建设的实施。为实现贵州省美丽田园建设和“中国山地旅游省”

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本编制的主要意义有: 一是有利于彰显贵州山地田园特色。贵州省山地乡村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不同地域的独特性和乡土文化的多重性交相辉映,形成了众多山地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少数民族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作为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这些农事景观已日渐成为贵州省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的重要载体,成为城乡居民、游客体验耕作乐趣,缅怀田园生活、品味农业情调的重要场所,成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宣传推介山地农事景观,扩大影响,培育品牌,丰富山地农业发展类型,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游客休闲消费需求,以独特农事景观为主要内容的山地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指南标准的编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贵州省美丽田园建设。本标准的编制,将在现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汲取国内美丽田园建设经验,结合贵州省山地田园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性地对山地美丽田园的建设提出相关要求,旨在引导贵州美丽田园的建设,以美丽田园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主要工作过程 1、专家队伍的组建 标准任务下达后,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抽调业务骨干,由林震华院长亲自牵头,抽调多名经验丰富的标准化工程师组成标准编制组。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经济高度增长已成为当今时代特征,对环境乌日娜实施有效控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我们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环保教育工作。 一、扩大环保宣传教育层面,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环境宣传教育在我城区虽已开展多年,但长期以来,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区、乡镇政府驻地和企业,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早就了全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解决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的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民行动起来环境问题才又望解决,小康生活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多方位、

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保护环境,宣传教育为本。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保宣传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电视、广播、短信、报纸、传单、板报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减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提案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生态恶化对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约的生态农业使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群众宣传绿色食品

梯田施工方案

工作可与砌石坎同时进行,也可先砌坎后回填,土面回填平整后再将表土还原。 1.2 矩形土坎坡改梯矩形土坎坡改梯的施工包括定线、清基、架模、筑坎、回填5 道工序。 (1)定线。根据原坡耕地地面坡度和原耕作情况确定梯土土面宽 度、埂坎基点,要求沿基点等高放线,实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2)清基。根据模板宽度沿基线进行清基,清到硬基后将坎基整 平、夯实。 (3)架模。土坎坡改梯坎体的修筑沿用了我市农村土墙房子的修筑方法,坎体为直墙形,模板内框长1.8 m、宽0.4 m、高0.35 m。 (4)筑坎。筑坎时先将表土集中,再挖生土倒入模板内夯实,筑好一段坎后可立即拆模进行下一段坎的施工,及时用拍板将坎的外面拍光、拍实,施工中要求每道埂坎能均匀地同时升高。由于土坎坎体 密实度较高,为防止墙体过高而出现垮塌,可在墙内埋没适量的竹筋,并垂直于墙体埋设竹管将梯土内多余的水及时排走。 (5)回填。筑坎时同时挖生土进行回填,将坎后空间部分填实、填平后再将表土还原。 1.3 梯形土坎坡改梯施工 梯形土坎坡改梯的施工包括定线、清基、筑坎、平整4道工序。 (1)定线。根据原坡耕地地面坡度和原耕作情况确定梯土土面宽度和埂坎施工线,要求沿等高线放线,实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施 工时,根据原地面坡度选择经济合理的土坎高和土坎侧坡。根据测算和实践经验,梯形土坎坡改梯断面尺寸可参照表3。

(2)清基。沿施工线清基,根据原地面坡度确定土坎底宽,将基础范围内的表土堆放在清基线以外,清除基础内的石块,将基础整平(略带反坡)、夯实。 (3)筑坎。筑坎时先将表土集中,再挖生土逐层夯筑土坎,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避免出现高低不齐影响质量。埂坎升高过程中应根据设计的埂坎侧坡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埂坎外面用木棒夯实拍光,做到每道坎顶基本水平。 (4)平整。在筑坎的同时挖生土逐层随坎回填,将坎后填实,使 回填土与土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将表土还原。

