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自然界的生物多种多样,不同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差别很大。每种生物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活得较好。例如,鱼只能生活在水中,仙人掌适宜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离开了适宜的环境,生物就不能正常生存、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可以表示如下:

生物依赖于环境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例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

A.水、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与生物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生物

D.生物生存的地点

A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除了非生物因素外,还包括生物因素

B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 ×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他所有生物

D ×生物生存的地点主要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及场所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水对生物的影响。

①水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条件。

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大多需要水。人体中水约占体重的70%左右;而水母体内约98%都是水。

②水对生物的作用。

水在生物体内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浆绝大部分都是水,有助于体内运输各种物质。

由于动物体通过出汗可以降低温度,因此水对于维持生物体体温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是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①温度影响生物生存。

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很大,而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小。每种生物都有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死亡。如,小麦的种子只有在3~43 ℃这一温度范围内才能萌发。

②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

“南橘与北枳”,寒冷地区——针叶林,热带地区——阔叶林等,都是受温度影响的结果。

③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极地狐和沙漠狐耳朵的形态不同,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冬眠和夏眠)和某些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等都是温度对动物影响的结果。

(3)光对生物的影响。

没有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光影响植物的生理变化和分布情况。光照不但影响植物的生活,也影响动物的行为、体色、生长发育等。

生物受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同,但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山坡阳面的植物生长得好,不仅是阳光的影响,还有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2-1】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少。你认为影响两个地区生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光照D.土壤

【例2-2】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主要受哪种条件的限制?() A.温度B.空气C.湿度D.光照

A √南方温度较高,不利于苹果的生长,而北方温度适于苹果的生长

B ×大气圈是统一的整体,所以南、北方的空气没有大的差异

C ×北方和南方的湿度差异,不是影响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

D ×所以光照不是影响苹果生长的主要原因

【例2-3】在海平面200米以下的地方几乎没有植物,主要是因为()

A.水压太大B.光线太弱C.盐度太高D.温度太低

A ×植物要生存下去,需要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B √

水面200米以下光折射减弱,水生植物因此难以生存

C ×盐溶解在水中,而海水是流动的,所以海水中盐的浓度都是一样的

D ×海水温度的变化不是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

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或种群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2)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类生物的相互关系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这种关系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种间关系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

【例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梨北橘南”D.“草盛豆苗稀”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保证了生物种族的不断延续。

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很多生物在外形上以及行为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对干旱、寒冷、风、炎热的适应现象,以及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①骆驼对环境的适应。

有着“沙漠之舟”称号的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它高高的驼峰里能贮存100多千克脂肪,在没有食物时,能够将脂肪分解成它身体所需的养分。

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水,贮存在胃的水囊里。而排水很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1升左右的尿,只有体温达到46 ℃时才会出汗。

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子还能自由关闭。这些特点都是骆驼对沙漠干旱、多风沙环境的适应。

②骆驼刺对环境的适应。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的地上部分长得十分矮小,而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土里,用庞大的根系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上部分又能有效地减少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③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身体呈流线型,四肢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它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可以达到60毫米,相当于厚厚的保温服,这是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许多绿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沙漠中的动物是沙黄色的,北极的动物是白色的;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都能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等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环境,即生物也能使环境发生变化。

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增加降雨量;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尘埃和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

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透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很多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赤潮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会产生变异,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圈。

【例4-1】如下图,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例4-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适应环境,同时能影响环境

A ×菊花在秋天开花主要受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B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不仅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还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与环境中各种非生物因素没有关系

D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5.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提出问题。

鼠妇一般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易看到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鼠妇。当把花盆、石块搬走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所以,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关于实验变量的设计,要紧紧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