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知识

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知识

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知识
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资源稀缺性:⑴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⑵具有绝对的属性⑶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

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⑴实证研究方法⑵规范研究方法

4.实证研究方法特点:⑴该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⑵该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5.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⑴确定要研究的对象⑵设定假设条件⑶提出理论假说⑷验证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1.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事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2.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

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5.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假说:附加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6.劳动力需求: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7.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8.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⑴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⑵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⑶充分就业。

10.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⑴人口规模⑵人口年龄结构⑶人口城乡结构

11.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1.均衡价格论: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2.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3.工资的形式:⑴基本工资⑵福利

4.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⑴工人基本工资所得在正常情况下均高于工资率乘以时间单

位数⑵工资率即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密切联系⑶基本工资只是工资的构成部分之一

5.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6.影响货币公司的因素:⑴货币工资率⑵工作时间长度⑶相关工资制度安排

7.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8.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9.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10.福利:福利是工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

11.采用实物支付的原因:⑴降低企业按基本公司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⑵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⑶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2.延期支付的优势:⑴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⑵形式多样,灵活⑶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⑷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1.就业:所谓就业或者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周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3.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4.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属于正常性失业。

5.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6.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而引致的失业。

7.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致的失业。

8.需求不足性失业的表现形式:⑴增长差距性失业⑵周期性失业

9.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

10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11.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12.财政政策: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13.财政政策的类型:⑴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⑵,收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14货币政策: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15.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6收入政策的重要作用: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⑵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⑶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17.收入政策措施:⑴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⑵收入平等化措施

18. 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⑴定制工资指导线⑵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⑶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

第二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法体系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广义的劳动法这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⑴老基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纲领性的法律规范⑵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的本质和特点⑶高度的稳定性

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⑴指导劳动法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⑵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⑶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5.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6.劳动法率渊源的含义:⑴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⑵仅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才是法律渊源⑶法的表现形式

7.劳动法体系:⑴促进就业法律制度⑵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⑶劳动标准制度⑷职业培训制度⑸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⑺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⑻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转变成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⑴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⑵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3.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⑴劳动合同关系⑵劳动行政法律关系⑶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⑴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⑵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⑶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⑷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

6.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7.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9.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

1.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策划与方略。

2.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

3.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⑴外部环境的调研⑵外部环境的预测

4.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⑴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⑵潜在竞争对手分析⑶顾客力量的分析⑷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5.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⑴政治法律环境⑵经济环境⑶技术环境⑷社会文化环境

6.企业内部分析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

7.企业资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机器、资本等实物资产及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管理等无形资产

8.企业资源分析目的:掌握企业现存资源的状况,明确实现未来战略意图和目标的优势资源和劣势资源,为资源的利用、开发和创造提供方向和行动基础。

9.资源分析的具体内容:⑴物质资源状况⑵人力资源⑶财务资源⑷技术资源⑸管理资源⑹无形资产

10企业总体战略包括: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1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⑴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⑵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⑶调动群体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⑷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12.战略控制组成:⑴制定评价标准⑵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⑶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

13.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⑴战略评价标准⑵实际成效⑶绩效评价

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

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⑴合理的决策标准⑵有效的信息系统⑶系统的决策观念⑷科学的决策程序⑸决策方法科学化。

2.确定型决策的特征: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是肯定,而且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

3.确定型决策方法分类: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

4.风险型决策方法具备五个条件:⑴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⑵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决策目标⑶存在着不以决策人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⑷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⑸可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5.风险型决策类型: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

6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分类:⑴悲观决策标准,小中取大⑵乐观系数决策标准,大中取小⑶中庸决策标准⑷最小后悔决策标准⑸同等概率标准

7.企业计划: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并对目标的实现进行具体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8.企业计划的作用:⑴使决策目标具体化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⑶为控制提供标准

9.制定企业计划的原则:⑴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⑵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⑶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0.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⑴滚动计划法⑵PDCA循环法⑶综合平衡法

11.目标管理含义:围绕企业一定时期的的总目标,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各自制定自己的分目标,经调整、平衡,使他们称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系统。

12.目标管理的特点:⑴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⑵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⑶更富于参与性⑷强制自我控制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

13.目标管理的实施:⑴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⑵经营目标的实施⑶经营目标的控制

