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1912年1月-1912年3月)

第二节北洋政府法律制度(1912年4月-1928年)

第三节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1927年-1949年)

一、孙中山先生的法律思想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 权能分治理论:

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

治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3.五权宪法与五院制

4.建国三阶段:军政时期(军法之治)、训政时期(约法之治)、宪政时期(宪法之治)

二、中华民国时期宪法性文件: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真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1)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2)确立了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3)规定中华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文确立了国土疆域之范围。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构成原则

(5)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6)确立了《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最高效力和修改程序。

地位:(1)《临时约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中华民国是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临时约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破除了清朝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桎梏,为资本主义发展做了新的立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临时约法》比较完整的反映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是当时亚洲最优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局限:(1)对反帝的重大问题避而不谈。(2)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2、天坛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是1913年10月由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通过的宪法草案,因起草地点在天坛祈年殿而得名。这部宪法草案虽有明显缺点,但仍坚持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实质,体现了国民党企图以法律制约袁世凯的要求,成为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障碍。“天坛宪草”于1914年随国会的被解散而夭折。

3. 《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是1914年5月由袁世凯公布、实施,正式确立其独裁统治的宪法性文件。虽然在表面上该约法保留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人民权利的基本规定,但它仍是对民主共和政治的背叛。这表现在内阁制被废除,改行总统制,并且总统权力被极大的扩大,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变得虚化等方面。《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内涵已经消失,民主共和政体从根本上被独裁制所取代。

4.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即1923年10月10日公布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在起草和通过过程中受到曹锟贿选的操纵,故而被国人讥称为“贿选宪法”。该宪法企图用漂亮的辞藻和虚伪的民主自由形式掩盖军阀统治的本质,虽然它是中国正式公布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宪法,但却在近代宪政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5.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中华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使国民党一党专政与个人独裁统治合法化而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931年5月12日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6月1日公布施行。计有8章89条。文件虽然采用某些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形式,但本质上是以国家根本法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国民政府主席、委员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约法的解释权也由国民党中央行使。它虽在一些条文上允许人民有各种权利和自由,但后来又立了不少法,限制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关于国计民生问题,除一些空洞条文外,没有给人民实际利益,连孙中山倡导的平均地权也只字不提。这个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17年。

6. 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即国民党政府起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其公布于1936年5月5日而得名。这部宪法草案是国民党中央在1932年12月开始的筹备宪政活动的具体成果。它虽然要标榜实施宪政,却与“训政”时期实施的约法并无多大的差别。

“五五宪草”的主要特点是党国一体,总统集权,实际上是为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制造宪法根据。所以,这部宪法草案公布后,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也因时局的变化而胎死腹中,未能成为正式生效的宪法文件。

7.《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

(1)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之名,行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之实。(2)抄袭资产阶级宪法原则,以标榜所谓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3)打着“平均地权”的幌子,保护封建土地剥削和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

三、六法体系与《六法全书》

国民党法学家习惯上将国民党的法规分成宪法、民法、刑法、商法、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有的分成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六类,仿照日本等国,将其汇编在一起,称为《六法全书》,亦称《六法大全》。在修订六法体系过程中,有学者坚持行政法为六法之一,商法可纳入民法或行政法内,这种意见被采纳后。六法体系称为:宪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法院组织法。这是国民党政府六种法律的汇编,也是其成文法的总称,它构成了国民党政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同志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创造的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是抗日民主政权创立的一种将群众路线

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2)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3)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4)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廉洁公正。

民国的法律制度

民国的法律制度 学习重点: 了解民国时期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主要内容: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二、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一)制宪活动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制定背景:一方面为了尽快结束地方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指挥并进一步组织全国的革命力量,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 现南北统一;另一方面,独立后的各省政权大部分为立宪派和 旧军阀所控制,他们想通过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成立新 政府的形式来同清政府和袁世凯进行政治交易。 (2)评价:A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 B对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没有作出任何规定。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制定背景:南北议和,孙中山准备放权 (2)特点 1)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2)扩大参议院权力,相对缩小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3)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3)意义及局限 1)意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 件; 2)局限:①没有的反帝反封建的规定,没有解决人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②政体的改变表明有因人而设缺陷。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革命法令 1、保障民权方面 (1)解除“贱民”身份。 (2)禁止买卖人口和贩卖华工。 (3)提倡女权。女子可与男子同学。 2、经济管理方面:保护私产(《保护人民财产令》),振兴实业。 3、官吏管理方面:严格铨选,整饬吏治。 4、文化教育方面:发展教育,重视文化。废除科举,改学格物致知

