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Research on Meanings of words in Wang

Xianqian’s Han shu bu zhu

摘要

《汉书补注》,一百二十卷。清末王先谦撰,为王氏的重要著作之一,堪称继颜注后又一部对《汉书》研究的集大成者。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汇集了唐以前六十七家和唐以后四十多家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其中采择了《史记》、《汉书》、《索隐》等相关的文献注释,广泛征引诸家之说,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是有史以来总结最为全面的。《汉书补注》中也有很多王先谦的个人创见,被后代学者所认可。要想读懂《汉书》,《汉书补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而且为学者了解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清代的训诂学、文献学等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以颜师古的《汉书注》为基础,《汉书补注》继承了很多颜注的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包括文字训诂、音韵训诂、词义训诂和语法训诂四个方面。对颜注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与校改,大量采择《史记》、《汉书》等文献材料做考证,并加入一些个人的见解,使得《汉书》的注本更加细致入微。而且王先谦弥补前人解释不详之处,标注出颜注所征引的出处,还发明了利用《水经注》来为《地理志》作注,功不可没。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王氏个人的原因,《汉书补注》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王先谦在《汉书》研究领域的成就远远大于不足。

总而言之,《汉书补注》是《汉书》研究领域中最好、最全面的注本,是一本值得学者们重视、深入研究的著作。

关键词:王先谦;《汉书补注》;成就;不足

Abstract

There was 120 sections in Han shu bu zhu . It was written by Wang, and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orks of Wang. Han shu bu zhu was a successful work that come all annotations together after Yan shigu’s note.

Wang Xianqian’s Han shu bu zhu collected 67 annotations before Tang Dynasty and more than 40 annotations after Tang Dynasty. It took the related document annotations of Shiji, Hanshu, Suoyin and so on. It also widely cited all said which was right and discards the wrong said. It was the most overall summa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is book also had a lot of Wang Xianqian’s personal creative, which recognized by the later scholars. If we wanted to understand the Hanshu,Han shu bu zhu was the indispensable tool, and provided rich material for the scholars to know the political, econom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n Qin Dynasty. Wang Xianqian recharged this annotation style into full play. Therefore, Han shu bu zhu had great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Qing Dynasty’s exegetics, philology etc.

Based on Yan Shigu’s Han shu zhu, Han shu bu zhu inherited a lot of Yan Shigu’s methods and the contents, including character, phonology, word meaning and grammar. It suppled and corrected Yan’s note deficiencies, and chose a lot of document such as Shiji, Hanshu to do research, and Wang Xianqian adde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to make the note of Hanshu more detailed. Wang Xianqian made up the unknown what predecessor do, and marked Yan’s note which quotes the source. He also connected each rivers record in the book of Shui Jingzhu with corresponding counties. Of course, due to times limitations and Wang’s personal reasons, Han shu bu zhu had many shortcomings, but overall, Wang Xianqian’s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Han shu bu zhu was far greater than the lackages.

In a word, Han shu bu zhu was the best and the most comprehensive note in the field of Hanshu research,and is a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in-depth study.

Key words: Han shu bu zhu; Wang Xianqian; Yan’s note; explanations of words; Han shu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录................................................................................................................. I II 引言. (1)

(一)《汉书补注》的研究概况 (1)

1.关于《汉书补注》的期刊论文 (1)

2.近现代学者对《汉书补注》研究的专著 (3)

(二)研究《汉书补注》的意义 (4)

一.王先谦与《汉书补注》 (5)

(一)关于王先谦 (5)

1.晚清学术背景与王先谦的生平经历 (5)

2.王先谦的学术造诣 (7)

(二)关于《汉书补注》 (7)

1.训诂术语 (8)

2.词义训释 (9)

二、《汉书补注》对颜注本的承袭与校补 (17)

(一)《汉书补注》对颜注本的承袭 (17)

1.字形方面的承袭 (17)

2.音韵方面的承袭 (18)

3.词义方面的承袭 (18)

(二)《汉书补注》对颜注本的校补 (19)

1.文字方面的校补 (19)

2.音韵方面的校补 (23)

3.词义方面的校补 (24)

三、王先谦《汉书补注》的成就和局限 (26)

