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分12章附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分12章附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分12章附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分12章附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每章一套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孟禄C.沛西?能D.杜威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A.对生活的理解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

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鲜明的阶级性B.鲜明的等级性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教育形式简单

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

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规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叙述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

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D.“教育文化说”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四、材料分析题

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2.古代印度的教育:

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论述题

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B.指导性

C.现代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教育宗旨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A.社会需要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D.主体论

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个人本位B.指导性

C.指令性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席勒B.裴斯泰洛齐

C.康德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激励B.指导

C.评价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D.新产业不断兴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A.主体性因素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D.客体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强制性B.宏观性

C.历史性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定性B.定向

C.定位D.定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6.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7.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8.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9.“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2.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五、材料分析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义?

2.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B.经济

C.教育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政治性B.文化性

C.主体性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

C.恩格斯D.列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D.全人类解放

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A.生产力B.社会关系

C.环境D.教育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D.语言内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

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第四章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

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

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4.教育具有()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

C.决定教育领导权

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选择文化

B.整理文化

C.创新文化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C.科学研究功能 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

8.校园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教师文化

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材料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2: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残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育的无知。

材料3: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他们依靠对学生知识、思想的影响,主导着社会的智力状况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视的力量;学生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群层,并有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设施是标志教育存在状态的一类独特存在;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学校中的课程虽来源于社会文化,但自有内在规律,

并自成体系。

上述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先行”

2.试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阐释“科教兴国”提出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现代教育与生活

一、单选题

1.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____。

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

2.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3.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4.“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____。

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

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

D.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

5.“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____。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

D. 一种基于“课题”解决的教育

6.以下哪个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异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7.以下哪个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同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8.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_____的删除。

A. 系统性

B. 抽象性

C. 结构性

D. 琐碎性

9.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______。A. 追崇科学世界 B. 回归生活世界 C. 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 D. 都不是

10.现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

A. 生活世界教育

B.科学世界教育

C. 两者都缺乏

D. 知识教育

二、多选题

1.通常情况下,教育由哪几种组成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知识教育

D.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以下人物中,有谁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

A. 胡塞尔

B. 杜威

C. 阿普尔

D. 哈贝马斯

3.生活世界的教育特点是

A. 感性的

B. 自发的

C. 实然的

D. 组织性

4.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

A. 理性化

B. 结构化

C. 技术化

D. 课题化

5.现代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失落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自我的迷失

B. 关系的异化

C. 理解的缺失

D. 情感的疏远

6.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有哪几种观点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与生活若即若离

C. 教育非生活

D. 教育即成长7.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传统性

B. 自发性

C. 异质性

D. 自为性

8.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创造性

B. 自发性

C. 同质性

D. 自为性

9.现代教育的多重疏离只要体现为

A. 现代教育与自然的疏离

B. 现代教育与人的疏离

C. 现代教育与社会的疏离

D. 现代教育与自我的疏离

10.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

A. 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

B. 在“生活世界”中认识“科学世界”

C. 只要求“生活世界”,不关心“科学世界”

D. “科学世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不言自明的世界。()2.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抽象的概念、逻辑性的程序、客观的话语的世界。()3.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意味着抛弃“科学世界”。()

4.生活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感性的、自发的,并充满逻辑的。()

5.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理性化的教育。()

6.现代教育重视“科学世界”的教育,而往往忽视“生活世界”的教育。()7.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为的教育。()

8.非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教育。()

9.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的系统化、抽象化和结构化。()

10.科学世界起源于生活世界。()

四、材料分析题

1.“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这既有科学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学教育的不当。瓦托夫斯基曾指出过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对立。他说,科学与常识、科学活动与人类基本活动、科学理解和平常理解的连续性被打破了。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在胡塞尔看来,伽利略及其后继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当他说,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时,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现实。针对科学丧失生活世界的意义危机,胡塞尔提出要把原初的直观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观点。应该说胡塞尔的观点对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有启示的。?”