5、社会习俗方面:革除陋俗,改进风尚 (1)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2)限期剪辫、劝禁缠足 (3)改变称呼,废止跪拜 (4)改用阳历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1)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 (2)临时中央审判所:最高审判机关 (3)实行四级三审制 2、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禁止刑讯、体罚 (2)审判公开和陪审制 (3)保障司法独立:法官终身任职 (4)建立律师制度:《律师法草案》 二、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公元1912年-1928年) (一)北洋政府的制宪活动1、《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1)制定背景:以国民党占多数席位的国会制定的。 (2)主要内容:①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进行了比较多的限制; ②继续扩大国会的权力; ③严格限制总统任期为五年,只能连选连任一次。(3)评价:虽有些规定比《临时约法》退步,但未颁布便成为废纸一张。 2、《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1)制定背景:第一届国会、各地方议会均被解散,按袁世凯的意思 组成约法会议。1915年5月1日,在袁世凯的授意 和操纵下,正式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 民国约法》。 (2)主要内容:①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 ②取消国会制,设立有名无实的立法院和参政院; ③为限制、否定人民的权利提供宪法依据。 (3)评价:这部约法是专制独裁宪法性文件,袁世凯实际上是个皇帝。 3、《中华民国宪法》(“贿先宪法”) (1)制定背景:直系军阀用武力胁迫和高价收买并施的手段制定。(2)主要内容:①是用漂亮词藻标榜民主; ②给予地方自治权。 (3)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体现了直系军阀假民主、真独裁的伎俩。 (二)北洋政府的立法特点和法律内容 1、立法特点

论述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课程设置

论述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课程设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即中西交通史研究,然而对1949年前中西交通史及其教学情形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还比较欠缺。方豪《六十年来之中西交通史》(《华学月刊》1974年第25期)一文,评论了10余位学者的成绩,但仍有许多学者被遗漏,且对课程设置状况,甚少论述;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版)从史学史角度,对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研究作了较全而梳理,但对课程设置同样着墨不多。本文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对当时中西交通史课程设置情形,拟加以系统论述,以期更全而地反映中国学者在中西交通史学科建设方而的特点。 “中西交通史”列为大学课程之一,在中国为时并不太晚。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史学门,同年即有曹位康(馥珊)主讲“中国与亚洲诸国交通史”,然内容陈旧。1920年留美归国的陈衡哲在北大开设“欧亚交通史”,盖为中西交通史进入大学课程之始。与其他各专史课

程相比,中西交通史出现于大学课程还算早。1920年9月,教育部颁布大学令,文科科目分为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四门。历史学门中国史及东洋史学类,没有正式将“中西交通史”列入,但设有“塞外民族史”、“东方各国吏’、“南洋各岛史”诸课程①,均与中外交通史有一定关联。 1920年代,国内只有陈衡哲、张星娘等少数学者讲授此课。1930年代以来,随着相关中外研究著作和译著的日益增多,讲授中西交通史性质课程者明显增加,尤其是张星娘、向达二位先生,长期在主流大学讲授此课,对推动中西交通史课程建设贡献甚大。除个别例外①,这门课大多作为大学史学系(或史地系,或历史社会系)的高年级选修课。然而,1940年教育部颁布《大学科目表》,居然无“中西交通史”一门,遂引起有些学者的批评,认为课程中应添设“中西文化交通吏,、“南海史(南洋妇”,“西域史”。一方而使本国史、外国史之间减少隔阂,并使学生认识本国之地位,且易了解外国史;另方而近代列强在中亚、南洋之争夺,己引起各国史地学者对于此等地带强烈之研究,“我国近年亦颇注意及此,惜乎专门人才甚少,且不普及,故应于师范教育中,加以强化,使史地教育更能适应复兴民族之需要。”②民国史坛颇为繁荣,但研究中西

民国文人遭遇的离奇骗术

旧上海滩,可以说是无奇不有。形形色色的骗子很多,有的骗术十分离奇,让人防不胜防。 奇招骗取情书佳作 征婚启事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很鲜见,属于新生事物。于是,就有文化骗子利用征婚启事来大做文章。 抗战期间的上海,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后,就进入了“孤岛”时期。虽为“孤岛”,但其文化和商业活动仍很繁荣。一天,上海某报曾登载一则征婚启事,内称“名门闺媛 某,双十年华,容貌秀丽,系某大学文学系学士,酷爱写作,现征求李清照与赵明诚式的终身伴侣;凡饱学而有文才愿意应征者,需将亲笔撰写的情书一封寄到某某号邮政信箱,该女士将延聘名家,评选情文并茂佳文作者一名,约期面晤”云云。 女方条件非常之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自然对男士具有无法抵挡的诱惑。果然,启事刊出后不长时间,应征情书便如雪片般寄来,文章中无不情意绵绵,极尽人间最美好的语言。其中佳作很多,有的还出自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手笔。 在应征者焦急的等待中,征婚活动没了下文。时过数月,应征情书竟如石沉大海,没有一个应征者得到回音。 然而,时隔近一年后,上海某书局出版了《当代情书大全》,并隆重推出,在各报刊遍登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的阅读欲望,销路极佳,一时洛阳纸贵。该畅销书一再重版,仍然供不应求。事后知情者透露,前述所谓“文学士”的某“名媛”,其实就是某书局老板做下的“局”,请君入瓮,借此诱使文人上当,骗取情书佳作。号称名家精心编著的《当代情书大全》,完全是从应征文稿中筛选汇编而成。书局不必支付分文稿酬,却以此大发其财。各应征撰文者蒙在鼓里,白白地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如此“翻译” 出书 据早年曾赴日留学的著名旅美散文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文学家钱歌川先生回忆,他年轻时和许多文人在上海也遭遇过一次同样“高明”的欺骗。 1929年,钱歌川从家乡湖南湘潭来大上海,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落,心里非常焦急。某日在报上读到一则招聘广告:“某大公司因与外国经商,需要英文翻译若干名,应聘者只需当场翻译数百字,译文合乎要求即可录用,每月报酬百余元。” 在当时的上海来说,这份工作的月薪颇为可观,因此报名者十分踊跃。对苦于找不到工作的钱歌川来说,更是一个绝好的应试机会。 按照广告说的规定考试时间,钱歌川赶到应试地,原来是一所学校,入门时已见应征者坐满几个教室,总计有四五百人之众。主持者从厚厚的一部外文书中随意撕下一页页文章,分别发给每个应试者,当场笔译,译毕即交卷离场,静候通知。钱歌川自恃中英文功底深厚,译得字字珠玑,颇为自信。 谁知,几个月过去了,钱歌川却一直没等来录用或没录用的通知,去一打听,音讯全无。 后来他在上海街上闲逛时,在一家书肆中偶然看到一册《汉译英名著小说》,他打开此书仔细地翻阅了一会,忽然发现内有几页译文,竟是自己当年的应征之作,连其中一处笔误也完全照印!他大大地吃了一惊。 原来,书商周老板仅花些许广告费,就骗取了众多才子入彀,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把一部数百页的英文小说集体翻译出来了。 气愤不已的钱歌川原想找上门去要个说法,而版权页上却不见出版者的地址,终因交涉无门,只能对之不了了之。 (责任编辑/木 东) (电子邮箱:huangdong0707@https://www.doczj.com/doc/897837969.html,) 民国文人遭遇 的离奇骗术文/继 兴