第三节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关于构思、货物和服务的设计、定价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目的是创造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

2.市场三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3.市场分类:⑴按交换对象不同科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等⑵按照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⑶按照活动范围和区域不同可分为世界市场、全国性市场、地方市场等。

4.消费市场: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5.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⑴文化因素⑵社会因素⑶个人因素⑷心理因素

6.组织市场:由各种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

7.组织市场分类:⑴产业市场⑵转卖者市场⑶政府市场

8.产业市场的特点:⑴产业市场购买者多为企业单位⑵需求具有派生性⑶购买者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⑷需求缺乏弹性⑸需求有较大波动性⑹专业人员购买⑺互惠⑻直接购买⑼通过租赁方式取得产业用品。

9.企业采购中心包括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10产业购买者购买情况类型:直接重构、修正重构、新购

11.影响产业购买者决定的主要因素:环境、组织、人际、个人

12.产业购买者购买过程的主要阶段:⑴提出需要⑵确定学要⑶说明需要⑷物色供应商⑸征求建议⑹确定供应商⑺选择订货程序⑻检查合同履行情况

13.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企业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而发现、分析、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的管理过程。

14.市场营销管理步骤:⑴分析市场机会⑵选择市场目标⑶设计市场营销组合⑷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

15.根据顾客对不同产品的需求和欲望,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分割成需要不同的若干子市场的分类过程。

16.消费市场细分: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7.产业市场细分:最终用户、用户规模

18.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实质就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买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

19.市场营销计划执行:⑴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⑵建立组织机构⑶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⑷开发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⑸建立适当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20市场营销计划控制:⑴年度计划控制⑵盈利能力控制⑶效率控制⑷战略控制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1.个体差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

2.态度:人对某种实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3.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4.影响工作满意度因素: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⑵公平的报酬⑶支持性的工作环境⑷融洽的人际关系⑸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5.首因效应: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强烈影响。

6.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7.投射效应:知觉他人时,知觉者以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征,这种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称为投射。

8.对比效应: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知觉时,人们会不自觉地的在他们之间进行的对

比。

9刻板印象: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

10.亚当斯公平理论:对工作绩效和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工作环境中知觉到的公平/不公平的程度,并解释了在那种条件下,什么样的工资水平、工资的增长和晋升的结果可能被知觉为公平或不公平。

11.程序公平的六项标准:⑴一致性规则⑵避免偏见规则⑶准确性规则⑷可修正规则⑸代表性规则⑹道德伦理规则。

第二节工作团队心理与行为

1.团队: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一个团队的实质是共同承诺,有了它,他们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绩效单位

2.团队有效性四要素:⑴绩效⑵成员满意度⑶团队学习⑷外人满意度

3.内部团队过程:指团队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完成任务的过程。关键过程有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

4.团队设计:团队被组织按照什么方式建立起来,包括任务的性质、对成员的要求和团队的结构。

5.边界管理:之一个团队与自己团队之外的人们进行合作的方法。主要的边界管理活动包括缓和团队的政治斗争,劝说高层管理者支持团队工作与其他群体进行协调和谈论等。

6.群体决策的优点:⑴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⑵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⑶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⑷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7.群体决策的缺点:⑴需要更多时间⑵妨碍不同意见表达⑶容易产生个人倾向⑷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

8.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⑴群体多样性⑵群体熟悉度⑶群体认知能力⑷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⑸参与决策的平等性⑹群体规模⑺群体决策规则

9.人际关系5个发展阶段:⑴选择或定向阶段⑵试验和探索阶段⑶加强阶段⑷融合阶段⑸盟约阶段

10.个体沟通风格:⑴自我克制型:这种人不暴露也不反馈,居于双盲式位置⑵自我保护型:给他人反馈面高,但对他人暴露方面偏低⑶自我暴露型:多有暴露而少有反馈⑷自我实现型:平衡的使用暴露和反馈的方法。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1.领导:领导只能产生于群体中,一般是群体中对群体的活动和信念最有影响的人成为领导者。

2.费德勒权变模型:任何一种领导风格都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关键是它是否适合与特定的领导环境

3.领导情景理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

4.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直。

5.路径—目标权变理论四种领导行为:⑴指导型⑵支持型⑶参与型⑷成就向导型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1.心理测量: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过程。