(一)《汉书补注》的成就 (26)

1.对《汉书》的众多版本进行校勘 (26)

2.弥补前人对文字、史实考证的不足 (27)

3.标明颜注引文的出处 (31)

(二)《汉书补注》的不足 (32)

1.颜注不误而误纠之 (32)

2.过分依据《史记》 (32)

3.过分依据类书改《汉书》 (32)

4.依照《汉纪》改《汉书》 (33)

结语 (35)

参考文献 (36)

后记 (39)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0)

Contents

Chinese abstract ...................................................................................................................... I English abstract...................................................................................................................... I I Chinese contents (Ⅲ)

English contents.................................................................................................................... V Introduction.. (1)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Han shu bu zhu (1)

1.Periodicals and papers about Han shu bu zhu (1)

2.Monographs of modern scholars on Han shu bu zhu (3)

The value of the topic selection (4)

1. Wang Xianqian and Han shu bu zhu (5)

1.1About Wang Xianqian (5)

1.1.1Academic backgroun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Wang Xianqian’s life

experience (5)

1.1.2Wang Xianqian’s scientific attainments (7)

1.2About Han shu bu zhu (7)

1.2.1The terms of explain meanings (8)

1.2.2The meanning of a word (9)

2.Yan Shigu's annotations and proofreading in Han shu bu zhu (17)

2.1Yan Shigu’s annotations in Han shu bu zhu (17)

2.1.1Inheriting the structure of words (17)

2.1.2Inheriting the phonology of words (18)

2.1.3Inherit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18)

2.2The proofreading in Han shu bu zhu (19)

2.2.1Proofreading the structure of words (19)

2.2.2Proofreading the phonology of words (23)

2.2.3Proofread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24)

3.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of Wang Xianqian’s Han shu bu zhu (26)

3.1The achievements of Han shu bu zhu (26)

3.1.1Showing the texts that quoted Yan Shigu’s notes (26)

3.1.2Making up the word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27)

3.1.3Wang Xianqian’s proofreading of Han shu (31)

3.2The limitations of Han shu bu zhu (32)

3.2.1Wang Xianqian’faults in Han shu bu zhu (32)

3.2.2According to Shi ji totally (32)

3.2.3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books to revise Han shu (32)

3.2.4Accoeding to Han ji to revise Han shu (33)

Conclusion (35)

References (36)

Acknowledgements (39)

Academic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s degree (40)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汉书》注释和研究中的重要著作,不仅全面继承了唐代颜注的研究成果,而且汇集了唐以前六十七家和唐以后四十多家注解的研究成果,在很多方面也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创见。成书体例完备,资料宏富,引证翔实,卓然而成为颜注后《汉书》注解集大成者,很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

(一)《汉书补注》的研究概况

1.关于《汉书补注》的期刊论文

近年来,对王先谦《汉书补注》研究的重要期刊论文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述评。如:

李明的《王先谦<汉书补注>研究》(2007)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汉书补注》进行研究,运用了比较法,包括《汉书补注》对颜注的继承与校改,以及近现代学者对《汉书补注》的继承及补充。他在另一篇文章《浅论王先谦<汉书补注>对颜注成果的继承》(2007)中从音韵字训、文句注释、人名官爵等多个方面总结出《汉书补注》对颜注成果的继承,并引用书中的实例加以证明。马固钢的《谈<汉书补注>的吸收前人成果》(2002)从四个方面对《汉书补注》进行阐述,一、《汉书补注》大量吸收前人成果,填补了颜注空白;二、《汉书补注》吸收前人成果,纠正了旧注(说)之误或不妥;三、《汉书补注》所吸收的前人成果相对颜注是殊途同归;四、亦有前人之说不妥而补注却继承者。他的另一篇文章《<汉书补注>训诂杂识》(2002)从训诂的角度指出《汉书补注》有当注不注者、有训释欠妥甚至错谬者、有轻易改动原文相释者三种不足,并且举了很多有力的证据。