民国政府公文常用语

【邀】求得,得到。上行公文中,用以表示求得上级思惠、照顾等。 【缴】交还。清代下行批文中,将已批复的下级来文副本发还原下级机关的用语,放在批示结尾。如“照详蒙批:驿递繁苦不独恒属缺马,议留协济河间站银买补,似属未便。……缴。”又,清代上级向下级发出的文书中,要求下级将上级的亲笔批文、皇帝的朱批及上级的其他文件照办后,交还上级时用此语,常出现于批文中。如“…此等蠢吏行迹若真,必当及早惩办,以整官方。其勉为之。此谕遇奏事之便,随折缴上”;“蒙批……该司再一妥招报夺。缴。等因。蒙批到司”。 【嗣】表示时间接续,接着、以后的意思,可与相关词语连用组成惯用语。如“嗣奉、嗣经”等。“嗣经”表示本文书所述之事已经办理的用语,“嗣奉”凡正在办理某事,后又接到上级来文时,用此语引叙这一后来接到的来文内容。 【职】表称谓时自称用语。用于上下公文作职官自称。如为联合行文,两人合并称职等;如分别称则为“职某某”,于“职字”下加自己的名字以示区别。自称其机关时,用“职”字加机关简称,如“职部、职令、职处”等。军队文书与其他文书也常用此语。台湾仍沿用。 【称】是“称说”、“称道”的意思。为引述用语,用于引叙下级或人民的来文,口头陈述等时的起首,与引述上级与平级来文的“开”字用法相同。有冒号和前引号的作用,表示以下为引叙文字,经常在引叙完毕时使用“等情、等语”等与之呼应。如“兹据某某某咨称:……等情”。 【宪】是称谓时表敬用语。明清时,用于上行公文中,各地方衙门下级称呼上级、人民称呼官长,均用此语以表恭敬。如“宪台、大宪、上宪、宪檄、督宪、宪鉴”等,〔例〕:“除禀军督宪外,为此具禀”。 【卑】表示谦卑的自称用语,多用于上行公文中。明清时下级机关或下级官员在上级官员面前自称,其下多于职官、机关名称连用。如州县以下的官员在上级面前自称“卑府”;知县在上级面前自称“卑县”,以此类推。〔例〕:“当经卑职访传某某某到案查讯,委元现银偿教”。 【者】主要用于区别引叙的来文与自行文,以免连续叙述造成混淆。如白居易《魏征旧宅状》:“右今日守谦宣令撰,与师诏所请收赎宅还与其子,甚合朕心。允依来禀者。”此是引叙,接下来为自叙“臣伏以魏征是太宗朝宰相”云云,以“者”字相区分,一目了然。 【下】表示行文中“到达、下达”的意思。表示上级来文及其附件下达下级机关时,“下”字紧接机关名称,如“下署”、“下局”、“下村”、“下处”等。是古汉语中单音词表意的遗留,起用时间当为早期。〔例〕:“窃查此案本局无案可据,仰钧府将该案会议记录全份颁发下局。”。“下”用为动词,勿作定语理解。这一用语现已废弃不用。 【着】有“让”的意思,但语气较严重,含命令成分。常和时间词连用,表示命令与催督。如“着即办理”、“着即查复”、‘着即施行”、“着即呈候核夺”等;有时和否定词语组成惯用词,如“着不难办”、“着毋庸议”等,用以否定下级来文中曾经提出之事。“着”又写作“着”,“着”、“着”、“仰”、“饬”等都有命令意思,但“着”的语气最强。