2.标准化心理测验优点:⑴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⑵有统一标准,便于对不同的人测验成绩进行比较⑶同一测验可反复使用

3.心理测验的类型:⑴按内容:能力测验、人格测验:⑵测验方式:笔纸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景测验⑶人数:个别测验、团体测验⑷目的:描述性测验、诊断性、预测性⑸应用领域: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4.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信度、效度、难度、标准化

5.标准化步骤:⑴选定所需要的测验题⑵抽样选定标准化样本进行试测⑶实施程序标准化⑷从施测结果中建立常模。

6.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三种策略:择优策略、淘汰策略、轮廓匹配策略

7测量方法在培训与开发中的作用:⑴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工具⑵为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提供依据⑶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步骤。

第五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人力资源基本理论

1.人本管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企业中的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2.人本管理的原则:⑴人的管理第一⑵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⑶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⑷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结构⑸和谐人际关系⑹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3.和谐人际关系重要性:⑴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凝聚力⑵影响人的身心健康⑶影响个体行为⑷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

4.人本管理机制:⑴动力机制⑵约束机制⑶压力机制⑷保障机制⑸环境优化机制⑹选择机制

5.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6.人力资源含义:⑴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⑵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⑶与物资资源要素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增值⑷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经济关系

7.人力资本特征:⑴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中⑵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⑶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⑷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⑹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

⑺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8.人力资本投资: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增加或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9.人力资本投资含义:⑴首先要确定投资者⑵投资的对象是人⑶投资直接改善、提高或增加人的劳动生产能力⑷旨在通过对人的资本投入,投资者未来获取价值增值的劳动产出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的增加

10.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⑴连续性。动态性⑵投资主体与客体具有同一性⑶投资者与受益者不完全一致性⑷收益形式多样性

11.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分类:⑴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⑵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⑶心理损失

12.影响私人投资收益率因素:⑴个体偏好及资本化能力⑵资本市场平均报酬率⑶货币的时间价值及收益期限⑷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⑸国家政策

13.社会收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中外溢出投资主体并且为社会所分享的部分

14.外部收益分类:⑴近邻效应或地域关联收益⑵收益的职业关联⑶社会收益

15.人力资本投资的内生收益率递减规律: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和投资规模的上升,投资的边际收益出现下降的现象。

16.投资报酬递减原因:⑴随着受教育年限延长,技能与知识边际增长率下降,从而使边际

增长速度放慢,因而影响到内部收益率⑵边际教育成本的快速增长⑶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预期收益时间有关

17.最优投资规模:对国家来说按最优经济整张规模确定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对企业来说按动态利润最大化确定的投资规模,按投资规模确定的企业人力资本积累规模;家庭则是按收入或效用最大化确定的人力资本投资规模

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

1.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特性: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

2.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所争取到达的一种未来状态

3.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以挖掘潜力为宗旨,以立体开发为特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4.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⑴天赋⑵知识和技能⑶个人努力⑷文化⑸经济条件

5.职业开发的本质:在于集中考察个人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阐明如下几个有特殊意义的问题:⑴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⑵改进个人职业生涯活动⑶改善所有职业阶段上的匹配过程⑷正确处理员工在职业中晚期出现的落伍退化⑸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使家务货物工作取得均衡⑹使所有员工保持生产率和动力。

6.职业开发的意义:⑴有助于对员工进行全面分析⑵有助于分析组织中不同的职业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⑶扩大了组织发展的内涵⑷有助于分析和理解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

7.组织从事的三类活动:⑴为了增强组织的自我洞察力而设计的活动⑵促进员工更多地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活动⑶为了提高组织对不同个人需要反应的灵活性而设计的活动

8.组织开发的目的:帮助每一位员工发挥才干改善员工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工作关系,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整体人力资源开发效能

9.管理开发基本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目标管理手段

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特点:⑴时间性⑵消费性⑶创造性⑷主观能动性

2.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采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⑴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⑵能够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⑴同素异构原理:总体组织系统的调控机构⑵能位匹配原理:人员招聘、选拔任用机制⑶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员工配置运行与调节机制⑷效率优先、激励强化原理:员工酬劳与激励机制⑸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原理:员工竞争与约束机制⑹动态优势原理:员工培训开发、绩效考评与认识调整机制。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则:⑴完整全面地看待人的因素⑵使员工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及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⑶肯定个人尊严,公正待人,对人彬彬有礼⑷鼓励员工自立自强⑸不断加强员工之间沟通⑹不要高估自己而低估下属能力⑺领导这与管理者的计划、决策和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下属解释清楚⑻因人而异、随机制宜、适时适度、有理有利有节