王先谦对颜注不只是一味的继承,他对颜注中很多望文生义的例证表示了怀疑,广征文献,求其正解。在李家冀的《王先谦<汉书补注>评述》(1982)中,以《律历志》和国家制度的考证、古代礼制的考据为例,对王先谦集诸家注疏作了肯定,认为王先谦的考证使难理解者通顺可读,而且对《汉书》之错误或不足之处有所校订,但在刑法、食货、有关社会经济的兴衰,人民生活的荣枯,政治法律之演变,社会阶级关系之发展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则很少注意。李廷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质疑》(1982)未完全肯定《汉书补注》,而是带着质疑的态度对其进行研究,他认为王先谦征引的诸家之说中也有些值得商榷之处。这些文章填补了《汉书补注》研究的空白。

吴荣政在《王先谦<汉书补注>略论》(1982)中对《汉书补注》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概括总结:一、注音;二、指出古今字、假借字和因避讳的改字;三、句读;四、校勘《汉书》和颜注;五、解释篇目;六、诠释词句;七、指出某些人的姓名字讳及生卒年;

八、解释名物、典故;九、说明职官、爵位、礼制、乐制、谥法、纪年、天文、历法和灾异;十、说明汉世制度(赏赐、捐税、徭役、刑法)及其对后世影响;十一、解释历史事件或指出它发生的时间;十二、考证地理、标明史文中地域的今时在地;十三、以本书证本书,或明篇与篇之间的联系,或校正史实;十四、比较《汉书》与各史如《史记》、《汉纪》、《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对同一事件记载的异同,以明《汉书》之是非;十五、用群经、诸子、稗说、野史、类书同《汉书》互证,或疏出处,或备异说,或为《汉书》补遗,或以后事稽合前言;十六、说明《汉书》书法,叙事方法;十七、批评《汉书》回护坏人、义例不一、为文累赘、赞语不当和某些神怪记载;十八、解释颜注、指出颜注所本、颜注得失,颜注解释同一事件往往荟萃几句,肯定其中一说;十九、纠正宋、清学者对《汉书》的错误注释和对颜注的错误批评;二十、存疑。又总结了《汉书补注》的四大优点。

张海峰的《王先谦<汉书补注>研究》(2011)从中国古典文献学对此专著进行研究。此文整理了对《汉书》研究的各注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就,总结出《汉书补注》所征引前注的条例与数量,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汉书补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情况,在文字校勘方面,证明了《汉书补注》参以众本,运用多种方法理校,多数校勘结果可靠,被中华本大量引用;在词语训释方面,以颜注为基础,汇集了颜注之前的《汉书》旧注与颜注之后的学者们对其订正,王先谦又利用清代成熟的训诂方法加以补充,使《汉书》中几无难解词语;在史实考订方面,全面考察《史记》与《汉书》在史实方面记载的不同,将西汉史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各王、侯表的考证方面,王先谦考证了表和纪传之间的不同之处,校正了各表的字误与表格的错乱现象;王先谦对《地理志》颇有研究,以《水经注》为底本,完善了《地理志》对汉代地理的记载;王先谦在《艺文志》一志中沿袭王应麟研究道路,而且自己又加以修正补充,全面对《艺文志》所记载的条目进行梳理,是传统文献考证的总结之作。

另一类是对《汉书补注》专题的研究,如: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先谦在《食货志》的注释中,引用了最新从日本影印的唐写本卷子校对,注意到运用最新的学术资料。在金少英、李庆善的《<汉书补注>补正(食货志上)》(1980)、《<汉书补注>补正(食货志下)》(1979)中,对《汉书补注》不少例子又重新做了考证。

王先谦以《史记》和《汉书》对读对校,本来是一个好方法,有许多重大发现,为研究《汉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是也存在一些谬误。欧阳楠《<汉书补注>和<史记>、<汉书>中有关天文的一处误读及其误译》(1996)就研讨了王先谦《汉书补注》和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汉书》中有关天文的一处误读及其导致的误译。此文在批评上述诸人的错误后,提出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意见。并在探寻错误由来中,重点论证了《宋史·天文志》作者误读史书,无中生有;《汉书补注》则张冠李戴,证成其误的情况。