由《旅行杂志》看民国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以上海旅游业发展为例 蔡玉婷

由《旅行杂志》看民国时期的旅游发展 ——以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为例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西方进入中国等等因素使得国际国内旅游需求加大中国近代旅游业也因此而产生。民国时期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凸显了旅游业在民国时期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是从《旅行杂志》来研究民国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以上海旅游业为例,实证研究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民国时期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其意义不仅在于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促进上海政治文化的发展。民国时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更新了近代交通业及近代旅馆业,为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民国时期;上海;旅游业;旅行杂志;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travel magazine” ——take shanghai as an example Abstract: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ange of Chinese economy structure and the west external factors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produce of Chinese tourism and the tourism demand is also increased.Touris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hatever Political, economic or cultural aspects, all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ourism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travel magazine"..In the case of Shanghai tourism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Shanghai touris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quickly.It is not only to promote employment but als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political culture.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Update the moder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modern hotel industry.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tourism. 关键词:民国时期;上海旅游业;旅行杂志; Key words: Republic of China; Shanghai; tourism;travel magazine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细说民国大文人》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10位国学大师的真实故事。作者在整理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反映人物丰满形象的材料,客观地呈现给读者。因而,读完此书,思考无法停止。作者观点的隐匿、立场的超脱,让我们读者自然而然生发更多的独立思考。 一本厚厚的书,一群独特的人,给人的遐思是极为丰富的。如:大文人鲜明的个性,执著求学的精神,高远的学术境界,坚持不懈的人格操守等,都可以引发我们这些普通人无尽的感怀。因为内容太多,笔力又有限,所以仅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将书中一些有益教学、又有趣的信息作以下搜集和整理。书中的大文人谈笑之间皆是学问,认真阅读让人收获良多。黄侃解释“四而楼” 楼名的意义足见知识的力量。说有位商人给自己开的饭店取名“四而楼”,众人不解其意,问胡适,胡适也不解,而黄侃却能很快做出解释:《三字经》中有“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四而楼” 应该是期望财源滚滚之意吧。这段小故事,足以看出黄侃的知识丰富且提取迅捷,一点知识的活用就让他胜人一筹。知识在此显出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知识的重要性有过迷惑的话,那么此例的获得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心中困惑。因而,读到这样的片段,十分愉悦。 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趣味无穷。曾经收到过一条短信,内容就是《施氏食狮史》,同一个音节的不同汉字组成了一篇短文,感觉特别有意思,也感叹现在的短信真有水平。看了此书,方知有趣的短信原来出自赵元任这样的名家之手。而且,这则短文的意义也绝不仅仅在于有趣,而在于它让原本叫嚣着要走汉字拼音化道路的所谓学者不敢吱声了。于是,越想越觉得这《施氏食狮史》无比有意思。 钱穆的形声字研究独到,挖掘出汉语言文字的精妙。钱穆在夜晚睡觉手臂撞到墙壁时,居然会突然悟到带“辟” 的字都与旁边有关。例如:“壁” 在房屋旁,“臂”在身体两旁,“劈”使物分两旁,“璧”挂身体一旁,等等。我由此想到“譬”字该做何解,照钱氏理论居然也能说通———“譬” 就是说话借旁物明义。由此顿觉汉语言文字之精妙,也有了向学生传播的冲动和新的资本。以前常说我们的汉语妙趣无穷,此案例让我感触尤深。 章太炎说“贫”与“穷” 甚异真让人大开眼界。平日里,“贫穷” 一词用得极多,极为熟悉,从未想过要将两字分开辨别。听章太炎的一番解释方知,“贫” 是指把贝(即钱)分与他人,而己身不至不名一文;而“穷” 是指弃家而去、孑然一身、藏于穴内。这么一说,那抽象的文字被章太炎一下子赋予了形象感。看这一段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两个清晰的画面:一个是家境清寒却依然在读书的书生:一个是风雪交加穿破衣藏在山洞里的壮汉,他只有一身的力气而已。两者差别真的很大。而我看汉字的眼界也顿时被打开了全新的一面。 此书中还有许多亦俗亦雅的语言文字的笑料,可以自己读着娱乐,却不宜告诉学生,在此就不去一一列举,只作为启迪我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语句的新思路而存于脑中,那也很有意思。

民国式邀请函

邀请函格式 一、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含义 礼仪活动邀请函又称礼仪活动邀请信、礼仪活动邀请书,是礼仪活动主办方(单位、团 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参加某些重大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面函 件。 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的大型活动与仪式,如宴会、舞会、纪念会、庆祝会、发布会、 单位的开业仪式等等,只有采用礼仪活动邀请函邀请佳宾,才会被人视之为与其档次相称。 礼仪活动邀请函有自己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写法上的一些要求。 二、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基本内容 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基本内容包括礼仪活动的背景、目的和名称;主办单位和组织机构; 礼仪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参加对象;礼仪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联络方式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 事项。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三、礼仪活动邀请函的特点 洛阳礼仪活动邀请函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礼貌性强。邀请事务使用邀请函表示礼貌。礼貌性是礼仪活动邀请函的最显著的特征和 基本原则。这体现在内容的完全的赞美肯定和固定的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强调双方和谐友好 的交往。 感情诚挚。礼仪活动邀请函是为社交服务的专门文书,这使得它能够单纯地、充分地发 散友好的感情信息,适宜于在特定的礼仪时机、场合,向礼仪对象表达专门诚挚的感情。 语言简洁明了。礼仪活动邀请函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要注意语 言的简洁明了,看懂就行,文字不要太多太深奥。 适用面广。礼仪活动邀请函使用于国际交往以及日常的各种社交活动中,而且适用于单 位、企业、个人,范围非常广泛。 四、礼仪活动邀请函的结构与写法 在应用写作中礼仪活动邀请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社会交际空前广泛和重要的当代社 会,写好它可以说至关重要。对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写法要注意格式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上写法类似公函。一般格式如下: 邀请函 尊敬的________________ 您好! ___________单位将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地,举办_____________活动,特 邀您参加,谢谢。 请看例文一: 邀请函 尊敬的×××教授: 我们学会决定于××年×月×日在省城××宾馆举办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恭请您就有 关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发表高见。务请拨冗出席。 顺祝 健康! ××省文学研究会 联系人:××× ××年×月×日 这是最常见的、标题只以文种“邀请函”字样出现的范例。 再看例文二: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第3版)教材精讲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11.1本章要点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11.2重点难点导学 可以说,近代中国的法制变革,是以创建民主主义法治价值为内在精神、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完全区别于传统中国社会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法律精神,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法律。尤其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结合“权能分治”的政治理论,建设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法律制度。其间存在着法律文本与司法实践的严重背离,一党独裁,干涉法治,教训深刻,其客观上仍是