人力资源三级真题及答案

2010年5月23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 2010年5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试卷-理论试题 2010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 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侧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应位置处。 3、本试卷侧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第一部分,1~25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第二部分,26~125小题,为理论知识题。 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侧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地区: 姓名:准考证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监制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个选项是正 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业人员应该遵循“五项要求”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公道正派、服务群众、勇于奉献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德、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奉献社会 (D)创新进取、遵纪守法、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与时俱进 2、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A)民主、审慎、法制 (B)忠诚、谨慎、人本 (C)忠减、秩序、勤勉 (D)忠诚、审慎、勤勉 3、日本拉链大王吉田忠雄说:“不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繁荣。”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 (A)别人要求怎么做,自己就要怎么做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企业经营要善于说“对不起” (D)诚信是企业立足社会的道德资本

最新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模拟试题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模拟试题

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模拟试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第1~16 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8 题) 1、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强调道德会束缚人们的创新精神 (D)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2、从内在属性上看,职业道德具有( )。 (A)社会功能上的无限性 (B)历史发展上的跳跃性 (C)职业内容上的稳定性 (D)表现形式上的单一性 3、企业文化具有( )。 (A)娱乐功能 (B)调教功能 (C)异化功能 (D)导向功能 4,对于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不符合仪表端庄具体要求的做法是( )。 (A)着装简单、朴素 (B)饰品较少,未充分突出个性 (C)男性不蓄胡须,女性不涂指甲 (D)浓妆 5、从业人员的下列几种做法中,不适当的是( )。 (A)对于不能干的工作,向上司如实讲清楚 (B)对上司有意见,背后找上司交流看法 (C)维护上司的威信,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O)对上司的错误批评不予理睬 6、对于上司安排的工作,你认为下列员 ( )的认识是合适的。

(A)小张:上司的工作安排不合理,可拒绝 (B)小王:工作安#得不合理也要干,员工不能有自己的不同想法 (C)小李:员工应该服从企业上司的工作安排,不能挑肥拣瘦 (D)小赵:在法制社会,工作安排不合理可以直接以法律手段解决 7、“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是制药企业( )的价值观。 (A)同仁堂 (B)九芝堂 (C)达仁堂 (D)三奇堂 8、关于职业纪律,正确的认识是( )。 (A)职业纪律是用来约束和管制员工的条条框框 (B)是否遵守职业纪律,关系到职上的利益 (C)只要认为职业纪律规定的不合理。职工可以不遵守 (D)职业纪律由企业制定,员工无权质疑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 题) 9、从业人员之间做到和谐相处,具体要求是( )。 (A)努力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他人的事情不多过问 (B)对感情不融洽的同事,在工作上要积极配合 (C)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同事评头论足 (D)对同事故意的诽谤或伤害,要以眼还眼 10、关于职业道德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职业道德能够( )。 (A)增强人们的服务意识,但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产品质量,但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D)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必考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1年至5年的)、短期规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5、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是HR的纽带。 6、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7、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某一职位应该做什么②什么样的人来做最合适③制定岗位说明书及任职资格。 8、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①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②为员工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③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④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⑤是薪酬(岗位)评价的基础。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来源:①书面资料(现有岗位职责、供招聘用的广告等)②任职者报告(访谈和工作日志)③同事的报告④直接的观察 9、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10、岗位规范的内容: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 岗位规范的的结构模式: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操作规范(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及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区别(简答)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教学文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中期计划(1~5年)和短期计划(≤1年)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它企业规划的关系P2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 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 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三)工作分析的作用P3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一)书面资料(二)任职者的报告(三)同事的报告(四)直接的观察 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一)岗位规范 1.岗位规范的概念 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①时间规则;②组织规则;③岗位规则;④协作规则;⑤行为规则。 (2)定员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 (4)岗位员工规范: 3. 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 P5 ⑴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①职责要求;②知识要求;③能力要求;④经历要求。 ⑵管理岗位培训规范:①指导性培训计划;②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实操考试背完就过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答题: 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内容: 在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