摘引自集美大学刘德华的《科学教育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的超越与回归》(河南教育科研网)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关系。

2.沈从文在自传中说:“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他经常偷偷下河洗澡)、“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就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

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拣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要看这本弄虚作假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摘引自《沈从文散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尽管沈从文所受的教育跟当今的教育大不相同,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仍然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用教育与生活的理论试做分析。

五、论述题

1.论述生活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2.论述科学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二、多选题

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A.《明天的教师》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

A.教学前关注阶段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A.洛克B.赫尔巴特

C.斯宾塞D.卢梭

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A.勒温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D.凯米斯

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A.求生存阶段B.调整阶段

C.专家生涯阶段D.成熟阶段

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A.教学研讨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D.经验交流

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A.主体性B.发展性

C.完整性D.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D.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

A.苏格拉底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D.马克思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四、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

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

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第七章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A.目的B.立场C.慎思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A.认知类B.技能类C.情感类D.价值类E.应用类

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

A.目的B.教材C.教与学的方法D.教学评估E.内容

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B.生态政治课程观C.国际理解教育D.开发教育E.后现代课程观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A.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A.共享策略B.需求导向策略C.增强特性策略D.因地制宜策略E.全员参与策略

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

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

A.启动B.实施C.合并D.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第八章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B.内容C.方法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

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

A.平等B.民主C..合理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

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馈

二、多选题

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

A.叙述教学法B.分析教学法C.综合教学法D.直观教学法

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

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使其获得发展。

A.技能B.情感C.态度D.能力

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A.合作的B.动态的C.平等的D.民主的

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A.指导性B.系统性C.操作性D.预演性

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

A.指向性B.灵活性C.多样性D.创造性

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

A.认知领域B.心理动作领域C.情感态度领域D.人际交往领域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

A.计划B.检查C.评价D.反馈

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A.规范约束策略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D.行为矫正策略

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

A.现场言语反馈B.专家反馈C.摄像反馈D.测验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4.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5.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6.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7.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8.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9.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

1.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2.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五、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试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3.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九章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 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2. 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3.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7. 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9.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10. “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试述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

材料1:

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材料分析题2

材料2: 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第十章现代教育评价

一、单选题

1.从教育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B.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C.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2.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3. 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是

A. 杜威

B. 桑达斯

C. 泰勒

D. 布鲁姆

4. 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 智力测验

B. 分等排序

C. 选拔人才

D. 调节

改善

5.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是按评价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划分的

A. 评价的对象

B. 评价的功能

C. 评价的价值标准

D. 评价的运用方式

6.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一种

A. 表现性评价方法

B. 形成性评价方法

C. 定性评价方法

D. 相对评价方法

7. 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指测验的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8.诊断性评价往往在教育活动的

A. 过程中进行

B. 开始前进行

C. 结束后进行

D. 各阶段中进行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题

1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一回事。()

2.教育评价的实施方法就是考试。()

3.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序分等。()

4.教育评价主要是在教育过程的终结阶段进行。()

5.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6.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7.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8.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推进中的教育评价及其案例

1.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作品表达了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图做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很深,操作能力很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参考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参考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参考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013教育学原理 选择题 复习题

教育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夸美纽斯在( A )书中提出的自己的教育思想。 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 C.《语言学入门》D.《世界图解》 2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D ) A、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B、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C、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人的全面发展的属性 3下列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的是( A ) A、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指定教育目的者人性的假设的影响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目的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C、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社会发展 D、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目的 4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5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6、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C )。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8、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D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学科并创立教育体系的人是(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孔子 D 苏格拉底 10、《实验教学》是___B____的著作。 A斯宾塞 B 拉伊 C 杜威D凯罗夫、 1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12、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 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儿童在7~11岁属于哪个阶段( C ) A 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教育学原理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____、___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____、初等教育、__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是____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2.终身教育 3.教育功能 4.人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表现?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实践的性质。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不统一、不明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案例】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区选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1997年至2001年,深圳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