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延续。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孙中山思想与中华民国方略 (一)三民主义与民国国家制度预设 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创立青山军事学校时,第一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以此作为政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武装推翻帝制,解除民族压迫,变近代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此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就是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此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按价收税、增价归国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此即民生主义。 (二)五权宪法 1906年在《与〈俄国社会革命党首领〉该鲁学尼等的谈话》中,孙中山第一次提出“五权分立”的共和制度:“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 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明确的考试制度,造成最大的流弊是“盲从滥选及任用私人”。中华民国应当借鉴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况且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中华民国应当借鉴中国古代的监察御史制度,执掌监察权的机构“也要独立”。

民国戏曲的传播学论文

民国戏曲的传播学论文 一、民国时期戏曲期刊的主要问题 那么,民国时期戏曲期刊的研究该如何展开,又具体包含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参照传播学的思路,按照“传播什么—怎样传播—效果如何”的逻辑顺序,考察民国戏曲期刊中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其对民国 时期戏曲发展的影响。“传播什么”主要关注民国戏曲期刊中的传播 内容,包括剧目传播、伶人形象、理论批评等;“怎样传播”聚焦民 国戏曲期刊中的传播形式,主要表现为戏曲广告、戏曲专栏和戏曲图 像等;“效果如何”主要研究民国戏曲期刊作为现代传媒对戏曲观念、戏曲史的影响和价值。最后,从总体上梳理民国戏曲期刊对戏曲文化 的传播和影响,阐明民国戏曲期刊在民国戏曲文化史上的价值。按照 以上思路,传播学视域中民国戏曲期刊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1.民国戏曲期刊的传播理念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体,一份戏 曲期刊在创办之初往往会阐明其编辑传播理念及其自身的戏剧观念, 这些言论主要出现在民国戏曲期刊的“发刊词”、“卷首语”或“编 辑大纲”之中。不同的“发刊词”透露出不同的办刊理念、编辑思想,不同的思想形成不同的戏曲传播观念。例如,中国最早的戏曲期刊 《二十世纪大舞台》的“发刊词”出自柳亚子之手。在该文中,柳亚 子特别强调了戏曲改良的作用,突出强调了戏曲的社会功能。《新青年》是“五四”运动时期文化人的期刊,其办刊理念则是“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因此《新青年》重点刊登了胡适、陈独秀、钱玄 同等学者批判旧戏的文章。与之相反,《十日戏剧》是一份以“保存 国剧”为宗旨的刊物,致力于保存传统戏曲,带有一定水准的保守倾向。与《新青年》和《十日戏剧》这两个倾向性比较鲜明的刊物相比,《剧学月刊》《戏剧丛刊》等刊物则推崇民族戏曲,提倡用科学方法 研究本国戏曲,推进戏曲民族化。它们摈弃将戏曲看做是思想或技艺 的片面戏曲观念,将戏曲看做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因此《剧学月刊》《戏剧丛刊》等刊物的戏曲传播观念则更加兼顾中西,更为科学化,由此也在戏剧学理论建构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样,民国戏曲期

历代公文名称一览表

历代公文名称一览表 本文由雨雪霏霏梦贡献 历代公文名称一览表一(先秦—明清) 历代公文名称一览表一(先秦—明清) 皇帝及皇太子、皇帝及皇太子、诸王等使用的文书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臣僚上给皇帝的文书官署间往来文书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专门文书会计文书、盟约文书、户籍和地图、奴籍文书 典、谟、训、诰、命誓、檄文、移书、书、玺书、盟书奏制书、诏书奏、章、表、状、制书、诏书、策书、戒书驳议、封事奏、章、表、启、制书、诏书、册书、戒敕驳议令、教、符 令、教、告令、教 册书、制书、敕书、御札、表、状敕牓、诰命 笺 牒、 移、刺、关移、刺、关、咨 谱牒文书 启、笺 符、帖、宣、、批牒、申状 诏书、圣旨、宣命、敕牒奏、表章令旨、教、懿旨启 明 题、奏、启、揭帖、表、讲章、诏、诰、制、敕、册、谕、照会、劄付、书状、文册、制下帖、故牒书、符、令、檄对、露布、译 中央:呈、申中央中央:劄付中央:咨、平关中央: 中央: 地方:牒上、地方地方:今故牒、指挥地方:平牒地方: 地方牒呈上、申咨呈、呈状、平咨、