2.近现代学者对《汉书补注》研究的专著

湘派学者杨树达杨树达以其深厚的小学功底,颇能发现颜王二注的疏漏,在其《汉书窥管》中,用其它版本肯定和补充王氏正确的说法,纠驳其错误论断,包括字形讹误、音韵训话、衍夺错乱、名物史实等各方面,对《汉书补注》作最全面的校补。

综上所述,可见各个时代对《汉书》的研究很重视,也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王先谦《汉书补注》就是继颜注之后对《汉书》作注的又一大巨作,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汉书补注》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对《汉书补注》的研究面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某些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还很多,比如:

①对于一些已经讨论到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拓宽和加深。像注音方法、释词、释句等方面只是散见于期刊文章中,并未对《汉书补注》训诂方法做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大部分期刊论文都是从对《汉书补注》的得失方面切入,对《汉书补注》的系统性研究方面还是欠缺,尤其对此专书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地拓宽相关研究。

②注意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多作比较研究、系统分析。如今,比较法是现代研究的一种趋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更好的深入研究。从以上的期刊文章看,所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仅仅是在语言文字学范围内的讨论。我们还可以尝试与相邻学科的交叉研究,例如与考据学的结合,也可以与辞书编纂结合的角度切入研究。

③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并未究出王先谦《汉书补注》对颜注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因,如“《汉书补注》所取得的成就与局限”,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深入的探究。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二)研究《汉书补注》的意义

补注是一种独特的注解方式。补注了什么、为什么补注、如何补注,研究这些内容,不仅对我们了解补注具有重要作用,对训诂学的整体研究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从现实的角度讲,对古典文献学也是有积极的影响的,例如典籍校勘的整理等;文字训诂学方面,弥补训诂方法的不足;在历史学方面,让人们更好地研究史实、发掘历史规律。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王先谦与《汉书补注》

王先谦是我国清代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造诣很深,尤其在经、史、子、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汉书补注》可谓是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一)关于王先谦

王先谦(1842-1918),字益吾,湖南长沙人,因为他在长沙所居住的地方叫葵园,所以学者们都称之为“葵园先生”。

1.晚清学术背景与王先谦的生平经历

王先谦的一生与晚清的历史几乎是同步,其学术思想就是在晚清这样一种背景下形成的。

“清学之出发点,在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①朝代变迁给社会带来天崩地坼的动荡,学者们纷纷指责明亡于学术,急着改弦易撤,由此汉学开始兴盛了起来。顾炎武是汉学开山立派第一人,他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口号,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以阎若璩和胡渭为代表的学者为汉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学开始走向成熟。到了乾嘉时期,汉学已达到顶盛时期,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等都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汉学家。在嘉道之际,清朝统治陷入危机,汉学不合实际的弊病显露出来,加上其它学派纷纷兴起,使汉学受到不小的打击,从此走向了衰落。“然而,汉学在晚清的衰落不是直线性的下降,而是有起有伏,在总体上衰落的大趋势下,也有局部性的发展和回升。大致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清代汉学依然保持着相当的规模,仍在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②王先谦也是遵循汉学的学者。

在汉学被压制的时候,宋学开始走向复兴。顾云说:“道光之末世,儒讲汉学者寝微,于是唐确慎公鉴、文端公倭仁、吴侍郎廷栋诸人起而讲宋学,曾文正公国藩亦会焉。”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②史革新《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①唐鉴是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内圣外王”的思想。鸦片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腐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然而唐鉴提出“守道救时”的思想正好扭转了这一局势。理学一度成为令人瞩目的学术流派。

光绪年间,今文学达到鼎盛时期。今文学分成三派:第一派是以王闿运、廖平为代表;第二派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粤学”;第三派是以皮锡瑞为代表的“湘学”。在维新变法期间,今文学在湖南广泛传播,成为主流学派。王先谦因此深受影响,从他编写的《皇清经解续编》和《诗三家义集疏》、《尚书孔传参正》可以体现出来。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盛行,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中国开始了一段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王先谦是传统学派的人,他依旧坚持发扬乾嘉学术,热衷于传统文化。虽然近代文化大变,但很少影响到王先谦,他可算上一个近代社会的古代人。

