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学考试要点

现代管理学考试要点

现代管理学考试要点
现代管理学考试要点

管理学考试范围

1、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2、全球化的特征:1.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2.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3.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4.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5.高度的风险性。

3、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4、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在20世纪最后1/4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萌芽并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继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知识经济的定义已经有多种,但比较确切的知识经济定义应对知识的要求回答出6个“W”和1个“Q”。即知道什么的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知道怎么做的技能知识、知道是谁的人力知识、知道什么时间的知识、知道什么地点的知识。知道多少的知识。

5、知识经济对管理的影响:一般影响;1.管理需要更多的知识;2.管理的范围得到了扩展;

3.管理对象更加分散;

4.产业间相互结合增多,管理更加复杂多样。具体影响:1. 传统的企业管理职能发生变化;2. 企业管理呈现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征;3. 资产管理和投入无形化;4. 管理组织扁平化、虚拟企业出现;

5. 以知识和人才管理为主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6. 人本原理的变化与实施;

7. 网络营销的挑战;

8. 集体领导;

9. 民主决策;10.可持续发展战略。

6、管理的核心主题:寻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和谐、协调、持续发展是现代发展的主题,也是管理的核心主题。

7、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其追求的目标: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抛弃,在发展评价的指标上,不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8、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特征: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一批专门的人员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以期有效整合资源的过程。管理的特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创新性。

9、创新与其包含的五个方面: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五个方面:生产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新的原料来源,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10、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作为管理者的四个基本职能。

11、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2、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技能、素质要求: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

13、什么叫管理学、管理学的特点: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1、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5、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14、管理的原理、管理方法:管理的原理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发现的基本规律,透过对现实中纷繁复杂的管理现象的抽象,对各种管理规律进行高度的概括,因而对现实的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人本原理2系统原理3效益原理4责任原理5可持续发展原理;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有效进行所采取的各种工作方式。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教育方法4技术方法5法律方法。

15、效果、效率、效益:效果是指人们或组织采取某种行动所带来的各种结果,这些结果是为了满足组织内外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效益是某种活动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总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16、劳动分工的益处:1熟练程度提高2减少时间损失3发明新机器4节约劳动成本5提高质量6人尽其材

17、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2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3劳动方法的标准化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6实行“职能工长制”7例外原则8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一场“精神革命”。

18、企业的六类基本活动、五大职能:六大职能活动:1技术职能: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确定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4安全职能: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9、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1传统权力2个人魅力型权力3合理合法的权力

20、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注重提高职工的满足感。

21、组织对环境的积极反应:1正面适应反应,即组织决策者能够根据环境在变化,做出积极的应对,使组织能够适应环境在变化。2创新反应,即组织决策者面对不同的环境,在管理取向上做出自发、深思熟虑的、有创意的改变。

22、企业的特殊环境:1顾客2竞争者3供应商4利益群体

23、企业的能力:企业是资源的特殊集合体,能否产生竞争优势取决于各种资源能否形成一种综合能力。企业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产品竞争能力分析、研究与开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和营销能力分析。

24、环境分析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一般环境评审。第二步,一般环境性质分析。第三步,产业环境分析。第四步,组织竞争地位分析。第五步,识别关键机会与威胁。

25、利益相关者、管理学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包括哪些:利益相关者是指股东、债权人等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有要求权的人。管理学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和股东、银行和其他债权人、供应商、购买者和顾客、广告商、管理人员、雇员、工会、竞争对手、地方及国家政府等。

26、组织伦理的四个方面: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我们如何从是什么到应该是什么、我们的动机是什么。

27、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行中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企业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责任。内容:1经济责任2法律责任3生态责任4伦理责任

28、什么叫做企业:企业通常是指以赢利为目的,将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进行整合、经营和转换,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29、企业的资源:企业要开展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即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声誉资源、技术资源。

30、计划的内容、计划按层次分为几类:计划的内容包含了管理者为规划组织在未来特定时期内实现目标需要完成的各种活动。因此,计划内容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哪里做、谁来做、怎么做。按计划的层次划分,可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

31、计划的步骤:环境分析、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32、什么叫做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特点、过程:目标管理是一种由组织的管理者与组织成员共同决定具体的工作目标,组织成员在工作中“自我控制”,管理者定期检查达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对组织成员奖惩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管理通过参与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目标管理有助于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3目标管理强调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4目标管理注重成果。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考核四个阶段。

33、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搜集情况阶段、拟订方案阶段、选定方案阶段、检验方案的可靠性阶段、实施和监督阶段。