申状、牒呈、平关、牒上平牒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军册贴黄财务文书统计文书电报 清 咨呈、呈文、咨文、移会、沿用明制,新增劄文、牌文、劄付、制、诏、诰、敕、谕、 旨申文、牒呈、关文、照会、“奏折” 牌票、牌檄申呈、详文牒 笺 历代公文名称一览表二(民国时期) 历代公文名称一览表二(民国时期) 公文名称南京临时政府( 年初) 南京临时政府(1912 年初) 北洋军政府时期 1912 年 11 月北洋军政府公布的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令、咨、呈、示、状令、咨、呈、状、布告、公函、批大总统公文程式:令(策令、申令、告令、批令) 、咨 1914 年 5 月北洋军政府第二次修改公文程式条例大总统府政事堂公文程式:封寄、交片、咨呈、咨、公函官署公文程式:呈、详、饬、咨、咨陈、示、批、禀黎元洪改订第三个公文程式条例国民政府 1928 年 11 月 15 日颁布的公文程式令、咨、呈、咨呈、状、布告、公函、批令、训令、指令、任命状、批、布告、呈、咨、公函

浅谈民国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看民国那代人的文章,痛快的地方很多,今人亦不妨由此猜测彼时的风气。以我的看法,五四后新学人的状态,被后人大大地简化了。其实那时的社会,旧式的娱乐之风很盛,知识界除了谈欧美文明,钟情戏楼、茶舍者,为数甚广。文人厌于官场、功名的时候,一部分人便爱去讲风月、民俗、茶食。有的学人在学理上崇仰西学,而审美方式却是古中国的。所谓新旧杂陈,是一点不错的。 1930年代《人间世》、《论语》的问世,有一点这样的因素。几个作家造了不小的气势。谈乡情、烟酒、草虫者渐多了。徐讠于本是小说家,但看他的杂感,对服饰、烟草、金钱无不喜谈,兴致很高。而林语堂、郁达夫等人,放松之余常常用心于性灵的抒发,讲讲古城旧梦、书林闲情等,借以寄托内心的思想。贺宝善女士在《思齐阁忆旧》一书里谈到外公齐如山(戏剧、文史专家)在日据时期躲在北平著述的生活,在外族入侵,民不聊生的时候,文人们所写的不都是激烈的文字,其中多有闲适之风。齐如山是个学问很深之人,在戏剧上别有创意,为梅兰芳写过不少好的剧本。《洛神》、《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凤还巢》已成了经典之作。齐氏一生弄的都是士大夫不屑为之物。即便像谈吃的短章,绝无儒生的道统气。在八股气与洋风四吹的时候,却偏偏醉于游戏之作与趣味,那当说是一个另类。我们今天在北京城,已难以见到这样类型的人物,在学识与情调上,看似旧文人的余影,其实本质却是新式的。不过用旧代新而已,粗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像叶圣陶这样有现实感的作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颇为注意自己的经验。并不反对写闲花野草,他以为只要是自己经历的东西,一石一木均可入文,本不存在什么高低之分。中国文人看人写事,动不动是经验之外的大道理,反而与人的心性很远了。查叶圣陶的作品集,写月光、佛迹、戏曲、动物者很多,能在日常里发现与人性相关的东西。《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看月》、《牵牛花》、《天井里的种植》,都非宏大深刻的题旨,如今阅读,不乏精到之处。这类作家,纤细、温和,没有黑暗与杂色,读者从中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另一种操守。较之于左翼文人的喷血的文字,叶圣陶显得冲淡与祥和,与血腥的文学有点隔膜了。 左翼文学出来后,谈风月就成了被诟病的现象。周作人当年的谈龙谈鬼,就被讥为落伍分子,能看出青年一代对书斋里的文人的不满。其观点是,在社会黑暗至极的时刻,躲在书斋里吟风弄月,实在是堕落了吧。不过林语堂等人并不这么看。在《论玩物不能丧志》一文中,林语堂理直气壮地说: 然古人以玩为非,尚有系统的哲学在焉。理学家以为凡玩足使心性浮动,故如女子必以礼教防范之。盖以为小姐游后花园,情根一动,即为祸苗,禁之不使后花园,亦不失为防微杜渐之计。今日中国风俗已受西方影响而浪漫化,女子可游公园,青年可踢足球,要人可看电影,画家可画裸体,凡有西洋祖宗为护符者,皆不敢非议。独东方式游玩,必认为玩物丧志,此而言复兴民族,民族岂不殆哉! 这一篇文章的背后,有周作人思想的后盾,说其受到了周氏的暗示,也不为过。周作人在1930年代,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流行色不以为然。林语堂对周氏的状态一往情深,以为那种重个人而轻道学的态度殊为可取。信仰各种主义的人,因沉于外部的玄学而迷失自我,倒是以个体经验为出发的人,可以

民国,司法制度

民国,司法制度 篇一:中外新约与民国涉外司法审判制度的变革 中外新约与民国涉外司法审判制度的变革作者:曾代伟樊钒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XX年第02期 基金项目:20XX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11BFX014) 作者简介:曾代伟(1947-),男,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樊钒(1981-),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政法大学20XX级法律史学专业博士生。中外新约与民国涉外司法审判制度的变革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独立的的司法主权。自清末以降,政府和民众为争取国家司法主权的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大了维护司法主权的外交斗争力度。以1943年与美英两国订立新约为标志,最终实现了百年来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的愿望,终结了外国人在华领事裁判权及相关特权。以此为契机,我国涉外司法审判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于中国而言,这无疑是分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融入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开端。 关键词: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领事裁判权;民国时期;涉外司法审