王先谦生平简历

1861年入湘军水师向导营当书记

1865年考中进士

1870年云南乡试副考官

1874年会试同考官

1875年江西乡试正考官

1876年浙江乡试副考官

1880年会试同考官、国子监祭酒

1885年-1888年江苏学政

1890年-1891年主讲思贤讲舍

1891年-1893年任城南书院山长

1894年-1903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戊戌变法期间保守派的领军人物

新政期间湖南师范馆馆长、学务公所议长、湖南

铁路局名誉总理、湖南省咨议局会办

辛亥革命之后专心著书

①《罗文学蒋孝廉别传》,《盋山文录》卷5,光绪十五年刊本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王先谦的学术造诣

王先谦一生都在为学术做贡献。在经学方面,编纂了《皇清经解续编》1430卷,自撰的有《尚书孔传参正》36卷(1904年刊行)、《诗三家义集疏》28卷(1915年刊行);在小学方面有《释名疏证补》8卷(1896年刊行);在诸子学方面,主要有《荀子集解》20卷(1891年刊行)、《庄子集解》8卷(1909年刊行)、《管子集解》22卷;在文学方面,王先谦编纂的有《虚寿堂文集》、《虚寿堂诗存》及《虚寿堂书札》等;在史学方面,主要编纂了《东华录》200卷、《东华续录》419卷、《后汉书集解》120卷(1915年刊行)、《新旧唐书合住》225卷、《汉书补注》100卷(1900年刊行)。其中,《汉书补注》100卷(1900年刊行)是王先谦注史中最有名的一部著作,集三十余年而成,广泛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汉书补注》中影印说明:“不但资料丰富,而且考证也较翔实,是学习研究西汉史的必备之书。”

(二)关于《汉书补注》

前人对《汉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吸取了前人对《汉书》注释的优点,并纠正其谬误,弥补其不足。王先谦曾赞美道:“研究班义,考证注文,著述美富,旷隆往代。”①《汉书补注》凝聚了王先谦一生的心血完成的,“先谦自通籍以来,即究心班书,博求其义,荟最编摩。积有年岁,都为一集,命曰《汉书补注》,藏之箧笥。时有改订,忽忽六旬。秉烛余明,恐不能更有精进。忘其固陋,举付梓人。”

②此力作出版之后,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汉书补注》分为一百二十四卷,即颜注分为一百二十卷,王先谦又把《地理志》分为五卷,总计一百二十四卷。王先谦《汉书补注》的体例完全是模仿颜注的,并吸取了唐以前六十七家和唐以后四十多家注解的研究成果,添加自己的评判意见、补充以及改正。征引其他人之说时,前面明确标注“某某曰”。除了吸取别人之说以外,自己也有大量的文字训释、史实考证以及篇章研究工作。《汉书补注》是前人对《汉书》研究内容的一次全面的总结。

无论训诂术语,还是词义训释,王先谦对颜注都有所继承,但也有自己的创见。

①王先谦《汉书补注·序例》

②王先谦《葵园四种》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1.训诂术语

清代是训诂学的复兴时期,训诂学发展到了清代其体系已经相当的完善。训诂术语已经基本固定,所以在训诂术语的使用方面,汉书补注与前代注书基本一致,最常用的有:谓、当做、当如、犹、读曰等

例如:

①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曰:?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

《补注》:?所任不肖谓不称其任也。?

②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曰:?荥阳。?

《补注》:?荥当作熒,详上。?

③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列传》曰:?流离轻禽,蹴履狡兽。?

师古曰:?流离,困苦之也。?

《补注》:?流离当如颜说。?

④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五》曰:?及高帝贵,遂不知老父处?

《补注》:?遂,犹竟也,《史》、《汉》如此用者皆训竟。?

⑤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曰:?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冯式撙衔。?

《补注》:?冯读曰憑。?等,在此不一一列举,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汉书补注》中有一个特殊的使用频率极高的训诂术语?官本某作某?例如:

⑥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曰:?大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

《补注》:?官本大作太。?

⑦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第一》曰:?我高祖少昊絷之立也。?