教师招聘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最全的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A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 D.乌申斯基 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3.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B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詹姆斯 D.卢梭 4.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B)。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5.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 A. 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洛克 D.克伯屈 6.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大学》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首先发生在(D)。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C)。 A.否认了心理因素 B.否认了模仿的教育意义 C.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D.否认了本能的教育意义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主要是通过(C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11、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西周 1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C )。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大学》 13.“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源于(C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道德经》 14.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指(B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15.老蜂教幼蜂筑巢的活动是属于教育活动,秉持这一观点的是(A )。 A.利托尔诺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 孟禄 1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D )。 A.沛西·能 B.格塞尔 C. 利托尔诺 D.孟禄 1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最主要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 D )。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等级性 D.社会性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自于儿童的(D )。 A.想象 B.游戏活动 C.语言 D.模仿 19.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是属于(C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柏拉图的代表作是________,其中包含了他的教育思想。 2.卢梭在_______对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________教育思想 3.《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_______,此书以________为主题。 4.赫尔巴特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________”、“方法”四个步骤,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5.杜威的教育学代表作是________,在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6. ________被看作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产婆术”是()倡导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3.“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5.掌握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6.强调发现法教学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文献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 四、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有哪些? 2.简述孔子的教育主张 3.简述教育调查的几个步骤 五、论述题 1. 很多人认为当老师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应该怎样教学生,很多优秀教师根本没有上过师范院校,也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科学方面的课程,但同样能教好学生。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应该把时间花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对以上看法的理解。 2.请你联系生长经历,结合书本书阐述的,谈谈学习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国》; 2.《爱弥儿》,自然教育; 3.洛克,“绅士教育”; 4.系统; 5.《民主主义与教育》; 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二、选择题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初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秦汉。()(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8.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精品文档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概念是指儿童现有 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 、、四个阶段。 3、存在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决定。 4、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分析、综 合与评价六个层次。 5、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的 形成或改组。 6、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的教学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育论》 D、《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生理前提 D、外部条件 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学体育教材可采用墨子 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说法说明了()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A卷

教育学原理题库

教育学原理题库 一、选择题: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因为()。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3、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 4、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 6、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教育的重要性 7、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8、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初期 9、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 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 10、“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 12、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实践活动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D.一种认识活动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科尔伯格 B.杜威 C.涂尔干 D.马卡连柯 14、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5、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6、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丨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原理笔记 参考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关键词:教育、学习、教育要素、教育形态、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理解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新特征。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阅读一篇/部他的代表作,理解他的主要学 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找一找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6.访问一些校长和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学习评价 一、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理解)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双向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

体会。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 社会的个体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被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大都是在自然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结合实际)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但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社会公民,“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学习者有学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不同。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补充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关于教育的困惑主要有哪些 (1)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 (4)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 (5)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就成特别的器皿。——蔡元培 (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教育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活动 ①本能与社会化的内容 ②个体的直接经验与类的经验 ③适应与改造 (2)教育的特殊性 ①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②教育与其他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③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缺乏的是哪些方面近期准备如何完善自己 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性向 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 (1)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 (2)专业情意:爱学生、爱工作 ①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②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温和的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如果加以爱护是教育的一种境界,那么不加伤害应该成为教育的底线。 (3)专业性向:成功教育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身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肯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 (5)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 ①确信与坚守 有教育思想,即便是零散的教育看法,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要通过抗争来坚守它,承诺它,实践它。是什么因素在干扰着教师的信念,消磨着教师坚守教育信念的意志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知识授受主义的教育倾向、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控制主义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混血儿。 ②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发展观是其中的核心 (6)能力结构 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 (7)教育智慧:教育情境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教育可以预设,但不可以预定 3.你周围存在哪些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它们 我国教育不平等的表现: (1)城乡教育的差距: (2)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