梯田建设成效与主要做法

梯田建设成效与主要做法 发表时间:2019-09-03T16:08:30.43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0期作者:李碧祥 [导读] 本文对梯田建筑的具体成效与相关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李碧祥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空港经济 300300 摘要:就近些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水土流失情况已经日趋严重化,这一态势已经愈发恶劣,这急需我们进一步完善并且加强梯田的建设,进而使得周围区域的水土流失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梯田的建设还能够让现在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科学的规划。就目前的现有情况,本文对梯田建筑的具体成效与相关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梯田;建设成效;主要做法 引言: 如果想要让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良好的治理,建筑梯田则是一个首选之策。但是在进行具体的修筑梯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紧密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当地的具体实际作为基础,以综合开发农业,精准扶贫以及对土地的整理项目作为主要着手点,这样才能够十分鲜明的体现出梯田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梯田建设现有的成效 (一)对乡村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 乡村可以采用修筑梯田,进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再通过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增长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可以十分有效地确保水土资源能够可持续性的使用,对生态形成了良性的循环[1]。这也能够很好的优化目前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有效地满足乡村地区的各个不同的农业产业的各自的发展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讲,梯田建设给土地利用结构的更深一步的优化,其实还能够帮助该乡村地区的居民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促进乡村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耕作 在梯田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高标准,高技术水平的梯田建设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使路面变得更加的平整,路面的平整也能够给进行农业耕作的机械提供十分有效的便利,进而间接地扩大该乡村地区的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来说,梯田的建设还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进而大幅度降低了农民的在乡间耕作工作的难度系数,有效地促进了该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成功地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在梯田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大肆对广大乡村的农民进行农业上的技术推广,并且对当地的农民开展一些农业培训课程,这些推广和宣传,能够使农民的视野得到拓宽,并且能够在未来有效地抓住致富的机会,还可以让普通农民逐渐从技能型农民转化成为知识型的新型农民[2]。除此之外,通过利用梯田项目的实施带动的作用,还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群众根据现有的市场环境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大规模的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成功致富,摘掉贫困的帽子,进而有效地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加强梯田建设的主要实际做法 (一)让领导对梯田建设持重视态度 如果要想让梯田建设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各政府部门对整个的梯田建设工程持有重视的态度,建立起一个以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以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下辖村委等人员为成员的梯田建设的领导工作小组。除此之外,还要将梯田的建设工作作为对该地政府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3]。只有各个政府的相关领导班子加强对于梯田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要求政府部门和相应有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及时的签订好梯田建设的责任书,对工程的建设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标准,政府要在小组中不断研讨,出台多项文件确保现有的梯田建设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规范化,这样才能给梯田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对梯田建设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 在具体的梯田建设过程中,需要专家对工程进行多次的调查和研究,最后在论证梯田建设的目标任务,然后再对梯田建设的具体工程开展相应的编制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专项规划,在梯田建设的专项规划指导下在开展具体相应的建设工作给予后续的梯田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要把土地梯田化作为工程的基本目的,还要充分保证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相应的具体要求,根据该地的实际地理条件再做出整体的规划,进而进行科学性的划分好梯田工程的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3S来对梯田工程规划的图纸进行制作,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工程后续的具体操作起到十分优秀的指导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率。 (三)不断加强对工程的规范管理力度 在开展梯田的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梯田工程的规范管理力度,并且还要将管理责任细化,将梯田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细微的责任落到每一个相关的领导上面,在只有在梯田建设中做好对整个梯田建设工作过程的监督以及相应的严格的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梯田建设工程的数量更多,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并且能够在工程的建设进度中稳中求进[4]。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现有的梯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所针对性的管理防护的措施以及方案,进而有效巩固目前现有的梯田建设以及梯田对土地的治理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梯田建筑的整个工程的最大效益得到最为有效的发挥。 (四)要求强化执行技术的标准 梯田的质量的好坏与否关乎着整个梯田建设工程的水平,因此,强化技术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也是能够确保梯田建设工程质量的一份重要的保险。因此,在整个的梯田工程建设中,可以采取将一定的土地包给多人来进行建设的方式,把每一片土地的责任都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利用对单块土地的质量把控来对整个的梯田建设质量进行整体的把控。除此之外,在梯田工程建设进行的过程中,还应该多多的选择并且派出一些拥有极强责任心,专业能力水平比较高的有关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工作,让这些技术人员来到梯田的施工现场对技术进行专业指导并且督查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如果一旦发现梯田建设过程中所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隐患,需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规划方案来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已经竣工的梯田建设的区域,第一步要及时的进行现场的登记,每修筑好一个地块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检验,只有符合检验的标准才能够继续开展之后的工程。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那些已经符合检验标准的梯田,应当及

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环保工作

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环保工作 彭丽敏 2006年第12期——政策聚焦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落实环保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变得更为迫切。当前,推进我省环保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严格总量控制,拓展发展空间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升环境承载能力,是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分配给我省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要尽快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明确削减责任,促使区域环境容量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当前要采用六种手段控制总量:一是依靠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总量。把总量指标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管理中。二是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抓住当前国家淘汰过剩产能的有利时机,重点加强对造纸、水泥、化工、燃煤电厂等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重行业的整治,给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腾出空间。三是依靠限期治理消减总量。严格限定各排污单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四是依靠环保工程减排总量。“十一五”期间,应积极推动燃煤电厂脱硫、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环保重点工程,将总量削减任务落实到工程项目中。五是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消化总量。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六是依靠加强生态建设拓展环境容量。 二、落实环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

环境准入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要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要求,从三个方面落实环评制度:一是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并将规划环评作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主渠道。推动全省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环境保护的着力点从微观层面进入到宏观层面,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确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环境功能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三是强化项目审查,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政策。严格落实“十不批”原则,通过严格环境准入,抑制粗放型经济增长。 三、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突出问题 环保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着力解决六个方面的环境问题:一是加强以饮用水源安全和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的重大污染事故隐患。重点加强长江、汉江、清江、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流域和梁子湖、洪湖等重点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强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和实施燃煤电厂限期改造和关停计划,淘汰工艺落后、环保未达标的水泥生产企业,加强城市低空大气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三是加强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市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积极推动我省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切实解决城市居民反映强烈的油烟、噪声、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等问题,加快城区老污染企业搬迁步伐,改善城市内河黑臭现状,优化城市居住环境。四是加强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逐步合理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污染超标耕地综合治理。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