《补注》:?官本作摯,是也,下文汲古本亦作摯,明此作絷为误字。左传亦作摯。?等。

按:“官本”即官府主持编写,这种官修史书自隋唐便开始盛行,但无论是颜注还是前代其他注书中都很少见这样的训诂格式,“官本某作某”这种格式在《汉书补注》中频繁使用,王先谦在著作中如此强调“官本”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首先,在《汉书补注》前序例中,王先谦曾提到过《汉书补注》以汲古本为主,它对汲古本非常忠实,但他仍旧“遵用官本校定,详载文字异同”,这与王先谦的封建士大夫身份不无联系,作为清代的史官,其身份决定了他所研究的历史不能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突破清朝政府所定的“正史”。

其次,王氏在著作中极力强调“官本”与清代严酷的文字狱有很大关系,文字狱自古就有,以清朝最盛。清代文字狱自顺治开始,在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达到顶峰。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多达8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到了清朝末期,清朝统治内忧外患,政府无暇在文人作品上多做文章,文字狱稍有减弱,但是文字狱的阴霾依然笼罩在清末知识分子的心头,所以清末龚自珍才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和“万马齐喑究可哀”这样的感叹。生于道光年间的王先谦对文字狱扔心存忌惮是可以理解的。

2.词义训释

从训释的方法来看,王先谦主要采用义训和声训两种方法。

义训

《汉书补注》中的义训不会像颜注那样注重言之有据,而是通过归纳总结找出词语使用的通例,并作出准确的解释。

(1)直解文义:

①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曰:?上应古制,下准行事。?

刘敞曰:?行事即已行之事。?

《补注》:?行事,犹言故事。古制,谓周公故事,指霍光。?

②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曰:?因绝至今,不闻其问。?

《补注》:?不闻其音问。?

按:例1中对“行事”与“古制”直接进行解释;例2为了使读者明白该句之意,增加“音”字进行解释。

(2)根据上下文疏通句意:

①汉书卷三十三:《韩王信传》曰:?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功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师古曰:?言虽处危亡之地,执忠履信,可以安存,责其有二心。?

《补注》:?言处安危存亡之地,专死、专生二者皆非朕所望。责其竭勇以御敌,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不可轻生,亦不宜惜死也。颜注微隔。?

②汉书卷三十五:《荆燕吴传》曰:?定国有所欲诛杀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国。?

如淳曰:?定国自欲有所杀余臣,肥如知,令郢人以告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肥如,燕之属县也。郢人者,县令之名也。定国别欲诛其臣,又欲诛肥如令郢人,郢人等所以告之。?

《补注》:?肥如令郢人,即定国所欲诛杀之臣,颜谓别欲诛其臣,亦非。?按:王先谦认为如淳、颜师古二者的理解都是不对的,他根据上下文重新对“专死、专生”、“肥如”根据上下文疏通句意进行解释,中华书局本取的就是王先谦之说。

(3)利用史书证本书,归纳总结词义:

①汉书卷一:《高帝纪》曰:?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补注》:?遂,犹竞也,《史》、《汉》如此用者皆训竞。?

②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也。?

《补注》:?大名即谓诸侯王之属。《项籍传》‘众欲立陈婴为王,婴母言,暴得大名不详’,是其证也。?

③汉书卷四十七:《文三王传》:?宫殿之里,毛氂过失,亡不暴陈。?

《补注》:?毛氂,犹后世言毫厘,时俗转写异字耳。《邹阳传》‘茅焦亦廑脱毛如毛氂耳。’,其义亦同。?

按: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对于不同历史材料中关于同一内容的记载进行比对校正,从而整理出异文、误字,上面例子中所补注的内容便是通过《史记》和《汉书》两本书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这为研究《汉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研究方法。

(4)直接利用多种工具书、类书等对《汉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

①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曰:?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补注》:?《说文》:‘萆,蔽也。从艸卑声。’?

②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曰:?为它人言,皆不省。?

师古曰:?省,视也。?

《补注》:?《释诂》:‘省,察也。’颜说非。?

③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曰:?材能不及中庸,非仲尼、墨翟之知。?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补注》:《文选注》:?《方言》曰:‘庸,贱称也,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④汉书卷四十七:《文三王传》曰:?王阳病抵谰,臵辞骄嫚,不首主令,与背畔亡异。?

师古曰:?抵,距也。谰,诬讳也。抵音丁礼反,谰音来亶反。?