34、构成组织的无形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意愿、信息沟通。

35、未来组织结构应该满足哪些基本需要:1有效地完成基本任务2不断革新3避免僵化。

36、什么叫做组织结构、职务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职务设计是在目标活动分解的基础上,设计与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工作所需的职务类别和数量,分析每个任职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职务设计就是将人物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职务的方式。

37、什么叫部门化:部门化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一定发方式将相关的工作活动予以划分和组合,形成易于管理的组织单位,如部、处、科、室、组等,通称做部门。

38、管理幅度的因素:

39、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授权:直线职权是直线人员所拥有的包括发布命令及执行决策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指挥权。参谋职权是一种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协助其他部门或人员做好工作的权力。职能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某部门的主管人员所拥有的原属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授权是为利用专门人才的技能,将权力委任给下属。

40、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1组织规模2决策错误的成本3组织政策的一致性4管理人员的数量5管理者的管理哲学6信息沟通的难易程度。

41、降低阻力的策略:1教育与沟通2参与3促进与支持4谈判5操纵与合作6强制

42、组织臃肿的本质:组织臃肿发本质是指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也就是存在不恰当的人力冗余。

43、团队建设的核心: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团队精神。

44、人员配备、程序:人员配备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是指通过招聘、选拔、安置、考评、训练和发展组织成员,以充实组织结构中的各项职位。人员配备的一般程序有四步:第一,确定人员需要量;第二,选配人员;第三,人员考评;第四,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45、人员培训的内容、方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技术技能培训2人际关系技能培训3解决问题技能培训。人员培训的方法:1在职培训;2脱产培训。

46、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

47、平衡记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有效的企业战略管理工具,它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一套全面的目标和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分为四个部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

48、领导的两种含义:一是名次属性的含义,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含义,即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49、领导的作用的三个方面: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50、领导效果的影响因素:1领导者2被领导者3领导环境

51、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种基本类型。

52、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理论:1专权—命令式2温和—命令式3协商式4集体参与式

53、什么叫做成熟度,成熟度包括····:成熟度的定义: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两个方面。成熟度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M1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即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第二阶段M2这些人缺乏能力,但却愿意从事必要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技能。第三阶段M3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第四阶段M4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

54、领导魅力式的特点:领袖魅力的特点是:有自信;有目标远景;具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具有强烈奉献精神;环境敏感性。

55、交易型、变革型领导:所谓交易型领导者是指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而指导下属达到预定目标的人。所谓交革型领导者是指鼓励下属为了组织利益而超越自身利益,并对下属有着不同寻常的深远影响的人。

56、什么叫领袖魅力:领袖魅力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能对跟随者产生巨大、超凡影响(如接受、支持、追随、忠诚等)的个人吸引力。

57、激励的内涵、激励的过程:激励的定义;对于个人及低层组织就其自愿行为所做的选择进行控制的过程。激励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1激励的目的性2激励是一个过程3激励过程受内外因素的制约。激励过程:1需要2动机3行为。

58、什么叫做需要: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59、什么叫做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发展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主要包括:1目标激励2榜样激励3情感激励4领导行为激励5适当的培训6参与管理激励。

60、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需要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61、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在人类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的需要主要有三种,即社交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其中成就需要对人的工作绩效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

62、生存、成长、关系理论:即是ERG理论,该理论提出员工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63、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的方式: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以及这个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人就是根据他对某种行为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和相应奖酬的重要性的估计来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的。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1正强化2负强化3忽视4惩罚。

64、沟通的主要作用: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第二,沟通使管理决策更加合理有效;第三,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65、倾听的方法和技巧:1努力培养倾听的兴趣2使用目光接触3用恰当的动作和表情给与呼应4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5适时适度的提问6学会复述7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8不要心存偏见。

66、反馈的技巧:1强调具体行为2使反馈不对人3使反馈指向目标4把握反馈的良机5确保理解6消极反馈应指向接受者可以改进的行为

67、什么叫控制、控制的类型:所谓控制是指监督组织各个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保持动态适应的过程。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68、控制的过程:1建立控制标准2衡量实际工作3将衡量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4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69、矫正的措施: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3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70、自主管理、团队管理、知识管理: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旅游学概论考试重点