判制度 中图分类号:dF0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XX.02.02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通过武力胁迫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在华的种种特权,其中尤以领事裁判权危害最烈。正如1929年5月民国外交部致行政院《为办理废除不平等条约交涉情形的呈文》中指出:“查中外间所订条约,内容繁复,综其不平等之要点,不外片面关税协定、领事裁判权、租界租借地、内河航行权、陆海军驻屯权五种。而其中最关重要、足制吾国命脉、损害吾国主权者,则尤在协定税则与领事裁判权。……领判权一经撤废,租界之收回即不成问题,其余不平等各点自更迎刃而解矣。”[1] 国际法规定,“主权国家对于本国境内的居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行使属地最高权,国家能自主地为外国人规定法律权利和义务,外国人必须服从所在国的管辖,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命令。”[2]即国家拥有属地管辖权。清末以来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设立,显然是对中国属地管辖权的粗暴侵害,作为主权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此难以容忍。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与各国重订商约时,即要求列入撤废领事裁判权条款。如1902年《中英马凯条约》第12款:“中国深欲整齐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

中国文人的性格和命运

江南踏春遇布雷|文/吴晓波 摘要陈布雷的师爷人生,常常让人思量起中国文人的宿命与惰性。 江南五月,是踏春的好时节。前日,行走到杭州九溪十八涧,此地非旅游热点,是极僻静悠远的地方,清代学者俞樾——也就是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曾赋诗赞曰:“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在这里,遇到一座小墓,在青山之一角,百般寂寥,碑上写着“陈布雷先生之墓”几字。 突然想为这位先生写几个字。 陈布雷是民国最著名的师爷,也可能是最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师爷。他出生浙江慈溪耕读世家,那里地属宁绍,自古人文渊薮,明清期间,绍兴师爷行遍天下,便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谚语。陈布雷岁入私塾,熟诵《毛诗》、《礼记》、《春秋》、《左传》,是科举废除前的“末代秀才”,青年时为史量才的《申报》撰稿,后任《商报》编辑部主任,因文笔犀利,视野开阔,颇为一时之重,有人甚至将之与《大公报》的一代主笔张季鸾并论,许之为“北张南陈”。年,岁的他被浙江湖州人陈果夫推荐给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从此开始了长达年的鞍马追随,被后者视为“文胆”。年月,陈在风雨飘摇中服毒自尽于南京,蒋送匾“当代完人”。 陈布雷性格温顺,内刚外柔,心绪缜密,下笔如铁,他追随蒋介石二十余载,日日比蒋睡得晚,每日清晨,当蒋睁开眼睛,他就已经安静地站在了帐外。陈对蒋的尽忠,已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张道藩回忆,“(陈)对于党国大计,虽所见不同,常陈述异见,但最后必毫无保留服从总裁之意旨,用尽心思,费尽周折,以求完成总裁之意愿。”这很象三国诸葛亮,虽明知道阿斗之不可扶,天下之不可得,却呕心佑之,六出祁山。 陈布雷与陈诚,二人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武将”

第八章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制

第八章中国民国时期的法制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一)产生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更加剧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一些人接触了资本主义进步的社会现实和政法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拥护者与宣传者。其中较著名的有伍廷芳、章太炎、陈天华、邹容、宋教仁与胡汉民等人。 这些接受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与革命家,试图以西方的政治与法律制度来挽救并改造危难的中国,并与保皇派论战。其中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最具代表性。 (二)主要内容 1、实行以民主共和为目标的政治革命,反对君主立宪,推翻清朝的皇权专制统治。 但在政体的建立上,孙中山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后提出独创的五权分立模式。即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将立法权中的监察权与行政权中的考试权独立出来。他认为,应借鉴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考试权不应受任何人干涉和侵犯,以选拔人才。还应借鉴古代的监察御史制度,行使监督监察权。 章太炎则认为国家应以行政、司法为两途,设总统掌握行政、外交和国防,司法掌握裁判权,但反对设立一会,认为实行代议制会导致土豪、富民专权。 宋教仁则赞成实行政府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2、实行平等与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即为其体现。 3、实行法治,反对人治。 4、改革司法制度 (1)实行司法独立,以保障民权。伍廷芳更是将司法独立视为一国是否文明的标志,甚至是治国第一要政。 (2)废止体罚与刑讯,改行近代进步的刑罚与证据制度。不能仅凭口供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一)大纲的制定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后,公布《军政府暂行条例》,是民国的第一个政府组织法。12月3日,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公布《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根据该大纲,12月29日,举行临时大总统总统选举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二)内容 分四章,21条。 1、临时大总统: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在参议院痛一下,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 2、参议院:对总统权力进行同意,同时想有决议权。 3、行政各部 4、附则。 根据相关规定内容,《大纲》规定的政体为三权分立下的美国式的总统制。根据它,中国产生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并使中国历史上桑延续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政权由此结束。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制宪 (一)191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天坛宪草》 1.背景 二次倒袁失败,宋教仁被刺,善后大借款以及宪法委员会几名成员被捕杀,使国民党人占有优势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认为袁即将实行专制独裁,民国危在旦夕,而以军事手段无法取胜,故要利用国会尽快制定宪法,以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体制,用合法手段约束袁,进行法律倒袁。 2.内容 体现了企图以法律对袁进行限制的要求。 (1)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进行了较多的限制。国务员赞襄总统,对众议院负责;总统发布命令及国务文书须国务员副署。 (2)继续扩大国会权力。规定国会不仅有立法权,还有弹劾乃至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副总统、国务员的权力。 (3)对严格限制总统的任期,规定总统任期5年,只可连选连任一次。 部分规定有所倒退,体现国会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政见和力量的对比。 (1)总统有紧急命令权; (2)政府有紧急财政处分权; (3)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体。 3.结果 一心独裁的袁无法容忍,公开宣布草案谬点甚多,借二次革命之机,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导致议会所剩议员不足半数,国会解散,《天坛宪草》未及审议通过、正式颁布。 (二)1915《中华民国约法》即《袁记约法》 1.背景 国会解散后,袁为以形式上合法的手段达到独裁的目的,清除《临时约法》的妨碍,组建约法会议作为增修约法案的立法机关,修改约法,扩大总统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约法会议一经成立,袁即向其提出增修约法案,内容如下: (1)外交大权归总统,宣战、媾和、缔约,无须参议院同意; (2)总统制定官制,任用国务员、驻外大使、公使,无须参议院同意; (3)采用总统制; (4)宪法由国会以外的国民会议制定,起草权由总统和参议院行使,公布权由总统行使。 (5)公民权的褫夺与恢复,由总统行使。 (6)总统有紧急命令权和紧急处分财产权。 约法会议接到议案后即制定出了“新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 2.内容 形式上保留与民主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条文,实际上确认袁的独裁专制统治,极大扩张