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程序: (一)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人力资源师三级试题

人力资源师三级试题 人力资源师三级试题人力资源师三级试题是怎样的呢?考试题目该怎么做才能考高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人力资源师三级试题,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通过人力资源师的考试。 人力资源师三级试题1、战略层次的培训需求分析的 主要内容包括()。A、调查并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B、考察可能对企业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 C、找出可能对培 训有利的各种辅助方法D、将企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作 为一个整体来考察E、预测企业未来的人事变动和人才结 构的发展趋势答案:ACE 解析:战略层次分析要考虑各种可能改变组织优先权的因素; 还要预测企业未来的人事变动和企业人才结构的发展趋势,调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对企业的满意度,找出对培训不利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对培训有利的辅助方法。2、在制定培训规划时,陈述目标的结果包 括()。A、工作人员面临的情境B、行为及其结果的 标准C、每项行为所需的技能D、使用的辅助工具或工 作助手E、对每种情境所必须做出的反应行为答案:ABDE 解析:陈述目标的结果包括下列几项或全部内容:(1) 工作人员面临的情境。(2) 使用的辅助工具或工作助手。(3) 对

每种情境所必须做出的反应行为。(4) 每项行为的辅助工具。(5) 行为及其结果的标准。3、进行培训后勤准备工作时, 应该考虑的因素有()。A、培训性质B、行政服务 C、交通情况 D、座位安排 E、教材准备答案:ABCD 解析: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如下:培训性质,交通情况,培训设施与设备,行政服务,座位安排,费用( 场地、餐费) 等。4、讲授法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满足学员你的个性需求B、传授的方式 较为枯燥单一C、传授内容具备较好的系统性D、教师 水平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E、单项传授不利于教学双方互 动答案:ABDE 解析:讲授法的局限性:传授内容多,学员难以完全消化、吸收;单向传授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 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 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传授方式较为枯燥单一。5、实践型培 训法的优点包括()。A、培训经济高效,节约企业培训成 本B、无需特别准备教室及其他培训设施C、多向式信 息交流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D、能迅速得到关于工作行为 的反馈和评价E、使培训内容与受训者将要从事的工作紧 密结合答案:ABDE 解析:实践法有很多优点:经济,受训者边干边学,一般无需特别准备教室及其他培训设施; 实 用、有效,受训者通过实干来学习,使培训的内容与受训者将要从事

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纲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内含着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B)道德是尊长对晚辈、下属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 (C)道德不是“我”的要求。而是社会外加于“我”的规范(D)道德是无助者的呼唤 2、与法律比较,道德( )。 (A)比法律产生得时间晚(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比法律的社会影响力小(D)比法律模糊 3、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 )。 (A)扎法的运用,要把求得一团和气作为重点(B)道德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团结 (C)讲文明礼貌(D)以礼特人,促进和谐相处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表现在( )。 (A)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挖掘员工的潜能(B)通过引导人们追求个人荣誉,促进企业的发展(C)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D)满足员工的一切个性化需求,吸引员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5、关于爱岗敬业,理解正确的是( )。 (A)爱岗敬业是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 (B)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为保住饭碗需要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C)人们是为着自己而不是为着单位而工作的,爱岗敬业是欺人之谈 (D)无须倡导爱岗敬业精神.干一份工作拿一份报酬就可以了 6、英国思想家威廉?葛德文说:“个人习惯于说他明明知道的假话,或者掩盖他明明知道的真相,必定处于一种不断堕 落的状态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假话是人的天性(B)人说假话时,一般不知道自己是在说假话 (C)人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总想掩盖起来(D)说假话是一个人道德堕落的开始 7、所谓办事公道,意思是( )。 (A)作风正派,公平正义(B)老实厚道,诚恳待人 (C)一视同仁,不留情面(D)折中骑墙,平均对待 8、关于节俭,正确的说法是( )。 (A)节俭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要求(B)节俭是一种精神,在具体事务上可以有所不同(C)节俭是吝啬的表现(D)由于生产发展,节俭在当代中国已经失去了必要性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人员共同活动的( )。 (A)价值取向(B)文化定势(C)心理趋向(D)表层意识 10、对从业人员来说,“尊老爱幼”这一民族传统美德包括( )。 (A)没有必要提倡而且在工作中无法具体体现的(B)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开展职业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级人力资源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专业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情景模拟法的分类及特点 答:(1)情景模拟法的分类根据情景模拟测试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重于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能力测试、介绍能力测试、说服能力测试、沟通能力测试等;组织能力测试重于考察沟通能力,如会议主持能力测试、部门利益协调能力测试、团队组建能力测试等;事务处理能力测试重于开叉失误处理能力,如公文处理能力测试、冲突处理能力测试、行政工作处理能力测试等。这些数字也是现代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要求。 (2)特点:将测试者放入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当中,让应聘者解决某方面的一个“现实” 问题或达成一个“现实”目标,因而容易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来鉴别应聘者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比较适合在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但是,由于这种测试方法复杂,且费时耗资,因此目前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时使用较多。 2.面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1)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问题。不要问带有提问者个人倾向的问题,例如以“你一定… 或“你没…开头的问题。不要让应聘者了解你的倾向、观点和想法,以免出现应聘者为迎合你而掩盖它真实的想法。(2)有意提问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 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一些应聘者往往把自己的真实动机隐藏起来,但我们可以对他的离职原因、求之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岗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判断。如果应聘者属于高职低就、高薪低求,离职原因讲述不清或频繁离职,则应引起注意。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通过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分析应聘者的价值取向,而不要轻信应聘者的自己说法。(4 )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出,并及时做好记录。并且,不要轻易打断应聘者的讲话,对方回答完一个问题,在提问下一个问题。(5)在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看出对方是否诚实,是否具有自信心等情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试题(含答案)