《补注》:?《说文》:‘谰,诋谰也。’《类篇》引作‘抵,谰也’,又云‘诋谰,诬言也。’‘谰’或借‘阑’字,《史记〃孝文纪》‘而后相谩’,《索隐》引韦昭说‘谩者,相抵阑也’。并与此同义,不当分疏。?

按:以上几例的补注中,王先谦就分别利用了《说文》、《尔雅》、《方言》、《类篇》等工具说对例子中的词语进行了解释,同时也利用这些工具书对颜注中的错误进行校改。

(5)根据史实进行注解

①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曰:?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师古曰:?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鱼鳞也。?

《补注》:?汉制,列侯紫绶,两千石青绶,侍中常侍皆银珰左貂附蝉。?

②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曰:?七年十月,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师古曰:?颉,音戛。言其母戛羹釜也。?

《补注》:《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羹颉山在妫州怀戎县东南。’案:帝取其山名为侯号者,怨故也。先谦案:侯国无非县者,小司马误也。宋氏以为当作‘颉羹’,荀悦《汉纪》竟改为‘刮羹’,此则不长者之尤。高帝大度雅怀,或不如此浅陋耳。?

按:例1中颜师古对于“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这句话解释得非常简短,而且没有对“青紫貂蝉”进行解释,王先谦根据当时的汉朝官制为之进行了补充说解。例2中王先谦根据西汉时期的史实“侯国无非县者”,提出“颉羹”是个县名,反驳了颜师古等人对其错误的解释。

(6)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句读:

①汉书卷三十二:《张耳传》曰:?耳雅游,多为人所称。?

师古曰:?雅,故也。言其久故倦游,交结英杰,是以多为人所称誉也。?

《补注》:刘攽曰:?《荀卿书》有俗儒、有雅儒、雅儒异于俗者也。耳之游雅,故多为人所称。一说‘多’字属上句。?先谦曰:?雅,常也,言常游,是以多为

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

人所称。‘多’字下属是。?

②汉书卷三十四:《英布传》:?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数月,龙且攻淮南,破布军。?

师古曰:?下邑,县名也,在梁地。?

《补注》:刘奉世曰:?‘数月’字宜属上句。此文虽符上文‘留项王于齐数月’,然事理全在下邑,又非齐地。?先谦曰:?‘数月’字属上是也。刘于‘非齐地’致疑,未悟《史记》‘止留项王于齐’一句有误。?

按:例1中刘攽通过《荀卿书》中对“俗儒、雅儒”的表述从而对例句进行了句读,但是刘攽同时又提到了另一种句读方式,但是却没有进行说解,王先谦在《补注》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先对例句进行分析,从而肯定了刘攽的句读方式,同也否定了刘攽提到的另一种句读,这种既有分析又有论证的训诂方式也是王氏的训诂特点

例2中由于颜师古的注解在原文“下邑”之后,所以后人认为“下邑”后的“数月”一词应该归到下句“龙且攻淮南”一句,但是王先谦根据上下文语境否定了这种观点,他肯定了刘奉世的断句,并对其所疑惑的地方进行解释。

声训

清代乾嘉时期,训诂方法开始走向成熟,因声求义这种训诂方法的确立使得词语的训释不再局限于字形分析。王先谦巧妙地运用了因声求义训释《汉书》中的词语,善于取长补短,大量吸取了王念孙的研究成果,利用因声求义解决《汉书》中一些通假问题。

(1)破假借

从《汉书补注》中我们发现,对于假借现象,王先谦并没有使用一致的名称,有时称通借、有时称为通假、又有时称为古通字。洪诚先生将假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造字假借,即许慎所说的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己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加以标记;第二类是用字假借,有些词已经造出了字但是不用,借用别的字,借而不还,借字喧宾夺主取代了本字;第三类是也是用字假借,某些词有常用的正字而不用,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但是正字不废,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写正字。先谦所说的假借属于训诂学中狭义的假借,即第洪诚所说的第三类假借,其实就是通假。正如他所说:“愚案从古之字,如供为共,伺为司,踪为纵,藏为臧,厢为箱,慰为尉,屡为娄,嗜为耆,尸为死,让为攘之类,或系最初正文,或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