试论《公牍通论》之民国公文用语

试论《公牍通论》之民国公文用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公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模式化、程式化的语言,使公文形成了与其他文章相区别的显著标志,这些语言可以称之为公文用语或公文术语。虽然现代公文与民国旧式公文大径相庭,但是现在很多公文用语仍沿用旧程式用语。徐望之先生的《公牍通论》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的公文用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本书第八章“用语”中,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各种公文术语的用法,还研究了某些术语从古至今含义用法的发展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徐望之与《公牍通论》 徐望之,浙江湖州吴兴人,曾在商务印书馆供职,后到河北训政学院授课。这期间,有感于公文“词芜义晦,影响于政化之进行;体例全乖,条教亦因之而捍格”,因而根据《公文程式》编写了《公牍讲义》。后来经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被命名为“公牍通论”。而这部书的出版是成为了中国文书学诞生的标志之一。徐先生作此本书的本意是教授公文写作,所以全书中

贯穿着这样的主旨思想:“盖公牍之中,有品,有学,有识,有文??在上者固当以此取才,在下者亦取即以此自立。如此则党治人才,必能辈出??”。因此, 他希望各级官吏通过学习此书“明白治理,晓畅公文”,能够“事必躬治,牍必亲裁”。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主要是为公文下定义。第二章则分别从等级、政治、名称三个方面讨论了公文的分类。第三章开始转入公文写作的内容。“体例”“储养”“撰拟”三节注重公文写作的理论的探讨,“结构”“公文之叙法”“用语”“程式”四节则详细论述了公文的写法。书后还附录了民国政府关于公文的各种规定,类似于现在书籍最后附录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等文件,在当时很实用,可谓是一本严谨翔实的公文写作参考书。 二、民国公文用语与现今公文用语的相似之处 《公牍通论》在第八章开篇讲到:“公文用语,浙东吴芝泉先生会谓与其他种文字用字造句,有绝不相同之处:有承讹袭谬者,如查,准等字是也??此外用语,亦于文字中,独树一格,或借以标起讫,或用以别尊卑。”这段文字不仅介绍了民国公务人员学习公文用语的必要性,还表明了作者的研究范围。通过对本章的考察,我们可以找出民国公文用语与现今公文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I之 :中国法制史—法律制度中的《中华民国训政》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I之:中国法制史—法律制度中的《中华民国训政》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I :中国法制史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中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中,宪法性文件和宪法的内容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这 一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和宪法主要包括《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和《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1年5月5日,蒋介石御用的国民会议开幕,5月12日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同年6月1日颁布施行。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共8章89条。第一章总纲,第二章人民主权义务,第三章训政纲领,第四章国民计生,第五章国民教育,第六章中央与地方之权限,第七章政府之组织,第八章附则。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约法》仿照资产阶级宪法形式,写进了一些民主的条文。第二章人民 主权义务中规定,中华民国国民无论那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 上一律平等,享有一系列权利和自由,人民非法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等。但事实上,国民党可以随意制定具体法剥夺人民权利而不受根本大法性质 的《约法》的束缚,人民除了履行义务外,根本无任何权利可言。 第二,《约法》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肯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 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约法的解释权由中国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行使。 第三,与《训政纲领》相比,《约法》削弱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权,扩大了 政府的权力,为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创造了条件。《训政时期约法》规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之行使由国民政府寻到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由国民政府行使之。《约法》中政府权利的扩大,就使得蒋介石 可能于必要时摆脱党的控制,以军事实力控制政府,实施个人独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