国家职业资格3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模拟试题 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第1-16题) 答题指导: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律规范是做事的准则而非做人的准则,它只规范个人不应做什么 B、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准则,规范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C、法律规范依靠国家强制力发挥效用,比道德规范的社会功能强大得多 D、道德规范以社会舆论和良心发挥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 2、关于企业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企业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价值观居于次要地位 C、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般不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 D、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整合功能 3、企业损害员工的权益,员工最好的处理办法是() A、尽力通过工会组织协调解决 B、采取法律诉讼方式加以调节 C、以怠工方式进行冷处理 D、采取罢工的方式解决 4、“忠于所属企业”的正确做法是() A、身为员工,坚持公司利益至上原则,誓死捍卫公司利益 B、只要公司领导对员工够“朋友”,则员工本人永远不能背叛公司 C、忠于公司领导就是忠于企业 D、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 5符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做法是() A、一律按照上司的要求填报各种财务报表 B、不做假帐 C、依照会计行业的惯例处理业务工作 D、多报成绩,少报不足,以利于鼓舞员工的士气 (请结合下列事例和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回答第6-8题) 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桥吊队队长许振超用半年时间练就了“一钩净”的绝活,吊车时做到舱内起钩、旋转、落钩、变幅时都要稳、准,避免了货物撒漏。许振超的“二次停钩”也是他的绝活,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6、通过许振超的“一钩净”,你认可下列说法中的() A、在货物多的情况下,“一钩净”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B、许振超在发明“一钩净”的过程中,一定撒漏过许多货物 C、许振超练习“一钩净”的过程,说明提高职业技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D、许振超练习“一钩净”的做法,说明他是个求稳怕事的人 7、许振超发明“二次停钩”的做法表明,() A、“二次停钩”是个浪费时间的做法 B、只要用心练习,员工是能够做到“二次停钩”的 C、“一看二慢三通过”是一般从业人员的操作准则 D、经验能够满足从业人员的需要,无需学习新知识 8、通过许振超练就的绝活,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是() A、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到创新 B、操作技巧之类的做法不应该纳入创新之列 C、在平凡的、点点滴滴的岗位活动中,蕴藏着创新的机会 D、所谓创新只不过是工作熟练而已 (二)多项选择题 9、关于企业品牌,正确的认识是()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练习题: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 】