1.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就业和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某 些地方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者:旅游者是为了审美、愉悦、休闲、完善与发展自我、商务等目的,离开常 住地到异国他乡去旅行和暂时停留,并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人。 3.旅游业: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为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 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5.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特定内容和明确划 定的区域范围,能够满足旅游者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等旅游需要,并提供必要的各种附属设施和服务的、专门经营和管理的地点和场所。 6.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凭借某种交通工具和道路交通系统,实现从出发地 到目的地的空间转移,以及在目的地内的空间转移过程。 7.罗马定义中将在某国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成为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 8.1927年中国最早旅游组织是中国旅行社,创始人陈光甫。 9.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托马斯库克的《利物浦之行指南》。 10.托马斯库克首次组织团体旅游的时间是1841年7月。 1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12.旅游业的根本性质经济性。 13.我国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旅行社、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 14.“观光”一词最早来源于我国的《周易》 15.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吸引力。 16.小包价和包价旅游的选择部分包括导游、风味餐、节目欣赏、参观游览。 17.按照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把旅游者划分娱乐消遣性旅游者、差旅型旅游 者、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专项旅游者。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 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至U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 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

旅游学概论考试题A卷

一、填空题(10×1)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游活动始于经济目的的______旅行,而非______旅行。(商务)(消遣) 2.根据我国目前对来访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我国国际旅游者的国际客源,有三部分人构成即外国人、海外华侨和______。(港澳台同胞) 3.就旅游者方面而言,影响旅游需求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是足够的______足够的和______。(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 4.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______、______、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5.旅行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______和潜在购买者。(经常购买者) 6.旅行社组织旅游的方式一般有______和______。(包价旅游和散客旅游) 二、选择题(10×1) 1.一个人的收入扣除全部纳税以及社会消费和日常生活之必须消费之后所余下的收入是____。(B) A.可支配收入 B.可随意支配收入 C.旅游消费 D.收入水平 2.从来华旅游人次的绝对数上看,我国旅游业的第一大客源国的是____。(D)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3. ______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是一个国际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B)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旅行社 4.1845年夏季,托马斯·库克组织首次______,体现了当今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A) A.团体消遣旅游 B.团体旅游 C.国际包价旅游 D.环球旅游 5.按组织的____划分,国际性旅游组织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C) A.成员 B. 地位 C. 范围 D.工作内容 6.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______。(A)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 B.乘以总逗留天数 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 D.除以总逗留天数 7.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被称为______。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铁路之父:乔治·史蒂文森费用低速度快 运力大通达范围广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的创举:团体旅游活动 特点:公众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的商业尝试:团体消遣旅游 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其他开创性工作 推出一种代金卷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巨头”:20世纪初 1.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 2.美国运通公司 3.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第六节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我国的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民族银行家陈光甫1927年中国旅游社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1949年华侨服务社改为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这一时期的特点: 背景环境: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

旅游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观光”一词最早来自中国古代名着_______上的“观国之光”。 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_______及_______的开端。 3.旅游承载力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_______. 4.根据旅游学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分类,按_______划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和游船旅游等多种类型。 5.在旅游统计中,某一旅游景区的平均单位面积接待旅游者的人数,被称为“_______”。 6.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二大客观因素是:足够的_______和足够的_______. 7.美国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8.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_______期、_______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包括食、宿、游、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要素。 10.旅游_______是一种使用价值,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11.考核一个饭店的等级时要从其“硬件”和“软件”、_______的数量和提供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同时评定。 12.旅游服务产品的外部质量是指能够符合并满足_______. 13.从50年代至今,_______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14.企业将目标市场重点化的目的是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更有效地开展_______. 15.旅游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社会和_______等方面的影响。 16.旅游业属于第_______产业。 17.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相应_______,对于防止和控制旅游饱和或接待量超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年4月15日,中国_______旅行社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 B.乘以总逗留天数 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 D.除以总逗留天数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A.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3.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指出,心理类型越是靠近()型者,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者 D.近多中心者 4.根据国务院1985年颁发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不对外招徕,只接待境外游客的旅行社被称为() A.一类旅行社 B.二类旅行社 C.三类旅行社 D.四类旅行社 5.独立饭店与连锁饭店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饭店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B.饭店的规模不同 C.饭店的等级不同 D.旅游者逗留期的长短不同 6.我国的旅游出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 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 --- 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 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7.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简答题 1.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2. 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 拉斯韦尔“ 5W模式”:查书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 不属于。在于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点,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去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A.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b.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c.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阶层。 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生活环境。 B.改变工作性质。 C.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创造了条件。

D.改变阶级关系。 E.改变运输条件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主要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500多人的比以往任何类似活动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团体旅游活动(禁酒大会、特点:公共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托马斯库克开始尝试商业性质的组团活动业务。(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路线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1855年,组织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成立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 6、总而言之,托马斯库克在组织团体旅游方面的成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已经形成规模足够大的市场。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7、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