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三级)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38、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A )的统一 (A)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B)战略规划与组织规划(C)人员计划与组织规划(D)费用计划与人员计划 39、( C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A)人力资源培训规划(B)人力资源费用计划(C)人力资源战略规划(D)人力资源制度规划40、( C )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A)人员规划(B)制度规划(C)费用规划(D)战略规划 41、( C )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A)人员需求计划(B)人员供给计划(C)工作岗位分析(D)工作岗位调查 42、根据生产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和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属于(C ) (A)按机器设备定员(B)按比例定员(C)按劳动效率定员(D)按岗位定员 43、( C )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A)效率定员标准(B)岗位定员标准(C)单项定员标准(D)设备定员标准 44、( B )被称为企业的“宪法” (A)企业管理制度(B)企业基本制度(C)企业薪酬制度(D)企业培训制度 45、( A )不属于行为规范。 (A)品德规范(B)仪态仪表规范(C)劳动纪律(D)员工业务规范 46、( A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A)共同发展原则(B)学习与创新并重(C)适合企业特点(D)保持动态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94、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CE)。 (A)长期规划(B)人力资源费用规划(C)中期计划(D)企业组织变革规划(E)短期计划95、人力资源费用规划的内容包括(ABCDEI。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总复习大纲(二)

2010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大纲(二) (学员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红色和加★为必须掌握的要点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PH5: ①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L1标②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 ④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⑤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 ★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P1I8-121 (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①建立员工背景档案;②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③向主管领导反映惜况;④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査计划 ①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汁划;②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U标; ③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④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査工作 ①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②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③分析培训需求;④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①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②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③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培训需求分析模型P125:循环评佔模型、全面性任务分析模型、绩效差距分析模型、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培训需求的分析 ■重点团队分析法P123:通常由8-12人组成一个组,其中有1?2名协调员,一人组织讨论、另—人负责记录 ■设计调査问卷应注意问题:P124 ①问题清除明了,不会产生歧义②语言简洁③问卷尽量采用匿名方式 ④多采用客观问题方式,易于填写⑤主观问题要有足够空间填写意见 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一P126

①发现问题阶段。问题是理想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一个指标。往往其存在问题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培训来加以改善的地方。 ②预先分析阶段。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的。要决定一般方法的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的问题。 ③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传统上,分析的重点是工作人员H前的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 ■实施培训需求信息调査工作应注意的问题:P126-127 ①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②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③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效果④调查资料收集到以后,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培训规划的制定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P127-128 1、培训项目的确定; 2、培训内容的开发(培训内容的开发要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P127); 3、实施过程的设汁; 4、评估手段的选择; 5、培训资源的筹备; 6、培训成本的预算 ★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P129J33 (可能出案例分析或方案设计) 1、培训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方法的确定依赖于对于整个工作中“哪些工作领域是最重要的”和“哪种培种效果最好”的判断。然而,最可靠的需求分析基于实证性的数据。我们要尽可能客观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真正地需要培训。 2、工作说明。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等等。有些方法注意熟练工的外显行为,有些方法则注意熟练工进行工作时的精神活动。 当工作说明根据实证数据来决定培训U的与什么相关,与什么不相关时,它才是最可靠的。因此要尽可能搜集客观的、全面的数据。 3、任务分析。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两种方法中,设计者既可靠主观定性分析,乂可靠客观定量分析。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要山费用、时间等因素来决定。

新版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简答题(全本汇总)

人力资源规划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各类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 战术计划 (即具体的实施计划) 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 根据企业内 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 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 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 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长期规划( 5 年以上的计划) 和短期规划( 1 年及以内的计划) ,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 期规划) 3. 人力资源规划内容 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 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保证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的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包括人力资源制度体 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定额、人 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热病例资源费用预算、 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体系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过 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 源管理活动的纽带。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而 人力资源规划又对企业人员的招聘、选拔、考评、调动、升降、薪资、福利,以及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和企业内部 人员余缺的调剂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步骤与方法,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人力资源规 划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新增加的内容) 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 企业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由经营决策者、风险承担者和收益分享者构成经营主体和规定相互关系的经营 制度所组成的企业高层组织,即经营体制。 2)负责筹集和优化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产品研发、 生产、技术、销售、服务及日常管理职能的机构及相关的制度即职能体制。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2)分工协作原则 3)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 4)权责对应原则 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 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多种形式。 1、直线制 又称军队式结构(概念) 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制组织结构的形式。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 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垂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直线制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 2.权责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 3.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 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缺点: 1. 组织结构缺乏弹性; 2. 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 3. 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4. 经营管 理事务仅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很难做到,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 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神研究企业管理重大问题。 (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 简单、稳定的企业) 2、职能制 又称多线制 (概念) 是指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 实现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 各部门在其业务分工范 复习提纲 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三级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广义: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5年以上)中期规划(1年到5年)短期规划(少于1年)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对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组织信息,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机构,组织调查,诊断,评价)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供需平衡) 5)费用规划: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预算,核算,审算,结算,费用控制) 3.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4.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名称,工作条件,地点,范围,对象,资料)

1)科学界定时间,空间范围。系统分析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逐一比较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 2)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里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5.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只制度的重要步骤 6.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1)书面资料(现职人员的资料记录和岗位责任说明) 2)任职者的报告(访谈、工作日志) 3)同事的报告(上级、下属) 4)直接观察下属,顾客,用户 7.岗位规范的概念 岗位规范也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8.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组织,岗位,协作,行为) 2)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双重定额标准)

2010年11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总复习大纲(全)

2010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总复习大纲(全) 加框 ...为必须掌握的要点。 ..和加★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内涵P1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P2 工作岗位分析P2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P2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其时间、空间范围作科学界定,然后系统分析、总结和概括。 2、明确素质要求,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和条件。 3、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P3: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岗位规范P4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说明书P6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P7-9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P7 工作岗位设计: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明确任务目标②合理分工协作③责权利相对应。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P15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P16①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②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③岗位的工时制度 ④劳动环境的优化 ?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P18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P19①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程序分析+动作研究)②现代工效学方法③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自学考试27884人力资源管理简答题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 简答题 1、人力资源的质量:教育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身体素质 2、人力资本的特点:归属性潜在性专用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组织与员工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思路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5、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益改进组织人力资源状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处理劳动关系和制定人力规划进行职位分析和招聘选用 在职培训开发和工作绩效考评薪资福利分配和职业生涯发展7、企业的性质:生产经营的契约组织有计划的生产经营契约组织 权威管理下的有计划生产经营契约组织 8、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主动性可控性组合性变化性 9、劳动能力要成为企业人力资本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能力的支配属于企业 企业通过支配劳动能力所获取的收益给劳动能力所有者带来经济收益增长 10、人力资源职能管理者发挥的作用:参谋职能指导职能服务职能直线职能 11、影响劳动时间的两个因素:自热方面的规定性社会方面的制约性 12、实现劳动供求平衡方法:(有投入无投入)供求平衡方法 13、劳动市场的类型:按完善程度划分—一级劳动市场 按涉及范围划分——(内部外部)劳动市场 按组织方式划分——政府控制式市场工会主导式市场 企业本位式市场个体协商式市场 14、劳动纪律的规定:劳动纪律岗位规范奖励与惩罚 15、员工管理制度的制定:履行民主制度备案审查制度公示 16、员工管理的方式:监督式管理训练式管理开发式管理 17、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各项工作所作的系统策划与安排 以保证人力资源状况不断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18、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职务管理计划人员调配计划职业开发计划 工作考评计划员工激励计划 19、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支持企业运行明确管理目标协调工作秩序 20、人力资源规划的主线:人事匹配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调配计划) 人员激励计划(工作考评计划薪资分配计划) 人员开发计划(员工培训计划职业开发计划) 21、岗位分析的作用:人员招聘培训开发绩效考评薪资管理岗位调整劳动保护 22、岗位分析的特点:稳定化结构化标准化专业化 23、岗位分析的操作:明确岗位分析的目标和重点 确定岗位分析责权和展岗位分析工作 检验岗位分析结果 24、岗位评价的作用:可以为薪资和奖励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为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完全版)

2018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真题及答案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125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题略)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第26~125题,共100道题) 26.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弧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的论量 B.劳动力供给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要求 答案,C。 人力资源学习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弧弹性。 27.福利的延期支付的方式的优点不包括() A.可使企业减少社会保险费的上缴额 B.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特定的生产数量的外部条件 C.可以自定延期福利,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D.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答案,A,基础知识P18,延期支付的优势。 28.以下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 B.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 C.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 D.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是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答案:A 解析: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故D 项正确。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行性规范,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当事人不得自行确定是否参加保险以及选择保险项目。故B、C项正确。被保险人和用人单位必须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承担缴费义务,而且不能自行选择缴费标准。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强制性。故A项不正确。 29.()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学文案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7、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9、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10、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 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B、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11、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1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13、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1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 S=(△S÷S)/(△W÷W),其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